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3W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一

《夢想的力量》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教師板書“夢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什麼是“夢想”。

過渡語:“夢想”可能是我們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的很多奇蹟都源於夢想,並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夢想成真。人應該有夢想,併為自己夢想的實現作出努力。

2、同學們,現在請你告訴大家:你的夢想是什麼?

小結:同學們的夢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們能夠時刻記住自己的

夢想,並使夢想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因為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你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蹟。(板書,完成課題)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3、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為自己的一個夢想而改變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運。正是這位小男孩用一顆金子般的心幫助了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讓我們深深感動。現在就請同學們來閲讀這個真實的故事,去感受夢想的力量吧。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抽查讀學生生字。(課件出示生字)

2、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件出示)

(課文通過記敍6歲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裏傑克為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於使夢想成真的經過。)

3、嘗試理解“課中的小男孩有怎樣的夢想? 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出示)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二自然段:

⑴ 瑞恩產生夢想的原因是什麼?

⑵ 指名學生説並指名讀“在非洲„„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 課件出示文字資料:非洲缺水資料。

(二)小組探究:學習3~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夢想是怎樣變成現實的?

2、學生自學。

3、反饋:(“夢想”怎樣實現的)

四、設身處地,昇華情感

1、瑞恩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和父母一起來到了烏干達的

安格魯,村裏的5000個孩子一起出來歡迎他。人們的眼裏充滿了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感激的淚水。

2、齊讀句子,出示:

是呀,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誰會不在此時流淚呢? “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夢想的實現,給安格魯的孩子們送去了關愛,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魯的村民們感激不盡;而安格魯村民們的表現,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無比的激動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夢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交流後,出示課件。

五、課外延伸: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全冊教案最新 篇二

教學目標:

1、品讀人物的一系列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鬥爭時的沉着、勇敢和機敏。

2、體驗當時緊張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點線結合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主線,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等點,點面結合,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重點,感悟形象

1、快速瀏覽課文第1~2自然段,説説這半截蠟燭特殊在什麼地方,要求用上課文中的詞語“”“絕妙”。

2、伯諾德夫人這個“絕妙”的方法是否就萬無一失呢?如果半截蠟燭保不住,結果會如何呢?讀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討論:如果蠟燭出現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會怎麼做?(多元解答)

設計意圖:閲讀要善於取捨,先昭示後果的嚴重性,便於學生理解後面一家三口為什麼要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護蠟燭,促使學生儘快“入境”。

4、感知伯諾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説着,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你從伯諾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諾德夫人説的話,你認為這句話中應該強調哪個詞語?説説你的理解。

(3)請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是閲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此舉意在使學生讀出內心真實的感受,讓朗讀體現出個性。

(4)蠟燭熄滅了,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危機真的過去了嗎?討論:“似乎”是什麼意思?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替換?

(5)句子比較:“一場危機過去了。”能否用這句話替代課文中的原句,為什麼?

設計意圖: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僅需要通過感悟,更需要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來進行紮實的語文訓練,從而感受文字運用的恰當、精準。

5、感知大兒子傑克。

(1)可一家人輕鬆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德軍中尉又點燃了蠟燭,大家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此時,大兒子傑克站了起來,他是怎麼做的呢?

(2)(投影出示)“這時候,大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在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你從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麼?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得到這種感受的?

(3)傑克端走蠟燭的理由已經被否決,他還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為什麼?(引發爭辯)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並交流是閲讀教學的一個重要訓練手段,能讓人人動口、動手、動腦表達真情實感。拋出一個爭辯的話題,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爭辯中擦出火花,改變閲讀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局面。

(4)母親與兒子的努力都失敗了。他們坐待着,他們在等待什麼?此時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感知小女兒傑奎琳。

(1)(投影出示)“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什麼?這裏的“似乎”能不能去掉,為什麼?

(2)難道一家三口就這樣坐以待斃嗎?請快速閲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悟。

(3)指名讀課文第6自然段。你認為應該突出什麼?為什麼?“嬌聲”是否可以去掉?“道過晚安”是否有必要?“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能否改成“我要拿一盞燈上樓睡覺。”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句式,使學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達作用,從而體悟語言的奇妙,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迴歸整體,深化感知

1、是什麼支撐着一家三口這樣與敵人周旋的呢?

2、在這場生死鬥爭中,一家三口是那麼機智和勇敢,但這種勇敢機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模仿中央電視台“2008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為他頒發“勇敢機智獎”,並請你寫一段“頒獎詞”。

設計意圖:閲讀必須“讀進去,走出來”,就是要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讀寫結合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蘇教版小語教材提供了“長線結合”和“短線結合”的兩種方式。課堂教學中亦可採用“短線結合”。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

母 親 智慧 沉着

二戰期間 大兒子 從容 懂事

小女兒 機智 鎮定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6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夠聯繫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感受課文

的整體美。

3、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出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龍在古代和現代的不同意義的描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

言美的薰陶。

第一課時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用詩歌的形式,通過爺爺、奶奶之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又借爸爸、媽媽之言,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層層遞進,讓人既感到古代龍的神奇,又讓人體味到現代龍的騰飛與發展,讀了給人以自豪與振奮之感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龍不僅是古代中華民族的圖騰,更是我們現代化中國的象徵。中國人對龍的喜愛凝聚在無數的神話、建築、詩歌、地名中,更把中國視為龍的化身。下面,我們就一起聽聽大人們是怎樣評價龍的吧!

二、情感昇華:

1、老師感情朗讀,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你彷彿能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老師看到你們剛才聽的非常的投入,你們能將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訴我們嗎?學生可以

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嗎?

(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查閲的資料:關於龍的神話、建築、民俗,我國在工業、農業、科技方面所

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詩歌,聽……(放課文的範讀錄音)

同學們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讀讀這優美的詩篇,請你們打開書,利用手中的字典、結合課後的生字表解決生字新詞,將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教師巡迴指導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錯誤發音,指導個別字的發音。如“攪”(jiao)的讀音。

四、深入學習課文:

出示課件,指讀:“長城好像在崇山峻嶺中飛舞,它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它是巨龍留下的身。”你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説長城蜿蜒於崇山之中,形似聚攏;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説,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築,它凝聚着古代勞動人民----龍的傳人的無窮的智慧和汗水。是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歌頌。)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畫出喜歡的句子,在讀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組交流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一、複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

1、爺爺、奶奶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的?

2、爸爸、媽媽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的?

3、背誦詩歌。

二、綜合練習:

1、多音字:

露:lù (露水) 將jiāng (將來)

lòu (露面) jiàng (大將)

2、近義詞:

真真切切----(清清楚楚)顯露----(顯現)

伸展---- (擴大)

3、反義詞:

真真切切----(模模糊糊)顯露----(隱形)

伸展---- (縮小)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説

龍舟 龍燈 九龍壁

神龍口 龍門 九龍坡

長城 長江 京九線 火箭 民族騰飛

龍----中國的象徵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與《春潮》進行對比,感受兩篇文章的不同風格。

2、試着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湧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閲讀障礙。

2、通過反覆品讀課文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多種表現方式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配樂磁帶、課文插圖、文本內容。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的家鄉真的如題目這麼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導,感悟文章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後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人家”?

4、讀了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檢查學習效果,強調重點。

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

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1、直接描寫“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寫景物)

⑵小鳥站在它的腰上……(擬人)

2、直接描寫“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我的家→(舒適温馨)描寫、介紹

⑵村民生活→(恬淡閒適)概括介紹

3、間接描寫有趣的往事:

⑴抓魚、蝦、蟹

⑵丟野花

⑶摘茶葉

⑷賞野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着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四、積累延伸

1、積累語言:

⑴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濕”等詞語。

⑵摘錄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並儘量做到熟讀成誦。

2、請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可以蒐集有關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也可以為家鄉作畫、作文,或者學唱“家鄉曲”、學跳“家鄉舞”、學燒“家鄉菜”等,來表達你對家鄉的熱愛。

五、整體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

1、作者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娓娓地向我們道出了他那無盡的思鄉之情,不僅有深情的往事回憶,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學生看板書回答)。但不管是間接抒情還是直接抒情,都同樣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2、我們再一次走進作者的家鄉,去欣賞那詩一樣的景色,去感受那詩一樣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當堂訓練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2、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3、運用直接抒情和間接表達的寫作方法,自由擬題,練寫片段。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萬斛珠。”這副對聯所描繪的情境;

3、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瞭解有關對聯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對聯”這一漢語言獨特藝術形成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作者(鄭板橋)的相關資料;

2、蒐集對聯和關於對聯特點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關於“鄭板橋”,你知道哪些?

2、交流關於鄭板橋的資料。

3、齊讀題目,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_ 鄭板橋為什麼給漁民題聯?

_ 鄭板橋給漁民題了怎樣的對聯?

_ 這副對聯中藴含了怎樣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結合書後生字表和工具書讀準字音。

2、值得注意的讀音有:傍晚、裊裊、狂風驟起、菱藕、斛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準字音。

4、通過查字典弄清字音與字義。

斛:量器名,古時以十鬥為斛,後來又以五斗為斛。

5、着重強調易錯的生字,如:“艘”的筆順;“驟”的第12筆是“丿”不能丟;“碑”的第11筆為“丿”。

三、再讀課文,體會當時作者見到的情景。

1、為生動形象地描繪鄭板橋乘船去興化途中所見的情景,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詞語,請同學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詞語:“湖光十色”、“輕煙裊裊”、“漁歌陣陣”等等。

3、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指導朗讀。

4、交流課前提出的問題:指導朗讀“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萬斛珠”這副對聯。

5、畫一畫對聯的第一句和文種的哪些語句相對應?文中的哪些語句寫了對聯的後半句。

6、分別指導朗讀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想象鄭板橋當時看到的畫面。

8、回過頭再來讀這幅意味深長的對聯。

四、背誦與積累。

1、背誦對聯。2.背誦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語句。

3、閲讀課後的“積累”中的文章《鬥雞山上的對聯》。

蘇教版新課標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五 篇六

《釣魚的啟示》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蒐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四、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五、複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鈎、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脣、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一説,這是為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説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 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説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五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七

《梅花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香、漂泊、唯獨”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詞。

2、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2、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

2、板書課題。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麼“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麼?

二、出示自學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為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後,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

畏懼、頗負盛名、眷戀、稀罕

3、檢測課文閲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閲讀課文,然後再隨機找兩名後進生進行閲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敍述的順序。

討論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這些事中體會到了什麼?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着讀着就流出眼淚。(板書:讀詩落淚)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板書: 珍愛梅圖)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 (板書: 不能回國)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板書: 贈墨梅圖)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絹。 (板書: 送梅花巾)

4、小結

六、當堂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幽”、“甚”、“衰”)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梅花魂》。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同桌或者小組同學討論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同桌討論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8分鐘後看誰學得!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查自學情況。

1、説説課文講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書)

2、讀了這五件事,你感覺到這位老人的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的哪些詞語知道?(出示最後一段,釋“眷戀”一詞。)對這個句子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來。

3、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戀之心?默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寫上批註。

六、談談體會

1、學習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時候……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2)思考討論:

① “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説明什麼?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②“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麼?

a、適當解釋説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裏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着的雨絲,細得好像心裏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2、學習外祖父的另兩處落淚(即第三、五件事)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着、思念着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着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了卻自己的心願。

3、交流學習第二件事。

(1)師:從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中,我們感受到外祖父的愛國之心。課題寫梅花,梅花與外祖父有什麼關係?讀讀第三自然段,看體會到什麼。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鍾?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②“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髒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麼意思?“沾污”又是什麼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 (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d、指導朗讀,讀出對梅圖的珍愛。

4、“這清白的梅花為什麼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麼這次會大動干戈呢?教師範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説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瞭梅花的品格?

(“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麼?(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獨放的圖片,出示古詩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難怪外祖父這樣讚美梅花,讀句“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4)師:這僅僅是在讚美梅花嗎?是在讚美什麼?齊讀句子““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再次討論:

a、梅花的秉性象徵什麼?(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b、此時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讚美的是什麼?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5)歷有氣節的人物有哪些?

(6)飽含深情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圖是為什麼?(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麼?(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學習最後一段

1、齊讀最後一段,説説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麼作用? (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你體會到了什麼?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繫。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後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

2、填寫基本功。

八、板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八

《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材説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敍了毛主席1948年xx之交住在花山村時的幾件事,表現了毛主席熱愛羣眾、關心羣眾、和羣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

文章依次記敍了三件事:讓警衞員把到別處碾米的羣眾請回來;派警衞員給碾米羣眾送去茶水;毛主席來到碾米羣眾中交談並幫羣眾推碾子。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文章記敍的順序;二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毛主席關心羣眾生活、處處為羣眾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風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從具體事件的記敍中,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毛主席的革命情懷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件表現人物思想品質、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説出文章中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可要求用比較簡練的話語概括出幾件事情。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從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中體會到了什麼。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實內容出發,認真仔細地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敍述的順序。

從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記敍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敍述順序很清楚。可進一步讓學生理解這三件事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安排。讓警衞員把羣眾請回來碾米,不要影響羣眾正常生活,表現了主席對羣眾的關心。進而派警衞員每天給碾米羣眾送去茶水,表現主席對羣眾的體貼、愛護。最後毛主席來到羣眾中,親手給羣眾遞去茶水、幫羣眾推碾子,表現了主席深入羣眾、和羣眾打成一片的作風。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同時這樣的敍述順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髮展過程,這樣的分析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敍述順序,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來安排。

3、本文是以寫人為主的記敍文。

作者具體寫了毛主席在花山時的三件事,體現了毛主席的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質。用具體事件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質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一種表達方法。在閲讀中應該讓學生加以體會。

4、課外可讓學生練寫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敍文。

題目自擬,要求寫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為例,要通過具體事件的記敍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防止空洞説教或作鑑定式的評論。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九

【教材簡解】

《二泉映月》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蘇教版教材第十冊的一篇課文。

它生動地記敍了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文章真摯感人,曲子所表達的意境和內涵豐富,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酷愛音樂、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課文內容真摯感人,語言生動優美,意境高雅深遠。《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於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了解這首名曲所表達的內涵,必須讓學生了解華彥君悲慘苦難的人生,感受阿炳剛直頑強的精神,然後學生聽這首曲子,展開想象,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藴藏的內涵和意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使學生產生共鳴,披文入情入境。

【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二泉映月》琴聲變化中藴含的豐富內涵。

2、感受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於與命運抗爭、美好理想和生活的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在音樂的變化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教學難點:通過感情朗讀去體會和表現阿炳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質。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語文教育一直被稱為情境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創設一個美的情境對於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精心創設審美情境,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起着重要作用。當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後,內在的心理傾向趨於教育教學過程,於是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因而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設計思路】

由於本文的寫作背景與學生的生活背景、時間、空間差距較大,因此教者充分發揮多媒體和語言文字的優勢,先創設一個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初感音樂時就對音樂中的變化有所瞭解,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拉近阿炳和學生的距離,在品讀體悟中產生感情共鳴,從而理解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他的敢於和命運鬥爭、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第一節課我們瞭解了阿炳的悲慘身世,十多年過去了,阿炳的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為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帶着墨鏡,操着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貧窮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再一次的來到二泉。

2、這一次的到來和以前相比有什麼不同呢?他想起了什麼?下面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學習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學第四自然段,比較這一次的到來和以前相比有什麼不同?這時他想起了什麼?

(以前他是跟着師父來賞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銀,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音。這一次他什麼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師傅説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2、小結:多麼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飽經風霜的阿炳已經無法欣賞眼前的美景,卻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傷心的情,構成了多麼強烈的對比。

3、一讀,指導朗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4、你從這句話當中體會到了什麼?

(這是阿炳的心聲,也是師傅的心聲,更是窮苦人民的心聲。.。.。.)

(板書:歎息、哭泣、傾訴、吶喊)

5、二練:

阿炳為_________而深沉地歎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為_________而傷心地哭泣。(自己師父的離去)

阿炳為_________而激憤地傾訴。(自己的坎坷命運)

阿炳為_________而倔強地吶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聽、《二泉映月》

(過度)師述:就這樣,一曲《二泉映月》從阿炳的琴絃上流瀉出來,它久久地迴盪在二泉池畔,久久地迴盪在我們的心裏。下面我們學習第五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

(1)找出表現阿炳演奏二胡時的動作的語句,用“——”畫出;(聽着,聽着,。.。.。.他的手。.。.。.瀉出來。)

(2)找出描寫音樂變化的語句;用“ ”畫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樂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用“( )”標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2.交流表現寫阿炳演奏二胡動作的語句。

(1)聯繫上下文説説對“傾吐”的理解。

(2)從“禁不住”、“不停地滑動”、可看出阿炳什麼?

(抒發情懷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創作的狀態)

(3)阿炳要“傾吐”什麼? (阿炳要通過琴聲傾訴自己積澱已久的情懷。讚歎。.。.。. 懷念。.。.。.思索。.。.。.)

(4)通過什麼“傾吐”?(二胡)

3.交流描寫音樂變化和音樂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

(1)出示字幕: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在懷念……在思索……

①再聽音樂起始部分,想象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委婉連綿”,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連綿”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又是如何通過琴聲把自己要傾吐的情懷具體表現出來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導用徐緩、抒情的語調朗讀這一句,加深體會。自由讀,女生讀。

(2)出示字幕: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抒發了……

①説説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阿炳通過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板書:看到阿炳的堅強)

②指導朗讀,語速加快,音調加高,讀出“勢不可擋”的氣勢。

(3)出示字幕: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①圈出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朗讀理解作者通過這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現的樂曲的豐富內涵。 (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

②樂曲表現了阿炳的什麼?(悲、苦、恨、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板書: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③指導朗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4、小結:正是長期積澱在胸中的種種情懷,化作創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樂曲。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

六、學習第6自然段

1、齊讀第6自然段。

2、小結:是啊,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幾十年來,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七、總結

1、通過聆聽《二泉映月》這首美妙的樂曲,通過文本的反覆學習,我們彷彿聽到阿炳深沉的歎息、悲傷的哭泣、激憤的傾訴、通過倔強的吶喊,我們看到了阿炳的堅強,感受到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對音樂的熱愛,説明了阿炳(板書:)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首美妙的樂曲,感受和體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從而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八、佈置作業:

1、聽《二泉映月》完成對對聯練習

上聯:泉聲 琴聲 心聲聲聲入耳

下聯:

2、預習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聽到:歎息、哭泣、傾訴、吶喊

看到:堅強

感到:熱愛生活,熱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