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1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古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2、自學翻譯並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語。

二、過程與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學習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四、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工具書等進行自學、自譯的能力與提問、解答能力,最終達到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法選擇:

先學後導,用討論、辨析、問答等方法來解決課文內容。

六、學法引導:

自主、合作交流與探究相結合

七、課堂組織形式:

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歸結,以四大組進行質疑比賽,以調動課堂氣氛。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由小組長負責)

二、導入: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第二段,在陶淵明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人人幸福快樂,個個相處融洽的理想社會,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不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學常識介紹:

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編輯而成,共49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三、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詞。

2、學生對照大聲朗讀,對照註釋,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要求完成:

1、本文最後説“是謂大同”,那麼從文中看,“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是什麼?請找出相關語句,並做解釋。

2、那麼文章中從那幾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呢?

明確: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理解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五、解答學生的疑問: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提出不會或不易理解的問題(包括難懂的生字詞、文言詞語、語句、文章內容等),教師主要在於導(解決學生都不會的問題,並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六、學生再讀並背誦。

七、小結: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裏,人們生

活着並快樂着。儘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繫着古聖先賢,牽繫着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八、作業

1、背誦全文。

2、在《我的語文日記》裏,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不少於500字。

九、補充:

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如洪秀全、梁啟超、譚嗣同、孫中山、林覺民等歷史人物為此而呼籲過、奮鬥過,談談他們的故事如何?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並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詞。

2.瞭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者論述思路。

3.背誦並默寫全文。

(二)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儘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結合文章內容,聯繫現實生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聯繫實際,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情感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學習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二、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深入學習作者思路,結合學生寫作實際,指導學生立意謀篇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1.聯繫《桃花源記》,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

2.聯繫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個世紀以前的中學生差不多能背誦如流,今天的中學生也應如此,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並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證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外至少讀15遍。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關於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閲讀,討論交流完成。對於與《桃花源記》的比較閲讀,教師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教師點撥,師生互動,這樣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探究創新法。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敢於想像,併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學習。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範讀材料。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體思路,指導學生能正確斷名,準確誦讀;

探究性思維訓練,促進學生內化課文內容,聯繫實際,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

(一)、導入語。在中山陵的大門上,鐫刻着孫中山先生生前題寫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這四個字是孫中山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題寫的最多的一句話。它包含着孫先生為之奮鬥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會構想。其實,這一句話最早出自於我國一部儒家經典著作--《禮記》。那麼這四個字究竟有什麼含義?這什麼被孫中山先生奉為一生理想?我們不妨走進這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的典籍,共同尋找答案。

(二)、引導學生疏通文意。共同解決重點字詞,疑難句子。

(三)、整體把握課文思路。

1、本課文是從《禮記》中節選的一段文字,編者以第一句話作為標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蒐集全文閲讀。今天我們只要研究這一段文字。先請同學們共同朗讀課文,請注意生字和特殊讀音。(學生朗讀)(教師點評朗讀,如有必要可板書重點讀音和朗讀錯誤的讀音。)

2、通過提問把握課文大意。本文是用哪兩個字來表示理想社會?(“大同”)“大道”與“大同”有什麼關係?(“大道行”才能達到“大同”社會)“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麼“大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社會面貌?請劃出有關文字回答。(“天下為公……外户而不閉”)(在回答的.時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學生不理解,可以請發言的同學來解釋。)

3、老師小結:這段文字從很多方面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安居樂業、人人平等、互敬互愛、親如一家的社會畫卷。這是多麼吸引人的理想啊!難怪千百年來,從孔子孟子到陶淵明,從洪秀全康有為到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視之為最高理想。接下來我們來研究下這個理想的實質是什麼?

(四)、深入研究課文,領會課文實質。

1、請大家默讀課文,用課文中有關語句來回答問題:選舉什麼樣的人治理國家:提倡什麼的人際關係:怎樣對待弱勢羣體:具有什麼樣的物質財富觀念:具有什麼樣的勞動觀念:

2、學生回答問題。

3、以上這些方面涉及到一個社會的各個方面,作者對此作了大膽的設想。作為兩千多年前的人,能夠有這樣的設想確實叫人敬佩。然而,我們同時也應看到,作者的這些設想僅僅停留於提綱式的粗線條的勾勒,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時代的侷限使得他們不可能去研究這些設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實踐這些設想的方法。我們今天去閲讀這些文字,大家想過什麼方法可以實踐這些設想嗎?請大家大膽想象,説出你的設想,説不定明天的社會學家就出現在你們中間。

八、設疑探討。

1.“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是什麼?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

3.從“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狀況?

4.根據文中闡述的內容和你對“大同”社會的認識,你覺得“大同”社會能實現嗎?

九、板書設計。

十、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概括歸納自己學習課文後的具體感受。

2.完成課後練習。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2、瞭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朗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掌握文章的內容意義,熟練背誦文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流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相機引入。

二、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指正。

教師範讀。學生聆聽,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加上拼音。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留心容易讀錯的地方,作上標記。

學生齊讀。一起讀課文,準確明白節奏重音等。

教師自瀆。小聲跟讀,鞏固讀法。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內涵。

(2)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要有停頓變化,不能連的太緊。

(3)不必為己:後停頓稍長,收一層意思。

(4)故外户而不閉:後停頓稍長。

(5)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讀。

主要形式有:

1、男生齊讀。

2、女生齊讀。

3、左邊齊讀。

4、右邊齊讀。

5、同桌齊讀。

6、學生自瀆。

指名朗讀課文,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學。

學生根據課文中的註釋,自主理解課文內容。互相説一説,聽一聽,指出其中的不足,記錄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爭議的地方。

學生代表提出問題,教師相機組織解釋疑惑或指正引導,形成共識。

教師提出目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目標設計:

1、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

2、文中的綱領性句子是什麼?

3、“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4、“大同”社會的社會局面怎麼樣?

教師給學生5分鐘的探究時間,學生自主開展。

指名發言,教師相機講解強調。

教師補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

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領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出示老子《道德經》片段,組織閲讀,比較理解,加深認識。

2、組織學生談談“大同”社會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

五、作業設計

你認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的地方?舉例説明。

附:板書設計

大道之行也

大同  社會的綱領: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大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