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教育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國小教育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

國小生是校園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國小數學是國小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並且滲透於國小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數學素質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樂趣息息相關,國小生的數學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國小數學不僅是學校許多學科中的一門學科,數學還被稱謂為一種文化,國小數學也不是單調孤立的一門學科,它與國小其他各學科之間的聯繫愈加的緊密,國小數學的基礎運算與國小生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所佔地位和影響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從國小數學老師的角度出發,探索研究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淺談一下關於素質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國小數學;素質教育

如何將素質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高,成為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首要問題。為切實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質,根據農村國小學生的特點,我對數學課堂中素質的培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國小階段,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創造能力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應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聯繫生活實際中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樣能夠積極的培養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自學能力的培養

孔子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且不斷深入探究,啟發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的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活躍起來,不斷的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以學為主,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係,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觀念。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就包含着數學知識,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一定生活經驗的素材,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把問題交給學生,培養學生勇於嘗試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自覺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修養

學習、提高的途徑有很多,報紙、雜誌、網絡、研修、培訓、參與課題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經驗,充實、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質修養,才能學高為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居高臨下、遊刃有餘。要以新世紀民族素質對人才的要求為指導,重新認識國小數學教學,這樣才能自覺地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實踐素質教育。只有想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在數學教學中從各個方面想得更深遠些。首先,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然後,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的教法、學法,恰當地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係,走出“傳道授業解惑”的誤區,不能把自己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傳授者。我認為,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角色應是國小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數學教師要甘於俯身傾聽、做學生心靈的朋友;用關心尊重和接納態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對學生的一些數學思想和發現給予支持肯定和鼓勵,真正承認學生中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諧的、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中學習數學。

四、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學的目標體系,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體系決定着受教育者身心發展和質量規格水平,是實施素質化教學的前提和評價依據。目前很多教師在確定數學教學目標時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一個單元一節課的講授;輕數學的知識體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養,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致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該把豐富的素質內涵及其結構關係作為出發點,以“大綱”為依據,採用建立座標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體能素質為橫軸;以認知、能力、技能三個領域為縱軸,結合國小數學的特點進行篩選,從而全面具體地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

五、以數學文化為思想,進行興趣教學,調動國小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何使國小數學數學教學變得有樂趣,讓國小生們興趣地學習數學課程?國小數學教師可以以設定情景的方法進行,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數學課堂問題轉換設定為某種情景,促使國小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進而激發國小生們對數學運算的興趣,培養同學們自主地產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對於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老師要善於發現和總結該階段年齡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不斷地為學生設計課堂情境,使國小生們在樂趣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容易的完成國小數學教學。

比如,在學習和複習國小乘法公式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引入數字遊戲,以課堂遊戲10分鐘為例,恰當的把國小數學運算融入到遊戲當中。運用到課堂上數學遊戲很多,我們可以玩這樣一個遊戲:國小數學倍數的遊戲。遊戲的規則是國小生們按照自己所坐的課堂位置順序進行讀數,第一學生讀一,第二個學生讀二,第三個學生讀三,第四個學生不讀四,要讀“過”,以此類推,只要是四的倍數的都要讀“過”,讀錯了的學生和沒有讀“過”的學生要受到大家的懲罰,懲罰大家定,也可以隨便罰。學生們活躍玩着這個遊戲,教師在一旁引導鼓勵,使得學生充分的融入進遊戲,學習並快樂着,通過這個遊戲過程達到對國小數學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師進行興趣教學,活躍了學教學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國小數學運算的興趣,整個數學教學課程變得有趣起來,提高了國小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行興趣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展,這也直接提高了國小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們只要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的美,就可以進入數學的殿堂,在數學的海洋裏自由的暢揚。數學素質具有社會性、獨特性和發展性,未來的人的數學素質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數學課堂中素質教育的應用及培養至關重要。

國小教育論文 篇二

一、挖掘優點,及時激勵

低年級學生的身體發育未成熟:肌肉力量較小,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很大的發展,但小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還較差,所以一年級的學生寫字時,不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寫字練字對他們來説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除了培養寫字興趣外,應多尋找優點進行表揚。清代教育家顏元説:“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所以,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中好的一面,給予肯定,然後再指出不足,啟發學生改正錯誤的自覺性。對學生的某些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幼小的心靈就會充滿成功的喜悦,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更為充分地發揮。對於差生更要挖掘不明顯的優點加以表揚。

例如,我班上有個學生各個方面都表現很差,字跡更是糟,剛開始寫字課交上來的作業幾乎看不懂什麼字,但我沒有批評他,還表揚他有完整的作業交上來,並告訴他,老師眼睛不大好,改他的作業很吃力,若下次能工整些就更好了。第二次的寫字作業交上來果然不一樣,雖然還是差,但可以看出他有認真去寫,我便在他的評語欄上寫道:“進步很大,老師相信你還會寫得更好,加油!”就這樣,他的每次作業交上來,我都進行面批,並努力幫他找進步點:多到一行字,少到一個字或一個筆畫寫好都給他圈出來,儘可能地讓他每次都感受到成功和尊重。他對寫字課也越來越有興趣了。一個學期下來,他的各項作業都有了較大的改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兒童幼小的心靈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就會破碎,應倍加呵護。”若一開始就把這孩子訓斥得一無是處,那麼,他將破罐子破摔,討厭學習。所以,對於學困生教師一定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去看待他們的優點。

二、尊重差異,因材激勵

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時要做到尊重差異,因材激勵。因材激勵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多元發展,有利於孩子快樂成長,讓孩子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進行有效評價,同時,讓寫字評價的評語充滿人文關懷,讓學生易於接受。這樣,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有的學生字一直寫得很好的,態度認真,可用讚美的語氣評上:“你的字總是那麼漂亮,看着真舒服!”“評改你的寫字作業,真是一種享受!”“整潔的字跡,可以看出你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對於進步快的作業,可採用鼓勵式的評價:“你的字進步了,老師為你高興,只要你努力,相信你會寫得更好!”“嗨,祝賀你進步了,好樣的,繼續努力,成功將屬於你。”對於一些時好時壞的字,可評上:“如果你天天能寫這麼好,該有多好啊!”“你對自己今天的字跡滿意嗎?”對於極差的作業,評上:“老師相信你只是沒有認真寫,對不對,相信你認真寫一定會寫得更好!”通過採取因人而異、因材激勵的辦法,使優秀生興趣越來越高,使後進生的信心不斷增強,寫字的水平也將隨之得到提高。

另外,除了教師的評價外,還可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以及生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這些,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及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寫字習慣。

三、積極自主,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是人在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向上、超越自我的心理歷程,是學習者追求成長、鍛鍊自己、獲得認可、自我實現、樂在其中等所引發的內激勵,會產生一種持久性的作用。因此教師不僅僅自己要激勵學生,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形成自我激勵,促使學生自覺的習字練字。

首先,要讓學生樹立信心,告訴學生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收穫,讓學生時刻記住:天才=1%的靈感+99%的汗水。每天用“我能行”來暗示自己是最棒的。其次,用故事自我激勵。孩子們愛聽故事,自己能通過生動的故事,明白道理,學到知識,從而引發對漢字的喜愛,比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最終成為人人敬仰的書法家的故事,三國時鐘繇夢裏練字的故事,歐陽詢專心學“二王”書法的故事,懷素練字的故事……,這些古人經過勤學苦練,最終有所為的故事,激發了學生要寫好漢字的熱情,使學生逐漸形成自我激勵,寫字練字不再是一種負擔,而變成一種內需求。

在寫字教學中,教師若能從各個方面注重激勵,賞識學生,相信學生會樂於寫字的。

漢語拼音教學效果方法提升策略 篇三

一、寓樂於教,玩轉趣味濃

晉朝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

”這個“趣”則為“趣味”。

一年級的孩子,對國小生活感到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任性,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性思維特點。

所以,教師的觀點應是培養學生,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麼是學習。

在前兩個月,教授知識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培養學生興趣。

1、寓趣於兒歌。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圖畫,並精心設計兒歌,千方百計地給孩子們提供“情境圖”與“語境歌”。

如教學單韻母“iuü”時,可用這樣的兒歌:“衣服鈕釦排中間,牙齒對齊iii;烏鴉站在巢一邊,嘴巴突出uuu;清清池塘一條魚,小魚吐泡ü。

”這樣能夠實現與所學內容結合,直觀形象,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説唱,在流動的節奏中快快樂樂地學習。

在“圖與歌”的情境中學習,打破了字母的神祕感,能縮短學生與漢語拼音的距離。

另外,藉助形象的圖畫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學生認識、熟悉字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審美教育。

2、寓趣於體驗。

如第3課的“爸爸、媽媽、我”,滲透了親情教育的意識;第4課“大米,土地,馬、兔”,體現了愛護糧食的精神;第5課的“美麗的山水畫”,則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清麗的大自然風景圖。

拼音教學讓孩子們玩中有學,學中有玩,讓剛入學的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本身所藴藏的快樂因素。

如,學u的四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模仿“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二、豐富識字,玩轉生活化

1、聯繫生活説詞語。

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拼音音素的符號,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靠死記硬背早晚會讓學生失去興趣。

所以,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用聲母、韻母説詞造句,賦予字母以意義,是幫助學生記住發音的好辦法。

如bpm一課,播、潑、摸等動作;dtnl一課,打、踢、拿。

2、聯繫生活勤操作。

在學生已經初步學會拼讀以後,要與學生的口語實際聯繫起來,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儘量避免大量無意義音節的反覆操練。

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學生説説在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得着,還可引導鼓勵學生給自己的學具貼上拼音標籤,給家中的生活用品貼上音節卡片。

在拼音教學時,可把教室佈置成拼音樂園,開闢漢語拼音園地、黑板報每期一首注音兒歌、光榮一角等欄目。

同時,也可鼓勵學生從課本、課外注音讀物中尋找已學聲韻組合的音節,達到一定量後給予獎勵,使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提供舞台,玩轉展示空間

舞台有多大,成長就有多大。

想起上世紀70年代時候,教師多是灌輸式教育,學生站在舞台的機會幾乎很少,總有很多學生長大成人後,還很靦腆。

其實很大程度上,教師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舞台展示的機會。

為鼓勵學生主動學拼音,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讓學生自己編兒歌,書寫字母,到講台前帶其他孩子讀字母,並適時表揚。

以“拼音擂台”“拼音加油站”等形式,或競賽、或激勵,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所學所得,品味努力之後的成功感,真正落實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喜歡學習,有主動學習的願望”。

教師對學生的優良行為的積極評價要做到連續性和系統性,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優良行為在反覆的強化作用下鞏固下來。

例如,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學習的參與活動中,由於情緒色彩很濃,在對感興趣的問題作出回答時,許多孩子常常由於興奮,爭先恐後地大聲作答,由此嚴重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判斷,這時教師如果馬上對積極舉手但並未大聲作答的孩子給予表揚,其他孩子會馬上受到啟發閉上嘴巴,舉手發言。

長期強化訓練,學生舉手發言的好習慣則會穩定形成。

四、區別比較,玩轉縱橫貫通

在比較中才有區別,在比較中才會加深印象。

新課程背景下的拼音測試,在內容方面要淡化以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加強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查,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聯繫。

《漢語拼音測評意見》要求學生認讀的不只是一個個孤立的音節,而是賦予漢語意義的音節,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拼音可以幫助識字,拼音可以幫助閲讀,它使學生了解學習漢語拼音的意義所在,更加激發學好漢語拼音的興趣。

大家都知道只有學會了拼音,才能去認識漢字。

怎麼可能利用漢字來學習拼音呢?這也得融會貫通,互相信賴,互相學習。

在學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觸的多是漢字。

人們的説話,動物的聲音,各種車子的聲音及各種實物等等。

比如,區分“b、d,m、n,f、t”時,可啟發學生思考:用什麼辦法區別這6個字母的樣子?學生可以説一説、演一演、擺一擺、猜一猜等,用以鞏固拼音字母知識。

如,學習b和d及p與q的比較課時,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小拳頭,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來比畫它們,讓他們找出b、d、p、q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也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上台來表演身體遊戲:“做望遠鏡遊戲”,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彎着靠攏,其餘三根手指伸直,然後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頂着,放在眼睛邊上向外望,嘴裏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會記心中。

在比較p與q時,讓兩學生頭碰頭,向對方鞠躬,配一定的樂曲,同時嘴裏唱啊:右上半圓ppp,像個9字qqq。

除了這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如:mnu等等。

國小教育論文 篇四

1.培養學生音樂趣味教學的理念

音樂趣味教學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內容之一,是音樂基本教學知識與學生興趣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我們國小音樂教學理念就是在哪裏教,怎樣教的問題,以獨特的音樂趣味教學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總的來説,我們開展的音樂趣味性教學,是我們在我們所講授的音樂知識上進行的昇華,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讓國小生在積極快樂、心情愉悦的情況下去上好國小音樂課程。 國小音樂教師在通過課堂的合理設計來實現音樂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小就培養一種良好的音樂愛好,讓他們在音樂鑑賞的大環境中逐漸的長大。 提高他們的藝術的美、表現力、創造力,要在趣味性教學中不斷地豐富國小生的情感。

2.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

在我們實施的音樂趣味性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要教師主動地帶領學生積極的去參與審美過程,主要是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是要針對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方法有利於國小生的理解。 教師也可以設計趣味性教學教案時候,在一些教案中融入寫直觀的審美元素。 國小音樂的教學趣味性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搭建起一個平台,與家長要及時溝通,瞭解學生的興趣。

3.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音樂課堂上的發音訓練、節奏練習、樂理知識等,對國小生來説,都是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 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那麼,就需要抓住國小生的心理髮育特點,採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進行思考,充分發揮潛力,從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 比如學習《小小粉刷匠》時,如在學習《小小粉刷匠》。 在這堂課前,教師可以事先在教室外牆壁上都貼上了白顏色的紙,還準備了許多小刷子和報紙。 在歌曲新授後,《粉刷匠》這首歌曲的背景音樂漸漸響起,教師帶領同學們用報紙折成帽子,帶上小刷子來到教室外面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粉刷遊戲。 此時,同學們都充分施展他們的裝扮才藝,儼然一個個小小粉刷匠正在認真的工作着。 試想,如此生動的情境還不足以吸引學生嗎? 還怕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嗎? 學生們在這次活動中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又收穫到了勞動的喜悦。

4.學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國小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觀察,對於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對大多數不願意表現的學生,教師要帶頭給她們帶來積極性,讓他們聽聽來時和同學生們怎麼唱的,讓不願意表現的學生慢慢來表現自我,也開始主動地唱歌和跳舞。 所以,教師通過趣味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快樂。 學生可以在一個音樂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啟發他們的快樂和智慧。 例如在歌曲《小紅帽》學習與演練之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讓每一組學生都能夠進行相應鍛鍊,可以分別扮演如“小紅帽”、“大灰狼”、“外婆”等多重角色。 在學生進行相互表演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指導,並由此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我們研究了趣味性教學的內容,這只是一個剛剛開始,在以後還有很長一段路程需要我們來研究,我們要針對趣味性教學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創新。 同時也希望得到學校領導、社會上、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研究,可以,因此振興國民音樂教育就需要眾多忠於教育事業的教師,為我國教育事業貢獻出來一己之力。

國小教育論文 篇五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個社會對個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終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徑。”但一直以來,作文教學方式基本處於無序狀態,老師們教得隨意,教學效果並不理想。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幾乎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切身感受。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我們感覺到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陽縣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國家新課程標準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的學校。學校積極探索國小生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積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學的經驗。自主管理、課外閲讀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中着力展開研究,以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為學生創設作文的空間等策略,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和水平,從而培養想學習會學習的學生,這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致的。這也是我開展“培養國小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視教師的科研。認識到教師科研是促進教師發展的最好途徑,是由教書匠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過教育科研提升自己並構建出有效的促進國小生作文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讓學生自由、開放地選材、命題、構思、作文;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寫出兒童的語言、心理特點,解決學生無話可説的問題。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革作文評價方案,讓學生享受作文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從而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解決作文水平差的問題。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學生觀。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教學設計中來,和教師一起進行習作前的準備,一起設計教和學的。內容,使學生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轉變教師的教學觀。以往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觀,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項培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這種觀點,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互幫互學的過程。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

(6)提高教師的教案編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學習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而是着重於創造促進經驗學習的課堂氣氛,以真誠的情感對待學生,給學生以無條件的關注,並能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產生移情。隨之而來的便是學生自我指向的學習。“自主性”強調作文及作文教學應長期並始終關注、植根、攝取和提煉生活的現實與需求,尊重、理解、珍視並立足學生的生活閲歷和情感體驗。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作文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據此,我們對國小“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從廣大教師在“自主性”作文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依據新課程理念與有效教學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特徵和教學實施要求,通過作文教學內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學課例的設計、實踐和分析總結,對如何有效開展自主性作文教學進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基本策略,為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提供指導和支持,提高教學實效。本課題着重國小“自主性”作文教學中有效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

四、支撐性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斯基;皮亞傑)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僅僅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於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2)建構主義理論對於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於多年來統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衝擊。除此以外,還因為建構主義理論本身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伴隨着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漸普及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可以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也就是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3)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另一部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 環境的設計實際上是要求設計出能提供一種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例如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以及組織合作學習等。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華生;桑代克;斯金納;班杜拉)

(1)桑代克的“試誤説”:美國桑代克是聯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學習在於形成一定的情景與反應的聯結。學習是一種漸進的、試探式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隨着錯誤的不斷減少,正確反映逐漸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應”,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間的聯結。

(2)斯金納的“操作條件説”,美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斯金納依據他創立的反射與強化的理論,提出了“操作條件説”,他認為,一切行為都有反射構成,學習在於形成條件反射。他把學習分成兩類,即反射學習與操作學習,反射學習是應答性行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操作學習是自發性行為,它是由有機體發出的自發的反應。

3、認知學習理論(代表人物:苛勒;托爾曼;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

(1)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説”,布魯納認為,學習不是在於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於通過主動發現來形成認知結構。他認為學習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形成“編碼系統”或“知識結構”的過程,編碼系統的形成主要依賴思維的概念化或類型化。布魯納提倡在教學中運用發現學習,他把學生的學習看作是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和不斷髮展知能的過程。他論述了四條學習原則:主動原則、結構原則、序列原則、反饋原則。

(2)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其理論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有意義接受學習必須滿足內、外部條件。內部條件指學習者須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同時,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發生聯繫。再有,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聯繫,使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認知學習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在教育應用上有兩大貢獻:其一,發現學習理論為啟發式教學法確立了理論基礎;其二,布魯納所強調的學習情景結構理念,引起以後教材編制重視結構的實踐。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對學校教學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教師對學生經驗能力的瞭解並給予清楚地講解引導,是形成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國小教育論文 篇六

摘要:目前我國城鎮國小教師資源相對豐富,教師編制比較齊全,班級建制比較齊全,班級規模大,課程還是以學科教學為主。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小班化教學將成為發展的趨勢,國小包班制將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國小教育;教師

“卓越教師”是教育部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有關要求設立的,與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卓越律師並列的四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計劃項目之一。自2011年在部分本科院校試點以來,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績。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再次頒佈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並提出培養“卓越國小教師”的要求:“針對國小教育的實際需求,重點探索國小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一批熱愛國小教育事業、知識廣博、能力全面,能夠勝任國小多學科教育教學需要的卓越國小教師。”培養卓越教師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振興民族的重大工程之一。教師強則學生強,學生強則社會強。高校“卓越教師”的培養,是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源頭。國小教育具有基礎性、綜合性、普及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國小教師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為學生的發展奠定精神的底子,打好生活的基礎,打好終身學習的基礎。國小教師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是為人求知的引領者,是智力、心力的啟蒙者,是情感、世界觀的薰陶者,因此國小教師更應該有廣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

一國小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全科型教師

(一)國小生的求知慾強烈

國小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感,他們心中有十萬個為什麼,他們求知慾強烈。這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引導不當則可能泯滅孩子的求知慾,或者抑制學生的發展。他們的問題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天真而又富有幻想,我們不能用成人眼光和思維澆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需要教師具備“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要用童心和兒童的思維,用藝術的教育引導他們。

(二)國小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

也就是説每個孩子的智力體力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發展得快,有的孩子發展得慢。每一個孩子身心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此方面有特長,有的在彼方面有興趣。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當然也有他不足的一面,有的具有語言方面的天賦,有的在數理邏輯方面有天賦,有的在空間方面有特長,有的在運動平衡方面有特長,有的對音樂旋律特敏感。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地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啟發誘導,並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相信每個孩子的發展潛力,靜待花開。如果一個老師只教一門學科,上完課就離開教室,而不能長時間地觀察學生、陪伴學生,就不可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引導學生。

(三)國小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模仿學習法

老師是兒童最信任最崇拜的對象之一,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教育,教師能唱會跳,教師的動情朗誦,教師的一筆好字,教師的看書習慣,都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總之,教師的十八般武藝,教師的“無所不知”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維持學習的動力。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國小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奠定做人的基礎,奠定求知的基礎,奠定精神的基礎,奠定生活的基礎。教師“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和專業的教育能力,在兒童的發展中起到非常關鍵的啟蒙和引導作用。這就需要國小教師要具備人文、文學、科學、藝術等全面的基礎知識,需要與社會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需要具備堅定的教育信念和優秀的師德與規範。因此國小教師需要有綜合的基礎知識,需要有專門的教育知識和能力。

二國小教師的專業特點和崗位職責需要全科型教師

國小教師作為兒童的啟蒙老師,不僅啟蒙孩子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成為孩子們的人生導師,教書更要育人。以學科知識的教育為本,就有可能導致知識教育為中心,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情操、交往能力的引導和教育。有人説教師能夠愛學生就是最美的師德,陪伴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守望學生就是最應遵守的教育規律。國小生們需要了解他們、陪伴他們成長的良師益友。全科教師,能夠守着他們,發現他們的優點和特長,瞭解他們的性格和稟賦,便於因材施教。

(一)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對全科教師的導向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國小教師熟悉至少兩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方法,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學科整合在國小教育中的價值,瞭解與國小生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課程資源,學會設計綜合性主題活動,創造跨學科的學習機會。職前國小教師教育課程模塊的設計上,其中學科知識的模塊除了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設計、學科教學設計等,還包括國小跨學科教育、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等。這些標準導向要求國小教師需要具有綜合知識和綜合技能。從我國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趨勢來看,也是如此,對考生的學科背景知識沒有要求,只要具備大專以上的學歷就有資格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考試內容涉及到人文知識、科學知識、藝術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等綜合性知識與能力。科目一“綜合素質”的考試內容包括教育、心理、文化、歷史、地理、科學、社會、音樂、美術、文學、信息技術等綜合知識。科目二“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除了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外,還包括各門學科的知識、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的能力。

(二)優秀的國小教師具備綜合型的教師素質

一線的優秀國小教師,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的特級教師優秀教師,他們身上具備的共有的素質那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鑽研,除此之外,那就是深厚的教育基本功。比如流暢的語言表達、優美的板書和簡筆畫。除此,還有音樂舞蹈的功底、圖畫及美術欣賞的功底,人文、科學、藝術素養和功底,對國小生心裏的把握和調控能力等。 ww 特級教師於永正以優美的書法、信手拈來的簡筆畫技巧、演奏二胡的魅力、嫻熟的歌唱技巧,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歡。他能夠把邏輯思維、音樂、繪畫等藝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語文課上得有理有趣。優秀教師的十八般武藝,也啟發我們,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具備多樣的能力,在教學和教學組織方面都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國小教育的課程特點需要全科型教師

(一)國小生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綜合性的知識

目前國小課程依然是按照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課程安排。但是從整體思路上看,課程內容體現綜合性趨向,如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課程、實踐課程等本身就是綜合性課程,而學科課程的學習內容都呈現綜合化的趨勢,學科之間的關聯越來越密切。美國賈斯珀的教學研究項目,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是從冒險故事開始。華德福學校所倡導的全人教育是以藝術為手段的教育,用音樂、旋律、節奏和雕刻、繪畫等的形式進行語言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學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二)從教學組織來看,國小生的課堂更需要多樣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

多樣課堂教學組織方式,需要教師具有音樂、美術、體育等多方面的才能。在課堂學習中,可以用藝術的方式如音樂、圖畫、故事等模擬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也可以讓學生用歌詠的方式學習,也可以通過動作、表演、歌詠、韻律、節奏,或在旋律中學習。組織課堂的能力需要教師具備語言、藝術、體育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從課程內容來看,每門學科學習內容都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的組成語文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資源從來源上看,包括校內、校外、社會,包括博物館、民俗館、大自然,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科學、地理、歷史、文化等綜合性的內容,數學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同樣也是綜合各科知識和多種能力。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課程的綜合性自不必説。各國都把國小生的讀寫算知識作為基礎知識,而讀寫算的知識和能力是相互促進相互融通的。蘇霍姆林斯基開發學生的算術能力,是用閲讀的方法,閲讀寫作離不開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生活本身就是綜合的,包括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等。

四我國及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呼喚全科型的教師

(一)從發達國家的國小教育來看,全科教師是普遍現象

發達國家招聘國小教師不以學科專業為限制。目前我國教師資格證制度也是如此,只要有大學大專的學歷就可以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

(二)目前農村國小還存在佈局不均衡規模大小不一的問題

有的村小班級規模只有幾人、十幾人,年級不全,教師不全。有的村小還存在複式班上課的情況。農村國小教師大都兼教幾門課。而村小的存在對於普及義務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村小的老師具有包班上課的能力,需要有兼教所有學科課程的能力。加之農村國小生留守兒童居多,也是中國“特色”之一,這些留守兒童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和陪伴。全科教師有條件、有時間陪着他們,關注他們的成長。

(三)小班化教學將成為發展的趨勢

目前我國城鎮國小教師資源相對豐富,教師編制比較齊全,班級建制比較齊全,班級規模大,課程還是以學科教學為主。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小班化教學將成為發展的趨勢,國小包班制將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國內有些地區實行包班制教學的學校已經佔41.4%,其中以上海杭州為最。”因此,從兒童的全面發展來看,國小教師需要全科的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來看,國小教師需要綜合性的課程知識和開發課程的能力;從國小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來看,國小教師需要具備“十八般武藝”,多才多能;從教育發展趨勢來看,國小全科教師將為國小教育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國小教育論文 篇七

一。制約農村國小教育發展的瓶頸

(一)。師資力量薄弱。

1、第一點是老師的綜合素質偏低。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國小的教學主力仍然是轉正民辦教師。這些人為農村教育奉獻了一生,勞苦功高,但是也不能迴避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人原始學歷大多是國中,高中很少,甚至於還有部分是國小畢業。最近幾年,各個學校也補充了部分年輕教師,可扔擺脱不了“分不來、留不住、更新慢”的現狀。

2、第二點是老師的年齡偏大,平均年齡都在五十左右。爺爺奶奶輩是國小教育的主力軍,這些人教育理念思想觀念跟上社會的進步更難適應兒童的發展。年齡的上漲不代表閲歷的豐富,反而缺少年輕人的新意與活力。農村教育缺少新的力量的推動。

3、第三點專業學科教師嚴重匱乏。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可農村學校根本就沒有音樂、體育、美術、科學、信息技術這些專業教師。因此這些學科在農村學校要麼不開要麼由語文數學老師兼任流於形式,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只是一種理想境界了。

(二)。教學設施落後由於這些年我們國家對農村的投入太少欠賬太多,致使農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別越來越大。教育的均衡發展也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目前偏遠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設施設備“普九”後基本沒有補充充實更新過。由於經濟落後,教育缺少經費的支持,農村的教育設施極其落後。一些教育必需的設施比如基本的體育設施、多媒體、實驗器材很少甚至沒有。由於基礎設施的嚴重匱乏,導致許多教育內容以及教學管理不能正常的開展並完成。

(三)。學生個人問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在農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長時間的缺乏父愛母愛導致任性、偏執等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問題學生越來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學工作無法很好的在他們身上開展並得到相應的效果,使得教學工作的困難日益加劇。並且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許多兒童的思想頑固不化,身上帶有不良的風氣,這就給教學工作增加了困難,老師很難的去管理與教育。

二。做好農村國小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切實做好對教育事業的支持。為了使農村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中央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資力度,政策向農村教育傾斜。當地政府應切實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僅加大資金的投資力度,同時也要積極協調人力、物力、財力,努力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

(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是農村國小教育管理中一個重要因素,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健全會對國小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對當前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修建與維護,力圖保證孩子們在一個較好的硬件環境中生活與學習。

(三)。師資力量的擴充。首先國家應加大對大學生與農村教書的鼓勵與支持,並相應的給予物質上的支持與精神上的支持。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中堅力量,是教育事業的最新成果。他們帶着無盡的新鮮活力和與時代靠近的知識,讓他們去農村教課最合適不過。其次,也要加大對農村國小教育的宣傳,使這些大學生知道農村國小教育對於他每年的迫切需要與渴求,使他們懂得自己的社會作用。同時,也要提高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觀,價值觀。

(四)。完善老師的管理運行機制老師作為農村國小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可控對象,如何管理老師,留住老師成為農村國小教育管理中的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工資作為一種調控老師的手段,要與老師的工作和相結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勞的老師,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局勢,讓老師真正體會到工作的切實必要性與緊迫性。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羣體,缺少父母以及周圍人的關心,從小心理就會產生變化與陰影。因而心理輔導就極為重要。一個好的心理教育不僅會改變孩子心裏的整個世界,同時還會對他以後的健康成長有莫大的幫助。

三。結語

農村國小教育作為一個備受廣大社會羣體關注的部分,做好的農村國小教育的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儘管在農村的國小教育中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個性,共性的問題。但是在國家,政府,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的幫助下,我相信,農村國小教育會實現更好的發展

國小教育論文 篇八

1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作用

1.1教育遊戲有助於集中學習注意力

就大一點的學生而言,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大多不超過四十五分鐘,所以,對於國小生來講,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會更短。因此,將教育遊戲引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學生在玩樂的同時,就會不知不覺的學到了知識,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可能要比成年人更久。所以,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使用有利於幫助國小生提高注意力。

1.2教育遊戲有助於知識的理解

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同時還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國小生對於枯燥的知識不僅會失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利於對知識的掌握。而將所教授的知識融入到遊戲之中,學生能夠切實的理解所學的內容,同時還有利於學生的長久記憶。可見,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大的。然而,在運用教育遊戲時,教師要時刻謹記,要將遊戲與知識成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以上所述的作用,否則,不僅不會促進國小教育的發展,還阻礙國小教育的發展。

2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

由上述可知,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的多個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合理的、科學的教育遊戲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然而,我國國小教育領域在教育遊戲方面的研究還沒有深入到一定程度。因此,加強對教育遊戲的研究是提高國小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在此對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夠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鑑。

2.1注重教育遊戲的趣味性

國小教師選擇教育遊戲時應準確把握國小的心理特點,使選擇的遊戲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以此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吸引國小生的目的,這是選擇教育遊戲的關鍵,否則選擇的教育遊戲很難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實際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可以抓住國小生渴望得到教師表揚的心理特點,選擇教育遊戲。例如,在國小語文疑難漢字教學活動實踐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課前教師可準備寫有疑難漢字的卡片,課堂上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然後教師説:“同學們,我們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成員認識的字最多,認識最多的一組就是獲勝組”,這樣以來各小組成員就會積極準備,全身心投入到遊戲中去。根據結果教師説:“**小組真棒,認識的字最多,來,大家為他們鼓掌。”由此獲勝的一組各成員會感覺非常自豪。總之,玩該遊戲達到了學習和娛樂的雙重目的,很多國小生非常渴望下次還玩該遊戲。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實踐中,可以嘗試將該遊戲應用到國小英語教學活動實踐中。

2.2注重遊戲內容的連貫性

國小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思考問題比較簡單,很難將所學知識進行融匯貫通。因此,國小教師在選擇的教育遊戲內容不能跨度太大。另外,數學是國小教育中較為重要的科目,對國小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教師選擇教育遊戲時更應注重遊戲內容的連貫性。例如,當將國小乘法口訣相關知識講解完畢後,為了檢驗學生們對乘法口訣掌握的熟練程度,教師可以利用撲克牌進行遊戲。首先教師將帶有10及以上的撲克牌去掉,然後對全班同學説:“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將乘法口訣知識已經學習完畢,今天咱們就玩撲克牌。”此時,部分國小生就會感覺非常驚訝,不少學生問:“老師,咱們不上課了呀?”此時教師回答:“上啊,就用撲克牌上課,我隨意抽兩張撲克牌,看誰即快又準的算出兩者的乘積,我就給誰發朵小紅花”,這樣以來學們就會投入到數學遊戲中。利用撲克牌遊戲檢驗了學生對乘法口訣掌握程度,為此針對掌握不熟練的學生,教師適當進行輔導,從而整體上提高全班學生的數學成績。以上僅僅是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幾點應用。然而,事實上,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方式還有很多,且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還有很大的潛能。因此,對於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還需要國小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士,針對該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3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為國小教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於教育遊戲不僅要具有教育意義,要考慮到孩子的接收程度,還要與實際的知識相結合。所以,在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之我國國小教育領域在教育遊戲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不利於教育遊戲較好的應用。所以,我國國小教育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加強對教育遊戲的研究,同時要結合國小生的思想、接受能力,並結合所學內容進行研究,從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教育遊戲的應用措施,從而促進國小教育的發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