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6W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多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生字和新詞。

2、理解重點詞句,積累語言並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3、感受生命的存在與珍貴,激發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對生命的思索。

1、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看幾張圖(課件播放有關生命的圖片)看着這些圖片,你的腦海中躍然浮現了哪個詞語?(板書:生命)我們一起來讀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生命的含義。

師:每個人對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欣賞台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作品《生命生命》

1、生自讀課文。

師:文章不難,不足400字,相信讀通讀順是難不倒你們。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待會兒把自己覺得讀得最流利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2、生交流讀句子,師相機正音。

3、理清事例。

師:是什麼給了杏林子啟發,使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呢?我分別請三個同學讀讀課文。

師:誰能概括一下,這段文字寫了什麼幹什麼?(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

三、細讀事例,領悟生命真諦。

1、默讀2-4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靜靜地、用心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讀着讀着,哪個畫面最觸動你的心?可以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也就是做好批註。

▲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師:讀到這個句子,你有什麼感覺?(生説)你再來讀讀,讀出飛蛾求生的渴望!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飛蛾對生命的珍愛?為什麼?(生説)把你的這種感覺讀出來!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讓我們也感受到……?

師:如果讓你給“躍動”換一個詞,你會用哪個詞語?(跳動、跳躍)

師:我們把跳動換進去,你覺得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一樣嗎?用心讀讀這兩個句子,可以把你的體會告訴左右前後的同學。(生討論,生交流)

師小結:説得好!想跳不能跳,不能跳卻仍要跳!這就是——(躍動)男同學們,你們就是那極欲衝破縛束的飛蛾,一起讀!

師:小飛蛾啊,小飛蛾,我想問你,你為什麼這麼奮力掙扎,鼓動雙翅?(生説)你不知道,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你就不能動彈了嗎?你為什麼還要躍動?(生説)作為飛蛾,你的壽命只有一個月,甚至更短,人生苦短,還是算了吧!(生説)

師小結:就是在飛蛾那一次次掙扎,一次次躍動中,我們分明聽到了它對生命的吶喊,讀——▲瓜苗發芽。

師:為什麼這個畫面特別能觸動你?(生説)把你的驚訝(佩服)放進去讀讀吧!

師:照常理,植物的生長有哪些必須的條件?(陽光、水、土壤)可是,一粒小小的香瓜籽,竟然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發芽了!女同學,你們就是那看似軟弱,卻如此堅忍不拔的香瓜子!拿起書本一起來讀讀。

師小結:這就是生命!在危險中不隨意放棄,不論條件多麼惡劣也要頑強生長!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四、走進杏林子,感受生命的意義。

師:一隻柔弱的飛蛾,一顆毫不起眼的種子尚且如此珍惜生命,何況人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走進杏林子——引讀。

1、理解“糟蹋”,感受生命珍貴。

師:知道“糟蹋”是什麼意思嗎?你可以想到“糟蹋”什麼?對於你來説,怎樣才是不糟蹋生命?

2、介紹杏林子及作品。

師:在很多人看來,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棄生命的。我們一起看看這張美麗的照片,看着這滿臉陽光燦爛的笑容,誰能想到——(課件)

師:看到這裏,你有什麼話想説?(生説)

師:是啊,杏林子是在提醒自己,也是在提醒大家——(讀: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

3、生讀《杏林小記》節選。

師:這是杏林子人生的真實寫照。在與重病抗爭的近五十年裏,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飛蛾一樣脆弱,病魔能夠在瞬間奪走它;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種子一樣頑強,雖然生存條件差,但依然堅定不移!於是,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讀第五自然段)

五、真情寫話,頓悟生命。

1、寫話。

2、結課。

師:面對命運的不公,杏林子再一次不屈不撓地呼喚(板書,讀:生命)即使你只是一株小草,或是一隻螞蟻,只要你是生命的存在,就有權利大聲呼喊。(指板書讀:生命生命)

3、作為生命形式的級別,人類更要自愛自尊,活好每一天,創造出精彩的人生。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二

導入

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整體答)

好,

請大家欣賞幾幅畫面,你能説出這些畫面出自哪些作品嗎?

(點擊:出現動畫)

(學生説)

對了,它們就是來自著名的童話《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兒》。大家想一想,童話有哪些特點:童話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語言通俗、形象、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童話正是由於有了這些特點,才受到了全世界少年兒童也包括成年人的喜歡。今天,我們來學習由美國作家莫德·林賽給我們帶來的童話《地毯下的塵土》。屏顯:地毯下的塵土莫德。林賽

屏顯:《美德書》由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貝內特: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課文)、(點擊)

一整體感知

屏顯:整體感知

1、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有關詞語的詞義。

2、這篇童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檢查閲讀效果

好,大家閲讀得都很認真,我來檢查一下閲讀效果,請看屏幕上的這幾個詞

屏顯:葱蘢cōnglóng

被褥rù

眷顧juàn

真摯zhì

寶藏zàngcáng

教誨(huǐ?huì?)

葱蘢在文中怎麼理解?

眷顧在文中怎麼理解?

真摯在文中怎麼理解?教誨在文中怎麼理解?

現在我想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説説故事的內容。概述故事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屏顯: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故事的內容。

大家對故事內容概述得比較到位。

請大家思考一下:文中米妮具有哪些優點?

(學生答):勤勞能幹,誠實善良。

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米妮:勤勞能幹,誠實善良

請大家再讀全文

三屏顯細讀,感悟

1請畫出課文中描寫米妮勤勞能幹的語句。

2請讀出表現米妮誠實的語句。

請讀出相關語句,並説一説這是什麼描寫?對,是動作描寫。這些動作描寫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文章通過生動的動作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了小姑娘米妮勤勞、善良、誠實的形象。這篇童話語言的生動還表現在運用了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請大家找一找有關語句,品味,品味。

屏顯:誦讀,品味。

讀出文中你喜歡的帶修辭的語句,體會好在哪裏?

我們品味了文章優美的語言,感悟了童話的魅力,大家有沒有想一想——屏顯: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你從中受到了什麼教育呢?

學生回答。這篇童話告訴我們:無論幹什麼工作都要勤奮,誠實。

這個故事的結局,米妮以她的誠實換來了回報。請大家發揮想象。

四屏顯:拓展,想像

在下面的情況下,故事將會怎樣發展呢?

1假如米妮上牀後就睡着了,根本就沒有想起地毯下的塵土。

2米妮拒絕了小矮人的好心,不要金子。

請大家兩人一組選擇一種情況進行討論,發揮想象續接故事。

五作業

課後將未選擇的一種情況進行續接故事。

l心量活動問題?

l不安的經歷問題?

l課文標題問題?

l教案中為什麼不先概述故事、後生字詞?概述故事為什麼不用一問一答或列出要點的提不形式?學生讀書的時間是否大多?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

這篇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閲讀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敍事散文同樣回憶了怎樣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結構,體會文章表達的深刻主題,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配樂朗讀,讀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分段朗讀,課文賞析。

1.朗讀文章的第1、2兩小節,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明確本文的線索:“我”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2.閲讀文章第3~14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幾件事情?

(搶柳葉兒吃柳葉兒)

(2)文章第8小節寫“我”童年時代的淘氣,有什麼作用?

(為下文爬高摘柳葉兒作鋪墊)

(3)説説文章第10小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詩情畫意)

(4)“我”把太陽看成一個鮮紅鮮紅的大櫻桃,這樣的聯想説明了什麼?

(説明當時的“我”非常飢餓)

(5)“於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説明了什麼?

(吃柳葉兒是“我”童年的樂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飢餓、瘦削)

3.閲讀課文第15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一節採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

(2)這一節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

(與文章開頭相呼應;再次抒發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課文第10小節,寫一段話,描寫家鄉清晨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

通過比較閲讀,讓學生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泛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二、重點閲讀課文的第10~14小節,瞭解這部分內容所寫的兩件事情。

三、用視頻展台、投影儀將張潔的《挖薺菜》的第10~13小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考慮:

(1)這部分內容與課文的10~14小節的內容有什麼相似之處?

(都寫到了採摘的過程和吃的過程)

(2)這兩部分內容給人們怎樣的啟示?

(《柳葉兒》主要告訴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薺菜》告訴人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還提出了子女教育的問題)

(3)體會兩段文字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柳葉兒》寫出了鄉間景色的優美,當時的“我”絲毫不覺得生活的苦澀,而讀者卻體會到“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挖薺菜》寫出了“我”自由快樂的心情)

四、討論總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

本教學設計的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生活素材的蒐集整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踐的結論,有目的地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引導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圍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向他們瞭解當年他們的樂趣是什麼,以及是怎樣度過艱難歲月的,做好記錄。

二、課堂交流:

1.瞭解課文內容,分析本文所表達的主題。

2.分組交流自己課前採訪的內容。

3.每組指派一名代表發言

4.引發學生思考:

(1)當年,老一輩生活艱苦的原因是什麼?

(2)我們今天的生活樂趣與他們當年的有什麼不同?

(3)我們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課後作業: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資料整合平台】

1.張潔的《挖薺菜》。

2.劉紹棠的《榆錢飯》。

使用建設:

引導學生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瞭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啟發學生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清新純樸、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風格。

【口語交際】

1.瞭解“勸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瞭解勸告的方法和技巧。

3.課堂活動:

(1)創設情境

(2)分組練習

(3)班級交流

(4)教師總結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走進、細讀文本,通過朗讀、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和象徵意味的語言,來理解詩人對這土地和祖國深沉而又刻骨銘心的愛。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這一詩歌意象所藴含的深意。

一.新課導入

假如你是一隻鳥,你會用的喉嚨唱歌,為什麼?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關注,可以快速進入文本。(如果學生用嘹亮、婉轉、清脆等詞語,我會告訴他,可有一隻鳥兒卻覺得自己應該用嘶啞的喉嚨來歌唱,為什麼?)

二.不同形式的朗讀

詩歌的語言凝鍊、生動,一些關鍵字、句,往往包含着極豐富的內涵和意藴,讓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領會這些詩句的豐富內涵,從而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扣題通過幾個主幹問題來品讀詩歌中關鍵詞的深刻內涵。(提醒學生注意本詩的創作年代)

1.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2.“鳥兒”歌唱這片土地上怎樣的風景?

3.“鳥兒”用怎樣的方式來愛這片土地?

前兩個問題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暴風雨、悲憤、激怒、永遠、無止息、林間、温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徵意味和暗示力的詞語。在此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回答往縱深追問:比如我們為何悲憤;被激怒後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為什麼這黎明是出自“林間”而非天邊;象徵着希望的黎明為何用“温柔”來修飾……這裏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這”與“那”近指、遠指的區別,淒涼、苦難和抗爭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裝在我心中的,也許離它還有咫尺之遙。

(2)打擊——悲憤——激怒——黎明這一從處境到情感到反應到結果這一情感的變化過程。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欣賞詩人的這句“我是作為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脱枷鎖的歌手而寫詩。”

第三個問題主要品讀出“嘶啞”、(因為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而內心沉痛)“死”(為何而死?受傷、犧牲還是完成了使命?)“腐爛”(靈肉都與土地交融,刻骨銘心的愛)的深意

在此基礎上,完成這題填空題:這是一片土地。學生這時應該會有更多的理解,不會再停留在“暴風雨”上比如:淒涼、苦難、希望,不停抗爭……。把學生羅列的彙總成排比句朗讀,然後然後再朗讀原文,進一步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生動。

四.學生質疑(生成環節)

期待學生的相互質疑碰撞出彼此思維的火花,很多時候,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所做出的對文本的理解也會讓老師拓寬思路,從而加深對彼此對文本的理解。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環節。這裏有兩個點期望學生可以關注到,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老師可以自己拋出問題:

(1)為什麼要把自己假設成一隻鳥?

(2)最後兩句似乎與上文銜接不上,出現了斷層。

五.“我愛這土地”,這裏的“土地”可以換成“祖國”或是“國家”嗎?

辨析這三者的關係。國家側重於政治意義,相對於祖國,土地更加具體,意義也更加深遠(補充材料)

1.土地(秦牧)(課前)

2.北方(課前)

3.國人的鄉土情結:遊子遠遊常會帶一掊故土寄託情思;古時有一種刑法叫做“流放”,僅次於死刑,讓你脱離安身立命的故土,背井離鄉,折磨精神造成的苦痛遠甚於肉體。可見鄉土和國土是一個人情感世界中多麼厚重而又温柔的一個情結。

所以説,土地它不僅是祖**親的象徵,還是生命之母的象徵,民族精神和意志根植於此、同時也是血脈的傳承和文化的傳承。

所以詩人是帶着這樣的情感積澱,來抒發他對這片土地忠誠與摯愛,任何苦難不可能也不要想把他們割裂,他們生死不離,“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所以詩人可以毫不矯情,把他的感情表達地直白而又熾烈“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 瞭解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其原因,突出他的創新精神和愛國之心。

2 學習本文選材精當、詳略得當的寫法以及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寫法。

3 能成功地進行一次人物訪問,鍛鍊自己蒐集資料、取捨資料的能力,能圍繞採訪主題設計問題,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課前學習:

1 自學“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觀摩央視名記的人物採訪節目,揣摩學習。

2 熟悉課文,試着從內容到形式發現本文的特色。

課堂學習:

一 學生結合預習,交流成功的採訪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 採訪前要對採訪對象作儘可能多的深入細緻的瞭解,還要對採訪對象的專業知識有一定了解,不説外行話。

2 要能設計被採訪者感興趣的問題,問題要具體,有特點,要能打開被採訪者的心扉。

3 要講究談話藝術,熱情誠懇,營造融洽的氛圍。

4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放鬆、隨機應變等。

5 要記好採訪筆記。

二 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人物採訪活動,採訪對象: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活動步驟:

1 自由結合組成採訪小組。

2 利用網絡查找貝聿銘的資料,進行資料的彙總、刪選,確立採訪的主題。(在網絡教室完成)

3精心設計採訪問題,進行角色分工。

4現場採訪表演。

(注:教師在這個環節中,要給予學生個別的有針對性的指點和幫助,可將學生忽略的一些重要問題提醒學生思考,同時還要關注不同小組學生活動的質量高低,參與一些小組的準備。)

三 學生現場表演人物採訪:與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面對面

(教師要根據前面的觀察選擇表演小組,考慮問題設計的互補性、個性,表演的質量。)

四 師生評價,選出最佳記者,最佳合作小組。

五 教師過渡語:

完成一次成功的採訪是對一個人知識、情感、能力等綜合素質的一次考驗,而一次成功的採訪也將提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相信同學們在身體力行中已有切身的體會。

世界上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很多,體驗記者的經歷,採訪僅是一部分,如果你要趁熱打鐵,寫一篇人物通訊報道,面對這麼多的素材,你會如何下手呢?

六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自然將學生的目光引向課文。

七 細讀課文,與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亮點?

(例如本文的開頭、小標題的運用、詳略得當組織材料、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寫法等。)

八 課後作業:

1 記錄自己參與採訪活動的經過和感受,總結經驗教訓。

2 利用課餘時間選擇合適的採訪對象,進行一次真實的採訪,寫下自己的體驗。

加入七年級學習小組 更多精品資料 免費奉送!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表達的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

2、結合實際體驗,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教學設想:

(一)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多種形式的閲讀(默讀、朗讀、品讀),在自主學習中體會作者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

(二)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和體驗,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共同探討、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生活,你的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然而,人生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第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對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閲讀這些文章,將引導你體味人生、關愛人生。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第三課《生命生命》。

(説明:導語設計注意中、國小語文的銜接;並用__飽滿的語言使學生入境傳情。)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閲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會文章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初次感知課文,教師提出默讀要求:

(1)結合文後註釋理解詞義。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學會看文後註釋,注意中、國小語文的銜接;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學生通過投影複習、反饋文中字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再次默讀課文。品讀文章,提高讀書質量,默讀要求:

(1)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

(2)找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

學生交流:

(1)朗讀自己勾畫的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説出自己喜歡的理由,並試着有感情的朗讀,處理好朗讀技巧。

(2)交流自己找出的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

並結合作者的身世,體會文章表達的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感悟文章的優美語言和表達的思想內容。

3、齊讀課文。

(師):杏林子本人就是一個熱愛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而奮鬥的榜樣。讓我們和作者一起感受這支生命的讚歌。

在前兩次默讀、同學交流、語段理解試讀的基礎上,出聲齊讀文章,再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增強對生命意識的體會和認識。

4、出示投影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應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

(補充名句,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1、説

(師):作者從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你也能從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感悟出有關人生的認識和道理嗎?當然生命本是多姿多彩、博大豐富的,你也許有和作者不同的、作者未提到的獨特的感悟和體驗?我們先欣賞幾幅圖片,看看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投影展示五幅圖片,教師先示範(選一幅圖):

(師):我看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有一串串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伸向遠方。我們想到生命是一場艱難的跋涉,那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正記錄着我們人生的歷程。

其餘四幅同學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已有的體驗,學生談了關於生命的不同認識和感受,言之有理,都應給予認可。

2、寫

通過課文、圖片、同學們的交流,結合你自己的實際體會,寫出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學生當場寫作,並進行全班交流,共同體驗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老師也交流自己寫的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四、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欣賞生命。其實欣賞生命的過程,也是在欣賞多姿多彩的自己。儘管只有短短的45分鐘時間,老師非常有幸能和同學們共度了一段難忘的生命時光。願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熱愛生命、珍惜時間,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書寫自己人生的篇章。

五、佈置作業:

以“生命”為主題的綜合性作業:

1、查詢有關生命的形成和起源。

2、摘抄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

3、收集珍愛生命的名人佚事。

4、上網搜索感悟生命的精美散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點實詞。

2.通過朗讀體會古詩文語言的音韻美,體會作者立意行文、遣詞造句的獨到之處。

教學重難點:

體會古詩文的意境,加強對詩詞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自由發言

你們喜歡在田野中漫步嗎?你喜歡農村生活嗎?請談談你的理由。今天,我們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看看他們農村生活是怎樣的。

二、朗讀指導、自由朗讀

1.放錄音,提要求:注意斷句及字的重音,正確把握作者的感情。

2.請大家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3.提示重點詞句。

(1)從詩中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詩人形象?(可從生活的環境,詩人的表現等方面説明)

(2)這一形象表現了他怎樣的志趣。

3.教師提供詩人的簡介,詩的背景資料。

4.指導背誦。

三、小結轉引,學習《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們學習了陶淵明的《飲酒》,這是一首田原詩的代表作,下面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繪了一副什麼圖畫。

2.介紹王灣的生平。補充介紹五言律詩的基本知識。

四、點拔意境

五、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兩首關於大自然的詩,由於詩人所處的位置不同,他們所抒發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卻都讓我們變得心胸開闊,恬適無慾。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情入境

1.導語: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那麼四季中的秋季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2.那麼假如你正身處於異地,面對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聽音樂磁帶,借題發揮。

3.即興創作秋季小詩。

二、指導析讀賞析詩歌

1.與《天淨沙》對比,學習其中的意境倉IJ作。(引出板書)

2.介紹其背景情況,學生再讀古詩;體會那種身在異地斷腸人的心境,並試着背誦。

3.再引:其實在此情景中也發生了另一件驚天動地的事,_場激烈的戰爭打響了,將軍壯士

為了報答皇帝的恩寵,奮勇殺敵,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現在我們學習一下。

4.放錄音,體會其中激烈緊張的氣氛。

5.詩句導讀。

6.結合分析,再讀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誦《雁門太守行》和《天淨沙》。

三、體味賞析自讀體味

1.引語:秋天裏的詩感情委婉曲折,熱烈奮進,但陽春三月,柔風吹拂的節,感受又會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出示問題:

(1)詩中寫了什麼景?其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2)人們是如何來評價這個季節的?

四、本課小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雁門太守行》以色示物,

以色感人,以色傳情。《天淨沙》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

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