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三年級上冊《千米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3W

數學三年級上冊《千米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km)。

2、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體驗1 k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測量工具,調查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里程標誌,並作記錄;課前測一段距離,觀察長度,並記錄是多少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訓練場景的錄像)

教師:這星期我們學校就要舉行第16屆運動會了,瞧,這些同學正在加緊訓練,我們來看看他們在訓練什麼項目。

(多媒體顯示100 m賽跑錄像)

教師:他們在訓練100 m賽跑,一組有10個運動員,請你算一算,他們一共跑了多少米?請把它寫在作業本上,抽學生到黑板上寫。學生可能有兩種寫法:

學生1:1000米。

學生2:1千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認識千米的?你對千米還了解些什麼呢?生活中你見過它嗎?在哪兒見過?

多媒體課件顯示重慶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圖,指導學生想象重慶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長。

提問: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為什麼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恰當?

學生:如果用米作長度單位來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就是340000米,這個數字比較大,我們讀和寫都很不方便,因此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長,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師:(多媒體出示100米跑道)這是一個100米跑道,要多少個這樣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學生:10個這樣的跑道連起來是1000米。教師:對,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憶自己課前測的一段距離是多少米。

小組內交流: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000米?學生彙報:

學生1:我們測量學校小操場長40米,25個小操場那麼長是1000米。

學生2:學校的環形跑道長250米,4圈的長度是1000米。

學生3:我們測得跑道長50米,20個跑道的長是1000米。

(3)教師小結: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動感知,體驗想象1千米的長度

(1)活動1:組織全班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或教室裏),任選8位同學排成一橫排。

教師指出: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來大約有10米長。

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長,使學生感受到1千米好長啊!在此基礎上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動2: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有多長。教師先將學生分組,每組確定一組長做記錄,分工合作,提出活動要求,學生分組體驗1千米的長度。

方案1:學生用捲尺測出教學樓到操場的距離。記錄: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計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計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計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計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學生彙報。先組內交流,再抽代表彙報。

學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學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計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學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計走1千米大約用20分左右。

學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計跑了1千米大約用8分。

學生5:我繞操場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學生6:我繞操場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長呀!

3、教師小結

剛才同學們親自體驗了1千米的長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長,所以我們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總結

教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人教三上數學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感知、瞭解千米的含義,建立一千米的長度觀念。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課前活動:

課前領學生到操場裏走100米的路1次,並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釐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宜興到到無錫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宜興到到無錫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宜興到無錫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説邊板書)

二、學習新知

(一)導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説標記的意思。(書上4頁四幅圖)A圖一: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B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C圖3;離南京還有98千米。D圖4:地圖上的1釐米、2釐米、3釐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二)新課展開

聯繫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課件出示食堂到店門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課件出示,相機板書)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説想法,如:2千米裏有2個1千米,就是2000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想想做做第3題)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彙報到路邊觀察到什麼。

2、出示老師製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南寧市外環線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南寧外環線6千米,那麼你是否知道從某路口到那裏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彙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説一説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

教學目標: 篇四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並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2、聯繫生活實際,建立“千米”的量感,並知道可以用步測等方法對長度進行估測。

3、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觀察、比較、猜想與驗證等數學方法。

4、通過數學學習活動,感受千米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千米的應用價值。

拓展應用 篇五

你打算選擇哪一種出行方式去南翔古漪園,説説你的理由。

人教三上數學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悦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另外,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週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舊知

(1)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教師板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釐米。

(2)在()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③教室裏的課桌高8()。

④教室地面約長8()。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1.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從簡單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繫生活,建立表象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説一説: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説説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週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註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此環節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誌、珠穆朗瑪峯主峯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繫生活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

綜合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七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三年級下冊的面積及常用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等基礎上進一步鞏固面積認識,完善面積單位體系,幫助學生建立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關於土地面積的實際問題提供支持。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通過觀察、計算和推理等活動,體會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2、掌握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空間觀念及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難點:體會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材通過國家體育場“鳥巢”的佔地面積,讓學生感受比較大的面積,引出土地面積單位“公頃”。接着以“邊長100米的正方形”來表徵面積單位“1公頃”,幫助學生建立“公頃”與“平方米”的聯繫。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會進行

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相關面積公式和麪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同學們能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佔地面積有多大嗎?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2、引入: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組圖片。(先後呈現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鳥巢和我國大片森林的畫面以及相應的文字説明。)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認識公頃)

活動二、自主探索,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指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就是1公頃。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出示“試一試”

提問:你能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用計算器算一算。

小結:把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為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

3、嘗試單位換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動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1、指導完成練習六第1題。

2、指導完成練習六第2題。

3、指導完成練習六第3題。

4、指導完成練習六第4題。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穫?説給大家聽聽。

學生估計學校的佔地面積有多大?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頃有多大?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學:1公頃的含義。

把學生帶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

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的這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分小組合作測量長和寬,並計算出面積,再推算出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的面積是1公頃。

人教三上數學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掌握千米和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千米與米的換算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釐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重慶到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説邊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國小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幾圈是1千米?

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聯繫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觀念。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3.實踐感知。

我們現在一起去運動場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長。

圍繞跑道進行教學,體驗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長度。

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你能説一説你是怎樣知道的嗎?

小組交流討論。

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互相判斷其他同學説的是否合理。

在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7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八的第1~4題。

第1題,先説一説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再根據題目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2題,先想一想,再連一連。

第3題,游泳池長50米,遊2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00米,10個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遊10×2=20個這樣的長度。

第4題,要學會利用1千米=1000米進行單位換算或簡單的計算。

四、課外作業

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學反思

對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然,學生也並非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展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