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畫楊桃》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75K

《畫楊桃》教案多篇

《畫楊桃》公開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説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説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培養同學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同學的説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同學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説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説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俺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同學圍繞課題質疑:

⑴誰畫楊桃?

⑵怎樣畫楊桃?

⑶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⑷作者為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考慮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俺”,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安排作業

1、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括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俺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提問:

⑴這個自然段告訴了俺們什麼?(板書 是……就……不要)

⑵“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説説什麼叫“想當然”?

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討論:

⑴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⑵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俺”為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稜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同學説出自身看到的樣子。(讓同學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協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説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協助同學理解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同學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⑴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

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⑵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⑶用上“因為……所以……”説一説同學們的認識為什麼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同學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⑴老師的話裏共有幾句話?

⑵前兩句告訴了俺們什麼?

⑶舉例子説説怎麼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⑷同一事物,當他人和自身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⑸什麼叫相信自身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受他人影響。)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並試背誦。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⑴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⑵為什麼説老師和父親的話對俺來説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⑶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他人的看法、想法和自身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説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當他人的看法、想法和自身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他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身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假如俺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俺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俺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

《畫楊桃》教案 篇二

[情景説明]

《畫楊桃》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新教材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在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的道理【】,讓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説明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通過本課教學,達到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之間聯繫、理解課文內容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標,重點讓學生弄清“我”畫楊桃為什麼受到同學的譏笑,而得到老師的肯定,突破體會老師最後那段話的意思這一難點,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設境質疑,導入新課。

1、cai出示錄相片斷。錄相片斷的大意是:在我國的華南地區盛產一種水果——楊桃,一年內開花數次,從夏至秋相繼不絕,秋冬果熟,楊桃上市,人們爭相品嚐。其中有楊桃不同角度的特寫鏡頭。

2、導言揭題。同學們,你們知道畫面上的這種水果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學生質疑。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①誰畫楊桃?②怎樣畫楊桃?③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④作者為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過渡:同學們的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找一找問題的答案,用筆勾畫出課文中你

認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

2、説説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根據學生所談,教師適當點拔,引導學習相關詞語,讀讀有關章節等。)

三、品詞析句,逐層理解。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師出示楊桃實物讓學生從正面、側面等方向下位仔細觀察,體

會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1) 、cai出示句子,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我怎樣畫楊桃。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 、cai出示:引導讀句品詞,理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就是

仔細觀察,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指導讀好第2句話。

請同學們説説下面兩個句子,哪個句子寫得好?為什麼?

我一邊看,一邊畫。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3)、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父親話的含義。師述:剛才我們同學們都説到了作者畫楊桃的事情,的確作者是在父親的影響下認真畫的,下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父親的的話。

生回答後,師cai出示父親的話。

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什麼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

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a、指名朗讀這段文字後,請同學以自己的一件實物為例來談談對“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的理解。

b、同桌討論理解“想當然,畫走了樣”。

c、生彙報後師強化認識:是圓的就_______,是方的就_______,不要把圓的畫成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畫成_________,否則就是_________(師述生補)。

d、練讀父親的話,指名讀讀,相互評評,最後齊讀(要讀出長輩教育自己的口氣,讀出父親的嚴肅認真、語重心長)。

過渡:我把父親的話牢記在心,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換來的是什麼呢?我們繼續研讀下面的課文。

2、請同學們默讀2—17自然段,分小組討論(cai出示討論題)。

自學討論:

1、老師和同學之間有幾次對話?用筆作上記號。

2、老師的態度和同學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你是從哪裏悟出來的?

3、同學們知不知道自己錯了?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上“因為……所以…”

句式説説同學們心情的變化。

學生充分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討論彙報:通過討論,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彙報時可以是個人的看法,也可以是小組

討論的綜合意見。

在學生交流討論情況時,教師適時用cai出示以下內容,引導學生深化理解。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一

句中“審視”怎樣理解?換成“注視”、“看”行不行?為什麼?

“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老師神情變得嚴肅的原因是:

1)、憑想當然説我畫得不像,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了。          (    )

2)、同學們譏笑我的話使老師很生氣。                      (    )

3)、老師從我的角度去看楊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    )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角星!

指導朗讀對話,分角色讀,男女生讀,小組讀,讀出同學從嘲笑到譏笑再到懊悔的心情變化和老師從慎重到嚴肅再到和顏悦色的態度變化。

過渡:是啊!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東西_________________(生接着説: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老師並沒有批評譏笑我的那些同學,而是這樣和顏悦色地對同學們説的。説得多好啊!

3、cai出示第18自然段,誰再來讀讀這段文字。引導研讀:

1)、老師説了幾句話?講了幾層意思?(老師説了4句話,講了兩個方面意思:前兩

句用畫楊桃的例子説明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側重於觀察分析;後兩句告訴我們畫畫時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側重於怎麼做。)

2)、綜合兩層意思,説説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學生先歸納,老師再幫助提煉。

3)、“是什麼樣”和“畫成什麼樣”實際含着的意思是什麼?

4)、老師説這段話,你聽了之後,懂得了什麼?(同學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不要急於

可否,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看問題。)

教師接着引導: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老師教育某些同學想當然地發笑,實際上就是教育這些同學看待事情應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老師肯定我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實際是在肯定我有可貴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老師這段話實際上也是教育我們幹什麼事都應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指導朗讀、背誦這段話。讀好最後一句話。

四、深化理解,總結全文。

1、過渡:同學們説得好,讀得也很好,老師教育我的話和父親教育我的話是多麼相似,

時時迴響在我的耳畔。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自然段。

2、理解“相似”的意思。弄清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相似的地方。

3、cai出示關於作者的資料,指名讀後請學生談體會。

岑桑,生於1926年,筆名岑桑、端木橋,廣東順德人,我國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

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1950年參加工作,1985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當你還是一朵花》、《在

大海那邊》、《岑桑散文選》,詩集〈眼睛和橄欖〉等20餘種。評論集《美的追尋》獲第二

屆廣東魯迅文學獎,《岑桑作品選》獲首屆冰心兒童圖書獎等。

岑桑説:“多年來,我一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這是從小時候老師、

父親對我的教誨。幾十年來在文學上我自己留下的卻只有幾行腳印,那些淺淺的腳印為時

間隨着時間的流逝,便將不留半點痕跡了。”

4、總結。同學們談得很好。作者就是在父親和老師的影響下,最終成為一個著名作家的。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課前的疑惑都弄懂了嗎?(生回答後老師總結)。很好!同學們認真讀書,相互合作,弄懂了自己想弄明白的問題,也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知道了從不同角度看一個物體,它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樹立自信心,對自己的實力有符合實際的估計,同時,要有眼見為實的科學態度,不能盲目,也不可人云亦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勇於實踐,才能獲取一生有用的東西。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和老師教育我的話,讓它也使我們一生受用(cai出示父親和老師的話)。

附板書設計:

父親     嚴肅認真          語重心長

我       認認真真地看      老老實實地畫    從實際出發

11、畫楊桃

同學     嘈笑  →  譏笑 →  懊悔           實事求是

老師     慎重  →  嚴肅 →  和顏悦色

[教學反思]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三組課文中的《畫楊桃》一文,就是體現鄧小平思想,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鄧小平思想的核心就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而執教的《畫楊桃》正是這一光輝思想的典型、生動具體的例證。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筆者把握教學主線,緊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練讀課文,做到了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機結合。

第一:把思想教育貫穿於課文教學的全過程。這篇課文以父親“經常”“叮囑”我的話起筆,以圖畫老師對同學們和顏悦色的教誨落筆,按照順逆的方法安排情節,文章起伏波瀾,感染力強,可信度高。全文字裏行間無不藴含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父親叮囑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否則會產生脱離實際、不實事求是的結果。我牢記父親的話,以“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為宗旨,“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自己畫得很準確”。當同學“想當然”地認為我畫得不對時,老師並沒急於作答,而是“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的外形,最後批評同學“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並教育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其意思也是要我們從小養成“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筆者順着這條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由模糊到認同,最後在學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有“實事求是”態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於品詞析句之中。在語言文字訓練中,筆者在引導學生品味用詞妙處的同時,還注重體會詞句中藴含的思想道理,藉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體會我是怎樣畫楊桃時,筆者用cai出示了兩個句子“①我一邊看,一邊畫。”“②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第一句中用了一組關聯詞“一邊……一邊”,將“看”和“畫”這兩個動詞串連起來,寫出了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第二句用了“認認真真”和“老老實實”這兩個表示程度的修飾詞,不僅寫出了我畫楊桃時的樣子,而且描繪出了我畫楊桃時專心的程度。讓學生在比較讀中體會出我嚴謹、誠實的態度和我實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畫“走了樣”,畫變了形,讓學生從品和讀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再如,當同學笑我楊桃畫得不對時,“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作者這裏為什麼用“審視”而不用“看”和“注視”呢?課中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後得知:“審視”在這裏是集中注意力去看,並且邊看邊比較,桌上的楊桃是怎樣的形狀,與平時看到的楊桃是不是一樣。説明老師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對同學提出的質疑從實際出發加以觀察判斷,並非人云亦云,“想當然”。加上老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學生就在這品詞讀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於實踐活動之中。毛澤東同志曾説:“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國小生學習語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讓他們在親自體驗下,得出他們的認識,再由這個認識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設境讓學生親身實踐,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辦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念。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寫我怎樣畫楊桃時,筆者就在講桌上放一個楊桃,讓學生下位從正面、側面去觀察,知道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體的形狀也完全不一樣。再讓學生坐在相應位置演演我畫楊桃時的樣子,體會我認真的態度。從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當然,要眼見為實,實事求是。再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同學因為“想當然”而最終懊悔的心情變化,課中安排了一個環節帶領學生進入角色,反覆練讀三次對話,從較輕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後到自知錯了,異常懊悔。練讀中明白我把楊桃畫得“像五角星”符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學們的發笑,是對楊桃的“很熟悉 ”,就會“想當然”,以為別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這樣就違背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從文中同學的教訓中受到了啟迪。

當今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至關重要,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責無旁貸。以上正是筆者憑藉課例進行教學的一點嘗試。由於課中容量太大,課尾學生結合自己暢談感想,聯繫自身實際寫片段材料來深化“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科學態度這一認識還未能完成,需要對課中時間加以調控,力求圓滿,讓“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真正成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專家點評]

執教者引導學生從畫楊桃這件平凡小事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説話做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為了把這一科學思想態度的滲透與語言文學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執教者恰到好處地把握教學主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交流學習體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是立足文本,適度拓展,進行思想教育。執教者緊緊抓住課例中的語言文字,挖掘教材潛在的思想教育資源,適時適度的拓展,讓學生更好的領悟了語言文字所隱藏的思想內涵。如:向學生提供作者的生平簡介、指導學生讀作者一生中感觸最深的兩段話語等,讓學生從作者的身上感悟到成就歸功於孩童時代老師、父親的教誨,歸功於“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比教師直截了當地説教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印象也深刻得多。

二是熟讀精思,品味詞句,滲透思想教育。《新課標》要求我們“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執教者在教學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又巧妙地運用語言文字中藴含的“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態度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啟蒙教育。對《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如:執教者在課中關於對我怎樣畫楊桃的兩種句式的比較讀、“審視、看、注視”三詞的推敲理解及同學心理變化和老師態度變化過程的朗讀體驗等,都是成功的範例。

另外,執教者課中指導學生如何提出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以及在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面也作過較好的嘗試。總之,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步入生活,步入社會,去再學習,再探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以終身受用。“做人如作文”,只有不斷修正、磨礪,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學文如此,做人也如此。此案例設計,力圖讓學生學習知識、學習做人雙收。

《畫楊桃》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過理解老師説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説話。用“嚴肅”、“熟悉”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説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説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思路: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要求,達到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及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目的。通過指導預習,初讀課文了解文章梗概。通過第1課時細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生字新詞。通過第2課時講讀、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通過第3課時的鞏固練習,進一步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

教學時可採用從課文最後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親的話,再圍繞一節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重點分析老師説的那段話。在讀懂這段話的基礎上,把句子與句子聯繫起來,理清這段話的層次,弄懂這段話的主要意思,領會其中所説的道理。

教學用具:

楊桃的實物或模型與掛圖,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課前預習:

1、根據課題,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當你們看到29課《畫楊桃》這個題目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課文是寫誰畫楊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畫?怎樣畫的?畫得像不像?

2、劃出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記憶。3.熟讀課文,解疑設疑。

這篇課文的作者就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了肯定,這是為什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實物或掛圖,引導學生描述,並加深對楊桃的認識。

2、聯繫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3、默讀思考討論:“我”(作者)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4、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説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並注意生字的發音。

5、齊讀課文。

6、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國小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

7、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緻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麼?(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什麼?(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通過上面的閲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裏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從這一段可以瞭解到,作者最初做畫的嚴謹態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餘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並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ǐ),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詞卡片,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細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我們要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懂為什麼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後沒受到老師的批評,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有哪些相似之處。他們的話為什麼能使作者終生受益呢?(也可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讓學生自己把在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講讀課文。

1、從課文第3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麼意思,“一生受用”呢?

(2)從“一生受用”這個詞中,我們能不能估計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是什麼年齡?(大約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從“使一生受用”這個詞還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憶的手法,寫了發生在國小四年級一節美術課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和父親的話。)他們講的內容一樣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從“是那麼相似”這個詞中看出的。他們講的內容一樣。)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辭詞“那麼”怎樣理解?(特別、十分)

②請同學們找出父親與老師的話輕聲讀一讀。自己體會一下相同點是什麼。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父親的話(出示寫有父親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齊讀並思考:父親的話有幾層意思?(兩層。)

每一層各説的是什麼意思?(第一層是説應該怎樣做,即要認認真真地去觀察所要畫的一件東西,畫時要按觀察到的樣子老老實實地去畫;第二層意思是説不要怎樣做。即不要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裏對事物的印象下判斷,把畫畫得與實際觀察到的樣子不同,因為這樣是學不會畫畫的。)

小結:父親從正、反兩方面講了畫畫時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的道理。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父親對作畫很有研究,是作者學畫的啟蒙老師。他的話不僅使作者在學畫畫時受益,而且影響到作者一生的為人處事,即:無論畫畫還是處理其他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學習課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師”説的話的第一層意思。

①指名讀課文中倒數第2自然段“老師”説的一段話。(出示寫有“老師”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師”説的這段話共有幾句?(五句。)

③引導分析“老師”説的一段話中前三句話的意思。

A.第一句説大家對楊桃“都非常熟悉”,能説明什麼呢?(説明作者及他的同學都是楊桃故鄉的人;他們都非常清楚楊桃的外形。)

B.第二句話中的“但是”在這段話中起什

麼作用?從這句話中能想到什麼?(用“但是”一詞轉到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回想起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説過的一句話:“每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既然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都不一樣,更何況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並有五條稜這一明顯特徵的楊桃呢。)

C.第三句話中的“真像”是什麼意思?(特別像。)“有時候”指什麼時候?(指恰巧面對楊桃底部這一觀察點來觀察的時候。)

D.這三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要説明一個什麼道理呢?(説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小結:“老師”的前三句話,緊緊圍繞畫楊桃這個例子,説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明確地指出換一個角度看,楊桃根本不像楊桃了,還真像個五角星,肯定了“我”觀察仔細認真。書中的第一幅插圖,就是同一個楊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兩種樣子。其中一種樣子還真像五角星。(板書: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④齊讀“老師”説的前三句話,加深理解。

(2)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圖畫課上,就把楊桃真的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個意思?(指名讀)(板書:我畫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麼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説明什麼?(説明作者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學的“老師”説的哪句話?(看投影讀一讀。)

③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麼呢?(是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果。)

④指導學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圖。

小結:作者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認認真真地看”説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3)導讀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為什麼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②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歎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③“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説明什麼?(説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4)講讀課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作者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為什麼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板書:老師審視)

②“老師”審視了之後,為什麼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麼要變呢?(發現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説“不像”,這種現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説明老師對於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他是怎樣考慮呢?(先摸清認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學。)

④指導學生朗讀“好——笑”,這裏的破折號表示幾個同學故意拉長聲回答,要讀得聲調高些,聲音長些。

(5)指導學生學習第13至17自然段。

①對於認為“好笑”的同學,“老師”沒有去批評責備,而是“請他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讓他們也從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來觀察,使他們親眼看到事實的真相,自覺接受教育。)(板書:“這幾個”讓輪流看)

②第一個同學看後,在回答“老師”的問話時,為什麼中間加了省略號?(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在這裏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內容。)

指導朗讀,聲調、聲音都要低,讀出不好意思承認錯誤的語調。與剛才“好——笑”的讀法恰恰相反。

③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體會作者只寫“第一個”同學的對話,而省略其他同學對話和經過這種抓住重點,敍述的好處。

(6)繼續看幻燈片,剖析“老師”説的話。

①“老師”從學生回答的語氣中,已經知道同學們的態度轉變了,他抓住這件事因勢利導,要啟發同學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所以老師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是以什麼樣的態度説下面一番話的?“和顏悦色”是什麼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讀“老師”的話。找一找第幾句是説應該怎樣看別人的畫這個意思。並指名讀這一句。這句話實際是對哪些同學的批評?

③“老師”説的話中,哪一句話是對作者繪畫態度的肯定?找出來讀一讀。

④小結:我們把“老師”説的後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分析,不難看出這是“老師”借畫楊桃這件事告訴學生: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要學會這種看問題的方法。

⑤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總體理解“老師”説的一段話的含義。

A.通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老師”的話始終緊扣畫楊桃這件事敍述,是本文的重點。包含着兩層意思。前三句為第一層,説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後兩句為第二層,告訴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後應該怎樣做。

B.通過對“老師”説的五句話的學習,我們不僅明白了作者是怎樣把一段話寫得條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義與父親教誨的相似之處。

(有條件的班級,可引導學生聯繫學習實際、生活實際,適當舉些例子,以拓寬思路,加深理解,並把從閲讀中得到的收穫,練習運用到實踐中去。)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指導完成“思考·練習”第三題。

1、讀題目,明確本題有兩點要求。

2、讀第一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1)這一句講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楊桃的樣子。否定了平時看到的樣子,肯定了當時看到的樣子。(2)啟發學生聯繫實際,用“不像……而像……”練習説話。如:

①小明長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媽媽。

②他的這身打扮,不像個學生而像個演員。

③我畫的這隻天鵝一點兒也不像,倒像是一隻醜小鴨。3.讀第二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1)這個句子否定了忙着發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慮人家是從什麼角度觀察的做法。

(2)啟發學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績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尋找自己的不足,爭取更大的進步。

②我們不要自以為是,而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三、完成課後第四題作業。啟發學生用“嚴肅”、“熟悉”造句。

四、指導學生抄寫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級”字不要丟了最後一筆“丶”。

“肅”字下面的書寫規則是先中間後兩邊。

“晌”字與時間有關,是“日”字旁,不要寫成“口”字旁。

“悉”字中間是“米”不要看成“■”字頭。

五、指導背誦課文的後兩個自然段。

六、指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小練筆”。

《畫楊桃》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體會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

三、體會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四、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叮囑”説話。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説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課件出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畫楊桃》,讀題。(出示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楊桃是什麼樣子的?)

3、老師準備了一些楊桃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了這些楊桃,你想説什麼?還有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接下來就請大家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讀幾遍,並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談理解。

3、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集體合作,理解內容。

1、我為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大家從課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舉個例子嗎?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為什麼會這樣?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4)“我讀國小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子,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什麼是“叮囑”?誰在什麼時候叮囑過你,叮囑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爸爸的話的?什麼是“想當然”?能不能舉個例子説説什麼是“想當然”?

3、我老老實實地畫,卻換來了同學們一陣嘲笑,讀讀同學們的話。我心裏會怎麼樣?想些什麼呢?

4、老師是這樣做的嗎?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找找。

課件出示: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台,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麼?”

“像五角星!”

老師為什麼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什麼是“審視”?你能表演一下“審視”嗎?

5、當老師問大家的時候,同學們這樣回答,是帶着怎樣的語氣的?(嘲笑)我們讀讀。

發揮想像,當時我的心理會怎麼樣?想些什麼?

6、(課件出示)於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説:“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

“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這兩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怎麼會斷斷續續的呢?他的心理會想些什麼?(很慚愧)讀一讀這段對話。

7、同樣一個問題,同學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變化?(用上因為……所以)

8、如果你是這位老師,這時你想對你的學生説什麼?

9、我們來看一下,“我”的老師是怎麼説,怎麼做的?(生讀該自然段。)

什麼是“和顏悦色”?用這樣的語氣讀一讀。

有沒有人對你説過,或你對別人説過“不要……要……”,説一説。

舉例子説説什麼是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什麼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師的話,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句?你是怎麼理解的?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嗎?背一揹你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談。課文共有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談一談。你在生活中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嗎?有沒有這樣的事?

2、讀。老師學完這篇課文有一些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編。學生自編學完課文後的一則格言,寫在書本插圖五角星旁。交流。

4、小結:當別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妄下結論,認真分析,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實事求是。

《畫楊桃》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説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説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説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説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為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於老師的仔細觀察,善於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説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説説什麼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稜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説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畫楊桃》教案設計 篇六

11  畫楊桃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悦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説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藴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藴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悦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揭示課題 , 簡介楊桃

1、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

2、介紹楊桃:即羊桃 , 又名五斂子 . 常綠灌木 , 花瓣白色或淡紫色 , 漿果橢圓形 , 綠色或綠黃色 , 有五條稜 , 可以吃 。

3、讀了課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生質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

1. 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 , 讀通句子。

學生自讀課文 .

2. 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

有關詞語的解釋:

審視: 仔細看 .

半晌:一天以內的一段時間 . 半晌一般指半天 , 這裏是好一會兒的意思 。

嚴肅:這裏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

熟悉:知道得清楚 .

教誨:教訓 .

受用: 享受、得益 .

和顏悦色 :形容和藹的臉色 。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

4、自讀課文 ,看看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事?(一次圖畫課上畫楊桃時發生的事 . )

5、課文中寫圖畫課上的事是從哪兒開始 , 到哪兒結束的?請同學們很快地默讀課文 .

學生瀏覽課文並回答 .

6、討論分段 , 概括段意 .

(三)朗讀初步指導

1、自讀全文,注意人物説話的語氣。

2、指名讀文,學生互評。

(四)指導書寫

注意“叮”“囑”左偏旁“口”的佔格位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2、背誦課文中老師説的那段話。

(一)學習第一段 .

1. 指名朗讀第一段 .

2. 提問:父親是什麼時候開始教“我”畫畫的?他對“我”畫畫有什麼要求?

3. “叮囑”是什麼意思?父親經常叮囑我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畫畫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 , 要實事求是 )

想當然:推想起來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4. 齊讀第一段 .

(二)學習第二段 .

1. 父親這樣教導作者, 作者是怎樣做的呢 , 請默讀課文第二段。

( 1 )圖畫課上 , “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會畫成這個樣子?

( 2 )看了 “ 我 ” 畫的楊桃 , 同學和老師的態度是怎樣的?

( 3 )什麼叫審視?老師為什麼這樣做?

( 4 )老師的神態在這件事的過程中先是 “ 變得嚴肅了 ”, 教育學生時是 “ 和顏悦色 ” 地 , 為什麼?

( 5)老師剛才的神情是嚴肅的 , 為什麼這時對“我們”講話時又變得和顏悦色了呢?

(6)老師的話是什麼意思?你從老師的話裏懂得了什麼?

當別人的看法 , 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時 , 不要急於下結論 , 認為別人的錯了 , 很可能別人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 , 我們自己做事或者看問題 , 不能想當然 , 應該實事求是 , 一切從實際出發 .

6. 指導朗讀 .

( 1 )同座練讀 .

( 2 )師生分角色朗讀 .

7、背誦老師的話。

(三)學習第三段 .

1. 指名讀第三段 .

2. 這一自然段照應了前面的哪個自然段?

3. 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相似在哪裏?為什麼説使“我”一生受用?

4. 齊讀 .

(四)總結全文 .

學習了這篇文章 , 你懂得了什麼?(做任何事都應實事求是 , 在自己沒弄清事情前不要隨便取笑別人 . 不要急於下結論 , 看問題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 實事求是 , 不要想當然 .)

課後反思:第二課時為史老師授課。教程設計新穎,老課新上,抓住了本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找祕密(標點),學生很感興趣。在找的過程中,朗讀充分,並且談了自己的理解,完成了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