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美術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7W

國小美術論文(多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一

摘 要: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國小美術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國小生的自主性,讓其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小美術教學取得實效。而豐富的想象力對於激發國小生的創作熱情和培養國小生的創造思維具有重要作用。作為國小美術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生活引導想象、走進大自然發展想象、運用感官提高想象、通過欣賞激發想象。

關鍵詞:國小生 美術教學 想象力

國小美術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藝術課程。人們通常會將國小美術教學簡單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即從不會畫到會畫、從畫得不像到畫得像的過程,習慣了以“像不像”來評價學生的畫作,卻忽略了其身心發展與認知事物的關係;而美術教師和家長也往往只是簡單地讓學生臨摹作品,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其實這樣理解是簡單而片面的。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否則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畫匠”,而永遠成不了“畫家”。豐富的想象力對於激發國小生的創作熱情和培養國小生的創造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怎樣培養國小生的想象力也是筆者多年來一直思考並實踐的課題。

一、深入生活引導想象

國小美術教學中,要深入學生的生活來引導學生想象。任何想象都是以生活為基礎的,不存在與生活無關的天馬行空式的想象。當然,想象是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的,並非是現實的簡單機械的翻版。所以,美術教師萬不可以“像不像”來簡單評價學生的畫作,那樣會使學生都向“像”靠攏而讓作品失去想象力。國小階段學生的想象力與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疑問的方式讓學生改變思路,同時肯定其想象力,以防止其形成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

例如在教學《遊太空》一課時,課堂上我首先問同學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準備去太空遨遊,你希望怎樣上太空呢?同學們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後,分別畫出了自己的想法,你會發現他們的想象力是那樣豐富:坐飛機、乘熱氣球、坐太空船、坐UFO、長出一雙大翅膀飛上去、搭建天梯爬上去……接下來我問同學們:你到達太空後會看到什麼呢?讓同學們繼續大膽地想象,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太空想象圖。繪畫過程中指導學生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變形、誇張、錯位、組合、打亂、改動……教會他們掌握一定的想象方法,結果同學們都畫出了想象力豐富的作品。實踐表明:國小生的想象潛力是巨大的,並且其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會帶給我們以啟迪。

二、走進大自然發展想象

國小美術教學中,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來發展想象。法國教育家蒙門説:“自然和社會是我們最好和最偉大的教材。”許多教育家也都主張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體驗和學習,通過大自然直接啟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同時讓他們去大自然中發現美,從而創造美。因此,國小美術教師有必要經常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四季變化等等,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想象也會隨之迸發。例如在教學生《大樹的世界》時,我帶領學生們去户外觀察各種大樹,並讓他們講述那些大樹的枝幹是什麼樣的、葉子是什麼樣的、高矮粗細等等,再結合多媒體手段展示各種大樹的圖片、特徵等內容,並與幾何圖形、誇張變形等相聯繫,使學生們瞭解了各種大樹的特點和特徵後再進行創作。結果同學們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大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感官提高想象

國小美術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提高他們的想象。調查表明,大腦信息的80%都來自於視覺,學生認識世界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看”。另外的20%是觸覺、嗅覺、味覺、聽覺,這些感官在藝術想象中同樣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國小美術教學中,觀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過程,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物象、再現物象、添畫、裝飾、塗色,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讓學生摸一摸不同質地、不同規則的物體,激發他們的觸覺系統;通過讓學生閉上眼睛聞一聞各種各樣的氣味,激情他們的嗅覺系統;通過讓學生舔一舔各種物品(前提是衞生和安全),激發他們的味覺系統;通過讓學生聽一段音樂或者各種聲音,激發他們的聽覺系統。繼而在教師的引導下交流思想、表達感受,再讓同學們利用手上的繪畫工具表示自己的各種感受,畫出自己的想象作品。實踐表明:運用感官系統的這些嘗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

四、通過欣賞激發想象

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欣賞經典作品來激發他們的想象。縱觀凡高、畢加索、米羅、莫奈等大師的繪畫作品,無不充滿個性、閃爍着永恆的人性光輝,這些經典作品很多都值得永遠學習、借鑑和觀摩。通過欣賞作品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國小美術教師應該有目的地讓學生欣賞名家作品,引導學生向名家學習,在欣賞優秀作品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想象和創造。還可以將學生的繪畫作品進行集中展覽,幫助學生養成樂於觀賞的習慣,於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和提高其審美能力。

愛因斯坦説:豐富的想象力比淵博的知識更為重要。之所以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其能夠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美術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現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作為國小美術教師,必須立足本職,認真研究與探索,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全面提高國小生的綜合素質。

國小美術論文 篇二

一、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導

1.研究緣起。

隨着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迅速發展,美術教育也日慚趨於包括整個社會和人的整個一生的方向,其本質也轉向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和諧地發展。

但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卻多置美術之美育功能與任務於不順,只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訓練的應試教育;而國小美術教育又多是片面誇大稚拙童趣的藝術性,忽視基礎知識與基

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壟斷整個國小發展階段,造成兒童的審美素質與創造能力的長期“低幼化。

2.現狀略析。

以上所述的“有術無美的功利主義教育與“有美無術的自然主義教育其本質都是一種與全面發展相背的、殘缺偏窄的、停滯孤立的審美誤導,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

(1)與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國小的美術教育區別於專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並有一定建立於興趣之上的應用性,皆着眼於螺旋上升的發展。

而對技能的片面強化與對拙美的靜態依重均割裂了知識技能與情意美感內容的有機聯繫,形成國小與中學間的智能斷層和中學畢業生審美素質的嚴重匱乏,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其次,美術教學必須遵循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循序漸進等原則,遵循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感體驗與道德判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作用與

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美育原則,在教學中也需要採用直觀、形象、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而前述兩種顧此失彼的誤導都與此相去甚遠。

(2)與學的矛盾美術學習是一種促進主體美術知識、審美情感和表現技能逐漸準確和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

技能教育忽視了動機與興趣、情感與審美的心理基礎,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性;國小誇張稚美的教育則忽視了學生在右腦神經系能控制與其它神經系統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視了發展的生理基矗兩者都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另外,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與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着“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的循環漸進過程。

而前述兩種教育均切斷了這個螺旋型過程,不能實現視有所惑、腦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結合,也違背了學習規律。

(3)與個體完善和社會需要的矛盾美術教育作為學校美育的主要課程之一,除了對受教育者的審美結構的美育功能之外,還具有倫理結構的德育功能、智力結構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結構的健康功能。

只有這些功能的全面發揮,方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發展的完善個體。

而且,隨着文化科技的進步,藝術與生產、生活日趨融合,社會要求勞動者具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豐沛的藝術情趣與創造意識。

而前途美育的欠缺與片面都是美術教育功能的畸型發揮,都將造成個體心靈、精神和行動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個性平面化,使再生產勞動力的感官運動與審美創造相分離,從而影響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社會的順利發展。

二、中國小美術教育與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與發展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

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

如果説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國小美術教材也正從

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

2.美術的學科特點與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美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

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

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

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

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與發展隨着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與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範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

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國小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

其次要加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適應二十 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再次,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湧現的今天,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故而引進新的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術的素質教育與發展作為普及型立體型的美術素質教育,圍繞發展的核心表現出以下特徵:①科學性--基礎性與系統性的統一,即向學生實施具有輔德、益智、健體(心)的美術“雙基,具有全面

整體的、優化結構的、層次遞進的、有序發展過程的教育,②實效性--因材施教與以點帶面的統一,即以因材施教為根本,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局性教育效應;③創造性--主體性與適

應性的統一,即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主體能動性,做好相互間的合作與配合、促進教學活動從不適應向適應方面發展;④規範性--有一 定的教育評量體系與活動,即對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綜合評估並納入教

育、管理常規,根據甘一世紀學生美術素質的綜合要求與表現,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與結果並重的美術活動的評量規則,並使之在實踐中應用化;⑤發展性--以人為全面發展和“教育是基礎生產力的統

一為宗旨,即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

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範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

面向未來和世界,着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國小美育新路。

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

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複、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 些作用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

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另外,要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都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4.建立並完善中國小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準與展賽機制。

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評量與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

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範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

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併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準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三

1多媒體對國小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多媒體教學概念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多媒體構建立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將靜態教學轉變為動態教學,給學生視覺、聽覺上不同的課堂享受。

多媒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特點對教學體系進行合理編制,依託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結構進行改善,依託多媒體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從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與教師積極交流,與教師共同進行課堂內容的教與學,完成教學結構的全面調整,達到教學體系的優化,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生動、形象的知識體系,將國小美術學習變成簡單、有趣的事,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改善和學習熱情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國小美術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教學畫面轉變為動態的教學體系,通過動態圖畫、視頻等直觀、清晰地為學生展現了國小美術教學內容,讓學生與美術能夠近距離接觸,從本質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美術欣賞水平。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資料對國小美術內容進行展現,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實現教學內容拓展,開闊學生視野。在該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多媒體資料充分了解美術,對美術的奧祕進行挖掘,從而全面改善自身的審美水平,提升審美觀念培養效果。尤其是在不同流派畫作對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在不同流派的對比過程中充分了解不同美術流派知識,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認知,改善學生審美水平。

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美術認識。傳統國小美術教學過程中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性教學,只是單純進行課本知識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影響了國小美術的發展。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從多媒體資源出發,對國小美術教學體系進行豐富,信息量非常龐大,可以讓學生在美術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擴大學生知識容量,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知識學習氛圍和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知識認知,這對國小美術教學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2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體系的構建

定位教學地位,優化多媒體教學關係傳統國小美術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為核心開展國小美術教學,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各項知識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時期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體系,在學生需求上合理設置多媒體教學內容,確保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教師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把握,通過多媒體技術全面展現多媒體內容,對多媒體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從而形成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國小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環境。該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瞭解學生學習狀況並及時依照學生學習狀況對多媒體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合理篩選材料,改善多媒體教學氛圍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多媒體材料進行合理篩選,依照國小美術教學需求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運用,將網絡資源與國小美術教學融合在一起,全面拓展國小美術教學內容。筆者在“建築藝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就在課本圖片欣賞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在網絡上搜集多樣圖片資源,通過多媒體對上述圖片進行展現,讓學生對上述建築內容進行分析。這種課堂資源的拓展讓學生加深了對建築藝術的印象,從不同方面提升了學生對建築藝術的認知,對學生國小美術學習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在國小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態環境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通過多媒體對國小美術資料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該對比過程中瞭解美術作品之間的差異,提升學生對國小美術的認知。

豐富教學設備,提升多媒體教學效益在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多媒體設備進行完善,要適當拓展投影儀和攝影器材,對多媒體教學體系進行豐富,從而全面提升多媒體教學質量,改善多媒體教學效益。教師要善於利用投影儀進行示範,通過投影儀對國小美術中的剪切畫、圖片等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快速、清晰地看到示例樣本,大大降低課堂中因為示例樣本觀賞導致的時間浪費。教師要善於利用攝影設備,通過攝影設備對學生課堂學習及美術教學中的畫面進行展現,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能夠在立體的空間中感受國小美術教學的美妙,提升國小美術教學效益,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筆者在對基礎色彩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通過投影儀對“紅、黃、藍”色光三元素進行展現,讓學生通過投影儀觀察上述三原色組合後的色彩效果,通過觀察效果直接進行記憶,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色光三原色組合後各種色彩的認知,提升了學生對色光三原色的學習效益。

完善教學設計,改善多媒體教學質量在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設計結構進行合理把握,要依照教學要求對教學層次進行完善,為國小美術教學創建良好基礎。教師要在多媒體教學中適當融入其他教學方法,在多媒體中設置探究式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情境進行國小美術探究,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讓學生對國小美術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把握,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改善國小美術學習效益。教師要設置實時交互環節,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從而讓學生能夠緊跟教學進度。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設置國小美術評價內容,讓學生指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與學生就上述問題實施交流,及時修改和調整,從本質上提升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質量,達到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的全面優化和提升。

3總結

國小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全面把握,對多媒體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在該基礎上構建系統化、層次化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益的全面改善。教師要對多媒體教學關係進行調整,在教學需求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備,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創建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從而保證國小美術多媒體教學能夠全面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從根本上加速國小美術發展進程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四

一、合作學習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首先,合作學習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實施,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國小生通過合作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大家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想象力對美術教學問題進行思考,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在合作中,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對增強學生團結互助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合作學習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開展,有助於活躍美術課堂教學氛圍,以往美術教學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沉悶的美術課堂氛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不利於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合作學習的實施,使學生相互研究美術學習中的問題,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表達使美術課堂教學氛圍充分活躍起來,有助於激發學生美術藝術細胞,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1]。再次,合作學習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實施,學生之間不僅可以進行合作,教師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打破了以往教師佔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良現象,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實現了美術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和教師共同合作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一方面,有助於使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並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小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營造合作氛圍

良好的合作氛圍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國小美術教學活動中,提高國小美術教學效率,因此,國小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美術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例如,在“泡泡飛呀飛”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之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用肥皂和水等製作一些可以吹泡泡的設備,並要求學生將這些教學需要的設施帶到課堂中,教師將課堂拓展到户外,如學校操場等地點,將學生科學分為兩組,每組學生要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以及其他特徵,比比哪個小組發現泡泡的特點最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細心觀察泡泡的特徵,小組學生在合作中輪流記錄,其他學生觀察,學生將泡泡大小、形狀以及泡泡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的特徵全部記錄下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紛紛吹出不同的泡泡,泡泡在操場上飄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國小美術教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2.制定合作任務

制定合作任務是指在國小美術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將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安排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制定合作學習任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任務要以教學內容為依託,保證任務在完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有所理解與掌握。其次,任務要具有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第三,任務的難易程度和複雜程度要適中,保證學生具有完成任務的信心。例如,在“可愛的動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從動物的外形以及其他特點了解不同的動物,之後將學生分組,要求小組學生課下製作一組小動物,製作材料不限,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比一比哪一組學生製作的動物最多、最好。在教師的指導下,課下學生們組織在一起開始構思製作哪些動物、用哪些材料,等等,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開展合作評價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課堂評價。例如,在“化裝舞會”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先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之後學生之間互評,之後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後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合作評價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評,反思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自我,教師通過學生的意見看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雙方面都有所提升,有效的提高了國小美術教學效率。

三、結論

綜上所述,美術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小時期就應該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中,而合作學習模式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實施,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不斷髮揮其創造思維進行創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五

一、對於互動式教學理解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學生對教學內容認知一個過程,也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溝通與交流過程,它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互動模式,關鍵在互動。教學期間,學生、教師、課本完成積極三方互動。同樣,在美術教學中,老師、學生和教材、環境之間都是相互影響。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目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實現自主創新學習。在承認學生和老師是教學模式中雙主體前提下,改變應試教學和傳統教學中教師佔絕對主導地位教學理念,創建師生平等互助教學氛圍。使師生在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學生能夠在不同層次達成多次參與,形成基本美術觀念。

二、國小美術互動式教學中存在問題

1、教學理念沒有跟上時代步伐

美術課堂中,很多老師主要是以學生作業畫得像不像為準,沒有將學生想象力和個性聯繫起來,忽略了學生個體意識。目前,國小美術教育仍然在封閉空間中進行,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溝通,學生完全失去學習美術興趣,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2、形式化問題嚴重

國小美術教學期間,教師基本都是在講課,學生動手機會很少,主要任務就是完成課內外作業,在課堂上獲取知識並不多。另外,國小美術教師也沒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基本沒有給學生留下時間思考,過於追求良好課堂紀律,教學內容脱離了學生實際經驗,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

3、師資力量不足

統計調查發現,很多國小美術老師並非專業老師,老師也不是很重視這門課程教學。由於老師自身素質和專業知識不足,阻礙了師生之間交流,沒能構建良好互動式教學模式。另外,有些國小美術教師是其他課程代課教師,導致教師專業性很差,教給學生知識也非常有限。

三、互動式教學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實踐

1、構建互動式教學環境

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社會常識和各自性格特點,積極地創設互動式教學環境,對國小美術教學進行優化。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素材進行加工整理,提高國小生對美術興趣。

2、充分利用多媒體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加強對信息技術利用,採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國小生興趣,激發創造性思維,增加教學內容表現形式。在學習外國美術作品時,通過播放與藝術相關音頻和視頻資料,可以加深學生對外國文化理解,領會美術作品藝術性和藴含思想。

3、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老師儘量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觀察物,讓學生自主進行分析和探討;儘可能為美術教學提供多條線索,沒有固定答案,讓學生自由發揮,激發學生思維。互動式教學模式給老師和學生營造了良好教學氛圍。

四、互動式教學應用效果

1、激發了學生興趣

樂學才能善求。興趣是最好老師,互動式教學模式走進學生課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大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激發了學生想象力

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答一個問題困難得多,尤其是在美術這種需要創造力學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製作出自己心目中作品,不斷激發學生活躍思維。傳統教學模式扼殺了孩子想象力,而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在提高學生素質。

五、結束語

總體來看,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國小美術課堂上應用後,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新課改教學目標,並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美術這門學科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擁有獨特教學特點,互動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反映了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是師生交流模式一種創新。

淺談國小美術教育論文 篇六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中國小美術教育已經成為了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之下,中國小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新時代的情況也與之前大不相同,處理好中國小美術教育在新環境下的發展問題成為促進中國小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關鍵詞:中國小美術教育;新時代;全面發展面

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通過一些基礎課程,使他們對美術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培養他們對社會對生活的審美能力,提升他們的觀察力,促進中國小的創新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而不單單隻停留在應試教育的狹小思維之內。

一、當下中國小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發佈以來,促進中國小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成為我國現今的教育主題,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當下的發展要求,為了滿足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小美術教育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出改革,但是改革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小美術專業教師缺乏,師資力量不足

教師是傳播教育理念,教書育人的重要角色,但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對於中國小美術教師的專業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作在中國小美術教育崗位的教師嚴重缺乏。這一問題在教育程度發展不平衡的地區尤為突出,在教育落後的中西部地區,通常是一個老師身兼數職,既教語文、數學、外語,也教美術、體育和音樂。這一現象的產生是社會的現實問題,許多高校畢業的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都相繼從事其他工作,主要原因在於美術教育專業的發展前景不足,這在中國小美術教育中的表現更為明顯,教師的工資待遇通常也低,許多學生不願意從事教師這一工作,更不願意去中西部那些偏遠的落後地區,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了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二)中國小美術教育受傳統教學觀念束縛,得不到足夠重視

在以應試教育為當今主要教育方式的大環境之下,中國小的美術教育只成為了表面工作,不論是在家長、學生還是在學校看來,體育、音樂、美術依舊是作為“副科”存在於教育教學之中,都沒有對中國小的美術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僅僅當做一個任務去應付,自然而然也就不會考慮過多,中國小美術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是隨便了事,從不深入探討,教育部門對中國小的美術教育的重視也微乎其微,對於美術教育用到的工具,投入的資金更是少之又少。

(三)中國小美術教育同高師美術教育相脱節

中國小的美術教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對於美術這門學科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逐漸的加深,不斷提高美術技能和美術觀念,提升自己的審美素質和專業技能。而高師美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學科劃分過多過細,有油畫、版畫、雕塑、書法、陶藝、寫生、素描等等幾十上百個專業,教育出來的學生也都在其專業課上具有相當好的素質,但是他們在從事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工作中通常捉襟見肘,自己的學科專業化知識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也無法傳授給學生,影響了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工作,使得高師美術教育和中國小美術教育相脱節,溝壑甚深。

二、解決當下中國小美術教育問題的措施

當下中國小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甚多,這些問題束縛着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發展,影響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傳播,針對這些問題,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用好新課改的大環境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加強對美術師資力量的培育,提高教師待遇

對於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育,擴大美術專業的招生,開拓教師源頭,並且提供最新的美術教育信息和美術專業用到的各種設施。政府要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使畢業的大學生對於從事美術教育這一工作充滿希望,特別是中西部偏遠地區,加大對偏遠地區的投入,中國小美術教育是美術教育發展的源頭和基礎,社會各界要對中國小階段的美術教育給予足夠支援。

(二)破除傳統中國小美術觀念的束縛,重視中國小階段美術教育的發展

脱離傳統中國小美術教育觀念的束縛對於中國小美術教育至關重要,使中國小階段的美術教育從“副科”上升到主科,現在新課改的要求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是大勢所趨,是現代教育的新潮流。給予中國小美術教育足夠的重視,大力發展中國小美術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是相當主要的部分,既能夠培養學生更多的興趣愛好,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高師美術教育和中國小美術教育的銜接

注重高師美術教育與中國小美術教育的銜接,是縮短高師美術教育和中國小美術教育差距之間的有效方法,主要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課程內容三個方面着手。在培養目標上,高師美術教育不能單單發展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培養模式上,將高師美術教育由專一的培養模式多元化,加入人文綜合素質和課堂組織能力教育;在課程內容方面,注重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整體上把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三、結語

在新時代新課改的大趨勢下,注重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就應該讓中國小美術教育要與時俱進,注重教師隊伍的發展壯大,破除傳統觀念,使高師美術教育和中國小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夠使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發展更進一步,使美術教育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趙宏林。對中國小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J].學週刊,2016(33):91.

[2]王勝彩。高師美術教育與中國小美術教育脱節現象調查[J].安徽文學,2015(06):151+160.

[3]陳大偉。關於我國中國小美術教育問題研究[J].美與時代,2016(05):114-115.

[4]李曉瑭。新媒體時代中國小美術教育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5):156+158.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七

摘要: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有效開展國小美術教學需要注重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做好激勵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理念;創新教學技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滲透美術文化,強化學生的文化理解;滲透美術文化,強化學生的文化理解。

關鍵詞:核心素養;國小;美術教學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素質教育階段中國小生髮展的主要內容。核心素養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不僅從學科的角度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出要求,更是從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制定明確的教育教學任務。美術是國小階段學生展示繪畫天賦,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現美育教育的主要學科。根據核心素養要求,國小生在美術教學中應具備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素養。接下來,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提高國小美術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一、注重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在現代生活中,圖片作為記錄、承載信息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進到“讀圖時代”,攝影條件越來越便捷,人們對於圖片的依賴性也逐漸增強。因此,在核心素養中滲透識圖理念,讓學生不僅能夠從海量圖片信息中篩選自己所需,還能夠從審美的角度進行圖片分析,進而深化對圖片的理解。國小生的思維發展尚不成熟,其在識圖能力培養中更多傾向於情境的構建,即利用具體的視覺體驗,獲得對色彩、線條的感受,並由此延伸情感理解。例如“流動的顏色”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觀察紅、黃、藍三原色的特點,並在流動的顏色中探究、發現調色方法及兩種顏色的調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輕快、有趣的音樂為學生構建一個靈動的情境,同時利用故事情節,吸引學生想象紅、黃、藍三個好朋友在玩耍時發生了什麼事,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並鼓勵學生吹畫後,展開想象,並添畫成一幅完整的作品。這樣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創作過程,進而提升識圖能力。

二、做好激勵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理念

教學評價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系統完善的評價體系才能夠檢驗學生的美術創作成果,並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提出要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激勵為主的評價體系逐漸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在鼓勵的語言、激勵的眼神、中肯的評價中學生的自信心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並樂於參與到美術課堂中來,自覺接受美學理念的薰陶。國小美術教學內容涉及非常廣泛,學生能夠根據課堂主題以及自我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描繪,而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滲透正確的審美觀。例如在“彩泥世界快樂多”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對於彩泥的自由塑形、不同顏色之間的調和非常感興趣,教師則鼓勵學生動手,利用彩泥捏出自己的作品。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激勵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善於發現學生創作的閃光點,並給予高度評價,讓學生逐漸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

三、創新教學技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技巧是知識呈現的重要途徑,在傳統國小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技巧相對單一,對於知識的講解偏重理性,使得國小生缺乏在實踐中驗證美術知識的機會,因此,參與美術創作的積極性常常被抑制。針對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根據核心素養中創新實踐的要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到美術知識的學習與美術作品的創作中來,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在開放的空間內自由展現。例如在“色彩的冷與暖”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學情分析,明確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色彩知識基礎,並能夠通過色彩之間的融合實現調色。基於此,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冷暖不同色調的作品,即冷色調畫面《雪地》和暖色調的畫面《日出》,鼓勵學生表達自我感受,讓學生初步形成對冷暖色調的認識;然後鼓勵學生根據聯繫生活實際對太陽、火焰、天空、大海等對冷暖色調深入理解;最後,引導學生利用相關知識創作作品,在生動、有趣、形象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其創造能力。

四、滲透美術文化,強化學生的文化理解

美術學科充滿了文化氣息,一幅經典的美術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文化的精煉與總結。隨着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逐漸深入,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對於其傳承傳統文化,並在未來的跨文化交流中展示文化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於此,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其體會作品中的人文魅力。例如在“水墨畫”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發展歷史,讓學生通過欣賞經典動物水墨畫,如齊白石的《墨蝦》等,感受傳統水墨畫的魅力,逐漸學會用墨,體會水墨在簡潔的色彩、靈動的線條中傳遞出的傳統文化精華,進而激發學生對於文化的理解力。

五、結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國小美術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發展性出發,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素養的發展,讓國小生不僅能夠在美術課堂獲得快樂,更能夠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詩婷。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國小美術教學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xx(04)。

[2]唐信霞。淺談國小美術核心素養時期的“情景教學”[J]。科學諮詢(教育科研),20xx(08)。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八

摘要:遊戲是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實際情況以及心智發展規律,因此如果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實現遊戲與教學的無縫對接,把遊戲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必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習效果。賦予國小美術課堂知識學習遊戲化效果,使學生能夠增強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真正發揮美術遊戲的教學作用。

關鍵詞:國小美術課堂教學遊戲

1、巧用遊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國小階段的學生,由於其年齡、心理特性等決定其本身愛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使用遊戲的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上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讓學生在學習一些枯燥的知識或者長時間學習中降低學生對學習的反感。在美術課堂中游戲教學的開展能夠緩解緊張的學習氛圍,學生會在遊戲的驅動下集中注意力併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的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相關美術技能,達到美術課堂學習效果。遊戲課堂也是憑藉其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教學過程這個能更好的感染學生,在情景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薰陶,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國小美術《畫故事》這節課的教學中,國小美術老師應該意識到國小生對於故事本身就充滿興趣,學生對於本節課的興趣本來就比較濃厚,教師要善用這一點,把學生對於故事的興趣轉變成畫的重點上,通過逐漸的教授,讓學生學會如何畫故事,在畫的故事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會畫的比較快,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比較典型的學生作品,展示給學生,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繪畫的興趣,最後給學生留一些時間,讓願意説的學生,自動的來上台説一説,講一講自己的故事。通過這種帶入遊戲活動的美術教學,學生會更加願意接受,知識、技能學習的接受度也會很高,學習興趣更能得到極大的激發。

2、巧用遊戲,點燃學生創作激情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不僅是要學習並掌握美術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的審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激發。因此在課堂中巧設遊戲、巧用遊戲激發、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非常重要,通過遊戲化的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產生創作靈感,以此讓學生產生主動創作的熱情。只有巧用遊戲,才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遊戲的加入可以讓學生一邊玩一邊直觀感受知識,這遠遠超過了單一、枯燥的教師講解。例如,在《變垃圾為寶》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巧用遊戲的方式,先開展“腦洞大開”遊戲,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回憶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變廢為寶的東西?它們分別是用哪些扔掉的東西利用起來的?是如何利用起來的?然後佈置任務讓學生回家收集,在正式開展國小美術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班級分組,以四人為小組,讓學生在組內展示介紹一下自己收集到的東西,自己準備如何改造這些東西,最後推選一名代表説一説自己組內的創意,在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要運用的材料後,開始用自己的材料進行製作,真正的做到“變廢為寶”,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學生能夠在歡樂的氛圍中自覺的去準備材料,開展討論,觀察,最後進行創作,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掌握了本節國小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美術創作激情也被很好的激發了,在課堂中願意去想,願意去做,願意去創作。

3、巧用遊戲,優化美術課堂

我們教師應該都知道學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一直保持集中的狀態,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學生的注意力是能夠高度集中的,但是過了這個時間之後,學生的注意力勢必會鬆散掉,這就需要教師在準備課的時候有意識的把握住學生注意力的黃金時間段,通常來説,在每節課的一開始的前十分鐘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接下來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渙散。包括我們的美術課堂也是一樣的情況,甚至會有不少學生對於美術課不屑一顧,調皮的、搗蛋的都會顯現出來。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在課堂中採用遊戲的方式吸引學生,延伸美術課堂的教學、學習效果非常有必要。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講授新課,它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一個過程。這時候的遊戲的融入與遊戲的安排必須是要符合、緊扣教學內容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遊戲中得到一定的啟發,讓學生在無意識的“玩”中得到知識的學習,同樣這樣的課堂也能讓學習氛圍,輕鬆、教學具有趣味,這樣的課堂對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有着非常積極的作用,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國小美術的樂趣,在快樂的國小美術課堂中,去學習美術知識,開展美術創作。例如,在《會變的盒子》的教學,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學生都能接觸到的物品,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立足於環保再利用這一主題昇華,在佈置教學準備材料的時候,就是要求學生收集生活中用剩下來的盒子,然後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開展“超級變變變”的遊戲,讓學生先自由發揮,把自己帶來的盒子變化利用,學生有的給盒子塗上顏色,有的把盒子做成一個花盆,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合作,看看每個人自己做的會變得盒子能否再變化成一個新的事物,最後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利用我們會變的盒子,變廢為寶,把會變得盒子運用到生活中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加入了遊戲,通過這個遊戲讓學生注意力緊緊的被課堂教學所吸引,主動的參與到美術課堂的教學中,學生在遊戲中也很好的接收到需要的掌握的知識。在遊戲的課堂中課堂氛圍輕鬆、活躍,最主要的是學生喜歡這樣的方式,學習效率也大大增加。巧用遊戲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也不是在課的每個環節中都要加入遊戲,只要根據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適合的環節加入就能發揮遊戲的效果。合理的在國小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遊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於國小美術的學習熱情,能夠有效的在國小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國小美術課堂中的遊戲教學就是讓學生感受美術,通過遊戲表現美術,最後再回到美術教學的目的中去,所以國小美術課堂中的遊戲就是架起國小美術課堂與遊戲課堂的橋樑。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九

構建以學生髮展為價值取向,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根據國家課改實驗要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嘗試運用“情境交融、樂中學畫”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下面以一年級《分蛋糕》一課為例,談談這一模式的實踐效果。

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首先要鑽研教材,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特點三方面構思和優選途徑,進行整體設計。教學設計要針對學生,啟發學生,只有設計的情境具有勉力,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學生就會樂學、好學,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

一、創設導入情境,引起興趣

“創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為教學過程創設了最佳的開端和背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將學生帶人情境之中。例如上課伊始我利用教材的趣味性:設計讓學生欣賞歌曲《生日歌》,學生説出歌曲名字後教師問:這首歌在什麼時候唱最合適?學生答:過生日時唱這支歌。然後我適時地提議開個“生日宴會”,學生興趣盎然;接着我又問:“生B宴會”最常吃的是什麼食品?學生很快答出:生日蛋糕。這時我及時小結:對,我們在開生日宴會之前就要把蛋糕準備好,並板書“蛋糕”。

二、藉助媒體,增加直觀印象

上好一堂課有必要藉助媒體來輔助教學,選擇媒體創設情境,應從實際出發,要視課型、教學內容、學生水準而定。利用電腦、電視、幻燈、實物投影等展示,如親臨其境,增加直觀印象,豐富視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欣賞蛋糕外形特點,用視覺形象解決教學難點。在課中,我在電腦中設置點燃的蠟燭,讓學生做吹蠟燭的動作,教師操作演示。這一燃一滅的蠟燭,學生積極的參與,把學生帶入過生日時的場景,並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愉悦的心理體驗。

三、運用音樂創設情境

音樂用一種直感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在美術教學設計中自覺地運用音樂,會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和運用音樂的。1.在本課中我以歌曲《生日歌》為主,先讓學生欣賞而後又彈琴讓學生唱,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2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播放樂曲,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製作。3.在展示評價作品的環節中,我彈奏樂曲《鈴兒響丁當》,讓學生拿着星娃娃,在音樂停止前把星娃娃送給自己認為做得最好的學生手裏,這樣師生既一起分享創作的喜悦,又能調控好這一環節的時間,避免了低年級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超過。4.在學生完成作品後,我放錄音《幸福拍手歌》,學生跟教師隨音樂做律動,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得到充分的休息。

四、創設愉悦環境,自主探究學習

美術教學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像力,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教師用不同材料製作的蛋糕,學生們立刻露出了驚奇的讚美的神情。在學生豬出是用什麼方法制作後讓學生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和方法表現?從而自然地把學生帶進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在分蛋糕活動過程中,讓學生邊跟老師拍手念兒歌(圓圓的蛋糕真香甜,切開它,分幾份,大家一起來分享,快快樂樂到永遠),邊看老師演示拼擺蛋糕的過程,然後讓學生想:除蛋糕之外,還有什麼食品可以分並一起分享?學生答出有西瓜、菠蘿……接着我找一名學生幫我把剪好的水果貼在蛋糕的周圍。這樣使學生參與到教師演示過程中,以達到樂中學習的效果。最後讓學生欣賞教科書中的作品,讓他們分析作品是怎樣完成的,再一次把學生帶人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

五、創設輕鬆愉快的語言環境,調動學習慾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潛力很好,他們善於模仿,喜歡説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學生完成作品後,讓學生設想:如果我是這塊蛋糕,我怎樣把自己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喜歡。學生們躍躍欲試,沒有了拘謹,有的介紹説:“我是一塊又香又甜的奶油蛋糕,你看我多漂亮,人們一聞到我,就饞得直流口水,如果你吃上我一口會變得更快樂。”還有的説:“我是酸甜可口的果凍蛋糕,你們吃到我會變得更聰明。”學生們在説的過程中樂起來,同時又展示了部分學生作品。最後在小結前我又設置了一個話題:除了我們班同學外,你還想和誰一起分享這塊蛋糕,並對他説些什麼?孩子們積極舉手。這樣做使學生體會到分享的快樂,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

通過對《分蛋糕》一課所進行的情境交融、樂中學畫的教學實驗,我認為在教學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課上有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看、做、畫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悦表現,更要有內在的成功體驗。

2. 在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必須創設一種有助於探索研究的開放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置身於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往往都會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學習效率特別高。

3. 在愉快的教學過程中,所設置的各環節要聯繫緊密,必須為中心課題服務。教師的儀態要自然,落落大方,還要善於運用美的語言。

4. 教師的範畫要進行精心設計。製作一幅美的作品,能夠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能夠調動學生的創作慾望。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篇十

關鍵詞:國小美術教育;情感滲透;教育策略

一、國小美術教育中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是相對的一則概念,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輕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情感與認知的平衡,充分發揮情感意識對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作用,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培養求知、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品質和人格。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普及並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發明顯,因此在這樣一種宏觀的教育背景下加強國小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滲透,顯得十分重要。國內外眾多美術學家、教育學家也認同情緒的培養、情感的發達對構建良好師生關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積極的作用,這也是能夠間接提升創造力和審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國小美術教育中情感滲透的路徑

1.美術教育豐富學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們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過程中,因個體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而生成的一種情感意識。國小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現在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問題和奧祕的進取心以及求知慾的擴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學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們發揮智慧的潛在力量,所以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作品豐富理智感。例如,學習基本圖形的畫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怎麼畫和為什麼這樣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無形中增加國小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目標,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美術教育要想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繪畫技巧,不能將教育目標侷限在對技能的掌握和美術知識的傳播上,而要基於基本的理論道德,利用美術教材的優勢,藉助時間的靈活性以及美術課程自身的優勢,運用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時,不斷薰陶審美意識,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美、創造美。

2.情境教學,培養感悟能力

很多國小美術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採用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只負責講解,學生只負責聆聽,“教”與“學”是兩個獨立的、沒有關聯性的環節。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更無法讓學生對美術作品、審美元素產生關聯性與感悟,不利於培養美、創造美所需的條件。例如,學習《鳥語花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國小生對大自然中的小鳥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花朵和鳥類的特徵,讓國小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鳥語花香”。其次,根據國小生的回憶以及對大自然中鳥語花香的感受,教師開始講述本堂課的關鍵,即如何繪出小鳥和花朵的線條,怎樣讓花朵更加有層次感,怎樣讓小鳥更逼真,表現出飛翔的張力。但是該怎麼樣才能畫好線條呢?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準備一組連筆畫模板,在一張大紙上標上不同的漢字、數字等,讓學生用黑色的線將相同的數字連接起來,用黃色的線將相同的漢字連接起來……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粗細的線條表達美術形象,讓學生感受到圖形躍然紙上的過程,進而感受到愈發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拓展學習,如為花朵和小鳥繪製面孔,感受它們的喜怒哀樂。有的學生在花朵上畫上笑臉,表示空氣環境良好;有的學生在小鳥的臉上畫上淚水,表示樹木被砍伐小鳥找不到家。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有助於啟發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感悟能力,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收穫到更為真實的人生感悟與生活閲歷。

3.實踐活動提升審美水平

美術教學離不開手工環節的輔助,實踐活動有助於提升美術教學效果,是提升國小生動手操作本領的重要措施。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製作出多元化的美術作品,將心中所想、內心所感表達出來。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泥巴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納入到課堂中來,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樣的物件,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知識的趣味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展開知識拓展,讓學生了解中國古老的陶瓷技藝,瞭解中國傳統的泥塑文化等,通過對民間藝術的感知和更為全面的藝術形式的認知,國小生將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會間接提升審美水平。

三、結語

總之,在國小美術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從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從教學現狀和教學實際出發,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國小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將情感滲透融入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國小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魯雅婕。人教版與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比較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