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國中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新版國中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物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過實驗探究,瞭解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摩擦和減少摩擦的具體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控制變量法在物理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樂於參與、勇於創新的意識和設計實驗、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與實踐使學生了解摩擦在實際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辯證觀點;

2、通過生活中實例的研究,激發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工具

多媒體、彈簧測力計、木塊、毛巾、木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展示照片,提出問題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二力平衡的知識,那位同學給我們分析一下,如圖手持杯子靜止時,玻璃杯受到什麼力?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這個力不是彈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麼特點。

二、新課講授

講授實驗內容,體驗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讓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將手掌用力壓在桌面上並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對桌面靜止。

2、將手掌用較小力壓在桌面上並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對於桌面滑動。

3、用兩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問題,引導討論。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個什麼樣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一邊討論一邊感受,糾正學生的錯誤

一、摩擦力(F摩)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叫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

a.兩個物體接觸且有壓力

b.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c.接觸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提出問題

從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種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這個木塊放在這個長木板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我該怎麼辦呢?

彈簧測力計能直接測摩擦力嗎?

介紹實驗裝置,指導學生實驗

好,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測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實驗結束,引導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引導

從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組的同學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經驗我們知道:當你推箱子時,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地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

那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呢?注意要説明你猜想時是根據什麼生活經驗。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進行指導。

剛才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可是這麼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我們怎麼來研究呢?

這種方法我們稱為控制變量法

下面就請你根據經驗,進行猜想,並用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 注意實驗表格自行設計,實驗後交流

實驗後,引導學生交流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論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與物重、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重、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引導

大家説:摩擦力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在許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用的。

講授

大家説的很好,其實摩擦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是有用的:

展示多媒體圖片

比如,利用傳送帶將貨物運送到高處時,傳送帶和貨物之間有摩擦;拔河時手和繩子之間有摩擦;人走路時,腳和地面有摩擦;體操運動員手和單槓之間的摩擦;自行車車閘閘皮與車圈之間的摩擦;擰瓶蓋時手和瓶蓋的摩擦;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還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這些時候,我們都用了什麼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壓力;

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引導

當然還有很多時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們要推動一個重物時,這是我們可能會在重物下放上圓木,就能減小摩擦;再比如機械零件之間的摩擦,這時我們會用到滾動軸承。

下面大家一起閲讀一下教科書第36頁的“科學世界”,看看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小摩擦。

減小摩擦的方法:

減小壓力;

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用滾動代替滑動;

是兩個相互接觸的表面隔開。

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摩擦力的知識,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作用點和方向,測量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並對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減小摩擦做了討論,掌握了一些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

國中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創新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感到學習有用,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重、難點: 力的概念(重點)

力的作用效果,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難點)

教具: 彈簧、乒乓球、排球、磁鐵、小車、鐵釘、鋸片、汽球、海綿;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方法:問題——體驗——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新課引入

先設計懸念,激起學生求知慾,從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內容“力”,再讓學生看課文“?”後面的一段內容,再讓學生説出常用“力”字的詞及其意義。(接着讓學生體驗下面的過程)

1、學生緊握拳頭。

2、同桌或後桌的同學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學生用力搬起課桌站立10秒鐘。

讓學生談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原因。

先請學生談談對力的認識,舉出平時用力的一些動詞,如:推、拉、壓、握……。然後講解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勞動中經驗的結晶,如:提水、挑物體、拉車、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覺到肌肉緊張。在此基礎上,引入“什麼是力”的課題。

(多媒體投影):什麼是力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麼?(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着讓學生思考並提出問題:物體間能否發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並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力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後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

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體投影)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

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麼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牆後的場面;

② 游泳時手和腳向後划水,人為什麼前進?

③ 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後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划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麼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 一 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

原因:氣球向後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着,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麼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

(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展智力:

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激活學生思維,並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於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麼?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麼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

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

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小:小螞蟻搬着麪包屑,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於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象,同學們回去後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國中物理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大氣壓,能説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存在的例子;

2、理解大氣壓產生的原因,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3、知道大氣壓的值是托裏拆利實驗測定的,記住大氣壓的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科學眼光發現大氣壓強的存在的事例。

難點:理解大氣壓強的應用及變化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大氣壓

●自主預習

閲讀課本第39面,請自主完成下列問題:

1、大氣壓強確實 是 (選填“是”或“不是”)存在的。

2、大氣產生的壓強叫 大氣壓 ,簡稱 氣壓 ,一般用 p0表示。

●小組討論

各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下列實驗:

(1)如圖,將塑料掛鈎的塑料吸盤緊緊貼在牆上,那麼塑料吸盤能否固定在牆壁上而不脱落呢?如果再在塑料吸盤上戳個小孔,塑料吸盤還能否固定在牆壁上?

(2)將一玻璃管裝滿水,用一硬紙片封住管口。再倒轉過來,如圖,玻璃管中的水會不會流下?如果將玻璃管上端弄一個小孔,玻璃管中的水還會不會流下?

(3)用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飲料。將飲料杯裝滿飲料後,再將杯口密封住,用吸管可否吸取杯中的飲料?

●教師點撥

1、奧托·格里克設計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説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的氣壓稱大氣壓。

●跟蹤訓練

1、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氣壓作用的是(C)

A.水往低處流 B.醫生用針筒把藥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用吸管吸飲料 D.深水潛水員要穿特製的抗壓潛水服

2、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於利用大氣壓強的是(C)

A.啄木鳥用細長而堅硬的尖嘴插入樹皮

B.駱駝有寬大的腳掌,不會深陷入沙地

C.用吸管將飲料洗到嘴裏 D.攔河壩被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

3、如圖所示,塑料瓶中灌滿水,用一張紙覆蓋瓶口,壓緊後倒置,瓶中的水和紙都不會下落,是因為大氣壓作用。若此時在瓶底用針扎一小孔,觀察到的現象是紙片和水下落。

二、大氣壓測量

●自主預習

大氣壓究竟有多大?閲讀第40面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托裏拆利實驗需要哪些器材?

2、請你根據內容簡單説説測量大氣壓強的步驟。

3、假如吸盤和桌面的接觸面積S為200px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為80N,則吸盤表面受到的大氣壓強為多少帕?

●小組討論

為了較準確地測出大氣壓的值,我們要進行精確測量,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本第40面的“托裏拆利實驗”,完成以下題目

1、玻璃管內為什麼要倒滿水銀?

2、玻璃管內外液麪高度差是多少?傾斜玻璃管又會怎樣?玻璃管往下插或往上提,管中水銀柱的高度會變嗎?改用粗管或細管做試驗,管中水銀柱的高度怎麼變?

3、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有沒有氣壓?管中的水銀柱的液麪為什麼不下降到與管外相平?根據液體壓強的特點,試着解釋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於大氣壓強。

4、根據液體壓強和密度的有關知識,請你計算760m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是多大?

解:760m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p0=ρ汞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a.

5、托裏拆利首次較準確的測出大氣壓的值,我們把760m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規定為1標準大氣壓強,1標準大氣壓強p0=1.013×105Pa=76cmHg壓強=760mmHg壓強。

●教師點撥

在解釋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於大氣壓強時,注意先假設玻璃管內與管外頁面相平處有一輕質物片,通過分析物片向上和向下受力情況,來得出結論。

●跟蹤訓練

1、地球的表面積約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氣壓約 1.0×105 Pa,則大氣對地球表面的壓力約為5.1×1019 N.

2、做托裏拆利實驗時,測量的大氣壓強值比真實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B )

A.玻璃管放得不豎直 B.玻璃管內混入少量空氣

C.水銀管內的水銀太多 D.玻璃管粗細不均

3、下圖為托裏拆利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多選)(AD )

A.將玻璃管稍微傾斜,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不變

B.將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沒有離開液麪,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大

C.向槽中繼續注入少量水銀,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小

D.換用更粗一些的等長玻璃管,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不變

國中物理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舉例説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與實際的聯繫,瞭解摩擦現象存在普遍性,並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能力和猜想假設能力.

(2)通過實驗設計與操作,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3)通過對摩擦現象、因素猜想、方案設計等的討論,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摩擦現象以及其運用的學習使學生關注周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

(2)通過體會本節內容中探究的各個環節,培養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麼有關,猜想過程與設計方案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測量

儀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塊;木塊、木板、彈簧測力計、毛巾、小鐵塊、厚海綿、圓鉛筆(多組)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彙報,實踐活動,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2

板書設計第四節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一、滑動摩擦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阻礙的現象,稱為滑動摩擦現象.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3)物體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可畫在物體重心上.

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各種猜想:

(2)制定計劃與實驗表格:

(3)數據分析:

(4)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三、靜摩擦和滾動摩擦現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辦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播放視頻:冰球比賽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來;滑冰運動員到終點時停止用力後慢慢停下來,騎自行車不蹬後滑行一段停下來.

(或者演示:一木塊從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後停下.)

師:為什麼最終都停了下來?

(2)佈置小活動.

(3)師: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阻礙的現象,稱為滑動摩擦現象.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4)師:滑動摩擦力是物體受到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那麼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有什麼規律嗎?

(5)師:你是否感受過滑動摩擦的存在?(鼓勵各種想法)

(6)展示圖片:看似光滑的金屬表面,用顯微鏡看時的模樣.

(7)對滑動摩擦力這個力我們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點,現在你還想知道什麼? 觀看視頻,思考現象共同點和原因.

生:由於有摩擦.

小活動:用橡皮擦去書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並體會其中的力,感覺阻礙作用.

知道滑動摩擦和滑動摩擦力概念.體會“相對滑動”情景.

生:與運動(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時褲子會磨破;摔跤時皮被蹭破;……

生:簡單瞭解滑動摩擦產生原因.

生: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2.設置實踐小活動,進行猜想

(1)佈置小活動.

(2)師:請大家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儘量説出你的猜想依據.(鼓勵學生的各種猜想,發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給予表揚;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猜想,比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種猜想和猜想依據.(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確但依據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結論後再解釋探討.)

小活動: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動,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動,用腳在地上蹭動,輕輕的試試,再用力試試,體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生: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關,地面越光滑拖物體越容易.

生:與壓力有關,因為物體越重越難拖.

生:與接觸面的材料情況有關,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難溜起來.

生: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因為接觸面越大,受到阻礙的面就越大.

生: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滑動摩擦是相對運動引起的,應該和速度有關.滑滑梯時滑得越快屁股越熱.……

3.小組討論,制定計劃和設計方案

(1)演示:滑動摩擦力如何測量.

師: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着木塊勻速滑動,指針不要顫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強調要“勻速”,可不作解釋,但要留給學生這樣一個疑問,使他們清楚有這樣的要求.)

(2)師:請各小組討論如何設計實驗分別來驗證各個猜想.要求至少對兩種猜想進行方案設計.(或者直接與學生説明首先對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這兩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後再研究其它因素.)

參加一些小組的討論,指導學生研究各個猜想因素與摩擦力的關係時,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它因素不變,否則不能確定摩擦力的變化是由哪個因素引起的.指出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常用的“控制變量法”.

(3)請各小組彙報設計方案.

在和學生一起討論各個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時注意滲透“控制變量法”.最後交流制定出研究各個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實驗表格,舉例如下:

實驗 操作(簡單表述) 滑動摩擦力大小

1 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在毛巾上勻速運動

2 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加上重物後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3 木塊在毛巾上勻速運動

木塊在海綿上勻速運動

4 木塊平放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橫放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5 木塊以較慢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以較快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掌握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來反映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組討論,包括器材和實驗步驟,並且對實驗的可行性進行考慮.

生:研究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壓力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塊上加一重物,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接觸面材料性質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接觸面積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橫放(或豎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運動速度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較慢的速度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較快的速度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4.進行實驗,記錄收集數據

師:請大家根據以上的討論,修正自己的探究計劃後進行實驗,並作好記錄. 進行實驗,如實記錄收集數據.

5.分析交流,得出結論

師:請各小組分析所得數據,得出結論,描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關係如何?

(給學生解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材料性質有關,但我們不作深入研究,只作為了解層面,一般不用考慮).

分析所得數據,把結論表述出來.

進行小組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材料性質有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無關.

6.總結與評估

師: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有新的發現?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還會和其它的因素有關?對我們所得的結論你還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嗎? 能激發興趣,對自己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或其他學生和老師提出的問題作更深入思考.

7.設計實驗,介紹靜摩擦和滾動摩擦

(1)演示實驗:筷子提米

(2)師:其實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動摩擦外,還有靜摩擦和滾動摩擦.兩個有相對運動趨勢但保持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靜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飲料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滾動摩擦,比如旱冰鞋與地面間的摩擦.你能舉出生活中這兩種摩擦的現象嗎?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瞭解靜摩擦和滾動摩擦概念,進行舉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沒動時,與地面有靜摩擦;人走路時靠的是鞋與地面的靜摩擦;司機轉動方向盤時手與方向盤間有靜摩擦;各種繩結.……

生:帶輪子的行李箱拖動時與地面間有滾動摩擦;用圓珠筆寫字時筆尖的滾珠發生滾動,筆與紙間有滾動摩擦.……

8.實例説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視頻:磁懸浮列車.

播放氣墊船圖片

(2)佈置小活動,要求學生找出幾根圓鉛筆.

總結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可以減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圖片,請大家説出圖中是採用什麼方法來減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圖片有:有花紋的鞋底;用力剎車;光滑平整的雪橇;給車輪的軸加潤滑油;軸承中的滾珠.

(4)總結:增大有益摩擦的辦法有: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壓力.

減小有害摩擦的辦法有: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壓力;給接觸面處加潤滑油;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使摩擦面脱離接觸. 思考設計意圖,知道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小活動: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動,體會受到的阻礙;在手掌下墊上幾根圓鉛筆再在桌面上移動,體會體會受到的阻礙.對比發現,摩擦力變小了.

生:鞋底的花紋是為了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與地面的有益摩擦;剎車時通過增加剎車皮和輪間的壓力來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加潤滑油來減小軸間的有害摩擦;軸承用滾珠是利用滾動摩擦來減小有害摩擦.

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課後作業 相應練習冊;小論文: 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教學反饋

(1)學生對一些摩擦現象雖然較熟悉,但有時意識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學一開始意識不到摩擦的重要意義.

(2)科學探究中猜想階段發現憑學生的感覺不合理的猜想還是較多的.

(3)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勻速時讀數容易把握不準.

(4)對於摩擦的一些現象和運用學生興趣很大.

備註 根據教學情況可把這些內容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和什麼因素有關,第二課時接着介紹靜摩擦和滾動摩擦,以及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辦法.

説明:需要視頻目錄:

(1)冰球比賽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運動員到終點時停止用力後慢慢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3)騎自行車不蹬後滑行一段後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國中物理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複習目標]掌握質量,密度,比熱容等物理量,鞏固天平,量筒等儀器的使用方法。

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手腦並用,合作探究的科學精神。

[複習重點和難點]密度和比熱容知識的理解運用

[教具和學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幣,五角硬幣,磁鐵,三角板,刻度尺,鐵湯匙和塑料湯匙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點評

一、瞭解硬幣(20分鐘)

1、用天平分別稱出一元硬幣和五角硬幣質量,並加以比較。測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沒有砝碼的天平比較出兩枚硬幣的質量大小呢?)

2、請大家比較兩枚硬幣的密度,要求大家設計表格,記錄你測量的數據。最好能用兩種方法來測量密度。

3、自選器材,探究這兩枚硬幣還有那些性質。

動手測量硬幣的質量,進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並提出可以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在調節好的天平兩邊來比較他們的質量。自主設計測量密度的實驗表格,提出不同的測量密度的方法。(一種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種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導學生自發的把桌上的硬幣拿到一起,用測多算少的方法來測量硬幣的厚度。學生研究總結出兩種硬幣是否可以被磁鐵吸引 通過這個活動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學會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並且能夠研究發現一些新的問題

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8分鐘)

水的比熱容比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這一性質,請大家總結自己知道的現象,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

交流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 總結每個小組的討論,讓大家對比熱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質有哪些物理屬性?(10分鐘)

總結學過的物質的物理屬性,請同學們設計實驗從物質的物理屬性的角度比較鐵湯匙和塑料湯匙 從密度角度比較

從比熱容的角度比較

從硬度角度比較

從導電性角度比較

從導熱性角度比較 製造每一件物品的選材都要根據它的用處,我們要把不同物理屬性的物質用在最適合的地方

四、總結知識點 (7分鐘)

歸納質量,密度,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及其單位,複習課後的知識梳理 學生聽講

[教學資源]複習課往往比較枯燥,在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的時候可以上物理課件圓,發光的小球等網站下載flash,配合課堂使用

[教學評析]從運用知識的角度來複習本章內容,以為是複習課,教師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必要的引導,大部分活動讓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學生不但認識了知識,也用過了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