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1W

《白楊》教案(精品多篇)

《白楊》教案 篇一

採取的策略:

1、我在第一課時教學後,佈置學生回去把通過初讀課文後自己對白楊的理解畫出來。收上來的圖畫,表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畫出了白楊筆直的樹幹,茂盛的樹冠,因此我感到學生能夠理解白楊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高大、筆直、綠)像一把大傘。個別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體會出,白楊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力圖在繪畫中通過昏黃一體的大沙漠體現它極強的適應能力。我把這些圖畫張貼在教室後面的展覽欄中。

2、在一上課我利用《小白楊》引入,並要求學生邊唱邊想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在文章的一開始就滲透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和白楊為邊疆所做的貢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理解體會爸爸的話:

我要求學生畫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請同學們想想“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西北邊疆、大戈壁灘、河邊、山谷)你能替換成地方再來讀一讀第二句話嗎?讓學生把“哪兒”換成“河邊、高山、邊疆、戈壁”練説,這些地方在其腦海裏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由於先前的經驗已經使他們知道這些地方的環境狀況。他們對白楊生長的環境有了具體的感受。這時追問你體會出了什麼?學生對於體會白楊樹的適應惡劣的生長環境這一點就比較容易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戴帽。這時請學生一起讀這一句:“哪需要它,它就很快的在哪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就使課文語言很好的與學生情感聯繫到一起,讀起語句來聲情並貌。此時再來引導學生想象,在這些地方環境是十分惡劣的,炎熱、寒冷風沙、乾旱你能結合爸爸的話想象白楊樹是怎樣表現的?

出示填空題:

風沙四起,白楊____________;

大雪紛飛,白楊____________;

數月乾旱,白楊____________;

洪水浸泡,白楊____________;

學生們積極思考,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積極發言。他們説出在風沙肆虐時白楊樹的許多嫩綠的枝葉被風沙打落,但白楊樹依然站在那裏阻擋着風沙;冬天大雪紛飛,白楊樹不畏嚴寒,挺立在那裏;遇到乾旱,白楊樹把根深深地抓住土壤,枝葉還是那麼綠;洪水面前,白楊樹不軟弱也不動搖。生填空補説,讓學生對白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更深入的體會,讓白楊的形象在心目中“立”起來。當我問他們白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他們有的説白楊樹堅強,有的説白楊樹適應性強,有的説白楊樹生命力頑強。這時學生對白楊的認識就已經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我馬上引導學生思考爸爸僅僅是在介紹白楊嗎?學生體會出爸爸讚美白楊樹的用意。再讀課文時學生的語氣中帶有深深的讚美之情。

4、讓學生結合書上的句子和你對白楊樹品格的理解來討論哪副畫最符合白楊樹的品格。小組討論中學生的思維進行交互補充。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活躍,他們有的説王天畫的好,因為他畫上了呼呼的北風,比較能突出白楊的品格。有的説孫蕾畫的好,因為他畫出了茫茫的大戈壁,在惡劣的環境裏白楊依然鬱鬱葱葱……教師適時點撥:我們畫白楊如同寫白楊一樣是為了讚美他,不只是介紹他,想一想,我們的`畫上應該補充點什麼?讓你的畫有靈魂?有的説補充惡劣的氣候,有的説畫上乾涸的土地,有的説配上一兩句話,可以是課文中的,可以是自己寫的。

5、教師適當的遷移:

老師小結:畫畫如同寫文章,不僅要畫出表面的意思,還要有深刻的含義。不同的是畫畫是用線條和色彩表達感情,文章是用語言文字來抒發感情。此舉又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智能,學生在畫中學,在學中畫。小組內的學習再到全班內的交流,同學們互相幫助、自由爭論,所掌握的知識以及獲得的能力不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的。

《白楊》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的自己的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文章的重點語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邊疆建設者紮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通讀感悟法,討論法,品讀語句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去新疆上學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的故事,並重點學習了白楊樹的特點。那麼這位父親真的只是在説白楊樹嗎?這是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回憶上節課所學的關於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高大挺秀、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順勢過渡到深入研讀:文章中介紹了這麼多關於白楊樹的特點,真的只是在説白楊樹嗎?

(三)深入研讀:

1、引導學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學生閲讀這一段落,聯繫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學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爸爸是個邊疆工作者,邊疆需要他,他就在那裏生根發芽。

3、教師總結這是爸爸的“心態”(願意紮根邊疆無私奉獻自己的心),並引導學生明白,像爸爸一樣的這是一類人。

(板書:心態;紮根邊疆,默默無聞)

過渡:文章當中除了寫爸爸的心態之外,表白的心還指什麼?從文中哪裏可以看出?

(學生已經漸入文章情境,所以這一部分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彙報成果,教師總結即可)

4、學生得出“心”的第二層含義即是“心願”。並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顆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進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長大後也能夠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這個心願。

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在學生理解透本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學環節結束。

(四)拓展延伸

這一部分我會從課文的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將情感拓展到更深層次,我會設置如下問題:如果同學們長大了有選擇工作地的機會,你願不願意去建設西部,去那些需要我們的偏遠地區工作?

這樣設計在鞏固內容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會採用談收穫的方式進行

作業設計如下:

1、查找西部建設的相關資料,加深對西部地區和西部建設者的瞭解;

2、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嘗試用這種手法寫300字左右的小練筆

《白楊》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願。

難點:領悟爸爸的心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着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並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願。那麼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願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着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後回答:大戈壁是什麼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讀後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於十層樓房那麼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麼這麼直,長得這麼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麼變化?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後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後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1)“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乾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1、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麼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麼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後討論爸爸的心願。

(爸爸的心願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讀後討論: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作者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昇華中心。

(六)佈置作業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麼如何在高年閲讀教學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試着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禮讚了在新疆紮根落户的邊疆創業者。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徵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國小生學習《白楊》一文的學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楊正直高大、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性,最後領悟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在邊疆紮根成長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學路後,教師如何組織教路呢?我認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啟下、串聯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於是我把這三個問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然後順着三個問句學習全文。這樣,教師、學生、作者猶如同乘一舟,探幽覽勝,漸入佳境。力爭教路、學路、文路的和諧統一,是教學設計的一個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教書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語文教材是學生的生活教科書,語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生活導師。如何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把文與道的關係處理好呢?我在動之以情、潛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學時,教師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昇華。力求讓學生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既提高語文能力,又得到藝術享受,這是教學設計的又一指導思想。

二、教學特點

1、“圖文並茂”,創設情境

教材需要圖文並茂,教學也需要“圖文並茂”。“圖文並茂”的教學能給學生創設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學生儘快入境。如我教學《白楊》第一節時,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圖畫:畫面遼闊,色彩灰黃,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風沙迷濛。這時伴以教師傳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風沙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繪,一下子把學生帶到那人跡罕至的大戈壁,為理解白楊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我在圖畫的運用上還作了較為巧妙的處理:隨課文教學分步出示。這樣,圖畫的逐步展示,教師的動情描述,增加了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2、“不拘一法”,化難為易

現代教學法認為,課堂教學應“不拘一法”,博採眾長。《白楊》一文重點段寫得含蓄凝鍊深刻,教學時我採用了多種教法,“通過語言文字,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①比較法:把“從來”,一詞去掉和原句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正直高大”是白楊的本性。②情境教學法:用幻燈再現白楊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的畫面,加以教師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充分感知形象,進入情境,激發對白楊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讀教學法:在學生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發生共鳴。不拘一格的教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突破了教學難點,活躍了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思維,陶冶了學生情操。

3、發揮自身語言優勢,以情感人

以前多次公開教學後,聽課老師都講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學《白楊》一課時,我就揚長避短,注意發揮語言優勢,設計好導語、描述語、過渡語言和總結語。如學完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三句話後,教師用了一句充滿激情的排比句,禮讚白楊的品格,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白楊在風沙面前,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白楊在風雪面前,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白楊在乾旱面前,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白楊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不屈的品格!”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只有不斷錘鍊教學語言,使之準確簡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白楊》教案 篇四

同學們,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白楊,這篇課文向我們講了意見什麼事?(一位魯客在列車上給孩子介紹白楊,並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願),他的心願是神末,它又是如何表白的呢,.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

在文中找出寫白楊的句子,説一説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莫特點,

一、找出爸爸的話

1.指名朗讀14小節,然後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後逐句讀講。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①“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白楊的天性,樹幹挺直,

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①這句話説明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

(適應性強。不擇地域範圍廣“哪兒……哪兒……”“很快)

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紮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紮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

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①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更有力地説了白楊頑強的品格。“不管……不管……總是……”)

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了什麼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二、領會爸爸的心願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6小節,並聯系14小節思考,然後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6小節:

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

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麼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麼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8小節,讀後討論:

①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

②他為什麼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8小節。

三、總結課文,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讚揚了爸爸什麼精神?

2.讚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讚美什麼人?

3.總結啟發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業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裏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

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裏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紮根。

四、佈置作業

1、造句:

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白楊》教案 篇五

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知引疑

1.《青松》這首詩通過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紅梅》、《秋菊》這兩首詩歌頌了紅梅和秋菊的什麼精神?

〔從一組教材整體着眼,注意了新舊知識的聯繫。〕

二、抓課題引疑

1.從課題看,這篇課文應該寫些什麼?

2.(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不是單純寫白楊?表現手法與《冬夜雜詠》有哪些相似之處?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暗示文章借物喻人的手法。〕

三、抓過渡句引疑

1.(出示小黑板)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切入引疑激趣,接觸中心。〕

2.“表白”是什麼意思?

3.把這個設問句用表遞進關係的關聯詞語換一種説法。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略)

〔認識白楊的特徵、品格,為理解爸爸的“心”,理解象徵意義作了鋪墊。〕

5.爸爸的“心”是什麼?孩子們知道嗎?

師:爸爸介紹白楊,表達自己的心,知道比較深奧,孩子還不能理解,但他們知道什麼?

生: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知道從小是跟着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是跟着奶奶長大的。

生:孩子們可能很少見到爸爸、媽媽,是奶奶帶大的。

生:也可能是保姆帶大的。

生: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這回要接自己到新疆去讀書,不再跟着奶奶在內地住了。

生:他們可能知道新疆離奶奶家很遠,因為在戈壁灘上坐了幾天火車了。

生:孩子們坐在火車上看到火車兩旁的景色與內地不一樣,知道新疆離內地很遠了。

〔除開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學生還想到很多,也想得合乎情理,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師:同學們都推想得很好,課文裏是怎樣寫的?

生:(讀第16自然段)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師:孩子們知道的是他們看得見的爸爸的——

生(齊):行動。

〔概括中肯。沒有這一概括,以下的討論就會無度無規,不着邊際。〕

師:一個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是有一定目的的,而孩子們不知道的正是爸爸為什麼有這樣的行動,如果後面接着寫:不知道……應該怎樣寫?

〔引導學生填補課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生: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

生: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裏?到底有多遠?

師: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嗎?

〔點撥得恰到好處,學生的思維又推進了一層。〕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保衞新疆。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開發新疆大油田。

生:新疆在西北,很遠很遠,那裏有哈密瓜。

生:讀二年級時學過《葡萄溝》一課,裏面講了那裏出產葡萄、沙梨、杏……很多水果。

生:爸爸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是想孩子們長大了也建設新疆。

師:現在你們知道爸爸的“心”是什麼了嗎?

生(齊):知道了——是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水到渠成。層層“推導”,完成了由表及裏的認識過程。〕

師: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成長。

師指導朗讀第16自然段

四、抓重點詞句引疑

1.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詞語

出神  微笑  嚴肅  沉思  微笑

2.爸爸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的神態?

〔重點詞語的理解,中心思想的領會,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3.爸爸的殷切期望能否實現?

五、引疑總結深化(略)

《白楊》教案 篇六

設計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暢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寫非常傳神,語言描寫及神態的刻畫,符合人物的特點,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敍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教學中,在把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同時,體會在作者的描寫和敍述中的特點。並理解託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遠的人物展現方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 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 體會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蒐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 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 教師為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激趣引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大戈壁嗎?(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這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大戈壁上,卻生長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們是什麼嗎?它們就是挺拔的白楊。今天我們就隨着作者,到這荒涼的戈壁灘看一看。教師板書:白楊

二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自學生字生詞。

1師此時你一定在想,荒涼的戈壁究竟是什麼樣的?白楊為什麼會在那裏生長呢?在這裏生長的白楊樹會有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 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 ) 對一些詞語的理解。

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的如此高大,令人讚歎。

(2)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3) 説説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 細讀品味 瞭解白楊的生活環境

學習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

(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裏的天地都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

(教師引導,學生頭腦中產生飛沙走石的畫面)

(3)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的話,要重點理解,明確白楊的特點:不擇環境 堅強 不軟弱 從來都那麼直)

(4)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學生以圖片為栽體,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

(5)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讚歎之情。

(6)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説點什麼?

(1)唱一唱有關楊樹的歌曲。

(2)介紹一下寫白楊樹的一首小詩。

(3)也可提出問題,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存呢?

(4)也可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等。

三 提出疑問 置留作業

剛才的同學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白楊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活呢?爸爸介紹了白楊,真的是單純的在介紹白楊樹嗎?課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引入,直奔情境

1、複習有關詞語:戈壁 清晰 渾黃一體 高大挺秀 大傘 撫摸、介紹、邊疆 、陷入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 剖析實質 表達心聲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麼他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心呢?

學習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1 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説説 表白是什麼意思,解釋説明;也, 説明爸爸説樹即説人。

學生思考:為什麼説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麼理解的?和 同學們討論一下。

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託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2 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麼,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1)生討論彙報 抓住爸爸和白楊特點的相似之處。

(2)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有關建設兵團或支邊人員的有關影視資料。

(學生感受同時產生聯想,感受爸爸和白楊樹一樣,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建設邊疆,無私的奉獻着自己一切的場景。)

3 西部需要開發,祖國需要建設,那麼需要的就是向爸爸這樣的邊疆的建設者,正是他們才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時的你,面對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説説些什麼呢?把你的心理話説給你的同學聽好嗎?

三 再現希望 體會寫法

1 學習本文的最後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在迎風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預設:

(1)高大的白楊指爸爸自己,身邊的幾棵小樹即指他的孩子們。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紮根邊疆,成為邊疆的建設者。

(3)這是爸爸的願望,更能體現爸爸的高尚情操。

………

2 帶着對父親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3 體會寫法

白楊樹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質特點,他們不怕環境的惡劣,默默的為大地和人類奉獻着自己的一切,作者藉助白楊的這個特點,明寫白楊,暗寫自己和與自己一樣的邊疆戍衞者。這種寫作手法就是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確什麼是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

四 感情朗讀 收束全文

帶着對白楊樹的讚歎,對邊疆戍衞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真真切切的奉獻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再一次感受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好嗎?

練習設計

1 讀拼寫詞語:

Qǐng xī yǔ sǎn fumo jièshào biānjiāng

﹙ ﹚ ﹙ ﹚ ﹙ ﹚ ﹙ ﹚ ﹙ ﹚

xiǎnlòu

﹙ ﹚

2 根據原文內容填空: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 ),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 ) ,不管( ),它總是 ( ) ,那麼( ),不軟弱,也不( )。 突然,他的嘴角又 ( ),那是因為他( )的右面,在一棵( ) 身邊,( ) 正迎着風沙 ( )。

3 小練筆: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衞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本站○(詞語。

4 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你把它工工整整的抄寫下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