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3W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淺水窪裏的小魚》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一

課前透視

本文通過我的發現,描寫了一個小男孩以他的純真、善良、執着、專注,將衝上海灘滯留在淺水窪裏的小魚一條一條不斷扔回大海的故事。課文內容平實自然,卻感人至深,發人深省。文章對話描寫突出,通過語言和動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質。教學中應挖掘這個特點,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從而受到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教育影響。

大海、小魚、小男孩都是小孩子熟悉的事物。一個天真的舉動,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利於挖掘兒童的生活經驗,努力實現情趣交融。教者應有意識地整合課程資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思考中相互影響,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卡片

2、插圖或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釋題: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理解、質疑。圍繞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為什麼會跑到淺水窪裏?淺水窪裏的小魚怎麼樣了?)教師適時出示插圖或課件,引導學生觀察理解,導入新課。

2、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魚嗎?如果有一條小魚不小心掉進淺水窪裏你會怎麼辦呢?如果是一百條,幾百條或是更多呢,你又會怎麼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淺水窪裏的小魚》,看看課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樣做的呢?

(根據學生特點,抓住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挖掘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初讀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

(感知課文內容,自學生字詞,尊重主體地位,培養自學習慣和能力。)

讀思

1、自由選擇段落,組內同學合作讀書,全體同學參與讀書。

2、讀後師生共同評議。

3、你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以讀促思,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挖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情知體驗,培養學生讀書能力。)

識字

1、利用生字詞卡片,出示我會認中的7個生字。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指讀生字,並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

2、請學生來當小老師,帶領同學讀字詞。教師適時的強調重點字音。如:甚、至、蒸都是翹舌音。死是平舌音。同時挖掘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和經驗向全班展示。如:至是以前學過的到到字的左半部分;乎是將手的第二筆換成點、撇;叨唸要用嘴,所以叨是口字旁。

3、分組開火車讀字詞比賽,評出優勝小組。讀得不準的,小組內同學互相糾正。

寫字

1、本課8個要寫的字中,有4個左右結構的字,結構特點都是左窄右寬,注意引導學生根據以前的寫字經驗把字寫好。其他的字,指導時可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結構特徵,重點注意自己認為的難點字的寫法。

2、老師範寫。要精講解,多示範,先描紅,後臨寫,指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好看。要指導學生知道:久字的撇捺要伸展開,

乎字的橫、至字的下橫要寫長一些,腰字中月字旁的撇、被中皮的撇要寫成豎撇。

3、學生書寫,師生評議。優秀的作業在全班展示,並讓展示的同學談談自己的寫字經驗和感受。

(識字和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語文水平發展的一個基礎所在。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兒童心理和實際情況,採取靈活的形式,堅持紮實的實踐。為學生學好語文打好基礎。)

第二課時

對話平台

導入

[出示小魚形狀的生字卡片]同學們,每條小魚卡片後面都藏着生字或詞語,你能把它們正確地讀出來了嗎?出示字卡,指讀字詞。

讀悟

1、組織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訴大家你感受到了什麼?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如果你就在那個海灘上,見到了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麼?

3、引導把自己的體驗讀出來。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評價。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第1自然段可以説是故事展開的重要前提,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小魚的憐愛,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挖掘學生的閲讀體驗,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有感情地朗讀打好情感基礎。為下文中與小男孩的情感產生共鳴作好鋪墊。提高了學生的閲讀水平。)

演讀

1、分小組自讀課文的2——6自然段。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分工(我、小男孩、旁白)。幾個人輪流交換角色反覆練讀、表演。鼓勵學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把文中人物的語言背下來,真正實現演的感覺。

2、檢查小組演讀情況:找兩三個小組分別上台演讀,同學進行評議。

(打破傳統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表現,個性化的表達,在讀書與表演中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小男孩純真、執着、珍愛小動物的優秀品質的感召。同時,寬鬆的'表演情境,民主的評議氛圍,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評價意識,表現意識,促進了個性的健康發展。)

討論:

在學生演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在演讀理解的過程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為什麼?

2、我聽了小男孩的話和看到小男孩的表現後,會怎麼想,怎麼做?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説説你的心裏話。

(閲讀是讀者與文章實現心靈悟對的生命歷程。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能力也是閲讀教學的重點所在。有針對性的討論,挖掘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個性表達,在討論中增強了感悟,豐富了體驗,訓練了思維和表達,同時也受到了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教育。)

實踐

完成課後想想説説的兩道題目,儘可地激發學生想象,鼓勵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擴展:

你的家鄉有哪些常見的小動物,走近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看它們是否受到什麼威脅,它們生活的環境是否遭到破壞?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如何保護它們呢?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案 篇二

一、情感導入

浙江省新課程講師團成立暨首次活動在嘉興舉行,我非常榮幸在本次活動上作課,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這樣的機會是很難得的。在高興之餘也是誠惶誠恐,如何將自己平時所學的理念和方法落實到課堂上是我這十天一直思考的問題。儘管擔心自己是否能把握好,但憑着年少輕狂的衝勁,倒也沒有多少的壓力。

《淺水窪裏的小魚》是一篇充滿人文關懷的文章,是課程改革強調人文精神的體現。教材前兩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講“我”在海邊散步時看見沙灘的淺水窪裏有許多面臨困境的小魚,一個小男孩在認真地把小魚送回大海,後四段通過“我”和小男孩的對話展現了小男孩關愛生命,關愛弱者的感人精神。每個剛讀完故事的人腦中都會跳躍出這樣幾個字“關愛生命,人人有責”。“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教材而感動的原因。

初讀這個故事感到非常感人,但藴涵的道理卻過於深奧,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講到哪個“度”上才合適呢?再者,文章過於連貫,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難於進行切割。想到二年級孩子的善良和對小魚的關心,於是我將“猜測小魚的命運”作為教學的主線,截取課文前三段教學,而結尾的前三段不和學生見面,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由於製作課件動畫極費功夫,又有相當的難度,而水、魚、沙都是孩子們的最愛,為什麼不讓孩子和老師一起來展示這個動人的畫面。於是在課的初始,我和學生同畫大海沙灘創設情境,為學習提供形象直觀的思維對象。想象猜測在這片水窪裏有哪些小動物?你最擔心誰?進入課文第一段的學習。而後又想象“看到這麼多面臨困境的小魚,你會怎麼做?”在對比中呈現小男孩撿魚扔魚的畫面和文本。看到這一切“我”勸小男孩“水窪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想象小男孩會怎麼回答?根據你的猜測給故事加一個結尾。整課教學在一步一步的猜測中展現文本,這種“設疑猜讀”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突出課文內容的拓寬和學生思維的拓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使孩子願意去讀書,願意去思考,把“人物”的命運和小讀者緊密結合起來,找到情感上的共鳴,找到思維與興趣的最佳結合點。在學習和朗讀中始終強調換位思考,強調設身處地地體驗“假如你是小魚你會怎麼想?”,推己及人,想象自己是文中的人物,將自己完全融入到文本,和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只有這樣才能讀出詩意,悟出情感來。

儘管課的預設很充分,但學生是一個個有生命力的個體,他們思考世界的方式和方法都是我們所很難預設到的,課堂永遠是一個個有思想的孩子構成的信息網,教師如何在紛繁中敏鋭地抓住生長點是永遠值得研究的課題。課後,反思自己這堂課的成敗,心情倒沉重了許多。反思整個設計和實施過程也使我得到許多啟示。它所帶給我的成長不亞於一堂課的錘鍊。

二、實效比方式更重要

請看“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他們扔回大海”一句學習時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師:老師在讀這句話時有一個地方不明白,你們能幫幫我嗎?小男孩要救那麼多小魚,為什麼走得很慢呢?

生:因為他要一邊走一邊撿魚,走不快的。

生:因為水窪裏的魚有成百上千條,他要把每條魚都送回大海,所以走得很慢。

生:因為他要撿很多魚,走太快會累的,慢慢走可以節省力氣。

生:如果小男孩走太快了,魚那麼多會踩到小魚的,他走得小心翼翼,所以走不快。

生:他要在每個水窪前停下來撿,水窪那麼多,所以會很慢。

師:你們很有自己的看法,可見你們是用心讀書的,在很慢這個詞中讓我們能感受到小男孩對小魚的──生:關心。

師:其實這個句子中還有許多這樣的詞,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小男孩對小魚的關心,反覆讀讀句子,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學生開始讀句子,反饋中他們抓住不停地、每個、用力地扔等詞講得非常不錯。

〖片段二〗

師:讀讀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或者是不懂的嗎?

對同一段文字的處理,前者是我在一次試講中所用的方式,我以一個詞作為範例,教會學生如何去朗讀感悟,進而自由朗讀感悟到哪些詞反映了小男孩對小魚的關心,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很願意去讀書,去思考。後者是我在展示課上採用的方法,之所以有這種改變只是因為,在試講中我感覺到整堂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太少,老師扶得過多,學習方式顯得過於單一,所以採用後者讓學生去質疑,去合作、去探究。而事實上當第一個孩子提出“為什麼用力扔”時,就有許多孩子高高舉手想解答,為了達到合作的目的,我説“還有誰像他那樣提出別的問題”,很多孩子的手放下了,另外的孩子很快揣摩到了老師的心思,就提出了其他的問題,而事實上有些問題是沒有價值的,有些問題是孩子獨立能解決的。在這裏的合作僅僅是為合作而合作。

合作探究首先要有明確的探究目標,孩子有探究的慾望,在沒有能力解決的情況下需要同伴的互助,由此合作就自然產生了。而在這個片段中,我只是覺得合作這種形式有助於顯示新課堂學習方式的改變,在孩子還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的時候就進入學習小組。儘管目標是達到了,但這個過程卻打斷了孩子的思維,使他的表達慾望大大減弱,因此,答案也不在像前者那樣豐富多彩。倪宗紅老師的評價極有道理“一堂課可以上成朗讀感悟型的,也可以上成自主探究型的,不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難道就不是好課嗎?探究學習要有實效性,上有實效的課就是好課。”可見,展示課也好,隨堂課也好,我們始終要銘記我們是在為學生上課,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不是為了顯示老師的理念或為展示而上課。這比任何形式都重要。

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就在設計理念中寫到: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和獨特感悟。在好幾個環節中都涉及到多元理解,如“你看見這些面臨困境的小魚,你會怎麼做”,“聽了叔叔的話,小男孩會怎麼回答”等,而學生受從善心理和從眾心理的驅使都異口同聲地説要救小魚,這也可以理解。然而在學生出現最多元理解的地方,我卻輕輕地抹殺掉了。

在試教中講到:看了一會兒,我忍不住走過去對小男駭説:“水窪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一句時,我説:“請你讀讀這句話,猜猜叔叔心裏在想些什麼?”一個學生説:“叔叔在想,小男孩一個人是撿不完的,應該多叫幾個人幫忙撿。”而我在分析教材的時候卻理解為這是拿叔叔話和小男孩的行為進行對比,是對大人對小生命的漠視的含蓄批評。於是,我説:“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再反覆讀讀,誰還有不同的理解?”一個孩子馬上説:“老師,我認為叔叔是讓他不要撿了,反正是撿不完的。”我心中一喜,總算回到正軌上來了。又一個學生高高舉手説:“老師,我覺得叔叔的話還沒有説完。”我以為他會補充“所以你不要白費力氣了”就熱烈地請他補充,沒想到他一臉投入地説:“水窪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所以讓我幫你一起撿吧。”哎,又滑軌了!但看他這樣的執着,我還是鼓勵説:“你的補充真精彩,讀得更棒!”同學們馬上抱以熱烈的掌聲。有不同意見的孩子馬上説:“叔叔是不會幫着撿的,因為他忍不住説,説明他看不下去了,搞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還要撿。”我不知該怎樣發表自己的看法了,就説:“你們各有各的看法,可見你們是用心讀書的,小男孩聽了叔叔的話會怎麼回答呢?請你給故事加一個結尾。”

由於有了前一段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答案更是豐富多彩。

“小男孩堅決地説:叔叔,我能撿幾條,就撿幾條,總不不撿好。”

“小男孩自信地説:堅持就是勝利,我一定可以把它們都扔回大海的。”

“小男駭認真地説:撿了總比不撿好,至少有幾條魚會回到大海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小男駭嚴肅地説:叔叔,我一定要把小魚都送回大海,就算撿不完也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們被曬死呀!”

一個孩子問:“老師,我可不可以把句號改成問號説?”“當然可以。”

“小男孩傷心地説:叔叔,你的想法是不對的,如果你是一條小魚,你不希望別人來救你嗎?”受他的啟發,更多的學生也有了更精彩的句子了。

“小男孩嚴肅地説:如果你是一條小魚,你不想回到大海嗎?”

“小男孩生氣地説:叔叔,如果你是一條小魚,你希望別人見死不救嗎?”

聽到這些回答,我感歎孩子們可真會替魚着想。我深深地被他們感動了。要是他們在理解句子時能“正確”一點該多好呀!很多聽課的老師也説:“叔叔明明是不關心小魚的,他們怎麼會認為叔叔也會救小魚的呢?”為了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後來我把這句話的處理改成:

師引讀“看了一會兒,我走過去對小男孩説:水窪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所以你──”

生:不用撿了。是在白費力氣。

師:可是,小男孩還是忙個不停,齊讀句子(片斷一中的句子)。

師:小男孩對小魚是多麼關心,可叔叔説他是白費力氣,可見叔叔對小魚是──

生:不關心。滿不在乎的。

師:那小男孩聽了叔叔的話會怎麼回答呢?

在老師的一步步牽引下,學生都理解了這句話的“正確”意思了,可謂“萬眾歸一”了。於是接下來的故事結尾也是一致地統一。

小男孩自信地説:“我一定要把小魚送回大海。”

什麼是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和獨特感悟?前者就是,但我們老師往往把自己對教材的解讀強加給學生,總用大人的眼光作為是非的評判標準。其實在低年級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善良的世界。每一朵花,每一條魚,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天使。因為他們的善良,他們願意去相信叔叔也是善良的,願意猜測叔叔是樂於幫忙的。因為對小魚的關愛,他們也能推己及人地回答:“如果你是一條小魚……”同一句話,由於學生和老師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閲歷,於是就產生了不盡相同的感受和反映。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是一句空話,教師要真正地做到蹲下身子,學會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或者是欣賞他們視角中的世界。做到“教師和學生在理解文本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對文本的見解教師並沒有絕對的權威性”,老師應對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更敢想,更敢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在各抒己見中,放飛心靈,不僅個性得以發展,能力更得以提高。真正嚐到成功的喜悦。我們也會高興地看到學生能不斷超越教材,超越課本,超越老師。更愉快、跟積極地投入到新的學習創造中去。

四、提高教師個人素養極為重要

楊再隋教授在《時代呼喚名師》一文中説:“名師之所以著名,還在於他們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課堂上,他們舉重若輕,遊刃有餘,學生如沐春風,怡然自得……有此功底,運用教學方法,隨心所欲;教學機智隨處可見,得心應手者,得心方能應手也。”在這節課中我深有感受。自我感覺上,我覺得本課的設計上還是很新穎的,而自身缺少磨練,對學生激勵性評價的跟進和對學生回答的敏鋭把握上有所欠缺,也就不能很好地把亮點突出。和同時作課的方敏老師、劉晶老師相比,課堂語言更是相形見拙。由此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教師的文化素養高低決定着一堂課的成敗。同時在準備一堂課的同時,有很多專家老師出謀劃策的時候,教師本人更應有所思考,有所堅持,因為最終最瞭解孩子的是執教者本人,最終落實到課堂的也是執教者,老師應根據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方式作出選擇。這節課的反思留給我的還有很多,但有了不斷反思和改進,我相信今後的自己在教學中能更輕鬆地走進學生的心靈,走進自己的課堂,將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把課越上越精彩。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案例 篇三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材簡説:

成百上千的小魚兒被海水送進了海灘上的淺水窪,多麼有趣!也許有人要撿回家慢慢享受這海中的美味,也許有人會駐足觀賞這些小生靈在烈日下的沙灘上如何掙扎至死,也許有人會將正在跳躍的小魚兒埋起來,然後用沙子為它們築起一座座精緻的墳墓……

而文中小男孩的行動卻令人肅然起敬。他將小魚兒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憑着一時的好奇在玩着一種遊戲,而是在執着地完成一項使命。這麼多的小魚,他是撿不完的,但他在盡力地撿着,扔着。在他眼裏,一條小魚就是一個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啊!生命是多麼寶貴,多麼值得珍惜呀!

可以想見,文中的“我”後來也一定加入到把小魚送回大海的行列;讀了這篇課文,每個孩子也一定想加入這樣的行列;讀到這篇課文的每位老師和家長,腦海裏也一定會蹦出八個字:“保護動物,珍惜生命!”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解讀]

(一)教材特點

1. 教材位置

《淺水窪裏的小魚》是人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組共有五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五篇課文分別是《識字7》《“紅領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淺水窪裏的小魚》《父親和鳥》,本單元的主題就是教育學生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2、基本內容

本組導語告訴孩子們,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識字7》是一首拍手歌,不僅描繪了大小動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還告訴小朋友們,“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四篇課文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別緻,貼近兒童生活:小朋友們清晨來到林中放鳥巢、插警示牌,樂得小鳥高唱“‘紅領巾’真好”;遊船上,小女孩小潔寧可長時間地把麪包紙攥在手裏,也不願弄髒那“清澈的湖水”;“淺水窪裏的小魚”真該感謝那位善良執着的小男孩,是他將它們一條一條地扔回大海;“父親”和“鳥”是知音,通過看動靜、聞氣味,父親就能清楚地知道鳥兒的活動情況。“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展示台”也安排了保護動物做鳥巢、講究衞生不亂扔垃圾的“説”“編”“做”的實踐活動。

教學本組教材,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很自然地意識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相融相依,從而使環保意識植根於學生的心靈。本組課文後面和“語文園地”中安排了讀詞語、形近字組詞、填寫詞語、詞語接龍、照樣子説句子、造句和背誦等一些基礎性的練習,要引導學生認真練習,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感。

《淺水窪裏的小魚》是一篇充滿人文關懷的文章,是課程改革強調人文精神的體現。教材前兩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講“我”在海邊散步時看見沙灘的淺水窪裏有許多面臨困境的小魚,一個小男孩在認真地把小魚送回大海,後四段通過“我”和小男孩的對話展現了小男孩關愛生命,關愛弱者的感人精神。成百上千的小魚兒被海水送進了海灘上的淺水窪,多麼可憐!而文中小男孩的行動卻令人肅然起敬。他將小魚兒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憑着一時的好奇在玩着一種遊戲,而是在執着地完成一項使命。這麼多的小魚,他是撿不完的,但他在盡力地撿着,扔着。在他眼裏,一條小魚就是一個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啊!讀了這篇課文,每個孩子也一定想加入這樣的行列;讀到這篇課文的每位老師和家長,腦海裏也一定會蹦出八個字:“保護動物,珍惜生命!”

對重點句子的解讀:

(1)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當我讀到“幾百條、幾千條”“甚至”這些詞語時,彷彿看到了被困的小魚有很多很多,不計其數。)

(2)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被困的小魚生命受到威脅,生命岌岌可危,迫切需要有人來救它們。)

(3)“那你為什麼還在撿?誰在乎呢?”(重點落在沒有人在乎小魚的生命,也沒有人在乎小男孩撿不撿魚,見了也沒有人表揚他,獎勵他,那他為什麼還在揀?)

(4)  “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

“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

(小魚在乎自己的生命,小男孩在乎小魚的生命,珍惜每一條小魚的生命。)

對詞語的理解:

(1)甚至:用在並列詞語最後一項之前,表示突出這一項,表示程度再進一步的意思。在文中,表示被困的小魚數量不只幾百條,而有幾千條之多。

(2)在乎:介意;放在心上(常用於否定式)。文中不同的人物所説的“在乎”表達不同的含義。

(3)“蒸”從字形特點來看,四點底猶如沙灘上的水蒸氣。四點底是由“火”字演變而來的。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

2、引導學生體會小魚在淺水窪裏的生命岌岌可危的感受和對小男孩珍惜生命的敬佩之情。

3、本課是以對話形式呈現的,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才能使學生對文本有所感悟。

教學難點:一學期來學生對話有所練習,但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讀熟的基礎上很難將對話讀通順,更難讀出對話的語氣。

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在自讀中是能夠感受到小男孩的愛心、善良的。但受閲讀水平的限制,他們對於小男孩的執著精神和小男孩對每一個小生命的珍視與關懷往往領悟不深,很難與小男孩的情感達成共鳴。

2.思想感情

在短短的字裏行間,“我”看着被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流露出對小魚生命的擔憂之情。小男孩頭也不抬的回答,不停地撿魚、扔魚這一舉動,也深深感動着我,只是小魚,僅僅是條小魚啊,他都如此在乎,更何況他在乎每一條小魚。這種善良、執著的精神,讓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內涵

課文讚美了小男孩對生命的理解和關愛,進一步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4.表達

(1)本文以對話的形式出現,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但學生對於對話的練習還需要教師的引導。

(2)文中最後一段重複“這一次、這一次、這一次……”,結合省略號表達了小男孩不停的撿魚,在乎的每一條小魚的生命。

(3)很多詞語如:甚至、在乎、蒸等字詞,含義深刻,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不同的含義。

5.課後練習、泡泡語

文中的泡泡語是“看到小動物受傷了,你在乎嗎?你會怎麼做?”意在:學生在學習完課文後,結合生活説一説如何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課後題中的“讀讀想想”意圖同上,同時訓練學寫一句完整的話。。

6、課文有一幅插圖,展現的是“我”在一旁看“小男孩”撿魚、扔魚的場景,意圖使學生藉助圖畫進入情境理解文本。

[學情分析]

1.知識能力方面

(1)二年級學生具備了藉助拼音、熟字加減偏旁、形聲字等識字方法,基本掌握了本課生字的字音,但還沒有形成能力。“甚至”是捲舌音,發音較難。

(2)初讀這個故事感到非常感人,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在自讀中是能夠感受到小男孩的愛心、善良的。但受閲讀水平的限制,他們對於小男孩的執著精神和小男孩對每一個小生命的珍視與關懷往往領悟不深,很難與小男孩的情感達成共鳴。

(3)雖然本冊課文中有學生對話的練習,但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讀熟的基礎上很難將對話讀通順,更難讀出對話的語氣。

2.學習方法方面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已經能夠藉助各種識字方法自學生字,在平時訓練過程中,能夠用一兩句話表達內心的感受。

(2)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在每天的課堂教學中落實朱熹的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有了一定的讀書習慣。

[過程]

一、揭題導入,整體感知[設計意圖:創設大海的情境,拉進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讀課題

2、理解淺水窪水的特點

師:誰能説一説淺水窪裏的水怎麼樣了?[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又淺又少”來形容淺水窪裏的水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瞭解被困小魚的處境十分危急]

3、板畫大海創設情境[設計意圖:創設大海的情境,為本課的學習奠定基調,易於學生的角色轉換和體驗,更好的與文本對話]

師:小魚在大海里快樂幸福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狂風捲着巨浪將他們拋出了大海,被困在了沙灘的淺水窪裏。小魚會怎麼樣呢?我們先讀讀課文吧。

4、提出讀書要求[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同學們,讀書要做到三到,眼到:眼睛看着讀;口到,大聲讀,不加一字,不減一字,不重一字;心到:用心去讀。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書讀一遍是不夠的,只有多讀,才能讀得有滋有味,來,咱們繼續讀讀。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語“甚至”“幾百條,幾千條”來指導學生朗讀,感受到被困的小魚很多。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體會到被困的小魚處境危險,生命受到威脅,學生能讀出這樣的感受。]

1、讀正確[設計意圖:第一層:教師隨時正音,學生能夠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設計意圖:第二層:學生能夠讀流利,並能有所感受]

師:這次讀要做到眼到口到,爭取一次不錯,也就是用心去讀,其他同學可以在心裏跟着讀。

3、指名讀[設計意圖:第三層:在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讀出感受]

師:誰還想讀,這次不但要讀通課文還要讀出感受,其他同學邊聽邊感受,聽聽他哪個地方讀得好。

4、學生交流

師:誰聽出來了,他哪裏讀得好?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麼?

(1)讀出被困的小魚數量很多。

(2)被困的小魚生命岌岌可危。

5、指名讀

師:誰還想再來讀讀?

6、體會“甚至”在句子中的意思,指導朗讀

(1)比較句子

a:先出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也許有幾千條。”

師:誰來讀讀句話?[設計意圖學生能明白要讀哪句]

師:誰來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方案一:被困的小魚可能有很多。

方案二:被困的小魚可能有幾百條,也可能有幾千條。

b:出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師:再讀讀這個句子換成“甚至”,又怎樣理解呢?

生:方案一:幾百條很多,幾千條更多。

方案二:“甚至”能説被困的小魚更多。

師:總結——兩個句子都説被困的小魚很多,但有了“甚至”,説明被困的小魚遠遠不止幾百條,有上千條呢!(出示字卡:甚至,指名讀,開火車讀。)

師:是啊,被困的小魚那麼多,你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指名讀。(2-3人)

7、認識“蒸”的字型,體會在句子中的意思,指導朗讀。

(1)學生讀“用不了多久……這些小魚都會幹死”

(2)師:出示字卡“蒸”,觀察“蒸”的字形,結合課文內容,你想到了什麼?

生:方案一:下面四點底就像水蒸氣,小魚特別熱。

方案二:我想到了蒸饅頭,特別熱

師:四點底就像沙灘上的水蒸氣蒸烤着小魚,淺水窪的水本來就少,沙粒吸,太陽蒸,小魚的處境多危險啊!你能讀出來嗎?

(如果説到火,可以告訴學生四點底是火字演變而來。)

生:指名讀。(2-3人)

(3)創設情境,學生體會小魚的處境。

師:現在你就是那條被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正在被太陽曬着,生命可危,小魚,你在想些什麼啊?[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

生:方案一:我多麼想有人來就我啊!(師:那你快點呼救吧。)

方案二:誰來救救我啊!

方案三:我快要死了,快來救救我吧!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設計意圖:通過反覆朗讀,學生能讀出對小男孩珍惜生命的敬佩之情]

1、師:是呀,多麼可憐的小魚呀!(相當於評價,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小魚們的呼救聲誰聽到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小男孩聽到了。(師貼:小男孩畫像)

2、指名讀。[設計意圖:層次一:能將第二段的字音讀正確。層次二:能將句子讀通順,並能想象着畫面來讀。層次三: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小魚獲救了會想些什麼?]

3、再指名讀。師:小魚,你獲救了,你在想些什麼?師相機對話評價。

剛才我們通過反覆讀課文,小魚處在危難之中的心情和獲救後的心情,讀得好體會得也好,這就叫用心的讀。

5:師:是啊,是小男孩救了小魚們的生命,多麼有愛心的小男孩啊,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設計意圖:讀出對小男孩珍惜生命的敬佩之情。)

三、學習第三到六自然段(通過各種形式來指導學生讀好對話,在此基礎上體會同一個詞語在不同句子中表達的意思不同,從而進一步理解小男孩在乎每一條小魚的生命,在乎所有小魚的生命。)

1、自由讀對話[設計意圖:將對話讀通順。]

師:同學們,3-6自然段是以對話的形式呈現的,眼睛看清楚,自己讀一讀看能不能讀通順啊?[設計意圖:落實眼到、口到]

2、小組合作讀對話[設計意圖:練習對話,讀出語氣]

(1)指導讀:你是撿不完的[設計意圖:引導女生對男生説,讀出對話的語氣]

(2)師:小男孩怎麼回答的?[設計意圖:評價:肯定一點;是頭也不抬地回答]

(3)“我”怎麼説?

師:這裏有個什麼標點符號啊?是問號,要讀出問的語氣,你們來問問小男孩。

(4)師:小男孩怎麼回答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完成對話]

3、換過來讀,遂相機進行指導。

4、讀句子,瞭解“在乎”在句子中的意思[設計意圖: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中表達的意思不同。

a “那你為什麼還在撿?誰在乎呢?”

b “這條小魚在乎!”

師: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在乎”。(出示:詞卡,誰會讀。單獨讀“乎”時,讀一聲,在這個詞語中讀輕聲。貼詞卡)

師:用心讀一讀,看看兩個“在乎”的意思一樣嗎?(落實:心到)

生:對比讀兩個句子。(能把字音讀準。)

(1)“那你為什麼還在撿?誰在乎呢?”[設計意圖:層次一:沒有人在乎小男孩撿不撿魚,他為什麼還在揀?]

生:指名讀[設計意圖:能將句子讀通順]

師:是啊,“誰在乎呢?”在乎的是什麼?

生:預設一:沒有人看見他撿,不會表揚他。

預設二:撿了也不會有人獎勵他。

預設三:小魚死了就死了,沒有人在乎。

(2)“這條小魚在乎!”[設計意圖:層次二:小魚在乎的是自己的生命]

生:指名讀[設計意圖:能將句子讀通順]

師:在乎的是什麼?

生:預設一:在乎的是有人能救它。

生:預設二:在乎的是小魚的生命啊。

師:總結:是啊,小魚在乎的是自己的生命。

(3)出示句子:“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回大海。”[設計意圖:層次三:小男孩在乎小魚的生命。]

師:讀讀這句話,還有誰也在乎小魚的生命?

生:小男孩。

師:是啊,小男孩認為一條小魚就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啊。

(4)理解“……”,[設計意圖:層次四:小男孩在乎每一條小魚的生命,在乎所有小魚的生命。]

(出示:最後一句話過渡)師:於是,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師:(出示這一句)用心讀一讀這一句,這裏的“……”,省略的是什麼?(落實:心到)

生:方案一:省略的是“這一條”。

方案二:省略的是每一條小魚。

師總結:被困的小魚有成百上千條,小男孩在乎所有小魚的生命。

指導讀:最後一段。

師:誰能帶着你的體會用心讀讀最後一段吧。(落實心到)

朗讀:做動作合作3-6自然段。[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體會小男孩珍惜生命的願望。]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合作讀一讀第3—6段。(分角色,上台,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

(5)層次三:很多有愛心的人都會珍惜小魚的生命。

師:除了小魚,小男孩,還有誰也在乎小魚的生命?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評價,參與,產生共鳴。

師總結:是啊,小魚在乎,小男孩在乎,大海在乎,作者在乎,每個關心小魚生命的人都在乎,都把小魚當作活生生的生命,都會珍惜小魚的生命。(板書:珍惜生命)

五、寫真情卡[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會寫的能力,寫出真實的感受)

1、師:讀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説,把你內心真實的感受寫在真情卡上吧

2、交流感受

3、師:不管是鳥蟲魚獸還是花草樹木,大自然都賦予了他們生命,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吧!讓這些小魚帶着你們的心願游回大海吧!

板書

28 淺水窪裏的小魚

珍惜生命

板畫大海、沙灘,被困在潛水窪裏的小魚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設計 篇五

一 背景説明

在我們的課堂上,當我們老師正津津有味地講解着,當我們老師自我感覺良好時,當我們老師以為課文正要完美結束時,是不是經常會有孩子突然“爆冷”——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是不是經常有孩子打斷你的上課思路?尤其在新課程的課堂上,這種狀況是層出不窮的。我發覺在課堂上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敢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和老師針鋒相對,或許我應該為這種現象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們正在不斷成熟。新課程的確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這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潛伏的壓力。我時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憂慮:我這樣教合適嗎?我會教出怎樣的學生?我還能給予學生什麼?我能勝任新課程的教學嗎?……現代化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有創意的人才,我們的新課程也是向這個目標努力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出這種人才的。人才的培養是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而我們的課堂就是這種積累過程的重要階段。我們的教育能否勝任這種動態的積累工作呢?我們不得而知,也許能,也許不能。

二 教學片段

我繼續朝前走着,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這段的教學應該體現出小男孩令人肅然起敬的行為的感人之處。他將小魚兒一條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回大海。他不是憑着一時的好奇在玩一種遊戲,而是在執着的完成一項使命。這麼多的小魚,他是撿不完的,但他在盡力地撿着、扔着。在他眼裏,一條小魚就是一個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

但在我剛引讀完這段時,一個響亮的聲音突然響起來,一雙小手也隨之舉起:“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我和學生都被這冷不丁冒出來的聲音嚇了一跳,紛紛望向説話的人。原來又是這個平時最愛提問題的小傢伙!小傢伙長得黑不溜秋的,一雙小眯眼,但能説會道,腦袋瓜子挺機靈的。説實在的,我有點生氣。我好不容易創設的情境一下子被他的一叫給破壞了,確實有點煞風景。但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微笑着摸了摸他的頭,先表揚了他:會提問題的小朋友是愛學習的孩子,有問題才會有進步!在我的鼓勵下,這個黑黑的小傢伙高興地提出了自己的“高見”。

生:老師,小男孩這樣做是不行的!

師:哪樣做是不行的?

生:小男孩用力地把魚扔回大海會把小魚扔死的。

師:………………

全班頓時一片寂然,孩子們在思考,我也在思考。這個孩子提出這個問題不是沒有道理的,小魚兒們已經被烈日曬得快乾死了,再用力點是有可能會受傷的。這個問題,大家真的都沒有想過。我在無言相對的同時,又深深被孩子這種強烈的愛心所震撼!姑且不論這個孩子是領會了課文的道理或是無意間提出這個問題,我們都應該為他的這份純潔無暇的愛心鼓掌!但此刻的重點是要及時解決這個問題,我的腦袋在感動之餘,還是想出了辦法。對此,我實行了“踢球戰術”。

師:其他小朋友有什麼意見嗎?

[教室裏依然是安靜的,孩子們有的低着腦袋在“沉思”,有的仰着腦袋在看天花板。一會兒後,有孩子舉手了。]

生1:老師,我覺得黃程偉説得對。小男孩太用力了會弄死小魚的!

生2:我覺得這樣做會傷害小魚,它們已經很可憐了,還這麼用力扔!

生3:是呀,老師。小男孩離大海都這麼近了,幹嗎還要用力扔啊?

[大概是看了課文插圖以後得出的結論。]

此時,教室裏也紛紛響起了附和聲。孩子們都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哎,天哪!本來是要引導孩子們向小男孩的感人行為學習的,不料孩子們卻反倒認為他的行為有點“殘忍”了。真是不可預料啊!沒辦法,我“球”踢不成,反惹來“大麻煩”,只好另打算盤了。我又想出了一招,實行“迂迴戰術”。我就從“用力”兩字上下手,因勢利導。

師:沙灘上有成千上萬條小魚兒被困在淺水窪裏,這些小生靈在烈日下的沙灘上拼命掙扎,想要回到大海的懷抱,但它們回得去嗎?

生:回不去!(這倒是很一致的)

師:太陽這麼猛,這麼曬,如果再不回大海,過不了多久,這些小魚兒就會怎樣啊?

生:會被曬死的!

師:是啊,小魚兒們再不回到大海就會被活活幹死了,你們願意看到它們死去嗎?

生:不願意!

師:那小男孩願意看到小魚兒死去嗎?

生:不願意!

師:那現在你們對他“用力”把小魚扔回大海有不一樣的看法了嗎?

[接着我讓學生再次仔細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和課文插圖來深入體會“用力”的意思。]

師:有什麼想説的嗎?

生:老師,我想小男孩應該是想把小魚扔遠一點,要不然又被海浪衝上了!(小傢伙自己有點想通了。)

生:對,小男孩如果不用力就扔不遠了!

生:老師,小魚太多了,小男孩只有用力扔才來得及。

生:用力點可以讓小魚兒們早點回家!

(這個孩子還模仿起扔魚的動作。)

這時,我抓住這個孩子扔魚的動作,我讓每個孩子都起來模仿這個動作,來實際體會小男孩扔魚的辛苦。接着,我又通過語言描述創設出一個想象的情境:當成百上千條小魚兒被海水送進了淺水窪裏,沙灘上的其他人會怎麼做呢?讓孩子們想象出有人也許會撿回家當成美味吃了;也許有人會眼睜睜地看着這些小魚兒在烈日下活活曬死……但就只有這個小男孩不怕辛苦、不怕太陽曬用力地把一條條小魚扔回大海,幫助它們回家。最後,我問孩子們如果你們碰到了這樣的情景,你會怎麼做?孩子們也被小男孩的行為所感動,紛紛説自己要向他學習。有的孩子甚至還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比如説拿個塑料帶裝上水再把小魚一條條放進去、拿個有水的玻璃瓶放魚、找一個水桶裝魚等等。這樣做就不會傷害到小魚了!我再次被孩子們這種純真的愛心所感動,看來我的這次“迂迴戰術”奏效了!至少孩子們體會到了小男孩的“良苦用心”,也進一步樹立了保護小動物,珍愛小生命的意識。

三、課後反思

這次的課堂“小插曲”雖然過去了,但帶給我的這種震撼還依然留在我的心裏。我沒有想到孩子們的童心世界是那麼地天真無邪,充滿了愛心和關懷。這個提問題的孩子是多麼用心地在學習!他已經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小魚兒那種被困在淺水窪裏的無助和痛苦,所以他才對小男孩用力扔魚提出了“抗議”!大家幾乎都沒有意識到這點!一條條幼小的生靈激起了孩子們童心世界對小生命的珍愛,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我仔細地反思了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出以下的點滴想法。

(一)要在乎學生

在這篇課文中,小男孩是很在乎這些小魚的生命的,所以他才去這麼用力地扔魚來挽救這些小生命。而我們的課堂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如何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一方面要靠老師發揮自己的才能,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就是要讓學生髮揮他們的創造才能,勇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學生的需要,在課堂上只顧着自己口若懸河而讓學生成了旁聽者。對於學生的“插嘴”可能很“感冒”,不會去在乎他們的想法,有時甚至會因為個別學生的 “插嘴”而大發雷霆!所以我覺得我們老師應該向這個在海邊撿魚的小男孩學習,他連一條條小魚都在乎,而我們老師就更加沒有理由不去在乎我們可愛的學生了!那如何“在乎學生”呢?我覺得要先做到下面兩點。

1、珍視我們的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我們的課堂才會有活力,也才會有利於學生自身的發展。當你的課堂出現“冷場”時,可能問題不是出現在學生身上,而是出現在你老師身上。你會經常打斷學生的提問嗎?你會責罵學生的“意外之音”嗎?……在這節課中,我班這個孩子提出的問題確實是出乎我的意料!“太用力會傷害小魚”,這是這個孩子很關心的一個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正因為這個孩子的這個問題才引發出了多數孩子潛伏在內心的關愛!這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問題,我不能這麼隨便地抹殺掉這個問題,更不能這麼輕易地否定掉這個問題。要珍視這個問題,更要珍視孩子的真切感受。

要知道有的學生是經過了認真的思考和內心的掙扎才提出困惑的問題,所以當我們的學生大膽發表意見的時候,當我們的學生髮出“不和諧音符”時,我們老師不能因為他們擾亂了你的教學思路而加以斥責;更不能無視學生的思維趨向,只是按照自己教學的預設勉強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要珍視你的學生,對他們這種勇於表現自我、積極思考的行為要加以珍惜和認可甚至鼓勵,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敢説、會説、樂説。

2、老師要有“自知之明”

我們老師擁有的知識確實比學生是要多一點,但我們往往因為這樣而站在比學生高的角度,居高臨下,扮演着不可挑戰的知識權威的角色。隨着新課程的不斷深入,我越發感覺到知識的匱乏,我們老師的這點“油水”已經不夠學生“揩”了!在教學中,我時常被學生的問題問得一愣一愣甚至有時是啞口無言!就像這個孩子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把我為難了半天!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急切渴望,也深深地感覺到自己快要沒有新鮮的東西可以教給學生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老師應該作為一個學習者參與到孩子們的學習當中,與他們共同討論交流,不要以高姿態看待學生。有些學生其實想的比我們老師還要深入、感性,不能小覷我們的學生!要想真正走進學生的童心世界,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我們老師也真的需要邊教書邊充電,及時補充新鮮知識,正視自己的職責和地位。

在乎我們的學生,在乎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乎他們的言行舉止,在乎他們的情感態度。像我們的學生在乎我們老師一樣在乎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老師不再是孤獨的演奏者,才能讓童心世界灑滿陽光。用我們的真情換取孩子的信任,用我們的愛心點撥孩子的人格。

(二)童眼看學生

每個人都有兩隻眼睛。而我們老師的眼睛,一隻是成人式的眼睛,另一隻應是孩子式的眼睛,即“童眼”。那隻成人的眼睛應善於觀察孩子,觀察他們身上的一切;那隻孩子式的眼睛則用來從孩子的角度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甚至是觀察老師自己。孩子的思維與成人是與眾不同的,所以作為成人的老師不應該以成人的眼光和思維來評價和衡量孩子。在這個案例裏,當這個孩子提出這個問題時,剛開始我沒有馬上領會他的想法和需要,但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就會立刻引起共鳴。所以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他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要和孩子們進行心靈的溝通,那就要切身體會孩子的感受,進入他們的世界。作為一名老師,應當關注孩子所關心的一切,而且由於孩子對周圍的一切變化更敏感、更好奇,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具有童心,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去觀察、認識事物,從而得到發展。帶着一顆童心,用我們的這隻“童眼”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會使我們更快、更深入地去了解、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這時我們的行為和語言在孩子面前就會產生魅力。孩子們會感到你和他們的心是相通的,因為我們對於他們的理解,他們會感到生活充滿無限樂趣。

我們每個老師真的都需要這隻“童眼”,不僅僅是因為能更好的瞭解孩子,也是為了使自己始終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不會輕易被這個社會的黑暗因素所影響;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了,因為孩子們都是無憂無慮的;也使自己始終保持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三) 珍惜教育的時機

教案的預設與課堂的生成真的讓人無法琢磨透,換言之,教案的預設過程與課堂上的這種動態生成永遠不會一致,教師也永遠不能完全把學生的這種生成性備到教案裏。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的組合,他們既相互聯繫又相互排斥。而我們教師所能做得就是運用自己的智慧儘量處理好這些生成性的東西。能在非常態情況下,生成一種在突變狀態下精彩生成的智慧。而這種精彩智慧的生成需要我們老師要及時捕捉、珍惜時機。在上面這個案例中,學生的這個問題也屬於“突發事件”,我慶幸自己及時捉住了這個機會,並加以擴大利用,使之成為一個教育的契機。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會經常出錯,而老師也會出錯。而每一個錯往往都藴藏着一個很好的教學時機,因此我們老師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於捕捉這些生成的智慧。

四、困惑之處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新課程的實施已經進入了第二年。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惑。我們都知道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也在努力實行這種理念,努力使課堂顯得更有活力,孩子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但真正做到在乎我們的學生,珍視我們的學生又是不容易的。每當有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那老師是不是都要一一在乎、珍視呢?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體現出有用的價值,我想我能做到在乎我的學生、珍視我的學生,但這種在乎和珍視有沒有體現出價值,我並不能完全瞭然於心。對學生的這些“天外之音”怎樣有效地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利用呢?即如何把這種在乎和珍視發揮到極致?這些都是我在課改中感到極為困惑的地方,還需要不斷的實踐摸索和學習好的經驗。相信也有很多老師有這方面的困惑,希望能互相交流探討這些困惑。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設計 篇六

[情景説明]

《淺水窪裏的小魚》是一篇能給人帶來心靈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條小魚被海水送上了海灘的淺水窪裏,小男孩的做法讓我們震驚,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愛生命”的品質令我們感動。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生命的珍貴,從而進一步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教學重點是啟發學生從文本中、從想象中、從朗讀中感受生命的珍貴。

我在優質課比賽中有幸聽了兩節《淺水窪裏的小魚》,兩位教師不但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面對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老師,我覺得小男孩這個辦法不好”(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的處理也迥然不同。第一位教師面對“意外”,避而不見,讓精彩悄悄溜走;第二位教師則巧妙地運用這一珍貴資源,使課堂大放異彩!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精心預設能使教師更好地調控富有變化的動態課堂,而課堂上出現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師靈活地調整預設思路,課堂因此充滿生機。下面我們來看看兩位教師的教學片斷。

[教學實錄]

[片斷一]

(面對“意外”,避而不見)

師:同學們聽到海浪的聲音嗎?這節課我們繼續關注小魚的命運。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你們讀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麼?

生:我們知道了淺水窪裏有很多小魚。

師:小魚在淺水窪裏痛苦地掙扎,如果你是這條小魚,你會怎麼呼救呢?

生:救命呀!

生:快點來救我呀!

師:我們來通過朗讀感受小魚的困境。

(師引讀這一段。)

師:它們遇到小男孩,小男孩會怎麼做?請同學們讀1-6自然段,把小男孩怎樣做的畫下來。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拾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你們能不能一邊讀,一邊像小男孩那樣做一做?

生:能。

(生邊讀邊演。)

師:你們有什麼感覺?

生:很累。

生:老師,我覺得小男孩的方法不好,這麼多魚,一條條的扔,扔不完的!

師(一愣,若有所思):是嗎?

師:誰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體會他的心情?請你坐下來再想一想。

(生一臉困惑,不情願地坐下來……)

[片斷二]

(巧妙運用這一資源,靈活調整教學思路)

(一)體會“魚兒在乎”。

師:請大家看屏幕(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但是先去掉了小男孩圖樣,不加音樂)誰來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呢?

生:我看到了淺水窪裏有許多魚。

師:是呀,(教師指點大屏幕)在一望無際的沙灘上有許許多多的淺水窪,淺水窪裏有魚呢。課文是怎麼介紹這淺水窪裏的小魚的呢?讓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生: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師:我剛才就在觀察大家,發現同學們讀着讀着,有的皺起了眉頭,有的好像在想什麼。請問淺水窪裏的小魚怎麼了?

生:被困在水窪裏了。

師:是呀,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此時,它們會想起誰呢?

生:大海。(許多學生也同時附和着)

師:是呀,大海就是魚兒的家。

生:還會想起親人們。

生:還會想起它們的同伴。

師:是啊,如果它們還在大海里,它們肯定會跟它們的同伴一起快樂地遊玩呢。

生:還有它們的爸爸媽媽。

師:是呀,想不想看看魚兒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魚兒在大海快樂生活的錄像片)

生:興奮地看着錄像,嘴裏不時發出驚歎聲。

師:剛才大家都在説:“呀,多快樂呀!真幸福呀!”可是這樣的生活已經慢慢離它們遠去了。它們現在被困在淺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呀?

生讀: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

師:我聽出來了,你有點難受。

(生齊讀這一句,體會魚兒難受的心情)

師:更糟糕的是——

生: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

師(指點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我們剛才看到這淺水窪裏不是有水的嗎?小魚怎麼會幹死呢?

生:水會被沙子吸乾。被太陽蒸乾。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字吧。(點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誰認識?

生:蒸。

師:能給這個“蒸”字來找個朋友嗎?

生:蒸乾、蒸死、蒸發、蒸汽

師:是呀,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個字的下面有——(課件:四點底變紅)

生:(齊)四點底。

師:你們可知道,這四點底是從火變來的。(課件把四點底變成火)哎,沙灘上哪有火呀!

生:太陽很熱,像火一樣。

師:太陽確實是很熱很熱的。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在水窪裏,温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高,(課件出示整個字慢慢地變紅了。)小朋友們,你覺得這時的小魚會感受到什麼呢?

生:熱。

師: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走近水窪來看看。(課件出示淺水窪,水在變少)水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音樂想起)小魚兒,你們怎麼了,在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

生:它想它們的家鄉。

生:會想它的朋友。

師:還會説什麼呢?

生:它會説我好倒黴。

生:它會説我很後悔。

生:我很悲傷。

師:它們真希望——

生:小魚會説:“希望我能早一點回到大海。”

師:這是小魚此時的心聲呀!它多麼希望有人來救它呀!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吧!誰來讀?(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

生:(沙啞着喉嚨)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

師:多可憐的小魚呀!你真能體會小魚的心情。

師:小魚都會幹死。它們的爸爸媽媽,它們的兄弟姐妹會想些什麼呀?

生:他們會很想念這些小魚。

師:是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生齊讀。)

師:看來,被困的每一條魚兒,是多麼盼望着能回到大海里去呀!(板書“魚兒”)

(二)感受“男孩在乎”。

師:(指點板書,激動地)同學們,淺水窪裏的小魚,誰在乎呢?請大家把書本翻到132頁,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教師巡視並和學生一起討論。)

師:誰來告訴大家,還有誰在乎這淺水窪裏的小魚呢?

生:小男孩在乎這淺水窪裏的小魚。

師:你們同意他的意思嗎?

生:同意。

師:你們從哪兒發現小男孩是在乎這淺水窪裏的小魚的?

生:因為他把小魚扔回大海。

師:(指點大屏幕)觀察真仔細。我們也看到了,原來這位同學是從圖上看出來的。小男孩在幹什麼?

生:扔魚。

師:是呀,小男孩扔魚的這一動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這淺水窪裏的小魚的。那麼課文的哪些地方寫了小男孩在扔魚呢?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師: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在扔魚呢?

生:“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師:讓我們也來讀一讀吧!

(生齊讀。)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課件出示句子)

師:請女同學把這句話讀一讀。

(女生讀。男生看。)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兩句話。)

師: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撿魚、扔魚,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這些小魚的。我們來看看小男孩撿的魚多嗎?

生:多。

師:從哪裏看出來的?請大家自己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生自由讀。)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師: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倒是聽出來了。

生:最後“這一條”後面還有一個省略號。

師: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呀!連躲在後面的這個省略號都被你發現了。(課件把“……”顯紅)哪位同學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所有的人都感覺到小男孩撿的魚是很多很多的。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到最後一個“這一條”就嘎然而止)

師:我聽出來了,你到這兒呀,(指着大屏幕)小男孩撿的魚就完了。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念得很重,停頓好久)再接着念。

師:我聽出來了,你比她多了一點點。我也想來試一試,看看老師有沒有把這個省略號給念出來了,可以嗎?(邊讀邊用手勢輔助朗讀,到最後一個“這一條”有一種止揚的味道。

(生七嘴八舌地説讀出來了。)

師:想不想像老師這樣來讀一讀呀!大家試試看。

(生認真練着,教師巡迴指導。多種形式的練讀。教師用手勢幫助他們朗讀,學生讀出了魚“多”的味道。)

師:從這裏看出小男孩撿的魚多。剛才我們聽到那個男小朋友還把一個詞語念得很重。是哪個詞語呀?

生:是“不停”。

師:是的,這個詞語也有看出小男孩撿的魚多。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嗎?

生:能。他不停地撿魚、扔魚……(強調了“不停”)(學生掌聲響起)

師:老師感謝你。那麼上面的句子呢?你能讀好嗎?

生:能!

師:那好,請所有的男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男生齊讀。)

師:是呀,小男孩撿的魚真多!小男孩撿的魚那麼多看得出小男孩真的在乎這淺水窪裏的小魚。

生:我覺得小男孩的這個辦法不是很好,那麼多魚他能撿得完嗎?

師:(讚許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所以我也忍不住走過去對小男孩説:“水窪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

(老師舉起“成百上千”這張詞語卡片,生讀詞語。)

師:我想問一問我們二(1)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生:42人。

師:哦,那麼多呀!能不能説“成百上千”呀!

生:不能。

師:如果把我們學校的所有班級的孩子都合起來那就可以説“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麼多那麼多的魚兒被困在淺水窪裏,小男孩能撿完嗎?

生:不能。

師:他知道嗎?可是他——(手指着大屏幕示意學生讀)

(生激動地讀着。)

師:多麼用心的、多麼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淺水窪裏的魚兒是撿不完的,但他還在撿呀!説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這淺水窪裏的小魚呀!(板書:小男孩)同學們,既然淺水窪裏有那麼多小魚,小男孩一個人是撿不完的,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撿得完呢?

生:那個小男孩可以請其他的人也來幫忙。

師:是的。這真是個好方法。

生:請爸爸媽媽幫忙。

生:我一個人一天就能撿完。

師:你覺得小男孩一個人還是能撿完,是吧。可能開始的時候那幾條魚非常的幸運,還活着就被小男孩救起了,可後來,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

生:那些小魚就會被幹死。

師:所以,只要我們在沙灘上的人你撿、我撿,剛才那位小朋友説叫爸爸媽媽來撿,叫同學們一起來撿,就能把它們撿完了。學到現在,老師又想再次問問大家了:“淺水窪裏的小魚,誰在乎?”(指點板書)

生:小男孩在乎。

師:是的。除了小男孩,還有誰在乎嗎?

生:沒有了。

師:(手指板書)小魚在乎嗎?

生:在乎。

師:你在乎嗎?(手指學生)

生:在乎。

師:我呢?

生:在乎。

師:看來,所有愛小魚的人都在乎。(板書:……在乎)

(三)拓展昇華。

師:是啊,生命只有一次。當我們看到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時候,(放課件)當我們看到藤兒在奮力往上爬的時候,當我們看到筍芽兒不知不覺地拱出了地面(放課件)當我們看到花兒不知不覺地開放了(放課件)我們會充分感受到無論是人,還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的世界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生命,才變得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最後,送小朋友們一首詩,這是老師讀完這課課文後自己寫的。

(播放音樂:教師飽含感情朗讀詩歌)

每天清晨,當我們聽到小鳥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邊,當我們看到小魚在遊戲,那有多好;

每到之處,鮮花盛開,小草碧綠,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魚在乎,小鳥在乎,花兒在乎,我也在乎。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珍惜生命吧!

(在音樂聲中完成板書:畫上兩隻手)

……

[教學反思]

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處理好的一對矛盾,預設是教師的預先設置,是相對靜態的;生成是學生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識、技能,是相對動態的。在教學中最忌把教師預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師預料中的結果作為學生的生成。不過,我們雖然無法預設到一切,但總可以儘可能多的預設一切,課前精心預設,教師才能更好地調控沒有把握的課,才能使課堂上出現的精彩的生成,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

以上兩位教師截然不同的預設很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為什麼第二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更精彩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這位教師在預設時做到了“新、巧、活”三個字,從而成功地處理好了預設與生成這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預設首先體現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這也是新課標反覆強調的。葉老曾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必須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進行學一篇帶多篇的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很欣賞第二位教師的做法,她在精心預設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淺水窪裏的小魚》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生命的珍貴,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如果不深鑽教材,就會象第一位老師那樣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為教學重點,通過讓學生分析小男孩扔魚時的動作來體會小男孩救小魚時的急切心情,這樣一種常規教法,比較老套,而且這樣教學,學生似乎還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這一行為。可貴的是,第二位老師打破了常規,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為教學重點極度渲染,為什麼她要這麼處理教材呢?我想是因為第一段寫成百上千條小魚困在水窪裏,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這危急的情況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魚,正是有了這種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為才更讓我們震驚,令我們感動。所以第二位老師對教材的大膽處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創設情境——巧。

精心預設還體現在巧妙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體驗。創設的情景並不等於學生的學習情景,只有當學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體驗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説的入情入景了,我們才能稱之為學習情景。如第一位老師執教的片斷中,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這條小魚,你會怎麼呼救?由於學生還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還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體驗,而且很快就被老師以訓練為主的學習所取代。第二位老師則精心設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魚兒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錄像,學生興奮地看着錄像,嘴裏不時發出驚歎聲,接着老師一聲歎息:“可是這樣的生活已經慢慢地離它們遠去了,它們現在被困在淺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學生通過兩個情境的對比體驗,體會到小魚的心情,再讀“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讀出難受的樣子。再如,用課件出示淺水窪,水越變越少,音樂響起,老師動情地説:“小魚兒,你們怎麼了,你們在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此時學生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魚,師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個學生在朗讀“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時幾乎是沙啞着喉嚨,紅着眼睛讀的。

三、即興預設——活。

課堂教學同時也是一個富有變化的動態生成系統,是一個不斷前進發展的環境。隨着教學進程的深入,隨着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抓住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使課堂大放異彩。在片斷一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拾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一句時,學生突然提出:“老師,我覺得小男孩的這個方法不好!他這樣是拾不完的。這本是一個可使課堂絢麗多姿的亮點,可惜老師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隨後不加理睬,仍順着預先設計的教學繼續下去,因而失去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其實學生的這個想法對於課文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它內涵豐富,直接關係到課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這個方法的確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魚,那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雖然自己一條條地扔,的確累,但是為了儘快救那些小精靈,他已經顧不了許多了,至於學生所説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課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關愛生命。在片斷二中老師重拾這一珍貴的教學資源,靈活調整預設思路,她先是讚許地點點頭説: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我也想對小男孩説:“水窪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拾不完的。”接着她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義,用手指着大屏幕説:“他明明知道淺水窪裏的魚兒是拾不完的,但他還在一個勁兒地拾呀!”從而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從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對生命無限珍愛”的光芒,然後她又問學生有什麼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學生説了很多方法,教師總結説:“只要我們在沙灘上的人你撿,我撿,叫爸爸媽媽來撿,叫同學們一起來撿,就能把它們撿完了。”最後老師進一步拓展昇華:“看來,所有愛小魚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師這一精彩的動態生成使課堂出現了高潮,老師、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發出奪目的光芒。可見,這位老師面對着課堂上學生“精彩的發揮”能夠來個“精彩應對”,這也恰恰是她“正在預設”或“將要預設”的結果。老師的精心預設和動態生成使課堂更加絢麗多姿。

比照兩個案例,我感觸頗深:其一,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預設,面向全體學生,備教材,備學生。其二,教師對於學生在學文時的即時質疑,應高度珍視,敏鋭捕捉,善於利用。其三,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生機盎然。

[專家點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主體,是知識文化的創造者,是課程的開發者。”課程改革也對教師角色重新定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現實的課堂中,當我們拿着課前精心預設的教學方案靜心與學生對話時,學生常會給我們以毫無準備的意外。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質疑,課堂上教師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冷處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沿着原有思路教學;二是熱處理,不加分析,拿來即用,隨意改變原先的教學思路;三是温處理,先是肯定其參與意識,再作冷靜分析,確定應對方案,或堵或疏,或截或導,靈活調整原有的教學思路。“老師,小男孩這個方法不好!”這個想法對於課文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利用價值,它直接關係到課文主旨的揭示。可惜在案例一中,教師維持原來的思路,以冷處理方式待之。這個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被教師漠視了。在第二個案例中,教師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釋放豐富的情感,從而有效地利用了動態生成資源,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台。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判定一種教學是不是有“法”,關鍵是看它有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的教學,才是有“法”的教學。(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交流,感受生命的可貴,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情感

1.同學們,我們都是大海邊的孩子,知道大海是魚兒温暖的家。魚兒整天在大海里快活地游來游去。然而不是所有的魚兒都能這麼幸運。一天,大海翻起巨浪,一陣一陣拍打着海岸,許多小魚被衝到沙灘上。後來,海水退下去了,可是有些魚兒卻困在了沙灘的淺水窪裏,回不了大海,成了《淺水窪裏的小魚》。(出題)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8課,一起讀課題。

3.知道什麼是淺水窪嗎?

4.許多小魚就被困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淺水窪裏,多令人着急啊!我們再來讀好課題。

二。初讀課文,體會小魚所處的險境。

這羣小魚的正面臨着怎樣的危險?讓我們打開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小節序號。開始。

1.指名逐節讀課文,並正音。

2.指名説。出示:

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

4.這句話中有四個生字。讀一讀,“蒸”記一記。

5.自由讀。説説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6.創設情景:太陽越來越猛,淺水窪裏的水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燙。小魚們在不停地掙扎。小朋友,你彷彿聽到了小魚們在説什麼?

7.總結。小魚們多麼痛苦,多麼難受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語:看到這成百上千條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也許有人要撿回家慢慢享受這海中美味;也許有人會看着這些小生靈在烈日下乾死。而文中的小男孩是怎麼做、怎麼説的呢?

三。 品讀課文,感悟真情

1.自由讀課文2—6小節,

2.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請你快速再讀2—6小節,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3.交流體會:

(1) 學生反饋。出示a: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a.自由讀。哪些詞語輕輕地觸動了你,你能舉其中的一個詞語説説嗎?(不停説明魚很多,如果慢慢,小魚就會幹死。救魚心切。。。。。。)

創設情景:不停撿,用力扔,同樣的一個動作,他得重複幾十次,幾百次,甚至幾千次。請你想象一下,小男孩在撿魚,扔魚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b.生自由説。

c.朗讀指導。師:可是小男孩還是不停地撿魚、扔魚,多麼令人感動啊。

(2)出示b:“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頭也不抬”是指小男孩沒有禮貌嗎?指名説。齊讀。

我知道什麼?

過渡語:我既然知道那麼多的小魚是撿不完的,那為什麼還在撿?誰在乎呢?師追問:是呀,不就是小魚嗎,有誰會擔心它的生死?有誰會在乎它的生命呢?

(3)出示c: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a.師:所有有愛心的人都會在乎小魚的生命。你們聽,小男孩説得多好啊,師激情範讀。

b. 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淺水窪中的一條小魚,就是那苦苦掙扎着的小魚,你最渴望什麼?最在乎什麼呢?生自由説

c朗讀指導。蔚藍的大海在召喚它們,可愛的親人在盼着它們,能重新回到大海的懷抱,淺水窪裏的每一條小魚都在乎,這是它們的願望啊!文中的小男孩讀懂了小魚們的願望,你們讀懂了嗎?用你們的朗讀告訴我。

d.全體起立,做上動作讀。

4.想象説話

文中的我看到這裏,聽到這些,他還會無動於衷嗎?想象:我會怎麼説,怎麼做?

如果你當時也在那兒,你會怎麼做?

五。再次點題

.有那麼多的人在乎這些小魚,現在你再來讀讀課題,你還會為此擔心,着急嗎?充滿希望地讀課題。

六。鞏固字詞

老師這兒有許多小魚,讓我們和文中可愛的小男孩一起懷着真誠,善良的心把小魚送回大海好嗎?讀詞語送魚回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