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並能夠熟練計算。

2、經歷小數加減法的複習整理過程,瞭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繫。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受整數加法運算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能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4、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整理與複習知識的重要性,養成回顧與反思的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會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回顧,再現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複習和整理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法的整理與複習)請打開課本,回顧一下,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打開課本共同回顧:信息窗1:小數的口算,以及位數相同和位數不相同的小數筆算。信息窗2:小數連加、邊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小數的簡便運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回顧與整理,好嗎?在整理知識之前,請思考你打算採取哪種整理方法進行整理,如大括號式、集合圖式、表格式、樹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過程中可以參考課本,整理後讓別人看了既美觀又清晰,一目瞭然,時間為5分鐘,5分鐘後準備彙報。

課件出示問題引領:

(1)小數加減法口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位數相同與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3)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有哪些相同點?怎樣計算?

(4)小數的簡便運算與整數的簡便運算有什麼相同點?怎樣計算?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分工要求:

1號:檢查知識整理有無錯誤,遺漏的地方。

2號:標出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號:對整理的形式及美觀度提出修改方法。

4號:綜合組員意見,整理出一份優秀的知識整理卡準備展示。

學生分組合作整理知識網絡,老師參與其中。教師巡視時,根據每個小組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建議,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全班彙報交流。

彙報交流:

展示兩組學生作品,在彙報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給予適當的評價。

師:剛才同學整理的知識網絡都很有特點,並且知識點也比較準確全面。老師也整理了一個知識網絡。(出示知識網絡)針對每種方式整理出來的內容,教師從下表中的幾方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由於內容較多,只板書部分內容)項目計算方法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利用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0大小不變,把小數位數對齊,再相加減。

認真,仔細,容易對錯數位。

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法及演算(進位、計算結果要化簡)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再從(末)位算起,得數的小數點要和(加數或減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計算結果是小數,且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化簡。

①小數點對齊

②從末位算起

③別忘記化簡

④豎式要寫得美觀

⑤計算要細心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減法(添0佔位)及演算。

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減法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帶括號的先算小括號裏面的,然後算括號外邊的。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相同。

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同樣適用於小數。

3.提升認識師:通過我們的整理和複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你認為本單元的重點是什麼?哪些是易錯或不懂的,以及同學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預設:

①運用小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是重點。

②重點是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和簡便算法…………小結:同學們説的真好,看來同學們不僅在整理知識方面有了進步,還能整體把握一個單元的重難點,我們要在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之上再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檢測一下,看看這個單元我們掌握的如何?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一)基本練習,鞏固新知1.口算。

4.5+5.5=1-0.25=5.4-0.7=12.7+7.3=7.3-0.98=7+0.7=9.8-7.9=0.02+7.98=指名直接説得數,全班集體判斷對錯。並説一説小數的口算需要注意什麼?教師強調:小數的口算首先要看清楚算式中的兩個數分別是幾位小數,在心中口算時一定要對齊數位,其次要注意進位和退位問題。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21.35+2.65=6.7-5.02=10-0.8=9.7+12.34=(1)獨立計算,同時指名板演。

(2)集體更正答案,並且讓板演的同學分別説一説計算過程。

(3)指名説一説豎式計算和驗算需要注意的事項。

(4)教師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總結強調:

計算時首先要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

然後當數位不相同時,要利用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再進行計算;

接着在計算時跟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一樣加法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減法,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當十;最後要把得數的最簡形式寫到橫式的後面。驗算方法也和整數的驗算方法一樣:加法可以互換加數計算或者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進行驗算;減法可以用被減數減去差或者差加減數進行驗算。

3、算一算,填一填。(新課堂95頁第1題加補充題目

(1)8.64比1.28多(),0.34比5.58少()

(2)甲數是4.2,比乙數多1.4,乙數是()

(3)3千米500米比2千米50米多()千米。

(4)2.25+0.72+0.75+0.28=(+)+(+)

(5)比5小0.5的數比4大()

(6)17.5-()=15.05()+0.8=3.93

(7)()()學生在練習本上只計算不抄題,找生彙報,集體更正。教師重點關注後進生,給予指導。

3.能簡算的要簡算。

①64.45-14.3-32.19

②12.25+36+7.75

③5.83+3.6-4.79

④159-(62.39+58)

⑤13.05+12.38-4.05

⑥5.6-0.71-0.29

⑦65.3-(5.3-1.24)

(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更正,説一説每題的運算順序。能簡算的説一説運用什麼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

(2)第5小題和第7小題是簡算的一些變式練習,學生易錯,容易與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搞混,教師注重指導後進生的做題情況。

(2)教師強調: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進行簡便計算時一定要先觀察算式中各數的特點和聯繫,然後再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

三、梳理總結,提升認知1.教師總結:你對本節課自己的評價滿意嗎?你能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五五個方面評價一下自己嗎?學生評價。

2、提升認識:我們通過整理與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應用,課上,大家不僅能靈活地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觸類旁通、學以致用,老師為大家感到特別高興。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的整理和複習口算:數位對齊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末位算起,化簡混合運算:與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簡便計算:整數的運算律適用小數使用説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整理有序。上課時發現很多同學整理知識找不着頭緒,而且整理的知識比較亂,不清晰,用時較多,不知採取何種方式去整理,針對此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問題引領的形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以哪些問題開始整理思考,並在整理之前思考採取哪些方式進行整理並提出整理要求,怎樣整理既美觀又清晰,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合理科學的把知識形成網絡,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進一步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

(2)用心練習。除了知識的整理與歸納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練習的設計很全面,涉及到各個知識點,層次性較強,由基本的小數加減法的練習、混合運算、利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循序漸進,溝通了小數與整數之間的聯繫,融會貫通,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形成技能,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2、使用建議。

在整理知識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整理方法,注意把握小數與整數間的聯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練習要適量適當,儘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學生,不僅體現在知識上,還要體現在情感態度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於什麼狀態?_______,説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麼變化?天平有什麼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麼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説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麼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説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裏,未知數x屬於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並解出來。

六、作業佈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實踐活動。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用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初步理解什麼是圖形的密鋪。第二部分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否進行密鋪。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知道有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而有些則不能;從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密鋪的含義,更多地瞭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徵。第三部分,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美的體驗。並能夠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具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來探究問題;

(3)心理水平: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是還是有較強的好奇心,也有較強的表現欲;

(4)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相對較少。在學習過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並能準確的認識各種簡單平面圖形。對於密鋪,學生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生活體驗,只是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密鋪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是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初步抽象的理論知識。在這個知識系統的幫助下 ,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頭腦風暴,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基於以上認識,本課的設計重 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作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通過經歷與組內同伴動手拼圖以及設計密鋪圖形等活動過程,知道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密鋪,並知道有些圖形是不能密鋪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參與到組內討論,並指導。最後在學生活動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和反思,內化知識經驗與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轉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享受由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密鋪,瞭解有一些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可以密鋪的。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密鋪的原理

教學手段:

基於以上幾點的認識,本節課採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能夠自主的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自學或者是進行各種探究實驗,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課中擔任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但,由於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層次不盡相同,所以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渠道來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動,並在活動中有不同的體驗。

課前準備:

1、信息技術準備:廣播教學的教學系統,可以用來廣播教學,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電腦上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基礎,學生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基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學生能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同時也能對自己整個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2、道具準備:剪刀、卡紙若干。

3、素材準備:某客廳地面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與學生談話,想了解學生家裏的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

2、教師請學生用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來形容一下自己家裏客廳的地面。學生單獨彙報。(如:大/密/美麗/漂亮/寬敞/平整……)

3、教師出示從朋友家拍來的客廳的地面(兩幅圖),請學生欣賞。並問學生分別是由什麼形狀的地磚鋪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師問學生覺得這兩家的客廳鋪的怎麼樣。(如果學生説鋪的好或者是鋪的很平,就追問:好在哪裏?平在哪裏?並用手勢提醒學生髮現每塊地磚之間是一塊挨着一塊的,也就是沒有空隙的。如果沒有説出沒有重疊,就追問:有沒有把兩塊地磚疊在一起?引導孩子發現沒有重疊。)

5、揭示課題:我們把像這樣,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的鋪法稱為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談話方式引入 ,從學生的身邊去發現和感受密鋪的存在,從而引出課題。

二、實驗探究,領悟新知

(一)動手操作、感受密鋪

1、教師請學生們觀察“密鋪”這一個詞,問學生哪個字更重要。(學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師及時追問:“密”怎麼體現?引導學生髮現“密”體現在沒有空隙,不重疊。)

2、教師拿出幾個長方形,請一個學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操作完以後,教師請學生觀察有沒有做到密鋪,並追問是如何判斷的。(學生會説出,是密鋪,因為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4、教師對學生們的善於觀察和一學就會的寶貴品質進行肯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認“密鋪”一詞和請學生動手鋪長方形,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密鋪。為後面的動手實驗探究做鋪墊。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初步判定

1、教師追問學生: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們還學過什麼圖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

2、教師繼續問學生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並先讓學生猜測。

3、教師提示學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鋪,可以怎麼做。

4、學生説一説要驗證三角形能不能密鋪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來操作:

(學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師追問,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會説試一試或者是鋪一鋪,師再追問:拿什麼試?拿什麼鋪?學生應該會回答:要準備幾個三角形,然後再鋪一鋪。師再追問,準備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樣嗎?師:那我們就來按照這兩個步驟實驗一下:第一、取出①號信封裏面的卡紙(如下圖),沿着上面的線剪開,得到幾個三角形;第二、把剪下來的較大的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鋪一鋪。(以上步驟由小組合作完成))

6、學生按照剛才所説的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並用IPad拍一組已經完成好的圖片。

7、先請學生彙報實驗結果,並追問學生是如何判斷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如何判斷三角形能否密鋪到初步實驗發現三角形可以密鋪,為學生建立初步的表現。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研究密鋪原理

1、教師提出:如果把這些三角形隨便的鋪在一起,能密鋪嗎?如果不能,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呢 ?(學生髮現和三角形的角有關)教師接着追問和三角形哪個角有關(學生進一步發現和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關係)。

2、師生共同提出:為了更好的區分這三個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標上∠1、∠2、∠3。然後再放在一起鋪一鋪,看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在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標出來,並且相同的角標上相同的序號)

3、學生再次鋪一鋪。在鋪的 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分別是哪幾個。

4、教師展示一組學生完成的密鋪作品。並請學生認真觀察一下,這個小組標完角以後,在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呢?

【(6個角),哪6個角??這個角1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這個角2就是老師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這個角3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這個∠1、∠2、∠3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師再問,在這個拼接點處有幾個角1?幾個角2?幾個角3?】

教師小結:看來三角形真的可以實現密鋪,而且和三角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探究,發現三角形能密鋪是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有關係的。讓學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夠密鋪並非偶然,這其中隱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就是密鋪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再次驗證

1、教師問學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種三角形來鋪一鋪,學生們想要怎麼做。

2、學生思考,並提出可以先標出角,再鋪一鋪。

3、教師請學生把剛才剪下來的較小的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標一標,鋪一鋪。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師用IPAd拍一組完成好的。

4、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種三角形能不能密鋪。再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問學生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有什麼新發現。

5、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這樣看來這一種三角形和前面一種三角形一樣,也可以密鋪,而且也和它的三個內角有着密切的關係。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一次的鋪一鋪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鋪 的,而且再次領悟三角形能密鋪是和它的三個角有關的。

(五)探究四邊形能不能密鋪

1、教師引導學生:既然三角形能夠實現密鋪,那如果是這樣的四邊形能實現密鋪嗎?(師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貼到黑板上)

2、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鋪,動手實驗一下就行了。

3、教師請學生打開②號信封,取出裏面的四邊形動手鋪一鋪,並提醒學生思考動手鋪之前可以先做什麼。 (標角)

4、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動手實驗,教師觀察每一組完成的情況,並用IPAd記錄其中一組完成的情況。對於已經鋪完的小組,請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看看有什麼發現。

5、反饋: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樣的四邊形是否可以密鋪。然後請學生説説有什麼發現。

6、學生先判斷是可以密鋪的,因為這幾個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並且發現拼接點處有4個角,而且這4個角分別是這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如果有學生能發現這四個角加起來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這種四邊形也是可以密鋪的,而且也與四邊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前面幾次實驗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通過實驗發現四邊形是可以密鋪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樣,也和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有密切的關係。

三、小結及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研究了密鋪,知道了長方形可以密鋪,正方形可以密鋪,三角形可以密鋪,四邊形可以密鋪。並提問學生: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呢?

2、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梯形能不能密鋪?五邊形能不能密鋪?六邊形能不能密鋪?……

3、教師清學生藉助計算機操作來驗證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否能密鋪。

4、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5、學生操作完後,進行反饋,通過廣播教學體系請其中的幾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請其他學生幫助判斷。通過實驗、討論發現,正五邊形不可以密鋪,而正六邊形可以密鋪。

小結: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密鋪,有的不可以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操作,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實踐作業

用上今天所學的密鋪的知識為你自己的家設計一款漂亮的地磚。

五:板書設計

密鋪

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並熟記平均數概念及運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並掌握如何求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平均數概念和性質的探究,使學生能夠利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發展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氣温變化的幅度與上海的氣温變化的幅度比較,哪裏的氣温變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過計算比較這兩地氣温變化幅度的大小嗎?

北京得氣温變化大,通過兩地得最高氣 温和最低氣温得 温差計算比較得出。

2.表1給出了某户居民20xx年下半年的 電話費用,請你幫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費了多少元電話費?

表1某户居民20xx年7-12月電話費用統計表

月份789101112電話費(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 (元)。

二、例題 講解。

每3秒呈現10個數字,淘氣小朋友5次記住數字得情況統計表

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記住數字的個數54759

①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

淘氣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

②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是怎麼的出來的?

平均數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為:(5+4+7+5+9)÷5=6(個)。

③淘氣哪一次也沒有記住6個數字啊!這是怎麼回事?

“6個”是幾次“勻”出來得。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得代表。

④説一説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平均數。

我們班同學得平均身高、這個月得平均 氣温。

四、實際應用。

小明期會考試,語文、數學、科學三門的平均分是91分,其 中語文考了89分,英語考 了91分,小明期會考試數學考了多少分?

解:由題知總分為91×3=273(分)

所以數學考了273-89-91=93( 分)

答:小明期會考試數學考了93分。

五、習題鞏固。

1.下面是科技館一星期售出門票情況統計表。

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張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約售票多少張。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約900張。

(2)星期六售出門票1700張,星期日售出門票1460張。這個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值與5天的平均 數相比,有什麼變化?

這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數:(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張)。

這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數大。

2.小熊冷飲店 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本月前3周賣出冰糕情況記錄,第一週7箱,第二週8箱,第三週9箱,那麼小熊本週進多少冰糕合適呢?

按平均數進貨比較保險,每週都在增加,第四周還可以增加一箱。那麼本週可以進冰糕10箱。

六、課後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賽中。奇思前後4次投中的個數分別為7個、7個、6個、8個。用什麼數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個數?

用平均數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個數。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氣温記錄。請你分別算出這星期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得平均值。

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氣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氣温/°C1818202224202521

3.一農機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還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還可以用幾天?

解:由題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還可以用:240 ÷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還可以用2天。

七、小結。

通過本節課得學習,我們學會了如何看圖表以及平均數得計算原理,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重在計算和生活上得應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繫與區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係列方程,經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學習重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學習難點】

能根據圖義,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對嗎?比如説,誰願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説)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説)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説是已知數,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説是……。.(未知數)以此來引出未知數。

二、利用等量關係,正確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圖1: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櫻桃的質量,那麼,可以列出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圖2:四盒種子的質量一共是xx克。

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4盒種子的質量=x克)

師:能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寫出一個等式嗎?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説字母表示什麼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板書:4y=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嗎?(同學們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裏有相等關係嗎?)

3、課件出示圖3:一壺水剛好倒滿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係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麼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xx)

4、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xx)

(1)同桌交流。説一説:上面的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

(2)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自己讀一讀,你認為關鍵詞是什麼?

(3)鞏固知識。

師:説一説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5、會寫方程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着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説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説一説各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出方程。

四、總結評價

師:關於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四年級下冊《優化》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沏茶”“烙餅”等簡單的事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形成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

2、初步感受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統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難點:掌握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增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最應該要珍惜的是時間,要珍惜時間,就要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運用優化的思想去學習怎樣合理的安排時間。(板書課題:優化)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一:沏茶問題

1、問題導入:你平時沏茶的時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你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估一估,做這些事情你需要多長時間?

2、課件出示情境圖,從畫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樣安排可以節省時間?

3、先讓學生同桌交流,再引導,合理安排時間,要考慮好各項事情的先後順序。想一想什麼事情可以同時做?

4、同桌合作,設計方案。

5、互相交流,展示方案。

課件出示流程圖:

方案A:一件一件的做:

方案B:幾件事同時做:

6、對這些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又省時間?

小結:看來,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要考慮先後順序,而且還要考慮能同時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時進行,這樣就能節省時間。像這種使用最短時間沏好茶的方案,我們把它稱為“最優方案”,這種思想就是“優化”思想。

情境二:烙餅問題

1、出示情境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關鍵的數學信息:每次只能烙2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鐘。

2、組織活動:接下來進行一次烙餅比賽,看看誰是最聰明的烙餅師?

引導學生用硬幣或紙片擺一擺,再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過程,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上台展示烙餅的過程,説一説用了多少時間。

課件出示烙餅示意圖:

3、小結:這樣的安排,用時最少,也就是最優化的方法。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探索烙4張餅,5張餅……所用時間的規律。

知道了烙3張餅最優化的方法,那麼烙4張餅、5張餅的最優化方案又是怎樣的呢?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討論操作尋找最優化方法,並記錄過程。

全班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四、聯繫生活,當堂訓練

這樣安排時間合理嗎?為什麼?

A、小東邊吃飯邊看電視。

B、邊打電話邊騎車。

C、一邊走路一邊看書。

D、在馬路上踢球。

五、暢談收穫,全課總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總結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四年級下冊《優化》數學教案 篇七

《系統優化》教學設計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案例分析,使學生懂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系統優化的意義,指導學生把系統優化的思想延伸到整個生活和學習當中。

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系統最優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驟

難點:系統優化的過程分析

教學準備:多媒體

二、教學流程:

中馬 : 上馬

下馬 : 中馬

“城西幹道從大橋南路到賽虹橋立交橋,是南京市貫穿城市交通的大動脈。城西幹道全線貫通於2000年,因為有了城西幹道,許多從大橋過來的車輛不必經過市中心就可以便捷地通過包括城西幹道在內的繞城公路通行。

城西幹道的出現,除了帶來交通便捷,也給沿線的數十萬市民帶來了噪音之苦。從大橋經過城西幹道的大多數是重型載貨車和大客車,而且城西幹道的每天的車流量非常大。據調查,白天暢通時城西幹道上的車輛平均時速為80邁,晚上可以達到100邁。重量大、速度快是城西幹道上車輛的一大特點,車身和空氣的摩擦聲、發動機馬達聲是噪音的主要。

城西幹道沿線分佈着大量的居民區,按照國家相關環保劃分標準,這些居民區屬於商業、居民、文教混合區,白天最大噪音值是60分貝,晚上最大噪音值是50分貝。但是兩邊的居民區噪音全線超標,在離高架不到15米的重噪音區聖淘沙花城19樓的一户人家,更是測出了開窗峯值81.6分貝、谷值65.8分貝,關窗峯值66.7分貝、谷值54.2分貝的超標噪音。長期生活在噪音中,人的健康會受到損害,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城西幹道沿線不僅有民居還有學校,有的學生戴耳機睡覺;老師上課用喇叭講課;有的學生説:“在城西幹道邊上住了4年,記得剛進校的時候整整一個星期就沒睡着覺。後來終於慢慢習慣了,如今到了夜裏打雷都不醒,只是時常覺得精神疲勞、頭疼,還有點健忘。”噪音已經傷害到這些學生的神經系統。

21世紀的城市人居環境不僅要講究安逸更要講究健康,現在正在建的城東干道高架已經做了隔音牆的規劃,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到城西幹道沿線眾多居民區和學校的存在,也在這一區域安裝隔音牆,免去市民的噪音之苦。”

教師:問題提出來了,怎樣能夠改善城西幹道周圍附近噪音的污染,優化居民樓、學校等大環境系統。

學生3:降低車體本身的噪音;

學生4:讓車流在此路段減速通過;

學生5:讓車道遠離學校……

學生6:修建隔音牆√

教師:隔音牆作用的本質是改變噪音的傳播途徑,以達到改善污染的目的。

但對於類似於香港城市高樓林立的情況,再高速公路兩側如果修建隔音牆必須修得很高才可以,如果牆修得太高,那麼抗風暴的能力就會大大減弱,為增加抗風暴能力,選材時就會大大提高成本,這樣修建隔音牆就不是合適的優化方法。

教師:系統優化的意義就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取系統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

再舉例:

如:在蔬菜、西瓜的種植中,要使蔬菜防病和提高產量,要使西瓜抗禦低温的能力,就應採用嫁接技術,這是一項增產增收的栽培技術,嫁接的西瓜比自根西瓜增產1倍以上。

如:建築材料的改進也是一項優化技術,以往建築物的牆體多采用實心磚,現在採用了空心磚,在保證強度、隔熱隔音效果的同時,節省了材料。

教師:對於比較複雜的系統,人們對其特徵瞭解不夠,所以需要運用一定的數學的手段描述它,進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在前一節的學習中,我們就曾接觸到數學模型的問題,比如 龍舟賽艇案例分析中,可以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進行定量描述a=F/,這就是一個描述運動特性的數學模型 。

系統建模的`目的是要將系統的原型抽象為數學模型,並運用已有的數學方法分析求解得出數學結論,再運用這一結論來解決實際系統中的問題。

案例2:

在江邊一側有A、B兩個廠,它們到江邊的距離分別是2和3,設兩廠沿江方向的距離是3.5,現在要在江邊修建一個碼頭,使得兩廠的產品能夠順利過江,問碼頭應建在什麼位置,才能使運輸路線最短?

本問題屬於系統的優化問題。

學生分析:

根據要求可畫出上圖,在江邊DE上求一點C,使C到A、B兩廠的距離之和為最短。

數學模型為: Sin=AC+BC

過A點作關於直線DE的對稱點A1,連接A1B與DE相交於C,這一點既為所求的碼頭的地點。

根據相似三角形原理,求得 DC=1.4,碼頭建在與A廠到江邊垂直距離位置相距1.4處,運輸路線最短。

教師:從“為江邊碼頭選址”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優化僅僅靠定性的分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定量計算才行。

三、總結:

1、系統優化的一般性步驟

①提出需要優化的問題;

如:城西幹道噪音污染問題就是需要進行優化的問題;碼頭的選址也是一個系統優化問題。

②需要收集有關資料和數據,確定變量、建立定量計算方程(數學模型)和約束條件,選擇合適的最優化方法

如:具體測量噪音的嚴重程度;為保持方案可行,必須勘測、預算;建立隔音牆防噪音的數學模型及牆體參數條件,求解數學解;牆體結構與材料與定量計算有關;經費預算包括:購買器材、設備費用;外請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人員費用民工費用、機動調動費用……

③驗證和實施。

條件校驗:逐項校驗修路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否具備。

實施與調整:實施計劃的過程

2、影響系統優化的因素

①優化追求的目標要適度。

②希望投入最小,而取得的效益最大

效/耗比 性/耗比 性/價比 (比值越大,就越接近或達到最優化)

③系統優化使離不開條件,條件是否具備直接影響優化。

④某些不確定的或不可預見的因素也會影響系統的優化。

3、最優化方法

最優化方法是系統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它通常是指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條件下,使取得的效果(如生產產值、利潤、效益等)達到最大,而投入(如能源、資金、人力、時間等)達到最小的一種方法。

①要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是系統最優化

②堅持系統整體的最優化。運用好權衡理念,舍卒保車,棄車保帥,這是為了保證對弈的最終勝利。

③不間斷地尋求最優化,系統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系統的優化是具有相對性的,要遵循系統的動態觀點,推動系統不斷進步。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以優化作為教學主線,以案例為載體,一步步分析展開,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對隔音牆實例可以指導學生對確定的研究問題進行實地參觀、測量、調查和向專家諮詢,得到第一手材料後,再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相互評價、自我評價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

最新四年級數學人教版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之《密鋪》。

教材分析:這是一節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實踐活動。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用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初步理解什麼是圖形的密鋪。第二部分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否進行密鋪。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知道有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而有些則不能;從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密鋪的含義,更多地瞭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徵。第三部分,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美的體驗。並能夠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具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來探究問題;

(3)心理水平: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是還是有較強的好奇心,也有較強的表現欲;

(4)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相對較少。在學習過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並能準確的認識各種簡單平面圖形。對於密鋪,學生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生活體驗,只是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密鋪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是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初步抽象的理論知識。在這個知識系統的幫助下 ,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頭腦風暴,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基於以上認識,本課的設計重 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作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通過經歷與組內同伴動手拼圖以及設計密鋪圖形等活動過程,知道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密鋪,並知道有些圖形是不能密鋪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參與到組內討論,並指導。最後在學生活動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和反思,內化知識經驗與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轉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享受由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密鋪,瞭解有一些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可以密鋪的。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密鋪的原理

教學手段:

基於以上幾點的認識,本節課採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能夠自主的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自學或者是進行各種探究實驗,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課中擔任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但,由於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層次不盡相同,所以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渠道來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動,並在活動中有不同的體驗。

課前準備:

1、信息技術準備:廣播教學的教學系統,可以用來廣播教學,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電腦上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基礎,學生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基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學生能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同時也能對自己整個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2、道具準備:剪刀、卡紙若干。

3、素材準備:某客廳地面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與學生談話,想了解學生家裏的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

2、教師請學生用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來形容一下自己家裏客廳的地面。學生單獨彙報。(如:大/密/美麗/漂亮/寬敞/平整……)

3、教師出示從朋友家拍來的客廳的地面(兩幅圖),請學生欣賞。並問學生分別是由什麼形狀的地磚鋪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師問學生覺得這兩家的客廳鋪的怎麼樣。(如果學生説鋪的好或者是鋪的很平,就追問:好在哪裏?平在哪裏?並用手勢提醒學生髮現每塊地磚之間是一塊挨着一塊的,也就是沒有空隙的。如果沒有説出沒有重疊,就追問:有沒有把兩塊地磚疊在一起?引導孩子發現沒有重疊。)

5、揭示課題:我們把像這樣,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的鋪法稱為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談話方式引入 ,從學生的身邊去發現和感受密鋪的存在,從而引出課題。

二、實驗探究,領悟新知

(一)動手操作、感受密鋪

1、教師請學生們觀察“密鋪”這一個詞,問學生哪個字更重要。(學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師及時追問:“密”怎麼體現?引導學生髮現“密”體現在沒有空隙,不重疊。)

2、教師拿出幾個長方形,請一個學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操作完以後,教師請學生觀察有沒有做到密鋪,並追問是如何判斷的。(學生會説出,是密鋪,因為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4、教師對學生們的善於觀察和一學就會的寶貴品質進行肯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認“密鋪”一詞和請學生動手鋪長方形,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密鋪。為後面的動手實驗探究做鋪墊。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初步判定

1、教師追問學生: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們還學過什麼圖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

2、教師繼續問學生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並先讓學生猜測。

3、教師提示學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鋪,可以怎麼做。

4、學生説一説要驗證三角形能不能密鋪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來操作:

(學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師追問,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會説試一試或者是鋪一鋪,師再追問:拿什麼試?拿什麼鋪?學生應該會回答:要準備幾個三角形,然後再鋪一鋪。師再追問,準備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樣嗎?師:那我們就來按照這兩個步驟實驗一下:第一、取出①號信封裏面的卡紙(如下圖),沿着上面的線剪開,得到幾個三角形;第二、把剪下來的較大的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鋪一鋪。(以上步驟由小組合作完成))

6、學生按照剛才所説的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並用IPad拍一組已經完成好的圖片。

7、先請學生彙報實驗結果,並追問學生是如何判斷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如何判斷三角形能否密鋪到初步實驗發現三角形可以密鋪,為學生建立初步的表現。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研究密鋪原理

1、教師提出:如果把這些三角形隨便的鋪在一起,能密鋪嗎?如果不能,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呢 ?(學生髮現和三角形的角有關)教師接着追問和三角形哪個角有關(學生進一步發現和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關係)。

2、師生共同提出:為了更好的區分這三個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標上∠1、∠2、∠3。然後再放在一起鋪一鋪,看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在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標出來,並且相同的角標上相同的序號)

3、學生再次鋪一鋪。在鋪的 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分別是哪幾個。

4、教師展示一組學生完成的密鋪作品。並請學生認真觀察一下,這個小組標完角以後,在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呢?

【(6個角),哪6個角??這個角1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這個角2就是老師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這個角3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這個∠1、∠2、∠3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師再問,在這個拼接點處有幾個角1?幾個角2?幾個角3?】

教師小結:看來三角形真的可以實現密鋪,而且和三角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探究,發現三角形能密鋪是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有關係的。讓學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夠密鋪並非偶然,這其中隱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就是密鋪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再次驗證

1、教師問學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種三角形來鋪一鋪,學生們想要怎麼做。

2、學生思考,並提出可以先標出角,再鋪一鋪。

3、教師請學生把剛才剪下來的較小的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標一標,鋪一鋪。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師用IPAd拍一組完成好的。

4、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種三角形能不能密鋪。再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問學生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有什麼新發現。

5、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這樣看來這一種三角形和前面一種三角形一樣,也可以密鋪,而且也和它的三個內角有着密切的關係。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一次的鋪一鋪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鋪 的,而且再次領悟三角形能密鋪是和它的三個角有關的。

(五)探究四邊形能不能密鋪

1、教師引導學生:既然三角形能夠實現密鋪,那如果是這樣的四邊形能實現密鋪嗎?(師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貼到黑板上)

2、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鋪,動手實驗一下就行了。

3、教師請學生打開②號信封,取出裏面的四邊形動手鋪一鋪,並提醒學生思考動手鋪之前可以先做什麼。 (標角)

4、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動手實驗,教師觀察每一組完成的情況,並用IPAd記錄其中一組完成的情況。對於已經鋪完的小組,請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看看有什麼發現。

5、反饋: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樣的四邊形是否可以密鋪。然後請學生説説有什麼發現。

6、學生先判斷是可以密鋪的,因為這幾個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並且發現拼接點處有4個角,而且這4個角分別是這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如果有學生能發現這四個角加起來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這種四邊形也是可以密鋪的,而且也與四邊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前面幾次實驗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通過實驗發現四邊形是可以密鋪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樣,也和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有密切的關係。

三、小結及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研究了密鋪,知道了長方形可以密鋪,正方形可以密鋪,三角形可以密鋪,四邊形可以密鋪。並提問學生: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呢?

2、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梯形能不能密鋪?五邊形能不能密鋪?六邊形能不能密鋪?……

3、教師清學生藉助計算機操作來驗證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否能密鋪。

4、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5、學生操作完後,進行反饋,通過廣播教學體系請其中的幾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請其他學生幫助判斷。通過實驗、討論發現,正五邊形不可以密鋪,而正六邊形可以密鋪。

小結: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密鋪,有的不可以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操作,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實踐作業

用上今天所學的密鋪的知識為你自己的家設計一款漂亮的地磚。

五:板書設計

密鋪

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四年級下冊《優化》數學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教材是以“沏茶”和“烙餅”的生活素材為背景,鼓勵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求最優方案。本課時所授的是第一課時內容---“沏茶”。教科書首先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時間。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沏茶的各項工作,以便於學生對最優方案的探索,同時也可幫助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問題1是讓學生嘗試解決沏茶如何省時的問題;問題2是通過對可以同時做的事情的探討,引導學生優化程序節省時間;問題3是通過計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時間,進一步體會優化思想。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優化問題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感受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統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和養成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難點:學會根據具體事件的狀況,通過調整事件順序,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沏茶的工序圖片、磁塊

學具準備:沏茶的工序圖片、紙張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一段小視頻,讓學生觀看,師質疑導入新課。

二、探究“沏茶”問題。

1、説一説。

(1)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並説一説沏茶要做些什麼事?明確沏茶的大致順序。

(2)出示每件事的時間,説説完成每件事各需要多長時間?

(3)根據以上沏茶要做的幾件事,想一想怎樣沏茶?進一步明確沏茶的先後順序。找生説一説。

2、擺一擺,畫一畫。

(1)引導學生思考:要燒水為客人沏杯茶,怎樣安排可以節省時間?沏茶的過程中什麼事情可以同時做?需要多長時間?

(2)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設計方案。如用工序圖片擺一擺,或者在紙上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收集學生的作品。找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

3、比一比。

(1)師生探討,羅列出正確的設計方案。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案有:方案A:

洗茶杯2分鐘→找茶葉1分鐘→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2+1+1+1+8+1=14(分鐘)方案B:

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沏茶1分鐘

1+1+8=10(分鐘)方案C:

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1+1+8+1=11(分鐘)

以上這些方案,你認為哪些方案是正確的?哪些方案是錯誤的?

(2)比較中選擇最合理的設計方案。

在正確的方案中哪種方案最合理,又省時間?為什麼?(強調同時完成)

(3)展示沏茶流程圖。

師強調: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過程表示出來,一般畫上箭頭。

4、小結,引出課題,板書:優化。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小紅幫媽媽做以下幾件家務,至少需要()分鐘。

洗衣機洗衣服掃地擦傢俱晾衣服20分鐘10分鐘10分鐘5分鐘2.奇思清早起牀後需完成以下幾件事。請幫他安排下事情的順序,要想喝到牛奶,最少需要多少分?

洗臉、刷牙、疊被子做眼保

健操洗杯子

拿奶粉衝牛奶燒開水8分鐘6分鐘2分鐘2分鐘15分鐘四、暢談收穫,全課小結。

1、師質疑: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師生共同總結。

五、佈置作業。

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設計一個合理安排時間的活動方案

板書設計:

優化

沏茶:洗水壺 →接水 →燒水→ 沏茶

同洗茶杯

時找茶葉

1+1+8+1=1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