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7W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一

20xx年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9單元,每單元一個word文件,以下為第一單元部分內容:

第一單元 觀察物體(三)

本單元是觀察物體的第三部分,主要內容有: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以及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例1:教學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需要藉助空間想象力進行操作,初步經歷逆向思考的過程。

例2: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利用例1的經驗進行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精心選擇學生熟悉的並能承載相應教學內容的現實素材,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尋求立體圖形的觀察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導學生能靈活掌握所學知識,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自覺探索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不同的方法,並對方法進行比較,體會觀察物體的不同思路。同時要有層次地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問題,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又有利於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1課時 觀 察 物 體教學內容

教材第2~4頁例1、例2,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一。內容簡析例1教學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需要藉助空間想象力進行操作,初步經歷逆向思考的過程。接下來,例2是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利用例1的經驗進行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學目標1.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擺法的多樣化。

2、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3、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根據看到的平面圖形按要求擺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難點:藉助空間想象還原立體圖形。教法與學法1.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法、發現法和講授法,讓學生從觀察、想象和操作中體會立體圖形與視圖之間的聯繫,積累三維圖形與二維圖形轉換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2、學生學習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學生通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教師不需要做太多的講解,只適時作適當的引導。承前啟後鏈回顧從上面、左面、正面觀察物體。

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還原立體圖形。

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互化。

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古詩導入法:同學們,還記得《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嗎?同一座廬山,為什麼詩人看到的卻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這是因為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廬山進行觀察。如果觀察老師手裏的這兩個立體圖形,但只讓你看到它的正面,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謎語導入法:同學們,老師和你們猜一個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為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競猜導入法:同學們,我這裏有兩個立體圖形,但只讓你們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是什麼立體圖形嗎?看看誰能猜對。(學生答,教師隨機點評)

(出示課件:長方形、圓形圖片。)

預設:長方體和球、長方體和圓柱、長方體和圓錐;長方體和球、橫放着的圓柱和豎放着的圓柱、橫放着的圓柱和圓錐。

教師:其實,老師擺的是兩個圓柱。看來,同學們只看到正面並不好確定究竟擺的是什麼立體圖形。別急,今天的知識能幫助到你們!(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1、出示探究內容,明確探究要求。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探究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到的是 的圖形。可以怎樣擺?

2、學生動手拼擺,驗證交流方法。

請同學們拿出4個小正方體,根據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個小正方體先擺一擺。擺好後仔細觀察正面,驗證自己的擺法是否正確,最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擺的。

3、全班交流,形成認識。

教師指定學生上台展示,反饋學生的擺法。總結:正面看起來形狀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有多種拼擺方法,所得到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是不同的。

◎根據三個面的擺放,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1、出示課件教材例2。

談話:下面分別給出了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圖形,你能用小正方體擺出原來的幾何體嗎?

2、學生動手拼擺,驗證交流方法。小結:根據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準確確定拼擺圖形的位置關係、形狀和立體圖形的個數;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質疑一:從同一方向去看兩個立體圖形,如果看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是一樣的,能否判定這兩個立體圖形的形狀形同呢?

師生交流,小結:不同的立體圖形,有時候可以在同一方向得到相同的平面圖形,所以根據從一個方向得到的平面圖形,是無法斷定立體圖形的形狀的,而要真正知道這個圖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就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

質疑二:從多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形成的是唯一的表象嗎?

小組討論,反饋交流,結論:有時從多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也不一定形成唯一的表象,如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從上面看 ,拼擺的立體圖形可能是 或 等。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嗎?

由學生自己來説説這節課的體會,共同總結。

1、根據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準確確定拼擺圖形的位置關係、形狀和立體圖形的個數。

2、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本節是一節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1.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左面和上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觀 察 物 體

第一單元複習教案複習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知識梳理1.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從正面看形狀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有多種拼擺方法,所得到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是不同的。

2、根據三個面的擺放,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還原原來的物體時,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拼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最後驗證確認。

複習目標

1、能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讓學生體會可能有不同的擺法。

2、能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體,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培養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複習重難點重點: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難點: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正方體。複習方法1.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複習,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2、複習課不僅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更要通過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練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複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複習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複習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觀察物體(三)這一單元裏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先想一想,然後與同伴交流。 指名彙報所學內容。(可以讓2~3名學生彙報)

大家真了不起,學會了這麼多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對第一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課題)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1.讓學生先自主整理,然後交流彙報。

2、師生共同梳理。

(1)複習: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2)複習:根據三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確定性。

3、建構網絡。

談話: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列舉、表格、網絡圖等)把我們複習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並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後每小組推薦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整理的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知識結構網絡。

教師總結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在本單元中,同學們認為哪裏比較難理解,容易出錯呢?你想提醒大傢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説)老師再強調擺法的多樣性和確定性,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四、自主檢測,完善提高芳芳和蘭蘭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一個立體圖形,從右面看到的形狀是 ,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 ,你能判斷她們誰搭的對嗎?

芳芳 蘭蘭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於本單元的知識,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由於難度不大,而且非常適合現在的快樂課堂模式所以我準備大展拳腳。因此課的設計突出了“統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歷選統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字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如課的開始,展示部分奧運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節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據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空氣質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合作交流。“統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準備組織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後,讓學生對子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計圖來鞏固知識點。

3、注重德育於教學當中。

《標準》積極強調德育和智育要相結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無處不在滲透着德育。如:解決奧運數據問題時強調愛國主義教育。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學到新的知識,在思想上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上完這堂課後,我也感覺有一些遺憾,如:由於時間倉促,未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在壓縮展示統計圖環節中得到改進,個別環節的銜接還須進一步加強。

看着我寫的以上三點,似乎什麼都估計到了,結果課上成功了嗎?回答是尷尬的。只有部分成功。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問題如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編書時估計是奧運會的那幾年編寫的。現在2008已經過去2年奧運會已經冷卻了,我還不思修改仍然套用奧運會模式,學生激情明顯不足。至於空氣質量、家電銷售情況更是沒有興趣。當時一個學生一句話道破天機:要是世界盃就好了。哎!一個正在進行的世界盃就在我面前,我卻不珍惜,如此怎麼叫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這點到做的較好,所以整堂課還顯得成功,學生不僅分工合作,而且通過對比發現了不同的統計圖的不同作用。但當前面的那個同學提到世界盃後,部分學生就開始議論世界盃,致使這部分環節用時過長。

3、注重德育於教學當中。由於上面時間過長,我根本就沒有想起要進行德育教育。連:中國軍團真不錯。這樣的話都沒有説。

綜上所述:本次課,我雖然研究了教材、教法,但根本沒有仔細研究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以此為戒,以後改進。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 切聯繫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二、編排思想

1、探索最優方案(每個人都不空閒)。

2、發現規律(第n分鐘接到電話的人數是前n-1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加1(老師),前n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是2的n次方減1)。

3、應用規律。

三、教學建議

1.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全班彙報交流。

2.提示學生利用畫圖表的直觀形式解決問題。

3.數學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理論,要事先設計好具體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對象)和流程圖。

綜合應用 粉刷牆壁

一、教學目標

鞏固有關表面積等方面的知識,加強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二、活動步驟

1.明確設計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數據。

3.整理數據、分析與比較信息。

4.書面呈現粉刷圍牆方案。

三、教學建議

1.因本實踐活動會涉及實地的測量與調查,教學活動可以採取室內教學和室外教學相結合的形式。

2.室內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並思考,應該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關數學信息。

3.展示方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一比,看看哪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實際效益,激發學生之間的互評,使學生在交流中理解並接納別人較好的方法。

4.活動結束之後,也可鼓勵學生將自已設計的方案投給學校相關部門,為學校的建設提出一定的建議,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自己勞動的價值。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數的世界》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即教學因數和倍數。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而這部分內容學生是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努力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空間。

由於這是節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比如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在認識了各類數之後,我創設有效了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直接告知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為了突破本課的難點,我通過變式拓展,實踐應用,促進了學生的智能內化。在理解因數和倍數中,我認為有兩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數和倍數的範圍(非零自然數),我是這樣處理的:通過一組算式讓學生説誰的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如3×5=15 6×8=48 9×4=36 12×5=60等,學生越説越順口,越説越有勁,我突然拋出了1.5×6=9這個算式,結果有同學陷入了沉思(我認為這些同學感覺到了與剛剛的哪些算式有點不一樣),但也有同學還是舉手這樣答道:1.5和6是9的因數,9是1.5和6的倍數,話一説完,就見那些沉思的同學有幾個高高舉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説:我們説研究因數和倍數是在非零的自然數範圍裏,可這裏的1.5不是自然數,所以不可以説1.5和6是9的因數,9是1.5和6的倍數。我就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統一了認識,真正認識到了因數和倍數的範圍,從而為理解概念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而第二個關鍵性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的關係,我採取了幾個遞進的環節進行處理:一開始我就直接告知,讓學生鸚鵡學舌。如通過學生寫的3×4=12 這個算式,我就説,這時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通過一些類似的乘法算式讓學生試着説,很快學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認識;接着我用一個遊戲讓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我舉了三個數字卡片,分別是3、6和12,讓學生很快説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為什麼?學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 12 的因數,6也是12 的因數;6和12都是3的倍數。我追問:那我説,6是因數,12是倍數可以嗎?通過這個例子,學生認識到6相對於12是因數,而相對於3卻是倍數;而12 相對於6才是倍數,它相對於其他的數就説不定了,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義,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內涵;最後我讓同坐兩人一組,一人説任意一個自然數,另一個同學則找出它是誰的因數,誰的倍數?並説出判斷的依據。由於答案不,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本節課,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體驗中,享受到了數學思維的快樂,我想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分數化成小數。

②使學生認識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2)能力目標:在學生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過程的參與討論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 導入新課

1、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小紅和小明進行登山比賽,從山下到山頂,小紅用了0.8小時,小明用了3/4小時,哪位同學登得快?”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好辦法?

生1: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

生2:把分數化成小數,再比較。

師: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較兩個人的速度,需要把這兩個數統一成一類數,要麼都是小數,要麼都是分數,這樣才能便於比較,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小數互化的一般方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學習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條3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長多少米?

師:誰來列出算式?

生:3÷10=0.3米

3÷10= 3/10米

師:還是這根繩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多少米?

生:3÷5=0.6米

3÷5=3/5米

師:觀察一下上面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生:0.3= 3/10

0.6=3/5

師:兩種不同形式結果是相等的,説明小數和分數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把一個小數直接化成分數呢?

怎樣能較快地把小數化成分數?

0.3 0.6

問題:請你自己試着把 0.3 和 0.6 轉化成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課件演示。

問題:1.説説你的想法。 2.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麼? 3.把小數化成分數要注意什麼?

生:能,因為小數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化簡就行了。

(2)師:試一試,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嘗試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0.07= 0.24= 0.123=

(3)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請學生到黑板板演,並講解自己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師生小結如下: 把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0做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做分子。

師:小數化成分數,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需要化簡的分數,要化簡成最簡分數,還要看清楚原來的小數是幾位小數。

2、自主探究把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

怎樣能較快地把分數化成小數?

把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保留兩位有效小數)。

師:現在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做。

問題:1.説説你的想法。 2.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麼? 3.把分數化成小數要注意什麼?

要求: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作彙報。

(2)交流反饋:

請小組派代表板書,並講解本組比較的過程及方法。其他同學質疑。(課件出示)

師: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我認為把分數化成小數比較更簡便,因為不需要通分了。

生: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是:分子÷分母(除不盡時按要求保留幾位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要根據需要按“四捨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時,直接寫成小數;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數時,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寫成小數。

試一試: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保留兩位小數)。問題:説説你的想法。

三、鞏固應用

1、師: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讓我們再次回到開始時提到的問題,你能解決了嗎?下面就用你喜歡的方法比較吧!

2、李阿姨和王叔叔誰打字快些?

問題:

1、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2、你想把小數轉化成分數還是把分數轉化成小數?

強調學生説一説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及時作出評價。

1、把0.7 、9/10 、0.25 、43/100 、7/25 、13/47 這6個數按從小到大的

順序排列起來。

拓展提高:

你知道嗎?

下面這些分數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數?

四、暢談收穫 知識小結

誰來説一説你今天這節課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五、佈置作業 鞏固知識

作業:第78頁練習十九, 第3題、第8題、第10題。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

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練習五第4、第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掌握正方體的特徵,建立正方體的概念。

2、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明確正方體的特徵,掌握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區別與聯繫。

3、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徵,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正方體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當右面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的時候,這個長方體變成了什麼?

生:正方體。

師: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老師暫時先保密,相信學完本節課的內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設計意圖:通過把長方體變成正方體,把正方體的特徵化難為易,學生初步體會到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投影出示例3 。

1、探究正方體的特徵。

師:誰還記得上節課我們是從哪幾個方面研究長方體的特徵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面、稜、頂點。

師:那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稜、幾個頂點?它的面和稜各有什麼特徵呢?請你也用探究長方體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師:請同學們觀察正方體的特徵。(出示觀察要點)

(1)正方體有幾個面?有什麼特點?

(2)正方體有幾條稜?有什麼特點?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進行看、數、量、比的實踐活動,凸顯知識的形成過程,採用多種方式開展小組合作研究,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彙報:

(1)正方體有6個面,這6個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體有12條稜,這12條稜長都相等。

(3)正方體有8個頂點。

2、探究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別與聯繫。

師:通過製作正方體,相信同學們一定對正方體的特徵有了更深的瞭解,到現在為止,我們已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那麼讓我們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在組內交流觀察到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投影展示:

相同點不同點面稜頂點面的形狀面積稜長6個12條8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相等6個12條8個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12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師:説它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特殊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確正方體是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師:現在我們之前的那個猜測,是不是得到驗證了呢?如果我們畫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該怎樣畫呢?

板書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對長方體及正方體的特徵的比較,從而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辯證思想。以圖文表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銘刻記憶,融會貫通】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在這節課裏,我們認識了正方體,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完全相同,有8個頂點,12條稜,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瞭解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區別與聯繫,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和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和聯繫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作鋪墊。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因為正方體是長、寬、高都( )的長方體,所以正方體是( )的長方體。

2、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為a,稜長之和是( ),當a= 6釐米時,這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是( )釐米。

3、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5釐米,這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是多少釐米?

B類

用72釐米長的鐵絲焊接成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釐米?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相等特殊2. 12a 72 3. 5×12=60(釐米)

B類:

72÷12=6(釐米)

教材習題

教材第20頁做一做

(1) 8個(2)略(3)搭成的是正方體

教材第21頁練習五

4、正方體10釐米6個9. C F D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並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製作,鍛鍊動手能力。我們瞭解到xx~xx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蔘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於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説一説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麼?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麼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

(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蔘賽隊伍的數量有什麼變化?你有什麼感想?

(2)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小組交流彙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麼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説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奧祕。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裏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麼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xx—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麼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複式折線統計圖,指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製圖中一定要有。

(2)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麼不同?

複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複式折線統計圖,你説説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結合全國xx—xx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麼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温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温變化的趨勢嗎?

1、2月份氣温最低,從3月份氣温上升,5~8月份氣温最高,從8月份開始,氣温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5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温度為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下圖是他8~14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歲比13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説一説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説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於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於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麼變了而什麼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麼變了而什麼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鬆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

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複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係。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説説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説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並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後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並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後,教師集體指導觀察,並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後,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後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後藴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於以後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麼變化?

(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麼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説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麼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麼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台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於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後,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麼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後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並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摺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摺,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塗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麼得到了什麼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後,再引導學生説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並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2、5的倍數的特徵(教材第9頁例1,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

2、知道2、5的倍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的能力,願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發現的結果,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探索發現2、5的倍數的特徵,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

【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個猜數遊戲,好嗎?你們任意説出一個自然數,不管是幾位數,我都能很快的判斷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數。不信可以試試看。

學生報數,老師答,同時請大家驗證。

師:同學們的眼神裏閃現出驚訝的目光。你們想知道老師為什麼不計算就能馬上判斷出來嗎?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們就知道老師猜數的奧祕了。

板書課題:2和5的倍數的特徵。

【新課講授】

1、探索5的倍數特徵

(1)引入百數表。

(2)出示課件:百數表,在這些數中找出5的倍數,寫出來。

(3)你們找的數和老師找的相同嗎?(課件出示百數表)

(4)觀察5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説給同桌聽聽。

(5)歸納:誰來概括一下5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板書: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6)驗證: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5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徵嗎?請舉例驗證。請你寫一個多位數,並且是5的倍數。

(7)過渡:學習了5的倍數的特徵有什麼好處?師隨機在黑板上寫一個數,讓學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數。

(8)練一練:下面哪些數是5的倍數?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過渡:那172是幾的倍數呢?請同學驗證。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想不想研究?下面我們一起研究2的特徵。

2、探索2的倍數特徵

(1)猜一猜:根據研究5的倍數特徵的經驗,你猜一猜2的倍數可能會有什麼特徵呢?

(2)課件出示:百數表找出2的倍數。(小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數)

(3)彙報後,觀察2的倍數的特徵,看看你剛才的猜測是不是正確。

(4)歸納:2的倍數有怎樣的特徵?

板書: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5)驗證: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2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徵嗎?請舉例驗證。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3、奇數、偶數的再認識

自然數按是不是2的倍數來分可分為奇數和偶數兩大類,2的倍數都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就是奇數。

4、那麼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1)在5的倍數中找出2的倍數;

(2)在2的倍數中找到5的倍數。

比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都是看什麼?

結論: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2題。

【課堂小結】

1、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猜數的奧祕了嗎?現在老師説數,請同學們判斷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2、5的倍數的特徵

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給學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創設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做他們想做的,在做的過程中觀察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真正領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發,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

(3)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5)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

(6)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發,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三部分內容。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3)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5)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6)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帶分數加、減法及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關鍵: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

課時安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3課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課時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內容及第108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理解分數加減法有含義,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數分數加、減法。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測評反思

1、什麼是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2、填一填

(1)3/4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個1/8是5/8,7/12裏有()個1/12。

(3)3個1/5是(),4/7是4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出示例1 。

提問:觀察圖,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示:

1、要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怎樣列式?為什麼用加法計算?你是怎樣計算的?

2、計算結果應注意什麼?

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注意:

1、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 、P105做一做第2題第一排。

3、提問:

1、整數加法的含義是什麼?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的含義相同嗎?

2、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

同桌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小結: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提示:

1、要求還剩多少瓶礦泉水,怎樣列式?為什麼用減法計算?你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相同嗎?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

4 。小結:觀察例1和例2有什麼共同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怎樣計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師: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當堂檢測

1、完成教材第105頁的“做一做”和第107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選擇2 、3個題讓學生説一説計算過程,並讓學生説一説應注意什麼。

標籤:實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