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行道樹》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62W

《行道樹》教學設計多篇

《行道樹》教案 篇一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本設計擬用主問題探究法,即用一個大容量的問題來統帥兩文的教學。同時針對兩文的主旨和風格,對教材作了靈活處理,深教細教《行道樹》,淺教淡化《第一次真好》,避免課堂上因平均使力而造成的固定節奏。

教學步驟:

一、探究主問題:這兩篇小散文,你更喜歡哪一篇?深入鑽研課文後,作出有理有據的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作答,鼓勵發表不同意見,提倡有價值的爭論。明確兩文特色:

從內容上説,《行道樹》讚美的是無私奉獻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寫的是人生體驗;從表現的哲理上説,前文讓人明白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後文告訴人們嘗試第一次需要勇氣,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從藝術魅力上説,前文富有感染力,後文富有親和力;從傳情效果上説,前文含蓄,後文直白;從語言表達上説,前文是內心獨白式,是詩意的抒情,後文是寓理於事式,是敍議結合……

二、探究分問題一:《行道樹》讀起來極優雅動人,你認為原因有哪些?

學生討論,合作學習,然後作答。

明確:有很多原因。如:

①形象選擇高妙——行道樹本身就是城市裏一道亮麗的風景,況作者還喻它為無私奉獻者,的確惹人喜愛。

②形象烘托巧妙——作者為行道樹設置了一種獨特的背景氛圍,使描寫主體始終處於鮮明醒目的位置上,如烘雲托月。

③作者構思奇妙——用行道樹形象與原始森林同伴、與沉浸於夜生活歡樂之中的市民對比,讚美了無私奉獻者的崇高精神,還有諸多對比隱在文中,如墮落與高尚、神聖與庸俗、深沉與膚淺、痛苦與歡樂、黑夜與朝霞、喧鬧與孤獨、污濁與清新、憂愁與快樂等等,發人深思。

④語言表達精妙——作者善用富含感情的詞語達意,善用轉折句層層翻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三、探究分問題二:《第一次真好》所闡述的一些觀點你贊同嗎?結合課文及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談。學生可就“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願你珍重第一次”等有感而發的句子設問探究。學生各抒己見,能以理服人就行。

四、小結。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許多篇幅較短的散文有文眼,如果教學時能引導學生找準這些關鍵詞或關鍵句,然後順藤摸瓜,帶動全篇教學,定能事半功倍。這是教法,同時也是學法。

教學步驟:

一、讀課文前的導語,導入課文。

二、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感受《行道樹》中的抒情和《第一次真好》中的事理。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結合課後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行道樹》中的哲理句——“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和直接抒情句——“立在城市的飛塵裏,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的深刻含義,重點弄清《第一次真好》中“好”的積極意義。

四、回頭再答導語所提出的問題。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本設計觀照語言的讀寫訓練。《行道樹》優雅的敍述、詩意的抒情,適合於朗讀。《第一次真好》中的事例很能勾沉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適合替換式的改寫,這樣設計兼顧了兩篇短文自身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學習《行道樹》,強調訓練點——讀。

1.聽配樂朗讀,要求想象行道樹形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要求理解行道樹形象的意義,理解詞語含義,理解文章的哲理。

3.感情朗讀,要求體味文章精美的語言和詩意的表達。

4.配樂誦讀,要求讀出韻味,讀出美感。

二、學習《第一次真好》,強調訓練點——寫。

1.讀課文,瞭解課文先敍事後點示道理的結構。

2.替換式改寫,用你親身經歷的某個感人精彩的第一次替換文中的事例。

3.範文交流、評點。自主參與交流,修改,定稿。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梧 桐

張曉風

其實,真正高大古老的梧桐木,我是沒有見過的。

也許由於沒有見過,它的身影在我心中便顯得愈發高大了。有時,打開窗子,面對着滿山蓊鬱的林木,我的眼睛便開始在那片翠綠中尋找一株完全不同的梧桐,可是,它不在那裏。想象中,它應該生長在冷冷的山陰裏,孤獨地望着藍天,並且試着用枝子去摩挲過往的白雲。在離它不遠的地方有山泉的細響,泠泠如一曲琴音。漸漸地,那些琴音嵌在它的年輪裏,使得梧桐木成為最完美的音樂木材。

我沒有聽過梧桐所制的古琴,事實上我們的時代也無法再出現一雙操琴的'手了。但想象中,那種空靈而縹緲的琴韻仍然從不可知的方向來了,並且在我夢的幽谷裏低迴着。我又總是想起莊子所引以為喻的鳳鳥鵷鵮,“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一想到那金羽的鳳鳥,棲息在那高大的梧桐樹上,我就無法不興奮。當然,我也沒有見過鵷鵮,但我卻深深地愛着它,愛它那種非梧桐不止的高潔,那種不苟於亂世的逸風。

然而,何處是我可以棲止的梧桐呢?

它必定存在着,我想——雖然我至今還沒有尋到它,但每當我的眼睛在窗外重重疊疊的巒嶂裏搜索的時候,我就十分確切地相信,它必定正隱藏在某個濕冷的山陰裏。在孤單的歲月中,在渴切的等待中,聆聽着泉水的弦柱。

使用建議:此文與《行道樹》同出於張曉風之《林木篇》,都是寄情於物類散文,都是張曉風詩意散文中的優美篇章,但狀物不同,象徵意義也不同。此文可作為課文比較參照的對象,課堂使用。

《行道樹》教學設計 篇二

《行道樹》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貪婪、墮落、冉冉、紅燈酒綠、繁弦急管”等詞語;體悟文章的深刻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反覆朗讀,讀中領悟文章中心,感知內容。培養合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行道樹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係。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短文的思想內容、詞句積累

【教學難點 】:

文中的哲理句“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 予我們”的理解。

【教學方法】:採用對話形式,讀讀、講講、議議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配樂展示多幅行道樹的課件)

教師語:我們每天漫步在街頭,會看到街道兩旁種着許多樹,我們叫它“行道樹”,剛才大家看到的樹,就是行道樹。它是我們熟悉的朋友。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行道樹。(簡評學生的發言)從同學的介紹中,我們對行道樹有所瞭解。但行道樹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聽聽它的心理話呢?好,下面讓我們跟着中國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一起走進行道樹的內心世界,傾聽它的訴説。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由老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初步感受文章內容。

2、認讀字詞:讀準加點字的音,並解釋詞語。

3.結合課文內容,以第一人稱説説行道樹是什麼樣的一棵樹。(以課文內容為依據)

參考示例:我是一棵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我為人們不珍惜我的勞動、不珍愛生存的環境而憂愁,我為能替人類作貢獻而快樂。

我是一棵無怨無悔的樹。……

我是一棵不被別人理解的樹。……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樹。……

學生可能還可從其他方面來説,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三、生成探究,品味語言

1.師:同學們對文章已經有了整體的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們還要深入理解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具體探究。

2.學生配樂朗讀,然後同學們以四人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每組派代表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後回答,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①“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怎樣理解“墮落”?

②“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為什麼説是一種“點綴”?

③為什麼行道樹之事是神聖的?

④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

⑤如何理解“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⑥既然痛苦為什麼還要選擇這種命運?

⑦“走在城市的飛塵裏,我們是一到憂愁而快樂的樹。”句中的“憂愁”“快樂”矛盾嗎?

⑧行道樹象徵了什麼?

3.學生交流,進行課堂發言,教師追問,適當點撥。

四、四、訴説心理話,反思言行

教師語:聽了行道樹的心聲,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它説。完成下面練習:

(一)、以山中的樹的身份,對行道樹説點心理話。

(二)、以人類一員的身份,對行道樹説點心理話。

句式:行道樹,我要對你説……

(先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同桌位之間交流,準備在班上發言)

五、拓展延伸,展開聯想

①現實生活中具有像行道樹一樣精神的人嗎?你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②本文對你有什麼啟發?

(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大膽聯想,自由發言)

六、總結

教師語:同學們,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該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最後,讓我們在《愛的奉獻》中歌頌他們吧!

《行道樹》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感受行道樹的奉獻精神,體會文章象徵的寫作手法。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體會行道樹複雜的內心世界,領悟奉獻者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想利用這一節課的時間做一個“實話實説”的訪談節目,我呢,就是“實話實説”的主持人,你們則是被邀請來的嘉賓或是觀眾。我想先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你是一棵樹,你喜歡在什麼環境中生活?

2、我們今天的節目現場來了一羣很特殊的客人,他們就是生活在城市裏的行道樹,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行道樹,哪位同學來把課文朗讀一遍?(課件播放朗讀的背景音樂。)

二、感知行道樹的形象。

1、請以課文為依據,用行道樹的口吻作一個自我介紹:我們是,的行道樹,我們。

(提示:可以從生活環境、生活狀態、心理狀態等方面介紹。)

2、聽了剛才行道樹的自我表白,你認為哪一句最能打動人呢?請談談你的理解。

(見機落實一些重點語句的理解:

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我們在寂靜裏,我們在黑暗裏,我們在不被瞭解的孤獨裏。

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認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樹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抓住“憂愁”和“快樂”這兩個詞重點理解這句話。

三、體會行道樹的奉獻精神。

1、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行道樹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進入我們的“實話實説”節目的互動環節。

2、我們先進行一下角色調整。同桌的兩名同學一人充當行道樹,一人充當現場觀眾,現場觀眾的身份自定,也許你是來自樹家族的任意一員,是行道樹的近親;也許你是來自人類社會的一份子。你還想對行道樹有更深的瞭解嗎?請與它進行心靈的對話。下面就請同桌兩個同學開始對話,一問一答。問的同學在問之前先作個簡單的身份介紹,如:大家好,我是來自黃山的一棵松樹,我想請問行道樹?

3、哪一座的同學願意給我們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過剛才的互動交流,我們的現場觀眾有哪些感悟?

5、行道樹通過自身的經歷想告訴我們怎樣的哲理呢?請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可分解為:什麼樣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為什麼説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這裏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樹式的人?你能舉例説説嗎?

2、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五、總結

1、今天的“實話實説”節目讓我們與行道樹進行了零距離的接觸,我們深深體會到:正是這些行道樹的默默無聞的奉獻,讓我們的天更藍、風更柔、空氣更清新!讓我們用最真摯的情感,最美麗的語句來表達對這些自然界或社會中的“行道樹”們的感謝吧!

2、老師也寫了一段話給行道樹……

3、最後,讓我們在《好大一棵樹》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這堂課,也希望我們的生活中湧現出更多的行道樹。

《行道樹》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朗讀、為課題加修飾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並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結合生活體驗感受行道樹無私奉獻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樹”為題説一段話。

教學重點:

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感受行道樹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設計:

流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想

導入新課

假設自己是一棵樹,説説自己更喜歡在怎樣的環境中生活。

出示森林、盆景的圖片。

問學生你願意來到城市做一棵行道樹嗎?

揭示課題。

啟動簡潔有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遇到讀不準的字查字典,並註上拼音。

學生自讀課文。

為課題加上修飾語。

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

正音。

出示幻燈片:

(的)行道樹

培養學生養成查字典的學習習慣。

通過為課題家修飾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合作探究

學生細讀課文,提出問題。

小組交流,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

學生在大班提出問題,全班交流。

結合生活體驗,説説生活中像行道樹一樣的人。

探究是一個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介紹本堂課探究的操作方法

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多做鼓勵性評價。

抓住“神聖的事業是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進行深挖。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文中的行道樹就像是生活中的人,生活中有像行道樹這樣的人嗎?

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通過討論交流,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文章的核心語句進行深挖,以點帶面。

在體味語言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

有助於加深對行道樹奉獻精神的理解,形成學生的獨特體驗。

拓展延伸

以“我是一棵樹”為題,説説自己喜歡做怎樣的樹,喜歡在怎樣的環境中生長。

多做激勵性評價。

教師小結。

通過想象,進一步調動個人的學習體驗。

作業佈置

教師佈置:

必做:美讀課文三遍。

選做:以“我是一棵樹“寫一片段。

作業分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