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5W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數學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思考:

本課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具體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以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為原則。針對現今學生知識面寬、理解能力強的特點,並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同一板塊的知識體系出發,合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一課時教學。以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重點,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只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以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為原則,擴展周長概念。變周長概念“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為“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這樣處理,既反映了對教材的正確把握,又為學生今後學平面曲線圖形的周長打下了基礎。

第三、以實踐性為原則。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富有一定啟發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之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第四、以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為原則。運用反饋教學法,儘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基於以上教學思考,我設計本節教學過程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數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並有探究的慾望。

3、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嚴謹求真、刻苦鑽研的學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教材第五冊幾何小實踐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和理解周長概念基礎上教學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在本學期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

本班學生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在平時學習中經常進行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學生應該能順利完成。

教學準備:

師:課件,課題,風景畫。

生:紙片、直尺、繩子、方格紙、學習單、喜歡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周長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説説周長是什麼意思?

學生舉例彙報(注意強調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週,回到起點,不能説盒子的周長,強調“面”,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圖形邊緣)

二、自主探究

(一)準備

1、猜一猜:

媒體演示

師:這是2張風景畫,一張是長方形的,另一張是正方形的,誰能告訴大家畫中的景色?假如要給2張畫鑲上邊框,哪張邊框用料多?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種情況:

①長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兩張用的同樣多;

師:到底是誰的猜測正確呢?我們必須要進行驗證。想一想要求邊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麼?

2、出示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3、驗一驗:

師:請拿出和老師一樣大小的紙片,以及驗證的工具。先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

4、説一説:

師:誰願意向大家彙報一下驗證的結果,並説説你用什麼辦法驗證。

繩子繞一圈,滾動一圈,量一量,將圖片放在方格紙,數一數

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先量再計算,精確)

(設計意圖:通過先猜測再驗證的活動,養成嚴謹求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也是數學方法的滲透。)

(二)探究:長方形周長:

1、師:怎麼量?為什麼?(只要量一條長和寬,根據長方形特徵)

怎麼求周長?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師用多媒體動態、隨機演示把長方形拆成四條邊又合併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三種不同算法)説出這些算式的意思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2、重點引導學生,(長+寬)求的是長方形周長的一半,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還要再乘2

3、説説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並説明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第

②種和第

③種方法無論是書寫還是計算都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不強求一致,不過,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優化選擇,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4、小結,質疑。

師: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知道什麼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4、試一試

9米

出示課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壇的周長

(2)學校籃球場長40米,寬20米,周長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長:

1、回到準備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師:我們已經求出長方形邊框的用料,而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對於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開始的正方形風景畫,它的邊框用料多少呢?請你根據剛才的學習,自己計計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使他們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的安排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的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正方形周長=邊長×4,想一想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用到什麼?

(使學生知道,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3、小結:從剛才的計算當中,原來給開始的那兩幅風景畫鑲上邊框,所需的材料兩個一樣多。,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對於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已經重點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計算方法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小組去探研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師:小朋友真聰明,不但解決了邊框用料多少的問題還找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生重複計算方法。

4、試一試:一張正方形桌子,邊長是80釐米,要為它縫製一張枱布,枱布的花邊至少長多少釐米?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導出周長算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總結:

三、實踐應用

(一)第一層次:

1、一件你喜歡的物品算出一個面的周長。(學生操作再口頭彙報)(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利用新知解決問題的樂趣)

2、媽買來一塊正方形枱布,邊長是8分米,她打算在這塊枱布的四周縫上花邊,花邊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應用: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層次:

1、選擇題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討論:一塊長方形木板,長90釐米,寬60釐米。木匠師傅如圖截去一塊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周長變了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沒變(90+60)×2

(設計意圖:為了使練習既讓學生鞏固知識,使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又使得每個學生在滿足求,所以我設計的練習按照有層次性、趣味性、貼近生等原則設計)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對學自己的反思、總結,不斷地成長)

五、拓展延伸

用16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已經學過的圖形,

1、你有幾種拼法?

2、它們的周長分別是多少?

3、從中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既是所學知識的及時內化,又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深邃性。)

人教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篇二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三年級

1、學科:數學

2、學生課前準備:每名學生準備相同規格的長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動手抄作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繫、互相轉換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兩個例題:例1,例2和做一做的題。例1是求長方形卡片的周長,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長,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並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兩條綵帶。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髮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自主學習,動手操作,用學生尺先量出邊的長度,觀察邊的長度,發現邊長的特點,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整節課圍繞兩張卡片需要綵帶長短展開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

教學過程:

一 ` 激趣引入

1`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過什麼新知識嗎?

誰能説一説圖形的周長是指什麼?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再過幾天,國慶節要到了,老師製作了兩張卡片,一張是長方行的,一張是正方行的,想在節日裏把它送給我的兩位好朋友,但又覺得卡片不夠漂亮,於是我就想給這兩張卡片的一週都鑲上彩帶(用手演示指一週)。請同學們猜一猜,哪張卡片需要的綵帶更長一些?哪張卡片需要的綵帶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師:看來,同學們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實,我們要比較“兩張卡片需要的綵帶的長短”,就是要比較“兩張卡片的一週的長” (用手演示指一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兩張卡片的周長吧!(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實踐探究。

1、引導學生探究長方行周長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例1,組織活動量一量。

師:現在我們用先量後算的方法,先來計算這張長方行卡片的周長吧!

給每名學生都準備長方行的卡片,請學生用學生尺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算一算長方形的周長。(給學生準備的長方形卡片和老師的是一樣規格的)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

(2)`組織彙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得到長方形的周長的?(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然後用6+6+4+4算出周長是20釐米。

6+6+4+4=20(釐米)

生2:我量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也是6釐米和4釐米。我用6×2算出兩個長邊的長度,然後用4×2算出兩個寬邊的長度,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12+8,也等於20釐米。

6×2+4×2=20(釐米)

生3:我先算出一組長邊和寬邊的長度,就是6+4=10釐米,因為另一組長邊和寬邊的長度和這一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釐米。

(6+4)×2=20(釐米)

(3)`引導學生對算法進行優化。

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法來計算這張長方行卡片的周長,真了不起!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長方形周長=(長+寬)×2

2` 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例2,組織活動量一量。

師: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生:動手量正方形的邊長,並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2)`組織彙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結合彙報,演示課件。

生1:我可以把4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是8+8+8+8.。

8+8+8+8=32(釐米)

生2:因為正方形的每一條邊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所以還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就是8×4.

8×4=32(釐米)

(3)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板書:正方形周長=邊長×4

3比較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已經知道兩張卡片的周長了。現在,誰能説説哪張卡片所需的綵帶的長度更長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綵帶更長些。

師演示用綵帶圍卡片,從直觀上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所需綵帶的長短。 師:通過剛才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要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很多,歸納觀察這些方法,我們發現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一定要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條邊長就可以了。我們掌握了這兩種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後,就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了。

三、鞏固知識,綜合運用。

1、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2、這是我的一塊手帕,用90釐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嗎?

3`判斷下面的説法對嗎?

(1)長方形長4分米,寬6釐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分米。

(2)長方形的周長比正方形的周長長。( )

(3)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釐米,長是7釐米,寬是3釐米。

4` 這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長4釐米,寬2釐米。

(1)計算一個長方形周長。

(2)計算拼成的長方形周長。

(3)計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長。

四` 總結全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誰來談一談?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邊長×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第七章長方形和正方形第2節 篇三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三級上冊第83~86頁。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生活種的數感。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精神。

3 教學重點/難點/考點

3.1 教學重點:

探索並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會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2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3.3 考點分析:

會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 教學目標依據

4.1 課程標準的要求:

(1)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

(2)重視發展學生的計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樣化。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計算的作用。

4.2 教材分析:

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角、線段、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再一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及他們的周長,並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同時又為後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做好鋪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內容。這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了知識經驗。

4.3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長度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相關知識,因此學習這些知識,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學習難點。老師應關注的是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把動手操作和動態演示相結合,讓學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探究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各種公式。

5 專家建議

(1)選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來學習幾何知識,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教學方法

情境引入——新知講授——鞏固提升——總結

7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8 教學過程

8.1 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看這張照片,老師想給他鑲上邊框,那樣會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長的邊框呢?請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該怎麼辦?(課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條邊多長。

生2:兩處四條邊一共多長。

生3:可以用線圍一圈。

量出這個長方形照片四條邊一共有多長,也就是它四條邊的長度總和。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周長”。(板書: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課件出使物體,讓學生感知它們的周長)

8.2 新知探究

(一)、長方形的周長

師:那麼,現在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製作這個

長方形照片的邊框,誰來指出他的周長。怎麼就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先量再算)

師:同過測量得出了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如何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小組討論一下,並記錄下你們小組的算法。

生彙報交流。

生1:我們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就得到了它的周長。方法: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即6+4+6+4=20.

生2:我們先算了兩個長,再算了兩個寬。方法是長×2+寬×2=長方形的周長。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長加寬的和,也就是長方形一組鄰邊的長。因為有兩組相等的鄰邊,所以再乘以2,即(6+4)×2=20(釐米)

師追問:長+寬×2這樣寫行嗎?為什麼?(不行)

師:比較一下着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下面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這道題。學生算完,彙報自己的想法。

師:你什麼選擇這種方法算?(算法優化)

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二)、正方形的周長

師:老師這裏呀還有一張正方形卡片,誰來説一説正方形的周長?要想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數據?正方形卡片的邊長是5釐米,你會計算它的周長嗎?怎麼算?

生彙報算法:

生1:我們是把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就得到了它的周長。也就是説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5+5+5+5=20(釐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條邊分成兩組。(5+5)×2=20(釐米)

生3: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邊長×4得到正方形的周長。5×4=20(釐米)

師:在這幾種方法裏,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師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8.3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練習題

8.4 總結本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

周長是圖形一週的長度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 邊長×4

9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6+4+6+4=20(釐米)5+5+5+5=20(釐米)

6×2+4×2=20(釐米)(5+5)×2=20(釐米)

(6+4)×2=20(釐米) 5×4=20(釐米)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 邊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