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W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範文大全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主要的地形類型,能夠説出主要地形類型的特點。

2、瞭解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並能根據當地情況説出1—2種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點。

二、教學重點:

地形類型、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

難點:主要地形類型特點、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

三、教具:

沙盤、水、小風扇。

四、教學方法:

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的家園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陸地而這陸地並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各種形形色色的地形構成的。對於這些地形我們的地理學家給它們取了相應的名字。它們各叫什麼、有什麼特點呢?

讀圖4—48———4—51思考並分組討論:地形主要有那些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代表發言:(地形: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根據P154表格要求完成表格

地形類型海拔相對高度

丘陵有高有底小

平原地面寬廣地表起伏小小

山地較高有明顯起伏大

高原極高頂面較大起伏小大

提問:我們的家鄉有那些地形類型?這些類型對我們家鄉經濟有什麼作用?

分組討論:

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我們的家鄉確實有許多礦,開採這些礦對我們生活水平提高有好處,但是我們以前的家鄉是山清水秀、魚羊成羣。你們的父輩不合理的開發以使我們的家鄉上無一片淨空、下無一片淨土水中無魚,自然界已經開始給我們懲罰了。合理開發資源還我清山綠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過渡:通過前面我們大家的討論知道了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那麼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生回答:(山脈是由板塊碰撞形成的等。)

教師再問:那麼我們家鄉的山上的溝谷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生討論:

教師演示小實驗:

①用水從沙盤中“山”的頂部衝下。

②用小風扇吹沙盤中的“山”。

教師講解:降水沖刷、風蝕這都是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區由於外力作用的千差萬別形成了許多特殊的地形。

對照圖4—60至4—65看書P157內容。

學生討論: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及我們家鄉地形變化的主要外力因素。

教師小結:地球的巨大內力是地形的塑造者,而外力則是地形的雕刻師,雕刻出千奇百態的特殊地形。外力的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

思考: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誰發揮較大的作用呢?(有時是內力、有時是外力。)

課堂總結:

佈置作業:P158、2

板書設計: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

一、地形的類型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二、地形的變化

1、地球內力的作用。流水沖刷

2、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風蝕

冰川移動等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第2課時

上方鎮國中:徐建平

一、教學目標:

1、能根據等高線的特點讀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能舉例説明等高線地形圖在生活和生產中的用途。

2、知道繪製等高線的地形圖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判讀簡單等高線地形圖。

難點:繪製等高線的地形圖的方法。

三、教具:老齡土做的山模型(濕土做好晾放一天)、小刀、明膠片做的山模型、等高線地形圖等。

四、教學方法:實驗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前面我們討論我們得出地形有丘陵、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那麼我們可用什麼方法把它們表示到地圖上呢?

讀圖4—52,討論關於珠穆朗瑪峯的知識。可用什麼方法把山峯表示在地圖上?是否看到過表示地形的地圖。

學生討論:

代表發言:(等高線地形圖。)

提問:等高線地形圖是什麼呢?

分組實驗:(要求把老齡土做的山峯,用刻度尺量出高度,按1釐米高度差用小刀刻畫出等高線,做好後把山峯放在白紙上。)

教師巡迴指導

學生討論:(P155、1、2、3問題,重點是2、3兩問題。)

學生代表發言:(把等高線繪製到白紙上學生方法有多種)

教師選其一種進行示範:

步驟:①用硬棒從“老齡土做的山模型”山頂直插入到底。②用小刀按等高線依次橫切“山”但不能切斷其中硬棒。③把切好的“土串”正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腳輪廓在紙上描出最下面的等高線。④把第一條到第二條等高線之間的`“土塊”從“土串”上卸下,再用筆沿第二條等高線在紙上描出輪廓等高線,依次在白紙上描出相應的等高線。

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學生儘可能按自己的方法做。)

教師巡迴指導

學生展示:

教師小結且提問:等高線繪製在白紙上形狀是怎樣的?(閉合的曲線)

教師講解:對於真正的等高線地形圖實際上是將不同高度的等高線投影到同一個平面上來表示起伏的地形。

教師演示:等高線投影1(自制的有陡坡、緩坡、山峯的明膠片山體模型)

等高線投影2(有鞍部、山谷、峭壁的明膠片山體模型)

學生討論:(陡坡、緩坡、山峯、鞍部、山谷、峭壁、山脊的等高線分佈特點)

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陡坡等高線密、緩坡等高線疏、山頂等高線呈封閉狀由內向外海拔增高、鞍部兩條等高線凸出部位相對、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山脊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峭壁等高線重疊。)

學生讀圖4—56、4—57完成P156的表格

練習:對照等高線地形掛圖由學生找出圖中山峯、山谷、陡坡、緩坡、峭壁、鞍部等。

思考:盆地的等高線有什麼特點?

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範文大全 篇二

1、地球的形狀是什麼?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麼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別。

導入新課: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瞭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佈狀況。上並拿出教具──地球儀。

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活動:請同學們概括什麼是緯線。

學生概括,補充説明: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台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提問: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緯線有什麼特點?(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並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的緯線──赤道,並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麼是經線,經線有什麼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麼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後,請問同學們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0°緯線在哪裏,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麼名字?

學生觀察課本第8頁,圖F、G並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學生上台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並在標示出基多市。

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8頁,圖F、G並回答。

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麼怎樣區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

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台,一位學生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位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

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麼?

(學生思考並回答)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註明的緯度,按規律站成一排(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後,每位排隊的同學説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板書: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律;範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引導:按照我們學習緯度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到0°經線,同學們找找看0°經線在哪裏?

講述: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展示有關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台標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緯度就可以了),然後通過這個地方畫出0°經線(本初子午線)。

講授:0°經線確定了,那麼,按規定0°經線以東稱為東經,用字母“E”來表示,是英文東方“East”的開頭字母;0°經線以西稱為西經,用字母“W”來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開頭字母。我們看看它的範圍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慮東西經,我可以沿地軸繞一圈,也就是説範圍是0°~360°,但是由於我們分了東西經,所以經度的範圍應該是0°~180°,經度的變化規律就是從0°經線向西和向東到180°經線經度逐漸增大。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東經30°、西經30°、西經150°、東經150°這幾條經線;

引導:看看在你們找出的東經30°和西經150°、西經30°和東經150°這兩組經線都有什麼特點?它們是不是分別構成了經線圈?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一條經線和其構成一個經線圈。每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均等的半球,同學們想想看哪條經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學生討論並回答)

引導學生歸納:以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大部分通過的是海洋,這樣就避免了把非洲、歐洲等一些國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給帶來的不便。

提問:1.北緯一定在北半球,南緯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確?

2、東經一定在東半球,西經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確?

(學生回答)

板書: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範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鞏固總結此課。

反饋練習:

1、關於經緯線的説法,正確的是 ( )

A.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 B.緯線長度都相等

C.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 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 )

A、4萬千米 B、8萬千米 D、4萬米 D、8萬米

3、與120°E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赤道是 ( )

A.劃分經度的起點 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C.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D、90°緯線

6、東半球的經度範圍是 ( )

A. 0°和180°之間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間 D、20°W以東到160°E

1、關於地球半球的敍述,正確的是 ( )

A. 20°N未必位於北半球 B.150°E經線未必位於東半球

C.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2、關於經度、緯度變化的敍述,正確的是 ( )

A. 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 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的經度是360° D.180°經線以東經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

板書設計:

一、緯線和經線

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律;範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範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 篇三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説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説,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説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説出來,説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説,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敍説,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説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於質疑並勇於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衞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説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並通過以下形象的説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着赤道繞地球飛行一週,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於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麼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先有學生來説,老師最後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複習

小結

國中地理公開課教案 篇四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地理位置。

2、能通過地圖和其他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説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大洲位置和範圍的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簡述某一地區位置和範圍的方法。

2、通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亞洲的位置、瀕臨的大洋、相鄰的大洲及分界線、範圍大小。

2、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説明某一地區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來源:Z——] [來源:學,科,網Z,X,X,K]

【教學策略】

根據課標要求和知識特點,科學制定目標,準確指導學生學習方法,通過情景聯想、資料蒐集等感性知識的積累,逐步達到分析、比較、歸納的學習目的,形成區域地理的學習策略。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查詢最新網絡資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課前蒐集有關亞洲位置特點、亞洲範圍和居民生活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用亞洲的景觀圖片激趣導入,用找同學啟發引導,體現從地理事實和身邊教起的教學新理念

教師:課件播放亞洲的景觀圖片(如喜馬拉雅山、長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這些景觀在哪個大洲嗎?

學生:亞洲。

教師:同學們,我們提到亞洲的時候,你還能想到什麼?

學生回答預設:因為課前佈置學生蒐集了有關亞洲的資料,所以應該給他們在課堂上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言,最後可以總結:同學們知道這麼多有關亞洲的知識,可還有不少知識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亞洲的知識,看看會有哪些新的收穫。

設計意圖:心中有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也是實際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

深入自主學習,完成以下導學題:

1、一般從哪些方面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2、怎麼詳細描述亞洲的位置?

第一步:師生共同總結亞洲的半球位置及判讀的方法: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即0°緯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對應的經線圈。判讀時要注意半球劃分和經緯度劃分的區別和聯繫。

第二步師生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通過觀察圖驗證學生的答案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教師詳解

學生展示1略

學生展示2略

教師多媒體課件展示:亞洲在世界的位置圖。

師生共同驗證答案:亞洲北、東、南三面環繞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亞洲西面雖瀕臨大西洋的屬海黑海和地中海,但並不直接瀕臨大西洋。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分別相鄰北美洲、大洋洲、歐洲、非洲

第三步:觀察課件找到亞洲的四至點,驗證學生答案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歐洲與亞洲同處於一塊大陸,即亞歐大陸。亞洲佔據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

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位

設計意圖:注意圖文結合,充分利用地圖,解讀地理信息,在調動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實現新內容的發現和突破,這既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又同時體現了地理學科的課程理念和特點。

教師小結1:通過自學,讀圖觀察練習,我們已經學習到如何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現在我們運用所學方法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幾個活動]

合作1:運用地圖,簡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