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2W

《白楊》教案【精品多篇】

《白楊》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蒐集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並用“ ~~”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後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三個問句。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註,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範書寫

(1)教師示範“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用“δ”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一)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容。

1.默讀1~4小節,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麼而陷入沉思。

2.課件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課件: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畫面上出現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3.學習文章的5~13小節,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分角色把兄妹倆的對話讀一讀。男同學扮演哥哥,女同學扮演妹妹,老師就讀爸爸説的話和敍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倆爭論時那份天真、固執的語氣讀出來。

(2)學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文章第14小節,細細品讀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三句話。

過渡:哥哥最後一個問話: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出示課件: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一讀這段話,運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想一想你從每一句話中讀懂了什麼?

(2)學生抓關鍵詞品讀這三句話。

①學生品讀“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一句後,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從來”一詞後,老師啟發學生: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嗎?

②學生品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句後,老師更進一步引導理解,老師啟發學生:從這一句話裏你又能讀懂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把白楊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特點讀出來嗎?

③學生品讀“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啟發學生:從這一句話裏你還讀懂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嗎?

◇當堂完成課堂小練筆: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悟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咱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乾旱,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洪水,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讀第14小節。

5.學習第15小節,抓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的心。

過渡:爸爸的這番話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在心形圖案上畫一個“?”)

出示課件: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1)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後啟發學生: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繫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2)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3)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麼要把孩子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4)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麼,你們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接着往下學。

(二)學習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內容。

出示課件:

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鼓勵學生針對這段話大膽質疑。

2.歸納學生的質疑難點並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解疑難。

設想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麼?

(2)為什麼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3.學生交流討論。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裏的兩種解釋:①指心臟。②指思想、感情等。

(2)請學生為文中“爸爸的心”選擇正確的解釋條後用“心”字來擴詞,老師相機板書:心情、心思、心願。

(3)學生用上“心情、心思、心願”這三個詞來領悟“爸爸的心”。

(4)老師小結: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種心情,他是懷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思,當他深情地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時他就懷着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們不知道,而你們已經從孩子們的三個“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內含了;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願,那就是──(學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樣建設邊疆、紮根邊疆。)同學們這回對爸爸的心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指板書回答,並擦掉心中的“?”號。)

三、想象拓展,佈置課後小練筆

1.大膽想象四十年後,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的第三次沉思。

老師啟發:學完《白楊》一課後,我們難忘當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車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長的話。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上有不少來自國內外的志士仁人,他們正準備奔赴西部邊疆。飛機內還坐着當年的爸爸,他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他帶着兩個在新疆出生的小孫孫剛從上海探親歸來,此時他摟着兩個小孫孫,俯視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學們想想,這位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四十年後可能在沉思什麼呢?這位爺爺和兩個小孫孫之間又會有一段怎樣的對話呢?

2.佈置小練筆作業:同學們可根據以上的設想大膽展開想象,完成小練筆作業《第三次沉思》

板書設計

《白楊》教案 篇二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生坐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師指屏幕)

生:(齊讀課題)白楊。

師:(播放課件)幾十年前,新疆的大部分土地是這樣的,目之所及是茫茫的大戈壁。這裏沒有山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沙石。大風衣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孩子們,看到這裏,你對大戈壁有了怎樣的認識呀?

生:我覺得大戈壁非常的荒涼。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我覺得大戈壁是一望無際的。

師:茫茫的大戈壁,一眼看不到邊。(李金洋)

生:我覺得大戈壁是寸草不生的。

師:很好。你觀察得很認真。同學們,書中也有描寫大戈壁景象的內容,咱們一起打開書第70頁(學生打書)我們一起來齊讀第一自然段,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播放課件)列車就行進在這人際罕至的茫茫戈壁灘上,每隔幾秒鐘,窗外就會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就是生長在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那麼,文中是怎樣描寫白楊的呢?請你自由朗讀文章的4——13自然段,把描寫白楊的句子畫下來。好嗎?

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句子。

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你畫了哪些描寫白楊樹的句子?

生:我畫的是“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是描寫白楊的句子,是嗎?(生點頭)還有其他的句子嗎?有就大膽地説出來。

生1:你看那樹多高。

生2: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

生3:你看它多直。

師:同學們畫得這些都是描寫白楊樹的句子。今天我們就重點來學習這部分內容。(課件出示文字)這是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請同學們再默讀這段文字,想一想爸爸心中的白楊樹是怎樣的?

生自學,教師巡視,交流。

生1: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畫的重點詞是直、高大、不管、風沙、雨雪、不管、乾旱、洪水、總是、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通過這些重點詞,我能感受到白楊樹是堅強的,不怕困難的。在爸爸的心中,白楊樹在什麼地方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的。

師:思雅,你畫了這麼多的重點詞,老師和同學們聽得不清了。你能一句一句的説嗎?

生:可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我畫的重點詞是直和高大。

師:用書上的一個詞來説就是。

生:高大挺秀。(師板書:高大挺秀)

師:讀一讀書上白楊樹高大挺秀的一段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師:感受到挺拔的白楊樹嗎?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多位同學,要有語氣)

師:思雅談了她對第一句的理解,看看還有其它的補充嗎?看看還能抓住哪句話,哪些重點詞呢?

生: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對於這些困難白楊樹永遠都不畏懼,更加堅強。(師板書:更加堅強)

師:在這戈壁灘上白楊樹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會遇到怎樣的風沙呀?

生:漫天卷地的風沙

師:會遇到什麼樣的雨雪

生:瓢潑樣的大雨和鵝毛般的大雪

師:還會遭到什麼樣的洪水

生:洶湧的洪水

師:還會遇到怎樣的乾旱呢?

生:寸草不生

師:大家想白楊樹遇到這麼多的困難,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誰能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生: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來,當漫天風沙襲都吹不倒它,它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誰能再讀一下

生: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狂風暴雨壓不挎它,它咬定青山不放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師生齊讀

師:大家想一想,土地出現裂紋,寸草不生它無所畏懼;洪水如猛獸襲來它也不害怕,白楊樹就像是戈壁灘上的中流砥柱一樣巍然不動。讓我們大家再來讀這段文字。

師生齊讀

師:大家想一想這是在哪兒生長的白楊樹呀,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還能生長,不軟弱,也不動搖。

生: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師:怎樣的戈壁灘上的白楊樹是這樣的堅強?

生: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師:這樣地方生長的白楊樹它需要怎樣?

生:它需要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支幹。

師:我聽出來了,你們特別強調很快地這個詞。紀方你為什麼這麼讀啊?

生:白楊樹知道戈壁灘的情況非常惡劣,要很快地長出來把戈壁灘變得完善一些,增添一些色彩。

師:增添一些什麼樣的色彩?

生:綠色。

師:讓這滿地黃沙的戈壁灘能夠有一抹綠色。在惡劣的環境中,白楊樹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誰還想來讀。

(指名朗讀)

師:誰能通過朗讀告訴我們是貧瘠的土地需要它,是寸草不生的土地需要它。

(指名朗讀)

師:很好。它一樣在這樣的土地上舒枝展葉,頑強生長。這是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那你怎樣通過朗讀,把我們剛才體會到的讀出來呢?

(生自有練習朗讀,指名讀)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白楊樹在需要它的地方頑強生長。(板書:因需要而生長)

(齊讀)

師:孩子們,爸爸只是在向你們介紹白楊樹嗎?

生:不是。

師:很多同學堅定地搖頭。爸爸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到底在表白自己的什麼心願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5自然段,結合老師給的提示,自己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自學,和同桌交流)

交流:

生: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願去的,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願去的。爸爸媽媽自願去新疆工作是因為他們知道戈壁灘的環境比較惡劣,他們去支援新疆。

師:他們到這裏是要改善這裏的環境。

生:爸爸接他們到新疆念國小,是因為爸爸也希望下一代也來建設新疆,也希望他們像白楊樹一樣那樣高大。

師:你的意思新疆這樣貧瘠,有他們這一代人來建設可能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他們的下一代,所以來接他們到新疆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生:我想給胡洋補充,爸爸媽媽自願去新疆工作是因為戈壁灘需要白楊,更需要我們的建設,讓荒無人煙、一望無際的大戈壁變成綠洲,不再是難以生存的大戈壁。

師:爸爸是這樣介紹白楊樹的(播放課件)那他在表白什麼心呢?出示課件: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更是在表白自己一顆(      )的心!

生:爸爸在表白自己一顆建設新疆的心。

師:爸爸要成為新疆的建設者。

師:爸爸既然想表達自己建設新疆、紮根新疆的願望,那他為什麼要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呢?

生:因為爸爸想讓他的孩子像白楊樹那樣堅韌不拔。

師:他是藉着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他介紹的是白楊樹的形,而向孩子們傳達的是有這樣的“神”。白楊樹就成了爸爸的代言人,他是在告訴孩子。

(學生齊讀課件播放的內容)

師:想着爸爸心中的白楊樹,感受着爸爸這顆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心,你要怎樣表達爸爸的心願呢?

(指名朗讀)

師:想着爸爸心中的白楊樹,感受着爸爸這顆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心,你們能表達出爸爸這火一樣的熱情嗎?

(學生齊讀)

師:想着爸爸心中的白楊樹,感受着爸爸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心,我們能讀出爸爸一定要把新疆建設好的堅定的信念嗎?

(學生齊讀)

師:通過爸爸的介紹,孩子們多了一些知識。孩子,你多了什麼知識呀?

(生讀課件播放的內容)

師:陳天一,你多了些什麼知識?

生:讀“在通向新疆的路上……”

師:孩子們,你們多了什麼知識呀?

學生齊讀。

師:通過的爸爸的介紹,孩子們對新疆也有了更深的瞭解。

生:和教師一起讀課件播放的內容。

師:正是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奔赴新疆。1954年,駐疆人民解放軍集體轉業組成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0年代初,共和國從山東,湖南等地招募了大批女青年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兵。60年代,12萬餘上海、江蘇等沿海省市的知識青年來到了新疆,加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裏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工具,他們就自己製作。生活上也是那樣艱辛,用油桶燒水,在青石板上烙餅。沒有地方睡覺,就只能在戈壁灘上挖了洞穴來居住。他們在這裏揮灑着自己的青春,揮灑着自己的汗水。就是為了能夠把新疆早日建設成綠洲。孩子們,他們不也像白楊樹一樣嗎?那麼,我們就用讚美白楊樹的最樸實語言來讚美這些建設者吧!

生:齊讀“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師:爸爸的介紹像一粒種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望着火車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爸爸此時陷入了沉思。

師指一學生:爸爸,你在想什麼呢?

生:我在想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希望以後也有很多人這樣。

師:也有很多建設者像你一樣到這裏來。(指另一學生)爸爸,你在沉思什麼呢?

生:我想在戈壁灘上多種一些白楊樹,把戈壁灘變成綠洲。

師:這荒涼的戈壁灘需要更多的白楊樹在這裏紮根。也需要更過的建設者在這裏紮根。他們能來嗎?(生點頭)此時,爸爸的嘴角又露出一絲微笑,作為孩子你能理解這微笑的深刻含義嗎?

生:爸爸是高興自己的孩子以後也能像他一樣建設新疆。

師:你怎麼知道爸爸此時是在高興自己的孩子也會像他們一樣呢?

生: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師:作為孩子你理解爸爸這微笑嗎?

生:因為爸爸看到了以後的新疆不會再荒涼,也會像首都北京一樣繁華。

師:這些小白楊不正像孩子們的代言人一樣嗎?(課件出示)他們會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爸爸堅信這一點。因為……

生:齊讀“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師:(播放課件)這張面孔,在2004年曾經感動了中國,他叫徐本禹,是個大學生志願者。他本來可以在繁華的都市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他卻毅然自願到貧苦的山村去支教。這是我們能叫得上來名字的志願者,而還有許多志願者我們根本就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他們都是自願到祖國的西部去紮根,去建設。

師:我們曾經被執着感動,曾經被英勇感動,也曾經被幸福感動。而今天我們卻因為這些大學生志願者的平凡而感動,為像他們有白楊樹這樣因需要而生長,遇困難更堅強的精神而感動。

師:正是有這許許多多的志願者奔赴了新疆,奔赴了祖國的西部,今日的新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播放今日新疆的畫面)昔日那個荒涼的戈壁灘,如今卻是人們心馳神往的地方。剛才我注意到很多同學發出了嘖嘖的讚歎聲。你們在讚歎什麼呢?

生:我想説現在的新疆和以前的戈壁灘簡直就是兩個地方。

師:今昔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離不開像白楊樹一樣紮根在這裏的建設者。

生:我看到這幾幅畫面,更加堅定的認識到和知道,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份力量,像白楊樹一樣,往後的新疆的日子會比現在更好。

師:不止新疆,祖國的西部乃至我們整個國家一天會比一天好。

師:孩子們,就讓我們記住這生長在我國西北一種普通的樹。

生:白楊。

師:更要記住的是這具有白楊精神的……

生:建設者。

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把書合上。

(生合書)

師:下課(學生起立)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和聽課的老師説再見)

《白楊》教案 篇三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白楊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我們一起來彙報一下自己的預習情況好嗎?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你能不能準確、大聲地讀出來?

生:能

師:誰來讀給同學們聽一下?

生一:(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我認為他讀得既準確聲音又洪亮,很好。

師:大家從這些詞語中還發現什麼了?

生:我發現“枝幹”的“幹”是個多音字

師:説得真是太好了!那當它讀gàn的時候還可以組什麼詞呢?

生:幹活

生:樹幹

師:它的另外一種讀音是什麼呢?

生:gān

師:那讀gān的時候又可以組什麼詞呢?

生:乾淨

生:幹了

生:乾枯

生:乾涸

師:看來幹字的讀音大家掌握的非常好了,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詞語。

生:集體讀詞

師:生字大家預習的很好,你在預習課文之後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麼嗎

生:主要寫了白楊。

生:主要寫了白楊的特點。

生:主要講一位父親向子女介紹白楊。

師:説得真準確。

三、初讀課文,瞭解白楊特點。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並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幾句話(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師:那位同學説一説你畫的是那幾句話?

生:(交流父親説的那段話)

師:請同學們再來默讀這幾句話,想一想,白楊有哪些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為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分別是從那句話中得出來的?

生:爸爸一共説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説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為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説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麼……那麼……”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師相機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板書:直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説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並説説為什麼。

生: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説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説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説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説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麼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説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板書:高大挺秀)

師:你理解得這麼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生充滿讚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才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説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朗讀)

師:你們聽出了什麼

生甲:她很喜愛白楊。

生乙:她讀出了讚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為了什麼?

生:是為了讚美白楊!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瞭解了。

四、分析句、段,感悟主旨

師:既然在讚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為什麼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麼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師: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願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麼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麼問,哪對同桌願意作示範,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彙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後兩句。

(生繼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麼這麼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什麼樣子?

師:就帶着這三個問題,看這篇課文的歷史背景資料和畫面思考。

(大屏幕顯示新疆建設兵團的組建和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師:爸爸、媽媽正是當年支援建設新疆的許多建設者中的一員,當年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鬥爭,憑着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你有何感想?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裏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於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那大家覺得他們跟誰有共同的特點呢?

生:同白楊一樣,堅強有毅力。

師:你還有什麼感受?

生:我知道了,爸爸在讚美白楊的同時,其實就是在讚美這些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們。

師:説得真是太好了。

(板書:建設邊疆)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讚美建設者。這是在借物喻人呀!

師:既然這麼艱苦,爸爸為什麼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板書:紮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麼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麼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衞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生:(齊答)衞士!

五、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麼

生:爸爸的嘴角為什麼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麼呢(板書:沉思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蹟。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紮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後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知道了白楊的特點是——

生:高大、挺直、堅強

師:作者寫白楊是為了——

生:讚美建設者!

六、作業

1、課下蒐集有關的資料,瞭解現在西部大開發的情況,尋找建設者們中感人的故事,互相交流。

2、老師為大家推薦一篇文章——《白楊禮讚》,請大家對比閲讀這兩篇文章,進一步體會白楊的特點和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抒情散文,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課前讓學生蒐集白楊的資料,瞭解白楊的生長環境,外在特點,以便為下文體會白楊的內在品質作鋪墊。課堂上通過朗讀兩個孩子的對話,歸納出白楊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讀父親對孩子們説的話。通過朗讀、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抓住關聯詞“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反覆朗讀,充分體驗感悟,自由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最終體會白楊樹不擇環境,生命力強的特點。雖然此時學生還是不太明白爸爸説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學生在此時已經體會到了白楊樹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通過質疑: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繼而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達的自己的“心”。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浮起了一絲微笑”。由爸爸的神情變化深入體會最後一句話“那時因為他看見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通過聯想:爸爸看到了什麼,在想什麼?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第三步,回過頭來朗讀爸爸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的時候説的那段話,從而真正領悟爸爸的話的深刻含義。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現在讀這句話,學生已經清楚地明白原來“樹似人,人似樹”啊,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合二為一。藉此進一步體會文章表達上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特點。

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課堂上我努力引發學生質疑、討論、彙報,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同伴商討……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白楊,讚美白楊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成長,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屈、盡職盡責。

由於本文的歷史背景離我們比較遠,學生又不熟悉,因此,課堂上恰當的出示了新疆建設兵團的組建和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讓學生對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了深刻的瞭解。

儘管課堂上我努力地營造着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但還是不夠的。今後,應該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言的機會,讓小班化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小班化教學作為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觀、學生觀上能真正轉變觀念,在瞭解學生個體智力情況、情感狀況、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的前提下將個別化教學與集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進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使其發揮更大效益尚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繼續研究和深入探討。

《白楊》教案 篇四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標還明確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節,就是力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又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多積累,引導學生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等。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聾七年級學生對西部大開發的情況瞭解甚微,所以對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讚美。

(二)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説明: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小組交流、觀看錄象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從中瞭解到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個特點。

(三)技術準備:本教學活動策劃是以文本資源(教材)為主,同時積極利用課外資料和電教多媒體平台進行有機地整合,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

1、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戈壁環境的惡劣,來進一步感悟白楊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戈壁灘上還生長的高大挺秀,説明白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極強。

2、充分利用課外資料,使學生了解新疆的過去,知道新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從而更好的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決心。

(四)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的研究説明:

1、在講課之前,請學生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

2、通過看報、上網等途徑查閲有關新疆和西部大開發的資料。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有效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本課教學過程設計: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是寫人,是讚美邊疆的建設者們。作者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讚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後寫小白楊迎着風沙茁壯成長。這是文章的一條明線。然後寫爸爸,先寫爸爸看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後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後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教學中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導法;情感體驗法。

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熱情歌頌建設者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使學生對那種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教學重點:瞭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爸爸兩次陷入沉思的內容 。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一輛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同學們,你們見過戈壁嗎?讓我們親眼目睹戈壁灘的景象。(出示錄象)

1、提問:有什麼感受?(荒涼,沒有生機)你來讀一讀書上描寫戈壁的段落。(指名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裏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2、師:戈壁灘上的衞士指的是什麼?(白楊樹)白楊樹有什麼特點?默讀課文,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在書上。

1、     第三自然段:高大挺秀

2、     十三自然段:(易種植,適應性強)

3、     投影出示爸爸説的話,學生看投影讀出白楊樹的特點。

4、     你都知道哪有白楊樹?讀出適應性強的特點。(指名讀)

二、  白楊樹在惡劣的環境下怎樣生存的嗎?(看白楊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一段錄象)這説明什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

三、  齊讀這段話,師:這段話是誰説的?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

四、  師:爸爸是在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這是孩子們所不能理解的,孩子們知道什麼?找有關的句子讀讀。(投影出示)

1、     討論:孩子們不知道什麼?

a、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去新疆工作?做什麼工作(只有爸爸……還有……)

b、    為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上學?

c、    不知道新疆是個什麼地方?

2、  你對新疆瞭解多少?(資料)

師小結:新疆是個乾旱少雨、沙漠面積較大的地方,為了改變新疆的面貌,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紮根新疆,開發新疆,建設新疆。

五、爸爸在表白什麼呢?(自己也像白楊一樣,紮根新疆,建設新疆,想讓孩子做建設新疆的小白楊,自己做大白楊)

師小結:作者在讚美白楊,更在讚美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

六、師導:是的,在千千萬萬個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投影)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孩子們不知道什麼,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七、配樂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投影配樂)

問: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爸爸又陷入沉思,課文中兩次寫爸爸陷入沉思,聯繫上下文想象爸爸這兩次陷入沉思在想什麼?

(一次:想自己,想過去;二次:想過去,想未來)

問:突然他們的嘴角浮出一絲微笑,為什麼?這又説明什麼?(未來新疆建設者正在成長,後繼有人)

八、學習這篇課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學習白楊樹,學習建設者)

師小結:白楊樹的品格也正是建設者的品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願: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使學生對那種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九、作業:收聽廣播或者收看電視瞭解西部大開發情況。

板書設計:

高大挺秀

白楊        適應性強                 建設者

堅強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