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管理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5W

教學管理論文【多篇】

國中教學管理論文 篇一

教育管理者肩負着整個學校的教育發展,要具有前瞻性,緊隨時代的步伐,站在改革的前沿,從而把握好整個學校教學的方向。通過構建新課程理念,以創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管理,促進國中教育的革新與進步,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良好的環境,從而為學生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學校是人與人相互交往的場所,學校管理的對象是教師與學生,教育管理者想要提升辦學質量與水平,需要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不斷進步。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教育人、引導人、尊重人結合起來,發揮人最大的作用與潛能。

(一)創建和諧環境,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學校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做到誠實待人,在制定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權益,這樣才能使制度得到教師的支持。同時,制度與措施的制定要充分體現出對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從而強化領導與教師間的情感基礎。以情動人,才能更好地樹立教師積極的工作態度,使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從而強化教師與領導間的橋樑與紐帶,保證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注重管理民主,發揮集體智慧在學校制定任何政策、措施都不能僅由校長一人決定,而是要集思廣益,從而照顧到各個教師的想法與權益,獲取領導班子的支持,從而發揮集體的作用。如若學校的新制度、新策略全由校長一人決定,則有可能造成制度的片面化,不能很好的照顧到全體教師的根本利益,從而造成班子的不團結,制度無法很好地實施。因此,學校在制定制度、策略時要及時組織班子成員進行研討,並交由教代會進行商議,照顧到各個層次人員的想法與權益,使大家在心理上形成認同,從而全力實施新制度。

(三)立足教育質量,創新教育管理由於教育的對象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並且不斷變化,因此學校教育要緊隨時代進行教學策略與方法的調整,從而適應因為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學校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到教育管理的創新,必須對教育、教學業務以及教學規律有準確的把控。其主要體現在校長在進行決策時,受到進取心和事業心的推動,廣泛收集並把握相關信息,在國家的教育方針與教育規律的影響下,針對學校的實際教學問題,尋求突破口,從而大膽決策,帶領教師投入到教學實踐中解決問題。做好學校教育管理,需要校長在思想上、組織上、輿論上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做出創造性的決策,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保證教育質量。

二、培養創新型教師,提高師資力量

(一)以新課改為依據,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觀念的轉變帶動教育活動的實施。因此,要想學校教育與時俱進,首要任務就是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師與學生間的角色關係,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協助者,在進行教育活動時,要以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合作為主,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讓他們成為探究性學習的主人。意識到現代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以新課改為依據,掌握新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學校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與時俱進,採用與時代相符的教學手段。例如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網絡教育等新型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獲取相應的教學信息,使學校教育能符合時代的要求,不淪為時代的棄兒。

三、創設適宜的環境,保證教育質量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學校教育管理者必須針對傳統教育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採取相應的應對策略,使學校教育管理真正達到育人的作用。

(一)給予教師足夠的創造空間。學校要改變對教師管理過嚴、管理過死的現狀,給教師相對寬鬆、自由的空間,使每位教師都能發散教學思維,使教師的個性教學得到發揮,進行創造性教學。從而以教師的創新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進行創新活動,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使教學活動成為創造性活動,而非死板的知識傳授。

(二)進行創新性管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進行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培養學生的獨特風格,促使學生形成自身的特長與個性,使學生有所長,並且要保護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今後的發展中更有針對性,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確立與時俱進的評價體系,為教育保駕護航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新教育形式下,需要對評價體系不斷完善。教育評價不能僅以學生的分數作為評價的標準,而應包含學生的思想品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評價。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的依據,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

(一)將教學評價滲透在教學的各個階段,評價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階段使學生時刻能認識自我,對自我有正確的瞭解,從而以正確的姿態改進學習。

(二)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能形成主體意識,促進自我能力的提升,學生時刻監督自己的行為,能促進自我體系的完善。

(三)注重教育評價的多元化。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注重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評價時要做到形成性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整體與單項相結合,精確性與模糊性相結合,互評與自評相結合,從而形成客觀、全面的評價結果。使教師對學生有全面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學習。總之,教育管理者要緊隨時代的步伐,做到教育先行,認真貫徹教育方針,並做到教育創新,從而優化教育結構,改善教育環境,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做好準備。

教學管理論文 篇二

摘要:性需要各界的支持,其中轉變觀念是關鍵。本文試從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學生轉變學習理念,行政部門和家長積極響應,高校熱情呼應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理念;學習方式

研究性學習課程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已被引入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建構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説,研究性學習在普通高中的開設,不僅僅是增設一門新課程,而首先是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因此,社會各界都要關注研究性學習,社會各界也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研究性學習呼喚教育教學新理念。

一、教師改變教育理念──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研究性學習對普通高中教師來説,是個新鮮事物。“據調查,2000年9月,國內有10個省市的普通高中開始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從筆者接觸到的情況看,課程改革實驗省市學校的校長、教師基本上還不瞭解這門課程,更不知怎麼實施”。1而一年後,“學校進行的第三次教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教師以為得到的最大收穫是教育觀念的自我轉變,7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提高最快,92.2%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有了較大變化。”2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給廣大教師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同時,研究性學習對廣大教師來説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因此,教師要深刻地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1.變革自我、重新定位,樹立“以生為本,服務學生”的教學理念。研究性學習的出現,改變了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她)將同時成為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師道尊嚴”已不能適應教育教學形式的。由於研究性學習大量地依賴教材、教師和校園以外的資源,課堂已不再是學生學習的惟一場所,學習內容也不僅僅是教科書。因此,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以學生髮展為本,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既不能“教”研究性學習課程,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學生‘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基本前提。這樣,教師就要重新定位、樹立“服務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的教學理念。

2.審視自我、變更知識結構,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認識。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知識要求是由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研究性學習是一門以解決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其落腳點在於知識的綜合和運用;教學資源不侷限於課堂,而向社會開放;教師在其中處於指導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會常用的信息技術、常用的科研知識、學生心理知識等。具體地説:第一,教師要掌握技術,在網絡中尋找資料,利用網絡建立起交互學習指導方式,通過網上專家,讓學生有更多的請教對象。教師還要掌握常見的機軟件應用技術。例如,用Excel省時省力,處理數據;用PowerPoint多姿多彩,演示研究內容;用Access,做好管家。第二,教師要掌握觀察法、調查法、法、比較法、經驗法等最基本的教育科研,並用這些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最後,教師應掌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反應,做出正確判斷,從而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服務。因此,這些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審視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教師必須終身地學習,不僅學習本學科內容,還要有興趣探索其他學科,注重各學科的滲透,緊跟,不斷進取,身體力行,做學生的榜樣。

3.學會欣賞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學生,重過程、輕結論;多鼓勵,少批評。要為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不要把自己的意見、結論強加給學生。珍惜學生的每一種思想火花。看到學生的進步,學會欣賞學生。

二、學生轉變學習理念──研究性學習的核心

由於研究性學習具有探究性、主體性、交互性、過程性、開放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學生必須轉變原有的學習觀念。

1.轉變學習方式。由於傳統的課程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課程,它把課程內容看成是預定的、固定的、確定無疑的東西;而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由於課程是以經驗為本位的,課程內容是生成性的、建構性的。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有很大的轉變。具體地説,研究性學習的着眼點是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開展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即學生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參與式的、活動式的、行動式的。

2.呼喚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品質。培養良好的創新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關鍵所在。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探索性,這就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地完成發現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的任務,促使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這就呼喚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主動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就呼喚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性學習,強調學習的實踐性,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注重向學生提供獲得直接經驗和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和機會,讓學生親自感受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這就是呼喚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總之,研究性學習呼喚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品質。

3.重視團隊精神。當今社會,競爭與合作並存,具備積極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是人高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在研究性學習中,合作無時不在。在研究性學習中,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問題、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尋找答案、完成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團隊精神無處不在。在研究性學習中,尊重他人的意見,善於發現合作伙伴的長處,不固執己見、有商有量,遇到挫折相互鼓勵,羣策羣力,都是必須的。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應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

4.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隨着心理的發展,人們發現學習不僅要依賴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學生的毅力、自信心,不怕艱難,勇往直前及勤奮、細緻、踏實等性格特徵。而研究性學習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研究性學習每一個環節中,非智力因素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重視自己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三、行政部門和家長積極響應──性的保證

教育行政部門和家長的態度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前途會產生很大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從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增強教育改革的緊迫感,選擇合乎實際的推進策略,切實履行管理職責,使研究性學習在學校中得以實施。一方面要開展教師培訓。同時,地方行政部門應從實際出發,開拓思路,積極引導,在創設有利於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環境上發揮作用。另外,還要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區域性的、校際間的經驗交流活動,鼓勵先進,積極推動。同樣,家長們的態度也很重要,它將影響着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進程。如果家長們不能理解或認同研究性學習對孩子今後的重要性,若他們不能擺脱應試教育的一些舊觀念而一味追求“死”的知識和分數,研究性學習將遇到很大的阻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家長要更新觀念,作出積極反應,為研究性學習做好積極的配合。

四、高等院校熱烈呼應──研究性學習的加油站

我國教育部決定從2000年9月起在我國10個參加高中課程改革的省份實施,2002年秋,全國所有的高中都將開設這一課程。這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而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階段的實施和推廣,不是終結,而是開始,作為部分高中生進一步學習深造的下一站──高校,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延續場所,而不是研究性學習終結地。而,我國高校對研究性學習反應平淡,除了師範院校的部分教師(主要從事教學法研究的)在積極努力外,甚至有些學校根本就不知道研究性學習,就更談不上對研究性學習產生興趣了。而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課程形式和作為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國家正在花大力氣推廣實施。如果,高等院校積極倡導並參與到這場改革中來,無疑會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進程和速度,給研究性學習注入新的活力。並以此深化我國教育改革,進而推動教育走向開放,最終使學生真正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相關文獻:

[1]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2]嵇永寧,苗長廣.研究性學習教師導讀[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92.8

教學管理論文 篇三

摘要:做好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是教務人員的主要職責之一,也是提高學校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那麼,在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呢?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學習以及實際管理中的經驗,我們認為可以從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學習和應用以及評價體系的建設四個方面入手來為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同時,也為學生的發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關鍵詞:教學管理畢業論文

教學管理工作是推進學校發展,深化改革的關鍵方面,也是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保障。所以,要想做好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要想確保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我們管理者除了要傳遞最新的教育教學思想之外,還要做好落實工作,要從多方面入手,通過深入探究教學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分析來為學生的發展,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教育教學思想的轉變工作

教育教學思想的轉變指的是教師“教”的態度的轉變,是落實與時俱進思想的主要工作。那麼,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大背景下,教師“教”的態度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改革的大潮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教室裏的身份是引導者、指導者、參與者而非控制者。這也是能夠有效落實“以生為本”這一思想理念的保障。教師做好課堂地位的轉變也就成為了應試教育思想向素質教育思想轉變的基礎。

2、轉變重知識教授輕能力培養的思想。對於很多老師來説,他們認為學校的工作就是教學生知識,至於能力的鍛鍊可以在學生進入到社會後慢慢地形成。可這一思想忽略了我校學生的特點,作為職業性學校,我們除了教授理論知識之外,還要鍛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競爭力,才能使學生能夠更快速的融入社會。

二、做好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工作

教學方法作為影響教學工作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的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的應用來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做好新教學方法核心思想的學習工作,要結合教材內容做好教學方法的選擇工作和應用工作,以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時,教師要做好問題情境的創設工作,要通過恰當、準確的問題思考和探究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並確保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中養成自主探究問題的習慣,同時,也能確保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中輕鬆地掌握知識,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但是,需要説明的是,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或者説在探究式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設置的問題難易程度要準確,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反之,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工作,要立足於教材,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恰當地將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以確保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三、做好教育教學手段的學習工作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種教學手段,如:電子白板、微課、電子書包等開始應用到我們的課堂之中,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這些手段的輔助作用來構建出直觀性、形象化的課堂。所以,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我們該如何組織教師對這些新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習和應用呢?以“多媒體”為例,這一教學手段雖然應用了很長時間,但在實際應該用中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改進,所以,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也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部以專業為單位組建“QQ”羣、微信羣等,鼓勵學生在羣裏交流自己遇到的問題,同時,倡導學生在網絡上加入一些專門進行“多媒體”手段應用的羣等,目的就是要在不斷學習中確保多媒體的應用價值獲得最大化實現。所以,在進行教學手段的選擇和應用這一方面的管理中,以確保學生在具有活力的課堂中樹立起積極地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做好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設工作

評價體系的建立是構建有效性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任何課堂中都不可缺少的。那麼,作為教務管理者,我們該如何指導教師做好課堂評價體系的建設工作呢?第一,對學生做好全面的瞭解。瞭解學生是評價的基礎,只有明確每位學生的優缺點,教師才能對學生做出準確的評價,才能夠讓自己的評價得到學生的認同,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第二,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小組評價、自主評價、師生評價等,這些評價方式的應用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以確保學生在多元評價中更加了解自己。作為新時代下的教務管理者,做好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有助於學生知識技能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江巖。淺談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工作[J/OL].學週刊,2016,(26).

[2]鄂英華。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J].新職教,1999,(03).

國中教學管理論文 篇四

傳統的國中教育總是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單向管理的層面,彷彿一個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和思想素質的高低全部集中在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管理,而校方領導對國中各年級教師的教學管理卻尚有所忽視,不排除校方領導忽視了對教師在教學上的管理也能使學生間接性受益的可能性。總之,無論校方實行任何管理措施,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在日後能收穫光明的未來,學校只有把握了各個教育層級管理上的環環相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能最大程度的得到發揮。

一、國中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尚存的問題

(一)教師個人研究意識淡薄

很多國中教師對於教學的理解都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認為教師只要是滿足“傳道授業解惑”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對自己所教學的領域卻乏研究。當然造成這個現象也不排除其中絕大多數教師將個人教學研究視作為教學上額外的、不必要的負擔,以及將個人教學研究的行為視作晉升的砝碼,於是教師在安於現狀的狀態下,便沒有了展開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二)缺乏教師師資培訓機制

即便日復一日的對學生展開同樣內容的教學,也並不意味着教師的教學水平能一直維持在巔峯狀態,能力的退化是眾多領域的工作者都繞不開的瓶頸。如一個筆力超羣的作家,也會在寫作過程中時常出現皓首窮經的窘況,因此需要以接觸新知識、閲讀書籍的方式為自己充電,國中教師自然也是一樣。如果只是一味的開展教學工作,卻在自己教學能力的鍛造上有所怠慢,同樣會出現教學研究能力下降的狀況。因此校方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師資培訓。而縱觀當今的中學校園,雖然有對教師的培訓,但次數較少不説,內容也缺乏系統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顯而易見,校方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培訓機制。

(三)學校針對教師的激勵機制不夠

校方一般會以學生整體的成績以及升入重點高中的升學率作為教師工資的考量標準,無論是對教師的精神激勵還是物質激勵其考量標準有很多。即便如此,這也並不能肯定國中各年級的各科教師因為這些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激勵能將其作為自己在教研工作上的“助力”,校方的激勵由於總是停留在籠統的層面上,比方説各科教師在各年級組的會議上對教學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研究新型教學方法的積極表現並不給予任何激勵。長此以往,教師的教研熱情也跟着冷卻下來,因此有必要制定出較之於過去更偏重於細節的激勵機制。

二、提高國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上的對策

針對提高國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對策這一問題,可以從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把握創新理念兩個層面入手。

(一)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

教師應該承擔着教授者和管理者兩個角色的任務。所謂教學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師不僅需要科學完善的向學生講授課程內容、組織考察學生水平的測驗、檢查學生作業等。還需要承擔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積極開展個人教學研究等更偏向管理的工作。老師能在教授之餘還不忘承擔管理者的工作,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素養上的昇華,是衡量一個優秀教師必不可少的標準,對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而言也至關重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組織和調動老師參與教學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使各年級教師加入針對教學管理改革提供意見的隊伍中,都是校方領導需要多加註意的地方。

(二)把握創新理念

1、人性化管理是指教師的教學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將尊重學生、發展學生、不放棄學生作為自己展開管理工作的信念,構建以人文關懷管理為基礎的有效管理組織體系。只有在以上條件都滿足了的情況下,才能為學生塑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教師與學生應該在朋友和師生兩種關係之間適時轉換。

2、民主管理。傳統的課堂基本上都是老師發揮帶頭管理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學生受教師管理的影響都停留在表象,老師一旦離開或疏忽管理,學生便依然延續着不端的行為。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只是教師握住管理一個班級的命脈,根本不能改善學生缺乏自覺性的現狀。民主化管理則是指老師在班級裏創建一支展開班級管理的隊伍,發揮學生的模範帶頭作用,相比於不能時時刻刻顧及每個班級的教師,這些由學生創建起來的管理隊伍更容易察覺到班級裏還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向教師報告。不僅分擔了老師的工作,還能鍛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3、過程化管理。改變過去疏忽過程,僅僅以結果為重的教學管理思想。在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對由於管理不善所發生的問題很少評價。不僅如此,評價的方式也比較偏向被動式,通常都採取的是自上而下、以他評為主的管理方式。教育改革下的國中教師教學管理要求教師強調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成績和道德素養應該雙重並重。

4、多元化管理。教師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沿用同樣的管理手段,根據學生不同的特徵,在軟性管理和剛性管理之間切換自如。一般來説帶給教師印象最為深刻的學生一般停留在兩個極端,要不就是成績最好的學生,要不就是成績排名倒數的學生,成績屬於中間階段的學生卻常常被老師忽視。但這類學生往往發展潛力最大,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加耐心開導、私底下找時間談心等。總之,教師針對學習水平處於不同層級的水平應運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結束語

為提升教學效果,針對國中教師教學管理上的現狀,校方領導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從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把握創新理念兩個層面入手,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管理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