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加快某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6W

目錄

關於加快某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第一篇:關於加快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第二篇:關於加快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第三篇:關於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第四篇: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第五篇:關於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思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加快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農村工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取向的體制創新以來,我市農村工業化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區域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14年底,全市鄉鎮工業產值2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7億元。基本上形成了機電、船舶修造、化工、光學儀器、電子按摩器、五金工具、石板材、農副水產品加工、竹木工藝紡織、陶瓷、調味品、服裝等行業門類較齊全的地方工業體系。輕重工業協調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湧現出了一批象福安萬達電機,福鼎海鷗食品有限公司等規模上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創名牌產品。隨着近年福寧高速公路的開通和温福鐵路的動工修建,各縣(市、區)一批工業園區的啟動開發,預計今後幾年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將會明顯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1、重點產業初具規模

經過培育改造和結構調整,我市農村工業基本形成了以電機、食品、建材為主導,醫藥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為重點的3+3產業發展框架。其中福安的電機電器行業2014年就實現產值30.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2.1%,到2014年產值達到58億元。2014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60多億元,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4%。2014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達81億元。我市石礦資源豐富。以福鼎玄武石材為代表的建材工業,2014年實現產值約35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醫藥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等產業,目前,所佔比例雖然不大突出,但近年技術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較快,產業發展的潛在優勢明顯,將成為下一階段加快農村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2、工業園區建設快速發展

去年我市把發展工業集聚區作為構建工業發展平台和承接項目載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建設從去年的大發展轉為今年的鞏固與提高。各園區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園區內企業建成投產236家,已投入建設資金20.2億元。入園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園區規劃不斷完善,園區開發使用率不斷提高,基本做到建設與投產順序進行。

古田縣食用菌加工工業園區,規劃面積600畝,首期計劃開發310畝,經嚴格考核推薦,日前,由農業部授予該縣玉田農產品加工區“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工業示範基地”稱號。這是我市首次獲得這一殊榮的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福安市企業局在工業園區建設中,積極主動協助工業辦做好企業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幫助企業辦理有關征地手續,協調解決相關事宜,受到企業的歡迎。地處山區的壽寧縣利用壽寧山區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後,交通便捷的有利條件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僅武曲工業小區兩年簽約投資總額逾3億元,完成投資1億多元。使武曲工業聚集地今年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規模工業接湧而現,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就有2家,其中在該工業園區落户的寧德市匯通鋼業有限公司今年產值可達2.6億元,成了該縣重點龍頭鄉鎮企業,標誌着壽寧工業園區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出現新的亮點

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情況好於往年,增長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還出現許多新的亮點。一是傳統產業升級,茶葉、食用菌、手工藝等傳統產業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尤其營銷能力不斷增強,有一、二十萬人從事銷售活動,在全國十個城市開闢了數以千計的專賣店。另外產品品質、外包裝水平不斷提高,企業規模不斷增大,有16個產品被套列為省級名牌產品,有六十多家企業被列入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新產業不斷出觀,如紫菜加工業從無到有發展非常快,目前福鼎、霞浦已有110多家企業從事紫菜深加工,產值達2.79億元,銷路十分看好,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石蘭”牌紫菜以優良的品質和精美的包裝在市場上盈得良好的聲譽,產品遠銷山東、上海等地。三是小產業變成大產業,如虎貝鄉黃家村的中華蒸籠,90年全村蒸籠產值不及10萬元,如今年產值已近4000萬元,產品漂洋過海直達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

4、農村工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推動了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投入機制多輪驅動,加快了我市農村工業實施新建、擴建、合資、嫁接改造以及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人才的發展步伐。拓展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空間。機電、醫藥、化工、化油器等重點行業已擁有部分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製造工藝、湧現

可造保障之時。

2、在優化農村工業結構,壯大產業規模上取得突破。

以培植改造和提升傳統主導產業為主線,項目開發為重點,對電機電器、食品加工、建築石材三個優勢產業和船舶、醫藥、三車配件三個新興產業,重點實施培育主導產業“中心”和扶植特色發展“基地”戰略。目前,要以福安電機電器、福鼎化油器、柘榮醫藥業、賽江船舶修造業為依託,培育形成四個優勢產業中心;以玄武石材、鶴塘石材、秦嶼水產品、三沙三車配件、賽岐打火機等產品為重點,扶持構建10個重點產業特色產品生產基地。圍繞“四中心”、“十基地”對電機電器、食品加工、建築石材、醫藥化工、三車配件等主導產業實施重點改造、重點扶持、重點拓展,培育產業優勢壯大產業規模。

3、在優化佈局,加快鄉鎮工業小區建設上取得突破。

把上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佈局鄉鎮工業小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有利提高集聚效應,有利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環保的角度出發,抓好鄉鎮工業小區建設。結合市、縣、鄉(鎮)工業小區開發,推進合理佈局。加大對福寧高速公路互通。鄉鎮,温福鐵路站鄉鎮以及福鼎、壽寧北部、古田南部鄉鎮開發,建成15-20個各具產業和產品優勢的工業衞星鎮,促進連片聚集發展。促進沿海與山區之間,城市與鄉鎮之間的產業協調與合理分工,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4、在調整企業結構,抓大做強龍頭企業上取得突破。

產品市場競爭,實際上是企業規模實力的競爭。因此,要把抓大做強龍頭企業作為壯大產業優勢的立足點。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創新,要淘汰劣勢、整合資源、獎勵聯合、扶持規模成長等組織形式,抓大做強產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小巨人”企業。要做好對龍頭企業重點扶持的工作,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面向國際市場,做好技術改造工作,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特別是要積極引導和扶持條件成熟的企業走聯合、兼併和收購的路子,成立企業集團。

近期內,要通過建立優、強企業評價體系,設立企業創規模獎勵基金,貼息貸款以及制定優、強企業用地,用電價格優惠,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積極開展規模創新,技術創新,推動做優做強。近期,先抓好萬達、德豐、大地、華美等機電重點企業和白馬造船、柘榮力捷迅藥業、福鼎玄武石材、壽寧三祥冶金、福鼎海鷗食品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和擴張發展。

5、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人才開發戰略上取得突破。

一是改良和創新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從珍惜企業家資源出發,營造尊重企業家人格,重視企業家地位,崇尚企業家事業,激勵企業家創業,維護企業家權益,培育企業家成長的社會氛圍。對那些經營有道,做出社會貢獻或創優強企業、創名牌產品的企業家,各級政府不僅要給予獎勵,而且要給予政治榮譽和社會地位。

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和引進人才,提升企業員工素質,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要為企業員工提供不斷學習,交流、開闊眼界的機會,提供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經營管理素質的便利機會。

要把培育企業家隊伍與壯大農村工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起來,要鼓勵農村工業引進人才,力爭在近年內建立起農村工業企業高新技術,急需專業技術人才庫。

三是營造先進的企業文化,培養企業員工的團隊精神,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6、在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服務企業上取得突破。

一是加大軟環境建設的力度,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做好政府與商會和企業之間的協作,共同研討企業經營策略,規避經營風險,加強應訴意識,積極做好應對可能發生的國際貿易爭端的準備;三是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建設好《中國閩東企業服務網》,及時為企業提供"做什麼、怎麼做"的信息,幫助企業在經營和生產過程中更好地運用政策和依法辦事,提高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積極幫助企業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降低企業融

資成本。加強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切實採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要大力推廣福安市恆實擔保公司的成功經驗,並逐步開始探索建立民間金融機構的路子。

第二篇:關於加快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農村工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取向的體制創新以來,我市農村工業化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區域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14年底,全市鄉鎮工業產值2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7億元。基本上形成了機電、船舶修造、化工、光學儀器、電子按摩器、五金工具、石板材、農副水產品

加工、竹木工藝紡織、陶瓷、調味品、服裝等行業門類較齊全的地方工業體系。輕重工業協調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湧現出了一批象福安萬達電機,福鼎海鷗食品有限公司等規模上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創名牌產品。隨着近年福寧高速公路的開通和温福鐵路的動工修建,各縣(市、區)一批工業園區的啟動開發,預計今後幾年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將會明顯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1、重點產業初具規模

經過培育改造和結構調整,我市農村工業基本形成了以電機、食品、建材為主導,醫藥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為重點的3 3產業發展框架。其中福安的電機電器行業2014年就實現產值30.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2.1,到2014年產值達到58億元。2014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60多億元,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4。2014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達81億元。我市石礦資源豐富。以福鼎玄武石材為代表的建材工業,2014年實現產值約35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醫藥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等產業,目前,所佔比例雖然不大突出,但近年技術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較快,產業發展的潛在優勢明顯,將成為下一階段加快農村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2、工業園區建設快速發展

去年我市把發展工業集聚區作為構建工業發展平台和承接項目載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建設從去年的大發展轉為今年的鞏固與提高。各園區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園區內企業建成投產236家,已投入建設資金20.2億元。入園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園區規劃不斷完善,園區開發使用率不斷提高,基本做到建設與投產順序進行。

古田縣食用菌加工工業園區,規劃面積600畝,首期計劃開發310畝,經嚴格考核推薦,日前,由農業部授予該縣玉田農產品加工區“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工業示範基地”稱號。這是我市首次獲得這一殊榮的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福安市企業局在工業園區建設中,積極主動協助工業辦做好企業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幫助企業辦理有關征地手續,協調解決相關事宜,受到企業的歡迎。地處山區的壽寧縣利用壽寧山區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後,交通便捷的有利條件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僅武曲工業小區兩年簽約投資總額逾3億元,完成投資1億多元。使武曲工業聚集地今年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規模工業接湧而現,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就有2家,其中在該工業園區落户的寧德市匯通鋼業有限公司今年產值可達2.6億元,成了該縣重點龍頭鄉鎮企業,標誌着壽寧工業園區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出現新的亮點

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情況好於往年,增長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還出現許多新的亮點。一是傳統產業升級,茶葉、食用菌、手工藝等傳統產業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尤其營銷能力不斷增強,有一、二十萬人從事銷售活動,在全國十個城市開闢了數以千計的專賣店。另外產品品質、外包裝水平不斷提高,企業規模不斷增大,有16個產品被套列為省級名牌產品,有六十多家企業被列入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新產業不斷出觀,如紫菜加工業從無到有發展非常快,目前福鼎、霞浦已有110多家企業從事紫菜深加工,產值達2.79億元,銷路十分看好,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石蘭”牌紫菜以優良的品質和精美的包裝在市場上盈得良好的聲譽,產品遠銷山東、上海等地。三是小產業變成大產業,如虎貝鄉黃家村的中華蒸籠,90年全村蒸籠產值不及10萬元,如今年產值已近4000萬元,產品漂洋過海直達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

4、農村工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推動了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投入機制多輪驅動,加快了我市農村工業實施新建、擴建、合資、嫁接改造以及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人才的發展步伐。拓展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空間。機電、醫藥、化工、化油器等重點行業已擁有部分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製造工藝、湧現出一批高新技術和精尖、特、新產品。新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如精密鑄造、永磁電機、光學儀器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產品快速增長。

今年我市鄉鎮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新產品、新項目開發,創名牌等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不斷開發新項目,新產品,才能適應市場競爭和發展。在工作中我們積極引導企業紮實開展“科技興企”活動,促進企業優化升級,我們把

提高鄉鎮企業產品的質量,新產品開發作為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環來抓。

一是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共開發新產品21項,規模以上企業投入技改資金4.5億元;二是組織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產品展銷推介和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先後組織13家重點企業參加招商活動,為企業與省內外科研單位加強聯繫,構建技術破解難題的服務平台,有效地促進企業

積極培育特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拓展市場份額。

5、產品市場穩步拓展

隨着產品檔次和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我市農村工業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上升,外向市場不斷拓展。產品銷售率連年保持在96以上,出口比重逐年提高,電機、電器、三車配件、精細化工、石板材、竹木工藝、食用菌和水產品加工等大棕產品擁有較大的國際市場需求。產品銷往亞、歐、美、非6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電機電器行業已有13家企業獲得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電機水泵產品50以上銷往國外。同時福安革新電機廠等企業到緬甸、越南、埃及、尼日利亞等國外辦廠;將帶動國內配件出口,為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進行了有益探索。

但是,應該看到我市農村工業發展也存在着起步晚、成長慢、先天不足、後勁不強的突出問題。隨着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為取向的改革不斷深化、區域間的經濟綜合實力的較量更加劇烈,我市農村工業水平低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挑戰越來越凸顯出來。主要約束因素表現為:1、主導產業優勢不時顯;2、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企業管理粗放;3、企業生產規模偏小,發展後勁不足;4、農村工業資金籌措渠道困難;5、發展環境不寬鬆。

二、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對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在構建三條戰略通道,按“三個層面”推進八閩發展的決策中把我市列為全省實現第二層面發展的戰略區域。實現這樣的發展格局,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顯得尤為迫切,更加重要。閩東要縮小與周邊發達地區的差距,解決因經濟落後可能帶來的一些社會矛盾和競爭壓力,就必須把加快發展工業特別是農村工業作為富民強市的頭等大事來抓,以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才能為加快閩東的小康建設和現代化步伐做出突出貢獻。為此,必須在六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新的進展:

1、出台優惠政策,在農產品的加工上取得突破。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加工水平是農業總產值的3倍以上。我國平均水平為80,而我市農產品加工產值僅佔農業總產值的60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因此,象我市這樣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力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可以運用工業生產手段及其技術設備,發揮後發優勢,加快地方各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產業升級步伐,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促進超常規發展,為縮短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創造條件。

加快農村工業化也是我市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縮小三大差別的必然要求。解決新形勢下“三農”問題,不能侷限在“農”字的小範圍,應當走出“農”字解決“三農”問題。如農村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必須促使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造,農副產品加工規模的擴張。技術的進步將對農業產業化起到龍頭帶動作用,促進農工一體化等新型生產組織逐步形成,從而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工業化向農業技術、人大、資金、產品的滲透,必然引發大量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走向其他產業,從而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鄉鎮、三資、個體、私營等農村工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農村第三產業的成長,而且為促進城鎮化的聚集進程提供了原動力,從而縮小了工農間、城鄉間的重大差別,創造了物質基礎。與此同時,工業的發展必然推動新技術的廣泛採用,促進農村對物質文化、科學知識的普遍需求,不斷培育形成大批的鄉鎮企業家、農村能工巧匠、農民技術員和技術帶頭人,為縮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間的差別提供了條件。因些,必須儘快出台我市農產品加工規劃和優惠政策。儘快實現我市農村工業化全面振興之日,也就是閩東社會繁榮,農民實現全面小康得到可造保障之時。

2、在優化農村工業結構,壯大產業規模上取得突破。

以培植改造和提升傳統主導產業為主線,項目開發為重點,對電機電器、食品加工、建築石材三個優勢產業和船舶、醫藥、三車配件三個新興產業,重點實施培育主導產業“中心”和扶植特色發展“基地”戰略。目前,要以福安電機電器、福鼎化油器、柘榮醫藥業、賽江船舶修造業為依託,培育形成四個優勢產業中心;以玄武石材、鶴塘石材、秦嶼水產品、三沙三車配件、賽岐打火機等產品為重點,扶持構建10個重點產業特色產品生產基地。圍繞“四中心”、“十基地”對電機電器、食品加工、建築石材、醫藥化工、三車配件等主導產業實施重點改造、重點扶持、重點拓展,培育產業優勢壯大產業規模。

3、在優化佈局,加快鄉鎮工業小區建設上取得突破。

把上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佈局鄉鎮工業小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有利提高集聚效應,有利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環保的角度出發,抓好鄉鎮工業小區建設。結合市、縣、鄉(鎮)工業小區開發,推進合理佈局。加大對福寧高速公路互通。鄉鎮,温福鐵路站鄉鎮以及福鼎、壽寧北部、古田南部鄉鎮開發,建成15-20個各具產業和產品優勢的工業衞星鎮,促進連片聚集發展。促進沿海與山區之間,城市與鄉鎮之間的產業協調與合理分工,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4、在調整企業結構,抓大做強龍頭企業上取得突破。

產品市場競爭,實際上是企業規模實力的競爭。因此,要把抓大做強龍頭企業作為壯大產業優勢的立足點。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創新,要淘汰劣勢、整合資源、獎勵聯合、扶持規模成長等組織形式,抓大做強產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小巨人”企業。要做好對龍頭企業重點扶持的工作,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面向國際市場,做好技術改造工作,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特別是要積極引導和扶持條件成熟的企業走聯合、兼併和收購的路子,成立企業集團。

近期內,要通過建立優、強企業評價體系,設立企業創規模獎勵基金,貼息貸款以及制定優、強企業用地,用電價格優惠,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積極開展規模創新,技術創新,推動做優做強。近期,先抓好萬達、德豐、大地、華美等機電重點企業和白馬造船、柘榮力捷迅藥業、福鼎玄武石材、壽寧三祥冶金、福鼎海鷗食品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和擴張發展。

5、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人才開發戰略上取得突破。

一是改良和創新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從珍惜企業家資源出發,營造尊重企業家人格,重視企業家地位,崇尚企業家事業,激勵企業家創業,維護企業家權益,培育企業家成長的社會氛圍。對那些經營有道,做出社會貢獻或創優強企業、創名牌產品的企業家,各級政府不僅要給予獎勵,而且要給予政治榮譽和社會地位。

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和引進人才,提升企業員工素質,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要為企業員工提供不斷學習,交流、開闊眼界的機會,提供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經營管理素質的便利機會。

要把培育企業家隊伍與壯大農村工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起來,要鼓勵農村工業引進人才,力爭在近年內建立起農村工業企業高新技術,急需專業技術人才庫。

三是營造先進的企業文化,培養企業員工的團隊精神,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6、在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服務企業上取得突破。

一是加大軟環境建設的力度,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做好政府與商會和企業之間的協作,共同研討企業經營策略,規避經營風險,加強應訴意識,積極做好應對可能發生的國際貿易爭端的準備;三是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建設好《中國閩東企業服務網》,及時為企業提供"做什麼、怎麼做"的信息,幫助企業在經營和生產過程中更好地運用政策和依法辦事,提高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積極幫助企業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切實採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要大力推廣福安市恆實擔保公司的成功經驗,並逐步開始探索建立民間金融機構的路子。

第三篇:關於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農村工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取向的體制創新以來,我市農村工業化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區域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14年底,全市鄉鎮工業產值2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7億元。基本

上形成了機電、船舶修造、化工、光學儀器、電子按摩器、五金工具、石板材、農副水產品加工、竹木工藝紡織、陶瓷、調味品、服裝等行業門類較齊全的地方工業體系。輕重工業協調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湧現出了一批象福安萬達電機,福鼎海鷗食品有限公司等規模上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創名牌產品。隨着近年福寧高速公路的開通和温福鐵路的動工修建,各縣(市、區)一批工業園區的啟動開發,預計今後幾年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將會明顯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1、重點產業初具規模

經過培育改造和結構調整,我市農村工業基本形成了以電機、食品、建材為主導,醫藥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為重點的3 3產業發展框架。其中福安的電機電器行業2014年就實現產值30.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2.1,到2014年產值達到58億元。2014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60多億元,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4。2014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達81億元。我市石礦資源豐富。以福鼎玄武石材為代表的建材工業,2014年實現產值約35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醫藥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等產業,目前,所佔比例雖然不大突出,但近年技術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較快,產業發展的潛在優勢明顯,將成為下一階段加快農村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2、工業園區建設快速發展

去年我市把發展工業集聚區作為構建工業發展平台和承接項目載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建設從去年的大發展轉為今年的鞏固與提高。各園區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園區內企業建成投產236家,已投入建設資金20.2億元。入園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園區規劃不斷完善,園區開發使用率不斷提高,基本做到建設與投產順序進行。

古田縣食用菌加工工業園區,規劃面積600畝,首期計劃開發310畝,經嚴格考核推薦,日前,由農業部授予該縣玉田農產品加工區“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工業示範基地”稱號。這是我市首次獲得這一殊榮的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福安市企業局在工業園區建設中,積極主動協助工業辦做好企業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幫助企業辦理有關征地手續,協調解決相關事宜,受到企業的歡迎。地處山區的壽寧縣利用壽寧山區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後,交通便捷的有利條件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僅武曲工業小區兩年簽約投資總額逾3億元,完成投資1億多元。使武曲工業聚集地今年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規模工業接湧而現,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就有2家,其中在該工業園區落户的寧德市匯通鋼業有限公司今年產值可達2.6億元,成了該縣重點龍頭鄉鎮企業,標誌着壽寧工業園區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出現新的亮點

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情況好於往年,增長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還出現許多新的亮點。一是傳統產業升級,茶葉、食用菌、手工藝等傳統產業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尤其營銷能力不斷增強,有一、二十萬人從事銷售活動,在全國十個城市開闢了數以千計的專賣店。另外產品品質、外包裝水平不斷提高,企業規模不斷增大,有16個產品被套列為省級名牌產品,有六十多家企業被列入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新產業不斷出觀,如紫菜加工業從無到有發展非常快,目前福鼎、霞浦已有110多家企業從事紫菜深加工,產值達2.79億元,銷路十分看好,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石蘭”牌紫菜以優良的品質和精美的包裝在市場上盈得良好的聲譽,產品遠銷山東、上海等地。三是小產業變成大產業,如虎貝鄉黃家村的中華蒸籠,90年全村蒸籠產值不及10萬元,如今年產值已近4000萬元,產品漂洋過(轉載請註明來源)海直達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

4、農村工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推動了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投入機制多輪驅動,加快了我市農村工業實施新建、擴建、合資、嫁接改造以及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人才的發展步伐。拓展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空間。機電、醫藥、化工、化油器等重點行業已擁有部分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製造工藝、湧現出一批高新技術和精尖、特、新產品。新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如精密鑄造、永磁電機、光學儀器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產品快速增長。

今年我市鄉鎮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新產品、新項目開發,創名牌等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不斷開發新項目,新產品,才能適應市

第四篇: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

關於加快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調研報告

市總工會新建企業工會主席王益民

一、我市農村工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取向的體制創新以來,我市農村工業化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區域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輕重工業協調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湧現出了一批鋼鐵、建材、醫藥、服裝、化工等上規模的行業大企業和創名牌產品。隨着市委、市政府提出努力成為沿海經濟隆起帶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走在全國最前列目標的提出,預計今後幾年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將會明顯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1、重點產業初具規模。經過培育改造和結構調整,我市農村工業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建材為主導,醫藥化工、冶金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框架。近年技術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較快,產業發展的潛在優勢明顯,將成為下一階段加快農村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2、工業園區建設快速發展。去年我市把發展工業集聚區作為構建工業發展平台和承接項目載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去年的大發展轉為今年的鞏固與提高。各園區加大

了招商引資力度。入園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園區規劃不斷完善,園區開發使用率不斷提高,基本做到建設與投產順序進行。

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出現新的亮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情況好於往年,增長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還出現許多新的亮點。

4、農村工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推動了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投入機制多輪驅動,加快了我市農村工業實施新建、擴建、合資、嫁接改造以及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人才的發展步伐。拓展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空間。並湧現出一批高新技術和精尖、特、新產品。

今年我市鄉鎮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新產品、新項目開發,創名牌等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不斷開發新項目,新產品,才能適應市場競爭和發展。在工作中我們積極引導企業紮實開展“科技興企”活動,促進企業優化升級,我們把提高鄉鎮企業產品的質量,新產品開發作為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環來抓。

一是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共開發新產品21項,規模以上企業投入技改資金 4.5億元;二是組織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產品展銷推介和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先後組

織 13家重點企業參加招商活動,為企業與省內外科研單位加強聯繫,構建技術破解難題的服務平台,有效地促進企業積極培育特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拓展市場份額。

5、產品市場穩步拓展。隨着產品檔次和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我市農村工業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上升,外向市場不斷拓展。為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進行了有益探索。

但是,應該看到我市農村工業發展也存在着起步晚、成長慢、先天不足、後勁不強的突出問題。隨着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為取向的改革不斷深化、區域間的經濟綜合實力的較量更加劇烈,我市農村工業水平低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挑戰越來越凸顯出來。主要約束因素表現為:1、主導產業優勢不時顯;2、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企業管理粗放;3、企業生產規模偏小,發展後勁不足;4、農村工業資金籌措渠道困難;5、發展環境不寬鬆。

二、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對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在構建三條戰略通道,按“三個層面”推進河北發展的決策中把我市列為全省實現第二層面發展的戰略區域。實現這樣的發展格局,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顯得尤為迫切,更加重要。河北要縮小與周邊發達地區的差距,解決因經濟落後可能帶來的一些社會矛盾和競爭壓力,就必須把加快發展工業特別是農村工業作為富民強市的頭等大事來抓,以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區域經

濟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才能為加快閩東的小康建設和現代化步伐做出突出貢獻。

第五篇:關於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思考

關於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思考

一、加快**工業化進程勢在必行

**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突出發展二產,尤其是要把工業做大做強,走工業強區之路,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理由如下:

第一,**經濟發展的形勢看,**的經濟發展成就巨大,有目共睹。但也應承認,近幾年發展速度不夠理想,未能達到預定目標。gdp增長速度已低於西部省市8.6%的平均速度,在西北五省區中也居於後位。據統計,2014年gdp增長速度,陝、甘、寧、青四省區分別為9%、8.7%、

9.6%、9%,而**僅為8.3%,居西北倒數第1,全國倒數第7位。2014年更落到了全國倒數第2位。發展後勁不足,主要是工業發展嚴重滯後,拖了後腿。1998年和1999年工業增長率分別只有3.2%和6.5%,分別比gdp增長率低4.4%和0.6%個百分點,2014年主要由於石油和棉紡工業產品價漲量增,工業增長達到9%,2014年工業增長率為8%,仍比gdp低0.2個百分點。其中,與農業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紡工業不增反而下降6.4%,給職工就業、農牧民增收、地方財政收入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帶來了負面影響。在產業結構中,**工業比重偏小,難以充分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2014年,**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1∶43∶5.9,其中,二產中工業佔gdp的比重為30.9%,比全國工業平均佔gdp44.3%的比重低13.4個百分點,在全國處於下游地位。**工業結構也較單一,主要靠石油、石化工業支撐半壁江山,再就是靠鋼鐵、建材等投資類工業的支撐,而一些加工工業,如皮革、毛紡、棉紡、電子、農業機械等行業卻呈現萎縮之勢。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樑,工業發展落後於gdp增長的不正常局面若任其繼續下去,則**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將成為問題。

第二,從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看,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靠什麼?現階段主要依靠用先進科技武裝起來的現代加工工業。我們現在產品過於單一,轉化的程度太低,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加工工業不發達,產業鏈短,科技含量低。面對新形勢,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必須賦予新內涵,一是要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二是優勢資源轉換必須“升級”,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料產品上。因此,加快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立足於資源優勢的加工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轉化增值,是新時期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要求。

第三,從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看,**農業發展速度不算太慢,人均農業產值和主要農產品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但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卻已擴大到640多元,問題主要不在農業內部而在於農外,**農村二、三產業不發達,農民從非農產業所得收入太少。**的農業發展到現在,單純就農業抓農業,侷限性很大,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農內和農外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而產業化的關鍵則在於培育龍頭企業,尤其是有市場開拓能力的加工型龍頭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抓龍頭企業,抓加工工業就是抓農業產業化促農業發展。

第四,從城市化和解決就業問題看,城市化是我國“十五”時期實施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提高地區競爭力,拉動內需,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加快現代化進程的重大舉措。眾所周知,現代化城市是在工業化的基礎上繁榮和發展起來的,是工業化的產物,城市化離不開工業化,三產的發展也離不開工業化,除極少數以商貿、旅遊為主的城市外,如果沒有工業化作為支撐,則城市化可能空心化,經濟難以繁榮發展。從解決就業問題看,目前**就業形勢相當嚴竣,全區城市需要就業、再就業的人口有30多萬,其中歷屆大中專畢業生10餘萬,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10餘萬,農村還有大量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近幾年,下崗職工多,吸收再就業少,影響社會穩定,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業上不去,某些有資源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處於萎縮狀態,企業停工停產或倒閉,職工生活十分困難。如果不千方百計支持工業發展,把城市化和工業化結合起來,則城市化將失去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也難以解決嚴重的職工就業問題和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歷史使命。第五,從實施對外開放戰略看,人們常説**有向西開放和大陸橋通道的優勢,也有發展輕紡、食品工業向西出口的市場機遇,“九五”時期,**邊貿曾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阿拉山口口岸的過貨量已超過500萬噸。然而,由於**加工工業發展嚴重滯後,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的重心是原材料產品,而非周邊國家所需要的加工業產品,因此,向西出口的絕大部分均為內地產品,近幾年,邊貿出口大幅下滑,**有些曾在中亞國家暢銷的輕紡產品,也逐漸被擠了出來。“八五”時期提出實施“全方位開放,向西傾斜”和“東聯西出”的對外開放戰略,要求“貿易先行,促產業聯動”,“把**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商品生產基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如果我們的產業和產品結構不能面對周邊國家的市場需求進行必要的戰略性調整,不在“東聯西出”發展加工工業上有所作為,則所謂“向西開放”的優勢和“向西傾斜”的戰略構想很可能流為空談。

第六,從兄弟省區的發展態勢看,近幾年,不少中、西部省區和城市都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工業化步伐。明確提出要以工業強省、工業強市,以工業化來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如內蒙古把工業化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點,作出了以工業重點項目為突破口,加速工業化進程的重大決策,確定了140個重點工業項目,包括乳業、肉食加工、羊絨加工等農畜產品加工,還有電力、煤轉油、天然氣開發利用、生物製藥、稀土深加工、納米新材料、電子產品製造和一批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等項目,初步測算,項目完成後,可新增銷售收入1000多億元,工業增加值357億元,相當於內蒙古2014年工業增加值的80%,可安排7萬人就業,新增利税200多億元。為了加強領導,自治區還成立了工業重點項目領導小組,設立了工業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專項資金,並建立工業項目責任制。甘肅省也確立了將“加快工業化進程”作為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一個在“十五”或更長時期的工業總體發展框架,要求把大企業做強,發展一批具有較強國內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和特大型企業集團;中小企業要做多,形成發展工業的千軍萬馬之勢。海南省也強調投資向工業化傾斜,工業項目投資額佔到全省重點項目的40%,並提出以海洋天然氣開採為依託,要建設“東方化工城”,上一

批甲醇、化肥等大項目。近幾年,內蒙古、甘肅等省區由於工業化帶動了國民經濟發展,gdp增長速度也相應有所加快。**的區情與它們相近,其經驗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最後,從經濟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看,**現正處於工業化初期向中期轉變,加速工業化的歷史發展階段。工業是代表當代先進生產力的主導產業,工業化是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一歷史發展階段是繞不過去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不能動搖,工業化問題不能迴避。誰如果輕視這個問題,則經濟工作將難免陷於被動。總之,無論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看,從**當前經濟發展的的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從加入世貿,迎接挑戰來看,加快工業化的步伐可以説是破在眉睫,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過去,**在一些問題上見事遲,動作慢,吃過虧,現在再也不能猶豫不決了。

二、**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可能性

**工業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回答是**發展工業困難的確不少,但也存在許多有利條件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困難在於:現在國內絕大多數工業產品已相對過剩,而區內市場容量有限,開拓市場不容易;**城市分佈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生產交易成本較高;工業化所需資金、技術、人才短缺;還有遠離大市場、信息不靈、觀念落後、改革開放滯後、機制不活等等。地方過去辦的一些工業企業垮了不少,賠錢的多,賺錢的少。不少同志對辦工業產生畏難情緒,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當然要正視面臨的困難,但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工業化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困難,將會隨着工業化的進程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得到克服和解決。現在再困難,也比建國初期辦工業時的情況要好得多,那時真可謂是“一窮二白”,白手起家。就這樣,**老一輩的建設者們在黨的領導下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難,從無到有,開發建設了如克拉瑪依油田、六道灣煤礦、葦湖樑電廠、八一鋼鐵廠、八一面粉廠、七一紡織廠、十月拖拉機廠等一批現代化工業企業,從而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現在困難的情況和性質雖然與過去不同了,但當時建設者們對工業化的堅定信念和追求,以及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新時期乃至整個工業化進程中都是需要大力弘揚的。同時,還應看到,現在推進工業化的許多有利條件:一是西部大開發為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特色工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條件;二是經過幾十年建設,**的輕重工業已有相當基礎和一定規模,形成了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和人才,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的水利、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大大加強,尤其是天山北坡、東疆和南疆東北部等鐵路沿線地區,城市較密集、基礎好、交通便利,集中了全疆80%~90%以上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人才,工業化的投資環境已有很大改善;四是**發展輕重工業所需能源、資源豐富,組合條件好,不少資源獨具特色,加之,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便宜,發展工業在資源方面有比較優勢。近幾年,隨着科技進步和勘探力度加大,新探明瞭一批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和黃金、銅及鉀鹽等礦藏儲量,為進行大規模的工業開發創造了資源條件;五是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批老的工業企業,由於規模小、技術落後、體制障礙、機制不活、管理不善、決策失誤、不適應市

場需求等多方面原因而被淘汰;另一方面,又有一批能適應市場需求、機制活、起點高、規模大的優勢企業、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發展工業的生力軍和骨幹力量。德隆、屯河、啤酒花、新天國際等公司發展"紅色產業"的成功經驗表明,**辦工業不是不能搞,而是要看路子怎麼走。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展工業要有“新思路、新機制和新辦法”。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依靠科技進步,依託資源優勢,高起點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資源工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和資本運作進行整合,迅速形成規模和打造產業鏈,即使是傳統產業也可以提升競爭力,開拓新市場,創造新優勢。特變電工、美克家具,眾和鋁業等發展經驗表明,**發展工業也不能只侷限於資源型工業,路子還可以更寬一些。**某些雖然不具備資源優勢的產業,只要有市場機遇,有善於把握機遇、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依靠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也可以把企業做強做大,把產業發展起來,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六是**在某些工業項目發展上,例如乳製品、肉食加工業方面雖然比內蒙古等地慢了幾年,喪失了先機,但還可以利用後發效應、後發優勢求發展,吸取人家的經驗,高起點起步,先佔領本地市場再逐步走出**。比如**的葡萄酒產業雖然啟動較晚,但起點高、規模大,不但已經佔領了區內80%的市場,並正在擠進全國市場嗎?有些企業缺乏競爭力,常説的一個原由就是**交通線長、運費高,因而產品缺乏競爭力。然而內地的許多產品,包括內蒙古的乳製品、長江、珠江和新安江的水(飲料、礦泉水等)也能幹裏、萬里迢迢地運到**各地去賣,為什麼外地的產品能夠跨越幹山萬水打進來佔領市場,而**的產品卻難以走出**?這説明運距長並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在於產品是否適銷對路,產品的質量、成本和營銷服務是否有競爭力。因此,對**發展工業持悲觀消極的態度是缺乏根據的,**人在加快工業化進程問題上要有一點雄心壯志,應當堅定信心並有所作為。內蒙古、甘肅等省區能夠辦的事,**應該也一定能夠辦好。

三、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幾點建議

第一,認識要到位。要進一步理清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路。**經濟結構調整要逐步從適應性調整轉向戰略性調整,着力於提高**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為此,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關鍵在於突出工業化。要明確工業化的歷史地位和主導作用,搞清楚“無工不富,無工不強”的道理,抓經濟、抓農業、抓三產,必須抓住工業這個主導環節。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堅持用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走工業帶動,工業富民強區的路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在工業化問題上,我們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急起直追,下決心把工業搞上去,同時,要克服畏難情緒,增強信心。各級領導真正重視,思想認識統一了,事情就比較好辦了。

第二,要有一個加快工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和短期計劃,並強化扶持政策。要提出加快發展的明確要求和目標,用“新思想、新機制、新辦法”推進工業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效益和就業為中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正確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依靠

科技進步,高起點地規劃上一批關係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工業項目,如乳製品、畜產品加工,棉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工,果蔬飲料食品加工,林紙一體化,石油、石化下游加工,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子午輪胎,大型水利水電樞紐,大型煤礦坑口發電,鉀鹽開發,大型銅、金礦等有色金屬開採冶煉項目等等;扶持壯大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放開搞活、搞專、搞精一大批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促其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一批傳統企業,主要是紡織、食品、冶金、機械、建材等產業;培育一批全國名牌產品和名星企業;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如生物製藥、新材料、新能源、新節水器材、沙產業、環保產業等。同時,有進也要有退,通過關停並轉、破產兼併,淘汰一批技術裝備落後,浪費、污染、虧損嚴重的“五小”企業,為優勢企業拓寬發展空間。通過這幾個“一批”,力爭“十五”時期工業增加值增長率以高於gdp1~2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工業質量和效益有較大幅度提高。堅決扭轉工業增加值增長率低於gdp增長速度和輕工業出現負增長的不正常現象。工業結構調整要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工業中與勞動就業、人民生活和財政收入密切相關的輕紡、食品工業比重,重工業中製造業比重應有明顯提高。要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鼓勵使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工業企業獲得突破性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展工業要以特色優勢資源加工和深加工作為重點,把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工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安排,促進“兩特互動”,力求實現“兩業雙贏”,逐步形成和壯大**的優勢支柱產業體系,如石油、石油化工產業體系,棉花及棉副產品加工產業體系,以“紅色產業”為代表的果蔬食品及飲料加工體系,乳製品、畜產品加工產業體系,建材工業體系等,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羣,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第三,在地區佈局上要突出重點地區。加快工業化並不是遍地點火,處處冒煙,而是要把工業化與城市化結合起來。以烏魯木齊市為龍頭的天山北坡經濟帶城市化程度高,經濟基礎好,實力強,大中型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集中,在西部大開發中有條件率先發展。首先就應該率先加快工業發展,把工業做大做強,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和城市化,形成**的工業長廊,帶動全疆加快工業化進程。烏魯木齊市提出要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商貿城市,近期目標是建設經濟強市,創旅遊名城。建設經濟強市,核心是要打造工業強市,才能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據統計,2014年,烏魯木齊市工業產值僅70.69億元,比克拉瑪依市工業產值102.48億元還少3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25.33%,比全疆工業佔gdp的比重30.9%低5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比重低19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工業是一條“短腿”。這與烏魯木齊市的地位很不相稱,也制約了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必須樹立工業強市的觀念,加快工業發展的步伐。要充分發揮烏魯木齊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綜合優勢,依託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眾多的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科研院所,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應該在重點培育發展特色資源的精、深加工產業和機械電子、生物製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羣方面有較大作為,力爭把烏魯木齊市構

建為全疆的工業高地,大大增強城市的經濟實力,在加快天山北坡經濟帶和全疆工業化進程中,真正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以烏魯木齊為龍頭的天山北坡經濟帶把工業搞上去了,**工業化就大有希望。

第四,加大工業的投入。一是努力爭取國家給予大的政策支持。目家在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重要資源勘探開發的同時,也應支持**發展優勢資源加工工業,使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增強**的“造血”功能。尤其是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要爭取建立一種地方能積極參與,併兼顧國家和地方利益的體制與運行機制。在輸出油氣資源的同時,也要鼓勵和支持在**再布點搞一批下游加工工業,使資源富集地區能獲得部分合理的加工增值收益和增加當地就業,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逐步改變那種捧着"金飯碗"要飯吃的局面;二是擴大融資渠道,通過財政貼息、銀行貸款、上市融資、民間投資、發行債券等多種渠道增加對工業的投入,提高對輕紡、食品工業和技改方面的投資比重。**現有22家上市公司,累計上市融資達78億元,這批股份制上市公司的迅速崛起,對於**特別是天山北坡經濟帶的率先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這是促進資本集聚和集中,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三是要樹立“無外不快”、“區外即外”的,引資觀念,改善投資環境,重視軟環境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區外資金,尤其是國內外大企業、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來**考察、投資。

第五,高度重視和培養一批懂工業、善於抓工業的領導幹部。**是農業大區。熟悉農業、懂農業、會抓農業的幹部比較多,抓農業比較得心應手,而懂工業、會抓工業的幹部相對較少。因此,要通過請進來、派出去、掛職鍛鍊、培訓等多種辦法,促使廣大幹部既懂農業也會抓工業,並着力培養選拔一批熟悉企業、善於抓工業的領導幹部,加強對工業化的領導,這是推進工業化的關鍵。

ywq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範文:

農村調研報告(工業化農村)

加快吉安工業化進程的思考

加快廣西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加快廣西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

對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