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9W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一

《淺水窪裏的小魚》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感人場面。文章的主要寫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這樣做無濟於事,但仍儘自己的力量奮力拯救小魚。文中的這個孩子純真、善良、感人至深,通過學文,要讓學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我在設計時,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情感點,並努力在兩者之者架設一座橋樑。

一、以“在乎”為切入點展開教學。

在學生學習生字後,讓學生談談“在乎”一詞怎麼理解,説説在生活中誰在乎你?並談談大海中的小魚最在乎什麼?接着通過讀悟第一自然段體會魚兒在乎自已好好的活着,讀第2—6自然段感受,小男孩在乎每一條小魚。整堂課以“在乎”為切入點,以“在乎”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過程的思路清晰,對教材的處理較到位。

二、創設心靈交流的平台。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説過:“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於兩個的思想。”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是有差別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創設心靈交流的平台,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的情景時,讓學生想象,用不了多麼,火辣辣的太陽就會當空照,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教學2—6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小男孩撿魚、扔魚的辛苦,並有意識的“採訪”,引導學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這一個個環節的教學,我引領着孩子深入文本,進入文本角色,讓孩子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與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諧、輕鬆地營造了一個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學習更加地愉悦,使孩子們更加地積極主動。

三、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這種語言訓練中提升發展。

在學生讀悟了小男孩在乎淺水窪裏的每一條小魚後,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句式進行填空練習:這條_________,這條也______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_________。學生藉助這一練習形式,開動思維,展開想象。有的説:“這條想回大海!這一條也想回大海……”有的説:“這條想活,這一條也想活……”還有的説:“這條是個小生命,這條也是小生命……”這樣的設計和教學,既達到了對課文內涵、情感的理解、體會,與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產生共鳴,又在此基礎上,啟發思維想象,發展了語言。學生由此“一舉多得”。這是有效的語文學習,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語文學習。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情感還並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誦讀還不夠到位。

我想,怎樣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挖掘課文的情感,體會字裏行間中藴涵的真情,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二

《淺水窪裏的小魚》是讓學生從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我在設計時,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情感點,並努力在兩者之者架設一座橋樑。

1、創設情景,鋪墊情感。

在教學開始時,我播放了魚兒在大海里快樂生活的片段,讓孩子走入情境去感受魚兒的快樂、自由自在,當孩子們興奮、愉快時,我將畫面一轉,出現了陷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圖片,讓孩子們透過兩個情境比較,體會到小魚生活的困難,強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

2、想象補白,強化情感。

想象直接指向學生的內心世界,並推動着情感。此刻大家就是被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你們的情緒怎樣?下面的沙子要吸,上面的太陽要蒸,本來就只有一點點的水,很快就要乾了!小魚就要乾死了。時間緊迫,狀況危急,這危難時刻,小魚們,你們在想些什麼呢?課上,透過課件演示“蒸”字的四點底慢慢變成火,讓學生感受字義,為什麼沙灘上有火?感受小魚此時的情感。

透過幾次想象補白,學生與小魚的情感已融為一體,讓他們設身處地為小魚着想,從中體會到小魚的感受。這時再引出小魚叨叨的一封信,既鞏固了字詞的運用,深化了情感體會,又拓展了閲讀。

3、以讀為本,以讀激情。

本文感情鮮明,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潛力是很重要的,為此,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的讀課文,走進文本,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有齊讀、分主角讀、個別讀、配動作演讀等,品味語言文字的情境,以讀代説,以讀促理解,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

4、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這種語言訓練中提升發展。

在學生讀悟了小男孩在乎淺水窪裏的每一條小魚後,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句式進行填空練習:這條_____,這條也___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都_________。學生藉助這一練習形式,開動思維,展開想象。有的説:“這條想回大海!這一條也想回大海……”有的説:“這條想活,這一條也想活……”還有的説:“這條是個小生命,這條也是小生命……”這樣的設計和教學,既到達了對課文內涵、情感的理解、體會,與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產生共鳴,又在此基礎上,啟發思維想象,發展了語言。

5、寫話題目與課後練習相結合,並讓學生適度發揮。

這個設計是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的適當拓展,能夠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當學生看着黑板上擠滿的愛心,他們有一種成功的喜悦,,因為被救的都是小生命,任何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學生在這種切身的行動中得到了啟發,身受感動,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言行,更有實際好處。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情感還並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在課堂中幫忙學生挖掘課文的情感,體會字裏行間中藴涵的真情,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三

《淺水窪裏的小魚》這篇課文藴涵着作者豐富的情感。文中小男孩保護動物、關愛生命的舉動很令人感動。教材如此有情,怎樣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我決定從課題入手,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後,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是怎樣跑到淺水窪裏的?淺水窪裏的小魚怎樣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學生開始看圖瞭解淺水窪,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雖説第一自然段不是文中的重點,

可卻是充分調動學生情感為下文的學習做好有力的鋪墊。怎樣讓孩子對淺水窪裏的小魚產生憐惜之情?我出示小魚被困的句子。

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的。

文中的“困、蒸”形象的把小魚難受、飽受煎熬的刻畫了出來。我抓住“困、蒸”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小樹被困在框裏會怎樣?小魚被困在水窪裏會怎樣?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小魚缺少水分,那時它離不開水。”“它動彈不得,失去了自由。”“它的生命奄奄一息,隨時都會死去。”學生隨着對困的理解加深,與文本主角產生了共鳴。

然後我結合蒸的字形再次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驗情感。

蒸的感覺怎樣?蒸的下面四點像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説“四點像火苗在燃燒”“那四團火多大呀!小魚快蒸乾了,它呼吸困難了,它實在受不了了。多可憐的小魚呀!”

看到孩子們那痛苦的樣貌,那心疼的樣貌。我趁勢讓他們朗讀我出示的句子。沒有技巧的入手朗讀(以前我總要對孩子們的讀進行一番指導),沒想到孩子們對小魚的憐惜之情透過讀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們的情感以匯入了作者描述的對象上---那些可憐的小魚已激起他們深深的同情。

學生有了對被困小魚的憐惜的情感。,學習小男孩救小魚的自然段時顯得水到渠成。孩子們對小男孩的救魚的執著深深感動了。他們和男孩一樣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學生已經進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於海邊撿着小魚扔向大海,就這樣不停地叨唸着"這一條在乎,這一條在乎,這一條在乎……"

全班同學彎腰在自己的座位旁做撿魚的動作,又使勁做扔的動作。他們似乎正在海邊幫忙小男孩撿淺水窪裏的小魚。從孩子們臉上愉悦的表情讓我釋懷“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主題已經在孩子們心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教完本課我有一個困惑:那就是課中有個孩子對我説:“趙老師去年暑假我到海邊去玩過好多次,我怎樣沒有見到小水窪呢?”教學本課時我查找了資料。海邊根本就不存在小水窪。海邊即使有凸凹不平處,也不可能有水,不可能有小魚。即使有小魚也早隨潮漲潮落而回大海了。也就是説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是不可能的。課前我就預料孩子們會提這個問題。當時我想教給孩子們正確的知識,但是我轉眼一想,當學生髮現淺水窪里根本就沒有小魚時,那還能激起他們關愛生命的情感嗎?那他們對小男孩救魚的行為還能感動嗎?孩子們會覺得是欺騙人的謊言。因而我決定如果孩子們上課提出此疑問,我要用教師的權威去告訴他們---海邊有淺水窪,淺水窪裏有許多被困的小魚。我寧願知識錯誤一次,也不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受到傷害一次!不知我的做法是否正確?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四

《淺水窪裏的小魚》一課,基本上是對原課的還原,課後,經王主任的點評,大致把不足總結為以下幾點:

1、上課節奏較快,沒能給孩子們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

2、在基本素質方面,需要注意講課時的語速還有高低起伏的語氣,在平時自己講課時就得多加註意。

3、本節課識字內容相對過多,要學會處理好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的關係。識字太多可能導致孩子並不好把握。處理好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的關係,隨文又不能顯得課文支離破碎,需要好好思考處理。

4、最後的環節跳躍性太大,沒有明顯突出地來認識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以致思想感情表述不夠明顯。主要是在板書呈現“撿、扔”後開始體會男孩的形象。從“在乎”看出了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引出珍惜珍愛生命的主題,後引導孩子們投入行動中,也就是讀生字拯救生命,接着指導書寫,最後再引申拓展到生活中,即可以拓展一首小詩,那麼感情色彩會更明顯一些,比如説《熱愛生命》的小詩,以更好地激發學生。

5、“至”是個上下結構的字,不是獨體字,一定不能口誤。

總之,以後講課,儘量要有自己的突破,把握好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預設了這樣幾個目標:複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雖然教學環節進展的比較順利,但是回顧整個過程,總感覺有不少遺憾在其中,現反思如下:

1、在出示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是這樣要求學生的:請馬上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課文描寫海邊潛水窪和小魚們的相關句子,用“-------”畫出來。

後面感覺到當學生第一次讀完後,還需要再強調找出相關的句子,感覺應該做如下的修改,會使學生更清楚的明白要做些什麼,同時也避免了教師的囉嗦和嘮叨,提高了課堂效率,即1、請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描寫海邊潛水窪和小魚們的相關句子,用“-------”畫出來。

2、在品讀“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這一段文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雖然我在四人小組內讓學生進行圈動詞,同時進行表演的學習活動,但是學生在表演得不到位的時候,我沒有進行更多地指導,所以孩子們後面能夠講出的東西比較單一和膚淺,如果進行幾個小的問題設置效果應該會好很多:為什麼這麼用力呢?為什麼這麼慢呢?就可以體會出用心和盡心盡力的善良、愛護小動物和珍惜小生命的令人敬佩的少年的形象。

3、分角色進行朗讀:2個旁白,一個演“小男孩”,一個演“我”,就發現孩子們的角色分工沒有分好,吵吵嚷嚷的,在這方面還需要協調;另外,在全班面前展示,不夠自信和大膽。

在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童心的可愛和珍貴,孩子們也積極踴躍的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可是感覺到隨着孩子們年齡的增大,有一部分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有點不注意守紀律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新問題,尤其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傾聽習慣。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六

短短200字的《淺水窪裏的小魚》透過講述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向我們勾畫出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感人場面。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明白小男孩明知自己這樣做並不能拯救所有的小魚,但仍儘自己全部的力量挽救每一個小生命。小男孩的純真、善良、對生命的珍惜,感人至深。我的教學目標就是想在引導學生們反覆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重要。

朱光潛在《談美》中提出人生要“慢慢走,欣賞啊!”其實,讀書也是如此,關鍵在潛心涵詠,而涵詠務必從語言文字入手。

“清晨,我來到海邊散步。”看着美麗的圖片,帶着孩子們遐想——清晨的海岸安詳、純淨,只有温柔的海水隨着微風輕柔地撫摸着金色的海灘。“走着走着”我發現:“在沙灘的淺水窪裏,有許多小魚。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這些小魚為什麼會困在淺水窪裏?也許是一夜的暴雨沖刷上來的,也許是退潮時滯留下來的,也許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之,它們被困在淺水窪裏了。看看這個“困”字——大口框裏邊的“木”就如那些被衝上沙灘的小魚,那“木”字外面大大的“口”就是一個個淺淺的小水窪,小魚被囚禁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這“困”字道出了小魚的無奈和無助,然而這一個“困”字背後除了無助還有一種危險(?)因為“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都會幹死。”在這一段裏,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出“困”、“也許”、“甚至”、“就會”、“吸乾”、“蒸乾”、“都會”、“乾死”,學生們紛紛展開想象,表情是既痛惜又無奈,“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生命讓孩子們焦急不安。我問學生“小魚的生命受到了威脅,誰在乎?”——“小魚在乎!”

“我”悠閒地“繼續朝前走着”,對這樣的情景司空見慣。“忽然看見”一個小男孩,他想幫忙這些可憐的魚兒重回大海。“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讀了這句話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些詞語?——“走得很慢”、“不停地”、“彎下腰”、“撿起”、“用力”、“扔回”,這六個動詞寫出了他的全神貫注和不遺餘力。他走得很慢因為——水窪太多,被困的小魚太多,他怕走快了遺漏了哪怕一條小魚。他不停地彎腰,即使累了,也不停下來因為——他要趕在太陽升起之前,在小魚被蒸乾之前,將小魚送回大海。他用力地把小魚扔回大海因為——他明白,如果他的力氣太小,小魚還是會留在沙灘上回不了大海。這一切都是因為——“小男孩在乎!”

究竟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這條也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在朗讀3-6自然段時,出現次數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在乎”,“這條”。對大海來説,這一條小魚只是他的億萬分之一,而對於一條小魚,生命是他的百分之百。體會“在乎”讓學生感悟到不僅僅男孩在乎,小魚在乎,每一個生命不論大小也同樣在乎,他們都值得我們去珍惜。

透過這節課讓我感受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個情景,從讀中學,從讀中感悟是一種最傳統的教育學習,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讀書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都能燃燒出思想的火花,這節課釋放了孩子的`情感,誦讀比較到位。不足之處是在一些細小環節上如何有技巧地提問題能到達啟發的效果還有待我的思索。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七

《淺水窪裏的小魚》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感人場面。文章的主要寫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明白小男孩明知自己這樣做無濟於事,但仍儘自己的力量奮力拯救小魚。透過學文,要讓學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我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努力致力於文本中。

一、以“在乎”為切入點展開教學。

在學生學習生字後,讓學生談談“在乎”一詞怎樣理解,説説在生活中誰在乎你?並談談大海中的小魚最在乎什麼?之後透過讀悟第一自然段體會魚兒在乎自已好好的活着,讀第2―6自然段感受小男孩在乎每一條小魚。整堂課以“在乎”為切入點,以“在乎”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過程的思路清晰,對教材的處理較到位。

二、生字教學上的創新。

我在進行生字教學時,花了大把的時間使整個過程設計由易到難,逐層深入,步步落實。拼音讀,單個字讀,組詞讀,連起來把詞讀好,輕聲變換位置讀,掌握位置互換的不同效果。練讀形式採用個別讀,小老師帶讀,教師師範讀,齊讀等形式,使學生語文基礎得到了紮實掌握,文字審美得到提升。

透過課堂,反思自己,我想語言是課堂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主力軍,在指導朗讀上我還欠缺,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上這是我應提升的重點。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八

我所教授的資料是《淺水窪裏的小魚》前兩小節,在一節課35分鐘的教學時間裏,我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從字、詞的掌握,到句、段的朗讀,到段的理解和感悟。

上課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詩歌朗讀和觀看錄象的環節,圖文相繼出現,貼合二年級學生學習心理的特點。但沒想到學生所激起的學習興趣沒有我預設的濃,所以當我提出問題“看了這段錄象後,你想説點什麼”時,只有個別學生能説到點子上。

之後我透過一句話,自然地過渡到題目的出示:“……但是有一天,無憂無慮的小魚們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繼而透過看圖解釋課題“淺水窪”,讀課題等,順利進入課文的學習。

在學習第一小節中,我透過提出幾個簡單明確的問題來串聯,讓學生清楚明白地理解了第一自然段資料,並能很好地讀出來。“這些小魚,正遭遇着怎樣樣的困境呢?”“還有什麼困難?”“這些小魚有多少呢?”“如果你是那些小魚,此時此刻你想説什麼?”,我扶着學生感受“魚生存環境的危險”,體驗“魚的想法”。其中在適時的時間和資料上嘗試了各種學習方法,自己讀劃句子;對關鍵字詞的理解感悟;説出自己的想法;利用文本從文本中解決問題;投入主角想象説話等。但其中也有因預設不充分而造成的教學失誤。原本設計的一個教學亮點:對“困”字的感受。我自己感悟出很多層意思,但沒想到學生的實際狀況,高估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導致一時的課堂冷場。所以説預設很重要,但也要從學生的實際潛力出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加於學生。

第二節的學習是個轉折,我也用了轉折性的過渡語進行導入,“……最後,它們迎來了生的期望,是什麼呢?”這一節的學習我主要放在讓學生讀後感悟上,在學生充分讀和自學後,讓學生“找出動詞”、“演讀段落”、“説説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這個環節中,也因預設太高,造成過課堂的一時冷清。當我讓學生説感受最深的詞語時,預設和生成又出現了脱節,學生一向處於盤來盤去説表面的狀態,於是我拋開教案,進行了示範:示範讀,示範演,示範説,最後很快有了效果,學生有了“模本”,有了依照,開始有感受、説感受了,並且説得很好。所以説,有些知識必須要是直接給的,不要為了到達某種效果而“設陷阱”、“假為難”。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九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麼怎樣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後,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是怎樣跑到淺水窪裏的?淺水窪裏的小魚怎樣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學生開始看圖瞭解淺水窪,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麼在理解時引着學生將自己的情緒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資料,小魚太可憐了,那麼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麼呢?是看着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瞭解到了什麼,之後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説説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説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麼他感人在什麼地方呢?學生再説,在説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再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練習分主角讀,之後找幾組同學來表演,在表演中,發現學生的表演讀潛力需進一步培養,叫了三個小組有兩個小組都是讀得雖很好,但與動作等一結合就亂了陣腳。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家鄉説説自己家鄉的小動物,並説説自己怎樣保護他,在那裏我有個地方很困惑,很多學生學了這一課都説以後自己要保護小魚,堅決不讓自己的親人再釣魚,還有呀,

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看到他這樣認識,真有點不知所措,勸也不是,但也有點過不去,這該怎樣處理呢?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篇十

我執教的課題是《淺水窪裏的小魚》。第一次執教這篇課文是2004年11月。之所以又選這篇課文,是想檢驗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方面有哪一些進步和創新。

對比兩次課,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一、深入研讀教材

以往備課,我總習慣先讀教參,後看文本。這次,我先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再走進文本,認認真真反覆閲讀,我終於找到了文章的文眼——“在乎”。找到了“文眼”也就找到了教學的切入點。我以“在乎”為線索,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想象中,朗 讀中,感悟小男孩對小魚的在乎。正是因為小男孩太在乎小魚的生命,才不遺餘力,忘我地救小魚,儘管淺水窪裏有成千上百條小魚。通過引導反覆表演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在乎”這個詞語不用講,學生自然明白了“在乎”的含義。學生也就懂得了自然界萬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一樣重要的。

我的體會是文本細讀,既是一個接受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既要消化吸收讓文本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認真歸納梳理自己對文本細讀的獨特感悟和發現,還要整理評判他人對文本的種種見解和觀點。

對於這一課的常規教法,一般是以2―6節作為教學重點,通過讓學生分析小男孩捧魚時的動作,體會小男孩救小魚時的急切心情,我想如果這樣教學,學生似乎還不能深刻理 解小男孩的這一行為。

我把文章的第一段作為教學重點極度渲染,為什 麼要這麼處理教材呢?我想,因為第一段寫成百上千條小魚困在水窪裏,生命危在旦夕,正是在這危急的情況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拯救那些小魚,正是有了這種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為才更讓我們震驚,令我們感動。第一段是全文的伏筆,這一段鋪墊好了,就一定能水到渠成。

二、引導新課新穎活潑

我表演唱《小魚》,學生學唱,然後一邊表演一邊唱。通過表演唱,在輕鬆愉悦的演唱中,體驗小魚的快樂。為理 解淺水窪裏的小魚的孤獨和無助做好鋪墊。

三、練習超市體現人文性

讀一讀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給爸爸媽媽聽。

看一看看看有關保護小動物故事。

做一做飼養一隻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説一説動員身邊的人起來保護動物。

寫一寫當小魚見到爸爸媽媽,可能會説些什 麼,遠處的漁民看見小男孩的行為他們會怎做?

練習超市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喜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一項練習。做自己喜歡的練習一定會用心。

四、簡筆畫板書簡潔直觀

畫“淺水窪”和“小魚”,是為了從視覺上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淺水窪”的理 解,引起對小魚的憐憫和同情。在畫好的淺水窪和小魚上板書課題,寓情於畫中。

五、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

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處理好的一對矛盾,預設是教師的預先設置,是相對靜態的;生成是學生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識、技能,是相對動態的。是一個不斷前進發展的環境。隨着教學進程的深入,隨着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啟動語文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抓住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使語文課堂大放異彩。如:引導學生表演讀“小男孩彎腰捧魚送魚跑向大海”一段後,按照我的預設學生一定感覺累,而語文課堂生成卻是相反的,學生的感覺是高興。我立刻迴應:不累,是因為你在做一件快樂的事情,忘記了勞累。我們雖然無法預設到一切,但總可以儘可能多的預設一切,課前精心預設,教師才能更好地調控沒有把握的課,才能使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精彩的生成,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