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激發對地理的探索興趣,瞭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存在着許多地理之謎、地理問題,瞭解地理學科,培養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2、注意學習身邊的地理知動態的地理知識和發展中的地理知識。

3、形成“聯繫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

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

重點:瞭解地理學科,培養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難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對今後的地理課產生“期盼心理”。

自主學習

(一)、結合學習目標,科代表帶領小組成員獨立自主完成學習目標,並記錄下自己學習中的疑問:

1、你知道地球上還有哪些地理之謎?

2、你能舉例説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關係嗎?

3、你能舉例説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產建設的關係嗎?

4、你能舉例説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社會文化的關係嗎?

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比較出不同之處,提出疑問,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員記錄。

組間:以各組科代表為代表交換各組記錄,作出彙總。並互相解答。

(二)、俗話説,入鄉隨俗,入國問禁,你知道美國人、英國人、巴西人、泰國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別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嗎?

暢所欲言:

1、你喜歡學地理嗎?你喜歡怎樣的老師?

2、地理課你希望自己如何表現?

3、暢談自己的未來。

考考你

①下列比賽適合在海南三亞開展的是()

A衝浪B滑雪C溜冰D賽馬

②阿拉法特經常以白色的長袍和頭巾出現在熒屏上,其衣着的目的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是()

A美觀大方B反射陽光C遵守教規D抵擋風沙

③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A日本人喜歡吃魚B新疆人愛吃羊肉抓飯

C南方地區房屋屋頂坡度大D海南省普及冰上運動

④傢俱廠接近市區,主要考慮的是()

A市場B能源C原料D交通

⑤牛奶廠的佈局首要考慮的條件應該是()

A消費的人口是否夠多B交通是否便利

C草地是否茂盛D電能是否充足

⑥鬱金香與風車是下面哪個國家的象徵()

A中國B美國C荷蘭D西班牙

⑦下列搭配不正確的是()

A巴西---足球B西班牙----鬥牛C波蘭---風車D阿拉伯---駝隊

⑧公司派你去銷售一種保暖性能極強的羊絨大衣,你可能會前往哪個城市()

A哈爾濱B昆明C廣州D海口

⑨蒙牛乳業的總公司可能在哪個省區()

A黑龍江B新疆C西藏D內蒙古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二

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總一第課時)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預習目標:

1、瞭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存在的地理問題。

2、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離不開道理知識。

預習重點:

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建設的關係

預習任務:

1、從日常生活出發,提出地理知識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2、列舉一些人類的生產活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3、歸納各地風土人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預習珍斷

一、選擇:

1、下列體育活動與開展地區的組合正確的是:

A衝浪內陸地區

B冬季運動會廣州

C登山運動平原地區

D滑雪運動東北地區

2、下列農作物,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麥

C、玉米

D、大豆

二、綜合題

學校所在地和你的家鄉羣眾最喜歡的體育活動是什麼?與當地的道理環境有什麼關係?

預習質疑

探討如何解開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學科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總二第課時)

第二課時

預習目標:

調查家鄉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的種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預習重點:

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條件

預習任務:

調查訪問收集有關農作物生長的條件

預習診斷:

小麥、玉米等需要熱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大洲和大洋,是學習陸地和海洋的基礎,內容包括海陸分佈、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線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佈:教材利用圖文來説明世界海陸分佈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地球”“水球”稱謂的依據。

2、七大洲和四大洋:從大陸、島嶼、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們把全球陸地劃分為七大洲。通過“讀圖”,分別認識七大洲的名稱、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線並認識各大洲的輪廓。四大洋:説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陸地分割,又相互連通。然後“閲讀”介紹大洋、海、海峽。

3、各大洲的分界線:利用圖片來説明各大洲的分界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等基本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到若干本節課的內容,已初步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在學習時主要利用地圖和學生的參與,培養讀圖分析能力,並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佈,瞭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並能在世界地圖上説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界線。

2、能力目標:

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排序。

4.四大洋名稱、面積排序。

難點: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讀圖説明歐洲西部地區的範圍、位置;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説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徵。

2.通過圖表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説明製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讀圖説明本區工業區的分佈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表説明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本節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的發展觀念。

3.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

教學重點

1.歐盟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2.歐盟主要成員國及分佈。

3.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佈。

教學難點

1.眾多國家的名稱及分佈。

2.各種圖表的判讀與分析。

教學方法

依據本節教材的特點,緊扣新課標要求,在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具 體學情的教學目標,以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為主,適時補充各種圖文資料,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佈置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歐洲西部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合作探究法、圖

導圖練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等學法指導,使學生通過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解決相關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查詢最新網絡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自備歐洲旅遊勝地圖片若干張,自制歐洲西部空白輪廓圖。

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預習課文。歐洲西部氣候圖、歐洲西部政區圖、歐洲西部的一些風景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歐洲西部美麗的風景區景觀圖片。

教師:我們通過等媒體看到了美麗的歐洲,大家還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了法國埃菲爾鐵塔、挪威的峽灣風光、荷蘭風車、羅馬古鬥獸場?? 學生踴躍回答,教師評價。

教師:大家説的都很好,我們不但看到了歐洲西部的美麗,也看到了歐洲西部的富足,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歐洲西部?想不想到歐洲西部一遊?如果我們要去歐洲旅遊,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呢?

二、新課學習

1、工業密集,發達國家集中(時間15分鐘)

(1)地理位置

教師:結合圖8.14(歐洲西部在世界的位置圖),讀圖分析相關問題。

①請描述一下歐洲西部的海陸位置。

②找出穿過歐洲西部重要的緯線,北極圈位於歐洲西部的哪個位置,判斷其主要的温度帶。

學生預設回答: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位於歐洲西半部。主要位於北温帶和北寒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自主的讀圖分析和歸納總結,明確歐洲西部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國家首都

教師:讀課本53頁圖8.16(歐洲西部的國家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下列國家,並識記其首都,完成下面的連線題。

瑞典倫敦

芬蘭柏林

英國斯德哥爾摩

法國馬德里

比利時 巴黎

德國羅馬

西班牙 赫爾辛基

意大利 布魯塞爾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標

1.運用地圖,説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佈地區,並能夠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2.閲讀材料,説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佈地區及他們的建築特色。

3.舉例説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情感目標

培養唯物主義觀念,理解並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別。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隨着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為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新課。

新授:

一、世界的語言

教師啟發: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是什麼語言?除了我們使用的語言外,你能説出世界上還有其他什麼語言嗎?

學生活動:自由發言列舉出知道的語言。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一: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閲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使學生拓寬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過渡:這些語言都分佈在世界哪些地方?請在圖上找到。

活動二:

學生分組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佈”圖,完成課後活動題表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前面我們瞭解了世界六種主要語言,那麼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宗教信仰有何差異呢?下面我們學習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一: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宗教的各種資料,初步瞭解宗教的有關知識。

教師通過課件提供有關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補充。

教師: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響。我們對信徒們都應該十分尊重。你能説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嗎?你信仰宗教嗎?你周圍有信仰宗教的人嗎?

學生看資料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宗教的產生、影響及區別,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築。

活動二:組織學生讀世界三大宗教分佈圖找到其分佈地區。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宗教信仰。

結束:讓學生總結學習的主要內容,並談談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始至終做課堂的主人。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説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麼是圖例?

指導閲讀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説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説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説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註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儘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遊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製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製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後説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範準確,特別是註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閲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閲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説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評價後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佈圖、農作物分佈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佈圖、鐵路、公路分佈圖、旅遊景點分佈圖、商業中心分佈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徵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着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製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湧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説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説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後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覆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説——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後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説話”,把“啞圖”變為“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於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着畫、默着畫、反着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裏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麼樣的地圖,為什麼?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週後,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瞭解降水的形式、等級和測量方法。

2、運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量柱狀圖,並通過讀圖,説出降水隨時間變化特點,歸納某地的降水季節變化規律。

3、通過閲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歸納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特點,並理解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降水的形式、等級和測量方法。

2、運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量柱狀圖,並通過讀圖,説出降水隨時間變化特點,歸納某地的降水季節變化規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迷語導入:同學們喜歡猜迷嗎?我們來猜個迷語吧: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白色花,無人栽,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又無葉,此花原從天上來。(打一自然現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節課我們就探究降水。

講授新課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響

(一)降水的形式

1、聯繫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這兩種外,你還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説一説)

2、課件展示,認識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認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響

1、聯繫生活,分析影響

今年夏天,棲霞曾經連續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時,又曾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沒有下雨,想一想,這兩種情況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2、學生聯繫生活感受,各抒己見。

3、課件展示:旱災和澇災

降水過少──旱災 短時間降水過多──澇災

(承轉)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們就有必要測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測量和級別

(一)降水的測量

1、自學材料,降水測量

讀一下閲讀材料,瞭解降水的測量、降水的單位。

2、想一想,用簡單的材料,你能設計出簡易雨量計嗎?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個廢飲瓶,剪開後,倒插在另一截上,就製成一個簡易雨量計了。

3、比一比,測量氣温的工具是什麼?氣温的單位用什麼表示?

(二)降水的級別

想一想,城市天氣預報符號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課件展示城市天氣預報符號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變化的表示與判讀

(一)降水變化的表示

我們已經知道,棲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異很大,那麼,其他地區的降水差異也大嗎?

試比較一下以下兩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時間/月份

雖然可以知道兩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細分析,比較麻煩,有沒有更直觀的方法呢?

在國小數學裏,我們學過“條形統計圖”,為了形象直觀地表示各月降水的變化,也可以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就是降水量柱狀圖。如果畫成下面的圖,降水的變化是不是就一目瞭然了?

(二)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

那麼,如何繪製某地的降水量柱狀圖呢?

課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

練習:根據活動中的數據,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狀圖繪製完整。

(三)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

利用降水量柱狀圖,可以分析這兒降水的變化特點,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1、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量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可以認為較多,如7、8、9三個月)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量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於20毫米,可以認為較少,如12、1、2三個月)

3、該地的年降水量大約是多少毫米?

4、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有什麼特點?(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屬於哪個季節)

(四)降水變化類型

根據降水變化,可以分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濕潤型,課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別屬於哪種類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 倫敦──全年濕潤型羅馬──冬季多雨型 開羅──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佈及原因探究

(承轉)從剛才幾個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異很大,那麼,世界降水量的分佈有什麼規律呢?想一想,我們曾用什麼方法表示過世界氣温的分佈?與氣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線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佈特點

觀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圖,獨立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兩極地區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麼結論?(赤道地區多,兩極地區少)

2、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的年降水量大約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約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多,大陸西岸和內陸少)

3、在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年降水量有什麼特點?(方法:以亞歐大陸或北美大陸為例來説明)(大陸東岸和西岸多,內陸地區少)由此可以得出什麼結論?(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4、找出世界的雨極和幹極,讀閲讀材料,瞭解雨極和幹極。

“雨極”──乞拉朋齊“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二)世界降水量分佈的原因

(承轉)世界降水量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分佈特點呢?這要從降水的形成説起。

1、課件展示降水的形成。

從降水形成過程可以看出,降水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要有降温條件,只有降温,水汽才有可能凝結。

2、運用降水的原理解釋一下:兩極地區和內陸地區為什麼少雨?

小組交流、討論。

(兩極地區氣温低,水蒸汽少,內陸地區離海洋遠,水蒸汽少)

但是,沿海地區不一定降水量多,如南、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邊,這裏水蒸汽沒有變冷的條件。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實體驗出發,舉例説出氣温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2、初步學會閲讀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並説出世界氣温的分佈規律。

3、學會使用氣温資料,繪製氣温曲線圖,並能讀出氣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讀圖,用圖及簡單的繪圖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閲讀氣温變化曲線圖及氣温分佈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温的變化規律及分佈規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可在上本節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讓學生注意收聽連續三天的天氣情況,每個小組分別關注一天的天氣情況,每組代表作好記錄並填在以下表格當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會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那麼,每天的天氣狀況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記錄的天氣狀況表格,然後看看,在這個季節裏,你們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項?是風力,陰天、晴天,還是氣温?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了,變冷了,氣温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温的有關知識。

教學新課

一、氣温與生活

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氣現象是與氣温有關的?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討論,然後每組派一位或幾位代表站起來發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説一説

學生回答完後,讓學生閲讀書上的“活動”部分的五則生活實例,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每則例子分別説明了氣温與穿衣、飲食、住房、農作物、交通等的關係。如果同學思維較活躍的話,還可引導學生説出氣温與其他的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關係。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的這個表格,最後兩欄是什麼?那麼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是怎麼測出來的?再看到書上的表3、10,請讀出一天中,8時、14時、20時、2時的氣温是多少攝氏度?從這個圖表中,你能觀察出氣温與時間的關係嗎?你會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該地的日平均氣温嗎?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當中,會有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那麼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測出來的氣温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橫線上填出幾個字,來概括一下氣温狀況。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們這裏的氣温是不是相同的?那麼,現在,這個季節,我國的南方與北方,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氣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氣温是變化的。從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二、氣温的變化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看課本上的圖,你們能從這兩幅圖上看出一些什麼信息,然後又能間接地得出一些什麼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讀一讀 想一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後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座標都是表示氣温,橫座標都是表示時間。

2、一天中,最高氣温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温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温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峯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温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温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温與最低氣温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温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學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後,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師小結:由此可見,這種用曲線的彎曲變化來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温變化情況的圖就是氣温曲線圖,它能更直觀地反映出氣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變化規律。

好的,下面我想問問大家,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一些什麼知識?

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先後回答出:

1、瞭解了氣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知道了氣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會計算氣温的平均值

4、學會了怎麼讀氣温變化曲線圖

下面,我就想來考考大家,看同學們掌握得怎麼樣了,我們自己動手來繪製一幅氣温曲線圖。

大屏幕投影:畫一畫 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地引導、指點,然後繪圖,最後,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引入新課。

教學新課

三、氣温的分佈

教師引導讀圖並提問,這是一張什麼圖?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回答出來。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問:世界的氣温是怎麼分佈的呢?有什麼規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要先學會讀等温線圖。

引導學生讀書上圖3、16,然後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等温線?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等高線有什麼不同?

2、同一條等温線上,各點氣温是否相等?

3、相鄰兩條等温線之間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線的稀疏與氣温差之間有什麼關係?

5、在等温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温中心還是低温中心?

等學生答出這些問題後,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等温線,並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等温線分佈有什麼特點?與緯線有什麼關係?

(經過小組討論思考,學生可以答出:等温線大致與緯線平行,並且,低緯度氣温高,高緯度氣温低。)

2、在圖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線,看看它的分佈怎樣?在經過陸地與海洋時,等温線是不是平直的?這説明影響氣温分佈的因素有什麼?還有什麼因素也會影響氣温分佈?

(不平直,等温線會發生彎曲,這説明除了緯度會影響世界氣温的分佈外,還有海陸的分佈也會影響氣温的分佈)

3、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終年不化的積雪,為什麼?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太熟悉,教師先引導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説明氣温受海拔的影響,比如,我們爬山的時候,會感覺爬到山頂就很涼爽;夏天,人們願意去城市郊區附近的山地乘涼,然後再引導學生看看書上的圖3、18,並根據有關的提示,計算出該座山頂的氣温應該是24℃。所以説,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氣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夠高,山頂也可能終年白雪皚皚。

歸納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氣温的分佈,會受到緯度、海陸分佈、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氣温的分佈變得很複雜了。

做一做:

最後,讓學生做一做書上57頁的“活動”題,並進行講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授課體會:

這節課部分知識有一定難度,對於“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規律”,雖然使用了掛圖,但同學們還不是很理解。在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約下降0。6攝氏度”這一規律,計算某些些題目時失分率還是很高。下節課對於這個知識點還要加以練習。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九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陸分佈特點。

(2)在世界地圖上説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佈特徵。

(3)培養學生閲讀圖文和空間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佈。

2、培養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及積極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學難點

1、認識七大洲輪廓及位置的確定。

2、自我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

活動探索式教學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名字呢?(地球),從海陸分佈的角度來看,這一稱呼是否正確呢?

活動一:

下面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線繩把地球儀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平分幾次之後,你能發現什麼問題?(無論怎樣劃分,都是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

過渡並提出問題:所以,從海陸分佈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的星球應叫什麼?(水球),我們的先人為何叫地球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後,小組內討論。

小結:

由於古人缺少對地球面貌的整體認識,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所以才稱作“地球”,既然已經叫了那麼長時間地球了,也沒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對於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這些實質性的問題我們要有所把握,絕不能習慣成自然。

活動二:

通過上述活動,我們已經瞭解了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它們所佔的比例分別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按自轉方向撥轉地球儀,閉上眼睛,用手指隨意按住地球儀的任意部位,咱們看看每次分別按住陸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複幾次取平均值)

小結並提出問題:

通過上圖,我們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結論,它們是均勻分佈於地球表面的嗎?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地球儀,思考南北半球海陸分佈有何不同?(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中圖2.5,在該圖上隨意找出幾組大陸、半島、島嶼、海洋、海峽。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概括上述地理名稱的概念應該是什麼?除了這些名稱以外,我們還經常聽説大洲一詞,它的含義是什麼?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中,圖2.6及其閲讀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動。

活動三:

1、出示各大洲輪廓圖片,在黑板上掛出相應的世界海陸分佈圖。

2、請每小組同學選派代表逐一介紹其名稱、由來,面積排序,並用磁釘釘在底圖相應的位置上,同時説出相應位置的四大洋名稱及面積排序。

訓練:

通過觀察地球儀完成下列問題:

1、找出相連的大洲及其分界線(亞-非)

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極洲,北冰洋)

3、被三個大洋圍繞的大洲?(北美、亞洲)

4、被赤道穿過大陸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個洲圍繞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熱帶,又有温帶,還有寒帶的大洲是?(亞洲、北美洲)

7、練習一筆畫世界

8、在世界簡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稱

9、《同步訓練》練習題

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它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請同學們舉例説明陸地和海洋對我們人類的生存有何意義?作為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你覺得應該怎樣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