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1W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多篇】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素質教育中的國小數學教學語言》

摘要: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數學教學是一種語言,語言就是需要學習者不斷的運用,在運用中不斷接收新信息,數學語言與認知活動的結合是獲得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課程標準》對國小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素質教育;國小數學教學;教學語言;數學能力

引言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於遏制目前基礎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助於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麪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這也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和緊迫任務。

經過多年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以及西方教學理論的吸收和借鑑,中國國小數學教學課程改革逐步向前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改變教師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構建以“主動、探究、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具體目標。然而,在中國國小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還沒有得到普遍落實,國小數學教學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本文將從中國國小數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素質教育與數學語言的結合,以便有利於素質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發展和普及。

一、克服舊模式的制約,構建新的教學新思維

1、國小數學教學語言的創新。科學的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而教學方法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不斷拋棄舊的、不適應當今教學和學生需求的教學觀念和數學教學語言,同時不斷歸納、綜合所瞭解的國內外教學理論和教學新動向,以先進的數學教學語言代替落後的語言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國小數學教學之路。可持續發展就要科學發展,因為數學教學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專業要發展、知識要提高,離開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由此可見,落實素質教育必須加強觀念和語言的創新。

國小數學教學是一種語言,語言就是需要學習者不斷的運用,在運用中不斷接收新信息。而當今中國國小數學教學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這種矛盾的根源何在?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理論的探討與研究以及對當今各類學校尤其是國小數學教學的課堂觀摩,發現國小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很少能夠以培養學生數學技能為原則去備課和教學,課堂教學完全以教師的講述佔據了課堂絕大多數、甚至整個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生只好成為被動的聽課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在條件較好的學校,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這應該説是教學設施的一個很大改進,但是,多數教師利用多媒體並沒有把多媒體的應用與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數學技能相結合。媒體只不過為學生多提供一些試題,觀看那麼多的試題,學生是無法運用和理解的,因為學習游泳的人必須下水,不下水永遠都學不會游泳,學習開車的人必須親自掌握方向盤才能學會開車,那麼學習國小數學教學的人必須親自動手去做、去嘗試,親自動手才能夠學會國小數學技能的表達及語用方式。而在無條件配備多媒體的學校裏,我們發現教師太辛苦,經常會聽到教師的喉嚨都講的嘶啞,一黑板一黑板的寫,寫了擦,擦了寫,這是很多學校存在的現象。所以這便構成當今國小數學教學效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2、加強課堂活動與認知活動的結合。課堂活動與認知活動的結合是獲得數學技能的必經之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概念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learner readiness)和數學語言意識程度(math language awareness)直接影響國小數學教學的效率或質量。數學教學是一種概念理解、信息傳遞和言語交際的行為,從數學教學研究的規律性出發,數學語言應當與社會語言、思維、世界觀與文化生態環境相互聯繫,因為這樣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直接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國小就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真正用途和價值。

從語言與思維的關係看,國小生的語言理解和概念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國小數學教學應儘量避免形式分析和抽象語言,應儘量展示直觀的形象,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未知到已知,突出主體的參與作用,以主體為中心,培養學生主體思維的能力,情感思維,從實際出發,注重主客體融合。數學教學與語言意識密切相關,因為數學是語言的一種形式,是關於認知與人的個體、集體、道德和認識論等相關的一門學問。在論及語言時,Silverstein強調了語言結構和意識形態的能動作用,把語言意識形態定義為幾組由使用者完全表達出來的關於語言的信念,作為感知的語言結構和使用的解釋。Heath (1998)則強調語言意識形態的社會層面,認為它是一個組織所持有的關於語言在其社會成員的社會經驗中的一些顯而易見的觀點和目標。Irvine(1989)也指出語言意識形態是關於社會和語言關係的文化系統,同時還包括道德和 政治的利益(洪豔青、張輝,2002)。因此,國小數學教學同樣離不開語言、社會、道德和環境等等方面。

二、素質 教育應體現學生能力的 發展

1、以任務型教學引領課堂活動過程。典型的強調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是任務型教學。它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又一具有國際影響的教學途徑,它基本上反映了教育專家和心 理學家對教育和教學的最新認識和教育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所謂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學習者完成某些任務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任務型教學大綱就是基於以任務為主的教學思想的教學大綱。任務型教學大綱不再以知識點的教學為主要內容,也不根據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而是羅列學習者在學習中應該能夠執行或完成的各種任務,比如通過運算信息、根據指令操作、通過討論解決某個實際問題、就某一事情進行決策等(程曉堂,2004)。任務是實現有效學習的主要目的。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並根據需要設計任務與活動。任務型教學大綱不僅使學生更加明確所接受信息的實際用途,而且更有利於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因而更能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國小數學教學應體現個體需要的發展。任何學習都必然處於某一具體的環境之中,是通過和他人的互動來完成的。互動的性質和意義是成功學習的關鍵。國小數學教學尤其如此,因為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對知識的實際運用,加德納等人對人的智商和多元智力進行測驗的基礎上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裏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新的教學觀要求教師根據教育內容以及學生智能結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的不同特點,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顧明遠、孟繁華,2003);《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選擇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和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新課程標準》提倡靈活性,倡導學生的個體發展、主體作用和參與意識。隨着當今國小數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國小數學教學理論也從如何教到學生如何學的方面來。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的課堂轉變到以學生參與和發展學生能力為重點的方面來,把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的培養放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位置。結束語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之間起着橋樑作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教學的發展,而落後的教學理念阻礙教學實踐的發展;同時教學實踐又為教學理念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依據和證實。換句話説,國小數學教學課程教學一方面依照教學大綱來實施教學的,教學大綱是教育者依據某種教學理論的基本框架,為某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方面所做的規劃,但是在教學中決不能機械地理解教學大綱,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理論,最大程度地給學生提供知識運用的機會,創造更多有利於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方面來,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國小數學教學的積極性,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生國小數學能力和水平,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基礎國小數學教學中去。

參考文獻:

[1]成曉光。對中國國小數學教學課程標準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國小數學教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國小數學教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4]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洪豔青,張輝。認知語言學與意識形態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2)

[6]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7.

國小教育論文 篇二

【摘 要】

美術教育作為國小素質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夠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學生們的精神境界,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

美術教育;素質教學;相互關係;德智體美勞

美育在國小生素質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術教育所培育的美育思想,必須滲透到國小教學的其它領域中支。在國小素質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美術教育,因此美術教育作為國小素質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夠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學生們的精神境界,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國小美術教育與德育的關係

美育與德育同屬於國小素質教學的範疇,兩種教育有着重要的聯繫。美術教育與道德教學的主要關係在於,一方面,道德意義是美術教育題材的重要內容。美術教育與美術作品都是通過一定的美術形式去反映作品形式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內容的,美術作品的形式反映的內容通常是具有社會正面意義的題材內容,這些題材的正面價值與意義,往往是與它的具有典型的道德價值與意義是分不開的,比如説像各種愛國主義題材的雕塑作品,表現英雄事蹟的作品等等。以雕塑作品劉胡蘭為例,作品本身是一件人物雕塑,但是作品反映的是劉胡蘭的英雄事蹟,學生們通過雕塑作品的外在形式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道德教育需要藉助美術的形式予以展示。“學校教育在發展學生視覺空間智能的同時,必須潛移默化地滲透社會的某種價值觀念。”②美術作品都包含了道德的內容,學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主要是通過美術作品的形體美的體驗與感昭來實現,實現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美術教育以美感薰陶入對學生手展開品德與情操教育,遠遠比一味地灌輸思想道德內容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美術教學豐富了道德教育的方式,為道德教育的發展拓寬了新的形式。另外,在美術教育中,自然景物之美也同樣具有德育的功能,以自然景觀為內容的美術課程能夠增強學生們對自然和生的的熱愛和責任感培養學生們尊敬自然、保護自然的態度與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二、國小美術教育與智育的關係

智育,主要學注重開發學生們的智力,美術教育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美術教育對學生智力開發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人的大腦的特點決定的。現代科學家對人的大腦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兩個半球都具有同樣的高級智力的功能,兩側大腦的功能各不相同,人的活動對大腦的開發也不相同,美術教學有助於開發人的右腦功能。人的大腦的左半球控制右側肌體的感覺和運動,主要側重於人的抽象、分析、計算和求同方面的控制,機時大腦的左半球是人腦處理語言、數字,進行邏輯思維、分析思維、輻合思維等的智力活動控制中樞,被稱為“優勢半球”。右半球則控制着左側肌體的感覺和運動,着重於對人的想像性、虛構能力、對外部世界的感受的控制,是人腦處理表象、知覺,進行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的智力活動控制中樞。可見,在人的智力活動中,理論思維主要靠左半球控制,而形象思維則主要靠右半球。美術教學的特性決定了它是開發右腦這一智力世界的最有效途徑。美術教學本身不只是具體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但是在其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們對社會及事物的感性及理性的認識,並把這種認識通過具體形象可觀的美術作品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創作的潛能得到有效的鍛鍊與釋放,從而開發學生智力能力。一個人的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感受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等,這些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鍛鍊。因此,不論是從美術的教學的內容還是從人腦的結構來看,國小美術教育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國小美術教育與體育與勞育的關係

在國小的教育中,體育與美育二者是各成體系又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美育與體育在國小教學的過程中,分別作為完善人的整體結構的過程中的兩個側面,它們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互為目的與手段。以美術教學為主要手段的美育和以運動鍛鍊為主要特徵的體育,在國小的素質教學中聯繫得非常密切,這種聯繫主要表現在,首先體育對美育的重要性上,美育是人體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結構是以生理結構為基礎的,也就是説在審美活動或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前,必須要保證學生有個健康和身體條件。通過正確有效果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的身體條件,確保人的審美心理的完善與發展。

國小生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大腦發育,這樣便為審美能力的培育與發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國小美術教育在體育中的運用,主要是通過美術教育與體育相結合,即培養學生的身體美、精神美、技巧美等,美術教育對體育教育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體育活動需要美的思想為指導,美育的思想必須滲透到體育的各個環節中去,在體育活動中,運動技巧的高難度性,運動造型的藝術性,運動動作的協調性,運動成員配合的默契性以及動作的整體性等等,這要些體育活動取得的良好效果的必要條件,這些都必須要有美育的思想作為指導,則否將無法完成。因此,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美育與體育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互為目的和手段的。

美育與勞育的關係,首先表現在熱愛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美,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要從小培育國小生的勞動習慣,要讓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其次是勞動創造美。這是馬克思的著名論斷,指出了人類勞動與美的關係,人類的勞動不但是以創造美的目的,而且勞動過程也是創造美的過程。通過勞動不但可以使學生對美的認識與感受暗送具體化、形象化,同時勞動創造性也是提升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國小素質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勞動可以培育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而美術課又對勞動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將美術課和勞動課有機結合,對兒童的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以及綜合能力培養,都是一個重要途徑和基本保證。而培養這些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重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做到美術課的過程就是勞動課的過程,美術課的目的就是勞動課的目的,讓學生在美術課中動起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讓美術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的實際場所,通過動手,使學生的美術知識與美術實踐能得到完美的結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

四、結束語

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結果,體現了教育發展的本質規律,同時,素質教育是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必然手段。美術教育的內容是,是其它各科的教學手段的補充與完善,而以美術教學為主要手段的美育,則是其它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最終目的,美術教學在國小素質教育中起作重要的作用。

拼音教學生活化實踐分析 篇三

漢語拼音是學生進行識字、閲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它對學生學習語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剛入學的兒童在學習上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拼音。

在7~8周的時間內,這些剛入學的兒童需要掌握這麼多相對單調、枯燥、抽象的符號,確實有困難,所以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畏難情緒就在所難免。

本科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篇四

3。1 建立管、教、學相協調的管理機制

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質量的主體與靈魂,在本科教育教學管理體制中,採取有利措施,全面提高本科的教育教學質量是首要任務。建立管、教、學相協調的管理機制則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根本。隨着教育大環境不斷髮生變化,傳統的以政策導向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管理髮展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必須以現代質量管理學思想為指導,建立和培育以“顧客(教師和學生)”為中心的`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其架構如圖1所示。

其次,要注重加強扁平化教育教學管理組織建設。傳統的教學管理組織由“學校—學院—系、(所)—班級—教師—學生”等多個層級構成,屬於層級管理機構。扁平化教學管理組織建設應以教學管理平台為基礎,建立組織機構(如圖2所示)。

最後,全面加強本科教育教學管理的系統化。教育教學管理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校內、外多個顧客(教職工、學生、政府、企業、家長等)、部門和利益羣體。在制定具體部門、 院(系)和個人的質量計劃時,不僅要依託學校的總體教育教學質量目標,還必須結合各部門、單位與個人的實際情況;而且要對這些部門和個人的計劃進行審核與系統協調,依據學校總體目標進行優化整合,以確保計劃的系統性、全面性與合理性。同時要注重增強教育教學計劃實施管理的力度,不斷完善教育教學質量決策機制,除了有正確的方針、完善的教育教學質量計劃外,還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實施體系,否則目標與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3。2 完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

首先,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注重人才個性的培養和發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更新教育教學管理思想觀念。各高校在籌措經費投入基礎設施和教育教學設備建設的同時,要注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更新思想觀念,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創新才能拓寬教學管理質量的思路。

其次,加強院(系)的管理活力。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而教師和學生又分佈於各個院(系)。因此,院(系)層次對各個具體專業、具體學科教育教學的情況最瞭解、最熟悉。高校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等任務主要通過院(系)來實現。因此,應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觀指導下,建立以學院(系)為本、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進行教育教學管理體制革新和組織結構設計,加強院(系)管理的活力。

最後,建立基於科學管理的柔性制度體系,保障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平等性。主要包括:

(1)放寬本科轉專業限制,引導學生理智選擇,增強本科學生的學習自由。

(2)加大改革現有的考試製度,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大力推行彈性學分制,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年限,如果學生能夠提前完成相應學分,應允許其提前畢業。

(4)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維護學生正當的合法權益。

3。3 健全管理評估體系

應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地區高校的具體情況,特別是不同學科,不同特色的不同專業,制定合理的評估標準,充分體現評估指標的差異性,以提高評估的可操作性與權威性;擴充指標體系中的定性成分,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使得教育教學管理評估體系更加科學有效;儘可能增加評估指標的詳盡程度,針對現行評估指標中的一些較難判斷的指標進行細化。這些指標包括:學校定位是否準確,專業設置是否合理,專業佈局是否科學,教育教學質量標準是否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