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8W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課本第78頁例3,第80、81頁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使用公式求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明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和周長計算的區別。

3、培養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正確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用紅色塗下面圖形的面積,用藍色塗出周長。

2、長方形周長=-------------

正方形周長=----------------

長方形面積=--------------

正方形面積=----------------

3、給第1題的長方形、正方形各邊標出長度,讓學生計算面積和周長。

二、新課

1、出示例3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方法

你從題裏發現那些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求這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其實就是求什麼?

2、練習

(1)摸摸數學課本的面積,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面積是多少?

(2)摸摸數學課本的周長,請你估計一下它的周長是多少?

(3)請測量並計算它的面積和周長。

3、討論交流

周長和麪積有什麼不同?

(1)意義不同

(2)計量單位不同

(3)計算方法不同

三、綜合練習

1、課本81頁10

學生讀題,理解題目要求後獨立完成啟發學生看錶發現,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當長和寬相等時,周長最短。

2、學生按題目要求,自己準備圖形剪一剪,觀察、計算、比較三種不同減法,剩下部分的面積相同,周長不等。第一種情況周長與原正方形周長相等,後兩種情況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長,增加了哪幾斷?

四、小結

五、作業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篇二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0~41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七第2題。

教學目標

1本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培養探索和探索能力。

2閉莆粘し叫蚊婊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痺誚餼鮎朊婊有關的實際問題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導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張,。

導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什麼叫面積?

説一説下面圖形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圖形:

教師:你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學生可能無法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並把猜的結果記錄在圖的旁邊。

教師:同學們用估計的辦法測得了這個圖形的面積,但不精確,如果要準確知道它的面積可以怎麼辦?

學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師可以引導:長方形的周長可以測量、計算,那長方形的面積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庇檬格子的辦法探索麪積計算公式

教師:用1cm2的正方形擺長方形,至少要多少個?(2個)

學生取幾個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邊擺邊思考:用了幾個正方形?擺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cm2?

教師:用5個、10個、18個小正方形分別擺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怎麼擺?請根據你的操作填寫下表。

學生逐一填表後展示彙報。

姓名正方形個數(個)

面積(cm2)長(cm)寬(cm)

提問: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長方形的面積與正方形的個數有關,用了多少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多少cm2。

學生2:與長方形的長有關,長越長,長方形的面積越大。

學生3:不,與寬也有關,如果寬很短的話,長方形的面積不一定大。如…

教師:也就是説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的長和寬都有關係,對嗎?

2庇酶哺塹陌旆剿鞽し叫蔚拿婊計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幾個長方形:

學生分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蓋上面3個圖形,並填下表:

圖形長(cm)寬(cm)面積(cm2)

ABC

教師:從剛才的探索中,你又發現了什麼?通過交流,儘量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係。

教師:根據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係?

學生:長乘寬就等於面積。

教師:是這樣的嗎?再算一算學習例1時拼的長方形,看是否都具有這一關係?

教師:請你們大膽猜一猜,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毖櫓し⑾

(1)數一數,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

長方形面積是()每格1cm2,面積是()

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

長方形面積是()

(2)算一算。

三、鞏固應用

1奔撲閬旅嬙夾蔚拿婊

2蓖瓿閃廢捌叩2題

讓學生完成練習七第2題。

3筆導活動:測量並計算面積物體名稱課桌面數學書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長寬面積

四、反思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麼?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利用數方格或割補等方法,靈活運用旋轉和平移的知識,探索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滲透遷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有條理的思考,並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説明,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

兩套完全一樣的平面圖形卡片、小剪刀、每個小組準備一份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五種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卡通形象。

(1)開心辭典:

每個學生可任意選擇一種平面圖形,説説對這種圖形的認識。

(學生可能會圍繞着圖形的特徵、周長和麪積,以及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展開介紹)

師給予肯定和評價。

(2)激發內需,提出問題:

對於這5種平面圖形,你還想了解哪個圖形的數學知識?

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合作探究,逐層遞進

活動(一):猜一猜

1)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你打算運用什麼方法,找到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數方格或割補等)

2)讓學生嘗試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學習,製造認知衝突。

質疑:那該怎麼辦?(割補方法,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板書:轉化

投影如圖:

(二)剪一剪,拼一拼

1)畫一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5種平面圖形。

師:你能把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剪成兩個完一樣的梯形嗎?請大家先試着在圖形卡片上找一找、畫一畫。

2)剪一剪:跟小組同學商量後,再剪。

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動作更快?(提醒學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彙報交流:

a、正方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

b、長方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c、平行四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多媒體課件剪的演示過程。

5)學生互評:表揚小組中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同學。

(三)議一議,填一填:

1)小組議一議:剪出來的梯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麼聯繫呢?

2)填寫表格。

投影如下:

底(ab)

高(h)

面積(s)

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正方形

梯形

我發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彙報交流:

a、梯形面積原來圖形面積的一半;

b、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正方形的邊長;

c、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長方形的長;

d、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e、梯形的高是正方形的寬;

f、梯形的高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學生邊回答,課件邊填寫展示。

4)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

板書:

因為正方形的面積= 邊長 × 邊長,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5)小結:

誰能再説一説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 = (a + b ) h÷2

三、迴歸生活,深化認識

1、出示情境圖:一個堤壩的橫截面,它的面積是多少?

2、頑皮的梯形:

投影:梯形的卡通人物形象,(配音1:同學們,休息一會兒,伸伸腰,我們一起來做操。)

(單位:cm)

配音2:同學們,現在你還以求出我的面積嗎?

學生練習後彙報交流,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形狀改變了,面積不變;梯形的面積大小是由底和高的大小決定的。)

我該怎麼辦?

3、大象的困惑:

如圖:

師:大象每天都得運一堆33根的木材。今天它卻碰到了難題,不知道該運哪一堆才好。你能幫助它嗎?

學生練習,並彙報小結:(上層的根數+下層的根數)×層數=梯形木材的總根數

四、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談收穫,談學習方法;

2、組內互評:這節課你最想表揚誰,為什麼?

五、作業:

1、練一練第1、3題和“試一試”;

2、怎樣把梯形轉化成其他平面圖形,回家試試看。並把推導過程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轉 化)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 ×高 ÷2

s =( a + b )h÷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係,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學生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也比較容易。因此,本節課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小組合作共同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2、通過學生親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掌握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

1、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理解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應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並理解長方形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正好等於長方形長所含的釐米數與寬所含的釐米數的乘積。

教學資源

(1)教學課件(2)每人15個邊長1釐米的卡片、每2人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張表格。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

面積的意義(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71—7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在具體操作體驗中,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耍性。

3、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鍛鍊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

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不同大小的圖形卡片、小正方形、圓形、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岀示1條線)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一條線,我們通過測量可以知道它的長短。

(出示很多條線)

師:乂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有關面的知識。

二、理解面積的意義

(一)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1、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書)

師:這是一本書,一眼看去,你們先看到的是什麼?

師:誰願意上來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個長方體盒子)

師:那哪位小朋友願意上來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認真觀察。

(拿出一個球)

師:老師這裏述有一個皮球。誰能上來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時拿出盒子和球)

師:這兩個物體的它們的面有什麼不同?(平面、曲面)師:其實,我們剛才摸的都是物體的表而。(板書:表而)師:現在,請同學們從身邊任意找出一件物體,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師:現在再請學生們閉上眼睛,然後左手摸一摸書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發現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

師:物體的表面有大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教材45—46頁“擺一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理解面積含義的基礎上,通過1cm的小正方形測量三個不同長方形的面積,推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用同樣的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重、難點:

重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難點: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教學思路:

情景引入—師生互動探新—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總結評價。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非常高興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討有趣的數學問題。這節課,老師為同學們請來了兩位客人。是誰呢?是兩隻可愛的小老虎,一隻叫淘淘,另一隻叫樂樂,他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爭了起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淘淘説:“我的家可漂亮了,面積很大”,樂樂説“你瞎説,我的家面積比你的大”他倆誰也説服不了誰?同學們,你們願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生互相討論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和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師: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很有創意,那有沒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來很快得出答案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索一種計算面積的新方法來幫助淘淘和樂樂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揭示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二、操作實驗、探究新知

(一)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1、估一估:課件出示P45 “估一估”。

引導學生看書45頁,讓學生説一説用哪個面積單位表示這幾個圖形比較合適。

請學生估計一下它們的大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估一估這些長方形的面積,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估算能力)

師:同學們估計了很多答案,怎樣知道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是多少cm2呢?你們每個學習小組也有這樣的一個長方形。根據前面學習的知識,你能知道他們的面積嗎?想一想,你們有什麼辦法知道?學習小組可以一起討論。

2、擺一擺:

(1)按組分任務:(一、二組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並把擺放小正方形數據填入相應的記錄表中。

(2)明確操作要求(課件出示)

(3)小組交流彙報,展示小組的探究成果。

生:我們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擺滿後再數一數,正好用了10個1平方釐米,所以它的面積是10平放釐米。

生:我們也是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的,先橫着擺,可以擺5個,再豎着擺可以擺2個,所以一共是5×2個,也就是10平方釐米。

師:兩種方法哪一種更簡便呢?老師也在電腦上擺一擺,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後再比一比。

(4)課件演示: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加深理解公式的含義。

比較方法,交流反饋:通過比較,大家都覺得用計算的方法要簡便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測量的方法進行對比,感受其優劣,體驗到計算比直接測量更方便,為進一步探究面積計算方法創造條件)

(5)課件演示:師生共同填寫書中表格,啟發學生髮現規律。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嗎?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填寫記錄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探索創造了廣闊的時空。同時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讓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實驗過程,自主地去感知、觀察、發現長方形面積與長、寬的關係,讓學生體驗到“做“數學的樂趣)

3、量一量:

(1)用尺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用長乘寬算出面積。

(2)分組量出45頁三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算出面積,反饋交流,驗證結果。

4、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們一起探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請同學們用你學到的新知識去幫助淘淘和樂樂解決他們的問題吧。

(二)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課件出示46頁試一試。

師: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課題:正方形的面積)先用1cm的正方形擺一擺,再算一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2、每位同學獨立試一試,小組交流結果。

3、課件演示,驗證結果

師:這是一個正方形,由於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它的面積也適用“長×寬”的計算方法。請同學們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應該怎樣説比較合適呢?

4、強調並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先前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推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靈活運用,鞏固內化

(一)森林公園————闖關

師:同學們,淘淘和樂樂很感謝你們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邀請我們到森林公園去玩闖關遊戲,闖關成功不僅有豐厚的獎品,還能獲得森林公園的免費門票,想挑戰嗎?

(二)課件出示:

1、第一關

計算下面花圃的佔地面積。(邊長15米)

2、第二關

我的牀長20分米,寬14分米,要鋪上與牀同樣大的席子,這塊席子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3、第三關

這張桌子的面積是90平方分米,寬是6分米,長是多少?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利用新穎的闖關遊戲,設計有層次、有新意、有挑戰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運用知識、內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拓展昇華

1、引導學生回顧本課學習內容,談談學習本課的收穫。老師認為同學們這節課學的很棒!能評價一下嗎?(啟發學生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自評、互評)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只要勤動手,勤思考,一定會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同學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2、挑戰自己我快樂(拓展題)

用12個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紙板擺長方形,你能擺出幾種?

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課後去實驗、去思考、去解答。

(設計意圖: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在具體操作體驗中,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鍛鍊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

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不同大小的圖形卡片、小正方形、圓形、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1條線)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一條線,我們通過測量可以知道它的長短。

(出示很多條線)

師:又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有關面的知識。

二、理解面積的意義

(一)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書)師:這是一本書,一眼看去,你們先看到的是什麼?

師:誰願意上來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個長方體盒子)

師:那哪位小朋友願意上來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認真觀察。 (拿出一個球)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皮球。誰能上來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時拿出盒子和球)師:這兩個物體的它們的面有什麼不同?(平面、曲面)

師:其實,我們剛才摸的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表面)

師:現在,請同學們從身邊任意找出一件物體,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師:現在再請學生們閉上眼睛,然後左手摸一摸書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發現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師:物體的表面有大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板書: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3、説一説

師:那我們剛才説桌面比書面大,可以怎麼説? (桌面的面積比書面的面積大)師:誰還能舉例説一説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

(二)理解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1、塗一塗

師: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塗色比賽。先聽清楚比賽的要求。

師:每位同學桌面上都有一個信封,裏面有一張畫有圖形的紙。請你們給它們塗上顏色。時間為一分鐘,看誰塗的快。如果你有什麼疑問,不要急,等比賽結束後再舉手提出。開始。

2、比一比(圖形有大有小)師:時間到,請塗好顏色的同學把你的作品舉起來。

師:為什麼他們塗的快,而你們卻還沒有塗完呢?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圖形有大小。

3、辨一辨(圖形有開口和封閉的)

師:其他小朋友還有什麼問題?(展示2張作品)師:這幾個圖形和其他圖形有區別嗎?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呢?師:封閉圖形可以確定大小,不是封閉圖形,很難確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們有辦法幫幫這幾個圖形嗎,讓它們也能確定大小? (板書:封閉圖形)

(三)小結面積概念

師:你們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説一説什麼叫面積嗎?

三、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1)觀察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面積。(拿出一大一小兩個圖形)那你們看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師:我們通過觀察能很客易知道它們的大小,這種比較的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觀察法。

(2)重疊法(拿出兩個圖形)師:這兩個圖形的面積誰大誰小呢?(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疊在一起比一比。(測量法、重疊法)

(3)用圖形做標準間接比較

電腦出示兩個顏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師:老師倒是有個辦法,你們看行不行?用一些較小的圖形擺一擺,看哪個擺的多。

師: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圖形,請同桌的兩位小朋友擺一擺,然後比一比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學生合作完成後,展示學生作業。

師:你覺得用哪一種形狀的圖形來擺最合適?為什麼?

(4)比一比

師:這幾種圖形通過擺一擺、數一數都可以比較出圖形面積大小,不過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簡單方便,這種比較的方法我們叫做數方格的方法,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來比較一下這幾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5)猜一猜

師:從剛才的例子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規律。現在請你們看屏影,這3個信封裏藏着一個圖形。格子我己經幫大家數好了,請你估計一下,哪個信封裏的圖形面積最大。 (學生回答)

師:説明單數格子多少還不能確定哪個圖形的面積大。那怎麼辦呢?師:説得好!要準確知道面積的大小,就要統一方格的大小。其實在國際上己經有規定一定標準的正方形大小做為面積單位了,那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又是怎麼規定的,這些知識將在下節課學習。

師:這節課大家都學得很主動、很認真、太棒了!現在我想考考大家,請看題。

四、練習

1、判斷圖形是否有面積。

2、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五、全課總結

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學到了一些什麼知識?師:其實有關面積的知識還有很多,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大家一定會學到更多的有關面積的知識。謝謝大家!

六、板書設計:

認識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教後反思:

《認識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表面,直觀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邊的材料引領學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礎上,順勢指出物體“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並注意讓學生邊動手摸面的大小,邊用語言準確表達,建立正確的面積概念,。接着通過學生的舉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面積的理解。在比較平面圖形面積大小時,我充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找出比較面積的方法,在學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時,考慮到後面學習的需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小紙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較面積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單位去度量,既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又為後續學習做好了鋪墊。

在整個教學中我着重關注了以下兩方面:

1、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如果説生活是親切自然、豐富多彩的,那麼數學則是抽象嚴謹、精煉深刻的。數學教師要善於讓生活和數學有機融合。本節課,我選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體,如課本封面、課桌面、文具盒蓋面等,把間接的數學知識與直接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及時提煉、昇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了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感悟方法。

對於國小生而言,概念教學可以適當地淡化它的定義,而要注重感知和體驗,在豐富和堅實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本節課先通過大小區別明顯的物體的面,給學生的感官以強烈的刺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來,在學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引入面積概念,然後通過讓學生説一説、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等學習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概念的內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啟發,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樣化的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較好地體現了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