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01W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2、滲透環保教育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 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

教具準備:

計數器、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準備掛圖。

2、引導學生説説這幅圖的意思,同時進行環保教育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3、小組活動學生説説這幅圖的意思。

4、引導學生提問題。

(1) 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害蟲?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害蟲?。

據題意列式計算

5、引導學生嘗試列式解答。(a)學生小組內用計數器探索計算的方法。

(b)在小組內説一説怎樣算出得數的

6生説出算法。

7練習。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結。

板書: 青蛙吃害蟲

56+30=86 56-30=26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1.轉變學習方式,積極體驗數學。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數學比較抽象、枯燥,容易讓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在 數學中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採取不同的手段,創設不同的學習情景,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引發積極的 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併產生學好數學的願望。

例如;在教學“你説我擺”一課時,讓學生聽老師説自己動手擺物體。師:“擺一個正方體,在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球體,在左邊擺一個長方體,右邊擺一個圓 柱體”學生擺完後,讓學生觀察自己擺的與對面的同學擺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為什麼?學生:“中間的正方體與球體是相同的,長方體與圓柱體與對面同學擺的正好相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擺放的物體就相反。

2.練習的設計講求趣味性。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課堂練習在國小數學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須設計,設計課堂練習。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裏的習題做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針對性、開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説我擺”一課的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讓小組把各自帶來的各種物體集中並打亂,然後,學生把眼睛閉上,老師説出物體的名稱學生憑已掌握的物體的特徵,摸出了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數學中,教師講得多,佔用的時間多。而現在,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麼的快樂。而且孩子們在嘗試中,會有所發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質疑中能發展自我。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課程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通過大量“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一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數學好玩”,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課程內容

本冊教材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活動”三大內容,力求加強國小數學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突出所學內容的數學本質,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有機會領略數學的全貌。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9課時

2、第二單元觀察物體3課時

3、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8課時

4、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5課時

5、整理與複習3課時

6、第五單元加與減(二)10課時

7、數學好玩3課時

8、第六單元加與減(三)10課時

9、總複習4課時

課程實施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文是否完整,老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不要急於求成,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數學好玩”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進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課程評價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應強調評價的診斷功能和促進功能,注重學生髮展的進程。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意考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參與,大膽嘗試並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克服困難的精神,認真聽講、完成作業。教師還應重視瞭解學生數學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學生是否願意獨立思考,思考過程是否有條理,是否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是否願意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可以採用建立成長記錄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最滿意的作業、最喜愛的小製作、印象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整理與複習的體會,等等。

二、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級學生往往需要藉助具體事物或實物模型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要重視結合具體材

料和實際操作的過程評價他們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評價學生是否會數百以內的數時,可以讓學生實際去數一堆物體。在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數數的方法,觀察他們是否能熟練地數數。

對於“生活中的數”的評價,可以結合具體問題和活動進行,評價學生是否能夠熟練地數、讀、寫、認百以內的數,能夠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對於加減法的評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能正確計算百以內加減運算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對“觀察物體”的評價,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考查他們是否能辨認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對“有趣的圖形”的評價,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物體和操作活動,考查學生是否能夠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否在釘子板上圍出相應的圖形,能否將圖形進行分割和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圖並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查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願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國小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

2、通過實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能夠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與同伴交流。

3、結合現實情境,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

4、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信息窗1——我們的鞋碼

[教學內容]

信息窗1、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以前表演過節目嗎?

前不久,歌舞團舉行了一次藝術體操表演。大家看屏幕,這是同學們在比賽前做準備的兩個鏡頭。你們看,他們穿的靴子漂亮嗎?

這可是他們自己經過調查、整理,然後,老師根據他們所調查的結果,才買到了這麼合適的靴子。

二、新授

假設咱們班也舉行這樣的活動,你能像他們一樣通過收集、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嗎?

1、那我們應該先知道些什麼呢?

到底每種鞋號各有多少人呢?能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知道嗎?

2、那怎麼來記錄呢?小組同學趕緊商量商量,選一種你們組認為又快又準的方法。

現在咱們就找一位同學來念鞋號,其餘同學仔細聽,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來記錄。

3、老師也有一種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是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筆,畫完一個“正”字就代表5個人。大家比較一下,老師的這種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師這種方法不但記錄簡單,最後數的時候還可以5個5個地數,你瞧,(手指着“正”字開始數),5個、10個、15個,是不是比1個個地數要快呢?

那以後你們在統計的時候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

4、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種鞋號的人數,我們可以把調查結果整理一下製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大家看,這就是統計圖。你知道用統計圖是怎麼來統計嗎?

用塗小格的方法來統計。現在咱們就根據剛才的記錄把統計圖和統計表舔好。

大家認真觀察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看統計圖,咱們一眼就能看出什麼最多,什麼最少。這就是統計圖的最大優點。

三總結

第二課時

1、自主練習

(1)學生自己講講題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2、自主練習2

(1)利用學具盒裏的小方塊,試一試你能摞多少塊?摞5次把結果填在統計表裏。

(2)小組內交流你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