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4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4W

4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4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二、新授

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

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

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總結出:

40+56=56+40

試着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髮現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板書。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

板書:a+b=b+a

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示。

符號表示:△+☆=☆+△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總結出:

(88+104+96)=88+(104+96)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特點。

學生繼續觀察幾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過上面的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總結觀察到的規律。

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

符號表示:(△+☆)+○=△+(☆+○)

教師板書:

(a+b)+c=a+(b+c)

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今天這節課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你能把這些運用於以後的學習中嗎?

五、作業

4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數學思想。

3.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本課是安排在學習三角形的概念及分類之後進行的,它是學生以後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及解決其它實際問題的基礎。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能力方面: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教材很重視知識的探索與發現,安排了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教材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通過量、算、拼等活動,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閲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繫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繫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説説本節課收穫。

2.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