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56K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生活入手,結合教材內容。通過本學期數學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模式。最終圓滿完成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任務。

二、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考試情況,發現本班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甚理想。基礎知識不紮實,計算能力較差,思路不靈活,缺乏創新思維能力,尤其是解難題的能力低下。總體上來看,低分很多,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實數和相交線及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及其證明;掌握平面直角座標系;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不等式的具體解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抽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發展幾何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源自生活實踐,最終迴歸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本章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基本性質及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本章的難點在於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性質、運算法則,並將它們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和計算中。

第六章、實數:本章主要是學習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及整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難點在於理解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

第七章、平面直角座標系: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本章難點在於解一元一次方程,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及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學習線段和角有關的性質。本章的重點是區別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有關性質和計算;理解互為餘角、互為補角的性質及應用。本章的難點在於線段和角的有關計算。

五、教學措施

1、潛心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備課,精心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課,閲好每一份試卷,搞好每一節輔導,組織好每一次測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數學趣題,喻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數學特長生。

3、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六、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計劃安排如下:

第一週正數和負數及有理數5課時

第二週有理數的加減法5課時

第三週有理數的乘法5課時

第四周有理數的乘方5課時

第五週第一單元複習與單元測試5課時

第六週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5課時

第七週整式----單項式5課時

第八週整式----多項式5課時

第九周整式的加減5課時

第十週期中複習及段考5課時

第十一週段考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5課時

第十二週從算式到方程5課時第十三週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課時第十四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5課時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

第十九周

第二十週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第三單元複習及測試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多姿多彩的圖形及直線射線、線段、角期末複習及考試5課時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能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熟練運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經歷探索提公因式法的過程,培養逆向思維能力。

讓學生通過參與探索過程,培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公因式的定義以及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難點

準確找出多項式中各項的公因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什麼叫做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有什麼聯繫?

2、計算:

3、觀察上式運算的結果 ,各項所含的因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觀察到各項含有相同的因式m後,教師給出公因式的概念:

幾個式子的公共的因式稱為它們的公因式。

一個多項式如果各項含有公因式,怎樣分解因式呢?

二、探究新知

根據 的計算結果,你能將 分解因式嗎?分解的根據是什麼?你能説説分解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嗎?

學生思考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分解的根據是乘法分配律,具體的做法是把各項的公因式提到括號外面。 隨後給出這種方法的名稱。

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有公因式,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到括號外面,這種把多項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時要把所有的公因式都提出,使剩下的多項式因式裏不含公因式。

三、典例剖析

例1 把 因式分解。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各項的公因式,並板書分解過程。

解:

反思:分解得 對不對,為什麼?

例2把 因式分解。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各項的公因式,並總結出找公因式的方法:一看各項係數,找出各系數的最大公因數,二看各項的字母因式,找出相同的字母因式。

板書分解過程:

解:

例3 把 因式分解。

引導學生觀察各項的公因式,並總結出找公因式的方法:一看各項係數,找出各系數的最大公因數,二看各項的字母因式,找出相同的字母因式,相同的字母取指數最小的作為公因式。

板書分解過程:

解:

四、課堂練習

基礎訓練:

1、説出下列多項式中各項的公因式:

(1) ; (2) ;

(3) 。

2、在下列括號內填寫適當的多項式:

(1) ;(2) 。

3、把下列多項式因式分解:

(1) ; (2) ;

(3) 。

學生解答各題,教師組織學生互相批改。 補充説明,當多項式首項係數是負數時,一般要把負號提出括號。

五、小結

請你總結一下如何確定多項式中各項的公因式。

六、佈置作業

教材P62第1題,第2題的(1)(2)(3)。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第1教案

教學目標

1. 能結合實例,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相關概念。

2. 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體會化陌生為熟悉,化複雜為簡單的“轉化”思想方法。

3. 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1、。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據實際問題列不等式組。

教學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 估計自己的體重不低於多少千克?不超過多少千克?若沒體重為x千克,列出兩個不等式。

2. 由許多問題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決第2頁“動腦筋”中的問題,完成書中填空。

分別解出兩個不等式。

把兩個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數軸上表示出來。

找出本題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師舉例説出什麼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麼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滲透交集思想)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平方差公式的幾何背景。

2.會用面積法推導平方差公式,並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運算。

3.體會符號運算對證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用符號運算證明猜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在拼圖遊戲中對平方差公式有一個直觀的幾何解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體驗符號運算對猜想的作用,享受數學符號表示運算規律的簡捷美。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平方差公式的幾何解釋和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難點

準確地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簡單運算,培養基本的運算技能。

三、教具準備

一塊大正方形紙板,剪刀。

投影片四張

第一張:想一想,記作(1.7.2 A)

第二張:例3,記作(1.7.2 B)

第三張:例4,記作(1.7.2 C)

第四張:補充練習,記作(1.7.2 D)

四、教學過程

Ⅰ.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把自己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板拿出來,設它的'邊長為a.

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a2.

[師]請你用手中的剪刀從這個正方形紙板上,剪下一個邊長為b的小正方形(如圖1-23).現在我們就有了一個新的圖形(如上圖陰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嗎?

[生]剪去一個邊長為b的小正方形,餘下圖形的面積,即陰影部分的面積為(a2-b2).

[師]你能用陰影部分的圖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嗎?同學們可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教師可巡視同學們拼圖的情況,瞭解同學們拼圖的想法)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3)會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

1)滲透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思想。

2)通過嘗試求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細緻,認真的學習習慣。

2)在積極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本班共有40人,請問能確定男女生各幾人嗎?為什麼?

(1)如果設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這是什麼方程?根據什麼?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設該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兩個方程中的x表示什麼?類似的兩個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這樣,同一個未知數表示相同的量,我們就應用大括號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個方程組。

4、點明課題:二元一次方程組。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取數據,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探究新知,練習鞏固

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1)請同學們看課本,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的概念,並找出關鍵詞由教師板書。

[讓學生看書,引起他們對教材重視。找關鍵詞,加深他們對概念的瞭解。]

(2)練習:判斷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學生作出判斷並要説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課設計的重點,為加深學生對“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的內涵的理解,我採取的是閲讀書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對“項的次數的思考”,進而完善血生對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1)由學生給出引例的答案,教師指出這就是此方程組的解。

(2)練習:把下列各組數的題序填入圖中適當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組的解。

(3)既滿足第一個方程也滿足第二個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4)練習:已知是方程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嘗試求解

現在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尋找方程組的解呢?

1、已知兩個整數x,y,試找出方程組的解。

學生兩人一小組合作探索。並讓已經找出方程組解的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個方程取適當的xy的值,代到另一個方程嘗試。

(設計意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探索並解答問題,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2、據瞭解,某商店出售兩種不同星號的“紅雙喜”牌乒乓球。其中“紅雙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學一共買了4盒,剛好有15個球。

(1) 設該同學“紅雙喜”二星乒乓球買了x盒,三星乒乓球買了y盒,請根據問題中的條件列出關於x、y的方程組。(2)用列表嘗試的方法解出這個方程組的解。

由學生獨立完成,並分析講解。

3、例 已知方程3X+2Y=10

⑴當X=2時,求所對應的Y 的值;

⑵取一個你自己喜歡的數作為X的值,求所對應的Y的值;

⑶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

⑷用含Y 的代數式表示X;

⑸當X=-2,0 時,所對應的Y值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再從他們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複步驟中提煉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然後把它與原方程比較,把一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哪一個方程計算會更簡單,形成“正遷移”,引導學生體會“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過程。)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這節課學哪些知識和方法?

2、你還有什麼問題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學設計説明:

1.本課設計主線有兩條。其一是知識線,內容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嘗試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第二是能力培養線,學生從看書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學會歸納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嘗試法解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是本課設計的主要理念。由學生給出數據,得出結果,再讓他們在積極嘗試後進行講解,實現生生互評。把課堂的一切交給學生,相信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上進一步學習提高,教師只是點播和引導者。

3.本課在設計時對教材也進行了適當改動。例題方面考慮到數碼時代,學生對膠捲已漸失興趣,所以改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乒乓球為體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練習的作用,為知識的落實打下軋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1、特點與地位:重點中的重點。

本課是教材求兩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問題是圖最常見的應用的之一,在交通運輸、通訊網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2、重點與難點:結合學生現有抽象思維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學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徑問題的自身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1)重點:如何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徑問題,以及該問題的解決方案。

(2)難點:求解最短路徑算法的程序實現。

3、教學安排:最短路徑問題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求從某個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另一種是求每一對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根據教學大綱安排,重點講解第一種情況問題的解決。安排一個課時講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慮實際應用需要,補充旅遊景點線路選擇的實例,實例中問題解決與算法分析相結合,逐步推動教學過程。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掌握最短路徑概念、能夠求解最短路徑。

2、能力目標:

(1)通過將旅遊景點線路選擇問題抽象成求最短路徑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據抽象能力。

(2)通過旅遊景點線路選擇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講究工作方法、與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

課前充分準備,研讀教材,查閲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傳統的“講授法”以外,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以啟發的方式展開教學。由於本節課的內容屬於圖這一章的難點,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的反應控制好教學進度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

四、學法指導

1、課前上次課結課時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其有針對性的預習。

2、課中指導學生討論任務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本節課知識點。

3、課後給學生布置同類型任務,加強練習。

五、教學過程分析

(一)課前複習(3~5分鐘)回顧“路徑”的概念,為引出“最短路徑”做鋪墊。

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1)採用提問方式,注意及時小結,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回憶概念。

(2)提示學生“温故而知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導入新課(3~5分鐘)以城市公路網為例,基於求兩個點間最短距離的實際需要,引出本課教學內容“求最短路徑問題”。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1)先講實例,再指出概念,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自然過渡。

(2)此處使用案例教學法,不在於問題的求解過程,只是為了説明問題的存在,所以這裏的例子只需要概述,能夠説明問題即可。

(三)講授新課(25~30分鐘)

1、求某一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重點)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提出旅遊景點選擇的例子,解決如何選擇代價小、景點多的路線。

(1)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圖中求任一結點到其他結點最短路徑問題。(3~5分鐘)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主要採用講授法,將實際問題用圖形表示出來。語言描述轉換的方法(用圓圈加標號表示某一景點,用箭頭表示從某景點到其他景點是否存在旅遊線路,並且將旅途費用寫在箭頭的旁邊。)一邊用語言描述,一邊在黑上畫圖。

②注意示範畫圖只進行一部分,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餘下部分的轉化。

③及時總結,原型抽象(景點作為圖的結點,景點間的線路作為圖的邊,旅途費用作為邊的權值),將案例求解問題抽象成求圖中某一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問題。

④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張帶權有向圖,並略作解釋,為後續教學做準備。

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啟發式教學,如何實現按路徑長度遞增產生最短路徑?

②結合案例分析求解最短路徑過程中(重點)注意此處藉助黑板,按照算法思想的步驟。同樣,也是隻示範一部分,餘下部分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四)課堂小結(3~5分鐘)

1、明確本節課重點

2、提示學生,這種方式形成的圖又可以解決哪類實際問題呢?

(五)佈置作業

1、書面作業:複習本次課內容,準備一道備用習題,靈活把握時間安排。

六、教學特色

以旅遊路線選擇為主線,靈活採用案例教學、示範教學、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枯燥的理論講解生動起來。在順利開展教學的`同時,體現所講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國小裏已經學過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讓我們回顧一下,如何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如: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麼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麼根據題意,得

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例子:

問題1:某校國中一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遊,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

問: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有哪些方法?

(讓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pide;44=264&pide;44=6(輛)

列方程解應用題:

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那麼這些客車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車的64人,就是全體師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學生可能利用逆運算求解,教師加以肯定,同時指出本章裏我們將要學習解方程的另一種方法。)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後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學很快説出了答案。“三年”。他是這樣算的:

1年後,老師46歲,同學們的年齡是14歲,不是老師的三分之一。

2年後,老師47歲,同學們的年齡是15歲,也不是老師的三分之一。

3年後,老師48歲,同學們的年齡是16歲,恰好是老師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來解呢?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2)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啟發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隻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情景設置:

同學們,現在我們家裏都有電視機,大家都知道電視機的橫切面是個長方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將幾台型號相同的電視機疊放在一起組成“電視牆” ,計算圖中這些電視牆的面積。

(每一個小長方形的長為a,寬為b)

我們可以看到,“電視牆”是一個長方形,由9個小長方形組成。

從整體上看,“電視牆”的面積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積:3a·3b;

從局部看,“電視牆”中的每個小長方形的面積都是ab,“電視牆”的面積是這些小長方形的面積和:9ab。

於是,我們有:3a·3b = 9ab.

新課講解:

1.探索研究

一起來觀察上面這個等式:3a·3b = 9ab,根據上學期的學習,同學們知道,3a、3b都是單項式,9ab也是個單項式,那麼計算時是否有一定的規律性?4ab·5b這兩個單項式的積是20ab嗎?

請學生回答,教師加以總結歸納:

兩個單項式3a與3b相乘,只要把兩個單項式的'係數3與3相乘,再把這兩個單項式的字母a與b相乘,即3a·3b =(3×3)·(a·b)= 9ab.

4ab·5b這兩個單項式的積是20ab。

同學們回答的太棒了,兩個單項式相乘,實際上是運用了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單項式乘單項式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係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於只在一個單項式裏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們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2.例題

計算:(1)a·(6ab);

(2)(2x)·(-3xy).

解: (1)a·(6ab)

= (×6)·(a·a)·b

= 2ab;(教師規範格式)

(2)(2x)·(-3xy).

= 8x·(-3xy)

= 【8×(-3)】(x·x)y

= -24xy.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道有理數加法的意義和法則

2、會用有理數加法法則正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3、經歷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探究過程,體會分類和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有理數加法則的探索及運用

教學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的理解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展示足球賽圖片,你知道足球賽中“淨勝球”是怎麼回事嗎?

(學生口答,教師介紹淨勝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場比賽的結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課題。)

二、探求新知

1、甲、乙兩隊進行足球比賽,

(1)、如果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又贏了2球,那麼全場累計淨勝幾球?

(2)、如果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輸了2球,那麼全場累計淨勝幾球?

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若規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例如贏3球記為“+3”,輸2球記為“-2”,你能把上述結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得到兩種情況下的淨勝球數,從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師板書。)

(3)、除了上面所説的“贏了再贏”,“先贏後輸”,你還能説出其它可能的幾種情況並用加算式表示嗎?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輸贏球其它可能的情況,儘可能完整地説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各種情況,讓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教師板書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回答情況補充: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輸了3球;上半場打平,下半場也打平,最後的淨勝球情況,由學生説出結果並列出算式:(+3)+(-3)= 0,0+0=0 )

2、你能舉出一些運用有理數加法的實際例子嗎?

(學生列舉實例並根據具體意義寫出算式)

3、學生活動:

(1)、把筆尖放在數軸原點處,先向正方向移動3個單位長度,再向正方向移動2個單位長度,這時筆尖的位置表示什麼數?你能用數軸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過程及結果嗎?

(2)、把筆尖放在數軸原點個單位長度,再向負方向移動2個單位長度,這時筆尖的位置表示什麼數?你能用數軸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過程及結果嗎?

(3)、你還能再做一些類似的活動,並寫出相應的算式嗎?

(教師示範活動(1)的操作過程,學生列出算式並完成(2)(3),得到一組算式,教師板書。這一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從“形”的角度,直觀感受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4、歸納法則:

觀察上述算式,和國小學過的加法運算有什麼區別?你能歸納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嗎?

(由前面所學的內容學生已經知道:有理數由符號和絕對值兩部分組成,所以兩個有理數的相加時,確定和時也需要分別確定和的符號和絕對值,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照情境中輸贏球的情況分別探索和的符號和絕對值如何確定,學生相互交流,自由發言,不斷完善。通過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學生體會分類和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

5、例題精講:

例1 、計算

(1)、(-5)+(-3) (2)、(-8)+(+2);; (3)、(+6)+(-4)

(4)、5+(-5); (5)、0+(-2); (學生口答計算結果,並對照法則説説是如何確定和的符號和絕對值的,教師板書解題過程,讓學生體會“運算有據”。)

解:(1)、(-5)+(-3)

= -(5+3)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減)

= -8

(2)、(-8)+(+2)

= -(8-2) (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 -6

(4)、5+(-5);

=0 (互為相反的兩數之和為0)

6、訓練鞏固:

1、p33練一練2

(學生利用撲克完成本題,通過遊戲進一步鞏固有理數加法法則,體現“做中學”的新課程理念。)

7、延伸拓展:

(1)、一個數是2的相反數,另一個數的絕對值是5,求這兩個數的和

(2)、在國小裏,計算兩個數相加時,它們的和總是小於任何一個加數,學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後,你認為這個結論還成立嗎?請你舉例説明

(這兩題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第(1)題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第(2)題具有開放性,可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法則。)

三、課堂小結:

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談談自己對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及如何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

四、佈置作業:

1、課本p41第1題

2、列舉一些生活中運用有理數加法的實際例子,並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