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前教育的畢業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86K

學前教育的畢業論文(多篇)

學前教育論文 篇一

隨着20xx年《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訂單班”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訂單班”似乎並未得到學生青睞。鑑於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在建設“訂單班”時應以學生為本,做好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幼兒園也應以“員工”的標準要求“訂單班”的學生;同時,學生本人應做好生涯規劃,儘快適應角色轉變。

“訂單班”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常見的方式,是校企合作的手段,也是企業在與職業院校進行校企合作中,最能保證獲取“利益”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我國目前希望在職業院校中實施現代學徒的大背景下,很多院校將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模式寄託於“訂單班”。但是,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訂單班”雖然能受到企業(即幼兒園或托幼機構)及學校的認可,但是就學生而言,似乎對“訂單班”的興趣不是很大。

一、“校”與“企”對“訂單班”的熱的態度

校企合作這一概念是我國20xx年時,在《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首次提出的,“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此之前,校企合作也經歷了幾個不同概念,但是不管在哪個階段,職業院校中的校企合作往往是“企”冷“校”熱,多數企業對於校企合作僅侷限於每年招聘會的時候才會出現,日常對職業教育實際並無太多接觸。

但是20xx年,《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通過“訂單式”培養和“雙證書”制度等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企業也熱衷於加入職業教育中,形成“訂單班”,這樣無疑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對未來人力資源的需求。但是,就在“校”與“企”準備對“訂單表”摩拳擦掌之時,學生卻出來説了“不”,特別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目前形勢下,對“訂單班”表現出了冷淡態度。

二、學生對“訂單班”的冷的態度

(一)學前的高就業率,導致“訂單班”的遇冷。

自20xx年至今,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關於發展學前教育的文件,學前教育也在這個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中幼兒園的入學人數由20xx年的2658萬人增長到20xx年的4051萬人,入園率由50。9%增長到70。5%,提前實現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xx年完成的目標。20xx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0。99萬所,比20xx年增長51。9%,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數量達到208。03萬人,比20xx年翻了近一番。學前教育的迅猛發展,所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幼兒園師資的嚴重匱乏,但這也為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提供了發展契機。20xx年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就業率達到了97。5%,位列全國各專業第二,比20xx年提高了4。2%①。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問題有了信心。就業得到了保障,學生也自然不會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希望在畢業時能不受“訂單班”的限制。

(二)合作幼兒園發展存在變數及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不穩定性。

首先,幼兒園運營情況的不確定性。儘管我國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得非常迅速,多數幼兒園都急需幼教師資,但是多數幼兒園,特別是中小型私立幼兒園在未來兩年或三年後,還是具有不確定性。而且,能與高職院校進行訂單合作的幼兒園多為私立幼兒園,所以學生選擇的熱情自然不會太高漲。

其次,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不確定性,高職學生的心理髮展雖然已趨近成熟,但他們對自我職業認知還比較模糊②。多數家長及學生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時,目的比較明確,就是希望畢業後能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能到地方公立幼兒園任教。但這只是家長與學生比較良好的一種願望,我國雖然加快了學前教育發展的步伐,但是目前公立幼兒園的招聘計劃還沒有達到足以消化大批量畢業生的程度,所以,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於目前的就業前景還不明確,對於自身的職業認知也比較模糊,對未來的職業的定位還不明確。

(三)“訂單班”與普通班之間難以對接。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而言,雖然“訂單班”與普通班並無大異,但高職普通班的課程設置根據的是學生本身及崗位工作能力,而“訂單班”則需要根據幼兒園自身的情況進行設置,要與幼兒園的特色、文化及定位相結合,所以學生特別是家長在選擇“訂單班”時會考慮,如果未來選擇離開“訂單班”,則能否符合其他幼兒園的要求。而且“訂單班”存在“斷單”的威脅,如果一旦出現“斷單”的情況,則學生也會面臨適應普通班的課程,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後續轉型比較苦難,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

三、改變“訂單班”現狀的策略

想要改變“訂單班”在學生中遇冷的現狀,單純靠“校”與“園”中的某一方是無法完成的,需要“校”、“園”、“生”之間進行合作,而且要求每一個元素都做出適應性工作,方可達成既定目的——促進三方共同發展。

(一)基於學校的視角。

首先,在“訂單班”中追求的是企業與學校的雙主體,但是就中國現狀而言,學校獨大的情況比較常見。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及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二戰後,德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重要原因就是職業教育,而其職業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雙元制”。“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將在企業裏基於職業實踐的學習,與在職業學校裏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業知識及普通文化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模式。但是“雙元制”的主體並不是職業院校,而在於企業,企業是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重要場所,企業作為一個政府承認的“教育機構”,根據經濟、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求招收“學生”,而且要經過嚴格的個性心理與傾向進行職業適配度測試,方可“入學”③。而中國則是學校先入為主,先招學生,幼兒園後面試,導致幼兒園在整個“訂單班”成立的過程中非常被動。

其次,學校在選擇合作幼兒園時要有嚴格的標準和發展的眼光,如果條件允許,則可以嘗試第三方機構對合作幼兒園進行測評,達到一定標準後方可與其合作。學校在與幼兒園進行聯合辦學時,切忌被攀關係、走後門。學校應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對有意向合作的幼兒園進行嚴格審查,可聘請第三方機構,瞭解清楚幼兒園是否有辦園資質、對新員工的吸收能力、對待老員工的待遇及福利、幼兒園未來幾年的規劃藍圖、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等問題。甚至學校可以出台一系列文件,規定對合作企業的要求和標準。

再次,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固定,當與幼兒園協商好“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之後,受制於審批程序等,就很難再對其進行修改。幼兒園則可能會隨着經濟、市場、國家政策、家長要求的不斷變化而進行改革,這就凸顯了高職教育的滯後性④。另外,“訂單班”從實施時間的角度劃分,有三種類型——學前訂單,學中訂單和畢業季訂單⑤。建議將前兩種模式結合,在學生入學之初,幼兒園和學校共同根據學生與家長的意願和選擇,組建“訂單班”,但是入學第一年學生仍以通識性教育為主,與普通班學生的課程並無差異,以給學生一個從高中到大學,從學生到職工的緩衝階段。只是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進行通識性知識的教學之外,還應該給學生灌輸訂單幼兒園的文化、背景及學生角色已經轉換的事實。

(二)基於企業的視角。

幼兒園在校企合作中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到了學校方面的重視,但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被邊緣化,從學生入學到人才培養的設定,再到課程設置等,受限於國家對高職院校課時及公共課的限制,導致幼兒園在課程設置上並沒有太多發言權。

首先,幼兒園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訂單班”的人才培養工作。部分幼兒園在“訂單班”建立之初,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要解決用人問題,而沒把幼兒園的發展與“訂單班”中準幼兒教師聯繫起來,換句話説,就是幼兒園還沒完全把這些準幼兒教師當做自己的教職工。所以幼兒園應儘可能地在“訂單班”建設之初,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學校溝通,設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建設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幼兒園需要將自己的企業文化融匯到學校的日常培養過程中,不要僅僅把學校教育當做學生入職前的培訓,而應把重心放在培養學生入職前的人文素養。人文教育關係到事業的成敗。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與家庭的幸福,其原因80%取決於非智力因素,取決於情商;只有20%取決於智力因素,取決於智商。非智力因素中,主要內涵就是人格,就是人文教育。如果想要在事業中有所發展,則最終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所支持的智力因素來完成⑥。

其次,幼兒園需要像德國“雙元制”學習,明確“訂單班”學生角色的定位。如果“訂單班”組建成功,幼兒園就應把這一部分學生當做是自己的員工對待,並與之簽訂《職業教育合同》。在《職業教育合同》中需明確規定學習專業、學習年限、起止時間、試用期、生活津貼及雙方在不同情況下的違約處理。而且這只是一份教育合同而不是招工合同⑦,這樣既能保證幼兒園的利益不受侵害,又能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再次,幼兒園應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雖然幼兒園成立“訂單班”的目的是解決幼兒園的用人問題,但同時應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歡迎學生繼續升本深造,但應與之進行有效溝通,協商把握好升本之後學生的就業意向,體現出一個大型幼兒園的氣度。當然並不是要幼兒園承擔損失,而是需要幼兒園在成立“訂單班”之初與學生協商好合同的內容與要求,以免後續出現不必要的問題(第二部分已做描述)。

(三)基於學生的視角。

首先,慎重選擇,明確“訂單班”的作用與目的。當學校和幼兒園準備成立“訂單班”時,對學生而言這或許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對工作的選擇,所以學生在選擇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職業生涯的規劃、家長與教師的建議、學校對於合作幼兒園的評估調查及學生自己對幼兒園做出的初步分析進行選擇。切忌人云亦云,看到自己的朋友選擇了“訂單班”,自己也毅然決然想進入“訂單班”。

其次,學生應端正心態,做好角色轉換。對於“訂單班”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角色並不僅僅是學生,而更多的是要往員工這個角色上靠攏。現在高職生多是“95後”,而且立即就要進入“00後”的時代,他們生在一個經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從小家庭條件優越,對於家長的依賴性較強,但是他們又想急於脱離家長的束縛力求證明自己。但是幼兒園招聘的是老師、是員工,而不是公主、太子,所以學生應儘快適應角色轉變。

再次,學生應該具有職業道德。雖然學生在“訂單班”期間暫未與幼兒園簽訂正式的聘用合同,但在簽訂《職業教育合同》,並作為準員工的情況下,也理應遵守職業道德,既然現在的“95後”想要獨立,想要自由,那麼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在“訂單班”的學習過程中感覺無趣,就執意退出,更不能每月領取幼兒園發放的生活津貼,等畢業的時候發現有更好的工作,就執意跳槽,當然並不是要求學生不能跳槽,而是要履行合同,承擔責任。

學生也應在“訂單班”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職業觀,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很多學生對職業生涯有誤區,認為只要有工資高的工作單位就立即跳槽,這就是生涯規劃,其實不盡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小環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現有的工作單位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能為現有工作單位的發展盡一份力量。

高職教育是受政府調控、市場(即用人單位)影響的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機構,而學生的就業質量高低也是檢驗高職院校辦學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基於此,高職院校在與幼兒園設立“訂單班”時,要明確“訂單班”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形式,一種保證園所人力資源的一種形式,但是論“校”與“園”以何種形式進行合作,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本,明確培養學生為高素質的技能型幼兒園教師為最終目標。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們所倡導的平等的觀念,然而,我國的城鄉學前教育發展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就目前的現象來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異,這主要表現在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的起點、過程和結果上。分析城鄉學期教育發展的差異,從而能夠有效的採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更好地為了農村的發展以及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差異;措施

1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國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導從起點到結果的公平。這其中包括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和幼兒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都實現教育的公平。但是,由於城鄉之間的地域差異以及受到環境的影響,城鄉學前教育的發展一直處於不平衡的狀態,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育起點的不平衡

起點教育在幼兒的整個教育過程發揮着重要的基礎作用,尤其是在入園的過程中,城鄉之間的幼兒園入學的數量就存在着明顯的差距。農村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發展,同時農民羣眾對於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觀念上的轉變。但是就城鄉比較而言,農村幼兒目前就讀幼兒園的數量還是較少,這主要是源於簡陋而自籌資金開辦的幼兒園教育問題。

1.2教育過程的不平衡

學前教育過程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教師的資源情況下,師幼兒是保持良好的師幼關係建立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由於農村幼兒園教師待遇低下,師資水平低,流失現象嚴重,導致專任教師缺口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受到幼兒園待遇的問題上,從而造成了農村的幼兒教師較少,尤其是幾乎一個幼兒教師要負責好幾個班級,從而使得農村的教育過程遠遠低於城市的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教師在數量上的缺乏是導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育結果的不平衡

農村地區地形地貌複雜,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差異大,決定了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的推進不能以新建正規學前教育機構為唯一途徑。[1]城鄉幼兒教育起點和過程的不平衡直接影響了教育結果的不平衡,尤其是體現了幼兒在入學的準備上。農村幼兒不僅在受教育機會和年限上遠不如城市幼兒,而且他們所接受的教育過程和質量更是無法與城市幼兒相比。

2造成城鄉學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1城鄉經濟發展存在着差異

學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從而使得農村的經濟處於長期的滯後現象中。這種現狀直接影響了家庭的收入水平,從而對於勞動力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費用就十分困難,從而造成農村家庭無法支付大量的幼兒費用。但與此同時,硬件資源的持續投入仍然需要,特別是鄉村幼兒園的硬件條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有待大幅度增加。[2]

2.2教育資源分配存在差異

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響了農村學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匱乏,尤其是我國教育部門在學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從而使得農村的學前教育難以發展。這種經費的投入和農村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城市的教育資源本來就高於農村,而面向社會支持的更多。從而使得城市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從而出現了嚴重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只有強調對學前教育公共財政進行公平導向的合理分配,理順投入機制,才能確定幼兒教育資源配置的優先順序,將幼兒教育資源配置給最需要幫助的羣體。[3]

2.3教育師資力量存在差異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兒園教師不願意上偏遠的農村任教,這就間接了造成了農村的教育發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專任幼兒園教師和城鎮相比,職稱問題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農村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教育師資力量的穩定性。從而長久下去就會引起學前教育在師資力量上的不同。

3促進我國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

3.1普及農村學前教育

在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背景下,要從教育的起點即普及幼兒教育開始,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到大力推進農村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上,從而才能夠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數量,以此來保障每個幼兒都能夠接受農村教育的機會。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構建教育公平視域下農村幼兒園課程和教育質量的基本保障,確保貧困地區農村兒童在學前階段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保障城鄉學前教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3.2優化城鄉學前教育的資源配置

實現學前教育公平的資源配置能夠為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從改革城鄉之間的人力和財力方面,能夠使得政府更多的是關注政府的需求,從而才能夠在學前教育公平的基礎上實現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目前農村學前教育辦園條件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努力實現城鄉學前教育在物力資源上的均衡配置。

3.3加強農村幼兒教育的監管

學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據幼兒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當學前教育兒童在教育資源上實現公平時,並不等於學前教育就實現了公平,這需要在保障兒童獲得基本的受教育權利上,根據兒童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前教育公平。

4結語

學前教育在基礎教育中起着關鍵的作用,是發展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礎,隨着國家對於城鄉學前教育的關注,尤其是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缺乏的情況下,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從而減少農村的壓力,無論是在辦學條件還是從幼兒園的成長環境出發,要實現城鄉教師的資源合理的配置。

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好的環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較差的環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

問題在於你怎樣教育和在何時教育,環境好壞只佔其中的一部分罷了。

本文論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學前教育在我國的現狀,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議和對國外學前教育的一些趨勢。

【關鍵詞】學前教育;現狀;趨勢

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採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對於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個方面。

1、對於家庭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幼兒的入園率正在逐步上升,學前教育機構不僅承擔着從實踐上為家長參加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的任務,而且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發展和早期教育的當今時代,學前教育質量更成為家長關注的核心,直接關係着家長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學習。

有人曾言,關閉一所幼兒園比關閉一所大學,或一所低質量幼兒園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學的存在,更會讓家庭、社會不得安寧,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學前教育及其質量對家庭生活的穩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對於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和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

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着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

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着兒童日後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學前教育對生理的價值

根據腦科學研究者認為:豐富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腦的發展,而適宜的早期教育是促進腦發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環境刺激因素。

二、我國學前教育現狀

現在幼兒的啟蒙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人們往往只注重培養幼兒的智育,忽略了勞動教育、集體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長和教師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兒識字的多少,計算技能的強弱,會背若干唐詩,套彈唱幾首歌;還有的家長甚至利用雙休日繼續為孩子補課,讓孩子學彈琴、學書法等等。

而在幼兒園裏也一般開設六門課程:語言、計算、常識、體育、美術、音樂。

極少數幼兒園只在大班開設思想品德課程,而且即使開設了思想品德課也常常是脱離幼兒的實際,以空洞抽象的説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於形式。

這就是幼教實踐中存在的“重智輕德現象。

隨着計劃生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國獨生子士的家庭越來越多。

在大、中城市,獨生子士的人數佔到幼兒總數的95%以上。而且比例連年上升。

由於是“獨生”,孩子在家中位於中心地位,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愛發脾氣等缺點並且由於家庭中缺少同年齡段的夥伴,導致不容易學到與人相處的方法。

不少幼兒在幼兒園裏或是鄰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就顯得不合羣。

這些都是幼兒園和家長應該重視對幼兒施行“愛集體”教育的客觀要求。

並且現代的幼兒勞動觀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為家中的寶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讓孩子參加勞動。

讓孩子長期過着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尊處優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養成懶惰、自私、懼怕困難、優柔寡斷等環習慣,嚴重阻礙幼兒的發展,將來很難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還有很多幼兒園教育還存在着“國小化”的偏向。

國小化教育,就是幼兒固套用國小教育的模式進行施教。

國小教育是以教學為主,遊戲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興趣;而幼兒教育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以遊戲形式進行教學,在玩中學,兩者有很大區別。

三、個人觀點和建議

1、幼兒德育教育

(1)愛集體教育。

教育幼兒有的集體意識,比如要讓幼兒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個集體。

習慣並樂於參加集體活動,萌發初步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還應教育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使他們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進一步使他們做到個人行為不妨礙集體。

還要使他們學習解決彼此爭執,學會恰當地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霸道、愛發脾氣的缺點。

(2)愛勞動教育。

應使幼兒有參與簡單勞動的興趣和最初步的獨立意識,有自我服務的願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積極參加集體勞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3)愛國主義教育。

幼兒德育中最重要的內客。

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幼兒期就開始施行,要注意發揮周圍社會環境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如老前輩、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置、科學家等對幼兒的榜樣詐用 要充分重視各種社會信息對幼兒的影響。

(4)孝敬父母、友愛他人的教育。

教孩子要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還要利用各種機會教他們對他人關心、尊重的情感,教會幼兒如何幫助別人。

2、幼兒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國小化”教育。

幼兒是好動的,好遊戲的,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遊戲的設計要有一定的'目的,通過遊戲完成教學內客,或讓幼兒瞭解相關知識,或讓幼兒掌握處理事情的技能,或讓幼兒進行競爭、想象、模仿等,幼兒教學啦頰打破教條的課堂教學,真正堅持遊戲與教學相結合,動靜相宜的原則。

(2)以適當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

幼兒喜歡動作,更喜歡成功。

喜歡成功是幼兒的共性特徵。

沒有一個勸兒不喜歡看讚許的目光,不喜歡聽熱烈的掌聲。

我們在課堂上就經常用掌聲、小紅花等進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實踐中有一定的優勢。

四、國外學前教育的趨向

1、強調體育運動對兒童健康、智力、創造力、情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

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學前兒童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

另外,對於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

降低事故發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勵運動。

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較低。

2、各國學前教育與機構都非常重視創設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感性經驗

瑞典的學前教育機構努力創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國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條件讓孩子畸形户外睡眠、運動,因為他們認為應讓孩子儘可能多的親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撫育。

同時,他們相信幼兒都具有自己構建知識的潛力和能力,所以,讓孩子進行的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選擇度,鼓勵幼兒自己設計、實施活動,注意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3、重視遊戲清靜的創設,重視自由遊戲

使孩子通過遊戲自由的表現自我的想法,即強調從兒童的興趣出發,幫助他們構建知識。

五、結論

加強早期兒童教育,為每一個兒童創造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機會,正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國也必須放眼未來,從新世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度來思考學前教育的發展問題,以使我國的學前教育真正從教育舞台的邊緣走向中心。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面向新世紀的世界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研究,1999

[2]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蘭。《幼兒教育心理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