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並最終背誦課文。

2、學習用文言文“九字翻譯法”,翻譯課文;以“意義”劃分句子節奏。

【學習重難點】:

以“意義”法劃分句子節奏。

【學考考點】:

1.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用“意義”法劃分句子節奏。

【評價設計】:

通過自讀、聽範讀在教師指導下達成讓每個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課下注釋,“九字翻譯法”,達成讓每個學生正確翻譯課文。通過小組合作,讓80%的學生達成按“意義”劃分句子節奏的目標。

【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不少於4遍,力爭讀熟,(讀熟後自己在橫線打鈎)

2、給下列橫線字注音:

佳餚( ) ( )自強( )兑命( )學學半( )

3、藉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字詞。

雖旨至道善困

是故自強自反

故曰:教學相長

《兑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

【背景資料】:

本文節選自《學記》(《禮記集解》)。《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

2、閲讀本課學習目標、重難點。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課前活動。(七年級練字、八年級話題演講、九年級詩詞積累)

二、學習研討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後,聽範讀。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學生大聲朗讀。

2、誦讀展示。(學習小組形式展示)

(2)速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使用文言直譯-“九子法“疏通文意。(不理解的提出來小組交流,最後班內共同解決)。

1、預設問題:解釋加點字及翻譯句子。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我不能解決字詞或句子:

2、細讀文章,讀出節奏,注意停頓。

方法指導:要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聯繫上下文,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句子的語法結構和一些標誌性的文言虛詞。

如;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3、讀懂文章,説説這篇短文跟我們講了怎樣的道理。作者是怎樣論述的'。

(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講授“教與學”的關係,開頭“雖有佳餚”一句有什麼作用?

【小結】(我收穫,我快樂)

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課堂檢測】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家學者解釋説明經書《 》的文章選集,是一部思想的資料彙編。又叫《 》。與《 》《 》合稱“三禮”。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記錄等的問答,記述。

【課外延伸】:

1、學習過程五步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表達的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

2、結合實際體驗,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教學設想:

(一)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多種形式的閲讀(默讀、朗讀、品讀),在自主學習中體會作者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

(二)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和體驗,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共同探討、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生活,你的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然而,人生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第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對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閲讀這些文章,將引導你體味人生、關愛人生。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第三課《生命生命》。

(説明:導語設計注意中、國小語文的銜接;並用__飽滿的語言使學生入境傳情。)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閲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會文章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初次感知課文,教師提出默讀要求:

(1)結合文後註釋理解詞義。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學會看文後註釋,注意中、國小語文的銜接;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學生通過投影複習、反饋文中字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再次默讀課文。品讀文章,提高讀書質量,默讀要求:

(1)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

(2)找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

學生交流:

(1)朗讀自己勾畫的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説出自己喜歡的理由,並試着有感情的朗讀,處理好朗讀技巧。

(2)交流自己找出的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

並結合作者的身世,體會文章表達的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感悟文章的優美語言和表達的思想內容。

3、齊讀課文。

(師):杏林子本人就是一個熱愛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而奮鬥的榜樣。讓我們和作者一起感受這支生命的讚歌。

在前兩次默讀、同學交流、語段理解試讀的基礎上,出聲齊讀文章,再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增強對生命意識的體會和認識。

4、出示投影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應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

(補充名句,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1、説

(師):作者從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你也能從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感悟出有關人生的認識和道理嗎?當然生命本是多姿多彩、博大豐富的,你也許有和作者不同的、作者未提到的獨特的感悟和體驗?我們先欣賞幾幅圖片,看看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投影展示五幅圖片,教師先示範(選一幅圖):

(師):我看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有一串串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伸向遠方。我們想到生命是一場艱難的跋涉,那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正記錄着我們人生的歷程。

其餘四幅同學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已有的體驗,學生談了關於生命的不同認識和感受,言之有理,都應給予認可。

2、寫

通過課文、圖片、同學們的交流,結合你自己的實際體會,寫出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學生當場寫作,並進行全班交流,共同體驗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老師也交流自己寫的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四、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欣賞生命。其實欣賞生命的過程,也是在欣賞多姿多彩的自己。儘管只有短短的45分鐘時間,老師非常有幸能和同學們共度了一段難忘的生命時光。願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熱愛生命、珍惜時間,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書寫自己人生的篇章。

五、佈置作業:

以“生命”為主題的綜合性作業:

1、查詢有關生命的形成和起源。

2、摘抄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

3、收集珍愛生命的名人佚事。

4、上網搜索感悟生命的精美散文。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七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聽讀,瞭解小説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能力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教學重點:

1、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教學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教法、學法

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主要採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

教學時數: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參見課後註釋①)

都德:法國十九世紀的小説家,畢生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説。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當時法國政府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土。普魯土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篇短篇小説反映了當時這一時代背景。

二、生字、詞

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xī)

詫(chà)懲(chéng)賺(zhuàn)鑰(yào)匙(shi)藤(téng)

祈(qí)禱(dǎo)哽(gěng)挾(xié)懊(ào)皺(zhòu)

徵發:舊時指政府向人民徵調人力或者財物。祈禱:求神降福免禍的活動。

思量:心裏想。詫異:覺得十分奇怪。喧鬧:喧譁熱鬧。

懊悔:做錯了事或説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慘白:(面容)蒼白。

三、課文分析

1、請學生粗讀課文。

問:作者為何以'最後一課'為題?

--這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的一堂法語課。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見、所聞、所感來串聯故事情節。按情節發展把文章分為:第一部分(1-6)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10)上課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課經過。第四部分(24-29)宣佈放學。

2、講讀課文第l一6節,請學生朗讀,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見所聞。

問1:'我'為什麼想'別上學了?'小弗郎士是怎麼想的?

--'連……也……''怕''想'①小弗郎士這天遲到,怕老師罵,特別是怕檢查功課,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學。

②野外的景色是那麼吸引人。

問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氣是那麼晴朗,那麼暖和;畫眉在樹林邊宛轉的唱歌;普魯土兵正在操練。

對於普魯士兵的操練'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認為比學習有趣。幼稚、無知、是非不清,為下文做了鋪墊。

問3:'可是我還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説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儘管周圍的自然環境和普魯士兵的操練吸引了他,但他還是向學校逃去。

②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只是邊走路邊猜測,沒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躍,經過一番鬥爭還是'不停步'。

③聽到華希特跟他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小結:這一段寫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告訴我們小弗郎士有貪玩的一面,他沒有學好功課,但還能重視紀律,管住自己,急忙趕到學校。

問4: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練、布告牌)對全文內容起什麼作用?--暗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表現出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徵,為他後來的心理變化作了輔墊。那麼,布告牌前為什麼圍了那麼多人?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

3、講讀課文第7-10節,請學生朗讀課文。

問1:到了學校、小弗郎土發現哪些情況不同往日?

--平常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平時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的老師,今天卻温和;老師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禮服,教室後排還坐着好些鎮上的人。

問2:這不同之處説明了什麼?

--強調今天不同於往日,引起讀者的疑問;同時也告訴讀者,人們對最後一課是多麼重視,為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

四、佈置作業:本課生字、詞,預習課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通過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的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精神。

2、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學生不易理解的環節。3.注意省略號、破折號以及某些感歎號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聽寫生字、拼音。

2、從課文第一部分的內容看,你覺得小弗郎士是怎樣一個人?幼稚、天真、無知。

3、教室裏有哪些地方不同往日?説明什麼?

(1)教室氣氛。(2)老師對學生的態度。(3)老師的衣着。

(4)教室裏來了鎮上的人。這一切引起讀者的疑問,體現了人們對最後一課的重視。

二、講析課文第11-23節

1、講析第11節。

問1: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用書上的話回答)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

問2:這問題嚴重嗎?為什麼?

--很嚴重,説明國土淪喪,國已失去主權。

問3:韓麥爾先生懷着什麼心情來宣佈這一消息?

--'又柔和又嚴肅'。柔和:對孩子充滿了愛;嚴肅,懷着沉重的心情宣佈這一消息。

問4:這'沉痛而又複雜的心情'還表現在哪兒?

--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第一個'最後'表現他沉痛及憤慨的心情。第二個'最後'提出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他對祖國的熱愛。

2、講析第12-16節。

問1:聽到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變化?(用書上的原文回答)

--'萬分難過,壞傢伙'、'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可憐的人,忘了他給我的懲罰'、'現在我明白了'。

問2:第15節為什麼説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

--韓麥爾先生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卻要被無辜趕走,實在是令人痛心的事。這當中有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敬愛之情,還摻雜着對老師的理解和同情。

小結:小弗郎士原來是個幼稚、無知的孩子。當他聽到要永遠失去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他的感情起了極大的變化,他感到了亡國的痛苦--'壞傢伙';對祖國語言的眷戀--'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稱先生是'可憐的人'。現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為何圍了那麼多人,今天教室氣氛為何與往日不同,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小弗郎士的愛國心在他思想上強烈地表現出來。

3、講析第18、19節。

輪到小弗郎士背書了,他是怎麼想的?韓麥爾先生都説了什麼?請學生朗讀第18、19節。

問1:小弗郎士想'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他的這一想法表現了什麼?

(1)他懊悔當初未努力學習,想回答好老師提出的問題。

(2)表現他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決心。

問2:小弗郎士未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韓麥爾先生並末責怪他,而是對阿爾薩斯人進行了直率的批評,表現了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的不幸'、'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先生批評阿爾薩斯人不珍惜時光學習,結果連自己的語言也不會説、不會寫,而今又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4、講析第20-23節。

'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是先生對祖國語言的高度評價和讚頌,這是他熱愛祖國語言、強烈愛國心的表現,並不一定意味着法國語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問1:先生為什麼把語言比作'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表現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個民族的語言是這個民族的象徵,代表着民族的尊嚴,是聯繫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紐帶。牢記住祖國的語言就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熱情,團結起來為收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所以作者把語言比作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先生強烈愛國心的表現。

問2:今天聽講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為什麼?

--全都懂,覺得挺容易。他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言,聽得特別細心,所以全懂。請學生朗讀第21節。韓麥爾先生的教育,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大家決心要認真學好和牢記'法蘭西''阿爾薩斯',他們把這看成是祖國的象徵,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國旗。習字的時候也特別專心。

問3: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

--抓住聲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來寫。

(1)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

(2)大家平常最感興趣的'金甲蟲飛進來'也'誰都不在意';

(3)孩子們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現在'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問4:此時,從教室屋頂傳來鴿子咕咕的叫聲,'我'心裏怎麼想?表現小弗郎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人民學德語,也表現出一個天真的孩子對侵略者無所不至的暴行的憤慨。

請學生朗讀第22、23節,討論此時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

--小弗郎土設身處地的想到老師將離開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麼傷心,他心疼老師、愛老師,又發出了'可憐的人'的慨歎。由此可見,小弗郎士同情並理解即將被侵略者趕走的韓麥爾先生。聽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讀字母的聲音,他想笑,但沒有笑,因為他感到難過。他聽出這聲音中包含着悲憤與痛苦。他永遠忘不了這'最後一課',忘不了自己祖國的語言。

三、總結:從第11-23節是《最後一課》中心部分,着重寫韓麥爾先生以自己對祖國無限熱愛的心情上好最後一課,以及小弗郎士激發了愛國熱情,從一個天真、貪玩的孩子轉變成為一個懂事的學生,專心上好最後一課的情景。

四、佈置作業:完成《配練》練習二、六。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講讀第24-25節,歸納本文的中心。2.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平凡的材料表現重大主題的。

3、理解本文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朗讀24-29節

鐘聲和號聲説明放學時間到了,它無情地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問1:'忽然'一詞在這裏又説明什麼?

--大家學得專心,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

問2:聽到鐘聲、號聲,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鐘聲、號聲無情地宣佈了阿爾薩斯人民從此將和自己祖國的語言告別了。先生臉色慘白,説明他內心極度痛苦。在這個小鎮上,他已教了四十年多年的法語,而今他即將離開這裏,他想跟學生和鎮上的人再講些什麼,只開了個頭卻怎麼也説不下去了,聲音哽住了。

問3:'我--我--'這裏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表示聲音哽住説不下去了。先生內心非常激動,一張嘴,彷彿有好多話要説卻又不知從何説起,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裏,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表現韓麥爾先生對祖國深摯的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境界。問4:書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含義是什麼?

--表示韓麥爾先生堅信法蘭西必勝,它也激勵人們要永遠不忘記祖國法蘭西,這裏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他寫完這幾個字,痛苦得'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既不轉身也不回頭,他沒有勇氣宣佈'散學了'因為這就意味着跟祖國語言的永別,他也沒有勇氣再看一下孩子們和聽課的鎮上的人,眼前的這個刺激和打擊太大了,他悲痛已極,只能無力地做了一個手勢,示意這最後一課的結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請學生朗讀第24-29節後小結:

通過這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這是最後一課的結束,也是整篇小説的結束。在這一段裏小説情節發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二、討論主題

通過最後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以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後所表現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

思想教育:這篇小説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言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不要把熱愛祖國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腳踏實地積極主動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也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三、總結寫作特點

1、選材。

(1)作品表現法蘭西人民的愛國激情,沒有選擇血腥的戰鬥場面來寫,而是寫了滄陷區的一個農村小鎮上的一個國小。作者為何如此安排?

--農村小鎮的學校、老師、學生--普通、平常。他們最能代表法國的廣大人民羣眾,他們的情感是全體法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得更加真實、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

(2)(結合單元提示)小説第一部分'上學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見、聞以及感受等材料構成,它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政治背景,表現孩子的心理狀態,為後來小弗郎士的變化作了鋪墊。顯然,這些材料是為下文表現中心服務的。另外,'上課前'表現氣氛的不平常也是由材料構成,表現人們對這最後一課的重視,説明人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即對祖國的愛。總之材料為表現中心服務。

2、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一堂法語課。這標題不但指出文章的內容,而且藴含着他的氣氛和悲憤的情緒,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3、人物描寫(結合課後練習)。

韓麥爾先生--服裝、表情、動作、語言。

服裝:穿禮服上課表示對最後一課的重視。

表情:柔和、嚴肅、慘白、呆

語言: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最後……最後……'評論法國語言

動作:用盡全身力氣書寫'法蘭西萬歲'

總結:韓麥爾先生漂亮的禮服,温和而又嚴肅的表情,富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教誨,用盡全身力量寫下的'法蘭西萬歲!'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這一切都説明二個普普通通的語言教師的職業是和祖國的命運緊密連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

小弗郎士:他的心理活動貫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12-17、2l一23,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歸納為:貪玩,不愛學習,看到教室裏種種不尋常情景後感到吃驚--知道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後萬分難過--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深深懊悔--明白學好祖國語言的深刻含義,憎恨普魯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摯的愛國激情所打動,由衷地敬佩老師。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寫出了祖國被侵賂者踐踏,人民失去自由實的殘酷現實震動了小弗郎土幼稚的心,激發了他樸素的愛國感情,韓麥爾先生的諄諄教導使他樸素的感情走向成熟。另外,文章還寫了郝叟等鎮上的人們,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方式表達了亡國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更加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佈置作業:完成《配練》練習五及練習八。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 瞭解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其原因,突出他的創新精神和愛國之心。

2 學習本文選材精當、詳略得當的寫法以及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寫法。

3 能成功地進行一次人物訪問,鍛鍊自己蒐集資料、取捨資料的能力,能圍繞採訪主題設計問題,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課前學習:

1 自學“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觀摩央視名記的人物採訪節目,揣摩學習。

2 熟悉課文,試着從內容到形式發現本文的特色。

課堂學習:

一 學生結合預習,交流成功的採訪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 採訪前要對採訪對象作儘可能多的深入細緻的瞭解,還要對採訪對象的專業知識有一定了解,不説外行話。

2 要能設計被採訪者感興趣的問題,問題要具體,有特點,要能打開被採訪者的心扉。

3 要講究談話藝術,熱情誠懇,營造融洽的氛圍。

4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放鬆、隨機應變等。

5 要記好採訪筆記。

二 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人物採訪活動,採訪對象: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活動步驟:

1 自由結合組成採訪小組。

2 利用網絡查找貝聿銘的資料,進行資料的彙總、刪選,確立採訪的主題。(在網絡教室完成)

3精心設計採訪問題,進行角色分工。

4現場採訪表演。

(注:教師在這個環節中,要給予學生個別的有針對性的指點和幫助,可將學生忽略的一些重要問題提醒學生思考,同時還要關注不同小組學生活動的質量高低,參與一些小組的準備。)

三 學生現場表演人物採訪:與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面對面

(教師要根據前面的觀察選擇表演小組,考慮問題設計的互補性、個性,表演的質量。)

四 師生評價,選出最佳記者,最佳合作小組。

五 教師過渡語:

完成一次成功的採訪是對一個人知識、情感、能力等綜合素質的一次考驗,而一次成功的採訪也將提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相信同學們在身體力行中已有切身的體會。

世界上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很多,體驗記者的經歷,採訪僅是一部分,如果你要趁熱打鐵,寫一篇人物通訊報道,面對這麼多的素材,你會如何下手呢?

六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自然將學生的目光引向課文。

七 細讀課文,與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亮點?

(例如本文的開頭、小標題的運用、詳略得當組織材料、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寫法等。)

八 課後作業:

1 記錄自己參與採訪活動的經過和感受,總結經驗教訓。

2 利用課餘時間選擇合適的採訪對象,進行一次真實的採訪,寫下自己的體驗。

加入七年級學習小組 更多精品資料 免費奉送!

七年級下冊語文《社戲》教案 篇六

閲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閲讀技能,需要在反覆完成閲讀習題中積累和磨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戲》閲讀訓練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通能幫助同學們提高閲讀能力!

社戲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説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説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裏,烏油油的都是結實的羅漢豆。

“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説。

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説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説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開在阿發家的豆田裏,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裏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着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裏,什麼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大家議論之後,歸結是不怕。他 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癩子”。

“都回來了!那裏會錯。我原説過寫包票的!”雙喜在船頭上忽而大聲的説。

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是平橋。橋腳上站着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説着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説是過了三更了,怎麼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説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並沒有聽到什麼關係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葛,下午仍然去釣蝦。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裏還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説。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於是對我説,“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麼?”

我點一點頭,説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説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説道,“這真是大市鎮裏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説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嚐嚐去……”他於是打着楫子過去了。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説他還對母親極口誇獎我,説“小小年紀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社戲》閲讀訓練題目及其參考答案

1、解釋本文中的兩個詞語

(1)旺相: 茂盛。

(2)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糾紛。

2、在選文中橫線上的依次填入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C 】

A. 然而 即使 況且 B. 因而 如果 況且

C. 然而 如果 而且 D. 因而 即使 而且

3、選文中寫了“月下歸航”途中的一件什麼趣事?雙喜是如何解釋這件事的?

答:①“月下歸航”途中的一件趣事:眾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

②雙喜是這樣解釋這件事:“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

4、你對阿發的行為是怎麼理解的?

答:阿發憨厚無私,先人後己,偷豆都撿自家的偷。“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呢。”

5、文中“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答: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他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珍愛自己的勞動成果、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説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説“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

6、本文段主要是通過什麼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

答:本文段主要是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

7、“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答: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表達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閲讀課文,分清層次,概括大意,找出層次間的關係,理解課文的中心意思。

2、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訓練閲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為什麼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教學重難點

1、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藉助動態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是教學的重點。

2、文章中相關語句在翻譯上有一定難度,故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説:“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説,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遊“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簡介: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閲微草堂筆記》等。

《閲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説,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於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紀昀軼聞】

紀昀,字曉嵐,他身子很是肥碩,生平最畏暑熱;做總裁時,在館內校書,適值盛夏,炎酷異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辮,危坐觀書。巧逢乾隆帝踱入館門,他不及披衣,忙鑽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見,傳旨館中人照常辦事,不必離座,館中人一齊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紀昀座旁,靜悄悄的坐着。紀昀伏了許久,汗流浹背,未免焦躁起來,聽聽館中人寂靜無聲,就展開了帷,伸首問眾人道:“老頭子已去麼?”語方脱口,轉眼一瞧,座旁正坐着這位首出當陽的乾隆帝,這一驚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紀昀不得無禮。”紀昀此時只得出來穿好了衣,俯伏請罪。乾隆帝道:“別的罪總可原諒,你何故叫我老頭子?有説可生,無説即死。”眾人聽見這句上諭,都為紀昀捏一把汗。誰知紀昀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老頭子三字,乃京中人對着皇帝的統稱,並非臣敢臆造,容臣詳奏。皇帝稱萬歲,豈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豈不是頭?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稱子。這‘老頭子’三字,從此流傳了。”聰明絕頂。乾隆帝拈鬚笑悦。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朗讀課文。

四、藉助註釋和詞典翻譯課文。

【譯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於河,

滄州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倒塌到河裏,

二石獸並沉焉。

(門旁)兩隻石獸也一起沉到河裏了。焉,助詞,無義。

閲十餘歲,僧募金重修,

經歷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筆錢,(決定)重修(廟門),

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尋找那兩隻石獸,居然沒找到,

以為順流下矣。

認為石獸順着河的方向衝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便划着幾條小船,拖着鐵耙,尋找了十多裏,一點蹤跡也沒有?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有個學究在廟裏開館執教,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説: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怎麼能被洪水帶了走呢?

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石頭的特性是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鬆散而輕浮,

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石獸埋沒在泥沙上,就會越沉越深。耳,助詞,表示肯定。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順着河流往下游去尋找它,不是荒唐嗎?”

沿,順流而下。

眾服為確論。

眾人信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論斷。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一個老水手聽了學究的話後,又嘲笑説: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頭,都應該到河的上游去尋找。”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正因為石頭的特性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鬆散而輕浮,蓋,表原因的發語詞。

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沖走石頭,它的反衝的力量,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一定會在石頭迎水的地方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半身空着時,石頭一定會倒在陷坑中。倒擲,摔倒。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

像這樣再衝擊,石頭又向前再轉動。

轉轉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這樣一再翻轉不停,於是石頭會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到下游去尋找它,固然荒唐;在石獸掉下去的當地尋找,不是更荒唐嗎?”

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

按照老水手的説法去找,果然在幾裏外的上游地方尋到了石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着哩,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課後習題

故事説了一件什麼事?

故事中主要出現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對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積累本文中的生字詞語。

2、能力目標:認識《醜小鴨》這一部童話作品的自傳色彩。理解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醜小鴨之所以能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心中有夢,並向着夢想飛翔,讓學生懂得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鍵在於要有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學重點:通過醜小鴨的經歷,認識到要成為“白天鵝,要經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童年的記憶裏,有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無私的快樂王子。有過一隻可愛的醜小鴨嗎?----板書課題

二、瞭解作者---學生介紹自己所瞭解的情況,老師作適當的補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詳細一些)。

三、清除閲讀障礙:(指名完成後齊讀識記)

注音:訕笑吐綬雞燈芯草鉸鏈迸出

聽寫:沼澤地嫉妒木屐颼颼訕笑

釋義:排擠來勢洶洶瀰漫

四、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請談談你的理由。

醜小鴨“醜在什麼地方?它剛出生時的處境是怎樣的?請聯繫書中的語句來回答。(見彩圖)

五、學生跳躍閲讀全文後,進行研究性學習。

1、你知道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嗎?(指名回答)-(理線索)

以醜小鴨的流浪足跡為線索

2、全文寫了醜小鴨在哪幾個地方的流浪生活?請分別找出來--(明結構)

沼澤地--老太婆--灌木林裏---老農家---花園裏

3、並簡要概括它在各個地方所發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樣對待它的?醜小鴨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的?請聯繫具體的語句來回答。--(知內容)

沼澤地:(同情、歧視)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裏:(嚮往美與幸福)

老農家:(被追打)

花園裏:(被讚美)

4、找出童話中的若干人物(動物)形象,結合具體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啟發:老師看到了仁愛的農夫,是他在冰天雪地裏救回了醜小鴨,我彷彿看到了那個時代善良仁慈樂意幫助別人的人。(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麗的……可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認識貓紳士與雞太太)--結合此題讓理解文章的現實意義,理解本文童話的自傳色彩。

5、你知道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麼嗎?在文找出相應的語句並分析--(悟主題)

關鍵句子:

A、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裏去才好。

B、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在冬天裏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隻天鵝,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

D、他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研究探討:有人説,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結果;有人説,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軟弱的鴨媽媽趕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會變成白天鵝。你同意哪種看法呢?

(此題的設置,是讓學生爭辯,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題。)

剖析:

1、醜小鴨之所以“醜“,是用鴨氏家族的審美標準來評價的;之所以在貓紳士和雞太太眼裏是無能的,也是用貓族及雞族的能力標準來衡量的。所以人們永遠也不可能承認它的美麗。

2、醜小鴨如果不離開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從而在灌木林中認識白天鵝的話,他永遠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六、醜小鴨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可板書學生的精彩發言)

1、能夠勇敢地離開那個讓他飽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2、能夠捨棄所謂的温暖舒適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對自己的'認識發現過程説明,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經歷那麼多的磨練,就不會發

現自己其實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個奇蹟。

七、拓展引申:

1、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醜小鴨,他們經過自己的拼搏奮鬥,最後也成為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欣賞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命運無軌道>

2請學生談談自己聽了兩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業佈置:從以下作文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作文

A命運無軌道B醜小鴨的夢

板書設計:

醜小鴨------------白天鵝

要有一顆好的心:善良、寬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與幸福

醜小鴨告訴我們:

1、成為“白天鵝,要經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2、命運無軌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原來也可以變成“白天鵝“

教後記:1、教學按照理線索--明結構--知內容--辨形象--悟主題的思路進行,各環節銜接緊湊,思路清晰,學生在“辨形象“一環中,表現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在探討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真正原因的辯論時,氣氛熱烈,思維敏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認識。兩則課外選文朗讀,使學生對醜小鴨的現實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眼神告訴了我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動。2、分角色朗讀對學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3不足:在處理“知內容“這一環節時教學時間偏多。以至於文中精彩片斷朗讀不夠充分。

教學目標

1.介紹安徒生的生活經歷,理解醜小鴨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

2.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童話的思想意義。

3.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想,體會醜小鴨形象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2

預習要求查字典,明確生字詞的音、形、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

(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意義等)

二、導入

講述:從小到大,我們讀過很多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比如説《皇帝的新裝》講述了一個愛虛榮又愚蠢的皇帝受騙上當、當眾出醜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話言簡意賅地説説你所喜愛的安徒生童話嗎?如果你認為同學説的不夠精彩,也可以用更出色的語言來表達你的最愛。

學生表述(《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一枚銀毫》等)

講述: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追尋醜小鴨的成長足跡。

三、梳理情節

1、講述: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在原文的基礎上勾畫概括,説説:醜小鴨受過哪些打擊?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的態度是什麼?同桌可以小聲討論。

學生合作探究

2、明確:

▲在雞羣和鴨羣中,醜小鴨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內的全體雞鴨都不歡迎他;連餵食的女傭也用腳踢他。他只有逃走。

在沼澤地上,野鴨也不喜歡他,他還差點兒被獵狗抓走。他只有繼續逃跑。

在簡陋的農家小屋,小鴨本可以滿足於勉強的温飽,但他要“走到更廣大的世界裏去”。

在廣大的世界中,醜小鴨受盡嚴冬的折磨,差點兒被凍死。

▲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始終不屈不撓、相信自己,對廣大世界中的美熱烈嚮往、不懈追求。

四、作者簡介

1、講述: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可憐的醜小鴨始終不絕望、不沉淪,不屈不撓的奮鬥,終於變成了一隻最美麗、最高貴的天鵝。而他的塑造者安徒生呢……

作者簡介: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員,後來又想當一名歌劇演員,但都沒能實現。他開始從事創作,但因出身貧*而不斷受到別人的嘲笑排擠。但是他毫不氣餒,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名享有世界聲譽的童話大師。

2、提問:看了安徒生的經歷,你有何感想?

明確:醜小鴨的形象就是安徒生本人生活經歷的藝術寫照,正因為作者在童話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體驗和感受,醜小鴨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動感人,不知在古今中外多少人心中引起過共鳴。

五、聯繫現實,體悟思想意義

1、講述:醜小鴨的故事也讓你心動過,或是正在為之心動嗎?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四人小組內説一説他給你的啟示。

全班交流。

2、可能有的啟示:(1)“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2)“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能經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難,才能更快地成長。

六、課後積累

建議更多地接觸安徒生童話,感悟其中的意義。

七、佈置作業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教學難點】

揣測意藴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安排同學課前查找有關黃河影視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關於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文化,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2、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3、老師也收集與黃河相關的資料並準備VCD《黃河頌》。

【課時佈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我們的祖先起源於哪裏?

(生答:黃河)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着狩獵、採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堅強的風骨,質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廣博的胸懷,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學習就是一篇讚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感性認知

師生相互交流欣賞蒐集到的黃河的影視圖像資料。

小結:通過剛才欣賞的黃河影視圖像資料,我們一同感受到了黃河的雄壯、廣博,厚重,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黃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徵。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巔,面對黃河,唱出了我們心中的頌歌。

三、朗讀交流

1、同學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師生一起討論,明確此詩朗讀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節奏: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偉大、堅強

2、播放VCD《黃河頌》,聽名家範讀。

3、小組合作,合作朗誦:鼓勵同學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激發同學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同學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小結:詩歌的韻味,伴着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一步走進《黃河頌》,探究黃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詞局部可以劃分為幾個小節?

提示: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2、為什麼説黃河是搖籃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發祥地;捍衞國土;偉大力量

3、全詩從幾個角度寫黃河?

提示:自然、地理、歷史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保家衞國。

5、你認為全詩是寫一種氣勢,還是寫一種精神?

五、再次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配樂詩朗誦。可根據具體情況佈置同學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總結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黃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華民族,用她那寬厚的臂膀庇護着神州大地,用她那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炎黃子孫。黃河,讓我們以你為典範,團結進取,為中華民族屹立於強國之林而努力學習。

【板書】

1、歷史貢獻

2、軍事地位

3、激勵作用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