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七年級地理精品教案新版整理(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59K

國中七年級地理精品教案新版整理(精品多篇)

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 篇一

《地圖》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説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麼是圖例?

指導閲讀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説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説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説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註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儘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遊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製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製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後説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範準確,特別是註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閲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閲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説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評價後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佈圖、農作物分佈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佈圖、鐵路、公路分佈圖、旅遊景點分佈圖、商業中心分佈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徵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着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製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湧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説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説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後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覆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説——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後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説話”,把“啞圖”變為“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於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着畫、默着畫、反着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裏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麼樣的地圖,為什麼?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週後,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學過程批註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説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説,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説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説出來,説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説,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敍説,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説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於質疑並勇於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衞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説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並通過以下形象的説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着赤道繞地球飛行一週,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於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麼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先有學生來説,老師最後總結。

板書設計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複習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規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瞭解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重、難點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規律和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假設法、提問法。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變慢或變快,即週期變長或變短,將會發生上面變化?

2、完成地圖冊6頁第二題

3、中秋節,當我們在杭州西湖欣賞三潭印月的夜景時,美國紐約卻是豔陽高照。你能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三、解疑釋疑,拓展昇華

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

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參數:

赤道半徑:ae=6378136.49米

極半徑:ap=6356755.00米

平均半徑:a=6371001.00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ge=9.780327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ωe=7.292115×10-5弧度/秒

公轉時間:T=365.2422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A=1.49597870×1011米

表面温度:t=-30~+45

自轉週期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週期1恆星年

黃赤交角23度27分

地球海洋麪積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80.465公里

地幔深度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3482.525公里

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問:

老師解答: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四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三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台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每次單元檢測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課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亞洲地形、河流以及氣候的特點;讀圖簡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特點的認識以及對亞洲地理集錦的瞭解,培養了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亞洲的地形、河流、氣候的特點,並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亞洲自然風光圖片(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死海、貝加爾湖、珠穆朗瑪峯、裏海等),並同時播放《亞洲雄風》背景音樂。

教師:同學們,伴着歌曲,緊跟圖片讓我們感受到了亞洲山河的壯麗畫卷,自然環境的獨特韻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亞洲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學生: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水系等。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將從地形、河流、氣候三個方面逐一瞭解亞洲的自然環境

【設計意圖】

把學生帶入到濃郁的亞洲風情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通過展示亞洲之最的景觀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六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運用地圖説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認識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土耳其海峽。

能在西亞的填充圖上準確的填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過程與方法

瞭解西亞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西亞地區的宗教特色以及與宗教有密切關係的兩個城市——麥加、耶路撒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西亞也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猶太教、_的發源地。

四、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地圖説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夠正確填圖

五、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地圖説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

六、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七、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板圖、班班通

八、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

(二)、導入新課

由新聞直接指出硝煙瀰漫的戰場——伊拉克。找學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屬區域——西亞地區。聯繫實際、從新聞出發吸引學生興趣。

板書:第三節西亞

(三)、講授新課

通過讀圖確認伊拉克的位置,瞭解西亞的範圍

讀圖找出亞洲歐洲、非洲,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過讀圖掌握西亞的地理(海陸)位置:

間接的溝通着大西洋與印度洋

位於亞洲的西南,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帶

位於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之間

所以被稱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現代)

找學生介紹歷所學的古代絲綢之路的知識。

從古代起,西亞地區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簡單介紹現代鐵路、公路、航空運輸途經西亞的情況。強調其重要性

主要國家、首都

指導學生讀世界地圖以及圖2-17西亞的國家圖。在圖2-17中找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達、阿富汗—喀布爾、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蘭、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敍利亞—大馬士革、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扎比等國

利用填充圖冊12頁的題目進行練習。填注兩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稱的位置。

阿拉伯國家、宗教

啟發學生根據所看新聞報道回憶西亞地區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亞居民多數為阿拉伯民族,主要為白色人種,日常生活中以白色頭巾、白色長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鬚,女子以面紗遮臉。語言以阿拉伯語居多。宗教以伊斯蘭教為主

麥加是伊斯蘭教第一聖城。伊斯蘭教、_、猶太教都將耶路撒冷做為聖城。

簡單介紹巴勒斯坦地區以及巴以之間的矛盾衝突。試着分析引發矛盾、戰爭的主要原因。

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以及培養學生關注時事新聞的良好習慣。

(四)、小結與作業:

目標檢測上的題目

板書設計

西亞(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國家、首都

宗教

西亞(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西亞的自然地理環境,比如地形特徵、氣候特徵、主要河流等。

瞭解自然環境與當地農牧業生產的關係,以及當地發展節水農業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佈特點和主要產油國。根據地圖,瞭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四、教學重點:

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佈特點和主要產油國。

根據地圖,瞭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五、教學難點: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六、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七、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板圖、班班通

八、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複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通過複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並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過複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並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講授新課:

以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徵

指導學生讀圖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徵的四個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佈特點)學生分別分析西亞地形的四方面特徵。

炎熱乾旱的氣候

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伊朗高原和小亞西亞半島中東部屬於温帶大陸性氣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屬於地中海氣候,阿拉伯半島的西南有小部分熱帶草原氣候。大部分較乾燥。在如此乾旱的地方,對於人、動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強調西亞地區大部分屬乾旱地帶。

河流

找出西亞兩條的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並指出這裏是古代巴比倫文化的發源地,以此來增加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伊拉克戰爭引出1991年海灣戰爭,從而引出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世界石油寶庫

西亞石油的儲量、產量、輸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51頁圖2-24西亞石油海上運輸路線

強調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線”。

閲讀“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閲讀材料,“西亞石油資源和生產特點”

三、作業:

目標檢測上的題

四、小結:

本課主要內容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認識地球”是七年級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國中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的起首章,而本節又是其中的起首章。由此本課設想通過多媒體和充分利用章首頁、設計動手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計討論地球形狀的活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案例

[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進入地理知識殿堂!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説,配合屏幕文字動畫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 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 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 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説明嗎?

4. 你能用數據説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嗎?

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的

過程,是師生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從生活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石圓的,引申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同,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同學説的出,有的同學説不出來也沒關係,以後我們是要討論的;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只是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説,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

問題3:球體,這一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得的來源不同,盡情敍述,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説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環球航行,再談談感想,引導他們明白下列道理: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有可能是正確的真理,明天有可能就認為是錯的,要相信科學;追求真理有時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4.地球衞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説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同樣的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地球的大小。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老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並通過以下形象的説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着赤道繞地球飛行一週,得用50個小時。

板書設計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大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