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村關工委新農村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欄目: 辭職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3W

第一篇:村關工委新農村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村關工委新農村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央圍繞“三農”問題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定,特別是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迎來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又一個春天。近年來,**市城郊鄉**村在新鄉市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村黨支部書記李立的帶領下,牢牢抓住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艱苦創業,開拓進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短短二十幾年時間裏,把一個沒有任何發展優勢的貧窮落後村建設成了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新農村建設“樣板村”,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走羣眾路線,重自身發展的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成功道路。

**村位於**市城區北鄰,屬城市衞星村,西有京廣鐵路,石武高鐵飛架穿村而過,比干大道縱貫南北,衞河環繞東南,黃土高崗橫卧村北、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是**古城的天然屏障。村中居民600多户,近3000多口人,土地1800畝。改革開放後,村兩委率領全村羣眾,圍繞土地做文章,看準機會求發展,艱苦創業、苦幹實幹,甩掉落後的帽子,跑步向前。工作中充分發揮了村“五老”的人力資源優勢,從源頭抓起,拆遷重建了新村莊;劃出150畝土地用於市級烈士陵園開發,為青少年開闢了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修繕了千年古廟呂祖閣,把它打造成了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文物旅遊景區,景區內依古制修建了“**碑林”包括:中國將軍書法名家碑廊、中原書畫名家碑廊和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三處文化碑廊豎碑388通,全長540米。開辦農村科學文化技術實際、實用學習班多期。新建**國小標準化教學樓一座。整修規範了村級幼兒園三所。在“三化”建設中,**村率先開創出適宜村民居住、文化氛圍濃厚的和諧新農村,先後被評為“**市城郊鄉**村小康示範村”,新鄉市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村黨支部書記兼關工委主任李立也先後被評為新鄉市人大代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和新農村建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一、採納“五老”建議 構建新農村文明建設

**村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被稱之為文化聖地:北鄰比干廟、南靠市城區,村中有**八景之一的黃土崗,千年繁盛的呂祖閣。然而,近百年來,清廷腐敗、日寇侵入、戰火摧殘,災荒連年,繁華興隆的**村,已是蒿草遍地,一片瓦礫。解放後,雖然經過幾任村幹部的艱苦奮鬥,但仍未改變這種窮面貌。

1989年,**村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李立走馬上任,當上了村支書,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感慨萬千,從哪裏下手,心裏也沒有底,但是改變**村這種窮面貌的決心已經下定。他當過兵,經過商,辦過農副產品加工廠,也種過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嘗過,在長期的磨難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上任伊始,一大堆問題擺在了自己面前,但村裏面貌怎樣改,怎樣變需要認真的梳理。這個出身忠孝之家的壯漢子知道自己肩上擔子的輕重。首先想到的是:聽聽村裏老人們的意見,問問他們該怎麼做。接下來在較短時間裏,他把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們全都走訪一遍,逐一請教。而後,把老人們的建議擺在村兩委會上認真討論,抽絲剝繭,擬定了工、農、商、學並舉,用壯大集體經濟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相結合的辦法,讓大家都動起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搞經濟建設的新思路方向確定後,村兩委團結一心率領羣眾種果樹、辦工廠、搞商業、建學校,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硬是把村裏的集體經濟翻了幾番,羣眾富裕了,臉上都露出了多年來難得的笑容。

村裏集體經濟和羣眾收入急劇攀升,李立看到了這條道沒錯,路子是走對了,同時,他也看到了村裏這批老年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財富,潛力大得很,長輩們豐富的經驗和智慧,給了這位有着光榮傳統的尊老愛幼的新班長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氣,為了讓他們在村裏參政議政,及時聽取老人們的指導意見。稍後,首次在村裏成立了“老年協會”和“便民服務中心”。那時候村裏沒有關工委,不知道什麼是“五老”,但他把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老模範、老農民這些德高望重的人統統組織在老年協會裏。儘管協會條件很差,設有圖書館、閲覽室、娛樂室,但是,他們每天除了健身活動外,常常聚在一起出謀獻策,共謀村裏發展大計,成了村裏的智囊團和主力軍。

一次村委要研究制定一個十年規劃發展藍圖。請“五老”參加共謀發展大計,老人們首先提出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青少年是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培養下一代是百年大業,千年大計的設想。他們説:現在我們的國小校,冬天房透風,夏天房漏雨。上學的路坑坑窪窪,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嚴重影響着孩子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有一部分學生的家長怕耽誤自己的孩子,狠着心託人轉學到城裏去上了,這讓我們看了痛心。我們村規劃首先應該把辦教育放在第一位。李立聽了陷入了深思,他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老人們提出來了,説明想的好,看的也準,該怎麼辦他自然心中也有了數,當即召集村兩委開會,決定集中村裏全部財力、物力,哪怕今天是砸鍋賣鐵,也要先辦教育。

1995年,村裏投資幾十萬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都修建了高標準水泥路,徹底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1996年又東籌西借投資了120萬元,建起了20年都不落後的能容15個教學班的四層教學樓和配套設施,完善了村辦幼兒園建設,一下子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周邊十里八村的學生託親靠友也來上學了,在校學生從以前的不足300多名,猛然增加到今天的600多名,稚童歡笑,書聲朗朗,學校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學校變美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村民們也跟着笑了。為了鼓勵學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村委又決定:用村裏考上高中的學生每年獎勵500元,考上大學的學生每年獎勵1000元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奮發向上,早成棟樑。十多年來,全村少年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100%,沒有出現1個留守兒童和困難户的學生失學的現象,原來轉學的學生也都回到了學校安心學習。如今學校美化了校園,又建設了少年宮,孩子們和城裏的孩子們一樣在學校裏唱歌、跳舞、做手工、琴、棋、書、畫樣樣有,天真健康地成長着。

村兩委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到了“五老”們站的高,看的遠。在飛速發展變化的社會主義今天,羣眾致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移風移俗,轉變舊思想,提倡新道德、新風尚,也是事在必行的事情。對於怎樣轉變思想觀念,搞好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新社會。村委再次想到了老人們,請“五老”出山參謀提建議。老年協會的精英們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提出了“制度成方圓”的新思路,重新修訂“村規民約”,讓制度來自覺約束行為。羣眾思想覺悟慢慢就會提高了。村委根據五老提出的條條建議,經過村民大會大小會議反覆討論通過,最後出台了新的“村規民約”,大意是:愛黨,愛國,愛集體,遵守國家各項法律制度;不打架、不罵人、不鬧事、不酗酒、不賭博、不搞封建迷信;尊重別人,和睦鄉鄰,講文明、講道德,講衞生,爭當好農民;婚喪嫁娶,不準大操大辦,不準用紙紮、用響器,反對鋪張浪費,原則上村幹部不準上事兒;尊老愛幼。對孝敬老人的,每年召開一次敬老會,予以表彰和鼓勵;對於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孫,輕則批評教育,不提拔村幹部,不得當模範等。十條“村規民約”下達後。愛公物、愛集體,和睦鄉鄰,爭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為老人洗頭、洗澡、晾被子、幹家務、給錢花的好媳婦、好青年層出不窮。“村規民約”遏制了歪風邪氣,樹立了正氣。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奉獻在**村形成了羣眾性的良好風氣。接着村委每年還拿出40萬元的專款,給羣眾生活做補貼,進一步提高羣眾生活水平,全村羣眾按人頭每月補貼4元水電費,對年過60歲的老年人,過年過節村委都親自去送大米、白麪、食油、雞蛋等慰問品,除此之外,每人每月還給老人發10元零花錢,定點剃頭理髮不收費等。

己不正不能正人,李立為了保持經常和老年人、村裏羣眾溝通思想保持聯繫。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首先給自己訂了約法三章:

其一、家裏不養狗

他説:幹部,首先觀念要改變。咱當村幹部,其實就是一個服務員,在村裏不能高人一等,村裏羣眾有啥事兒來找咱,心裏都是七上八下的,咱在家養條狗,當門汪汪叫,人看着就心煩,哪個還敢前來找咱説心裏話。

其二、村裏不買車

李立説:俺村並不是買不起車,就憑俺家有工廠,買輛車不算啥問題。但是村裏老少爺們都是騎車的步行的,咱坐在車上比別人高一頭,心裏不踏實,還是和羣眾保持一樣高度好。

其三、自己不喝酒

李立説:整天工作恁忙,應酬不斷,酒喝多了,影響健康。耽誤工作,也不體面,影響也不好,還是不喝。如今他煙也不抽了,他説抽煙不但有害自己,還損害了別人健康,兩不划算,還是戒了好。他手機常開着,自家大門從來不落鎖。他説:誰家有事,啥時想説啥時説,不擔心,不害怕。只有羣眾心裏對咱不隔牆,敢説真心話,問題才能吃得透,工作才會不走彎路。

全村羣眾在李立的感召影響下,團結友善,鄰里和諧,形成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良好社會風氣。新建高速鐵路從該村通過,國家財物鋼軌、鐵板、鐵絲、道釘、水泥等建築材料大街小巷存放的到處都是,從來沒有丟失過。有時候下雨了,貴重物品,羣眾還會主動用自家的東西蓋起來。施工的工人讚揚説:“**村的民風好,村民的思想覺悟高,不愛財”。高鐵建成後,村裏有一大批青壯年被老闆們相中,帶到了新的工地掙錢去了。

二、幹部帶頭、以身作則,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村制定的十年新農村建設規劃,如今只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就基本完成了,這是讓人做夢也也不敢想的事兒變成了現實神話。現在的**村:排排小樓三縱橫,太陽能路燈照明,跟城市生活不差樣,街道清潔衞生,村民安居樂業。

在9方圓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南北一公里長的中心大道寬闊潔淨,紅房綠樹互相點綴。三縱三橫的6條支幹道把全村切割成9塊方格,每户200多平方米的院落,前庭後院寬綽明亮。家庭水電配套齊全,真正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城市夢。目前已經有400多户村民喬遷新居。

説到新農村建設,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拆遷、衝路、劃宅基、建新房,工程浩大,涉及到千家萬户。究竟問題有多少,困難有多大,都是一個未知數字。工作千頭萬緒,問題錯綜複雜。可是**村就硬是頂着天大的壓力提前順利完成任務。李立説:我們沒有法寶絕招,對羣眾以誠相待,靠村兩委的精誠團結,人人以身作則,辦事公正、公平、公開、公道,便宜的事讓給羣眾去做,吃虧的事留給幹部。這是村兩委開展工作時定下的規矩,怕苦怕難的靠邊站,利益面前幹部靠後站,堅決不與羣眾爭飯吃。他們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比如:領取拆房補貼,確定宅基位置、建房建築樣式等等,不分親疏遠近,不論功勞大小,堅持一視同仁的原則。誰帶頭拆、誰先建,誰不拆、不準建。黨員幹部想羣眾所想,大事小事都會把羣眾的利益放在前面,沒有一個例外,新村建設很順利。他説,工程這麼大,涉及到千家萬户,出現一些支微末節,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有的。遇到“釘子户”“老別筋”“守老窩”的思想守舊的個別羣眾,幹部就不厭其煩的、三番五次往他們家裏跑,聽難聽話、吃閉門羹,甚至是當場捱罵的都有,但是他們沒有怨言,用自己的誠信與耐心給他們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有時幹部忙不過來,工作上有了難度,“五老”們就主動出山。“五老”大都是長輩們,有威望,説話有影響力,他們的話有人聽,辦事有人信,使問題一個個迎刃而解了。

**村的幹部們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的辦事宗旨,幹事創業,為民造福,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在幾年的建設新村工作中,李立為了培養中青年幹部,除了把好入門關外,給他們定規矩,分任務,壓擔子,讓他們到風口浪尖去鍛鍊,磨練他們的意志,根據每個人的特長,知人善任,各司其責,分工合作。七名村委幹部個個拿得起放得下,工作不怕苦,敢擔當,做事雷厲風行。對舊宅評估、發放拆遷補貼,新宅居測量、放線定位、統一建房標準,物料購進、圖紙樣式、質量承包,道路綠化等大量工作,都是他們幾個幹部,風裏來雨裏去,東奔西跑的結果,從來沒有人説過苦和累,沒有人要過分文報酬錢。他們説“我們是幹部,是幹部就不同於一般的老百姓,就應該境界高一點,吃喝拉雜睡事兒雖小,但是關乎着羣眾的生活質量問題,這都是俺們應該辦的事情,再苦再累心裏甜”。村長史寶林為了儘快把新村大路修好,不影響羣眾建新房,開着自己的農用車拉土墊路基,起早貪黑,一干就是40多天,臉曬黑了,人累瘦了,家裏的啥事兒也顧不上管了,可是從來沒有説過自己吃虧累,勞累了,微笑常常掛在他的臉上。民調主任李安是一位年輕幹部,在村裏是一個頭腦靈活的小有名氣的企業家,他做事果斷,辦事細心,處處為羣眾着想,當發現苦難户建房經濟出現問題時,曾多次主動把自家的錢借給羣眾以解燃眉之急。民兵連長任志敏,也是一位新選拔上來的青年幹部,黨支部書記李立希望他回村幫助工作時,他二話沒説,毅然決然的放棄在**市龍頭企業化肥廠的車間主任的職務和每月2500元工資的正式工作,不講任何報酬,自願為羣眾服務。他們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為村裏的一把手李立,吃飯有人找,走路有人攔,睡會兒覺電話則響個不停,羣眾的難事,疑點,疙瘩事都找他。能解決的當場給解決。不能解決的耐心解釋,讓找上門來的羣眾愁着進門,笑着出門,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工作中,他皮膚曬黑了,還瘦了幾斤肉,老婆心痛的數落他,他卻蠻認真的説:“我是共產黨員,是大家選出來的村官,只有大家安居樂業了,我心裏才踏實,自己累點苦點算個啥,這樣做我覺得很值得”。在建房中,羣眾把條件好的地方全都佔完了,最後他才在較偏僻的東北角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現如今,羣眾都住進新房了,他還寄住在別人家的房子裏。功與過,羣眾心裏最清楚,大家知道:“**村變化這麼大,都是村裏幹部用汗水和勞動換來的!”

2014年,**市為了藉助開發利用比干廟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的大好機會,帶動全市經濟的發展,決定修一條通過城市中心直達比干廟十公里長的比干大道,原計劃拆遷180户,縱穿**村,後來考慮到拆遷180户,工作量太大,怕影響整個施工進程。市政府為確保比干紀念會按時召開,市裏臨時決定,改變原計劃,比干大道繞過**村修建。李立聞訊後,很是着急,立即召集村幹部開會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大道從村裏經過是繁榮發展的好機會,這一難得的好機會決不能錯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城郊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李立連夜找到市裏有關領導請命:“不用改,就從俺村通過,拆遷工作交給我們好了,保證按時完成任務。如果失言,自動罷官辭職,甘願受罰”。當時大夥都為他捏着一把汗,如果完不成任務,後果不堪設想。但李立確胸有大志,吃鐵化鋼之決心,深知全村百姓的能量有多大,他醖釀召開了首次動員大會,大會主席台上端坐的他請來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來為他助威壓陣的,全村動員大會上,推心置腹的講利益,設身處地的談未來,他把“功在當今,利在千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的道理講得透徹明白,最後給父老鄉親立下軍令狀。沿街道兩旁再拓寬80米,道路打通後,讓利每户留給一間門面房做生意。並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在規劃圖上,將門面房編號,不分尊卑長幼,不論資排輩,沒有任何關係後門,按拆遷協議簽訂的先後為序為準,先簽先選,後籤後選,不籤不選。由於工作做得細緻,措施辦法到位得力,180户村民,在三天的時間內,順利簽訂完畢,沒有出現一個釘子户,一個上訪户,僅僅用了三個半月時間,比干大道途徑**村的1.65公里長,120米寬的大道打通了(其中大道寬40米,兩旁拓寬80米空地)這裏邊藴藏着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為**村的經濟發展埋下了伏筆。

三、發揮“五老”作用 拓展視野,構建和諧文化

建設新農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村有一座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千年古廟呂祖閣,又稱白雲閣。相傳古廟始建於唐,興於金元,是呂洞賓修煉脱凡成仙的地方,也是中原道教集中活動的重要場所。古廟歷經戰火和上千年的風雨剝蝕,歷史上幾經破敗和復修,在斑斑駁駁的古蹟中,仍然保留着殘缺不全的原始風貌。據史志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的白雲閣三層,高18米,雕樑畫柱,宏偉壯觀,是在原古廟的基礎上重建的。整個廟宇佔地二萬二千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戲樓、八仙塑像、山門、神道、拜殿、前殿、後殿、脱凡洞、白雲閣,東西廂房有八仙配殿等建築。原有的呂祖堂、呂祖社、望月樓、百草園、桃李園、八卦亭、西華廳等已不復存在。有文字記載,明代的嘉慶、萬曆皇帝;清康熙、乾隆皇帝,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國總統徐世昌及許多官宦墨客、才子佳人等均來拜謁賦詩留下千古佳話。古往今來,這裏香煙鼎沸、熱鬧非凡,是豫北最富盛名的的道教活動場所。

解放後廟宇劃歸國有,先是辦農場、後是辦工廠,道徒四散,財產流失已盡,千年古廟變得千瘡百孔。1983年,一場大火又使白雲閣雪上加霜。

改革開放後,黨中央國務院多次下達文件,加強文物保護,讓其為時代服務,為社會服務。**在**市幾位離退休老領導、老幹部帶動支持下,2014年呂祖閣成功申報新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產權劃歸**村所有,幹部羣眾聽到消息之後,興奮異常,連八九十歲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呂祖閣。開山門時,呂祖閣里人山人海。至此,重新修繕呂祖廟古建築的重任就落在了**人的身上。

村兩委在班長李立的帶領下,就修復呂祖閣的定位問題經過了反覆磋商討論,一致認為:呂祖閣是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歷史文化,構建社會和諧,保護它我們責無旁貸。目標明確了,信心就有了,修建此廟,應該站在繁榮文化、振興經濟建設的角度,重現歷史,展示歷史,發展歷史,把古廟建設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沿陣地。於是把修建古廟列入到正式工作日程,首期籌資43萬元,將白雲閣二、三層木質結構修復。2014年,又經多方呼籲,徵得有關部門同意,和原電機廠置換土地40畝,把盤踞廟院遺址多年的電機廠家屬院遷出,使廟院面積恢復到108畝。接着清理了雜亂建築,整修了殘垣斷壁,打開了山門,正式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與朝拜者。從此,呂祖閣又生起了縷縷青煙,大車小輛,人來人往,又開始往日的繁華與熱鬧。

村委邁出了第一步,膽子更大、信心更足了。李立又構思:以呂祖閣文化旅遊資源為契機,帶動經濟發展,這可是個好機會。在市宗教局、旅遊局和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市呂祖閣旅遊文化開發公司”,李立兼董事長,聘請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國際易經學院的特聘顧問、博學多才的史清根任經理,並制定了廟宇發展長遠規劃。2014年冬,投資500萬元修建了呂祖大殿、六座配殿、雕塑了八仙神像,新建放生池、鐘鼓亭、漢白玉八仙雕塑羣像,整修了古戲樓,平整了迎賓廣場,新建30間辦公用房,石階路面全部整修一新。又在廟內外栽種了鬆、柏、杉、楸等名貴樹木花草數萬株。一年後,開發商相繼投資數千萬元,在村南建起了八棟公寓大樓,為**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花香自引蜂蝶來,呂祖閣基礎建設完成後,伴隨着旅遊事業的猛速發展,作家、畫家、書法家都來了,公司給他們提供了優越的辦公條件,在這幽靜廣深的廟院裏文人們心情舒暢,寫詩作畫論文章,一幅幅的優秀作品不斷問世,走出了**,飛向全國各地。濃郁的文化氛圍形成以後,使公司領導認識到:只有歷史文化才是呂祖閣真正的靈魂,於是他們請書畫界知名度極高,又有着大慈善家美稱的**市美協主席李甫信負責,面向全國發函,廣泛徵集詩、詞、曲、賦和書畫作品,籌備碑廊建設。短短三個月時間,在全國各地徵得作品數百幅,於2014年投資60餘萬元,建起了第一座“中原書畫名家碑廊”,在長達116米的長廊中,雕刻了來自全國各地128位名家書畫精品。

2014年新鄉市美協主席楊淼一行陪同台灣世界天馬書畫會會長孫晉卿等到呂祖閣觀光旅遊,看到碑廊書畫讚歎不絕,在瞭解了呂祖閣的歷史之後遂產生了在這裏修建“台灣百人名家書畫碑廊”的想法。經村兩委認真研究,感到此事意義重大,台灣書畫名家能到呂祖閣來賦詩作畫,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下決心與台灣名家攜手共建書畫長廊。幾經周折,又投資數十萬元建起了“呂祖閣台灣百人名家書畫長廊。”台灣聞訊:馬英九、連戰、吳伯雄、王金平、宋楚瑜等十一位政要為碑廊親筆題詞。

台灣百人書畫名家碑廊建好後,在北京工作的**籍部隊復員老首長孔祥秀得知情況後,感慨萬千,此事功在千秋,幾次往返**與北京之間實地考察,瞭解情況,於是產生了在呂祖閣建造 “中國將軍書畫廊”的想法,他的義舉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幾位主要領導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臨現場考察,給於指導。老人憑着在京工作多年的優越條件,不顧自己年高體弱,腿殘疾,冒嚴寒頂烈日,跑遍了北京城,最後感動了中國將軍書畫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永金,在老首長的全力支持,僅用了短短三個月時間,在全國各個兵種徵得180位共和國將軍書畫作品,並親自送到了呂祖閣。**村在新農村建設十分繁忙,經濟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又多方籌資百萬元,建起了 “中國將軍書畫廊”。古廟內東、西、南三面共建起了長達540米,388座碑的書畫長廊,形成了偌大的碑林,張永金院長即興揮筆寫下了“**碑林”四個倉勁有力的大字,把三個碑廊連成了一個整體,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過去人們進廟都是來燒香磕頭的,現在不同了,來廟裏的人看碑廊,看文化,一呆就是一整天,碑廊文化還吸引了附近幾所學校的中國小生到這裏來寫生,看過的人都説好。

近年來,村委為了充分發揮關工委的作用,組建了強有力的關工委班子,李立書記任關工委主任,公司經理史清根任副主任,年輕幹部李安任祕書長,下設關工委辦公室,有圖書室(藏書上萬冊),閲覽室,書畫室,娛樂室和老年協會辦公室,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至此,老人們真正地感覺到了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關門不見三仙客,哪來飛空一真人。紫氣東來,關工委門庭若市。近年來,關工委主要開展的活動由三項內容:

一、利用市烈士陵園的優勢,開展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每年清明節都有成羣結隊的青少年學生手捧鮮花、提着花籃,打着橫幅,舉着紅旗來為烈士掃墓,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藉此機會,關工委就找老革命、老幹部、老軍人到現場給學生作報告,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青年學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還有部分單位、企業、學校把培養青年入黨入團帶到這裏來舉行宣誓儀式。陵園莊嚴肅穆,松柏常青,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在向人們述説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悲壯歷史。

二、關工委的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吸引了大批的國家級、省市級書畫會員到這裏來。辦公室裏每天都有學者、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工人、農民到這裏參觀學習,詠詩論道,探討人生哲理。藝術家們則揮毫潑墨,對前來學習的人傳授書、畫技巧,中國小生、大學生、文學愛好者也喜歡到這裏來,找感覺得靈氣,優秀青年王淑靜,郭炳仁就是在這裏寫出了兩部長篇小説《我的童年》,《我的老師》,從而走上了專業創作的道路,成為市作家協會的正式會員。

三、依靠關工委成立民間文藝隊。在關工委指導下,村裏自發成立了四個民間文藝隊;即打鼓隊,秧歌隊,還有獅子龍燈等,他們的隊長都是老年協會的成員擔任,隊員們利用休息時間排練,重大節慶日現場表演,還參加市宣傳部門組織的比賽,活躍了村民們的業餘文化生活,對淨化社會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年來村裏的打架鬥毆、打麻將鬥地主、拌嘴吵架、小偷小摸等醜惡現象幾乎絕跡。

回顧**村的創業史,那才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村做出了成績,積累了成功經驗,功勞簿裏同時也記載着,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中國詩人、一級作家王綬青,中國將軍書畫院執行院長張永金,原中國共產黨衞戍區黨委委員、享受軍級待遇的老英模孔祥秀,新鄉市書協主席周雲峯,新鄉市美協主席楊淼,**市美協主席李甫信,**市作家協會主席馮萬民,台灣國學大師蔡鼎新,台灣天馬世界書畫會會長孫晉卿,原**市縣長張英毅,原**市政協主席王俊富,原**市電業局黨委書記局長鬍廷福,原**市黨校副校長周豆喜,原土地局黨委副書記周玉江,**電視台原台長陳建民,原**市一中校長張水香,辦公室主任張夏玲,中原呂祖文化研究會會長史清根等立下的汗馬功勞。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總結近年來**村改革發展的實踐,從中可以得出如下有益啟示。

(一)、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艱苦創業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動力。與全市絕大多數村一樣,**村創業之初同樣面臨着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等諸多困難,但他們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硬是靠着苦幹實幹加巧幹,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走出了困境,贏得了發展。即使富裕之後,他們也精打細算,從不亂花一分錢。修路、建校、蓋辦公樓、搞綠化,是村“兩委”班子帶領羣眾出義務工幹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也成為**村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選準一個好的帶頭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因素。一個村發展快慢、建設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村發展到今天,李立這個帶頭人功不可沒。為羣眾辦實事,他總是走在前、幹在前、吃虧在前。新村改造當中,在他的帶領下,村幹部們帶頭扒掉了自己的房子,不與羣眾比高低,吃虧在前,享受在後。工作中,李立一度幾次眩暈,最後病倒在牀,大家都知道,這個帶頭人是累倒的,在醫院裏,他還不放心家裏的事,生怕工作出漏子,幾次偷着從醫院裏跑出來,醫生批評他、親人埋怨他,老婆孩子跟着抹淚,然而他每次總是以淡淡的微笑作為回答,在他心裏裝的都是羣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立能吃虧精神的感召下,**村有了一個團結協調、吃虧奉獻的“兩委”班子,有了一支不怕困難、拼搏實幹的黨員隊伍。幹羣和諧,上下一心,營造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科學發展的理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條件。隨着時代的變遷,農村的發展環境、發展條件和發展任務也隨之發生變化,關鍵是要像李立那樣咬定發展不放鬆,並自覺與科學發展觀“對錶”、“調頻”,凡與科學發展觀不一致、不相符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思路措施,都及時加以調整和轉變。過去**村講發展很少考慮環境問題,凡投資建廠辦企業的都“一路綠燈”。現在**村招商引資,首先考慮生態、環保問題,不管效益多好,只要對生態環境有污染,一概拒之門外。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鑑,沒有固定模式可套用。**村的發展思路就是在不斷破解發展難題的過程中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按照上級要求,成功實施了村裏的500多畝土地流轉,首次把農民從土地裏解放出來,鼓勵他們走出去看世界,是農村發展的必經之路。

(五)、在追求物質富裕的同時追求精神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始終沒有放鬆精神文明建設。村集體經濟實力壯大後,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辦教育提高素質,搞活動愉悦身心,使羣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同時也提升了民氣,凝聚了人心。下面還會有更大的動作,那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籌建呂祖閣國學教育中心,把文化底勁使足。

(六)、建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好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所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的問題大多是因幹部處事不公、村務不清引發的。李立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村民理財小組,實行財務公開;立的第一個規矩就是取消招待費。20多年來,村裏沒買過一盒煙、一瓶酒,沒報過一分錢的招待費,“讓羣眾決策,讓羣眾管理”已成為**治村興業的座右銘和“鐵原則”。

(七)、黨的富民政策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省委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惠農、支農的富民政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村立足實際,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使本村經濟社會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的發展得益於黨的富民政策,李立的成長、成熟也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培養。

路在何方,路始於腳下,**村的成功之路為建設新農村創造了經驗。目前:**村社會安定,經濟文化繁榮,人民羣眾過上了舒心的好日子。但是他們並不滿足於現狀,展望未來,他們繪製了更加美好的藍圖。一是加快呂祖閣國學教育基地的建設,憑藉着周圍市職業中專、市十中、村辦國小、幼兒園,學生較多的優勢,搭建愛國教育科學藝術發展平台,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極型人才;二是憑藉離城區較近,居民集中,交通方便的優勢,在呂祖閣景區興建老年康復娛樂中心和八卦休閒廣場。供人們研究、學習、養生休閒,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三是在通過街中心的比干大道旁,興建商業大樓、開發經商一條街,文化教育產品銷售一條街,農貿市場一條街,增加村民經商意識,繁榮**經濟。

總之,**村的建設與發展依靠“五老”這支力量,廣開言路,充分發揮其“五老”參政議政的優勢,拓寬了經濟和文化建設新思路,工作做得實,步子走得穩,但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建設新農村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個模式,關鍵是要象**村那樣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第二篇:關工委服務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新型農民,是當前農村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心任務。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工委的部署要求,立足**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培養新型農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近期,我們按照省、市調研通知的要求,精心部署,組織了20多名老同志,深入到10個鄉鎮(街道)和16個

村(居)開展調研,先後召開座談會30多場次,發放調查表1000多份,在深入基層、瞭解實情,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總結經驗,形成了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關工委成立於1998年,設主任1名,由區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3名,副主任12名,成員42名。全區10個鄉鎮(街道)、268個村(居)、49個區直單位和41所學校都建立了關工委組織。全區現有“五老”人員3500人,其中老專家300餘人、老教師1200人、老幹部1000人、老模範400人,老戰士600餘人。“五老”隊伍正不斷充實壯大,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顯。

我區是典型的純山區、農業區。人口49萬人,其中農民36.8萬人。目前農村人才匱乏,新型農民技術人才總量少、密度小、結構不均衡,現有的農村各類技術能人不足5萬人,其中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不到4萬人,而且技術含量較低,大部分靠勤勞致富。農村技術人才年齡偏大,文化層次低,發展空間狹窄,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瓶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是主體。他們的素質如何,將決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和進程。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科技、人文在內的現代農民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關鍵措施和基礎工作。我區各級關工委充分認識這一重要意義,積極參與到新農村的建設中來,為培育新型農民多出實招、多幹實事。同時把培養新型農民方面的工作主動向黨委、政府領導請示彙報,並提出工作開展的計劃和方案,積極爭取黨政領導的重視關心、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基層幹部羣眾的大力支持,使得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目前全區經過培訓的新型農民達到3.8萬人,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56元,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們按照上級有關要求,把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從實際出發,實行分類指導,穩步推進,重點突破,促進了全區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

(一)齊抓共管,努力營造培養新型農民的良好環境。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是一個需要通力合作、長期推進的系統工作,應該齊抓共管,分類指導,全面服務。一是加強教育引導。各級關工委在農村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了熱愛家鄉、熱愛農村、紮根農村建設、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素質,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使其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我們每年都在年初召開應屆大學生座談會,號召他們回到山區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展宏才,實現理想。同時,積極建議區委區政府啟動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並優先推薦我區大學生到村任職,先後選配了70多名本科生擔任村幹部,計劃3年內實現268個行政村(居)都有一名大學生。今年6月份,我們在全區青少年中開展了“我與**大發展,我與祖國共奮進”的主題演講比賽,鼓勵我區廣大青少年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我區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使全區青少年樹立了服務新農村的正確觀念,提高了他們建設新農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二是完善激勵措施。積極協調區政府進一步完善了鼓勵農民創業激勵政策,區財政每年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新農村建設工作成績突出的農民進行獎勵,每年撥專款100萬元用於農民在農業產業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和農村小能源建設的獎補。每年拿出20萬元資金,重點獎補農民用於良種引進及改良、動物防疫和養殖小區建設。對引進或改良畜禽良種的農户,給予每户1000?5000元的獎補。每年安排2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科教興農項目的獎勵和扶持。對荒山疏林地工程造林和成方連片面積300畝以上的經濟林,每户每畝分別給予35元和20元的獎補。三是提供服務保障。密切配合各相關職能部門紮紮實實地為農村青年辦好事、辦實事。先後開通了農業、科技、人事“服務熱線”,為廣大農村青年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積極構建返鄉創業體系,對外出農民工參與區域經濟建設,特別是參與現代農業項目開發的,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跟蹤服務,為他們鍛鍊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法律、市場信息等服務保障。去年以來,我們依託關心下一代科普工作委員會,充分發揮廣大老科技工作者威望、經驗等優勢,以推進農民素質教育為目標,設立“科普村村通”宣傳欄,積極開展“手牽手”活動,深入到田間地頭,親自指導、傳授農業實用技術。區司法局、律師協會為解決羣眾

法律需求,今年組織20名律師開展下農村、進農家活動。通過實施法律援助“一對一” 掛鈎聯繫制度,發放法律援助聯繫卡、送法上門等形式,為廣大農村青年創業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支持。

(二)加強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羣眾的綜合素質。我們從引導農民轉變落後的觀念和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習俗入手,塑造現代新型農民。突出抓了四培訓一儲備:一是觀念

培訓。積極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農民羣眾開眼界、長見識。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接受思想洗禮。通過連續兩年組織農村幹部羣眾南下温州、華西村等江浙地區參觀學習、邀請浙商訪**等一系列雙向交流學習活動,使廣大幹部羣眾封閉落後的思想觀念受到了強烈衝擊,精神面貌為之一新。二是文明培訓。結合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開展送文明新風進千家萬户活動為切入點,充分發揮羣團組織、教育、衞生、計生網絡體系優勢,深入開展“六下鄉”、“遵守文明公約、學講文明用語”等活動,對羣眾進行面對面地教育引導,進一步倡樹文明新風。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積極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搭建講文明、樹新風的載體和平台,促成村村謀發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上進的好風氣。三年來,全區共組織“六下鄉”活動200多場次,建設農村文化大院250處,體育場所150處,組織農民文藝隊伍110支。三是技能培訓。以涉農部門職能轉變為着力點,以實施“農民培訓工程”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首先加強科普培訓。一方面依託黨校、成教中心加強青壯年農民的培訓。近3年來,全區共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200多期,培訓5萬人(次),其中骨幹培訓6000人(次)。另一方面通過邀請省、市農業、科技有關部門技術人員和科研院所專家開設講座加強基地農民培訓。2014年以來,先後共聘請省、市專家30多名,舉辦各類農業技術講座20期,使18000多名參訓農民獲得了良好教育。馮卯鎮南趙莊村關工委大力實施“火炬工程”,積極協調利用區職業中專、鎮黨校、成人教育中心和計劃生育人口學校等培訓陣地,定期開展各類培訓教育活動,2014年至今,共舉辦果樹管理、服裝裁剪、網箱養魚、電焊、養兔等培訓班30多期,培訓青年1200多人次。同時聘請省、市專家舉辦種養加工等科技講座50多期,對農村種植、養殖示範户等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使農村青年普遍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為他們依靠科技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開展實踐指導。通過科技下鄉、科技趕集等方式,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到各村協會、農業基地進行現場指導,不斷提高農户的科學種養水平。山城街道以老果樹專家王永學、高振樓中外果科開發基地為依託,先後舉辦28期青少年科技培訓班,培訓種植、養殖、加工等實用技術,幫助青少年實現青春創業的理想。目前全街道共有油桃、大櫻桃、豔紅李子、漫山紅花椒、奧基亞柿子、煙台冬棗等科技示範園25個,每個示範園都有青春創業科技隊,全街道2萬農户基本達到每户有一個科技明白人。區原果業局局長於庭柏同志,發揮技術專長多次深入到水泉鎮農户家中傳技,為農户剪櫻桃枝,傳授栽培經驗,管理果樹大棚,經過他指導僅大櫻桃一項年收入過萬元的農户目前就達到18家。再次積極組織就業。聯合勞動保障、教育、農業等部門共同舉辦各種技能指導,有效轉移勞動力,提高農村青年就業率。團區委積極協調區陽光工程辦公室、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區職業技術學院等有關單位,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共培訓下崗失業青年及農村青年農民15000人次。山城街道關工委與富遠技校、金飛駕校、黃海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先後開設中短期就業培訓班100多期,培訓青少年3000多人,全部安排到上海、蘇州、青島等地工作,月薪高達2014多元,解決了3000多個零就業家庭的困難。四是法制培訓。深入開展了“四五”普法活動,進一步完善了村規民約,在全區範圍為每村培訓了3?5名普法宣傳員,努力提高法制教育進村入户率,引導農民羣眾自覺學法守法、依法辦事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系統性的培訓,有效地促進了廣大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文明程度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羣眾的創業本領,激發了廣大農民羣眾致富奔康的熱情,講文明、學科技、樹新風、改陋習、謀致富已成為全區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五是加強人才儲備。一方面積極與各類大中型企業、職業中專和技術學校等單位聯合,面向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免費舉辦汽修、縫紉等各種專業技能培訓班,加強農村技術人才的儲備,提高農村的就業水平。西集鎮關工委聯繫該鎮汽配廠連續三年舉辦中專培訓班,對全鎮初、高中畢業在家待業青年進行技能培訓。共將160名初、高中畢業生培養成了技術骨幹人才,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在村兩委換屆中,我們嚴把關口,真正把相對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目前在1000餘名村幹部中,從事特色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等行業的達到500人。

(三)激活載體,注重發揮優秀典型的帶動作用。堅持把發揮“五老”優勢、實施典型帶動作為培養新型農民的有效途徑,通過搭建平台,激活載體,不斷增強“五老”隊伍與農村青壯年傳幫帶的總體實力。一是樹典型,發揮帶動作用。近年來,我們區積極開展創評農村黨員經營示範户活動,培育出一批敢為人先、經營有方的先進典型。並加大對這些先進典型的培育力度,進而帶動廣大農民羣眾一起致富。水泉鎮鄭莊老黨員鄭昌喜,在區裏組織示範户活動中積極參加技術培訓,自行研發了“秋季置冰集中催眠、冬季棚內供暖喚醒、花期蜜蜂傳授花粉、二氧化碳發生器氣體施肥”等果樹設施栽培技術,使大棚櫻桃提前50多天上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他毫無保留地將這一技術在全鎮進行推廣。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已發展櫻桃、油桃、李子、金太陽杏等果樹大棚450多個,400多畝,僅此一項,全村增收300多萬元,人均增收2600多元。山城街道辦事處巖底村的王永學,是一位老果樹專家,多年來他靠自己在果業方面積累的經驗,努力創業,成為遠近聞名的科技致富典型,並應邀在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説》欄目中介紹典型經驗,同時他致富不忘鄉親,免費向村民提供接穗、良種苗木近20萬元,無償扶持、救助困難户60多户。為向村民傳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他建立了佔地面積約40畝的示範園,無償對外開放傳技。並幫助村民發展果園,定期上門進行義務指導,傳授嫁接、高接換頭的技術。在王永學的帶動下,該村户户發展果園,目前全村每年收入都在1000多萬元以上。二是建基地,發揮示範作用。大力引進、推廣新優特農作物品種,引導各鄉鎮、村建立水產養殖、蔬菜加工、花卉種植、畜牧繁育等一批高效農業基地,有力地調動了農民抓生產的積極性。水泉鎮棠棣峪村在區關工委大力支持下,把整個棠棣峪流域發展成火櫻桃基地,使周邊10個村的農户户均年增收2萬多元,成為全區首批人均純收入過萬元的富裕村,棠棣峪流域被省政府命名為“**省引進國外優質火櫻桃示範園”。基地的示範作用大大調動了村民發展火櫻桃的積極性,促進了全鎮乃至全區火櫻桃的規模發展。目前,全區優質火櫻桃面積發展到4.5萬畝,其中已結果面積1.4萬餘畝,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個大城市,水泉鎮也先後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市級“林果園藝專業鎮”。三是辦協會,發揮指導作用。積極開展“村會協作”,推動農村能人牽頭興辦種植、養殖、營銷等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區已成立各類合作組織、協會組織106個,其中以農業產業協會為主的各類經濟組織30多個,會員1560多名。涵蓋了畜禽、水產和農產品加工等諸多方面。馮卯鎮南趙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行業組織的帶動作用,依託龍頭企業,積極組建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擴大農民經紀人隊伍,在“公司+農户+合作社”上做足文章,通過成立“**市豐園池田藕發展合作社”,為本村農民創業致富指路,使廣大農民由農民變為農業產業工人,把農產品變為商品,從而加快了致富的進程。目前南趙莊村已發展池田藕900多畝,並註冊了“仙玉蓮”牌商標,全村有1200多名農民成為合作社社員,池田藕養植已經成為南趙莊村的特色產業。

(四)搭建平台,積極關愛青少年弱勢羣體的健康成長。堅持把關注農村弱勢羣體作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項重點來抓,積極搭建平台,組織開展關愛助學、結對幫扶等活動,全面動員各種社會力量關愛青少年成長,努力為青少年解難題、辦實事。一是大力開展關愛助學活動。2014年以來,全區累計募集關愛基金100多萬元,救助大學聯考貧困新生600人,資助中國小生3000餘人,受到了廣大羣眾的一致好評。今年我們又組織開展了“關愛助學牽手行動”,引導有能力的單位、企業和個人,對大學聯考貧困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資助。各鄉鎮(街道)分別設置了關愛助學基金項目,區鄉聯動,與鎮民政、工會、婦聯等部門聯合,通過各種方式積極爭取區外關愛資源。今年以來,全區共救助學生120名,資助金額累計達26萬餘元。二是大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在全區先後成立了五老“關愛”結對幫扶小組、“關愛工作團”和矯正基地,對失足兒童、問題兒童進行結對幫扶和糾正保護,給他們大家庭的温暖。山城街道西魯村高某勞教釋放後,家中父母不願意接納他,由“五老”人員組成的矯正小組及時靠上去做工作,得知他有家電維修技術時,幫他租房子籌資金,辦起一家“新生家電維修店”,從此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山城街道關工委每年開展兩次募捐活動,結對幫扶貧困學生,近年來共籌措資金6多萬元,救助困難學360名,其中救助貧困大學生29名。三是大力開展代理媽媽活動。動員有幫扶能力的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和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自願擔任失親兒童、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呵護其心靈,關心其生活,指導其學習,真正做到了“三知”“三溝通”和“五個一”。“三知”即知道失親兒童、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班級和教師情況;“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失親兒童託管人、教師聯繫溝通,交流他們的教育情況,形成管護合力;“五個一”即每月與留守兒童父母、任課教師、失親兒童託管人聯繫一次,每學期制定一份幫扶失親兒童、留守兒童計劃書;每學期撰寫一份幫扶工作情況總結或教育經驗文章,每月向有關部門報告一次工作進展情況。自代理媽媽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共有3000多名代理媽媽與失親兒童、留守兒童結成對子,為這些弱勢羣體辦好事、實事6000多件,有效地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三、存在的問題

各級關工委緊緊圍繞我區經濟發展大局,充分發揮“五老”優勢,教育、引導農村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帶動他們健康成長成才,使農村關心下一代工作不斷深入開展。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發現在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有些地方對發揮“五老”作用認識不高,“五老”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一些地方認為關工委工作主要是現任政府部門的事,很多工作要靠現職職能部門去執行,而老同志已脱離工作崗位,不便於協調工作,難以發揮什麼作用。這種認識使得在開展工作時沒有廣泛動員老同志參與,老同志優勢得不到發揮,關心下一代工作局面冷冷清清,打不開局面。

(二)由於經濟等多方面原因,關工委工作開展不平衡。一是組織機構不平衡。全區關工委組織網絡雖然已初步成型,但不少關工委組織還停留在文件上,許多關心下一代組織發揮作用並不充分。二是由於我區經濟狀況等原因,不能及時給老同志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物質保障,影響了工作的有效開展。三是由於思想認識和精力不到位,有些鄉鎮(村)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不夠,工作處於被動地位。

(三)活動開展形式單一,內容跟不上青少年成長的需求。現在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在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許多青少年也隨農民工父母進入城市,務工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由於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青年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從事何種職業都感到高不成、低不就。怎樣設計多樣化、多層次的載體去服務農村青年,也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關工委工作的領導。農村關工委工作雖然不是新農村工作的全部,但牽動着新農村建設的全局,各級黨委、政府應把農村“五老”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切實為關工委開展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創造良好條件。各級關工委要切實加強農村“五老”隊伍建設,做到精心組織,周密實施,使廣大農村“五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要為農村“五老”發揮作用提供平台。青少年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和直接受益者。關心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力量是廣大“五老”隊伍。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尊重農村“五老”的意願作為第一原則,根據他們的意願來謀劃工作,制定措施,抓好落實;要充分尊重“五老”的首創精神,積極引導和鼓勵他們更新觀念、積極實踐;要充分調動“五老”參與決策、管理和監督的積極性,傾聽廣大“五老”的呼聲,吸納他們的建議;要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熱情,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髮揮優勢,展現才能。

(三)要為農村“五老”服務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氛圍。首先,黨委宣傳部門要為農村關工委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形成整體合力,為農村“五老”服務新農村建設大造輿論。其次,公安、司法、共青團、婦聯等有關部門,要為農村“五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積極參與和協助他們作好工作。第三,各級關工委要注意培養典型。大力培養和樹立農村“五老”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總結推廣他們的典型經驗,並運用典型指導工作、推動工作,使農村“五老”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實現局部突破、整體推進。

(四)要不斷探索農村關工委工作的新途徑、新方式、新機制。農村關工委工作要緊緊適應目前農村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化的要求,不斷改革、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一要堅持工作創新。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農村關工委工作的有關內容,創新活動載體,探索工作方法。二要堅持制度創新。要結合實際,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關工委工作制度,為推進農村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製度保證。三要堅持機制創新。要建立和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工作激勵機制等,不斷壯大農村“五老”隊伍,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四要堅持活動方式創新。要採用青少年喜聞樂見、易於接受、方便參與的方式開展工作,使農村關工委工作更加貼近農村實際,更加貼近農民生活,更加貼近青少年特點,切實增強工作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影響力,進而推進農村關工委工作健康發展。

第三篇:關於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調查

關於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調查

一、前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個方面的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五個要求目標的實現,五個要求緊密聯繫,誰也離不開誰,這五方面實現了從內容到形式上的統一,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此我們從瞭解一下家鄉福建永春縣岵山鎮的精神文明建設。通過與人民羣眾的面對面的訪談,瞭解,和調查,在參考一些資料,展開了解,主要結合“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方面的要求進行調查。

二、關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分析

(一)生產發展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推動農村生產發展。

民以食為天,生產發展是對於人民生活的一種保證,在農村新形勢下,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並結合推動生產發展,以達到效果的實現。在岵山鎮這幾年的發展中。岵山鄉鎮企業迅猛發展。現在,全鎮鄉村集體、個體、外資工業企業管理69家,形成了煤炭、電力、陶瓷工藝、建築裝飾、針織製衣、紙箱包裝等六大支柱產業。在生產發展推動的結合下,以提高農民的素質為主導,讓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一個主體,具體內容得以很好的展示出來。不斷創新,引進先進的人才,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目前永春縣岵山鎮已經建立了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站19個,實用人才聯繫點142個,遍佈全鎮11個村。據瞭解,目前已開展各類專業培訓班15期,受訓農民達1000多人次。因此採取任何能夠提高農民素質的形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採用手段,通過新的手段去培養新型農民,推動生產的發展。

(二)生活富裕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能夠促進農民生活寬裕。

生活的富裕,包括着物質和精神的“雙富有”。農民的生活富裕,在這其中,二者缺一不可,這是農民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個衡量標準。處於發展中的農村經濟,它包含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沒有精神文明建設的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就不能加快。再者,加大科技,文化,教育等的投入,從某個意義上講,在“十一五”期間,使人民的各項生活水平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目標。據統計,1999年,岵山鎮的鄉 1

鎮企業總值就已經達到2.71億元。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有一定的提高,反映出了一個地區,農村發展的程度的提高。這就是説,當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精神文明就相應地提高,生活富裕的目標得以實現。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設之中,據瞭解,岵山鎮在鎮轄區內每個村落設置老人會,保證老人們的休閒,並設立了其他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室,休閒中心,保證全村的主流文化建設。所以以培養農村文化帶頭人,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扶持健康的、有益於農民身心利益的民間文化,豐富農民的業餘生活,使農民羣眾享受先進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突破。

(三)鄉風文明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能夠促使鄉風文明。

一個社會的道德的優良體現,很大程度取決於一個地區的鄉村文明。鄉村文明是社會主義公共道德在農村的集中展現,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求村民,村落,形成一股健康的民風民俗。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之中,要不斷強化法律法規、村規民約的建設,提升羣眾的自律的意識,抵制不良鄉風的影響。為此,岵山鎮啟動了以“全面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加快推進依法治縣進程”為主題的第三個五年依法治縣工作宣傳活動。在此,為村民打下很好的法律意識基礎,間接着減少了犯罪事件的發生。這就使農村社會環境一年好於一年,用健康的農村社會環境培育新型農民。

(四)村容整潔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能夠促使村容整潔。

村容整潔是一個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良好體現。村容村貌村容村貌既有物質建設方面的要求,也有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的要求。表面的設施,但其中包含一定的歷史文化,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村容的整潔是一個社會文化的發展程度,調動好人民的積極性,這是一個保證好村容整潔的基礎。關鍵就在與羣眾的配合,所以處理好村容村貌治理中的矛盾,使羣眾們感受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所帶來的享受,成就感。

(五)管理民主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能夠促進農村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一個地區得以正常有序發展的重要條件,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管理分配製度等新的機制和體制。促使人民互相監督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社會事務。讓人民羣眾學會了民主管理的方式,民主管理的方式,一個民主的地區,井然有序的進行生活,學習,工作。

三、為促進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建議

(一)具有廣泛性,全民性

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羣眾的集體性,必須讓全民廣泛的參與。保證全民的素質,廣

泛得到提高。這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全民對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

(二)做好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設規劃

一個好的規劃,一個好的開始。規劃出基礎設施的完整,有利於生產的發展,為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出台一些有利於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方法,保證新農村建設,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倡導全民的積極性

加大力度,向羣眾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重大意義,使新農村建設成為羣眾議論的主要話題,形成廣泛的羣眾基礎,讓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真正把政府要求與農民自覺行動有機結合起來,以此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鼓勵其創新,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達到一個良好的社會範圍。

(四)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

農村的封建思想可以算上根深蒂固,在加上‘黃賭毒’等社會公害仍未根除,特別是在閩南地區廣泛流行的“六合彩”賭博活動甚是嚴重。所以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應該在人民羣眾之中,宣傳尊重科學、尊重法律的理念,通過製作各類專題宣傳片、宣傳手冊和文藝作品,普及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引導農民反對賭博、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並且嚴厲打擊賭博等一些違法行為。使“黃賭毒”這種社會公害徹底的消失,滅絕。

(五)清理整頓周圍的不良環境,達到良好的氛圍

村容村貌,影響着一個地區的生活,學習,工作。對周圍農村文化、商貿、食品、醫藥市場等等場所進行規劃,加大對其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和欺詐經營行為。使人民安安心心的生活。清理周圍的垃圾,嚴禁向河流道垃圾,或者製造一些污染源出來,堅決執行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是農村有一個美好的空氣在流動,保證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並且嚴禁亂砍伐樹木,保持一片綠水青山。

(六)落實到位,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

好的決策,需要一個好的領導,最後的落實到位,才算是圓滿的成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認識的到位,組織的到位,資金的到位。加強對領導者的領導,制定嚴格考核制度。一切落實到位,做出一個好的帶頭作用。用好的黨風帶出好的民風。

四、總結

在此次的調查之中,讓我瞭解到很多關於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許多信息和資料,得與感謝羣眾,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作為一個農村來的孩子,更能體會出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的重要性。在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期間,要求我們要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個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確保人力、物力、財力及時到位,形成了條塊結合、各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相信在黨英明的領導下,我們共同的努力下,積極性的得到廣泛的提高,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以新的工作方式加強創建工作,把“虛”的工作做“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就一定實現。

第四篇: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關於顏蓮村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班級:機096姓名:陳瑞學號:0910012171

調查地點:江蘇省泗洪縣顏蓮村

調查方法:實地考察採訪村委幹部走訪村民網站收索圖書查閲法 調查時間:2014年8月10日—2014年8月20日

報告正文:

為及時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本人利用暑期時間對家鄉顏蓮村進行了一番調查,現將此次調查的情況總結如下:顏蓮村位於宿遷市泗洪縣陳圩鄉,距鄉中心三公里,全村全部是農業人口。青臨線穿境而過,交通較為便利。全村分為10個村民小組。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

1.生產發展

近幾年來,我村村民對產業結構做出了調整。其中,種植業已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水稻種植上,西瓜,黃豆,玉米等多種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資料顯示,10年我村水稻種植面積比例為72%,11年為68%,12年則下降到了64.3%。我村實行黃豆、玉米套種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又便於加強管理,提高了產量。我村的養殖業也蓬勃發展,不少村民都自建養殖場,飼養雞、鴨、鵝、魚等。不僅如此,由於顏蓮村的交通較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來到我村建立養殖場,使得顏蓮村養殖業初具規模。

2.精神文明建設

自2014年國家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以來,顏蓮村村民參合率每年都達到95%以上。每個村民小組都設有衞生所,村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自2014年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以來,我村的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已達到98%以上。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逐步現代化,教師的學歷、綜合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會還不定期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包括食品衞生、用電安全、防火防災等。

3.基礎設施建設

調查發現,顏蓮村村委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顏蓮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10個村民小組已全部通了進村道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和磚渣路,其中水泥路已佔了將近80%。11年全村硬化村內道路1.2公里,村內道路硬化程度已超過75%。全村自來水管系覆蓋率已達到80%。以政府出資一部分,村民出資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氣池,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也使得農村農作物資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11年該村新建橋樑一座,修葺橋樑兩座,使村民的出行更為便利。

4.生活水平的改善

顏蓮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來源餘外出打工,種植業和養殖業。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機械化程度的相對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資料顯示,0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為1120元,10年則升高到1568元,11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備了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化電器,2/4的村民家中都購買了摩托車或是三輪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5.組織建設

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幹部平均年齡進一步年輕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村務更為公開,並且不再是簡單的流於形式。村委會換屆選舉更為民主,公開,村民選舉熱情大為提高。村裏重大決定決策主要由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決定。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農業生產水平還較低

由於地形、氣候條件限制,農村地區生產難以實現大規模化、機械化、集成化,生產方式總體還停留在傳統的粗放生產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也不高。

2.農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

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由於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尚未健全,各種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不盡規範,農民駕馭市場、防範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

3.農村教育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雖然村裏有國小,但由於師資力量,學習環境,教師責任心等問題,導致農民一般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甚至縣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農村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資料顯示,75%以上的農村國小,68%以上的鄉鎮初級中學,生源狀況不容樂觀。

4.農村土地日益減少

由於村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部分村民們都在自家土地上建新房或養殖場,侵佔了大量土地。另外,由於各種公路的鋪設,也佔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農村的土地資源日益減少。

5.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由於歷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勞力都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多為年齡較大或年齡較小的老人或兒童,也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整體偏低。

6.農村社會保障需要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隨着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有了很大進步。但僅靠現有的保障機制和救助制度還不能滿足人口龐大的農村日益增長的社會保障需求。

三、對策及建議

1.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堅持種水稻為主,其他經濟作物共同發展,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抓好糧食、果業、養殖業基地的集約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

3.搞好農民技能培訓,引導返鄉創業

加大轉移培訓力度,突出抓好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由體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轉變,由素質低、技能差的勞動力向高素質、高技能轉變。一方面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工作。鼓勵農村勞動力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加工業等,就地就近消化富餘勞動力。積極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帶技術、帶經驗返鄉創業,發展本地經濟。制定完善的優惠配套政策,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開闢“綠色通道”。 結束語:

新農村建設對於我國來説是個重要、艱鉅的課題,它不僅僅是關係農村和佔全國絕大多數比例的農民的事情,在資源緊張的當今中國,也與城市和城市居民緊密相關,農村建設與城市建設應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新農村建設同時關係着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多個層面,關係着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道路。作為一個大學生,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看到了農村建設的新變化、新希望,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時,也看到發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羣眾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問題必將解決,新農村建設必將創造新的輝煌!

第五篇: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2014年8月3----9日我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槽漁灘鎮進行社會調查。隨着國家政策的完善,國家不斷的推進新農村建設,槽漁灘鎮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槽漁灘鎮的基本情況: 全鎮總共十六個村,由原來的東嶽、新建、天宮合併而來,人口總數 17394人。現今新建了新希望奶業集團和蒙牛集團,新建荼田一萬多畝。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説明東嶽鎮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新農村的條件

東嶽鎮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圍繞改善村容村貌,該鎮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村級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發展,農民的居住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大為改觀。村村通工程”的實施。為了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政府決定實施“村村通工程”,即在每個村修築一條進村硬化主幹道,方便農民出行,俗話説“要致富先修路”, 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經過各級交通部門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努力,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農民正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着新建好的農村公路帶給他們的實惠。

行政村規模的調理。這是提出進行新農村建設以來全鎮行動最大的一步,也是讓村民感覺變化最大的一件事。進行行政村合併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向規模化、區域化方向發展,加速中心村的形成,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減輕農民負擔,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按照各村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產業集聚和特色、人口規模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全鎮29個行政村合併為13個規模較大的行政村,每個新村由原來的2—3個村合併而成,平均人口在3000人左右。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農村醫療衞生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加強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建設,促進農村衞生事業發展,增進農村居民健康,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關係到農村的社會穩定。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救助對象出院結賬時,新農合信息系統通過系統方案設置自動生成新農合報銷金額和應該享受的醫療救助金額,救助對象只需支付經新農合報銷和民政醫療救助後個人應負擔的醫療費用,便可在得到新農合補償的同時獲得醫療救助補助。建立起起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基本解決了農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問題。

農村收入渠道拓寬,促進生活富裕。現在農村已經免農業税幾年了,農民對國家政策的認識水平也提高了,農民感激政府對他們的照顧,農民一改往日那種只種田,秋天賣糧食來獲取收入的方式,開始尋找自己的致富項目,村裏的果園、大棚、養殖場到處開始興辦,尤其是奶牛場像雨後春筍般興起,給農民新增了很多收入。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為充分發揮民間中介機構的作用,縣政府應積極鼓勵發展民營勞務輸出中介服務,縣各相關部門對符合條件申辦成立“勞動服務公司”,幫助農民介紹外出打工。

家電下鄉,政府補助。家電下鄉政策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是財政和貿易政策的創新突破。家電下鄉是為了順應農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運用財政、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聯手,開發、生產適合農村消費特點、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產品,並提供滿足農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後服務;對農民購買納入補貼範圍的家電產品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以激活農民購買能力,擴大農村消費,促進內需和外需協調發展。家電下鄉產品包括對彩電、冰箱(含冰櫃)、手機三大類產品給予產品銷售價格13%的財政資金直補。

住房規劃建設。村莊規劃了 環境變好了, 當地經濟和生活模式確定農村居住模式,不片面追求集中居住。 根據東嶽農村情況的地理情況,將房屋修在道路的兩邊,形成街道式的規劃,最終形成家家都通公路的盛況,既有乾淨整潔的居住地,又合理的利用了土地。

環境文化活動。適當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文化部門積極發掘各地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利用各種節慶日,尤其是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各種民俗活動、傳統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活動,活躍了廣大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組織了業餘演出隊、業餘電影放映隊等。將街道進行改修,一改往日擁擠、吵雜狀態,讓日常交易活動有秩序的進行。在街道兩邊增設垃圾桶,讓街道保持乾淨整潔,維護好村容村貌。此外還在開宮辦了敬老院,幫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使他們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安渡晚年,讓他們感覺到了國家對他們的關心。

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題中應有之義。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立足於城鄉全體居民占人口多數的農民羣眾,參與發展過程、共享發展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確保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國際經驗表明,能否保持工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重要前提。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二元結構明顯的發展中大國,近年來工農失調、城鄉失衡狀況還沒有改變,有些方面還在加劇。如果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農村不能擺脱落後面貌我國就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我們要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同一步推進,把農業農村發展納入整個現代化過程,讓億萬農民共享現代化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農民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社會羣體,如果農業問題解決不好,農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變,農民生活得不到明顯改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成為了空話。我要要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過程。

在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問題:1、新農村建設領導機構上下不統一、不對應,職能不明確,不利於工作協調;2、一些幹部羣眾對新農村建設上的認識上存在偏差;3、有急於求成,簡單粗糙的傾向;4、資金不足,農民羣眾自籌資金負擔重規劃資金缺口較大,城區財政困難,配套資金未到位,並且鄉鎮又無資金投入,較難完成上級下達的規劃任務。

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 建立完善領導機構,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

(二) 探索建立一個政府、農民羣眾和社會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 因地制宜、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分類指導

(四) 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

(五)加強監管,確保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資金有效運行制定和完善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各項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落實好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公示制、專家評審、民主決策、招投標等;強化新農村建設和支農資金使用過程的監督檢查;建立新農村建設資金績效考核機制;加強新農村建設資金運行各個環節的監督力度。

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得到的啟示: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快經濟發展是基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是重點,應該把科學規劃放在首位,建設新農村應以為農民辦實事為重點,促進民主公平為基礎。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與先進鄉鎮比較,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仍存在資金緊張,力量不足,各村進展不平衡等問題,還必須進一步加強領導、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組織、高標準,嚴要求,把我鎮新農村建設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時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