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5W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 篇一

【預習提示】

自主閲讀,背誦課文;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和有關“理想”的名言;完成基礎知識的自主學習。

【相關課程標準】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大道之行也》是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課文,大多講述了博大的情懷、積極向上的情操,編者將它安排於此類文章中,使讀者能夠體會其中的不同之處。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會,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為人類造福的人。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3.背誦全文。

4.聯繫實際,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評價任務】

1.通過誦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2.品讀課文,把握“大同”社會的特徵。

3.合作探究,掌握結構嚴謹、説理透徹的方法。

4.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大同社會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活思維,導讀文本(導入新課)

學習任務:齊背《桃花源記》,談談對世外桃源的認識和感想。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那個美、樂、奇的世界大家還記得吧?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吧。(板書文題)

板書課題:大道之行也。

展示學習目標。

二、展示預習成果,梳理基礎知識(預習檢測)

學習任務:結合“預習提示”,梳理基礎知識。

1.生字詞。

2.作家作品。

3.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理想”的名言佳句。

三、概述文本內容,瞭解主題(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內容。

1.誦讀課文,注意節奏。

2.根據註釋,疏通文意。

3.概括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相結合。

四、細讀課文,分析具體內容(合作學習)

學習任務:分析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教師指導語:通過疏通文意,我們瞭解了本文的基本內容,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大同社會的特徵。

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理清文章結構。

(温馨提示:找多名學生誦讀文章,注意節奏。)

師生共同評價。

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概述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

(温馨提示:課文第二層有兩句話,這兩句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滿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

(2)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3)滿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五、品讀課文學技法(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感悟寫作技巧。

教師指導語:作者運用嚴謹的結構、透徹的説理,給我們展現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圖景。下面我們一起分析本文的寫作技法。

出示探究問題:

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文章大多運用排偶句式,在第二層共有四組排偶句:第一組以“人”統領以下兩句,談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第二組以“使”統領以下四句,談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最後兩組談“貨”“力”的觀念,指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排偶句使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而又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

2.文章説理透徹,其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先總論“大同”社會的綱領,再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最後總結全文,提出“大同”社會的美好圖景,結構嚴謹。文章第二層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首先説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然後説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最後説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個特徵中前兩個方面是就物質生活説的,最後一個特徵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説的,説理很透徹。

(温馨提示: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最後統一歸納。然後,舉手回答,教師或同學給予評價。)

學生活動:精讀課文,圈閲、批註、思考、歸納、回答、評價。

六、佈置作業

學習任務:綜合實踐,鞏固練習。

1.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不少於500字。

2.完成相關練習。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的】

1、瞭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儘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背誦並默寫全文。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聯繫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3、探究創新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美好的生活誰都想過,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就有關於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並給它定名為“大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就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不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感受。(板書文題)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參照課本178頁。

三、朗讀課文,粗知文意

1、教師播放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粗知文意。教師提示需重點掌握的詞語:

不獨親其親(用作動詞,以……為親)

男有分(fèn職分,文中指職業、職守)

貨惡其棄於地也(wù厭惡、憎恨)

是故謀閉而不興(奸邪之心。閉:閉塞,這裏作杜絕)

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外户而不閉(用作動詞,從外面合上。用門閂插門)

3、通假字:

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

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鰥(guān)”,指老而無妻的人。)

4、教師具體指導朗讀。

5、全班齊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

1、根據課下註解翻譯課文。

2、劃出自己不能解釋的字詞。

3、小組討論解決。

4、課堂交流翻譯的情況。

5、同位交流檢查翻譯的情況

五、合作探究、討論下列問題

1、總領全文的語句是什麼?照應此句的哪句話?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2、提問:怎樣實施“大道”,實現“大同”(“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請找出相關語句,並作講解。

明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天下為公”是説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於任何個人;

“選賢與能”是説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擔任社會職務;用一個成語是“講信修睦”説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係,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鬥。

3、提問: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理想的?

⑴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説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

⑵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

⑶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是説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説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並快樂着,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

4、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什麼?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六、探究性思維訓練

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要啟發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2、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聯繫歷史知識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師不要隨意評判,應以表揚鼓勵為主。

3、請説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重在激發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想和想像,營造一種暢遊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

七、課堂小結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裏,人們生活着並快樂着。儘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繫着古聖先賢,牽繫着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八、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完成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根本特徵: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

大道之行也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總括全文,折射現實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 篇三

一、導入新課

【精品課件】展示“天下為公”的相關圖片。

人們到南京旅遊,大多會去中山陵。那裏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長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門上,鐫刻着孫中山先生生前題寫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它包含着孫先生為之奮鬥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會構想。其實,這一句話最早出自於我國一部儒家經典著作——《禮記》。

“天下為公”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被孫中山先生奉為一生理想?我們走進這部兩千多年前的典籍,共同尋找答案。

二、整體感知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讀熟文章。

1.學生朗讀課文,同桌相互聽讀,注意斷句和節拍;指正錯誤讀音(各1遍)。

參考【精品課件】展示

(1)選賢與(jǔ)能(通“舉”,推舉)

(2)講信和睦(mù)(和睦)

(3)幼有所長(zhǎng)(成長)

(4)矜(guān)、寡、孤、獨、廢棄者(通“鰥”,老而無妻)

(5)男有分(fèn)(職分,職守)

(6)貨惡(wù)其棄於地也(憎恨)

2.教師範讀,做朗讀指導。

提示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中,“故”,它是表示停頓的,“所以”的意思,這裏有一個小的停頓。“人”是使動者,統領以下兩句,也有一個小的停頓。所以這一句應這樣讀:“故/人/不獨親其親”

(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個“者”也是表示提頓,也要停頓一下。讀成“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貨”和“力”也是應該強調的,所以“貨”和“力”後面要有小的停頓。

(4)“是故”表示承上總結的,也要停頓,“是故/謀/閉而不興”;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樣,“故/外户而不閉”。

3.播放【音頻課文】,學生聽讀、體會。

4.指名朗讀課文,師生點評(2—3人)。

(二)譯讀課文,準確理解文意。

1.藉助註釋,自主讀譯課文。

2.指名1—2名同學完成翻譯,其他同學指正,最後教師補充明確。

3.展示參考譯文,學生再次通譯課文。

參考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户户)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説明:①“大道”“大同”都屬於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②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義,後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③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

可參考【知識總彙】

三、局部探究

活動一:梳理文言知識。

按照類型梳理、歸納本課的重點字、詞;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實詞。同時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標示下來。

1.先由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其他同學幫助解答,教師點撥。

2.師生共同按類型梳理出重點字詞,由學生完成解釋,教師補充明確。

【精品課件】

參考

(1)通假字

選賢與能“與”通“舉”,推舉。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老而無妻

(2)重點詞語

實詞:

貨惡其棄於地也惡(wù):憎恨。

男有分分(fèn):職分,職守。

虛詞:

大道之行也之:語氣助詞,相當於“的”。

是故謀閉而不興是故:因此,所以。

故外户而不閉而:連詞,表承接關係。

(3)詞類活用

故人不獨親其親親:名詞作動詞,以……為親。

不獨子其子子:名詞作動詞,以……為子。

選賢與能能:形容詞作名詞,能幹的人。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老:形容詞作名詞,老人。壯:形容詞作名詞,壯年人。幼:形容詞作名詞,幼童。

可參考【微課堂】《意動用法》

(4)一詞多義

①道

大道之行也名詞,道,理想。

道路以目名詞,道,路。

②親

故人不獨親其親動詞,親,以……為親。

故人不獨親其親名詞,親,指父母。

(5)古今異義

不獨子其子子,古義:子女今義:兒子

女有歸《www.》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回來

貨惡其棄於地也貨,古義:財貨今義:貨物

盜竊亂賊而不作賊,古義:害人的事今義:偷東西的人

可參考【知識總彙】

活動二:理解文章內容。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師生點評,補充。

【精品課件】

1.作者認為如何建構理想的社會?

2.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展開論述的?先用自己的話概括,再説出原文。

3.怎樣的社會情景才能稱為大同社會?

思考,交流。

參考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三個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所長,矜、寡、獨、廢疾者皆有所養);(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男有分,女有歸);(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3.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可參考【微教案】《“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活動三:探究寫作特點。

本文寫作上有何特點?

思考,交流。

參考

(1)結構嚴謹分明、説理透徹。文章開篇由總到分,把“大同”社會的政治綱領闡述得清清楚楚。接着具體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最後一句話概要描述大同社會的景象。

(2)表達美好理想。文章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政治綱領、基本特徵的闡述,展示出一個和平、安定、祥和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嚮往與追求,反映了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也暗含對現實生活中黑暗現象的厭惡。

(3)語言鏗鏘有力,氣勢磅礴。文章多用對偶、排比句。如“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等,句式整齊,語氣強烈,增強了表達效果。

活動四:質疑問難。

學生就本節課中產生的疑問及未能解答的問題,向全班提出,師生回答,或教師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四、總結拓展

1.總結。

師生朗讀全文,梳理總結。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裏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由於孔子生活在戰亂不斷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儘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2.拓展。

你知道有哪些歷史人物為“大同社會”呼籲、奮鬥過?

參考

陶淵明:世外桃源。

馬克思:“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的基本概念。

洪秀全:“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錢同使;無處不保暖,無處不均勻。”

孫中山:民族、民生、民權——天下為公。

……

思考:你理想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為此,你打算如何行動?

師生各抒己見。

小結:理想的社會不會自天而降,需要你我他共同奮鬥!

播放【影視課文】,品味賞析,朗讀背誦。

可參考【背誦指導】

五、作業設計

1.總結重要的文言知識,背誦、默寫課文。

2.根據你對“大同社會”的理解,寫一篇文章,闡明自己的觀點。

可參考【知識總彙】、【背誦指導】、【寫作訓練】、【試題中心】

六、板書設計

大道之行也

《禮記》

總領:“大道”——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提出論點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論證論點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總結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