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一

一、傳統教學管理下的國小畢業班級狀況

當前,在許多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中,一體化模式和班級相對約束仍然是被廣泛採用的教學管理,而這樣的管理方式體現出的是班級的整體性和一致性,但將學生的自主個性和獨立想法,以及創新班級的開展全盤忽略。這種教育方式會因為學生隨着年級增長和思維的發展出現很多變化,尤其在畢業班中常常會出現學生因為學校老師過於管制而出現很大的逆反心理,這樣會使班級會出現一些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對於國小畢業班的班級,老師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應採取嚴抓的態度,採取力度非常大的教育和管理,儘管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在畢業班的認真學習,但這樣過於死板的管理卻只是解決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問題,而且收穫甚微。正如很多學者提到的那樣,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老師單純的將自己擺在一個教師權利至上的地位,過分強調管制和嚴抓,往往會釀成反效果。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已經不像當初剛踏進國小那樣無知,而且現代化社會充斥着太多不同的思想,讓畢業班的學生產生了不該有的心理。如果班主任過分抹殺學生的自我意識,強制性地讓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處於一種集體化的方式,會讓學生的自我發展變得單調和無趣,也讓班級管理處於尷尬的地位。

二、國小畢業班班級管理措施

1.加強日常教育,制定符合班級情況的管理制度

在一些農村偏遠地區,上課條件並不完善,但即便如此,也要制定符合班級情況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好了相應的上課管理制度、作業上交制度,才有助於學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級凝聚力的產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

2.在學習指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國小升國中的最後一年,學習已經不同於其他年級那般輕鬆,而且到最後一年,每個學生存在的差異也會逐漸體現出來,這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優秀學風,均衡每一個學生的各科成績,需要老師在學習指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單一地採用一種方式面向多個學生,而是面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疑問,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得到知識並促進學習成績的提升。

3.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髮展

儘管小升中在所有的升學考試中處在難度不太高的地位,但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一些家長對這一個考試也非常關注,認為這是自己孩子改變未來的第一步,這時老師對學生的心理變化的持續關注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不管什麼類型的升學考試,考的其實都是每個學生間心理的較量,因此在畢業班的班級管理中,老師還要對學生加強心理疏導,讓他們帶着輕鬆的心情學習,這樣常常會讓學生在最後的考試中發揮超常水平,取得優秀的成績。班級的管理建設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個人素養,甚至之後的學習生活都會因為畢業班中的環境而發生改變,優秀的畢業班會讓學生的心理因素變得優秀,而正確的班級管理會讓國小畢業班級加強凝聚力,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範圍。這其中離不開教師的不斷總結和不斷改進,只有在教育方式上實現真正的改變,才能讓畢業班級變得更加富有生機,讓學生更加積極向上。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二

一、國小班級管理中涉及的“理性”問題

(一)國小班級管理中涉及老師的“理性”

老師作為一類羣體、一類職業,其“理性”因素在學生管理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老師來説,受到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很多規範、規章、制度的約束,因此這就要求老師有“理性”,使各方面達到規範狀態,不能超越老師應有底線。同時,老師應不斷提升個人教學水平與個人修養,使自身素質有一個更高水準。當國小班級管理中遇到問題時,老師應運用“理性”管理,將各方面問題協調好,保證管理更有藝術和智慧。

(二)國小班級管理中涉及學生的“理性”

國小生正處於特殊階段,受到年齡影響,這一階段學生由許多特性。國小生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在學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學生,因此學生不僅要有孩子的本性,還要有學生的樣子,這是教育的要求。在學校,學生受到學校、老師的規範和約束,應保證行為的合理性、合規性,這就是學生的“理性”。若一味強調學生的個性,那麼就會導致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打架鬥毆等不良行為,那麼國小生的班級管理就會亂作一團。

二、國小班級管理中的“情緒”與“理性”的轉換

國小班級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老師來説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通過解決問題,做好“情緒”與“理性”的合理轉換,是國小班級管理的基礎。國小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國小班級管理中,老師既要充滿愛心,又要嚴肅有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班級管理良性循環,才能使國小生得到培養。通過情緒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緒指導,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確保國小班級管理工作開展得順利。

(一)國小班級管理中情緒化的理性

在國小班級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嚴格執行規範、條例,缺少彈性空間,就會使學生的活動受到侷限,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師一味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就會把學生培養成沒有主見、沒有觀點的“生物”,對國小班級管理來説是悲哀的。因此,國小班級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礎上進行調試,形成一種情緒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導下,增加一些藝術性和智慧性,對學生進行授權,使學生得到尊重。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調動學生管理班級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選出班幹部,發揮班幹部班級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證每位學生有事幹。要求每位學生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承擔義務。三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幫助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得到鍛鍊,豐富體驗和感受。

(二)國小班級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緒

國小班級管理中,一味運用情緒進行管理,會使管理走向極端。因此,應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提倡“全員參與”的形式,保證班級宏觀調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師單純依靠情緒管理,會對學生造成極大危害,國小生自身具備的天性對教育來説是十分可貴的。所以,國小班級管理中,老師應在保持一顆愛心的基礎上,採取嚴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緒,對學生加以約束。國小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包含管理智慧。國小老師通過對國小生“情緒”與“理性”的把握,不僅增加管理中的藝術,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級管理中的“情緒”與“管理”得以轉換,以此實現教育本質。因此,使國小生學習、老師教育、班級管理到達應有境界。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三

摘要:相比於高年級的班級管理,國小低年級階段的班級管理存在着更多的不穩定因素,班級管理難度更大。例如,學生年齡小,難以實現良好的自我控制;遇事易衝動、急躁;集體意識淡薄;對安全隱患認識不足等。結合當前學生實際情況,對國小低年級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低年級;班級管理;班風建設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作為一線班主任,承擔着組織、引導、協調、疏導、溝通等日常管理工作,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和諧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通過加強班風建設、打造精細化班級管理平台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增強集體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將班主任從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

一、加強班風建設

良好班風的形成對於學生的成長將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結合以往低年級班級管理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強班風建設。

(一)制定班規班紀

低年級的學生對於班規班紀沒有明確的認識。因此,在班級成立之初,班主任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探討班級的基本規則,如上課期間不能隨便講話,下課不打鬧,文明用語等。需要注意的是,班規班紀一定要具體,如將“認真聽講”轉變成“眼睛盯着老師”等。班主任教師沒有必要一次性明確所有的規則,可以從最基本的要求入手,並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逐漸增加。在班規班紀制定之初,低年級的學生很難完全執行,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每天利用早讀時間,幫助學生明確班規班紀。通過每日不間斷的引導,一個學期之後,大部分學生對班規班紀都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班會活動

學生是不斷成長的個體,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班主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該年齡階段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班會活動。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一年級主要開展了“誇誇我的學校”“我愛我班”“找呀找呀找朋友”“告別幼兒園,我是合格的國小生”等班會活動;二年級主要開展了“學習效率我最高”“課外閲讀的奧妙”“文明禮讓,我是優秀少先隊員”等班會活動;三年級主要開展了“大聲説出我的優點”等班會活動;除此之外,在父親節、母親節來臨之際,筆者倡議學生與父母互換角色,開展“一日父母”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作用,儘量讓學生參與到活動策劃和活動組織過程中,減少學生的牴觸情緒。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活動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國際學校,每年在學校都會開展四大節日,即讀書節、聖誕節、科體節、藝劇節。依據四大節日,每月學校均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這一有利條件下,筆者鼓勵本班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活動中。通過參與活動,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

(四)加強個別學生教育

每個班級都有暫時在行為習慣上或是學業上落後的學生,而這些學生更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注與鼓勵。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通過個別交流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較為輕鬆的交流氛圍中,可以有效減少師生矛盾,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二、打造精細化的班級管理平台

目前,很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均提出“班級精細化管理”這一觀點[2]。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一線教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筆者認為,班級的精細化管理必不可少,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因素。執行班級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是以制度規範學生行為,從而將班主任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任務中解放出來,而保障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得力的班幹部。目前,不少一線教師採取民主選舉、定時輪崗等方式選拔班幹部。通過這一方法,可以規範班幹部的行為,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此外,以往量化班級管理是以每個學生為單位進行的考核,根據情況進行加減分,這樣容易造成部分落後學生自我放棄,班級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增加[3]。本學年,筆者嘗試以小組為單位(筆者班級共31名學生,4~5名學生為一個小組),每小組內部推選出組長。小組成立後,每日根據各成員的各項表現進行量化考核。與以往相比,每個學生都被納入小組進行管理,既降低了教師管理的難度,還可以避免學生的自我放棄。經過一年的實踐,筆者發現,採用這一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

班級管理是一把雙刃劍,有效的班級管理可以幫助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成長,反之則會導致學生叛逆。作為一線教師,筆者認為,我們應當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重要作用,要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要有發現學生優點的能力,鼓勵學生做最好的自己,為學生的縱向發展搭建展示平台。

作者:馬海燕 單位:濟寧孔子國際學校

參考文獻:

[1]陳鳳花。國小低年級班級管理現狀及策略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xx.

[2]江海。國小“精細化”班級管理實踐誤區與對策研究[J].現代中國小教育,20xx(3):103-105.

[3]許曉文。差點教育理念下的國小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xx(6):96-98.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四

摘要:對賞識教育的理解,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可以説是對行為結果的一種強化,以使之能夠在類似的環境中得以重複。應用於班級管理實務中,更是一種對生命予以尊重的教育方法。因此,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從賞識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得以應用的可行性出發,探討了當前所處的誤區及其優化措施。

關鍵詞:賞識教育;國小班級管理;應用

一、賞識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謂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級管理中同樣如此。國小生是一個特殊的團體,與幼兒思想不同,他對世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並且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然而,他又不同於高年級的學生,思想還沒有成熟。因此,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其可行性主要表現在:國小生的判斷能力有限,賞識教育能夠助其強化適當行為而糾正不良行為。國小生的心理還處於初步形成階段,其認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斷能力也處於一個模糊的時期。在某些適當的行為產生時,他並不能理解此行為是否得當,是否可以在以後相類似的環境中予以行為。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及時地予以鼓勵,使該行為能夠得以強化,相反,在錯誤行為產生時,教師要及時疏導,並予以糾正。

二、賞識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的應用分析

1.教師與學生多溝通,對學生的細節多多觀察,並善於發現問題所在

應用網絡中的一句話:你發現或不發現,問題就在那裏,不偏不倚。因此,學生的優勢或劣勢都會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中顯現出來,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坐在辦公室的話,那我們就失去了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放下身段,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對學生的細節多多觀察,對其中適當的予以鼓勵,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師應該與家長在賞識教育上形成合力

國小生具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賞識,同時也希望得到源於家長的賞識。因此,在這一點上,教師與家長應該達成共識,在學校與家庭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國小生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具有差異性的。在學校,國小生更多的是與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教師更多的是發現其團結集體、友愛同學等優良行為,而在家中,與其相處的更多的是一些長輩,這時可能表現出來的優良行為就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等等。雖然賞識教育並不意味着表揚,但是它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個體,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勢,它是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沈黎,李樹國。淺析賞識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xx(05).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五

國小班級管理是一項繁瑣又富有挑戰的工作。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德、智、體、美諸多方面發展的指導者。通過組建班委,培養優秀的班幹部,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對於長期發展的班集體來説,對學生各項習慣進行量化記錄和統計數據,更能讓班級數據化、科學化。

一、國小班級管理要有“心”

國小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外,更多情況下,教師對孩子要有“愛心”、“責任心”、“耐心”、“細心”等。當今國小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賦予他們更多個性化。小社會似的班級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發生思想碰撞,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課老師通力合作。班級管理每天面對的問題就是行為常規,每日常規的情況記錄和分析尤為重要,因此對每位學生進行量化記錄和統計數據是一種較好方法。

二、班級量化記錄措施辦法

班主任為了比較直接全面地瞭解班級情況,量化班級學生情況,可根據班級人數,確定幾人為一小組。每一小組選舉一個組長,負責自己組的組員各項常規考核。每個小組長髮放《小組長手冊》,其中量化項目具體有早讀、兩操、佩戴、記錄、衞生、作業等多方面內容。各小組長主要負責課堂紀律和作業數據彙總。班委會裏面挑選出早讀、佩戴、衞生等方面的負責人統計相應內容,並把分數彙報給小組長記錄。每日一張表格(學生常規考核登記表),每週一張表格(一週學生常規考核彙總表),每週一次總結。次周安排召開專題主題班隊,表揚並總結過去一週的班級情況。

三、量化性管理的三大原則

(一)用心去觀察,做到心中有“數”。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班主任應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於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獲取豐富的感性材料。具體地説,班主任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捕捉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瞭解基本情況和變化。特制定班級一日常規登記表,及時總結和備註班級一天發生的事件。根據表格情況,收集資料,針對性教育個別學生。

(二)用心去記錄,做到以“數”服人。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從曉理、動情到導行的過程,理的闡發、情的傳達、行的引導,往往藉助語言“媒介”實現。班主任與教育個體進行當面溝通時,難免説教為主、理由停留在自我主觀意識上,難免出現口説無憑的情況。然而利用了量化班級後,只需要查看下《小組長手冊》,就能夠用數據事實説話,學生也能欣然接受。例如:班級裏面有個學生常常遲到,之前當面批評,還是沒有更改壞毛病。通過教師的當面談話,把班級裏面的紀律情況登記給孩子們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此開始關注自己的出勤。

(三)用心去激勵,做到獎罰有“數”。一個班級制定量化學生機制,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為了激勵孩子們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特制定了積分卡制度。通過蓋章、發放積分卡等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獎罰辦法。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一名學生獨立負責積分登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個班集體離不開班規制定,在這積分制度下,通過量化分數,制定國小生班級管理量化表。在國小生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進行量化分數。為了科學化管理班級,獲得數據支持,讓學生深刻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班級的量化和數據的呈現讓班主任增強了管理分析能力。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班級反饋從“數”據中來,更要着重實施細化。

作者:丁朝放 單位:瑞安市馬嶼鎮第二國小

參考文獻:

[1]劉英。當好班主任的途徑—勤。新西部(理論版),20xx.

[2]馮青連。淺談國小生班級管理。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

[3]盤幼初。從“望、聞、問、切”談班主任工作。衞生職業教育,20xx.

[4]鄺結娜。小組合作模式促進班級有效管理。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六

摘要:近年來, 我國有許多孩子因為心裏障礙患有自閉症和抑鬱症, 大多都是國小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 國小教育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細心呵護和關愛學生, 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管理; 班級管理策略;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 學校不要單一地只注重學生課堂上文化知識的學習, 更加註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的發展, 才是學校主要教育理念。所以,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 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國小生時期是心理髮育重要階段,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讓學生熟悉和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教師全面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滲透, 及時讓學生了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會促進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有效成長。

(二) 有益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教育對學生學習效率和就業方向起重要作用, 學生在各個方面技能的發揮離不開健康的心態和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是每天都會學習熱情、工作積極樂觀, 做事效率自然就高。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會多愁善感、心神恍惚、胡思亂想, 課堂學習不認真和消極的工作態度, 進而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效率。

(三) 有益於預防心理疾病

防止和抑制心理疾病的產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大多數人心理疾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社會因素引起心靈創傷, 長期積累產生的。教師或者家長在學生身邊察覺學生日常生活語言行為表現異常的時候, 就要及時採取適當措施, 使心理病變有苗頭的時候得到抑制和消除, 如果發現學生不願意説話, 不願意與夥伴玩耍, 而喜歡一個人待在角落, 家長不要忽視, 而要及時帶學生讓心理健康諮詢師進行治療, 讓學生輕鬆、歡快地成長。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 學校班級教育和制度管理

部分民辦學校由於經濟條件問題還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 學生不瞭解心理健康的與身體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學校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重視課堂説教的教學方式, 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 教育做人思想道德方面欠缺, 使部分學生心理扭曲, 不想成為班級或學校知識的佼佼者, 卻想着成為班級甚至學校打架的稱霸者, 很多學校忽略其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打架鬥毆等現象發生頻繁發生。甚至有很多高校學生校外打架, 新聞已報道其事件致使有人受傷甚至死亡, 以至於幾個家庭失去了孩子, 學校教育和管理制度方面有一定責任, 這些學生就是國小心理健康未及時教育, 致使做事不理智, 釀成惡果, 如果不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對社會未來發展有一定負面影響。

(二) 家長疏忽教育指導

學生家長由於工作忙疏於和學生的溝通和教導, 通常情況都是學生的爺爺奶奶接送學生上下學, 學生的爺爺奶奶由於年紀大傳統教育觀念思想較重, 不瞭解社會發展現狀, 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有些家長認為, 學生在學校裏就是單純學習知識長, 學生在家長身邊就不必重視教育。其實不然, 家長才是學生的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學生都會以家長為榜樣作為學習對象, 甚至有些學生家長只顧及自己享樂, 把學生丟在家裏不管不顧, 或者家長因為感情糾紛, 夫妻之間經常吵架甚至離婚, 給學生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學校班級開展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課

國小階段開始設置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 而且需聘用專業心理健康諮詢師對國小教師集體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 尤其是學生的班主任, 學生班主任陪伴在學生身邊時間較長, 每天每次課堂上教師都對學生心理健康細心的教導和鼓勵, 積極主動對性格差異的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和滲透, 學生用心地吸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素質。

(二) 家長細心溝通和教導

像學生放學、週末節假日休息、寒暑假期在家裏的時間段, 家長要用心對待學生心理思想方面遇到的問題, 如學生看書、做作業、遊玩時遇到疑難困惑等問題, 家長要細心分析和指導;如果學生犯錯誤, 家長一定不要對他指責和謾罵, 更要耐心告訴學生問題的關鍵性, 錯誤的原因和後果, 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成長。

四、結論

學校要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 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和創新, 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觀察和指導, 家長對學生用心呵護和鼓勵, 進而使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所以, 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陳秀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新教育時代, 20xx, (6) :29.

[2]張曉俐。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魅力中國, 20xx, (26) :168.

[3]李豔輝。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青蘋果, 20xx, (03) :98.

[4]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學週刊, 20xx, (23) :167.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七

摘要:在農村國小中,班主任的地位和形象對於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國小生步入學校學習的引導者,班主任的角色對國小生的學習生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與意義。所以説,作為班主任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對班級進行管理,需要在管理中運用一些對策與措施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培養初入校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涯提供基礎保障。

關鍵詞:農村國小;班主任;班級管理;國小生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得國小生的學習壓力得到緩解,升學的競爭性已不再是國小生需要面對的問題。但是伴隨現代教育的改革,對學生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本文就對農村國小班主任對班級管理中的一些措施進行分析與總結,以給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幫助。

一、當前農村國小生現狀分析

當前的農村學校國小生基本都能夠遵守學校紀律,能夠按時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具有較強的執行力。但是,因為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受這個因素的影響,在對孩子的輔導環節比較薄弱,加上現在對孩子的過度寵愛,造成部分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對於農村學生來説,很大比例的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國小生與爺爺奶奶生活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就造成一部分孩子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缺乏積極的溝通能力與課堂活躍性,嚴重製約着學習效率。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有些孩子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國小生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挑戰。比如説,性格偏激、倔強、孤僻,甚至有些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逃學、曠課、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等。而且隔代溺愛有可能會導致國小生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從而在學習中不愛動腦筋、不聽教師話等情況發生。這就要求班主任提高責任心,在學習與生活中採取有效的措施對國小生進行引導、關懷、教育,從而使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積極的心理來對待學習與生活,為國小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提供必要條件。

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措施與方法

1.全面瞭解學生情況

作為班主任,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首先,要對每位學生進行詳細瞭解,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生活習慣、脾氣性格等。只有充分了解了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夠在學習中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明白學生的生活需求,並及時進行幫助,使每位學生在學校和學習中能夠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在學習中更要對學生的學習難點進行了解,並與學生打成一片,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在遇到困難時候能夠主動進行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善於鼓勵

對於國小生而言,沒有什麼比得上得到班主任的表揚與鼓勵的事情更高興的了。班主任要善於利用鼓勵的作用,在課堂上要靈活掌握表揚與鼓勵的使用頻率,做到恰到好處,使其既能發揮作用又不至於使學生感覺到故意使用,以免使表揚和鼓勵變得普通化,失去其原有的作用與效力。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中進行鼓勵,對於生活中的細節也要進行積極的引導與鼓勵。比如,學生在回到家後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班主任瞭解後也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從而起到對其他學生的引導作用。

3.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般來説,國小生具有較強的執行力,特別是在班主任鼓勵下,對於班級制度的執行能力是比較高的。作為班主任就要利用好這一優勢,制定相關的班級制度對國小生進行約束與引導,對於比較遵守的學生進行公眾表揚,樹立典範,在約束的環境中使國小生形成良好的紀律性。同時,班主任可以建立輪流班委會制度,讓每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到管理班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國小生的責任心,並提高自主管理班級的意識,從而提高國小生的綜合管理素質與能力,為以後國小生的綜合能力及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4.及時與家長溝通

家長是學生的第二個教師,家長要配合學校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教育。作為班主任要定期開展家長會,做到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並督促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進行了解與管理。在家長會上,要對學生的積極表現進行表揚與鼓勵,對於學生在學校的缺點和弱點要進行保留,儘量採取私下交流的方式通知家長,以防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交流分析,使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管理上的不足,及時進行改正,從而能夠正確及時地引導家長對孩子的管理,為國小生的身心發展提供基本保障。總之,班主任對班集體的管理對於農村國小生的影響非常重要。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是和藹可親的、責任心非常強的、對學生非常瞭解的、對學生的要求能夠時刻關心的教師。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小生在學習生涯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全面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劉輝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漕河鎮前邴國小

參考文獻:

[1]丁娟。淺談農村國小班級管理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xx(S1):129.

[2]方亮,劉銀。農村國小“撤點並校”的成效與困境分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36-41.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八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班級活動的重要基礎。在班級管理教育中,班主任發揮着關鍵性作用,從穿着儀表到言行舉止,從待人處事到品行學識,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影響班級管理教育的成效與精細化程度。因此,國小班主任必須充分重視班級管理教育工作,結合國小生的特點與需求,不斷探索和研究,總結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辦法,這樣才能為每位國小生的學習、成長帶來積極影響。

一、國小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

國小班主任和一般任課教師的工作存在一定差異,班主任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具體表現在:一是觀察、關心和關愛學生,發掘每個學生的優勢,並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發展。對於有管理能力的學生,賦予他們班幹部職務,發揮他們的管理才能。二是制定完善、合理的班級管理文化和制度,注重班級活動的開展,規範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強化班級凝聚力。三是注重學生的思想品行教育。國小生的可塑性很強,需要正確引導和積極教育,班主任除了日常教育管理外還應關注國小生的思想品行,通過鼓勵、引導、以身作則等幫助國小生養成良好、健康的思想品行,為他們今後的成長與學習奠定基礎。

二、國小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體會

(一)遵循“關愛為主”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教育班級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應以關愛為主,用心幫助國小生健康、快樂成長。國小生處於成長和學習的初期,有顯著的羣體特徵,生理、心理都未發展成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應該盡心呵護他們,要讓他們“親其師”,遇到問題和困難會主動尋求班主任的幫助[1]。同時,在關愛學生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用真心去感動每位學生;平時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才能確保班級管理教育的成效與質量。

(二)樹立健康積極的班級氛圍,打造良好班風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級,教育好班級學生,就必須樹立健康積極的班級氛圍,打造良好的班風,讓國小生置身於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中。1.制定合理的班級制度。合理的班級制度是為了約束國小生的行為,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教育的保障,確保凡事都有制度可依。對犯錯違紀的學生適當給予一定懲罰,如國小生在課堂隨意走動,就可以讓他為班級同學表演節目。這樣不僅能促使國小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也可使其得到自我鍛鍊。2.積極開展班級活動,強化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應多組織學生開展以團結同學、熱愛班級等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或是演講活動,教會學生怎樣去團結同學和熱愛集體,賦予國小生團結友愛意識,幫助國小生樹立“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思想[2]。在開展各種班會活動時,應充分體現國小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自我發揮和表現的機會,強化他們的參與意識,增強集體意識和班級凝聚力,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注重培養國小生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國小階段是培養國小生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日常管理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國小生良好、積極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具體而言,班主任可通過班會、耳提面命、溝通談心、講述名人事蹟等方式,將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傳遞給學生,教會學生要愛衞生、懂禮貌、不浪費、上課要專心聽講、不懂就問。還可通過民主方式選拔班幹部,通過培養典型,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由班幹部帶領班級學生共同創建良好班風。

(三)強化家校溝通,全面掌握學生需求

班主任應強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瞭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同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及時與家長分享,獲得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共同管理和教育學生。具體而言,班主任可通過家訪、家長會、問卷調查、電話溝通等方式及時獲取學生在家的相關情況,並與家長溝通,共同探討更有效的管理教育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以鼓勵、支持為主,多表揚學生的優點,多支持家長幫助學生改進不足,這樣就不至於讓學生感覺班主任是在“告狀”,從而讓師生關係更加親密。

三、結語

國小班級管理教育對國小生身心成長、學習、生活、思想等都有重要作用。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有責任和義務以身作則,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國小生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為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姜靜琪。淺談國小班級管理的幾點體會[J].教育,20xx(2):106.

[2]齊天亮。國小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幾點心得體會探討[J].教育科學(全文版),20xx(1):41.

作者:戎丹萍 單位: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國小

第二篇:國小班級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其個人品質及管理方式會對學生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要想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班主任需要適時做出管理上的改變,學會運用新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班級的管理水平。

一、國小班級管理的現狀

(一)忽視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在一個班級的管理中,學生才應該是最具有發言權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很少徵求學生的意見,只憑着自己以往的經驗或主觀意識就下決定,造成了學生與教師的關係變成了“管與被管”。一個好的管理模式是既能讓班主任滿意,還要讓學生滿意,只有雙方都滿意了,才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而一方滿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

(二)缺乏班級管理的凝聚力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班幹部的任用上,要麼是自己指定,要麼是投票選舉。選舉之前也沒有特意的培養,也沒考慮他們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勝任,選舉之後也沒有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班幹部的職位也沒有輪流的更換,導致了學生之間的不團結,凝聚力不強,更有甚者挫傷了其他同學服務班級的積極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在大多數的國小裏,每個班集體都制定了自己的規章制度、班級目標、班規以及獎罰制度,但班級的執行力度卻跟不上,導致很多制度形同虛設,甚至有些制度脱離實際無法實施,有些制度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偏差,造成學生對班集體的不信任。

(四)班級管理模式單一

國小生的年齡一般在七歲到十三歲,但學校對這些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採取同樣的管理模式,這種做法不符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規律。由於十二歲的學生心理已經慢慢成熟,跟七歲幼稚的學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區別,因此班級管理的模式應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變化。(五)教師的班級管理觀念比較落後,隨意性比較強有些班主任心裏沒有班級管理的大綱,也沒有制定具體的管理模式。一是觀念陳舊,就是憑自己的主觀經驗,採用“管、壓、卡”的方式;二是缺乏民主,在管理班級時説一不二,高高在上。

二、解決國小班級管理現狀的對策

(一)構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對於七歲到十二歲的國小生來説,要注重習慣的養成,培養他們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習慣;對於十二歲以上的學生,要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教育他們樂於助人,團結友愛,並充分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參與班級的管理。班主任對十二歲以上的學生可以適當“放權”,使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體,成為班級的主人翁。通過投票來決定班幹部,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個人做決定,當然,選出來的班幹部需要責任心強、有能力。遇到班級問題,班主任也可以通過開班會的形式聽取建議再做決定,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讓學生熱愛自己的班級。

(二)班主任監督落實班規、獎罰制度

學生們向來不喜歡約束,自然也不會喜歡班規和懲罰制度,所以班規以及懲罰制度如果沒有班主任的監督,光靠學生自己去執行是不可能的。做為班主任,要加強監督,讓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實行賞罰分明,讓學生明白,自己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構建和諧、團結的班集體

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多與學生交流,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去,都有展現自己風采的機會。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四)對學生保持耐心,與家長保持聯繫

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哪怕是那些任性、自私或孤僻的留守學生,班主任也應該對他們多些耐心、多些關注。班主任要及時與學生的父母進行聯繫,關心他們,感化他們。班主任要關注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不能因為一些學生身上的不良嗜好就放棄他們。

三、結語

作為一名教師,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對班級管理的模式進行調整。通過耐心、真心、愛心,教育和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當下教育要求的不僅僅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更在乎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遠。國小班級管理有效性[J].學週刊,20xx(8):195-196.

[2]王凡。班級管理現狀及對策[J].學週刊,20xx(10):196-197.

第三篇:國小班級管理策略探討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班級的學生在認真寫作業,而有些班級的學生卻在打鬧嬉戲,這二者的區別就在於班風不同,而班風的好壞一般跟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有很大的關係。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風氣發生了變化,學生的思想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那麼該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就需要班主任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如何在這個千變萬化的環境中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這就體現了教師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有效實施國小班級管理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細心做好每一件事

教師想要管理好一個班級,除了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外,還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即從學生自身的情況出發,讓學生切身體會,從而潛移默化地轉變學生的觀念,達到更好地管理班級的目標。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只有這樣才可以給學生一種良好的影響,做起事來才更加得心應手。在做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表裏如一、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信服,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在根本上也有利於教師更好地管理班級。

二、關注每一位學生

對於一名教師來説,想要管理好班級,首先就需要了解、關心和用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做到真正地關注每一位學生。為此,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積極地瞭解學生的心理。同時,教師也要認識到,學生是有缺點的,有時候也會犯錯的,所以,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就算是需要嚴重批評的學生,教師也要因人而異,注重時間與地點,不要誇張,要耐心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建議,教師需要積極思考,如果有合理性就需要借鑑,並且給予學生肯定;如果學生的觀念存在偏差,那就需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改進。教師應該和學生平等相處,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來,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發現與引導,仔細地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學生坦誠相見,這樣比直接把結果告訴學生要好得多。

三、關心每一位學生

教師應該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對待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公平、公正,不可以以成績論人,特別是對待那些學困生,教師需要耐心指導。雖然教師不可能將全部精力用在每一位學生身上,但是,教師需要在平時多關心學生,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充分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從而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四、讓班幹部參與班級管理

教師不僅要授課,還要管理好班級,難免會有疲勞的情況發生,所以就有可能在很多方面把握得不太好,甚至會出現班級管理措施不當的現象,這樣有可能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這樣一來,就需要選出一支高效可行的班幹部隊伍來協助教師管理班級。在平時管理班級時,班幹部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選舉班幹部時,一定要公平、公正、公開,千萬不能由教師點名任命,這樣既不能服眾,也不利於教師管理每一個班幹部。在選出班幹部以後,教師需要明確每一個班幹部的主要職責,達到各負其責又協調合作,共同管理好整個班級。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信任每一位班幹部,放手讓他們去管理,給予正確的鼓勵並指導他們如何管理,如何提高班裏的學習氣氛。這樣,教師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從而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五、多留心,多觀察

一個班級有很多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個性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留心、多觀察,以便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應注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材施教,以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當前,隨着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既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要求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因此,教師需要多留意學生的情況,使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更加主動積極,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儘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六、結語

作為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品質,從而更好地影響學生、感化學生、鼓舞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在良好班風的形成、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班級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想要學生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對社會有用,教師就必須抓住愛、勤、導三個要素,積極引導與發展學生。

參考文獻:

[1]劉華。全國有效課堂實踐策略研討: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習資料[J].學週刊,20xx(8):185-186.

[2]周董。昌樂二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學週刊,20xx(4):164-166.

國小班級管理論文 篇九

星期三下午課間活動時間,張雨欣同學在走廊不慎摔傷,膝蓋磕開了一條一寸多長的大口子,頓時血流如注。可他卻沒有到僅有五米之遙的校醫室進行傷口處理,卻捂着傷口哭着跑到三樓辦公室去找班主任老師。老師帶他到醫院去縫合傷口,鮮血一滴一滴落在往返的路上……作為一個老師,面對此景此情,你有何感想呢?好學、乖巧的學生往往深得老師喜愛。但也正是這樣的孩子,他們往往存在強烈的依賴性,缺乏主見,缺乏獨立意識。

仔細想想在班級管理中,學生的吃喝拉撒,班主任都得管,這種一手包辦的管理方式很長時間都存在着,尤其是國小。自然這樣的環境裏出來的孩子就沒有主見,依賴心強,遇到事情除了找老師就不知道怎麼辦了,顯而易見,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是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生活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多麼重要。作為一個班主任應該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呢?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覺得下面的策略比較有效,提出來和大家商榷。

一、制定班級自主管理的目標,增強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

制訂目標是任何管理活動的起始環節。目標是前進的方向,也是前進的動力。在班級管理中應設立合理的目標,讓學生在目標競爭中不斷進取。

接到新的班級,我會和全班同學商量制定班級奮鬥的總目標:創設良好環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級風貌。要實現這個總目標需要全體同學的努力,這就需要每個同學確定自己的個人目標。

個人目標如何確立呢?通常我會根據學校工作的安排把活動細化。如:比賽類的活動,學校一學期一般安排的有四次牆報比賽,四次潔、淨、美班級環境比賽,四次主題班隊會比賽,國旗下講話評比,運動會出場儀式比賽,廣播操比賽,書法比賽,藝術節上攝影美術比賽等等。按照學校活動安排,我就召集全班同學來商量,確定每次活動的負責人,根據實力確定我們在活動中能夠取得的名次,要取得這些成績所需要做好哪些準備,需要向哪些人尋求幫助等等。利用好這些契機,與學生一起制定目標,然後一起向既定目標努力,這樣培養和激發他們的羣體意識,使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與整個班級聯繫起來,自覺地為創造健康向上的班風而努力奮鬥。開學初定下的目標,學生開學初就開始着手準備,在各個階段去落實完成。

目標給人的心理效應是:這是我自己的目標,我要儘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設立目標時我是根據個人及班級具體情況設立跳起來能夠摘到果子的可行性合理目標。比如在常規管理活動中,我按照周次來制定目標:一週不遲到、一週按照學校要求着裝和佩戴校卡、隊員標誌、一週按照要求完成各科老師的作業,(確實不會做,或者有特殊情況不能完成需要有家長的反饋信息。)一週堅持做好一次值日生,一週堅持做到出操集隊40秒之內安靜整齊,一週堅持做好眼保健操,每個同學都有一張常規評比的表格,堅持做好記錄。做不到的做到的都要登記。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通過記錄掌握自己的表現,根據表現再給自己制定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新目標。有時一週一目標學生做起來比較難,有困難的孩子還可以讓他一天一目標,一天一反饋,這樣做起來難度降低了,孩子也就能夠感受到做好這些小事並不難,而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都使他們產生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產生成就感。這樣就激發他們朝更高的目標奮進,每個學生都有了自主管理的參與意識。但是堅持做好這些小事是需要有毅力的,堅持下來不容易,但是堅持下來了就會讓自己感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受到自己用自己的行為為這個班集體的建設做出的努力,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在形成習慣的同時也進行自我教育。

另外,我還在班級裏面要求孩子們給自己確定一個追趕目標,比如每一次測驗後,你看看自己的成績,再看看你前面排名的哪一位同學,你們之間的差距是多少,下次你能不能趕上他。國小階段雖然反對公佈成績和排名,我也反對把分數當作衡量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但是孩子們在當下這種依然以分數來選拔人才的制度下,我覺得不重視分數或者幫助孩子迴避分數的觀點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會告訴孩子他前面和後面孩子的成績,讓他明白自己的目標是誰,他們之間的差距是多大,在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孩子們目標明確,就會有追趕的動力。有句話説得好:比賽就是動力,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人追自己,自己跑得會快一點,自己被人追,自然也會跑得快一點,用盡全部的努力不就是做了最好的自己嗎?如果每個人,每件小事都盡力去做,班集體怎麼可能形不成健康向上的班級風貌呢?

在制定班級管理的目標中一定要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用的。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班主任只能夠指導而絕不能包辦代替,要由學生自主制訂,這樣就會符合他們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內容要具體化,有可操作性。同時制訂的班級的教育管理目標要體現激勵性。

二、創設班級自主管理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這樣説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班集體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因此,建立好一個班級,要培養好一個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班主任要激發他們對集體事情的關注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營造自主管理的班級,就要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興趣,讓班級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管。

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願意自己在班內發揮作用,得到價值認同。所以班主任要儘量在班級設置明確的崗位讓更多的學生在集體中擔任責任、服務集體,從管理者的角度鍛鍊能力。除了班幹部應屬職責之外,我還設立了黑板清理師、講桌清潔員、早讀考勤員、路隊紀律監督員、圖書管理員、課間走廊紅領巾督查員、兩操督查員、課桌椅擺放督查員,甚至每一科的課程都有相應的紀律督查員等等崗位。儘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才氣,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發揮本身作用中,看到本身的價值,在班級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從而刺激引發其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具體安排時,我本着揚長避短,增強自信心,發掘同學的潛能的原則。如杜鯤洋同學工作能力強,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又能夠在各種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我就專門開設了一個崗位叫做班主任助理,由她負責對班級幹部的培訓,負責召開班幹部會議,及時指導各個部門做好工作,儘量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們自己來解決。張語欣、周心悦同學畫畫水平很高,又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我就讓他們負責每學期的牆報,他們不僅僅要把每次出牆報的同學按照好中差水平編組,還要給與牆報前的指導,包括主題內容、編排設計、色調的選用、牆報出好後還要進行評價,學生輪流出牆報,有了他們的指導,我是既省心又開心,因為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幾年下來,好多同學都趕上老師的水平了!谷新研同學愛打鬧,直接就讓他擔任課間值日生,負責課間走廊的紀律登記。馮婉琪早讀不夠認真,總是坐在教室裏東張西望,早讀班長可有意見了,反正老師在教室裏,她表現不錯,老師一走,就跟班幹部對着幹。於是乾脆也讓她也來做早讀班長,馮婉琪當上早讀班長了,立刻就有了展示的平台,通過鍛鍊,還在20xx年的旅遊頻道被錄取擔任春晚的小主持人呢!

此外,我還讓學生主動挖掘班級崗位,看看有沒有自己可以負責的工作,結果我們班曾維嘉同學實在是找不着崗位,沒有他可乾的事,讓他自己找,結果人家告訴我説要負責垃圾桶。我説垃圾桶有什麼好負責的,他説他要保證課間垃圾桶裏沒有垃圾。我説那不是每節課課間都得去倒垃圾嗎?他説不用,人家一上任就宣佈為保證班級良好環境,每人自己帶個垃圾袋,課間不能亂扔垃圾,放學才可以打包分類放在垃圾桶。後來學校搞環保垃圾分類,我們班早就形成習慣了。多好啊!

考慮到學生需要,有部分崗位還採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交替制即兩個或幾個學生輪流擔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兩個或幾個學生合作擔任一個角色。這種方式,分工細緻具體,頗受學生歡迎。不僅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鍊和學習的機會,而且促使那些管理能力較差的學生參與活動,在集體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能力,促進全班學生管理能力的平衡發展。

三、注重班級自主管理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

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的管理活動。但是學生並不是天生的管理者,學生的管理能力是需要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班主任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首先,競選班幹部。過去,一般情況下,班幹部是由老師指定或由學生提名,然後投票產生。為了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在班上實行班幹部競選制,只要自己認為適合哪個職位或想擔任哪個職務,都可以參加競選,每人寫一份演講稿進行演講,讓其他同學根據演講和平時工作能力對競選者進行投票。通過參與競選,使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

其次,分工要明確。在班幹部隊伍地建設過程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扶持,幫助,指導班委會明確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責,參照魏書生老師的部分做法,聯繫班級實際情況,我幫助班委會確定的基本分工。如班長:負責班內全面工作,組織班內、學校的各種活動。副班長:協助班長和其他班幹部的各項工作。體育委員;負責課間操的考勤,組織,檢查,保證課間操、眼保健操的質量,組織各種體育活動。衞生委員:負責衞生值日的安排及大型衞生活動的組織、檢查。紀律委員:負責考勤,及課間、自習、活動等紀律的檢查,保證好的自習紀律。宣傳委員:負責組織板報組出好黑板報,配合牆報小組的同學及時反饋評優結果。寫好班會的標題等。科代表:及時收發作業,配合任課教師的工作,並把學習情況,作業情況等及時通報給任課教師和值周組的記錄組長進行登記張榜等等。這一點很重要,每一個崗位的學生通過崗位職責就清楚地明白自己該管什麼,該怎麼管。

第三、增設值日班長。除了班長,還設立一名值日班長,值日班長是按座位每人輪流當一天,這一天內的職責就是和班長一起組織學生參加當天的各種集體活動,督促檢查班級的各種日常工作。這種形式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參與班級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條件,鍛鍊了每位同學的能力,使更多的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得到發展。

第四,建立監督機制。班幹部競選產生,值日班長輪流當,誰來制約他們呢?他們畢竟是國小生,不可能時時刻刻能管好自己。鑑於此,我在班上設立了監督崗,如果學生對班幹部的工作有意見,可以進行投訴,由監督崗的成員進行調查處理。學生們中間發生的事情儘量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既鍛鍊了能力,又使他們學會了工作的方法,更明白行使班級管理權力的同時,更感到一種責任,一種制約。

最後,在班上建立競爭機制。在班級裏可以進行先進小組的競爭,在小組裏可以進行先進個人的競爭,通過評選,可以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及個人照一張相,並打印出來,貼在展示欄。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創新。通過競爭使每個學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學生在競爭中既培養競爭意識,又提高競爭能力,養成學生自強自立,自信向上,堅韌頑強的品格。班級也會充滿活力,充滿朝氣。

剛開始時,班主任要事無鉅細手把手地教,講清方法,講清要求,有時甚至要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都得要領之後,就要引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管理好自己,管理好班級。在他們有困難時,班主任要暗暗地幫他們,為他們創造條件和機會。最重要的一點,要敢於放手,把班主任的權力下放,讓負責相關工作的人大膽工作。只有全體學生都把自己當作班級的主人時,才會有班級之間的力爭上游,才會有同學之間的你追我趕,學生才會真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魏書生也説過:管是為了不管。我堅信,只要我們有心去做,有心去培養他們,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定會更強,當真正到達不用揚鞭自奮蹄這一境界時,我們也將體會到作為一個班主任是多麼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