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9W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一

1、白楊禮讚

――茅  盾

一、教學目的

1、通過課文學習,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徵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問句。

二、重點難點

1、託物喻義散文的特點是重點之一。

2、象徵主義的寫作手法是重點之二。

3、難點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問句。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鬥、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導入  新課。

《白楊禮讚》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濃郁象徵色彩的散文。它藴藏着詩一樣的情愫,使一個客觀對應物——白楊樹,在精湛的藝術描寫中賦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細膩的白楊樹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細節描寫組成了一組組象徵性的意象羣。這一切在學習本課時都當引起同學們的注意。

2、釋題:

“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讚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讚美。

3、介紹寫作背景:

《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3月,那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後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讚》等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採用含蓄的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範讀全文,或聽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生詞,並標明自然段序號。

2、掌握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要求學生迅速閲讀課文註釋①,瞭解寫作背景。然後教師補充:

茅盾(1896—1981):出生在浙江桐鄉烏鎮。小説家,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文化活動家、社會活動家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浙江桐鄉烏鎮人。1928年發表第一部小説《蝕》,代表作有長篇小説《子夜》,短篇小説《春蠶》、《林家鋪子》,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讚》等。

3、什麼是象徵手法?

在文藝創作中,象徵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區別:(1)比喻可以用於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徵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的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而且也都從本質特徵上考慮。(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文章中不佔主要地位,它並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文章中佔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徵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徵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別標誌,(3)比喻適用於各類文體,象徵一般只適用於抒情作品。

4、“貴族化的楠木”象徵什麼?

茅盾同志説:貴族化的楠木象徵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5、解決生字詞,疏通閲讀障礙。

大氈子 開墾 外殼 錘鍊 主宰

倦怠 潛滋暗長 旁逸斜出 婆娑

6、(教師補充)讀準下面加點字的讀音

大氈子(zhān)  開墾(kěn)      外殼(qiào)    主宰(zǎi)

坦蕩如砥(dǐ)  潛滋暗長(qián)   無邊無垠(yín)   秀頎(qí)

諸如(zhū)     倦怠(dài)      婆娑(suō)     懨懨欲睡(yān)

丫枝(yā)      暈圈(yùn)      虯枝(qiú)     參天(cān)

初融(róng)

7、(教師補充)解釋下列詞語

(1)視野:視力所及的範圍。

(2)黃綠錯綜:黃土地和綠植被縱橫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語出陸游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無邊無垠:沒有地域的界限,廣闊無邊的意思。

(5)倔強:(性情)剛強不屈。

(6)縱橫決蕩:縱橫馳聘,衝殺突擊。

(7)捕木:常綠喬木,木質堅實,是貴重的木材。

(8)秀頎:美而高。頎,高。

在學生掌握字詞讀音後,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其中幾個字詞連詞成段,進行口頭表達練習,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

8、學生迅速默讀全文,討論:如何劃分本文的段落層次?

學生討論後明確:要劃分段落層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層次劃分如下: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讚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8--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讚美白楊樹。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讚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美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後思考: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明確:總體印象是: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

明確:懨懨欲睡。

5、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體會作者為什麼在見到白楊樹時會“驚奇地叫了一聲”。

四、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第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閲讀下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火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人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分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那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1、解釋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

①、旁逸斜出:( ) _

②、暈圈:( ) _

③、不折不撓:( ) _

④、參天:( ) _

2、本段中第一句與後四句的關係是 _____。

3、本段後四句是寫白楊樹的 ______,它們的結構關係是 ________。

4、從表達方式看,將該段分為兩層,並歸納段意。

5、前半部分表達方式是 _____,後半部分是 ______。

6、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

7、這一段文字的描寫順序是由 ____到 ___。

8、這段文字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___。

第一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參考答案:

1、略 2、總分 3、外形、並列 4、……淡青色。||這是……

①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讚美它的外形不平凡。②揭示白楊樹的內在氣質不平凡。

5、描寫 議論 6、第一句 7、外表 本質 8、擬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  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學生在聽讀時,注意畫出文中有關描寫白楊樹的內容。

2、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形象特徵?

(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白楊樹的?

(3)作者認為白楊樹的性格特徵是什麼?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討論後明確:(1)作者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徵。(2)分別從幹、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寫幹,突出了白楊樹的直;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靠;寫葉,突出了它的向上;寫皮,則主要點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並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惡劣環境下堅強不屈的鬥爭性格。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教師朗讀第四部分內容。

要求:教師朗讀時,學生畫記出文章中讚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

2、學生思考並討論如下問題:

(1)在第7段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來讚美白楊樹?

(2)文章是如何由樹聯想到人的?

(3)這一部分中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麼逐步加深的?

學生討論後歸納:

(1)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讚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2)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3) 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麼,應該覺得它是什麼呢?

後面三個“難道”,就由淺人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徵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徵着“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徵為在敵後堅強不屈守衞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徵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昇華,文章達到高潮。

四、學習課文第五部分

1、學生高聲齊讀課文第五部分。

2、學生討論:作者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比較,目的何在?

教師先補充:茅盾同志曾經説過:“貴族化的楠木象徵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然後學生討論。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之所以在此寫楠木,其實是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呼應篇首。

五、學生速讀全文

1、思考:這篇文章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象徵手法。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於抒情作品。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2、總結全文,瞭解本文的寫作線索。

明確: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不平凡”三個字反覆出現,強烈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

六、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默寫

1、描寫白楊樹賴以生長的環境美的語句: 。

2、描寫白楊樹自身形象美的語句: 。

3、描寫白楊樹內在神美的語句: 。

二、讀下文段,完成文後問題

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 )坦蕩如砥( ),這時如果不是 並肩的遠山的連峯提醒了你(這些山峯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

1、在括號裏注音,波浪線的兩詞,按順序應解釋為 __和 __ _。

2、這裏的“黃”指 ___“綠”指 ____。“並肩”修飾 _____。

3、在“並肩”前面應慎哪詞 ,和它形、義相近的還有 ___和 ___等等。

4、“你會忘記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的原因是 ______,整段文字寫高原景色是為白楊樹作 _______。

三、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練習題

白楊圖①。

北方有佳樹,挺立立如長矛。

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

羞與柟枋②伍,甘居榆棗③儔。

丹青標風骨,誓與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楊禮讚》發表後,一位畫家根據《白楊禮讚》的題意,畫了一幅白楊圖。茅盾看後,覺得禮讚白楊之情似乎意猶未盡,於是又寫下這首格律詩。②柟枋:貴重,粗大的木材,詩中意與文中楠木相同。③榆棗:原指榆棗樹,詩中意與“柟枋”相對,與文中白楊樹同意。)

1、這首詩和《白楊禮讚》表達的主題一樣嗎?為什麼?

2、找出跟《白楊禮讚》一樣描寫白楊樹特徵的語句。

3、這首詩和《白楊禮讚》一樣,都用了象徵,請各舉一個例子進行説明。

第二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參考答案:

(一)略 (二)1、垠(yín) 砥(dǐ)       支配平坦得像磨刀石 2、黃土高原 田野麥浪 連峯 3、宛若 好像 宛如    4、高原既廣闊又平坦 陪襯 (三)1、主題基本一樣。詩中感情更深沉、強烈 課後四句不僅表達了作者對貴族化柟枋厭惡對榆棗高度讚揚,而且更加明確地表達了作者嚮往革命聖地延安,志願與北方軍民同仇敵汽、共同抗擊日寇的感情。 2、“挺立為長矛”“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 3、略

附:教後感

《白楊禮讚》教案 篇二

1、掌握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象徵手法和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與象徵手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啟發式教學法。

錄音機、投影儀。

一課時

重點把握文章5、7兩段,揭示文章的象徵意義及反問、排比修辭方法的運用,突出朗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能力,推進民主、平等、和諧、友好,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觀察語文課本封面,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

幻燈片:

的白楊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5-7段,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詞的寫法與讀音。並運用圈點勾畫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形態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要旨

1、在學生回答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後,與學生共同賞析課文第5段,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2、拋出問題: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由此導入第7段。賞析本段,要求學生將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

幻燈片: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3、拋出問題:讀到這裏,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4、講解什麼是象徵

幻燈片:

象徵是

四、課外拓展,領會象徵

1、適當擴展聯想,加深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幻燈片:

綠色長城

2、聽歌曲《白樺林》從中感受象徵的含義

幻燈片:

《白樺林》歌詞

3、課後閲讀散文《白楊》,理解文中內容及象徵手法,並與《白楊禮讚》做比較閲讀。

白楊禮讚

茅盾

象徵

樹人

北方農民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三

一、設計説明

《白楊禮讚》是一篇採用象徵手法來抒情的經典散文,它線索明晰,感情真摯。故理解和掌握象徵手法,清理線索:環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徵意義不平凡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首先在導語中,就先將象徵這一寫法初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麼是象徵。接下來在整體感知的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白楊樹象徵着什麼。在品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要採用象徵這一寫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象徵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學中,意在多讀,預習熟讀、課堂賞讀、品味再讀。以讀代講、以讀感悟、以讀品情。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強學生對散文多種寫法的掌握(特別是象徵),在比較閲讀中拓展運用,在寫作練習中提高升華。

二、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語句藴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3、理解並初步運用象徵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文本學習,讓學生自然生成象徵手法的有關知識;朗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層層深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情感目標:學習北方抗日軍民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象徵手法及象徵意義的揭示;

2、難點:分析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課前準備

(一)學生準備

1、熟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正音,理解詞語,瞭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等資料,以備課堂上交流。

(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準備在課堂上播放的多媒體文件《小白楊》;

2、準備有關作者、背景及象徵手法概念的多媒體文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多媒體文件,《小白楊》,同學跟着唱。唱畢,這首《小白楊》唱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它歌頌讚美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

(學生必然回答“不是,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從而揭示象徵的定義。

投影:象徵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它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徵物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象徵手法是“託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

2、今天我們學習的散文《白楊禮讚》(板書課題)與《小白楊》歌詞在寫作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歌曲導入,營造課堂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從寫作手法導入,緊扣教學重點。)

(二)預習交流

1、生字詞正音、釋義(投影);

2、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投影)(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讚》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麼,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於黃土地屬於白楊樹的特質?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白楊樹與人的相似之處)

3、作者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請説説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在氣質

(學生與文本對話,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針對文本的重要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然後合作交流。)

(四)再讀課文,賞析品味(合作探究):

1、賞析形美、神美: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白楊樹的?

(2)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教師範讀7、8自然段,學生思考。

(3)白楊樹的形美,顯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內在氣質美嗎?

師:欣賞課文到這兒,我們才明白作者託白楊來讚美的是……對、是北方的抗日軍民,這種寫法就叫託物言志(象徵手法)。播放多媒體文件,介紹象徵手法及寫作背景。

(學生在賞析品味白楊樹的形美、神美及樹與人的相似點中,自然生成對象徵手法的認識。)

2、朗讀,賞析“景美”,體會襯托手法的運用。

師:白楊樹的形美、神美與北方抗日軍民極其相似,白楊樹的象徵意義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高原風光,多餘嗎?為什麼?

(明確:不多餘。生存環境的寫作目的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寫陝甘寧邊區抗日根據地,為後文揭示象徵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寫高原風光及作者的感受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本環節中,學生能夠達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相互滲透,並對探究結果達成共識。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3、分析本文的抒情線索。

明確:白楊樹不平凡:生長環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象徵意義不平凡。

(學生再讀課文,歸納板書,理清文章抒情線索。能夠通過自主探究來完成此問題。)

(五)品味語言,寫法: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於表現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並且談一談你的理由。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1、課文題目中的“禮讚”是什麼意思?

“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讚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讚美。

2、朗讀,請你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讚美的語句。

明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的內容貫穿起來。)

下列問題,學生能提出來更好,否則教師應適時點出:

1、課後思考與練習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用了什麼手法?作用是什麼?

3、賞析四個“難道”句式的妙處?

4、篇末寫楠木是否多餘?

(説明:品味美文,提高審美能力;品手法,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温習襯托的寫法。)

(六)推薦閲讀:

1、比較閲讀《白楊》

思考:這篇文章突出了白楊樹怎樣的形象特徵?作者又藉此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相關閲讀:《白楊禮讚》姐妹篇《風景談》。

多媒體出示《風景談》內容簡介,具體內容可查閲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網站。

(七)運用寫作:

1、想一想:以象徵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的文章該如何寫?

2、寫作實踐:

以梅、竹、粉筆、蠟燭、鬆或其它你喜愛的事物,任選一個事物,寫一個小片段,以象徵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

3、指導寫作:以粉筆為例,先説説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相似點。然後説説思路,最後寫作。

4、學生展示。

(聽、説、讀、寫之間有着天然的聯繫,讀寫結合相輔相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八)小結:

1、同學們,通過三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課文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散文中記敍、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敍、描寫的深化。)

2、教師補充小結。

(説明:學生自主説,既體驗成功的快樂,又獲得理性化的認識。)

(九)板書設計:

環境之美

白楊樹的不平凡形神之美象徵了北方抗日軍民

象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