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2W

目錄

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第一篇: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第二篇: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第三篇: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第四篇:貧困地區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第五篇:關於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2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時期、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貧困地區而言,由於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滯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農民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等原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壓力大、擔子重、困難多、路

程遠。如何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條件落後。經過多年的扶貧攻堅,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重大改善,但與較發達地區的農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後。

2.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貧困地區大多是農業縣,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缺乏現代農業產業支撐,農業的整體實力較弱。

3.農民收入水平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貧困地區農村返貧現象比較突出,平均返貧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達70至80。另外,貧困地區農民和其他人羣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

4.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

5.新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貧困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殘留守,一方面導致勞力、資金和物力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參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人員明顯減少,精神文明建設也無法保證。同時,貧困農村普遍存在黨員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鄉村幹部培訓又跟不上,黨的基層組織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6.羣眾思想觀念比較落後。部分貧困地區羣眾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較突出。也有少數基層幹部認為扶貧就是給錢給物,缺乏帶領羣眾艱苦創業、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精神和辦法。

二、貧困地區建設新農村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電、路和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比例,重點解決農村通水、通路、通電、通沼氣、通信息等“五通”問題;二是加大社會融資力度。大力爭取金融系統的支持,加大信貸投入。要通過特色資源招商,吸引外來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三是加大農民籌資力度。正確引導和鼓勵羣眾主動籌資投勞,積極參與投資少、見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改廚、改廁、沼氣等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生產生活質量。

近年來,馬山縣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後實施了縣城給水系統改造工程,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的目標。完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9個、人飲工程20個,建設生態文明村20個,建設沼氣池12530座,沼氣池入户率達38.2。全縣農村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努力培育支柱產業,提高農村發展水平。要堅持以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為依託,以城鎮為中心,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進程,重點發展特色旅遊業等第三產業,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要培育支柱產業、壯大特色基地、經營龍頭產業、引入科學技術、完善基礎建設,採取綜合措施,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同時,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

近年來,馬山縣在培育支柱產業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的戰略,利用豐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重點發展特色礦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優勢產業羣,又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二是採取“公司 基地 大户”模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實施養殖業“一十百千”工程(即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全縣羅非魚年產量達1萬噸、瘦肉型母豬年末存欄達10萬頭、馬山黑山羊年飼養量達100萬隻、馬山土雞年飼養量達2014萬羽,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翻一番)。通過引進產業化龍頭公司、資金扶持、技術培訓、成立協會等方式,建立了馬山黑山羊種羊和馬山土雞種雞生產等農業產業化基地;三是以城鎮為依託,發展壯大第三產業。重點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以此擴大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容量,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3.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破除貧困地區發展瓶頸。一是要用好用足國家的扶貧開發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紮實做好貧困户的小額信貸、異地安置等多種方式的扶貧工作,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加大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力度,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貧困羣眾創造增收來源。

近年來,馬山縣投入資金1.54億元,實施貧困村道路、校舍、沼氣池、人畜飲水、電網改造、通訊光纜等項目建設,解決了9.6萬人行路難、飲水難和用

電難問題;發放貼息扶貧貸款2350萬元,扶持4500多户羣眾發展生產;投入500萬元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建設,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實用技術培訓,智力幫扶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先後解決12736人的温飽問題,全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24萬人減少到2014年的6.17萬人,扶貧攻堅取得了較好成效。

4.發展農村各項事業,促進城鄉協

調發展。一是要抓好農村教育工作。抓好貧困地區的高中和職業教育,着重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子弟上高校難的問題。大力實施以“八榮八恥”、熱愛家園、遵紀守法和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廣大農民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着力解決貧困羣眾看病難問題。要完善縣、鄉、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加快鄉、村兩級衞生院改造和標準化建設,爭取儘快建立和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醫療救治體制,為農民看病、治病提供保障;三是要加強文化建設。重視抓好重大節日、民族傳統文化活動的組織工作,積極組織好“三下鄉”和文化扶貧活動。積極發展農村體育和少數民族體育,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實現體育的生活化、大眾化;四是要着力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機制,優先解決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進城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等,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五是積極探索農村殯葬改革。要加大宣傳力度,逐步推行以火葬為主的農村殯葬改革,提高貧困地區的文明治喪水平。

5.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一是要實施“三個培養”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了的黨員培養成村黨支部領導,切實增強貧困地區農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帶動力和戰鬥力;二是繼續抓好大學畢業生選任村官工作,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

2014年以來,馬山縣以鄉、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鄉、村領導班子,選派120多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村委任職;先後培訓黨員7100多人次;抓好農村黨員幫扶工作,已有1237名黨員鄉土人才與4950個農户建立幫扶關係,創建黨員中心户405户,幫帶農户3150户;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試點工作,共有2450名農村黨員找到了適合的崗位。全縣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6.培養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保障。一是全面啟動“農家課堂”培訓工程。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文化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二是實施“示範教育”工程。要以致富帶頭人為典型,通過言傳身教,帶動鄰里鄉親共同致富;三是大力實施農民轉移培訓工程。加強外出務工農民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和組織服務工作;四是實施“鳳還巢”工程,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和技術返鄉創業。

近年來,馬山縣加強了對務工人員輸出前的培訓和返鄉後的扶持,勞務輸出的效益不斷提高。目前外出務工人員10萬多人,年外出勞務總收入4億多元,勞務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勞務輸出正成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時,馬山縣已有喬昌玩具廠等30多家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辦的企業,投資總額2200多萬元,安置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700多人,全縣共有上萬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投入到反哺家鄉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貧困地區雖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但只要我們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立足貧困地區的實際,切實從羣眾最急切、最現實的實事抓起,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使新農村建(本站推薦:)設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

第二篇: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時期、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農村的重中之重。對貧困地區而言,由於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滯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農民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等原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壓力大、擔子重、困難多、路程遠。如何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條件落後。經過多年的扶貧攻堅,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重大改善,但與較發達地區的農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後。

2.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貧困地區大多是農業縣,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缺乏現代農業產業支撐,農業的整體實力較弱。

3.農民收入水平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貧困地區農村返貧現象比較突出,平均返貧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達70至80。另外,貧困地區農民和其他人羣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

4.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

5.新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貧困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殘留守,一方面導致勞力、資金和物力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參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人員明顯減少,精神文明建設也無法保證。同時,貧困農村普遍存在黨員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鄉村幹部培訓又跟不上,黨的基層組織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6.羣眾思想觀念比較落後。部分貧困地區羣眾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較突出。也有少數基層幹部認為扶貧就是給錢給物,缺乏帶領羣眾艱苦創業、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精神和辦法。

二、貧困地區建設新農村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電、路和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比例,重點解決農村通水、通路、通電、通沼氣、通信息等“五通”問題;二是加大社會融資力度。大力爭取金融系統的支持,加大信貸投入。要通過特色資源招商,吸引外來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三是加大農民籌資力度。正確引導和鼓勵羣眾主動籌資投勞,積極參與投資少、見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改廚、改廁、沼氣等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生產生活質量。

近年來,馬山縣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後實施了縣城給水系統改造工程,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的目標。完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9個、人飲工程20個,建設生態文明村20個,建設沼氣池12530座,沼氣池入户率達38.2。全縣農村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努力培育支柱產業,提高農村發展水平。要堅持以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為依託,以城鎮為中心,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進程,重點發展特色旅遊業等第三產業,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要培育支柱產業、壯大特色基地、經營龍頭產業、引入科學技術、完善基礎建設,採取綜合措施,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同時,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

近年來,馬山縣在培育支柱產業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的戰略,利用豐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重點發展特色礦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優勢產業羣,又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二是採取“公司 基地 大户”模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實施養殖業“一十百千”工程(即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全縣羅非魚年產量達1萬噸、瘦肉型母豬年末存欄達10萬頭、馬山黑山羊年飼養量達100萬隻、馬山土雞年飼養量達2014萬羽,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翻一番)。通過引進產業化龍頭公司、資金扶持、技術培訓、成立協會等方式,建立了馬山黑山羊種羊和馬山土雞種雞生產等農業產業化基地;三是以城鎮為依託,發展壯大第三產業。重點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以此擴大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容量,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3.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破除貧困地區發展瓶頸。一是要用好用足國家的扶貧開發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紮實做好貧困户的小額信貸、異地安置等多種方式的扶貧,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加大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力度,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貧困羣眾創造增收來源。

近年來,馬山縣投入資金1.54億元,實施貧困村道路、校舍、沼氣池、人畜飲水、電網改造、通訊光纜等項目建設,解決了9.6萬人行路難、飲水難和

用電難問題;發放貼息扶貧貸款2350萬元,扶持4500多户羣眾發展生產;投入500萬元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建設,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實用技術培訓,智力幫扶得到進一步加強;先後解決12736人的温飽問題,全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24萬人減少到2014年的6.17萬人,扶貧攻堅取得了較好成效。

4.發展農村各項事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一是要抓好農村教育。抓好貧困地區的高中和職業教育,着重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子弟上高校難的問題。大力實施以“八榮八恥”、熱愛家園、遵紀守法和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廣大農民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着力解決貧困羣眾看病難問題。要完善縣、鄉、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加快鄉、村兩級衞生院改造和標準化建設,爭取儘快建立和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醫療救治體制,為農民看病、治病提供保障;三是要加強文化建設。重視抓好重大節日、民族傳統文化活動的組織,積極組織好“三下鄉”和文化扶貧活動。積極發展農村體育和少數民族體育,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實現體育的生活化、大眾化;四是要着力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機制,優先解決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進城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等,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五是積極探索農村殯葬改革。要加大宣傳力度,逐步推行以火葬為主的農村殯葬改革,提高貧困地區的文明治喪水平。

5.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一是要實施“三個培養”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了的黨員培養成村黨支部領導,切實增強貧困地區農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帶動力和戰鬥力;二是繼續抓好大學畢業生選任村官,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

2014年以來,馬山縣以鄉、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鄉、村領導班子,選派120多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村委任職;先後培訓黨員7100多人次;抓好農村黨員幫扶,已有1237名黨員鄉土人才與4950個農户建立幫扶關係,創建黨員中心户405户,幫帶農户3150户;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試點,共有2450名農村黨員找到了適合的崗位。全縣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6.培養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保障。一是全面啟動“農家課堂”培訓工程。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文化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二是實施“示範教育”工程。要以致富帶頭人為典型,通過言傳身教,帶動鄰里鄉親共同致富;三是大力實施農民轉移培訓工程。加強外出務工農民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和組織服務;四是實施“鳳還巢”工程,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和技術返鄉創業。

近年來,馬山縣加強了對務工人員輸出前的培訓和返鄉後的扶持,勞務輸出的效益不斷提高。目前外出務工人員10萬多人,年外出勞務總收入4億多元,勞務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勞務輸出正成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時,馬山縣已有喬昌玩具廠等30多家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辦的企業,投資總額2200多萬元,安置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700多人,全縣共有上萬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投入到反哺家鄉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貧困地區雖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但只要我們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立足貧困地區的實際,切實從羣眾最急切、最現實的實事抓起,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使新農村建設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

第三篇:關於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時期、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貧困地區而言,由於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滯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農民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等原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壓力大、擔子重、困難多、路程遠。如何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條件落後。經過多年的扶貧攻堅,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重大改善,但與較發達地區的農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後。

2.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貧困地區大多是農業縣,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缺乏現代農業產業支撐,農業的整體實力較弱。

3.農民收入水平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貧困地區農村返貧現象比較突出,平均返貧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達70至80。另外,貧困地區農民和其他人羣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

4.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

5.新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貧困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殘留守,一方面導致勞力、資金和物力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參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人員明顯減少,精神文明建設也無法保證。同時,貧困農村普遍存在黨員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鄉村幹部培訓又跟不上,黨的基層組織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6.羣眾思想觀念比較落後。部分貧困地區羣眾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較突出。也有少數基層幹部認為扶貧就是給錢給物,缺乏帶領羣眾艱苦創業、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精神和辦法。

二、貧困地區建設新農村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電、路和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比例,重點解決農村通水、通路、通電、通沼氣、通信息等“五通”問題;二是加大社會融資力度。大力爭取金融系統的支持,加大信貸投入。要通過特色資源招商,吸引外來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三是加大農民籌資力度。正確引導和鼓勵羣眾主動籌資投勞,積極參與投資少、見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改廚、改廁、沼氣等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生產生活質量。

近年來,馬山縣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後實施了縣城給水系統改造工程,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的目標。完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9個、人飲工程20個,建設生態文明村20個,建設沼氣池12530座,沼氣池入户率達38.2。全縣農村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努力培育支柱產業,提高農村發展水平。要堅持以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為依託,以城鎮為中心,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進程,重點發展特色旅遊業等第三產業,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要培育支柱產業、壯大特色基地、經營龍頭產業、引入科學技術、完善基礎建設,採取綜合措施,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同時,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

近年來,馬山縣在培育支柱產業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的戰略,利用豐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重點發展特色礦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優勢產業羣,又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二是採取“公司 基地 大户”模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實施養殖業“一十百千”工程(即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全縣羅非魚年產量達1萬噸、瘦肉型母豬年末存欄達10萬頭、馬山黑山羊年飼養量達100萬隻、馬山土雞年飼養量達2014萬羽,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翻一番)。通過引進產業化龍頭公司、資金扶持、技術培訓、成立協會等方式,建立了馬山黑山羊種羊和馬山土雞種雞生產等農業產業化基地;三是以城鎮為依託,發展壯大第三產業。重點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以此擴大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容量,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3.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破除貧困地區發展瓶頸。一是要用好用足國家的扶貧開發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紮實做好貧困户的小額信貸、異地安置等多種方式的扶貧工作,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加大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力度,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貧困羣眾創造增收來源。

近年來,馬山縣投入資金1.54億元,實施貧困村道路、校舍、沼氣池、人畜飲水、電網改造、通訊光纜等項目建設,解決了9.6萬人行路難、飲水難和

第四篇:貧困地區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貧困地區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是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貧困地區任務最艱鉅。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路子該怎麼走、從哪裏突破,結合羅城實際,談幾點認識。

一、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和多樣性

由於各地自然條件和發展水平不一樣,存在較大的差異,影響和制約新農村建設的因素較多,因此,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和多樣性,以我們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為例,我們全縣共有11個鄉鎮,東部龍岸、長小安、黃金幾個鄉鎮土地廣袤肥沃,加上地沿接近柳州,受柳州工業城市經濟發展優勢的輻射以及農民接受的知識和信息豐富,生產生活發展較快,經濟基礎較好,農民生生活質量較高。而西部由於地處喀斯特地區,大部分是大石山區,近年來石漠化嚴重,水土流失嚴重,農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抗病抗災力低,生活質量不高,而東門、四把等中部地區原部分羣眾靠山吃山,開小煤窯被迫關停整頓,再加上許多依靠煤礦生產銷售維持生活的農民羣眾又未能及時轉復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致使部分羣眾收入鋭減。形成了羅城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要推進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充分認識新農新建設的長期性和多樣性。因此,在目標要求上,要分層次、分階段。分層次,就是針對新農村建設起點有先後、進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的實際,在標準制定上不搞“一刀切”,使各地的標準既積極又科學,並從發展實力、收 1

入水平、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村風文化、社會保障等方面予以量化,以便落到實處。分階段,就是貫徹村鎮規劃是龍頭、基礎設施是保障、發展經濟是根本、富裕農民是關鍵的要求,分步實施發展規劃,防止出現人們擔心的“一陣風”、“搞突擊”甚至大拆大建等問題,決不讓新農村建設成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方式上方法上,要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如針對羅城西部地區的現狀,鼓勵西部地區大力發展特優產業、壯大經濟,擴充經濟容量,宜林則林、宜煙則煙、宜果則果,做到多種經營同步發展,而後利用試點的成功經驗在面上鋪開。

二、充分認識發展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

建設富裕新農村,必須狠抓經濟發展不放鬆,必須充分認識發展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發展經濟,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羅城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又是少數民族山區農業縣,全縣有36.22萬人口,31.48萬人在農村,佔總人口的87%,全縣農村人口比重大。羅城解決農民增收問題,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點方面的工作:

1、調整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充分開發利用羅城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強糖蔗、野生毛葡萄、林果、牧魚、桑蠶、烤煙、木薯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壯大一批規模大、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產業企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科技是農業第一

生產力,要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作用,真正把農業科技作為農業第一生產力加以重視、發展。大力推廣良種、推行節水灌溉、科學使用肥料、農藥等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

3、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夯實農民增收基礎。羅城農業基礎設施較差,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造中低產田,提高旱澇保收能力。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為農民增收打好基礎。

4、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發展勞務經濟。從近年看,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要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一個新興的支柱產業來抓,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強外出務工管理,做好勞務輸出的各項服務工作,引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三、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保證。要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推進村民自治,完善民主管理,村務公開制度;抓好鄉風文明建設,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和先進適用技術,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農民羣眾樹立文明、健康和生態意識、崇尚科學、移風易俗,不斷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積極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為農民羣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服務。我們羅城結合本縣實際,將利用了3至5年的時間,開展20141省道公路沿線精神文明示範帶創建活動,以此推動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示範帶創建活動的目標:一是把省道公路沿線的四把、

東門、小長安等3個鄉鎮建成市級文明鄉鎮,完成“八個一”工程建設(一個廣播電視站、一個宣傳文化站、一個圖書館、一個電影院、一個科技培訓中心、一個圩日宣傳點、一個宣傳長廊、一個運動場所)。二是沿線11個村民委全部建成縣級文明村,力爭2個村創建成自治區文明村,5個村創建成市級文明村。全部完成“四個一”工程建設(一個廣播電視接收站、一個圖書閲覽室、一個宣傳欄、一個運動場)。三是沿線59個自然屯,要有70%的屯建成縣級文明屯,90%的屯做好巷道硬化建設,40%的屯建有文化室,“三户”(遵紀守法、科技致富户、小康文明户)評比面達100%,沼氣入户率達90%以上,村民飲用安全衞生水達100%,使用衞生廁所達90%以上,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動力。

四、充分認識基層組織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強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選好配強班子,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發揚求真務實、踏實苦幹的工作作風,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五、充分認識農村綜合改革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在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中,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醫療衞生保險制度,從便民、利民角度出發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以減負增收為目的,完善農村税負政策;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穩妥推進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保證農民物權收益;加快徵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徵地農

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和安置機制,保護農民利益。

六、充分認識政府引導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既注重發展農村生產力,又注重農村生產關係;既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又注重農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構成了一個經濟發展文明建設與社會進步相統一、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相融合的科學完整的目標體系,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

如何找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切合實際的工作路徑,如何創造性地把“二十字”的總體目標落到實處,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既是強有力的領導者、設計師,又是引領全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的引導者。因此,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領導者,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既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設計規劃,又要充分尊重羣眾意願,調動羣眾積極性,切忌主觀和長官意志,大包大辦,把新農村建設搞成“為民作主”的“想象工程”;不顧能力的“面子工程”;違背農民意願的“形象工程”;弄虛作假的“應付工程”,特別要注意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從各地方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羣眾心理去組織規劃、推進新農村建設,使新農村建設實現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相融合的科學完整的、羣眾稱道、滿意的良好工程。

第五篇:關於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2

關於莫村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時期、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人對 縣莫村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先後通過各個自然村黨小組、村長及一些村民廣泛收集情況,深入展開討論,深入瞭解 某某村的現狀以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性對策。

一、 某某基本情況

(一)村莊地理位置及人員狀況。 某某村地處 縣城東南面,距鎮上10餘公里。現轄xx個自然村,有100户,約360人。

(二)村莊經濟狀況。農民主要以種植水稻、蔬菜,養雞、養鴨等為主。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村養殖業逐步發展,生豬、蛋雞養殖基户逐步增多。

(三)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奮鬥下,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整體來説,村莊建設距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遠大目 1

標還有距離。為此,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一項為重要的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設。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在這樣大好形式的感召下, 某某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

二、 某某村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落後;農民生活環境惡劣,生活水平不高。經過多年的扶貧攻堅, 某某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由於 某某村屬於沙石土質,保水保肥能力差,農作物產量不高。

(二)村基層組織建設薄弱,發展能力不強。該村共有4450人,而黨員人數只有80人,其中大多數黨員年齡偏大,由於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近年來新發展的黨員很少。

(三)宣傳力度不夠深入,儘管廣播、電視、會議等大力宣傳新農村的優越性,但由於受財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響,宣傳工作還沒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還沒有調動羣眾參與的熱情,還沒有讓全體羣眾動員起來。

三、新農村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電、路和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比例,重點解決農村通水、通路、通電、通沼氣、通信息等“五通”問題;二是加大社會融資力度。大力爭取金融系統的支持。要通過特色資源招商,吸引外來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三是加大農民籌資力度。正確引導和鼓勵羣眾主動籌資投勞,積極參與投資少、見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沼氣等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生產生活質量。近年來, 某某村多方籌集資金,實現了村村通,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一是要用好用足國家的扶貧開發政策,紮實做好貧困户的小額信貸、異地安置等多種方式的扶貧工作,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加大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力度,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貧困羣眾創造增收來源。二是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規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宣傳工作,把中央財政的補貼資金用好用活,使農民得到實惠。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一是要提高黨員、幹部思想

認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並以身作則,做羣眾的楷模。二是積極發展一批思想素質好、覺悟高、熱心公益事業的青年黨員。要發現和培養具有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羣眾致富能力的"雙帶型"黨員,培養和選拔政治素質強和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幹部。三是切實改善村級活動場所。

(四)加強農民素質培訓。提高農民羣眾的綜合素質,是促進貧困羣眾增收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途徑。一是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宣傳,提高學生樂意接受更高教育的意願。二是建立農業示範基地。以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為平台,積極開展科技示範,推廣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民運用現代農業科技的能力。

此外,我們還應加強領導、搞好服務、做好宣傳。發揮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整個農業、農村工作躍上新的台階。以新農村建設工作為契機,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執政能力,以新農村建設來檢驗各級班子和幹部的戰鬥力、凝聚力。要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貫穿於新農村建設工作始終,以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成效來展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廣大農民羣眾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成敗。我們要精

心部署,廣泛動員,採取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羣眾、發動羣眾、教育羣眾,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家喻户曉、深入人心,把廣大農民羣眾的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引導和動員廣大羣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藉助村務公開欄進一步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開闢專題專欄及時報道新農村建設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同時,加強輿論監督,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予以曝光,形成人人關心新農村建設、廣大農民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社會各方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2014年7月16日

本站向各位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貧困地區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加快貧困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關於民族貧困地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關於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