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02W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篇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三年級

1、學科:數學

2、學生課前準備:每名學生準備相同規格的長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動手抄作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繫、互相轉換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兩個例題:例1,例2和做一做的題。例1是求長方形卡片的周長,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長,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並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兩條綵帶。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髮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自主學習,動手操作,用學生尺先量出邊的長度,觀察邊的長度,發現邊長的特點,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整節課圍繞兩張卡片需要綵帶長短展開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

教學過程:

一 ` 激趣引入

1`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過什麼新知識嗎?

誰能説一説圖形的周長是指什麼?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再過幾天,國慶節要到了,老師製作了兩張卡片,一張是長方行的,一張是正方行的,想在節日裏把它送給我的兩位好朋友,但又覺得卡片不夠漂亮,於是我就想給這兩張卡片的一週都鑲上彩帶(用手演示指一週)。請同學們猜一猜,哪張卡片需要的綵帶更長一些?哪張卡片需要的綵帶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師:看來,同學們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實,我們要比較“兩張卡片需要的綵帶的長短”,就是要比較“兩張卡片的一週的長” (用手演示指一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兩張卡片的周長吧!(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實踐探究。

1、引導學生探究長方行周長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例1,組織活動量一量。

師:現在我們用先量後算的方法,先來計算這張長方行卡片的周長吧!

給每名學生都準備長方行的卡片,請學生用學生尺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算一算長方形的周長。(給學生準備的長方形卡片和老師的是一樣規格的)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

(2)`組織彙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得到長方形的周長的?(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然後用6+6+4+4算出周長是20釐米。

6+6+4+4=20(釐米)

生2:我量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也是6釐米和4釐米。我用6×2算出兩個長邊的長度,然後用4×2算出兩個寬邊的長度,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12+8,也等於20釐米。

6×2+4×2=20(釐米)

生3:我先算出一組長邊和寬邊的長度,就是6+4=10釐米,因為另一組長邊和寬邊的長度和這一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釐米。

(6+4)×2=20(釐米)

(3)`引導學生對算法進行優化。

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法來計算這張長方行卡片的周長,真了不起!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長方形周長=(長+寬)×2

2` 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例2,組織活動量一量。

師: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生:動手量正方形的邊長,並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2)`組織彙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結合彙報,演示課件。

生1:我可以把4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是8+8+8+8.。

8+8+8+8=32(釐米)

生2:因為正方形的每一條邊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所以還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就是8×4.

8×4=32(釐米)

(3)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板書:正方形周長=邊長×4

3比較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已經知道兩張卡片的周長了。現在,誰能説説哪張卡片所需的綵帶的長度更長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綵帶更長些。

師演示用綵帶圍卡片,從直觀上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所需綵帶的長短。 師:通過剛才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要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很多,歸納觀察這些方法,我們發現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一定要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條邊長就可以了。我們掌握了這兩種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後,就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了。

三、鞏固知識,綜合運用。

1、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2、這是我的一塊手帕,用90釐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嗎?

3`判斷下面的説法對嗎?

(1)長方形長4分米,寬6釐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分米。

(2)長方形的周長比正方形的周長長。( )

(3)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釐米,長是7釐米,寬是3釐米。

4` 這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長4釐米,寬2釐米。

(1)計算一個長方形周長。

(2)計算拼成的長方形周長。

(3)計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長。

四` 總結全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誰來談一談?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邊長×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及其推導過程。

2、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學習能力。

4、體驗主動獲取新知識的成就感。體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悦 。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出示物品,請同學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長。

2、師:同學們,有一天,小狗和小兔為了一件事發生了爭吵。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小狗用繩子圍成了一個正方形,小兔用繩子圍成了一個長方形。小兔説:我用的繩子長,小狗説,我的繩子比你的長。同學們,你們能有什麼辦法判斷誰的繩子長一點,誰的短一點呢?

3、學生思考,出主意。

同學們所用的辦法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長方形或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求出它們的周長。

4、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小組合作,量長方形的邊長。根據量出的長度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全班彙報交流:説出量出的邊長是多少釐米(或毫米),再説一説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3、生彙報師板書。

4、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説説你的理由。

5、2人小組合作,量出正方形邊長。根據量的長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長。

6、全班彙報交流:説出量出的邊長是多少釐米(或毫米),再説一説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7、生彙報師板書。

8、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説説你的理由。

9、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你認為誰用的繩子長?

三、實踐應用

1、師:今天大家真不簡單,經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既然同學們有這麼大的本領,有兩個問題想請教大家。

2、我們數學課本的封面是一個長方形,請指出它的周長在哪裏?你能計算出它的周長嗎?

3、作業:

4、完成的同學量量五角星的邊長,求出它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師總結。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 教學設計

總第20課時

練習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練習過程:

一、基礎練習

1、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叫做周長。要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

2、先量一量,再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⑴自己先量一量記錄下來,然後再計算。

⑵全班彙報,集體訂正。

3、課本44頁第二題:

出示一幅長方形的地圖,求出它的周長。

⑴學生獨立完成,再和同桌説説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⑵集體訂正。

二、綜合練習

1、用2個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如圖:

⑴生獨立完成。

⑵集體訂正,並説説你是怎麼想的,中間哪條邊為什麼不算?

2、一塊正方形的手帕邊長是2分米,用90釐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嗎?

⑴獨立思考:用90釐米的綢帶圍一圈指的是什麼?

⑵在四人小組裏説説你是怎麼算的。

⑶全班彙報交流。

3、在課本上找兩幅自己喜歡的圖畫,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動練習

四人小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頭圍釐米

胸圍釐米

腰圍釐米

四、作業

找一件表面是長方形的物品,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活動,進行歸納,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並有探究的慾望。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理解了周長概念,掌握了簡單的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周長的認識教學中,學生已經對長方形、正方行的周長有了初步的認識,不排除有部分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理解不透徹,為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阻力,可以通過舊知複習來排除。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進行猜想驗證,通過歸納總結,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體會數學的簡潔性和抽象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具:長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繩子、方格紙。

五、教學過程

(一)舊知複習,相機導入

1.回憶舊知

(1)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能運用教室裏黑板的表面,説一説什麼是周長?

指名説一説,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並傾聽。讓其他同學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週,回到起點,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黑板的邊緣。如告訴學生不能説黑板的周長,而應該説成“黑板面”的周長。

(2)課件出示:例4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周長。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温故而知新”,複習周長的相關知識,充分喚起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學生在用手比劃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同時,悄無聲息地搭建了新舊知識間的橋樑,為接下來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好了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1.操作活動

(1)觀察猜測

①看課件:

如果把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進行比較,你認為是什麼結果?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種情況:

a.長方形的周長長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長長一些,

c.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

②我們認為可能出現這3種結果,到底誰的猜測正確呢?我們必須要進行驗證。

(2)動手驗證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和例4一樣大小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驗證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

(3)彙報小結

①交流彙報。哪個小組願意向大家彙報一下你們組的驗證結果,並説説你們是用什麼辦法進行驗證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用繩子繞圖形一圈,測量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把圖形放在尺子上滾動一圈,讀出尺子所對準的刻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將圖形放在方格紙中,數一數週長有多少格就是多少釐米。

用尺子分別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再相加算出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②比較優化。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比較好?為什麼?(先量再計算的方法,測量起來比較快,結果比較準確,使用起來更方便。)

【設計意圖】通過先觀察猜測,再動手驗證的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了學生測量周長的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優化意識。

2.探究活動

(1)探究長方形周長

①測量數據。師課件出示新的長方形:

師: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哪幾條邊?為什麼?(只要測量出長方形的一條長和一條寬,根據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徵)

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長方形,動手測量。

②計算周長。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呢?請你自己在隨練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彙報。你用什麼方法計算的,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出現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觀察分析。

師:你能根據你的觀察,説出這些算式分別是什麼意思嗎?

根據學生回答,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聯繫。

課件動態演示:複製出長方形四條邊,然後合併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四種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個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第四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較優化。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你喜歡哪種?請説説你的理由。

⑥得出結論。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讓學生觀察不同的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繫,經歷思考與分析,運用箭頭圖展示分析結果,學生很快就明白那種計算方法最好,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⑦即時練習。

經過探究,我們已經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了,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運用哪一種方法進行計算,都必須知道什麼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課件出示: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0米,寬7米,求花壇的周長。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及時練習鞏固,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強化學習效果,併為學習正方形的周長做準備。

(2)探究正方形周長

①課件演示:將上面的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

現在是什麼圖形了?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那隻要測量它的幾條邊呢?請你自己測量並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②交流彙報。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學生出現的算法可能有:

6+6+6+6,6×2+6×2,(6+6)×2,6×4

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想法,並讓學生説説每種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優化。

師:用第四種方法計算的同學請舉手。你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計算呢?(6×4這種方法好,因為比較簡便,做起來快。)仔細觀察這四種方法,他們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正方形周長=邊長×4。師: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什麼條件?(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經歷了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有了一定的基礎,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通過課件演示把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學生已經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之間的內在聯繫,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長,通過大多數學生的認可,自主得出計算方法。看似教師“無為”,實則“有為”。教師想方設法設置好探究的環節,充分讓學生感受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設計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時練習。課件出示: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先讓學生明白:要求籬笆的長度,其實就是求什麼?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隨練本上做一做。

3.再次驗證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出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嗎?現在你能運用我們剛學的知識,很快地比較出它們的周長嗎?

課件出示圖形及表格: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

(三)實踐應用,綜合提升

【設計意圖】再次驗證,與課首相呼應,通過簡潔明瞭的表格,引導學生有序思考,明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既鞏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讓學生感受了表格的特點,增加了一種習題答案的呈現方式。

1.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85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互相説説,求花邊的長就是求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頁第1題。

讓學生在測量時,儘量減少誤差。

2.提升練習

(1)選擇。課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B.(10+6)×2-10C.10+6×2D.10×2+6

“一面靠牆”“至少”是什麼意思?怎樣圍才能做到籬笆長度最少?

【設計意圖】因為本節課剛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學生的理解還不太透徹。通過選擇,出示幾個算式,引領學生不斷思考,有助於學生思維的提升。另外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要具體思考,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頁的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再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麼可以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利用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還可以求出它的邊長。重視知識的活學活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生質疑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總結反思中,不斷地成長,不斷進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第七章長方形和正方形第2節 篇四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三級上冊第83~86頁。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生活種的數感。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精神。

3 教學重點/難點/考點

3.1 教學重點:

探索並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會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2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3.3 考點分析:

會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 教學目標依據

4.1 課程標準的要求:

(1)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

(2)重視發展學生的計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樣化。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計算的作用。

4.2 教材分析:

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角、線段、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再一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及他們的周長,並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同時又為後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做好鋪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內容。這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了知識經驗。

4.3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長度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相關知識,因此學習這些知識,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學習難點。老師應關注的是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把動手操作和動態演示相結合,讓學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探究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各種公式。

5 專家建議

(1)選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來學習幾何知識,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教學方法

情境引入——新知講授——鞏固提升——總結

7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8 教學過程

8.1 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看這張照片,老師想給他鑲上邊框,那樣會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長的邊框呢?請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該怎麼辦?(課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條邊多長。

生2:兩處四條邊一共多長。

生3:可以用線圍一圈。

量出這個長方形照片四條邊一共有多長,也就是它四條邊的長度總和。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周長”。(板書: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課件出使物體,讓學生感知它們的周長)

8.2 新知探究

(一)、長方形的周長

師:那麼,現在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製作這個

長方形照片的邊框,誰來指出他的周長。怎麼就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先量再算)

師:同過測量得出了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如何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小組討論一下,並記錄下你們小組的算法。

生彙報交流。

生1:我們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就得到了它的周長。方法: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即6+4+6+4=20.

生2:我們先算了兩個長,再算了兩個寬。方法是長×2+寬×2=長方形的周長。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長加寬的和,也就是長方形一組鄰邊的長。因為有兩組相等的鄰邊,所以再乘以2,即(6+4)×2=20(釐米)

師追問:長+寬×2這樣寫行嗎?為什麼?(不行)

師:比較一下着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下面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這道題。學生算完,彙報自己的想法。

師:你什麼選擇這種方法算?(算法優化)

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二)、正方形的周長

師:老師這裏呀還有一張正方形卡片,誰來説一説正方形的周長?要想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數據?正方形卡片的邊長是5釐米,你會計算它的周長嗎?怎麼算?

生彙報算法:

生1:我們是把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就得到了它的周長。也就是説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5+5+5+5=20(釐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條邊分成兩組。(5+5)×2=20(釐米)

生3: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邊長×4得到正方形的周長。5×4=20(釐米)

師:在這幾種方法裏,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師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8.3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練習題

8.4 總結本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

周長是圖形一週的長度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 邊長×4

9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6+4+6+4=20(釐米)5+5+5+5=20(釐米)

6×2+4×2=20(釐米)(5+5)×2=20(釐米)

(6+4)×2=20(釐米) 5×4=20(釐米)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周長= 邊長×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

教材P63例題,P64試一試,及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來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通過測量、計算、拼圖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生初步體會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以及拼圖中圖形邊長以及周長的變化,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其中樂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周長計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歡的算法基礎上逐步掌握長方形周長計算。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手中的是邊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形,你們想用它們來拼圖形嗎?

1、出示題目“用4個邊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師:請一生讀題。你會拼嗎?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師:用同樣的4個邊長1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會不會相等呢?今天就來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揭示課題)學完了這一課再來解答這一問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一)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1、導入,師:你去過標準的籃球場嗎?

生:有,沒有。

師:這裏有一個標準的籃球場,(演示課件:這是學校的籃球場)

這個籃球場是什麼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誰來指指籃球場邊的各部分名稱。(生指一指)幾條長?幾條寬?

師:籃球場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一起來看看。(演示課件: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

師:根據長和寬,你能提什麼問題?(演示課件: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2、師:誰來指一指籃球場周長。(生指)籃球場周長也就是圍成這個籃球場幾條邊長的和。你會算嗎?在草稿紙上寫出來。

生:獨立計算,師巡視學生。

師:有不一樣的上去寫。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籃球場的什麼?(長)為什麼×2?14呢?為什麼有2個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據什麼來求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

④你根據什麼來求周長?(長×2+寬×2)為什麼×2?

比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麼?為什麼×2(生指一指,1個長和寬,2個長和寬)

4、師:你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麼?

生:第⑤種,因為第5種較簡便,

第③④種,因為③④種比較好理解。

5、師:要求長方形周長,必須要知道和寬,如果長和寬不知道,怎麼辦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提示:對邊相等,只要量幾個長和寬就可以了?)多種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1、導入:剛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學習的很好,你們想學習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嗎?(課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邊長是25釐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師:邊長是幾條邊的長?邊長25釐米是哪一段,周長呢?請生指一指。會計算出正方形周長嗎?

生:獨在計算後上黑板寫

①25+25+25+25=100(釐米)

②25×4=100(釐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麼?(邊長),根據什麼來求正方形周長?

(2)、25X4,為何邊長X4?

4、你喜歡那種算法?為什麼?

5、要求正方形周長,必須要知道什麼?(邊長)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提示:4條邊相等,只要量幾條邊長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口頭報(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過渡語:有很多實際問題都要用到周長的計算,(學生説教室周圍用到周長的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師:鏡子長2m,寬1m,鏡子邊框用鋁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約要多少鋁合金材料,就是求鏡子的什麼?(周長)

生:口頭報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師:“四周欄杆”指的什麼?(生上來指一指)求“四周欄杆”長就是求什麼?

生:口頭報答案。

4、(1)解決導入中的那道題,

□□□□中,長寬各多少?為什麼?周長是多少?

□□中,邊長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

周長相等嗎?

(2)用6個邊長1釐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圖形?長和寬各是多少?周長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師:出示黑板:□□□□□□ □□□

□□□ 問:長寬各多少?周長呢?(生動手算)周長相等嗎?

(3)用12個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師:同上。“哪個周長最長,哪個周長最短?”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數學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思考:

本課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具體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以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為原則。針對現今學生知識面寬、理解能力強的特點,並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同一板塊的知識體系出發,合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一課時教學。以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重點,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只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以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為原則,擴展周長概念。變周長概念“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為“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這樣處理,既反映了對教材的正確把握,又為學生今後學平面曲線圖形的周長打下了基礎。

第三、以實踐性為原則。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富有一定啟發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之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第四、以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為原則。運用反饋教學法,儘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基於以上教學思考,我設計本節教學過程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數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並有探究的慾望。

3、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嚴謹求真、刻苦鑽研的學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教材第五冊幾何小實踐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和理解周長概念基礎上教學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在本學期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

本班學生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在平時學習中經常進行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學生應該能順利完成。

教學準備:

師:課件,課題,風景畫。

生:紙片、直尺、繩子、方格紙、學習單、喜歡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周長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説説周長是什麼意思?

學生舉例彙報(注意強調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週,回到起點,不能説盒子的周長,強調“面”,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圖形邊緣)

二、自主探究

(一)準備

1、猜一猜:

媒體演示

師:這是2張風景畫,一張是長方形的,另一張是正方形的,誰能告訴大家畫中的景色?假如要給2張畫鑲上邊框,哪張邊框用料多?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種情況:

①長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兩張用的同樣多;

師:到底是誰的猜測正確呢?我們必須要進行驗證。想一想要求邊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麼?

2、出示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3、驗一驗:

師:請拿出和老師一樣大小的紙片,以及驗證的工具。先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

4、説一説:

師:誰願意向大家彙報一下驗證的結果,並説説你用什麼辦法驗證。

繩子繞一圈,滾動一圈,量一量,將圖片放在方格紙,數一數

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先量再計算,精確)

(設計意圖:通過先猜測再驗證的活動,養成嚴謹求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也是數學方法的滲透。)

(二)探究:長方形周長:

1、師:怎麼量?為什麼?(只要量一條長和寬,根據長方形特徵)

怎麼求周長?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師用多媒體動態、隨機演示把長方形拆成四條邊又合併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三種不同算法)説出這些算式的意思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2、重點引導學生,(長+寬)求的是長方形周長的一半,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還要再乘2

3、説説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並説明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第

②種和第

③種方法無論是書寫還是計算都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不強求一致,不過,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優化選擇,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4、小結,質疑。

師: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知道什麼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4、試一試

9米

出示課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壇的周長

(2)學校籃球場長40米,寬20米,周長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長:

1、回到準備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師:我們已經求出長方形邊框的用料,而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對於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開始的正方形風景畫,它的邊框用料多少呢?請你根據剛才的學習,自己計計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使他們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的安排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的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正方形周長=邊長×4,想一想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用到什麼?

(使學生知道,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3、小結:從剛才的計算當中,原來給開始的那兩幅風景畫鑲上邊框,所需的材料兩個一樣多。,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對於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已經重點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計算方法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小組去探研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師:小朋友真聰明,不但解決了邊框用料多少的問題還找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生重複計算方法。

4、試一試:一張正方形桌子,邊長是80釐米,要為它縫製一張枱布,枱布的花邊至少長多少釐米?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導出周長算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總結:

三、實踐應用

(一)第一層次:

1、一件你喜歡的物品算出一個面的周長。(學生操作再口頭彙報)(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利用新知解決問題的樂趣)

2、媽買來一塊正方形枱布,邊長是8分米,她打算在這塊枱布的四周縫上花邊,花邊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應用: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層次:

1、選擇題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討論:一塊長方形木板,長90釐米,寬60釐米。木匠師傅如圖截去一塊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周長變了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沒變(90+60)×2

(設計意圖:為了使練習既讓學生鞏固知識,使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又使得每個學生在滿足求,所以我設計的練習按照有層次性、趣味性、貼近生等原則設計)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對學自己的反思、總結,不斷地成長)

五、拓展延伸

用16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已經學過的圖形,

1、你有幾種拼法?

2、它們的周長分別是多少?

3、從中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既是所學知識的及時內化,又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深邃性。)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

2、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慾。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概括和抽象出長(正)方形周長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貓和老鼠》的動畫片嗎?今天,進行了一場競走比賽,他們為這事爭論不休,請看大屏幕:貓和老鼠各沿着長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們誰跑的路線長?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説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貓和老鼠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你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一)擺小棒,探索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擺一擺,一個長6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一生上台擺)

師: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生:四條邊的長度之的和。

師:我把這個長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要量出哪些長度?

生:一條長和一條寬。

師:為什麼不量出4條邊的長度?

生:因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地板書所擺小棒的長度。追問:現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長了嗎?

2、請你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3.用小棒來與同桌説明你的算法。

反饋:1生

4、反饋交流算法。

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説教師板書。要求用小棒説清這樣做的道理。)

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板書)

(1)6+4+6+4=20(釐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釐米)周長=長×2+寬×2

(3)(6+4)×2=20(釐)周長=(長+寬)×2

(誰來説説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嗎?)

5、交流討論,優化算法。

小組交流討論:

(1)這三種算法有什麼相同點?

(2)有什麼不同點?

(3)你喜歡哪種算法?

6、引導學生概括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公式。

長方形周長=(長+寬)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