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2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6W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1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2篇

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靈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石。近年來,隨着社區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其維繫社區良好人際關係和推動城市文明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本人近期通過系統學習習總書記考察**,以及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結合目前創城創衞工作,談一點個人思考。

一、我區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

總體來説,目前我區文化基礎設施比較齊全,建有文化館、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室等等,羣眾文化活動也豐富多彩,成功舉辦了廣場舞大賽、紅歌唱比賽、讀書節系列活動,以及節慶紀念主題活動等,為百姓搭建展示平台,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受到廣大羣眾的一致好評。

二、我區在社區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和宣傳不足

有些人認為社區文化就是單純的組織羣眾説説唱唱、跳跳蹦蹦,社區文化建設又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不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發展社區文化的積極性不高;由於在宣傳上的不足,制約了社區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其已有的成果也難以鞏固,必然影響着社區文化建設向成熟方向發展。

(二)資金投入不足

社區文化建設首要前提是資金的保障。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無一離不開經費的支持。社區文化的軟、硬件建設,也都需要經費的保障。而從目前來看,一些文化活動無固定的資金投入渠道,政府用於文化事業發展的財政投入與教育、衞生投入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在一定差距。

(三)社區文化隊伍相對薄弱

目前我區的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人員不足,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缺少專業培訓。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室,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的問題,而且全部都是兼職人員,使得其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界限模糊,各項工作都無法有效開展,直接造成社區文化事業發展相對滯後。

(四)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較低

有些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比較單一,形式缺乏新意,與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有差距,缺乏對社區居民的吸引力;有些社區居民缺乏對社區的歸屬感,沒有把自己當作社區建設的主體,沒有認識到應該對本社區文化建設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些社區文化活動缺乏宣傳力度,造成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居民不知道社區文化活動室在哪裏,也不瞭解近期社區文化活動的安排。

(五)社區文化資源挖掘不夠

我區有着濃厚的徽文化底藴、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等等,如何開發利用、如何做大做強、如何形成我區獨有的文化特色,在資源挖掘上有待積極地開發和利用。

三、推進我區社區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談到: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近年來,隨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不斷深入,區委、區政府把社區文化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對社區文化的建設步伐。

(一)將社區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一是對社區文化建設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根據社區文化生活的特點,強化社區文化建設的意識,不斷將社區文化推向更高層次。文旅體局、財政局、社區辦等相關部門要投入足夠的精力,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真正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社區的優勢,從本社區的實際出發,把社區文化建設作為一項主要工作,精心安排,周密組織,在現有基礎上,打造出既有一定影響又有較高品位、既有廣泛羣眾性又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文化品牌。二是對於徽州區社區文化認識的昇華與提升,既要與本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又要獨具特色。既要重視徽文化和紅色文化對本區域文化認識的傳承影響性,加強引導特色文化意識。三是社區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以社區和諧文化為切入口,着力夯實社區文化基礎。採取以社區黨組織決策領導、政府支持推進、文化部門牽頭、有關部門聯手、社會力量資助、社區主辦運作、羣眾廣泛參與的方式,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組織、共促繁榮、共建文化的社區工作機制,紮實做好社區文化工作。

(二)積極整合社區文化資源

一是充分利用和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建立起社區成員共駐、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變單位人才為社區人才。以社區為單位對轄區內駐地企業單位內部可利用的文化設施資源進行詳細登記,全面掌握轄區內可利用資源,逐步建立健全共享文化資源台賬,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建、共享。也可以通過聯辦、協辦社區文化活動的形式來聯絡凝聚社區單位和民間組織,鼓勵羣眾藝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民間團體等單位,發揮文化優勢,主動與社區掛鈎共建,使社區單位和個人有人出人,有藝獻藝,有錢出錢,有場地出場地,從而形成社區文化建設的資源網絡。二是要採取市場化運作,適當收費,低償服務。社區文化建設也要貫徹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在開展城市社區文化活動服務項目時,應適當收費,以維持社區文化的持續運轉。三是加強對部分老舊社區以及經濟水平相對較差社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合理佈局文化活動網點,從而促進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緩解因基礎設施的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

(三)着力構築社區文化活動網絡

一是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不斷完善文化網絡建設。制定基層文化站、活動室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全區文化工作者業務培訓制度和大型文化活動事前通報制度,切實規範社區文化組織網絡的管理機制,建立全區文化活動調控機制。每年召開一次專題研究社區文化的工作會議,確定本年度社區文化重點工作。二是不斷提升社區文化的層次和活動質量。區文化館要走進社區,分片包乾,對社區進行“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工作。業務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社區,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輔導培訓。大力提倡社區創作、創新、出新,積極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文化作品創作工作,打造文化精品,推出品牌特色。通過組織匯演和羣眾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示範效能,不斷深化社區文化建設的廣泛性和持久性,推動社區文化活動整體水平的提升。

(四)加強社區文化隊伍建設

做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熱心於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隊伍。重點抓好專業和業餘兩支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在專業隊伍建設方面,黨委、政府要落實街道(社區)文化專職人員的編制、機構設置、經費保障。按照業務精、素質高、作風正的要求,建設一支以業餘骨幹為主,專業人員為輔的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深入社區、深入生活、深入羣眾,負責組織、指導社區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文化建設的活力。以社區內文化工作積極分子為核心,建立一支社區文化志願者隊伍,加強培訓,壯大文化建設隊伍。同時,應注重抓好專業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加強對現有社區文化工作者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還可以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辦法引進社會優秀人才以及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到社區文化服務行列。

(五)努力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

要把滿足社區羣眾的多方面需求作為社區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根據各個社區的不同情況,創建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社區、科普社區、生態社區、茶文化社區等,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從而調動廣大居民的參與度。建立羣眾評價反饋機制,針對社區成員的文化需求、興趣愛好,推行“菜單式”服務,變“我給你接”為“你需我送”,推動社區文化活動與羣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家園意識。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讓更多的家庭和個人參與其中,最大限度的讓社區成員共享社區文化成果。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2

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靈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石。近年來,隨着社區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其維繫社區良好人際關係和推動城市文明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11月5日,在於智玲副主席帶領下,科教文衞體委員會組織委員對我市社區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視察。視察組在市文廣新局領導的陪同下,先後視察了薩爾圖區的綠園社區、東風社區、擁軍社區,紅崗區的銀河社區、創業社區、晨曦社區,並聽取有關部門工作通報,召開協商座談會。委員們充分肯定我市社區文化建設取得的成績,同時針對視察中發現的問題,就如何進一步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更好滿足羣眾精神文化需求,集思廣益、建言獻策。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績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全市社區服務綜合體、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文化活動室各級社區文化活動場所300餘個,覆蓋全部城市社區,滿足了羣眾基本需求。設立多功能廳、圖書室、健身室、棋牌室等功能設施,部分社區開設了心理諮詢室、法律援助室,聘請專家義務為社區居民服務。羣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大慶之冬”、“激情之夏”、“愛傳遞”志願服務等品牌文化活動形成常態,百團千場演出每年惠及羣眾數萬人次。“我們的節日”筆會、歌會,國慶書畫展、老年藝術節、鄰里一家親等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唱響大慶幸福謠”、“踐行核心價值觀”主題文藝晚會、廣場舞表演,為百姓搭建展示平台,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文化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各類文體活動室全天開放,結合社區養老工作,提供送餐和日間照料等服務,為社區居民參加活動提供了便利。市羣眾藝術館常年舉辦公益講座,面向市民開展免費輔導,定期下社區言傳身授培訓基層文藝骨幹。專業文藝團體“送歡樂下基層”精品展演年均演出150場。社區文化隊伍不斷壯大。近5年來各類文藝羣體數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民間文化隊伍的引領凝聚作用效果明顯。目前全市有表演類團隊376個,創作類團隊50個,農村文化大院156個,涵蓋了廣場舞、秧歌、曲藝、器樂、合唱、書法、繪畫、武術等多個門類,形成了骨幹帶團隊、團隊帶羣眾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問題

社區文化設施建設不平衡。老區和改建小區的文化活動場所普遍面積不足,一些社區將有限場地出租創收。縣域社區改革建立的新社區,有的沒有室內活動場所。部分油田企業所建場館只限於本單位職工使用,文體設施資源利用率不高。專業文化人才不足。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圖書情報信息人才緊缺。社區工作人員很多都是兼職,部分社區缺少對居民文體活動進行組織指導,文體活動和作品創新性不夠,質量普遍不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低。文化活動在內容、形式上缺乏對社區居民的吸引力,參與者主要是老年人、部分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羣體”。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不強,缺少對改善社區發展環境的主人意識。缺乏穩定的經費支持。一些沒有大企業支持的城市社區和縣域社區,日常管理維護費用不足,沒有能力聘請編創、導演等專業人員,演出道具、服裝、創作材料主要靠自籌。

三、意見建議

積極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加強與大企業、高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實現社區內公共文體服務設施全面開放。加快社區文化一體化建設,建立起社區成員共駐、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多渠道籌措社區文化建設資金,積極鼓勵和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加強社區文化隊伍建設。對有培養潛力的文藝骨幹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制定政策吸引專業院校學生、相關院團的文藝體育人才服務基層。基層黨組織要注意挖掘廣大黨員幹部中身懷絕技的能人,發揮他們的引領帶動作用。落實鄉鎮文化站、社區工作站文化專管員,適當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創建特色社區文化品牌。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增進社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為羣眾文化活動搭建更多平台。鼓勵在市級品牌文化活動的基礎上,舉辦“社區藝術節”、“社區民俗文化節”、“社區歌會”、趣味運動會等。立足各自優勢,創建科普社區、生態社區、創業社區等特色社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社區文化的品位和檔次。建立羣眾評價反饋機制。針對社區成員的文化需求、興趣愛好,推行“菜單式”服務,變“我給你接”為“你需我送”,推動社區文化活動與羣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讓不同文化修養和情趣愛好的羣眾都能各展其長、各得其樂。建立居民微信羣,及時傳遞信息溝通情況,增強居民對社區的瞭解和信任,讓更多的家庭和個人參與其中,共享社區文化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