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7W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古詩三首

教材説明

使至塞上(節選)

〔解題〕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五言律詩。公元736年,吐蕃發兵進攻唐屬小國小勃律(在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唐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這首詩作於王維赴邊塞的途中。

《使至塞上》共8句,本課節選其中4句,即3、4、5、6句。原詩第1、2句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第7、8句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中直寫作者奉命出使,前去慰問將士。詩人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大沙漠上奇異壯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戍邊將士的深情讚美。

〔結構分析〕

本課節選的4句詩,在內容上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前兩句),寫詩人出使邊塞的萬里行程。這是敍事,敍寫出使的季節和遙遠艱苦的行程。

第二部分(後兩句),寫大漠邊塞的奇異景觀。這是寫景,描寫大沙漠上孤煙垂直,渾圓的落日與滔滔黃河相輝映的景象。

〔語意理解〕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徵蓬”,指隨風飛動的蓬草。“歸雁”,指由南方北飛回歸故地的大雁。詩中借徵蓬和歸雁指代出使塞外的人。“漢塞”,即邊塞。“胡天”,即胡地,古代將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稱“胡人”,胡人居住的地方稱“胡天”。兩句詩表明出使的季節(南雁北歸為春季)和遙遠艱苦的行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大沙漠。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稱“大漠”。“孤煙直”,烽火台燃起的濃煙,沙漠荒涼,沒有別的景觀因此稱“孤煙”。“直”,表現煙的勁拔、堅毅。“長河”,指黃河。大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橫貫其間的黃河顯得分外“長”。“落日圓”,傍晚圓圓的太陽。傍晚,在大漠看西下的落日分外渾圓。這兩句貼切自然的寫景,表現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浩茫的大沙漠上,一股烽煙筆直上衝,單調而醒目,渾圓的落日與滔滔黃河交相輝映,構成淒涼壯美的景觀。

〔寫作特點〕

1.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

作者寫沙漠抓住“煙”“河”“日”三種典型事物加以刻畫。刻畫煙為“孤煙直”,刻畫“河”與“日”為“長河落日圓”,形象地描述了大沙漠既單調,又雄渾的景物,勾勒出闊大、壯美的大沙漠中黃昏日落的景色。

2.敍事、寫景、抒情交融。

前兩句寫作者出使,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這既是敍事,也是寫景。後兩句寫大漠、烽煙、長河、落日,活現出一幅邊塞圖。讀這兩句詩,使人可以感受到邊塞的荒涼、悽苦。然而戍邊將士正在這裏浴血奮戰,實在可歌可泣。“煙”雖“孤”,但卻“直”,大有頂天立地之感。長河落日本極平常,但作者卻有獨特感受。説“長河落日圓”,流露出親切、喜悦之情,足見詩人開闊的胸襟。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虐待”等詞語,積累“舉目無親、衣食無憂”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黃道婆的經歷以及她在棉紡織業的貢獻。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黃道婆是如何傳授棉紡技術,革新棉紡工具,為父老鄉親們造福的,體會黃道婆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講述黃道婆的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黃道婆是如何傳授棉紡技術,革新棉紡工具,為父老鄉親們造福的。

教學難點

體會黃道婆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黃道婆的資料。

導學過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黃道婆是哪裏人?她是怎麼學會的先進的紡織技術?蒐集她的相關資料。

2、為什麼要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裏陳列着黃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介紹黃道婆。(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3.教師設置懸念,導讀:我們通過查閲資料,初步瞭解黃道婆的經歷和事蹟。那麼,課文講述了黃道婆的什麼事情?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

二、提綱導路,合作學習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和同學交流讀寫生字上的注意之處。

2.勾畫下列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歌謠 虐待 勞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贏得

舉目無親 衣食無憂 應運而生 百感交集

3.標註自然段序號,思考:課文講述了黃道婆什麼事情?留給我們什麼印象?

三、檢查反饋,理清條理

1.檢查生字詞語。

⑴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認讀。

⑵全班齊讀。

⑶教師:這一課生字較多,而且有些字比較難寫,你能不能給大家提個醒?(指名説)教師強調“虐、悴、贏”的寫法。

⑷指名逐段讀課文,瞭解課文通讀情況。

2.指名反饋詞語的理解。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應運而生:指適應時機而產生。

舉目無親:比喻單身在外,人地生疏。

百感交集: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複雜。

3.指名反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的紡織革新家黃道婆傳授棉紡技術,革新棉紡工具,為父老鄉親們造福的事。黃道婆是一位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人。

4.教師:你們是怎麼把課文分成四個意義段的?

第一段(1):講一首民謠所唱的“黃道婆”指的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棉神”黃道婆。

第二段(2~4):講黃道婆無法忍受公婆與丈夫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島的崖州,並向當地的黎族百姓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由於她思念家鄉,在老年的時候,她回到了故鄉。

第三段(5、6):在家鄉,黃道婆無私地傳授棉紡技術、革新棉紡工具,為父老鄉親們造福。

第四段(7):黃道婆去世後,人們建造了“先棉祠”來紀念她,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還陳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後人瞻仰。

四、初識人物,鼓勵探究

1.指名説説黃道婆留給我們的印象。(黃道婆:勇於反抗、熱愛家鄉、勇於創新、無私奉獻。)

2.教師:人物的性格及特點是由事情展現出來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樣刻畫黃道婆的性格特徵的?

3.小組合作探究。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還初步交流了自己對黃道婆的認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探究黃道婆是如何傳授棉紡技術,革新棉紡工具,為父老鄉親們造福的。

六、作業設計

1.比一比,組成詞。

州( ) 謠( ) 效( ) 虐( ) 筒( )籽( )

洲( ) 遙( ) 郊( ) 虛( ) 桐( ) 仔( )

2.補充詞語。

欲哭無( ) 百感交( ) ( )目無親 ( )名全國 衣食無( ) 衣衫( )( )面容( )( )圖案( )( )色彩( )( )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歌謠 虐待 勞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贏得

舉目無親 衣食無憂 應運而生 百感交集

2.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勇於反抗、熱愛家鄉、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黃道婆。課文是是怎樣塑造這個人物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

二、品讀詞句,感悟情感

1.教師:找出課文中體現黃道婆勇於反抗、熱愛家鄉、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語句。

⑴年幼的她欲哭無淚,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便決定衝出牢籠。

①“牛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她從小做童養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有一次,因為勞累過度,黃道婆織布的速度慢了點兒,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頓,鎖在柴房裏。)

②教師:無法忍受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便決定衝出牢籠。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黃道婆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子?(是一個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子。)

⑵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常常思念家鄉。每次想起家鄉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

教師:“百感交集”是什麼意思?(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複雜。)黃道婆為什麼會百感交集?(一是她在家鄉度過了苦難的童年,不願意想起往事;二是畢竟是自己的家鄉,不能不思念;三是家鄉非常貧窮,人們勞作非常艱辛,如果能傳授先進的植棉方法和棉紡技術就好了,就不會那麼窮,那麼累了。這段話可以看出黃道婆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情感。)

⑶在家鄉,黃道婆無私地向父老鄉親們傳授崖的植棉技術,使當地的棉花產量逐漸提高。她耐心地教人們用新式的的紡紗織布。這兩句話表現了黃道婆什麼樣的品質?(無私奉獻的品質。)

⑷後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潛心研究並創造出更先進的紡織工具,設計出了一套軋籽、彈花、紡紗、織布的操作方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黃道婆具有一種什麼精神?(勇於創新的精神。)

2.有感情朗讀這些語句,進一步體會黃道婆熱愛家鄉、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稱讚、佩服、語氣)

3.教師小結:同學們,從課文的介紹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黃道婆熱愛家鄉、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

4.教師:就這樣,在黃道婆和家鄉人民的辛勤創造下,圖案生動、色彩鮮明的“烏泥涇被”應運而生,不久便聞名全國。黃道婆的努力極大地推動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的發展。到了明朝,烏泥涇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松江棉布遠銷全國各地,贏得了“衣被天下”的聲譽。可以這麼説,我國的棉織業的發展是建立在黃道婆的無私傳授植棉技術、革新紡織工具的基礎上的。

5.當她去世後,人們是怎樣紀念她的?

(一是湊錢公葬她;二是建造了一座祠堂紀念她,題名為“先棉祠”;三是解放後,重修了她的墳墓,種了樹,建了墓園;四是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陳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後人瞻仰。)

三、用自己的話簡要説説她的故事

1.提出講述要求: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得流暢完整;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

2.學生在小組內按要求講述黃道婆的故事。

3.小組代表在全班講述。

四、總結全文

教師小結:同學們,黃道婆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

五、佈置作業

是啊,黃道婆無私奉獻、勇於革新的精神讓人敬佩。同學們可把故事講給父母聽一聽,好嗎?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在鐘樓讀書的經歷,分享讀書的樂趣,感受愛讀書、樂讀書的感情。

2、瞭解反覆的寫法在感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在鐘樓讀書的經歷,分享讀書的樂趣,感受愛讀書、樂讀書的感情。

2、瞭解反覆的寫法在感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設計:個性化備課:

一、導入

回顧第一部分內容,讓學生背誦。

二、學習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16—17自然段

1.默讀第16—門門然段,説説作者有哪些美好的願望。

2.結合前文説説,為{卜麼作者想到奧登賽去看看,為什麼還想到愛斯基摩人的漁村去看看?

3.師述:讀書:作者的視野不僅僅停留在家鄉的大海和興化灣;讀書,使作者能夠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讀書,使作者擁有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夢想……坐在鐘樓裏,看着周圍那麼多的書籍,對這座鐘樓的喜愛之情怎能不噴薄而出?讓我們一起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讀出作者由衷的喜愛。

4.齊讀文章第17自然段。

5.瀏覽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讀書的樂趣。

從全文來看,先介紹學校、學校閲覽室;再寫自己讀書享受到的樂趣;最後寫我的理想。

6.讀寫三本書樂趣的語段,説説它們在段落組合上有哪些特點。

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書,裏面有……我好像……”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讀書給你帶來了那些快樂?請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書,裏面有……我好像……

板書設計:

鐘樓讀書

動物童話故事

閲覽室:世界奇聞連環畫喜愛

人物傳記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過電視劇《水滸傳》嗎?談一談你對《水滸傳》的瞭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景陽岡》,去認識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書課題:景陽岡 (解題)參照“閲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⑴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它們與打虎有關係嗎?

⑶武松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把字音讀準確,不懂的字詞可查閲工具書進行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⑴小黑板出示:嚇唬、詭計、踉踉蹌蹌、腰胯等詞語。⑵指名朗讀。⑶重點指導個別字詞的音、形、義。⑷説一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讀“打虎”片段。

1細讀打虎的內容,説説老虎和武松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橫線畫下來品析。

3展示交流打虎: ⑴引導學生抓住老虎傷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對付老虎的三閃來學習。老虎:一撲 一掀 一剪 武松:閃在青石旁 閃在大蟲背後 又閃在一邊)

⑵武松的這一系列的“閃”能否換成“躲”,説説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掄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無畏。⑷讓學生試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過程,師生共同點評。

⑸請同學們欣賞一下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機智勇敢和打虎時驚心動魄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老虎的兇猛,讀出武松的機智勇武。

⑺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喝酒:⑴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喝酒時的語言與動作描寫來學習

⑵感受到武松什麼樣的性格特徵。(倔強豪放)

4.教師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重點交流了打虎和喝酒兩個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強豪放與英勇無畏。除了這些,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上岡,下岡),它們與表現文章中心有關嗎?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法:創設情景,以讀促講。

(二)學法:自學討論,合作探究。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麼。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並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暢談陸游。

1.(出示課件,激情導入)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想到金兵蹂躪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2.同學們,關於陸游你知道些什麼呢?(課件出示陸游簡介,看後引導學生交流彙報。)

3.小結:關於陸游,我們的確有太多的話要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陸游,傾聽他感人的心聲,感悟她偉大的人格。(課件出示全詩,齊讀詩題目,指明説題目意思。)

(二)、研讀《示兒》,感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初步體會詩人悲涼心境。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詩的前兩句。

(1)藉助文中註釋,自由朗讀理解詩的前兩句,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引導學生説一説詩句的意思,並找出詩人悲傷的原因。(板書:悲不見九州同)

(3)體驗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説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4、指導朗讀。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詩人一輩子都在期盼祖國的統一,如今,他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但他心中還有那麼多的遺憾,還有那麼多未完成的心願,那你在朗讀的時候,應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來讀呢?(指導學生朗讀)

5、根據以上學法,自學詩的後兩句。

(1)導入:(出示課件)出示詩人臨終絕筆圖,引導學生看圖並展開想象:此時的陸游會對兒子説些什麼?(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意境。)

(2)回憶總結前兩句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詩的後兩句。

(3)彙報交流。

(3)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藴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北定中原日)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小結:同學們,陸游臨終作詩,不説別的家常話,而只訴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的時候一定要把收復失地的消息告訴他,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板書:愛國)

三、創設情境,昇華感情。

1創設情景(點擊進入課件):假如你就是陸游的兒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親,聽到父親發自肺腑的叮嚀,你會對父親説些什麼呢?

2讓學生放飛想象,展開討論並指名説一説。

3、總結:假如陸游能聽到你們的發言,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課外拓展。

1、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2、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裏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課件揭示網站)(下課)

3、根據你對本節課的學習,放飛想象,對該詩進行擴寫。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瞭解這隻貝的經歷,理解他的可憐和可敬。

3、重新認識“醜陋”與“漂亮”的真正含義,理解這隻貝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也是一種美。

教學重點:

多種形式讀文,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這隻貝的可憐和可敬。

教學難點:

感悟這隻貝的特殊經歷中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

課件;不同貝殼的圖片;《陽光總在風雨後》的音樂。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説:“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葉老的這個教學思想,揭示了閲讀教學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在教學時,我圍繞“為什麼説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這一話題展開教學。

一、激情談話,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一隻貝),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一隻貝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和震撼。大海中有無數的貝,可以説這是一隻平凡的貝,但它又是不平凡的,接下來就讓我們與這隻貝親密接觸,走進這隻貝,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它、領悟它,好嗎?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老師。如何激發孩子探究問題的興趣、情趣是關鍵。上課伊始,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採用聊天的方式開門見山地引出“一隻貝”,讓學生產生質疑:一隻貝殼有什麼好講的?帶着疑問進入第二環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並思考:你認為這是一隻怎樣的貝?

2。學生分段朗讀。

3。找出中心句: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老師這是一隻怎樣的貝?(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①師:同意嗎?都誰畫的這句話?看來大家都用心讀書了。大屏幕出示: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②自由讀或齊讀: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③為什麼既説它可憐又説它可敬呢?接下來我們就更深入地去認識這隻貝。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你認為這是一隻怎樣的貝?”入手,引發學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三、緊扣中心,讀中悟情

自主閲讀,深入研究“可憐”

1。邊讀課文邊畫一畫,看看從哪裏能看出這是一隻可憐的貝?

2。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巡迴指導。

3。對話式的交流

①螞蟻、蟲子立即圍攏來,將他們的軟肉齧掉,空剩着兩個硬硬的殼。(齧掉什麼意思?一口一口地吃掉。這隻貝的肉都被其他動物一口一口地吃掉了,還在不停地流血,多麼可憐呀!)

②生命結束了!(連生命都失去了,難道還不可憐嗎?)

③這隻貝沒有被孩子們撿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時候,就是一隻醜陋的貝。(他讓人討厭,讓人誤解,所以很可憐。)

④因為有一顆石子鑽進了他的殼內,那是個十分硬的石子,無論如何不能擠碎他;又帶着稜角;他只好守着內在的折磨。(你們有沒有人迷過眼睛,迷眼睛時就連那麼一點點地灰塵我們都覺得無比的難受,何況一顆十分硬的石子,還帶着稜角,那是多麼的難受呀!)

⑤他的殼上越來越沒有了顏色,沒有了圖案,他失去了做貝的榮譽。(做貝的榮譽是什麼?你能不能在文中找找答案,“發現了好看的貝,撿起來,拿花線串着,系在脖項上。”是呀,別的貝被孩子們撿起並系在脖子上,而他卻越來越沒有了顏色,沒有了圖案,那他一開始就沒有顏色和圖案嗎?“這殼上都曾經投影過太陽、月亮、星星,還有海上長虹的顏色,也都曾經過浪花、旋渦和潮峯起伏的形狀。”老師這有一些貝的圖片,這是殼內沒有石子的貝的殼,他們是那麼美麗、那麼漂亮,可他卻因石子的存在而越來越難看,這是多麼可憐呀!)

⑥但他默默地,他説不出來。

⑦殼已經破爛,很不完全了。

⑧又發現了這一隻貝的兩片瓦礫似的的殼,用腳踢飛了。(是呀,與其説兩片瓦礫似的殼,不如説是兩片瓦礫,而且都放人用腳踢飛了,讓人討厭!)

教師小結:

是的,這是一隻多麼可憐,多麼不幸的貝呀!它失去生命、失去榮譽、受盡折磨、醜陋讓人討厭、有苦説不出??

教師引讀:

這是一隻可憐的貝。通過大家的描述使我們彷彿看見他那兩片瓦礫似的已經破爛了的殼,所以我們説: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使我們也彷彿看見石子鋒利的稜角正刺着他柔軟的身軀,所以我們説: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使我們還彷彿看見其它貝嘲笑他的目光,所以我們説:這是一隻可憐的貝。

重點指導:

讀第三自然段。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感同桌之間練習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個別讀——齊讀。

小組合作,深入研究“可敬”

長春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7

活動目的:

制定班級公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

活動目標:

1、讓學生通過遊戲和故事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瞭解在學習上、生活中應該遵守哪些方面的紀律;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

2、善於發現一日活動中不守規則的現象,聯繫生活實際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觀點,養成尊重他人發言的好習慣,積極參與制定班級公約。

4、通過活動,拓寬學生對守紀的認識,並養成自覺遵守的習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活動準備:

1、選好一名主持人

2、小組排練小品、啞劇,準備故事

3、集體學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佈置,書寫“紀律伴我成長”等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是我們温暖的家,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真快樂,我們都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的目標靠我們共同來完成,集體的榮譽靠我們大家來維護。我們一起來制定一個班級公約吧。

二、審題

學生自讀本次口語交際要求。

三、組織活動,討論發言

1、全班齊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學生演小品《早讀課**》。

語文早讀課老師沒來之前,學生有討論昨晚電視劇的、有睡覺的、有抄作業的,教室內一片喧譁聲,課代表在不停地喊“安靜、安靜”;有人在班門口望風,一聲“噓”聲,大家迅速各回各位、拿起課本裝模作樣。

3、學生自由發言:自己在早讀課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啞劇:《課堂內外》

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可還有三人不在,一會氣喘吁吁地跑進教室,編造遲到理由;下課後老師進行批評教育、不停點頭;放學後不及時回家,在校門口買零食、玩耍。

5、小組討論:找找班級中存在的問題,討論在集體生活中,我們應該共同遵守哪些規則?

6、教師相機點撥,講邱少雲烈火燒身的故事、大雁嚴守紀律的故事,增強學生守紀律的自覺性。

四、制定班級公約

1、針對班級建設的目標,每位同學在紙條上寫出兩三條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公約內容,再分別討論,去除不合理的、重複的部分,形成小組意見。公約內容要具體,便於落實。

2.要求各小組形成共識,最後各自總結成公約內容,彙報討論結果,全班表決。

五、齊讀班級公約

1、準時到校,佩帶紅領巾,衣着整潔,整理好課桌,主動與同學老師問好。

2、學好各門功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作業,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學會管好自己。

3、鈴聲一響即安靜,專心聽講勤思考;課間午休不追逐、不打鬧,不大聲喧譁,不影響他人。

4、出操集隊快靜齊,動作規範做好操;每天眼操做兩次,持之以恆視力保。

5、學校是我家,公物愛護靠大家。勤儉節約愛公物,遵循公德要重要。

6、愛惜糧食,節約水電,勤練體魄,積極勞動。

7、同學之間勤勉勵,團結互助,共同進步。

8、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學會自理。

六、總結

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形成,需要全體同學共同的努力。希望我們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自律自強,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覺遵守班級公約的榜樣。

七、作業

每人把班級公約寫下來,可以用硬筆書寫,也可以用毛筆書寫,然後挑選書寫優秀的作品張貼在教室裏,督促同學共同遵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8

教材分析

樓蘭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課文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分析了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也從保護生存環境方面留給人類無窮的思考。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瞭解“樓蘭死了”的原因。使學生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

教學構想

在教學時,先帶領學生把課文讀熟,再引導學生了解“樓蘭死了”的原因。

教學準備

蒐集樓蘭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樓蘭之死》。齊讀課題。

2、由課題,你想了解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3、看來同學們對這篇課文非常感興趣,那讓我們趕緊進入今天的學習吧!

二、講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認識生字。

(2)思考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2、交流,討論。

(1)樓蘭在哪兒?

(2)以前的樓蘭是什麼樣?

(3)現在的樓蘭是什麼樣?

(4)樓蘭為什麼死了?(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原因:天然植物被破壞,土地沙化。)

三、討論

(1)樓蘭之死給人類什麼教訓?

(2)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瞭解我國為保護植物採取的措施

作業設計

1、讀熟課文。

2、辦一期環保主題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樓蘭之死

過去現在

綠洲土地沙漠化沙漠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9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生活中,或者從電視上,你們一定聽過這個詞“活見鬼”。板書課題,齊讀。我們一起來討論在生活中哪些情境下人們可能會用上這個口頭禪。

過渡:其實啊,這三個字就出自一則小笑話,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

1.檢查預習。

(1)指名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字音、詞語。

(3)師範讀課文,讀出停頓。

標註停頓的課文。

(4)學生練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進行反饋。

2.藉助譯文,瞭解大意。

三、品味文言。

1.過渡:文章的大意弄懂了,我們來個對讀。我讀本站,你們對應讀出文言文。

2.思考:通過本站和文言文的對讀,你們有什麼發現?(語言簡練)

3.生齊讀古文

4.對照譯文,理解字詞。

四、深入研讀

1.用橫線畫出文中可笑之處。

學生反饋

2.重點理解句子: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指名讀文,想象第一個闖入者是什麼樣?

過渡:這第一個呀,還算説得過去,最逗的就是第二個闖入者,想象一下,他又是什麼樣兒呢?

3.引讀: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做糕的人剛剛起來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指名讀(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我們這些讀者又是何等的幸運,在作者的文字間目睹了這樣的畫面──再讀。

4.兩個人都看到了對方的狼狽相,於是──(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兩個人在大笑,難道他們僅僅在笑對方此時的狼狽嗎?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兩個人的經歷。

生自由讀古文前半部分

5.想象二人為何都説遇見了鬼呢?分別以赴飲者和投傘下者的口吻來説説,分析他們各自的心理,完成以下問答:

走了那麼久,對方卻不説話,赴飲者心生疑慮,他在想……

於是他用腳撩試對方,卻沒有碰着,心就開始慌了,他想……

於是,赴飲者……

投傘下者又是怎樣的呢?

久之,不語,他在想……

對方以足撩之,他在想……

對方奮力擠之橋下,他在想……

當他從河水中掙扎上岸的時候,他在想……

5.自由朗讀古文

五、總結:

1.我想問問,文章裏到底有沒有鬼?(沒有)我説有,而且還同時存在兩個,誰知道兩個鬼藏在哪兒?(……)沒錯,兩個人心中各藏有一個鬼。知道這是什麼鬼嗎(……)是膽小鬼。

引讀:正是因為有這一幕──(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才有了炊糕者晨起看到的場景──(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讀:正是因為有這一幕──(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才有了令我們讀者捧腹的畫面──(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2.思考:現在,誰來説説看,二人相識愕然,不覺大笑,僅僅是因為看到了對方的狼狽嗎?

3.簡介作者。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奧祕,服務人類的遠大理想;

2.識記9個生字;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激光的信息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採用多種形式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激光的特點;

2.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豐富對激光知識的瞭解,並能與同學交流感興趣的內容。

教學難點:採用多種形式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激光的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趣導課

板書課題:激光

談話:你對激光都有哪些瞭解?

老師這兒有一組激光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激光圖片)

相信今天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會對激光有更深入的瞭解。

學生交流。

欣賞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章要點

過渡:請大家翻開書,小聲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覆多讀幾遍。

過渡: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自學了生字,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自學的情況。(出示課件:詞語、多音字)檢查學生生字識記情況。

剛才大家讀了課文,你對激光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教師隨着學生的回答概括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交流

三、潛心會文品讀詞句意味

在這三部分內容中一定有你最感興趣的一部分,任選其中的一部分,用你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可以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語句,還可以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句子旁邊。

把你對最喜歡的那部分內容的感受和體會,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交流。

“最亮時,它比太陽還要亮100億倍呢!打個比方説,我們如果用眼睛對着電燈看,就會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陽的話,就會有暫時目眩感覺;我們如果對着激光看,眼睛就會嚴重受損,以至永久地失明。”

(1)這段話用了對比和舉事例的方法來説明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結合你的生活體驗,當你用眼睛看太陽的話,你會有什麼感覺?

結語:看太陽都會“目眩”,激光比太陽還要亮100億倍,你有什麼感受?

四、教師範讀

過渡:激光不僅是“最亮的光”,它還是“最快的刀”和“最準的尺”,有喜歡這兩部分內容的同學嗎?誰想來談一談你的體會?

放手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地讀相關的句子來充分體會激光是“最快的刀”是“最準的尺”以及利用激光這兩方面的特點可以用在醫學和測量等方面。(板書:醫學、測量)

通過剛才的學習,使我們瞭解到了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準的尺”,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用在軍事、醫學和測量等許多方面,所以“激光”真是一種“奇異”的光啊!

學生自學,讀一讀,劃一劃,寫一寫。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集體彙報交流:指名讓學生交流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讀一讀劃出的相關語句,並談一談對這寫語句的理解。

學生抓住“目眩”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學生交流體會,指名試讀這段話

全班讀。

學生交流、補充,揭示利用激光的這個特點可以用在軍事上,做激光槍和激光炮等。

學生任選其一,交流體會。

指名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五、拓展延伸充實文本內涵

過渡:激光的用途遠不止這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見到激光的身影,你們想一想,都可以在哪些地方見到它呢?

關於激光,課前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我們來看一看。

課件出示:部分關於激光的資料。

教師結語,激發學生情感:其實,激光的用途還有更多,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開發和研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就在咱們班中有同學在研究激光這一科學領域中傳出佳音。

學生自由發言。

全班學生閲覽。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

【教學設計説明】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過71個單句,478個字,但內容具體,描述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範文。

作者通過長期細緻的觀察,對成年貓的古怪性格及剛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可愛作了細膩、生動而又逼真的描述,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十分喜愛的感情。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每段都緊緊圍繞總起句進行具體描述,語言精當,層次分明,上下連貫,結構嚴謹。因此,教學這篇課文就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抓住總起句,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如同剝竹筍一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紮實訓練,以期達到“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這篇課文,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找出總起句並理解句意。

(2)課文圍繞總起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麼寫這些內容的;

(3)找出並理解重點詞、句是如何表現中心的。

這樣教學,符合閲讀教學的一般規律,即從整體入手,再到部分,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學到了閲讀此類課文的方法。

根據課文特點,擬定四方面的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是怎樣具體生動地描述成年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能力。

2.學習按不同內容給課文分段的方法,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學習圍繞總起句具體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斷句子的正確性,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學會本課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課後詞語的意思,會用“彼此”、“無憂無慮”造句。

本課建議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劃分段落,重點講讀第一段。第二教時講讀第二段,指導背誦第四節,總結課文,有感情朗讀,小練筆(圍繞總起句寫一段具體的話。)

【教學主要步驟】

一、課前預習,提出要求。

1.藉助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想想課文寫了有關“貓”的哪些內容?

3.想想從作者對貓的描述中,表現了怎樣的感情?哪些詞語和句子表現了這種感情?

二、揭示課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全文內容,並分清段落。

1.指名讀課文,思考並討論預習題。

2.課文寫了有關“貓”的哪些內容?

(讓學生明確:課文寫了有關“貓”的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成年貓的古怪性格;二是小貓的活潑可愛。)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學習課文是如何圍繞總起句具體生動描述的,並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講讀第一段。

(1)默讀課文,找出本段的重點句,並想想句子的意思。(討論後明確:本段的重點句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也是本段的總起句。)

(2)輕聲讀課文,思考: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些地方?(討論後明確: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以及“高興”時,比誰都“温柔可親”,“不高興”時,“無論誰説多少好話”,它都一聲不吭;既“勇敢”又“膽小”。)

(3)提問:貓的“老實”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並板書重點詞語:乖、睡大覺、不過問。結合理解“無憂無慮”,並口頭造句。)

(4)接問:課文中是怎樣描寫貓的“貪玩”的?(找出並板書重點詞語:一天一夜、任憑……也。)

(5)再問:貓的盡職又表現在什麼地方?(找出並板書重點詞語:閉息凝視、非……不可。)

(6)追問:為什麼從“閉息凝視”、“非……不可”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貓是“盡職”的?(討論後明確:從“閉息凝視”可以看出貓捕捉老鼠時的專注的精神;從“非……不可”可以看出貓等不到老鼠決不罷休的決心。)

(7)提問:課文在寫貓的“老實”與“貪玩”之間,“貪玩”與“盡職”之間是用一個什麼詞連起來的?(討論後明確:連接“老實”、“貪玩”和“盡職”這三個內容的詞是“可是”,懂得“可是”這個詞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轉折作用,語句上是起連貫作用。)

(8)輕讀課文,思考:貓的“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與“古怪”有什麼關係?(討論後明確:“老實”與“貪玩”是一對矛盾,“貪玩”與“盡職”也是一對矛盾,而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貓的身上,因此,貓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體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

(10)指名讀第二節,思考並討論:貓高興時給人的感覺是什麼?(結合解釋:温柔可親。)課文是怎樣從貓的動作和叫聲兩方面寫貓的“温柔可親”的?(板書:蹭、跳、叫喚、咕嚕。)

(11)提問:這裏的“幾條小梅花”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將腳印比作小梅花?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對貓的叫喚用了“豐富多腔”、“變化多端”來形容,可以看出什麼?(討論後明確:作者把貓的腳印比作“小梅花”,把貓的叫聲説成“豐富多腔”、“變化多端”,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愛貓。)

(12)再問:課文又是怎樣寫貓不高興時的表現的?(板書:無論……也)

(13)默讀第三節,想想貓的古怪性格還表現在什麼地方?(明確“膽小”與“勇猛”。)哪些詞語反映了貓的“膽小”和“勇猛”?(討論後板書:藏起來、不要説……就是……)

(14)小結第一段:①課文圍繞“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作者寫貓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麼感情?②想想剛才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學習第一段的?(歸納出:首先找出總起句並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課文圍繞總起句寫了哪些內容,是如何寫這些內容的;最後找出並理解重點詞、句,看看這些詞句是如何表現中心的。)

2.講讀第二段。

(1)輕聲讀課文,找出本段的總起句,並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問:第二段與第一段是怎麼連接的?哪一個詞最重要?為什麼?(明確:“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這一句承上啟下,“更”這個詞是把小貓與成年貓的性格相比,説明成年貓可愛,而小貓格外可愛。表現了作者愛貓,更愛小貓的感情。)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圍繞小貓的“可愛”寫了哪些內容?是怎麼具體寫這些內容的?劃出重點詞句。(討論後明確:圍繞小貓的“可愛”,主要寫了小貓玩雞毛、線團,摔交,打鞦韆。板書重點詞語:耍個沒完沒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鞦韆。)

(4)提問:作者對小貓懷有什麼感情?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明確:作者喜愛小貓,表現在“絕不會責打它們”等詞語。因為作者從小貓的`淘氣可愛中看出它們的“生氣勃勃”。結合理解“生氣勃勃”。)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在講清內容,理清層次,弄清句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也可引背,引語如下:小貓怎樣的可愛?它們是怎麼玩耍的?它們的膽子大到什麼程度?作者為什麼不會責打它們?

四、反覆誦讀,體會感情;總結全篇,練習仿寫。

1.師述:課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愛貓的感情,想一想,應怎樣朗讀,才能充分體現作者的感情?(明確:作者的感情基調是親切,因此朗讀時語調要輕,感情要充沛。)

2.教師指板書,進一步幫助學生梳理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3.學生瀏覽課文,想想本文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明確:本文圍繞總起句寫,內容具體,描寫生動。)

師述:你能學習課文的寫法,圍繞總起句寫一段具體的話嗎?

出示總起句(任選一題):

(1)貓真老實。

(2)貓很盡職。

(3)課間活動豐富多彩。

(4)這堂自習課真靜啊!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26.水

共幾課時

2

新 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目標

1.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精讀課文2—6自然段,通過想象、聯想、對比等方法,體驗缺水給村裏人帶來的苦與樂,並體會文中生動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採用的“反襯”的寫作方法。

3. 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貴,激發學生珍惜水的情感。

4. 繼續培養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畫批註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2—6自然段,通過想象、聯想、對比等方法,體驗缺水給村裏人帶來的苦與樂。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生動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採用的“反襯”的寫作方法。

教學資源

1. 網絡等媒體中反映中國水資源現狀的資料。

2. 《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有關水的資料和美文。

3. 學生對水的認識,和水有關的生活經歷。

4. 多媒體課件、課文中的插圖等。

預習設計

讀讀文中描寫“雨中洗澡”和“勺水消暑”的情景,感受有水之樂。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回憶課文(4分鐘)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交流感受。

第二板塊:學習“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樂(8分鐘)

1.自主學習。(3分鐘)

2.合作探究。(1分鐘)

3.展示。(4分鐘)

(1)體會雨水給村子裏的人帶來的“快樂”。

(2)讀第二小節。

(3)想象説話。

第三板塊:學習“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樂(18分鐘)

(一)感受缺水之苦(7分鐘)

1.快速瀏覽課文3、4自然段,用“——”畫出體現乾燥和炎熱的句子。

2.理解“風乾”。

3.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説話:缺水,可真 啊!

(二)感受解暑之樂(11分鐘)

1.讀讀4、5自然段,用“~~~”畫出水帶給我們奇妙感受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

2.交流分享。

3.聽老師讀課文。

4.嘗試對比朗讀。

5.抓住要點交流感受。

6.理解文中的“餓“字。

第四板塊:學習“反襯”寫法(10分鐘)

1.學習“襯托“手法。

2.通過學習本文,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苦”與“樂”。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

第一板塊:複習“艱辛取水”,感受缺水之苦

1.上節課我們一起跟隨作者馬朝虎走進了他的家鄉——一個缺水的小山村。感受了艱辛的取水場面。

2.咱們一起再來讀這段文字,體會這份艱辛。(出示圖文,齊讀。)

3.假如你生活在這樣一個缺水的村子裏,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板書:苦)

第二板塊:學習“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樂

1.過渡:在飽受缺水煎熬的日子裏,人們都在期盼──

就在人們苦苦的期盼中,一場喜雨從天而降,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雨中洗澡”的情景吧!

2.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①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雨水給大家帶來了什麼?

②作者用哪些生動的詞語向我們傳遞這份情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詞語。

③自學時間:3分鐘

3.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4.巡視、參與小組合作探究。

5.導學。

(1)雨水給大家帶來的是——樂。(板書)

(2)“痛痛快快”“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享受”“仰起頭”“張大嘴巴”等詞語向我們傳遞着人們的快樂,誰能用朗讀把這種欣喜若狂的感覺讀出來?(指名2生朗讀。)

(3)讀着這樣的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4)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孩,你已經有三個月沒有洗澡了,在雨中快樂地衝洗,你會怎樣的大喊大叫?聽,二丫在喊——小胖在喊——三娃子在喊——所有的孩子都在喊——(先指名,再全班)

(5)真是一羣快樂的孩子啊,讓我們一起沐浴着清涼的雨水,讀出這份酣暢淋漓的感覺。(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樂

(一)感受缺水之苦

過渡:同學們,此情此景,你覺得雨中的人們僅僅是在洗澡嗎?這哪裏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過節,是在過狂歡節啊!可惜這樣的日子畢竟太少了,雨停了,留給人們更多的是什麼?(乾燥和炎熱)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3、4自然段,用“——”畫出體現乾燥和炎熱的句子。

2.出示句子:

①誰來説説“風乾”的意思?

②你見過風乾的東西嗎?什麼樣兒的?

③那麼“人好像被風乾了”是怎樣的呢?

④出示圖片1:一株在水滋潤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圖片2:一株被曬乾的狗尾巴草。看了這兩幅圖片,你想説什麼。因為缺少水的滋潤,所以我們四兄弟就像這快被曬乾的狗尾巴草一樣,顯得_____________ 。

⑤有了這樣的體悟,咱們一定能讀好這兩句話。(指名1,齊讀)

3.誰能用這樣的句式:“缺水,可真 啊!”概括缺水的感受?板書: 苦

(二)感受解暑之樂

過渡:雖然母親用大鎖鎖住了水窖,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但是,我們四兄弟缺水的苦,母親還是看在眼裏,痛在心上。終於有那麼一天,她笑着打開了水窖,用一勺水給我們兄弟四個解暑納涼。

1.請同學們輕聲讀讀4、5自然段,用“~~~”畫出水帶給我們奇妙感受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

2.組織交流畫到的句子及批註。這三段話都在向我們傳遞着一種感覺,那就是快樂。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把你的批註來和大家交流交流(出示相關句子)(板書:樂)

3.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句子只有反覆品讀,才能讀出它的妙處來,現在老師就想來讀讀這第三段話,大家歡迎嗎?

出示:(教師配樂範讀)

① 同學們,請你們也用心再讀讀這段話,體會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

③作者為什麼能把這種感受寫得如此真切呢?請同學們對比着讀讀這兩段話,看看有什麼不同?

出示: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從我們的臉上一直流到腳板。我的感覺太舒服了。

先在小組內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要點一:用“滑”不用“流”,寫出了水的柔滑。四個“滑”,把句子拉長,寫出作者想要留住美妙的感受。

要點二:“像一條小溪流”採用比喻,寫出水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感受。

要點三:“每個毛孔……血管裏的血……”細節描寫,使感受更加真切。“毛孔吸吮”寫出皮膚對水的渴望與滿足。“血的流動在加快”寫出得到水的幸福感受。

點撥:這就像電影的一個慢鏡頭,細膩、具體地表現了舒服的感覺。像一條小溪流,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一點兒水帶來的舒適的感覺。張開嘴巴,有趣的想象寫出了身體的確非常需要水。

你們找到的不同之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正是因為這些細膩的描寫,才把淋浴的舒服與暢快刻畫得入木三分。

④這麼美的語言更像是一首詩。(轉換成詩的形式)

⑤誰能試着把這種美妙的感覺讀出來(指名配樂讀),讓我們一起動情地讀一讀,享受這幸福的一刻。(配樂齊讀。)

4.酣暢淋漓的“勺水消暑”結束了,母親是怎麼説的?

出示:“母親鎖上水窖……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説成是‘餓’的話。”

①母親為什麼不説“渴”而説“餓”呢?(一方面,聯繫上文,用詞更加準確,意指需要。另一方面,更能體現出對水的渴望程度。)

②告訴學生:原文的題目就是《餓水》,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對比閲讀。

第四板塊:學習“反襯”寫法,昇華文本主題

1.一個“餓”字濃縮了取水艱辛的苦:一個“餓”字包含了雨中洗澡的樂;一個“餓”字更交雜了勺水消暑的苦與樂。

2. 缺水給村裏人帶來了苦,而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水給村裏人帶來的樂,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襯托)

3. 這是一種強烈的對比,越是渲染雨中洗澡、勺水消暑的快樂,越能襯托出漫長日子裏缺水的苦澀。這種寫法叫“反襯”。(板書:反襯)

4. 關於水,作家有太多複雜的情感,苦、樂交織,構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樂,也都有苦。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呢?或許這篇文章的書評會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出示書評:苦中作樂,以苦為樂,雖苦猶樂。只要熱愛生活,那麼希望永在!

第五板塊:佈置作業

1. 完成《補充習題》《一課一練》餘下內容。

2. 學了課文,你肯定對“水”又有了新的認識,請選取一個方面寫一篇簡短的小文章。

作業設計

1.完成《補充習題》《一課一練》餘下內容。

2.學了課文,你肯定對“水”又有了新的認識,請選取一個方面寫一篇簡短的小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風趣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出示馬克·吐温的故事,默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請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馬克·吐温乘火車去一所大學講課。由於要在預定的時間內趕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車卻開得很慢。這時,查票員過來了,問馬克·吐温:“您有票嗎?”馬克·吐温遞給他一張票,查票員發現這是一張兒童票,就説:“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還是一個孩子哩!”馬克·吐温不緊不慢地説:“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時還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車開得太慢了。”

生:(默讀故事)

師:看懂了嗎?想想,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時買的票嗎?

生:不是。

師:那他為什麼這樣子説呢?

生:他的意思是説火車開得慢,我買票時是孩子,但是我長大了火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可見火車是開得多麼的慢。

師:是的,馬克吐温的確是這個意思。他用誇張詭辯術非常幽默地表達了此時急迫而又無奈的心情,且對火車的慢速度進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諷,這裏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代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示題)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2、引入課題,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這篇課文講了楊氏的孩子的故事。

師:“楊氏”的意思是姓楊的人家,哪“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楊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師: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看同學們能不能把這個文言文故事讀通。文言文和本站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1、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請一個學生讀課文,檢查字音。(根據學生讀時標出“為”“應”的讀音)

師: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覺怎樣?

3、師範讀。

4、生自由讀,邊讀邊畫節奏。

5、示節奏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節奏地讀。

三、品讀體驗

1、自主理解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讀完課文,大家都知道《楊氏之子》講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啊?

生:楊家的兒子和孔君平。板:揚氏子孔君平

師: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學習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實我們最常用的有根據註釋、插圖、聯繫上下文和藉助工具書等,我們用這些方法來理解課文的意思?)

師: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學生展開學習)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⑶品位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

如果你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羅!

師:我們來分享大家的讀書體會,誰來?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回答的妙在於他説:“沒有聽説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為什麼他要説孔雀呢?

生:因為孔君平説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孔君平是在取笑楊家小兒,你姓楊,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師:這樣説有道理。

生: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説,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説法。

師:體會得真好!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説,如果您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師:還可以説──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的回答很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生掌聲)

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10、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麼説?

指導學生在説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師: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麼反映呢?

生:這孩子真聰明。

生:孔君平無言以對。

生:孔君平會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詞“聰惠”:

師:可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楊氏之子。

生: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於智慧。

四、鞏固延伸

1、同學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課文,然後請一個同學讀。

2、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試着把它背下來好嗎?全班背誦。

3、個人背誦(時間允許)。

4、楊家這個孩子真是聰明啊,他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下面我們再來體會語言藝術魅力。

教學反思

文言文學習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誦讀是文言文學習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學時,可採用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男女對擂等方式開展誦讀比賽,讓學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讀通、讀懂、讀背課文。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詩人為什麼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寫結合,寫寫自己經歷過的微笑。

二、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自讀課文。提示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詞語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

3、學生試讀課文,指名學生願意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

4、整體感知:讓學生説説讀了詩歌以後,你對“微笑”這個詞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理解。

5、認讀生字、生詞。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質疑提問。

如:為什麼説微笑的價值很高?為什麼説微笑是朋友間交流的信號?為什麼説“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證就是微笑?”

2、小組內研讀,討論。

3、集體交流,感悟詩文背後藴藏的深刻含義。

a、微笑很容易做到,你是不是常常對別人微笑?如果你以前不愛微笑,以後回怎麼做?

b、詩人把“微笑”比作“身份證”,想一想還能把微笑比作什麼?

(三)反覆練讀,背誦課文。

1、指導學生畫出句尾押韻的字,自己反覆練讀,體會朗朗上口的感覺。

2、指名讀詩,互相評議。體會這首詩語氣親切的特點。

3、嘗試背誦課文,同桌互背。

(四)讀寫結合,積累詞語。

1、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把微笑送給別人或接受別人微笑的經歷,先説一説,注意要説清楚時間、地點、人物、為什麼把微笑送給別人(為什麼接受別人的微笑),“我”的心理活動以及別人的表現(動作、語言、神態)等,然後再寫下來。

2、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如:轉瞬即逝,善良淳厚。在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身份證就是微笑。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過程與方法:熟練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句子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深邃的讀書精神,培養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閲讀法、討論法教具課文音頻資料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中每則大意。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導入

2、作者簡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説。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説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3、整體感悟

(一)生字:論語lún不亦説乎yu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wǎngdài不悱不發fěi舉一隅yú奕之為數yì闢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

(二)翻譯課文。《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温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温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於一件事,瞭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説又説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麼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並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麼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裏卻總是想着天鵝將要飛來,想着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説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道之君揮無敵於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質詢疑點〗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要遵循什麼原則?

“信”:忠實於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