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教育論文 篇一

1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作用

1.1教育遊戲有助於集中學習注意力

就大一點的學生而言,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大多不超過四十五分鐘,所以,對於國小生來講,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會更短。因此,將教育遊戲引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學生在玩樂的同時,就會不知不覺的學到了知識,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可能要比成年人更久。所以,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使用有利於幫助國小生提高注意力。

1.2教育遊戲有助於知識的理解

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同時還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國小生對於枯燥的知識不僅會失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利於對知識的掌握。而將所教授的知識融入到遊戲之中,學生能夠切實的理解所學的內容,同時還有利於學生的長久記憶。可見,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大的。然而,在運用教育遊戲時,教師要時刻謹記,要將遊戲與知識成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以上所述的作用,否則,不僅不會促進國小教育的發展,還阻礙國小教育的發展。

2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

由上述可知,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的多個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合理的、科學的教育遊戲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然而,我國國小教育領域在教育遊戲方面的研究還沒有深入到一定程度。因此,加強對教育遊戲的研究是提高國小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在此對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夠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鑑。

2.1注重教育遊戲的趣味性

國小教師選擇教育遊戲時應準確把握國小的心理特點,使選擇的遊戲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以此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吸引國小生的目的,這是選擇教育遊戲的關鍵,否則選擇的教育遊戲很難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實際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可以抓住國小生渴望得到教師表揚的心理特點,選擇教育遊戲。例如,在國小語文疑難漢字教學活動實踐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課前教師可準備寫有疑難漢字的卡片,課堂上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然後教師説:“同學們,我們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成員認識的字最多,認識最多的一組就是獲勝組”,這樣以來各小組成員就會積極準備,全身心投入到遊戲中去。根據結果教師説:“**小組真棒,認識的字最多,來,大家為他們鼓掌。”由此獲勝的一組各成員會感覺非常自豪。總之,玩該遊戲達到了學習和娛樂的雙重目的,很多國小生非常渴望下次還玩該遊戲。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實踐中,可以嘗試將該遊戲應用到國小英語教學活動實踐中。

2.2注重遊戲內容的連貫性

國小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思考問題比較簡單,很難將所學知識進行融匯貫通。因此,國小教師在選擇的教育遊戲內容不能跨度太大。另外,數學是國小教育中較為重要的科目,對國小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教師選擇教育遊戲時更應注重遊戲內容的連貫性。例如,當將國小乘法口訣相關知識講解完畢後,為了檢驗學生們對乘法口訣掌握的熟練程度,教師可以利用撲克牌進行遊戲。首先教師將帶有10及以上的撲克牌去掉,然後對全班同學説:“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將乘法口訣知識已經學習完畢,今天咱們就玩撲克牌。”此時,部分國小生就會感覺非常驚訝,不少學生問:“老師,咱們不上課了呀?”此時教師回答:“上啊,就用撲克牌上課,我隨意抽兩張撲克牌,看誰即快又準的算出兩者的乘積,我就給誰發朵小紅花”,這樣以來學們就會投入到數學遊戲中。利用撲克牌遊戲檢驗了學生對乘法口訣掌握程度,為此針對掌握不熟練的學生,教師適當進行輔導,從而整體上提高全班學生的數學成績。以上僅僅是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幾點應用。然而,事實上,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方式還有很多,且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還有很大的潛能。因此,對於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還需要國小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士,針對該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3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遊戲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為國小教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於教育遊戲不僅要具有教育意義,要考慮到孩子的接收程度,還要與實際的知識相結合。所以,在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之我國國小教育領域在教育遊戲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不利於教育遊戲較好的應用。所以,我國國小教育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加強對教育遊戲的研究,同時要結合國小生的思想、接受能力,並結合所學內容進行研究,從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教育遊戲的應用措施,從而促進國小教育的發展和應用。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篇二

《教師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摘要:本文以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課堂教學技巧為依據,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種類型的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不同影響。

並且針對這些影響提出關於教學風格的現實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個體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注入其多側面發展的新理念;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風格;不斷改善個體教學風格的不足,揚長避短。

關鍵詞:教學風格;學習習慣;國小生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323-01

在教學這樣一個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教學風格對教學效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陶先生説:“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

”而教師各異的教學風格會對不同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同影響。

有科學研究表明:6至12歲即國小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

所以,反思現存的課堂教學,探索更加適於形成國小生良好慣的教學風格是有一定的現實指導作用的。

1、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國小生課前學習習慣的現狀。

從實際調查發現有有一少數國小生根本無學習計劃,對於執行學習計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部分學生將學習計劃流於形式。

國小生課堂學習習慣的現狀。

由於國小生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聽課時往往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所以,國小生課堂上始終專心聽講的人數比例並不高。

同時,也有大部分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質疑的習慣。

國小生複習及作業習慣的現狀。

在完整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堅持每天覆習的學生比例並不高。

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業,甚至還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業的情況。

2、不同類型的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在《教育大辭典》中,教學風格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教師個人特點的教學風度和格調,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的綜合表現[1]”。

然而“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形象載體[2]”,教學過程中應以學定教,以教促學。

通過長期對國小課堂教學的觀察,以相關研究理論為基礎,得出了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不同影響。

以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獨特的課堂教學技巧為依據,細以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中語調的起伏變化,情感的運用和課堂教學技巧中所採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潛移默化的調控手段為標準,對教學風格進行了分類總結。

2.1理智思辨型的特點及其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老教師知識淵博且經驗豐富。

其主要特點是: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語調高昂、層次分明、邏輯嚴謹,比較注重理論知識,能夠深入淺出。

這類教師的教學能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而他的嚴肅穩定,則對於自律性差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初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專心聽講、勤記筆記,有效完成作業等學習習慣方面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

不過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使得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處在強式狀態下,沒有使習慣內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意充分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也缺乏靈活多樣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點及其影響。

這類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

教學語言語調起伏明顯、表達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

教師善於用情感調控課堂,態度温和謙恭,對學生的不良習慣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這樣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師,對於改變國小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

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下的討論可以看出,此類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而且能促使學生養成上課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但是這種類型的教師常會成為“班媽”,使學生過於依賴當天課上的掌握而忽略課下自己複習鞏固,不易形成及時複習鞏固的良好習慣。

2.3情境渲染型特點及其影響。

課堂教學要求知識之間的“無痕過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礎上創設情境,讓國小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而這正要求教師在準確瞭解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等基礎上,更好地組織教學的每個環節,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知識的主人。

所謂因時適宜,因情適宜。

此類教師善於用情境渲染調控課堂,其教學語言語調曲折,表達生動形象。

課堂教學中長於及時鼓勵與情境性真實感染,課堂氣氛活躍,能使國小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持久的注意力和積極的主動參與性。

3、教學風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個體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注入其多側面發展的新理念。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漸進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有效地改善教師教學風格,革新以往單一而侷限的教學風格,使課堂教學更好地為國小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良好的環境。

以其豐富性去適應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多種矛盾及特點各異的教學對象。

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自己教學風格的優缺點,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識儲備,使個體主導性教學風格更加豐滿。

3.2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風格。

每一種教學風格都有其特點、結構、功能和適應範圍。

教師要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風格,即體現多側面發展。

這裏的教學客體包括: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學情的學生,不同性質的學科,不同目標的教學環節等。

教師要有的放矢,統籌安排,根據教學客體的特點,恰當的選擇和使用教學風格。

3.3不斷改善個體教學風格的不足,揚長避短。

為了更好地讓不同的教學風格有針對性地應用於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在發揚本身優勢的同時,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結束語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同時也是在發展中進步的,其對於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顯而易見。

所以,通過改善教師的教學風格來更好地把培養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目標落實到實際課堂中是有一定價值的。

參考文獻:

[1][捷]J.A.誇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學風格綜合分類的理論探討[J]。教育研究,1995.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

國小生是校園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國小數學是國小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並且滲透於國小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數學素質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樂趣息息相關,國小生的數學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國小數學不僅是學校許多學科中的一門學科,數學還被稱謂為一種文化,國小數學也不是單調孤立的一門學科,它與國小其他各學科之間的聯繫愈加的緊密,國小數學的基礎運算與國小生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所佔地位和影響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從國小數學老師的角度出發,探索研究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淺談一下關於素質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國小數學;素質教育

如何將素質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高,成為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首要問題。為切實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質,根據農村國小學生的特點,我對數學課堂中素質的培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國小階段,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創造能力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應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聯繫生活實際中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樣能夠積極的培養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自學能力的培養

孔子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且不斷深入探究,啟發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的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活躍起來,不斷的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以學為主,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係,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觀念。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就包含着數學知識,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一定生活經驗的素材,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把問題交給學生,培養學生勇於嘗試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自覺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修養

學習、提高的途徑有很多,報紙、雜誌、網絡、研修、培訓、參與課題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經驗,充實、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質修養,才能學高為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居高臨下、遊刃有餘。要以新世紀民族素質對人才的要求為指導,重新認識國小數學教學,這樣才能自覺地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實踐素質教育。只有想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在數學教學中從各個方面想得更深遠些。首先,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然後,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的教法、學法,恰當地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係,走出“傳道授業解惑”的誤區,不能把自己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傳授者。我認為,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角色應是國小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數學教師要甘於俯身傾聽、做學生心靈的朋友;用關心尊重和接納態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對學生的一些數學思想和發現給予支持肯定和鼓勵,真正承認學生中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諧的、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中學習數學。

四、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學的目標體系,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體系決定着受教育者身心發展和質量規格水平,是實施素質化教學的前提和評價依據。目前很多教師在確定數學教學目標時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一個單元一節課的講授;輕數學的知識體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養,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致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該把豐富的素質內涵及其結構關係作為出發點,以“大綱”為依據,採用建立座標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體能素質為橫軸;以認知、能力、技能三個領域為縱軸,結合國小數學的特點進行篩選,從而全面具體地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

五、以數學文化為思想,進行興趣教學,調動國小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何使國小數學數學教學變得有樂趣,讓國小生們興趣地學習數學課程?國小數學教師可以以設定情景的方法進行,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數學課堂問題轉換設定為某種情景,促使國小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進而激發國小生們對數學運算的興趣,培養同學們自主地產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對於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老師要善於發現和總結該階段年齡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不斷地為學生設計課堂情境,使國小生們在樂趣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容易的完成國小數學教學。

比如,在學習和複習國小乘法公式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引入數字遊戲,以課堂遊戲10分鐘為例,恰當的把國小數學運算融入到遊戲當中。運用到課堂上數學遊戲很多,我們可以玩這樣一個遊戲:國小數學倍數的遊戲。遊戲的規則是國小生們按照自己所坐的課堂位置順序進行讀數,第一學生讀一,第二個學生讀二,第三個學生讀三,第四個學生不讀四,要讀“過”,以此類推,只要是四的倍數的都要讀“過”,讀錯了的學生和沒有讀“過”的學生要受到大家的懲罰,懲罰大家定,也可以隨便罰。學生們活躍玩着這個遊戲,教師在一旁引導鼓勵,使得學生充分的融入進遊戲,學習並快樂着,通過這個遊戲過程達到對國小數學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師進行興趣教學,活躍了學教學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國小數學運算的興趣,整個數學教學課程變得有趣起來,提高了國小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行興趣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展,這也直接提高了國小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們只要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的美,就可以進入數學的殿堂,在數學的海洋裏自由的暢揚。數學素質具有社會性、獨特性和發展性,未來的人的數學素質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數學課堂中素質教育的應用及培養至關重要。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篇四

《淺談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摘 要:對一個國小生來説,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實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從這個角度説,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作為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幹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

關鍵詞:國小生;行為習慣;培養

在國小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國小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葉聖陶認為,“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在國小階段,培養良好的習慣又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能力。學生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國小教育中,教師需要抓住這個關鍵期,通過一定的手段喚醒學生的潛在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樹立榜樣,以身作則,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和父母的行為和思想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細節,都會在孩子的心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而習慣的養成和父母平時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奮好學,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和影響孩子。老師、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處處給孩子做出榜樣。以榜樣示範教導學生,從而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樹立榜樣的過程中,首先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具有極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身體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率先垂範,才能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學生示範。在班級活動中,教師把優秀學生作為榜樣在全班宣傳,這樣的榜樣更具有模仿性。平時多注意發現並讚賞那些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在班隊會中介紹自己好的學習習慣、衞生習慣等等,作為其他同學效仿的榜樣,以此達到示範目的。在評比“班級之星”時,讓學生陳述自己和同學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發現並看到其他同學的閃光點,同時意識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們有目標、有動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最後、名人示範。名人是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人故事的課文,如《梅蘭芳學藝》《這個規矩不能有》《聞雞起舞》等,能讓學生通過課文了解許多名人的故事,學習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激勵和教育學生,讓他們以名人為榜樣,明確奮鬥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捕捉生活事例適時引導,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好奇心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弱,一些言行往往會出人意料,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捕捉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對他們的一言一行加以規範。比如,在課外活動中,發現學生手裏拿着樹葉、樹枝在玩,於是我在上課時,拿着光禿禿的樹枝告訴學生,我聽到樹枝在“嗚嗚”地哭,你們聽到了嗎?那麼,樹枝為什在哭?學生十分好奇,樹枝還會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訴我,她離開了媽媽。他還告訴我,它再也不能為我們擋風遮雨、乘涼了,它非常的傷心。同學們,摘葉子,折枝條使它們受到傷害,它們能不難過嗎?那你們摘過樹葉、折過枝條嗎?”一陣沉默後,我讓學生就這一件事件進行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去做?”討論中,學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愛護它們,從而規範了學生的行為。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循序漸進,養成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內容的衞生習慣要求。如低年級一般要求學生服裝整潔,書包乾淨,不留長髮和長指甲,每天刷牙,養成刷牙習慣,不買零食,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把培養衞生習慣的目的意義講清楚,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分清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培養也如此,正是在不斷重複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逐步形成。在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進程受挫的情況,如有的學生一直原地踏步,進步甚微,有的學生有點進步後又有些回頭的跡象,但教師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天、一點點的進步,不斷進行鼓勵,不可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這樣才能最終養成良德的習慣。

四、家校合作,深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係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電話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把“做人、做事、學習”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生活中。持之以恆,自然成習慣。我始終堅信: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到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命運。

五、表揚激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及鼓勵,這對好習慣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風氣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級、學校、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就會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實踐證明,表揚激勵道德行為比抓住缺點以及批評效果要好得多。但當學生違反了公德,則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如其分地批評或懲罰。它可以起到規勸後燒法生活不發生不道德行為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讓我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