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W

國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1、本章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介紹了我國地形的總體特點和宏觀分佈情況,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地形對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2、本節教材主要包括3個內容: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複雜多樣。

3、地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有嚴重的影響着別的要素,如氣候、水文、植被、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徵,將為學習以後各章節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學生特點分析:

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國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國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列表比較法,空白圖指認法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並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國的名山。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徵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佈是本課的重點。

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

國中地理教案 篇二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中東

●範圍:中東地區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亞各國(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敍利亞、黎巴嫩、約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中東處在聯繫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周圍有五海,分別是地中海、黑海、裏海、阿拉伯海和紅海。(P51圖8.3中知道:一灣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2、豐富的石油資源:

① 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②石油分佈: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③主要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等。

④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③石油輸出路線:(P53活動3 )

a: 運向日本(東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b: 運向西歐、美國(最短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向西歐、美國(較遠的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是戰爭的導火線,是本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中東地處北迴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僅在地中海沿岸分佈着狹小的地中海氣候。匱泛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中東地區氣候乾燥(主要有地中海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其中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温少雨)河流稀少,分佈不均,多國共用。

4、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伊斯蘭教、-、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着聖城。

5、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着“阿拉伯國家”。波斯人主要分佈在伊朗,信仰伊斯蘭教。猶太人主要分佈在以色列,信仰猶太教

6、

§2、歐洲西部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佔歐洲面積的一半多,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2、歐洲西部有個區域性組織,叫歐洲聯盟(歐盟),其成員國有27個,都是發達國家,歐盟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人們使用統一的貨幣叫 歐元

3、英國的首都是倫敦,法國的首都巴黎;德國的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羅馬。

4、歐盟進出口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貿易的地區。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業是把原料進行加工,製造成各種工業產品的工業部門。

5、工業發達,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歐洲西部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工業中心多,分佈密集,呈“十”字形分佈。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的工業密集地帶。

6、歐洲畜牧業發達的原因是:氣候——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屬温帶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年温和多雨) 形成多汁的牧草;地形——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致使草場廣佈 。歐洲西部的人稱牧草為“綠色的金子”。因此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發達。

7、歐洲西部的地形特點是: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廣大。平原分佈在中部,以萊茵河為界,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佈在南部和北部半島上。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有利於大西洋暖濕流深入內陸。

(參考P64圖8.23,記住: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比利牛斯山脈、亞平寧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客爾巴阡山脈、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大不列顛島、冰島、多瑙河下游平原、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8、荷蘭、丹麥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乳畜大國。

9、繁榮的旅遊業: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異常豐富。南歐陽光燦爛的地中海海邊風景區和沙灘浴場,北歐曲折、幽深的峽灣,引人入勝;中部高聳的阿爾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運動的好場所;獨特的風土人情,古老的城堡,莊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使歐洲西部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成為歐洲的三大旅遊國。

10、主要的旅遊地其所在國家:倫敦塔橋(英國),風車(荷蘭),北歐峽灣風光(挪威),阿爾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爾鐵塔(法國),西班牙鬥牛,地中海沿岸風光(意大利),雅典巴特農神廟(希臘)。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於世界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處於低緯度地區。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高原為主。(P67圖8.26:印度洋、大西洋、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撒哈拉沙漠、尼羅河、好望角、乞力馬扎羅山)

2、本區90%以上是黑種人,故薩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稱。

3、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佈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即主要分佈在本區的西部。

4、非洲峯-------乞力馬扎羅山 ,稱為赤道雪峯。

5、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出口物品主要有礦產、森林、畜產等初級產品:進口物品為機械、汽車等工業製品。這樣的經濟特點使非洲許多國家失去了市場主動權 。(掌握P70活動2,圖8.32)

①概念: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

②弊端:初級產品價格低廉,工業製成品價格昂貴,制約了本國經濟的發展;

③形成原因:長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和控制;

④出路:發展多樣化農業,振興民族工業,建立出口加工區,發展旅遊業,以改變本國經濟依賴單一產品的局面。

6、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達3.0%),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及經濟增長速度,己構成了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統治和控制,本區科學技術落後,農牧業生產水平很低,糧食始終不能自給。而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過度放牧,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解決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境。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草原氣候(分佈最廣,特點是:全年高温,降水季節差異大,分明顯的乾濕季)、熱帶雨林氣候。在熱帶草原地區的國家常受到旱災的威脅

8、糧食供應不足,生產水平落後,開墾草地和森林,致使環境惡化,成為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9、本區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因此是很多熱帶經濟作物的故鄉,如咖啡、可可;

10本區很多礦產資源在世界中佔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剛石、銅。

§4、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的四個別稱: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6500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同其它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演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侵擾,許多珍奇的原始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等。

3、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4、澳大利亞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P74圖8.37,瞭解農牧業帶的分佈。)

5、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平均人口密度僅為2.5人/平方千米,大約為中國的1/46。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出口產品中,除羊毛之外,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

6、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為主,西部以高原為主。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全國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西則發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東北部沿海有世界的大堡礁。西部廣闊的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勢最低處有艾爾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在平原中部地勢低的地區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那裏叫做“大自流盆地”。(在P75圖中瞭解澳大利亞的主要地理事物:大分水嶺、墨累河、澳大利亞盆地、北艾爾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馬里亞島。)

7、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礦產資料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鐵礦;東部沿海的煤礦和東北部的鋁土礦。澳大利亞礦產品的開採和出口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亞開採的礦石有一半以上用於出口,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礦產分佈:鐵礦(西部)、煤礦(東部)、鋁土(北部)。(P77圖8.40知道幾種礦產在圖中的位置)

8、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產業。

9、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P77圖8.40記住主要城市在圖中的位置)

10、南迴歸線穿過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澳大利亞位於熱帶和南温帶,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佈最廣。(P76圖8.39 指導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及分佈)

11、地形與農牧業: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廣闊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肉食動物,適合露天圍欄放牧。

12、氣候與農牧業: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草原氣候區,較為乾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東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濕潤;西南部地區冬季温和濕潤,夏季高温乾燥,這樣的氣候特點既適宜畜牧業也同樣適宜耕作業,因此這些地區發展了混合農業。

13、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它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因為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為平坦,西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於其它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

國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 篇三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下面我就《海陸分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作案例來進行分析一下。

一、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説:“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那麼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

學生活動

1、觀察地球儀和火箭升空的動畫演示,覺得新奇。

2、學習小組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

3、由學生討論後請學生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

評析: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了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二、動手觀察探究新知,觀察思考,深入自學

1、師:引導學生旋轉地球儀,開展“擁抱地球”活動,觀察任何半球是陸地大還是海洋大?最後統計學生的擁抱結果,從而得出結論。(海洋比陸地大)

2、師:這個結果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認識海陸分佈有沒有那麼容易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幾位著名的探險家和他們為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貢獻吧。

3師: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

海洋大多分佈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學生活動

1、隨機的用雙手擁抱地球,看看他們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還是陸地。

2、觀看展示。

3、觀察不同的地圖進行分析判斷。

4、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師:無論是哪個半球,海洋麪積總是比陸地大,接下來請學生在圖中找出海洋有幾種表示方式?(海、洋、海峽)

師:看完海洋,我們一起來看我們熟悉的陸地吧。(引導學生區別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學生看圖鞏固陸地和海洋的各種表現形式,並回答問題

評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願、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變的。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使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學生也體會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

三、師生互動突出重點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師指導並和學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佈特徵。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學生活動:

1、請一位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説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製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評析:師生互動有利於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範、督促、評價等等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麼學”,使學生從願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教師因勢利導,給學生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結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閲讀、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如能和教師釋疑和諧運轉,學生不僅能學得深刻,而且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主動精神。

國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

1、讀圖説明西亞地區的範圍、位置;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確西亞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過讀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水資源狀況,並討論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爭端和衝突。

4、通過閲讀材料及圖片,使學生了解西亞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標:

1、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今的熱點問題。

3、從西亞最具特色的節水農業中獲取適宜發展我國農業的經驗

情感目標:

1、聯繫當前西亞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國的“絲綢之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努力建設祖國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

1、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1、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西亞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2、西亞的主要農業區和畜牧業區及農牧業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西亞地區的動盪不安與本地區的位置、資源的關係。

四、教學進程:

1、學生活動。課前安排學生通過報紙、電視或互聯網,有意識地收集相關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分析資料。上課時,結合課文中給出的詞語,以及自己課下收集的資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亞”為題進行1分鐘左右的發言。

教師設問:“西亞為什麼會戰爭不斷?這個地區為什麼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呢?”──引入新課。

2、播放錄像。教師課前蒐集有關錄像,如第一部分“千年爭端,今日焦點”。

看錄像時,要求學生記錄並思考:

(1)西亞的地理概念是什麼?

(2)西亞地區的千年爭端因何而起?

(3)西亞成為今日焦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看錄像後,結合書上資料,分小組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再做出簡要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出若干條“熱點因素”,如“運河之爭”、“石油之爭”、“淡水之爭”、“宗教之爭”、“領土之爭”等,在板書中以框題形式書寫,然後再逐一具體分析講授。

(一)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師提問:西亞地理位置具有什麼特點,使其成為東西方勢力爭奪的熱點?討論並回答。

2、向學生闡明“西亞”概念和名稱起源。

3、引導學生指圖説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義和具體位置,並指出本區還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師應特別指出“裏海”與其它四海的不同,並強調“海洋”與“湖泊”以及“內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別。

4、提問:讀圖説出“土耳其海峽”與“蘇伊士運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性?

(1)同為兩大洲界線;

(2)土耳其與埃及因此成為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3)歐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國家的海上道路因蘇伊士運河而大大縮短,方便了西方國家向東方的殖民擴張和資源掠奪。如課時允許,還可對蘇伊士運河的歷史和與埃及經濟的關係作補充介紹。

(二)豐富的石油資源:

1、提問:提到西亞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為什麼説西亞是世界石油寶庫呢?

建議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從地圖和“活動”課文入手,從空間(分佈)和數量(儲量、產量、出口量)兩方面探求結論。

2、教學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圖的作用,如通過讀西亞石油分佈圖,可使學生明確西亞石油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可對照世界政區圖,由學生説出主要的產油國。

3、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還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三條航線的優勢差異,如提問學生:同樣是輸出至西歐各國,航線A和B的差異何在?(A航線經蘇伊士運河,至歐洲的距離最短,運費最經濟,但由於運河地狹水淺,油輪噸位不高;B航線經非洲好望角,至歐洲的距離較長,但水道寬闊,可通行巨型油輪。)

4、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

教師應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相互關係,也可由此初步探討單一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知識綜合思維的意識和能力,並滲透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本區地形、氣候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些石油國在發現石油前,經濟以何為主?(乾旱缺水,高原山地為主──灌溉農業及牧業──經濟落後貧困)

(2)石油枯竭後,他們的經濟出路又在哪裏?(發散討論)

(三)匱乏的水資源

1、從本區氣候特徵入手,引導學生説出為什麼在西亞地區,水資源比石油資源更寶貴?進而討論水資源匱乏會對本區的生產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2、引導學生分析本區水資源分佈特徵(分佈不均,多國共用),進而分析“為什麼説西亞一直在為水而戰?”

3、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戰爭,西亞各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建議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節水農業為例,加深學生對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協調人地關係的認識;還可以舉從鄰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國家輸水的例子。)

(四)文化差異:

1、建議以錄像、圖片資料等直觀素材介紹三大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2、讓學生收集有關阿拉伯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資料,在課上相互交流。

3、通過錄像,活動──巴勒斯坦問題”,開展以下討論:

(1)談談你對阿以衝突的認識?(或為什麼説阿以衝突是西亞問題的核心?)

(2)你認為世界各國發生矛盾時,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解決才是最明智的?

全課小結:

要求學生每人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題目是“我所認識的西亞”,對本課的學習做一個總結。

國中地理精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冬、夏氣温分佈特點。

2、瞭解我國主要的温度帶以及劃分的標準。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分析氣温形成原因。

2、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重點

我國氣温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教學難點

1、有關氣候圖的分析判讀。

2、温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觀察對比等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錄像帶以及有關圖片。

2、繪製有關複合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經常收聽天氣預報,聯繫七年級所學地理知識,可以知道天氣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眾多的天氣要素中,氣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的氣温分佈以及因它而劃分的温度帶。

(板書)第二節 氣候

(觀看圖片)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冬季不僅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同時也有鮮花盛開、綠草茵茵的南國景緻。

可見,同是冬季、同是春節期間,我國南北的氣温和景觀差別很大。

一、南北氣温的差異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講授新課]

(提問)那麼在“我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温分佈圖”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樣的結論呢?

看《中國1月平均氣温的分佈》圖(圖2.13)

(讀圖觀察)下面同學們仔細閲讀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國冬季的《中國1月平均氣温的分佈》,怎樣讀懂這幅圖呢?

①搞清圖例和氣温數值,仔細觀察氣温遞變有什麼規律?(學生答後,教師小結:我國冬季氣温的空間分佈規律是由南向北遞減,即越往北去,氣温越低)

②海南與黑龍江的漠河氣温大約相差多少度?

③秦嶺-淮河一線一月平均氣温大約多少度?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我國冬季氣温分佈的特點是:越往北去,氣温越低,冬季南北氣温相差很大。(板書

國中地理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瞭解新加坡的領土組成和居民特點,新加坡經濟迅速發展的條件和發展途徑。

2、初步學會讀圖分析新加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初步學會正確評價新加坡發展經濟的條件。

3、通過自學、討論、講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4、樹立“發展經濟應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獨立自主、對外開放”的觀點。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培養學生努力學習,借鑑新加坡成功經驗,振興中華的思想。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第一段對新加坡作了簡介。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南面,是的城市島國。新加坡的字面意思是“獅子城”-因為島的形狀像獅子。華僑又稱它“星島”或“星洲”,意思是島小如星。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國家,居民中約四分之三是華人,其次是馬來人 ,印度人。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口,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新加坡海港是天然良港,可停泊許多艘大型輪船。簡介中提出:城市島國、人口稠密、天然良港是新加坡的基本國情。

“利用有利條件,迅速發展經濟”這一段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教材首先分析了新加坡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回顧了新加坡的殖民地歷史和建國後經濟發展的歷程。然後,探討了新加坡發展經濟的重要突破點:(1)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轉口貿易、對外貿易和航運業;(2)在發揮本國技術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煉油、造船、電子電器等工業;(3)利用本國的自然、交通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

“花園城市”從合理佈局產生和規劃綠地兩個角度分析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美稱的由來。

教法建議

1、從觀察新加坡島的形狀入手,説出它像什麼動物的形態,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指導學生讀圖,瞭解新加坡的領土的組成,北面靠近什麼半島,南鄰什麼島,處於什麼海峽東口,從而認識新加坡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查閲新加坡的面積、人口數字,得出它面積狹小、人口稠密的特點。

2、利用前面已學的知識,分析新加坡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再用講議結合的方法,使學生掌握新加坡經濟特點和發展經濟的途徑。

3、通過朗讀課文和閲讀材料,使學生了解新加坡如何美化和保護環境,從而進行生動的環境教育。最後,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從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中可以吸取有益的經驗(根據國情,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行對外開放,提高人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注意環境保護)。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道路

【教學難點】新加坡發展的道路

【教學工具】新加坡風光圖片、新加坡圖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較全面的瞭解了東南亞的位置、居民態度、自然環境及經濟狀況。但是各個國家又有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東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新加坡。

(板書) 第三節 新加坡

(展示新加坡圖) 新加坡的形狀像什麼?它和什麼動物的形態很相象?

(告訴學生新加坡又名“獅子城”)

指導學生自學課文及有關插圖,然後分組討論,介紹新加坡國情。

新加坡的領土組成有什麼特點?

新加坡的國名因何而來?華僑為什麼稱它為“星島”或“星洲”?

新加坡面積有多大?人口有多少?人口組成有什麼特點?

新加坡有哪些鄰國?

新加坡的緯度有什麼特點?應屬哪種氣候類型?

為什麼説新加坡地處交通要道上?

新加坡的自然資源條件怎樣?

(新加坡領土有新加坡及一些小島組成,因島小如星,僅相當於我國一個小縣的面積,所以,華僑稱它為“星島”或“星洲”)

計算:新加坡面積僅618平方米,人口確有316萬,人口密度是多少?(5000人/平方千米)

(結論)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國家,整個國家都是城市。

即新加坡集國家、首都、城市、島嶼於一體。

(板書)一、城市島國

(讀插圖)分三步認識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從與東南亞諸國相關位置看,新加坡地處物產富饒的東南亞中心,可稱為“物產集散地,貨物轉運站”

(2)從海陸位置看,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與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扼守“十字路口”的交通“咽喉”

(3)從緯度位置看,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屬熱帶雨林氣候,風光優美。

請同學們分成若干組,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新加坡發展經濟有那些優越條件?

2、新加坡發展經濟有哪些不利條件?新加坡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學生活動)

(新加坡發展經濟的優越條件有:地理位置優越、有天然良港、勞動力眾多民族獨立。 新加坡發展的不利條件有:領土狹小、資源貧乏、糧食進口等)

(提問)那麼新加坡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呢?

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

(討論)

(1)新加坡發展了哪些經濟部門,分別利用了哪些有利條件?

(2)新加坡的航運業主要包括哪兩種運輸方式?規模如何?

(3)新加坡發展工業所需的資金、技術、原料是怎麼來的?

(4)新加坡發展了哪些工業部門?為什麼發展這些工業部門?

(5)新加坡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有利條件?為什麼新加坡的風光那樣美?

瞭解新加坡的環境保護。

(板書)二、經濟迅速發展

轉口貿易—對外貿易 航運業

工業

(展示圖片) 新加坡城市風光圖片,欣賞“花園城市”的環境美。

讀新加坡圖,提問

(1)城市工業區、居民區為什麼分開佈局?煉油工業為什麼佈置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

(板書)三、花園城市

(討論)從新加坡經濟發展中,可以吸取哪些對我們有益的經驗?

(學生活動)

(教師歸納)(1)因地制宜、揚長避短;(2)對外開放,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3)發展教育,提高文化科學水平;(4)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環境保護等。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新加坡

一、城市島國

二、經濟迅速發展

轉口貿易—對外貿易 航運業

工業

三、花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