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W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一

生物下冊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實際生活中與生物學有關的知識,認識生物、瞭解生物、應用生物,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態度和情感,使學生樹立生活與科學是緊密相連的觀點,培養學生觀察、收集資料、分析、評價、綜合概括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和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在第七單元中,分三個層次揭示了生命的延續和發展,一是生殖和發育,二是遺傳和變異,三是進化,遺傳是通過生殖而實現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過程中,遺傳和變異與環境的選擇相互作用導致生物的進化,所以三個層次間具有密切的聯繫。

讓學生學會健康的生活,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第八單元中,除選取“具體內容標準”規定的內容外,還安排了“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內容,這些對學生學會健康生活很有幫助,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和一定的理論和技能,並且通過前六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生物圈中各類羣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的關係有了大致的瞭解,還有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第八單元的內容剛好可以替學生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能真正認識到健康的涵義和重要性。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注意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力爭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等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運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

5、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小組活動,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教學內容及進度

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植物的生殖

1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3鳥的生殖和發育

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人的性別遺傳

2生物的變異

第三章生物的進化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物進化的歷程

2生物進化的原因

3傳染病及其預防

4免疫與計劃免疫

5用藥和急救

6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7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作用進行概括,正與前兩冊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一脈相承。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間接影響着人類的生活,併為第六單元中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奠定基礎。因此本節課對於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具有中重要意義。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舉例説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

2能力目標: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使自己逐步樹立生態學觀點,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建立:

1舉例説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情感是重點。3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是難點。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資料分析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發,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圖片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運用新舊知識的遷移,突破難點。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的概念比較抽象,在複習七年級上冊教材中有關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知識的基礎上,聯繫資料分析,使學生理解動物在吃與被吃的關係中,生物體內的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從一種生物流向另一種生物,有利於理解物質循環的概念。

五、學習方法

通過資料分析、討論去發現知識,逐步培養自助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體會同學見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事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活思維

通過展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每個“福娃”所代表的動物,由此引出新課。

2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1)通過展示幾組日常所見的動物行為以及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徵,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得出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與此同時,深入瞭解動物過多或過少都是不利的。

(2)讓學生閲讀資料,引導學生從食物鏈和事物往的角度思考,來認識某種動物數量的消長對其他動物的影響。分組討論,每組可以有選擇性的回答問題,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在這種分為下,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很容易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從而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結合舊知識的鋪墊,學生對難點即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的突出也就順理成章。

(3)複習七年級上冊生態系統的內容,通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形成循環的圖片展示物質循環。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深層次的理解。

3引領知識,知情統一

動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們以上講的作用外,你還知道那些?小組以比賽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從而延伸出我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4總結提升,畫龍點睛

本節課通過對動物界中動物作用的分析,不難看出,生物圈是一個同意的補課分割的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整體。對於生物圈的保護,人人有責。

5練習

6佈置作業:結合實際,辦一份保護動物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二、維持生態平衡

三、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注入量筒,輕輕搖動幾次

3、靜置觀察(為什麼要加檸檬酸鈉?檸檬酸鈉是一種抗凝劑,加入後可防止血液凝固)觀察:1、血液是否分層?分幾層?2.各層的顏色怎樣?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體,約佔血液總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紅色,不透明,約佔血液總量的45%,兩者之間還有薄薄一層物質,呈白色。

實驗二顯微鏡下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

方法步驟:

1、。用低倍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找到物象

2、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3、用細準焦螺旋調準焦距,直到物鏡清晰為止

觀察與思考:

1、看到幾種類型細胞?(移動裝片找)

2、最多的是哪種細胞?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3、最大的是哪種細胞?有無細胞核?

4、最小的是哪種?

反饋觀察結果: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血塗片裏三種血細胞:紅細胞:量最多,呈紅色,圓餅狀,無細胞核;白細胞:最大,有細胞核;血小板:最小,無細胞核

小結:由觀察血液的組成和血塗片得知:血液由淡黃色液體部分叫血漿和三種有細胞結構的部分——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構成(板書)

2、三種血細胞的功能

(1)探索紅細胞的功能:

①介紹紅細胞呈現紅色的原因:紅細胞裏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做血紅蛋白,所以紅細胞呈紅色。

②血紅蛋白有什麼特性?紅細胞有什麼功能?

觀察演示實驗總結血紅蛋白的特性。

演示實驗:取一隻試管加有抗凝劑的血液,待血細胞沉澱後,倒去上層的血漿和部分血細胞,觀察留在試管內的紅細胞呈暗紅色。然後將試管傾斜放置,十分鐘後讓學生觀察:觀察內容:斜面的紅細胞與試管底部紅細胞的顏色是否一樣?

思考:血紅蛋白有什麼特性?(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斜面的紅細胞呈鮮紅色,試管底部的紅細胞呈暗紅色。)

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此現象説明血紅蛋白與氧結合或分離的條件與氧多少有關。斜面上的紅細胞暴露在空氣中,周圍氧較多,即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形成鮮紅的氧合血紅蛋白,而底部的紅細胞接觸的空氣少,血紅蛋白尚未與氧結合,仍呈暗紅色。

得出結論:血紅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氣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氣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根據血紅蛋白的特性,總結紅細胞有什麼功能?(生:運輸氧氣的功能。)

教師指出:紅細胞除了運輸氧氣以外,還運輸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細胞的功能

.當身體某一部分被細菌感染時,白細胞是如何到達感染處?傷口化膿時流出的膿液分別含有哪些成分?(學生回答:白細胞可做變形運動,穿過血管壁,到達感染處,去吞噬病菌。傷口流出的膿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細胞。(

總結白細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和保護作用。

指出:白細胞計數是臨牀化驗的重要項目。因為人體受病菌感染時,血中的白細胞總數高於正常,感染處也聚集大量的白細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現象:當不小心,把皮膚劃破時,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問題:為什麼皮膚出血後回自然止血?(當血管受傷而流血時,血小板會在出血的傷口處聚集成團,並經傷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釋放出一種物質——凝集素,使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是可溶的,纖維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織成網,把血細胞網羅在內,形成血塊而凝固。在血塊之外,所遺留的澄清的液

體,即是血清。)

由此,同學們可得出血小板有什麼作用?(結論:血小板有止血和促進凝血的作用。)教師講述:由於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膚劃破流血後不久就會自然止血,但有一種遺傳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難破裂,不能釋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質——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損傷,無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説某某有點貧血,貧血到底怎麼回事?

指出:血液裏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正常範圍:男子平均500萬個/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萬個/立方毫米),或者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量過少(正常範圍:男子為12—15克/100毫升,女子為10.5—13.5/100毫升)都叫貧血。

貧血患者由於血液運輸氧的能力低,影響體內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因而常常表現出精神不振、疲勞、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這時候應該找醫生診斷和治療。一般的貧血患者,應該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

4、血量與輸血

可見血液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人體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過多怎麼辦?

(1)血量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體內有多少血?

一個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板書)那麼,請計算一下,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他的血為多少?平均為多少?(學生計算後並回答:4.2~4.8千克,平均為4.5千克)。(教師舉起3個1.5升可樂瓶裏裝的3瓶的紅墨水説:就是這麼多的血。)

人體內的血量只有維持相對的穩定,才能保證人體的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過體內血量的30%,就會有生命危險。(讓學生計算一下體內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經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讓學生計算大約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還能在一定的時期內相繼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一般喪失的水分、無機鹽在2小時內可恢復正常,血漿蛋白濃度一天左右恢復正常,紅細胞則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因此,一個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問:你們知道我國的義務獻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獻200毫升血,對自己來説沒有什麼損害,但對那些病危躺在醫院急需輸血搶救的人來説,卻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個健康的公民都應積極參加義務獻血。(獻血的條件:獻血者須是無傳染病史、無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學們目前處於生長髮育階段,不提倡義務獻血,當你們到了18歲後,對於每一次獻血應該踴躍報名參加。

(2)、輸血(板書)

一個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時候,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使病人補充血量。但輸血前一定要檢查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輸血時,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輸血後紅細胞會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而給受血者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因此,輸血的原則是:應該輸同型血。(板書)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還有其他血型系統。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輸血前應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即受血者的血與供血者的血液相實驗,是否出現凝血現象。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同學們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時還對輸血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瞭解。

四、板書設計:

血液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學目標: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3、説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

4、舉例説出常見的營養生殖種類。

5、理解營養生殖的優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製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1、舉例説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

2、説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

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

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這是表達的什麼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物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生物習性及他們的結構特點,但是對各種生物是如何繁衍後代的卻是不甚瞭解,你們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嗎?

3、啟發問題:你們説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麼,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裏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説明文。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採取的措施。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閲讀説明文的方法。同時也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二)德育目標:

增強防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1、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2、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説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能收集篩選信息,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三)教學方法: 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

認真閲讀課文(至少三遍)。

2、學生預習瞭解作者。

3、通過查資料理解生字詞。

4、能通過自學把握課文段落層次。

5、課前準備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導入

多媒體播放一則生物入侵者的新聞 ,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新聞內容。

生答:外來生物入侵者給我國生態帶來嚴重危害。

師導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僅危害我國還危及其他國家甚至全球,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梅濤的《生物入侵者》板書課題

三:通過解題來學習課文

師:什麼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來或有害的物質進入。

師:什麼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成稱為生物入侵。

師:你們是從那裏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在文中勾出來,看看第一段還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生:還告訴我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師: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書)

生:不僅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造成這兩種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貝 天牛 紅螞蟻 棕樹蛇 蜥蜴 山貓(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可見概括能力很強,這些入侵者哪些是詳寫?

生:斑貝 棕樹蛇

師:很棒,現在老師要為難你們了,看誰最棒。請你們採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貝的事例講給我們大家聽聽。

此環節選數名學生比賽,選出最佳講故事明星兩名給與獎勵。

師:講完故事老師又要讓你們當一回播音員,請同學們把棕樹蛇的事例用新聞播報的方式報道出來。

此環節要求學生回憶鞏固新聞的相關知識,可以抽三名學生參加比賽,選出最佳播音員一名給與獎勵。

師:在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瞭解了生物入侵者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危害。那同學們又蒐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蘆 白蟻等等

師:同學們的知識面很廣呀,老師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資料,請看電子白板。(多媒體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師:是呀!他們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們就得加以防範,但首先要知道他們是如何傳播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生:非自然途徑(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跨過寵物貿易等)板書(途徑原因)

師:回答很有建樹,因此老師告誡同學們在養寵物時千萬別造成養寵物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們怎樣來控制它們呢?課文中是怎麼説的。

生:文中説有兩種態度干預於與不干預。

師;你們認同那種説法呢?

此環節讓學生兩分鐘辯論

師;同學們的辯論真激烈,在你們的脣槍舌戰中我們瞭解到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危害很嚴重,因而有許多專家們認識到了這一危害也採取了措施,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專家們採取了什麼措施並讀出來。

生:在最後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嚴把國際貿易關 買來的寵物不能隨意放生 。.。.。.。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做個環保小衞士,老師也有幾條措施希望我們共勉。(多媒體出示)

1、要謹慎引種。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態安全意識。

3、家庭飼養的寵物絕對不能隨意“放生”。

4、嚴把出入境檢驗檢疫關。

師:本文采用哪些説明方法?

生:舉例子 打比方 列數字 下定義(板書)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麼順序來説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邏輯順序(板書)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很清楚的認識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給我們的環保敲響了警鐘,因而保護自然,關注生態平衡,刻不容緩。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嚴加防範(板書)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擬一條關於生物入侵的環保標語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自作適當補充。

六.結束語

一件件鮮活的新聞事實並非無中生有,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生物入侵帶來的毀滅性災害正侵蝕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擔負起歷史的責任,關注環保。科學抵制生物入侵,積極保護生態環境!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説出動物的生活環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説出水生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常見種類和主要結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4、歸納出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5、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情況。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2、説明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

難點: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CAI課件(展示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各種動物類羣、水中自由生活的魚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增強直觀性);魚缸、金魚、氣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針線、鋼尺等、魚鰓結構掛圖。

學生:預習探究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擬實驗;查找出水體環境的惡化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師:錄像展示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帶領學生進入那絢麗多彩的動物王國,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後,組織學生填表總結。

生:填表總結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並總結。

師:請根據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它們找個家,然後相互交流。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交流。

師:通過交流,我們不難發現動物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也各不同,質疑:這些動物都是怎樣適應各自的生活環境的?

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師:播放錄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魚。

質疑:魚為什麼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們人類為什麼不能像魚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開動腦筋,闡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完善)

師:大家的觀點正確嗎?就讓我們先看一看魚是怎樣生活的。組織學生觀察魚缸裏的活魚,然後提出觀察問題。(CAI展示)

問題1:魚的外形有什麼特點?是否有利於克服水中運動的阻力?

問題2:魚的運動器官是什麼?胸鰭、腹鰭、尾鰭在運動中各起什麼作用?

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根據提示問題積極動腦思考。然後,表述交流、補充完善,最後得出正確結論。

a。體型呈梭形、鱗片;

b。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c。鰭:鰭是運動的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師: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僅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接下來,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提出本組想要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相互質疑,補充完善本組設計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實驗方案。

師: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書(P5~P6)中的方法步驟和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探究。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師:巡視指導。

生:體色的觀察:鯽魚背面呈xx色,腹面呈xx色。

師:這種體色對鯽魚在水中生活有什麼意義?

生:體形的觀察:鯽魚的身體(圓形、側扁),體呈xx。

師:這種體形有什麼好處?

生:體表的觀察:體表覆蓋xx,呈xx狀排列,體表(乾燥、有粘液)。

師:體表的這種特點與鯽魚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適應的?

生:認真記錄,討論並得出結論,表述交流。

師:人為什麼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要想明白這個道理,讓我們先看一看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構。組織學生觀察魚缸裏的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交替張合的動作。質疑:口和鰓蓋後緣為什麼不是同時張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情況,並認真記錄。

生:實驗操作,輕輕掀起魚的鰓蓋,看一看鰓的形態和顏色。對照魚鰓的結構放大圖。

師:質疑:鰓為什麼是鮮紅色?鰓絲為什麼既多又細?

生:討論並填表:魚鰓位於xxxx兩側,外有xxx保護,共有xxxx對鰓,顏色。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於水裏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裏,而血液中的xxxx擴散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

師:總結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生:討論人類為什麼不能像魚那樣生活在水中。

師:質疑:你們能判斷一下什麼樣的動物是魚類嗎?

生:它們體表被有鱗片,用鰓(gill)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以此來適應水中生活。

師:除去魚類以外,還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舉例説明。

師:組織學生看書,認識書中的各種水生動物。

質疑:

1.腔腸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腔腸動物有哪些?

2.軟體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軟體動物有哪些?

3.甲殼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甲殼動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師:水中生活的動物有許多,它們都是水與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複雜的聯繫。

質疑:發生赤潮或水華後,水生動物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各抒己見、慷慨陳詞。

師:錄像展示:煙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動物的樂園。然而,人類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正在使水域環境遭到破壞,從而使大量水生動物死亡,甚至滅絕。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

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1.你瞭解了嗎?常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

2.你明白了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特點和結構特點。

3.你認同了嗎?水域環境的污染影響水生動物的生活。

達標檢測(略)

結束語:在動物王國裏,還有許多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怎樣適應陸地環境生活的?請大家課前預習、查閲資料,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