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禮讚讀後感(實用3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5篇《白楊禮讚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白楊禮讚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白楊禮讚讀後感(實用35篇)

篇一:白楊禮讚讀後感

今天我學習了《白楊禮讚》這篇課文,我對文中的父親的'這種行為表示十分敬佩。

文中的爸爸在新疆工作。由於西部太落後,解放軍被派去西部建設。文中的爸爸也不例外,成為一名西部建設者。那時的西邊藏環境惡略,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連天和地都是渾黃一體。爸爸卻紮根邊疆,獻出自己的青春。而且他讓他的孩子也紮根邊疆。他希望孩子們長大後也能為建設西部做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樑,這位父親是多麼無私呀!為了祖國的建設奉獻了一代又一代。就像戈壁灘鐵路旁的白楊一樣守護着鐵路,不讓他被風沙侵入。

在去邊疆的路途上,他的心情一定是堅定的。他望着一排排白楊樹出神。此時此刻,他肯定被白楊樹的種種優點所吸引。他覺得白楊樹和他自己很相似。那裏需要他們,他們就在那裏生根發芽,奉獻自己。這不就是奉獻自己青春的戰士的化身麼?

父親的心也一定是歡喜的。因為快到站的時候,他看見幾棵小樹挺立在大樹下迎着風沙成長,他一定覺得那些小樹就像自己的兒子,那麼堅強,在惡略的環境下也能茁壯成長。

我向所有的建設者致敬,他們的精神感動着一代接着一代的人,我相信在以後的建設大軍中有他們兒子矯健的身影。

篇二:白楊禮讚讀後感

《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西北極普通的,不平凡的,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樹的描寫,讚美一種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文中提到,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它象徵着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是呀,在解放戰爭時期有多少戰士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光榮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中國人民志願軍黃繼光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向敵機槍射孔撲去,最後戰友們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着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着敵人的槍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脱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董存瑞在危急關頭,毅然地用左手托起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炸燬暗堡,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白楊樹也象徵着北方的農民,在嚴寒酷暑的天氣下,仍然頑強的生活着,與風雪作鬥爭。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仍然需要這樣的精神,只有不怕艱難困苦,力求上進,堅強不屈,才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萎靡不振,要麼就是尋死尋活。特別是一些性格上脆弱的女人,真的就像“水”,在困難面前不是想方設法去克服,而是採取“一哭二潑三上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或是在人生低谷時,得學會面對。人是在磨練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鍛鍊中增知!英國作家説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對你笑!”只有暴雨過方能有彩虹!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世事的不順!學習白楊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

白楊禮讚,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寫於1941年3月,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正在堅持抗日戰爭的北方農民,及其所代表的我們民族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有何感想呢?今天,小編整理了白楊禮讚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金秋十月,雖然秋風帶來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掩蓋不了收穫季節的喜悦。我們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終於盼來了第一屆讀書節。一時間,同學們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掀起的讀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看課間的台階上,操場旁,走廊邊,或站,或蹲,或坐,兩兩成雙,三五成羣,書聲琅琅,討論激烈。

篇三:白楊禮讚讀後感

當我第一次讀《白楊禮讚》的時候,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多讀幾遍之後,我似乎也能能夠體會到矛盾對白楊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直抒胸意,讚美白楊。由此可見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是非常熱烈的。隨後,作者就開始引入白楊了。我覺得第二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是景物描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讀着想象着所描述的場景。你就會覺得正如作者所説的那樣,有一點單調。由此,引出白楊。就是這三無株白楊使作者的單調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直到後來“驚奇的叫了一聲”。

在作者的筆下,我也覺得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一丈以內覺無旁支;它所有的椏枝,一律向上,並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也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篇文章也用到了象徵的手法,把白楊象徵為北方的農民,也象徵為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戰鬥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我覺得這才是作者真正喜愛白楊的原因。

我也讚美他。白楊樹是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着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樹是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篇四:白楊禮讚讀後感

最近重讀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上一次讀它,還是讀書時候的事了。猶記得那時翻開書本散發的書墨清香和教室裏朗朗的讀書聲,而此刻,點開網頁已成為閲讀的最簡單的方式。

《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抗日戰爭正處於艱苦的相持階段,那是中國最苦難的時代,戰爭、紛亂、民不聊生,卻又是湧現出最多能人的時代,這些不世出的偉人們的成就讓後人仰望。但仔細想想,那些融入到詩畫中的苦難又是芸芸眾生多少的悲愴的濃縮。我們能生在一個沒有戰亂,安居樂業的世界裏又是何等的幸運呢?

縱然王昌齡的“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言猶然在耳,人們也始終記得“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中人”的悲愴。歷史總是螺旋反覆的行進,戰爭—和平—戰爭,古人用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讓後人銘記着和平安定的可貴,中國人民如同白楊樹般默默的扞衞這得來不易的和平。落後就要捱打,那本最屈辱的近代史翻過,中國人攢足了一口氣,埋頭補課,悶聲做事,用無數先烈的鮮血換來寶貴的和平,用無數前輩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趕超,他們是守土安疆的戰士,也是立在戈壁上靜靜守衞的白楊樹。今日的我們,踏着他們的足跡,站在他們的肩膀上,也必將繼承他們的美德,遵循他們的遺願,奉獻我們的微薄之力來守家衞國,為我們的子孫後代開疆闢土。

但不論是戰亂還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質被人們讚揚着,也總有一些人在默默的堅持着。他們像每一個值得敬畏的生命體一樣,於困境之中,磨礪,成長,將苦難融進生命裏,於濁濁塵世之中,譜寫生命的樂章。他們如同這白楊樹一般,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亦不乏温和,堅強不屈與挺拔,即使環境艱難,旁人冷眼,亦不能摧毀他們這如寶石般可貴的品質和進取向上的精神。

這矗立在蒼茫的戈壁灘上那一排排筆直挺立的白楊樹,讓我想到那些為了祖國無私奉獻自我的人們,他們也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下,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奉獻一生,像焦裕祿、羅陽、林俊德,像那些有名的無名的為了祖國默默奉獻和犧牲着的人。那些為了祖國犧牲的老兵們,那些在各行各業敬業奉獻付出一生的人們,他們無畏的衝在第一線,如同旗幟一般鼓舞着其他的人,他們走了,但他們的精神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這種精神讓中華民族堅持到了抗戰的勝利,讓中國人民扛過了內外交困的年代,也將使中華民族完成偉大復興,使中華民族重回世界之巔。

這世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堅韌不屈,偉岸正直,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即使環境艱難,旁人冷眼,亦無法動搖他們心中的堅持。他們是電視裏有着感人事蹟的英雄,也是默默無聞在我們身邊的凡人。這些凡人也許更為偉大,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也許昨日我們還與他們應對面的吃着早餐,還能記起他們兒時鬧出的笑話,他們不是那麼完美,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卻無法掩蓋他們身上的善良和堅持的光芒。像數十年如一日照顧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的廖月娥,像身懷六甲下水救人的彭偉平,像那些善良質樸的勤勞勇敢的普羅大眾們。

正是有了這些善良樸實的人們,我們的祖國才能如此安定團結,才能腳踏實地進取向上地不斷髮展。他們是土壤,撒播真與善的種子,當這些種子生根發芽,()一片一片的開花結果,那些惡意的冷眼和嘲笑也只能成為田地裏少數的異類。和平和安定不僅僅是依靠邊疆的戰士去維護,作為祖國的一份子,同樣也在用我們的方式來堅持這真與善的土壤。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質樸的中國人就在我們身邊,那些最偉大最閃亮的優良品德就在我們身邊,由古至今,從未改變,從未動搖。那些守衞在戈壁灘上筆直偉岸的白楊樹,他們是先烈的英靈,是祖先的傳承,是偉大的中華人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一代代血脈相傳的最珍貴的財富。學習它、繼承它、發揚它,中華民族必將實現最燦爛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篇五:白楊禮讚讀後感

今天我閲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温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温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為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這裏,我更加想念以前

篇六:白楊禮讚讀後感

我這天看了一篇課文,名叫《白楊禮讚》。課文中有一段話讓我震撼。這段話是這樣寫的: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這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吧,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這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我也讚美他。白楊樹是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着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我從看了這篇課文起,我認識了白楊樹。我,也要高聲讚美他。

篇七:白楊禮讚讀後感

金秋十月,雖然秋風帶來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掩蓋不了收穫季節的喜悦。我們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最終盼來了第一屆讀書節。一時間,同學們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掀起的讀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看課間的台階上,操場旁,走廊邊,或站,或蹲,或坐,兩兩成雙,三五成羣,書聲琅琅,討論激烈。

經一位學長舉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種昂揚向上的活力。這篇散文采用象徵手法,透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語言貫穿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讓你流連於字裏行間,無意往返。讀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讚歎。

三月的白楊,嬌柔可愛,白青色的樹幹滑滑的,枝頭新綻的嫩葉,綠中透着紫紅,似襁褓中的嬰兒,撩人一縷温柔。

嫩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金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

哦,嫩楊。你頭頂有噴火的紅日,根部植紮在肥沃的土壤,雨露為你灑下乳汁,大地為你更換時裝。你怎能不無憂無慮的成長呢

可你畢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就應賦予你怒吼的狂飆,滂沱的大雨,劃破長空的電閃,震耳欲聾的雷鳴。你就應向棗樹那樣堅硬,松柏那樣耐寒,柳樹那樣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這就應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後記》這樣寫道:“祝福這些純潔而勇敢的祖國兒女,我相信他們不久就能夠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而他們的英姿也將在文壇上有更完整而偉大的表現。”由此可見,老先生不僅僅是在讚歎,並且在我們身上看到祖國的未來。並寄予無限的期望。

篇八:白楊禮讚讀後感

茅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樹,普通卻不平凡,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堅持着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的凜冽。他在延安生活的五個月,耳聞目睹在.....領導下抗日的人民的沸騰生活,他看到了中華民族的遠大的前途。他經過對白楊樹內在品質的讚美,歌頌了正在堅持抗日戰爭的北方農民,以及我們民族質樸、堅強、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經過對這篇文章的閲讀,我首先聯想到了當今的鐵路工人,尤其是像濟南工務機械段從事鐵路大修工作的幹部職工。這是一支半軍事化管理的隊伍,他們以宿營車為家,以工務機械車為伴,長期流動駐紮在鐵路線上,不分晝夜地進行着清篩、換軌、鋼軌打磨等施工作業。冬天的線路上寒風刺骨,夏日的鋼軌能夠把生雞蛋燙熟,可他們也像那一排排的白楊,不畏懼嚴寒和酷暑,舍小家顧大家,用他們堅守和默默付出,保障着線路的安全暢通和旅客的便捷出行。

白楊樹應對惡劣的生長環境,把根扎得更深,把枝幹挺得更直,不斷地汲取營養,茁壯成長。而鐵路大修人也是如此,從之前的“鐵杴、洋鎬、扒子”三大件,到此刻的清篩、換軌、焊軌、換枕全部機械化,他們克服了多少難題?為祖國的鐵路建設做出了多少貢獻?他們像矛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普通卻不平凡!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對你笑!面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和壓力,有時候我們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白楊禮讚》這篇文章我讀了好多遍,每讀一遍對自我都有很大的鼓勵,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應當學習白楊樹的內在品質,弘揚抗日前輩們的革命精神,戒浮戒躁,堅持自我,迎難而上!

篇九:白楊禮讚讀後感

讀完白楊禮讚,覺得第二段寫得異常好!描述高原景象,述説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粗線條勾畫,着眼於色彩,“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高原特色,遼闊平坦,色彩鮮豔,為全文開拓了廣闊天地,也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撲”與“奔馳”相呼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準確而形象;“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着”,與“黃綠錯綜”相呼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與“大氈子”相呼應,“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與高原相照應。在寫景的同時又注意寫感覺,先突出“雄壯”“偉大”這兩種感覺,而後寫“另一種的味兒”——“單調”。在那裏,情與景融合在一齊,體現抒情散文的特點。其間感覺有轉折,即由亢奮轉向倦怠、冷漠、低沉、單調,造成了文章的波瀾。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初讀白楊禮讚,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活力,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闢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徵,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説,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讚》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讚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並且是十倍於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徵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託,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並且就在國·民·黨的“陪都”裏。可是的確很難想象,在國·民·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讚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那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

茅老的文章是我們所有學生的榜樣。

篇十:白楊禮讚讀後感

諸事繁華,如夢似幻。有時夢想跟現實,總是相去甚遠。人生道路坎坷,浮華塵世心自知,世人總是難免在路途上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行走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之上,望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株株,一排排的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缺乏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説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實在當不起“美”之一字。然而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亦不乏温和,堅強不屈與挺拔,使世人牢牢的記住了他的身影。

這便是茅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持續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僅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的凜冽。

透過那層層疊疊的樹影枝椏,我不由的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他們像每一個值得敬畏的生命體一樣,於困境之中,磨礪,成長,將苦難融進生命裏,於濁濁塵世之中,譜寫生命的樂章。

古往今來,總是不乏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志士。而辛棄疾,卻是一特殊的存在,由行伍出生,以武起事,而終以文為業,成為一代豪放派大家。

常説,辛棄疾的詞不是由一枝羊毫軟筆寫就,而是用刀和劍刻畫而成,力透紙背,縱使時隔千年,讀時猶聞金戈鐵馬之聲。可掩藏在層層卷下的又是無人可識的酸辛長歎。

本是想以身許國,馬革裹屍還,怎奈壯志難酬,空餘一身力,一腔志,回首處,已是“可憐白髮生”。四十年為臣,倒有二十年被閒置一旁,僅餘的二十年中還被頻繁的調職。“君恩重,且教種芙蓉”,恨不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終只是,臨江水,登危樓,把欄杆拍遍。

命運的苦難並沒有抹去他對國家,百姓的一顆赤忱之心。做不到像陶淵明一樣淺嘗輒止,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也無法像白居易一般,亦政亦文。只能在世俗的磨礪之下,愈見堅韌,不屈不撓,不彎不折,滌去了青澀和浮躁,留下成熟的積澱。

歷史的動亂,民族的仇恨,愛恨的交織,閲歷的積澱,情感的澆築,一股腦兒地注入詩詞,化作詩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忙碌於無聊的瑣事,像一羣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着,躁動着,奔波着,逐漸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形形色色的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裏迷失着本性。忘卻了最早的本真,放下了童年的堅持,於苦難之中,彎曲佝僂了脊背。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上。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我不得不這樣來安慰自我,紆解尷尬。窘迫的境況告訴附在枝上搖擺的我們,芳草依舊遠在天涯,遙遙無期。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我們既未得道,又未成器,以前的捨我其誰的夢想鮮餡像湯圓一樣在空曠的世俗中滾蕩,由庸碌的塵埃一層層纏繞,漸漸變成了一個個適合社會口味的毫無個性的麪糰,成為祭品,鮮紅地刺目。

花開不是為了花敗,而是為了絢爛世界;人生不是等待死亡,而是為了實現夢想和價值。我們跌倒又重新爬起,失敗又再次嘗試。不懈,堅持,是我們的座右銘。在生命的距離縮短的過程中,儘量把他無限豐富,趕不上它,至少,能夠充實他,把單一的生命無限放大,讓它在你的轉身離開之後依然能夠綻放光芒。

用一顆心,承載着童年的夢與期冀。滿懷着對世界最炙熱的愛,篤信着陽光下的善良和完美,堅持着對夢想的熱情。縱使被現實推搡地困頓不堪,夢想被撕扯得支離破碎,依然堅定地走在自我選取的道路上,寵辱不驚地笑對人生的坎坷。

遙遙的,望見一片幽幽的樹林,兀自屹立在西北的寒風中,不彎不折……

篇十一:白楊禮讚讀後感

白楊禮讚的讀後感

這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那裏,我不禁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先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温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温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為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那裏,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篇十二:白楊禮讚讀後感

白樺樹的確是很高尚的,我歌頌白樺樹!

汽車穿梭於高山叢林之間。映入眼簾的,是乾枯盤虯的矮植被。蕭條如生鏽般的針葉如同乾癟的線條,百萬年前它們就不冷不熱地紮根在那裏,讓你的心中湧入了無限的恐懼與悲哀。那裏有褐色主宰着,鋪天蓋地,森嚴冷寂,如果不是偶爾有鳥鳴輕輕提醒你,你還會以為自我走在了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呢!這時你可能覺得這很“原始”,也許會覺得“壯觀”。然而同時你的眼睛定會感到乾澀,另一種味兒縈繞在你心間——“冷落孤單”。可不?有一點兒吧?

然而山迴路轉的一瞬間,若是你猛地望到前方有一小片超羣的白樺林,委婉地施禮,神祕、熱情而又娉婷,那你抑鬱的情緒又將如何?

那就是白樺樹,東北一種蠻常見的樹,然而卻又是無比高尚的一種樹。

那是生機煥發的一種樹,細直的幹、端莊的枝。它的幹約有丈把高,似乎是挺拔向上的枴杖,雖不筆直卻穩中虯勁。它大大小小的枝丫如孔雀開屏般羅列,如同密而光潔的扇骨,決不依傍交錯。它柔軟細膩的葉子簇攏在枝杈周邊,一層疊着一層,不留下丁點空隙,組成了一把微微張開的結實的太陽傘。它的皮尤為斑駁,有着老虎身上的沖淡的花紋,恰似一張純白的皺紋紙上,用毛筆側鋒即興塗抹了幾道濃墨一般,還映着點生機盎然的青綠。這是一種能寫字的樹皮呢!哪怕這樹僅細一拳,它卻努力地生出蒲扇般層疊的葉子,參天聳立,在風沙中閃爍着斑斕的光。

這就是白樺樹,東北一種很常見的樹,然而絕對是一種無比高尚的樹。

它沒有壯山河的氣勢,沒有輕軟撩人的芽條。也許你要説它不夠英武,也不算嬌媚。如果英武專指“氣壯山河”,嬌媚也意味着“輕軟撩人”,那麼白樺則顯得過於平凡。但是它堅強、素淨、安穩、無私、曠達,更不用提它的默默奉獻,它是善良有風骨的雅士。當你徜徉在廣袤的山野中時,眼前突然出現一羣獨特純潔的白樺,難道你就只覺得它是樹?難道你就沒想到它竭盡所能奉獻自我,至少也象徵了民間的慈善家?難道你沒覺得,那些固守道義、無私助學、嚴肅工作的.感動中國人物就如同生生不息的白樺?難道你不能更長遠地思考到,這樣穩健質樸、一心為人的曠達的白樺樹,宛然就是歷經半個世紀而永垂不朽的青年同志雷鋒的高尚精神嗎?

讓那些言行不一、軟弱低趣、自私狹隘的華而不實的人去讚美那些驕傲的楠木和媚俗的垂柳吧,去藐視這極常見、極高尚的白樺樹吧。我要朗聲禮讚白樺樹!

篇十三:《白楊禮讚》讀後感

大多數人都見過白楊樹吧?今天我讀了一篇茅盾先生寫到《白楊禮讚》。

文章主要説的是作者茅盾先生在車上看見了:一片片的黃土和好似波浪的.麥田,那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還有那一排排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它們好似一個個哨兵,但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它樸質嚴肅,堅強不屈;它是那麼的普遍,不被人重視;它又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作者又聯想到了在華北平原上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接着他又想起了北方的農民,與白楊樹是多麼的相似。

作者為這樸實無華的白楊樹給震驚到了,我也被那堅強不屈的白楊樹給感動到了。讀完我便開始思考:白楊樹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這樣意味着什麼呢?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

白楊給了我們做人要樸實,不要太奢華,我們也要堅強不屈,不可以輕易的放鬆,這意味着只要有堅強樸實,才可以像白楊一樣永垂不朽,以後我不可以在一退再退了,我也要學習白楊,崇尚白楊,學習白楊的堅強,學習白楊的樸實。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

篇十四:《白楊禮讚》讀後感

今天我閲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温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温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為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這裏,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篇十五:《白楊禮讚》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茅盾的一篇《白楊禮讚》的文章,描寫的是白楊樹, 一種極其普通的樹,然而卻是一種絕不平凡的樹。因為作者眼中的白楊樹 是生長在西北黃土高原上, 有着筆直的乾和枝, 雖然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 卻仍保持着倔強挺立的姿態,哪怕只有碗口粗細的樹,還是力爭上游,不 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雪。作者在文章最後通過白楊樹的精神,寫出了廣 大西北農民堅強不屈、團結抗戰的精神和意志。文章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一句話是: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 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通過這句話,讓那些看不 起北方農民的民眾,從心底裏感到慚愧。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要有像白楊樹這種堅強不屈、積極向上 的精神。作為學生,在學習上無論碰到多大困難,都要努力克服,從小要 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篇十六:《白楊禮讚》讀後感

《白楊禮讚》讀後感3篇

1

今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這裏,我不禁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來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温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温暖。

2

《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西北極普通的,不平凡的,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樹的描寫,讚美一種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文中提到,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它象徵着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是呀,在解放戰爭時期有多少戰士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光榮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中國人民志願軍黃繼光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向敵機槍射孔撲去,最後戰友們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着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着敵人的槍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脱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董存瑞在危急關頭,毅然地用左手托起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炸燬暗堡,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白楊樹也象徵着北方的農民,在嚴寒酷暑的天氣下,仍然頑強的生活着,與風雪作鬥爭。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仍然需要這樣的精神,只有不怕艱難困苦,力求上進,堅強不屈,才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萎靡不振,要麼就是尋死尋活。特別是一些性格上脆弱的女人,真的就像“水”,在困難面前不是想方設法去克服,而是採取“一哭二潑三上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或是在人生低谷時,得學會面對。人是在磨練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鍛鍊中增知!英國作家説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對你笑!”只有暴雨過方能有彩虹!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世事的不順!學習白楊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

白楊禮讚,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寫於1941年3月,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正在堅持抗日戰爭的北方農民,及其所代表的我們民族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有何感想呢?今天,小編整理了白楊禮讚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金秋十月,雖然秋風帶來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掩蓋不了收穫季節的喜悦。我們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終於盼來了第一屆讀書節。一時間,同學們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掀起的讀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看課間的台階上,操場旁,走廊邊,或站,或蹲,或坐,兩兩成雙,三五成羣,書聲琅琅,討論激烈。

3

經一位學長舉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種昂揚向上的激情。這篇散文采用象徵手法,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中國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語言貫穿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讓你流連於字裏行間,無意往返。讀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讚歎。

三月的白楊,嬌柔可愛,白青色的樹幹滑滑的,枝頭新綻的嫩葉,綠中透着紫紅,似襁褓中的嬰兒,撩人一縷温柔。

嫩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金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

哦,嫩楊。你頭頂有噴火的紅日,根部植紮在肥沃的土壤,雨露為你灑下乳汁,大地為你更換時裝。你怎能不無憂無慮的成長呢?

可你畢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應該賦予你怒吼的狂飆,滂沱的大雨,劃破長空的電閃,震耳欲聾的雷鳴。你應該向棗樹那樣堅硬,松柏那樣耐寒,柳樹那樣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這應該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後記》這樣寫道:“祝福這些純潔而勇敢的祖國兒女,我相信他們不久就可以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而他們的英姿也將在文壇上有更完整而偉大的表現。”由此可見,老先生不僅是在讚歎,而且在我們身上看到祖國的未來。並寄予無限的希望。

篇十七:《白楊禮讚》讀後感

茅盾,一代文學大師,數篇千古絕唱,而(茅盾的)這篇《白楊禮讚》,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

初讀白楊禮讚,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闢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徵,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説,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讚》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讚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並且是十倍於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徵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託,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而且就在國民政黨的“陪都”裏。不過的確很難想象,在國民政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讚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

茅老的文章是我們所有學生的榜樣。

篇十八:《白楊禮讚》讀後感

經過老師的推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激情。《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西北極普通的,極平凡的,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樹的描寫,讚美一種樸智、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三月的白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軍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他沒有美麗的外表,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扎枝,但是他卻有一種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雖然只有碗來粗細,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者西北風。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萎靡不振,要麼就是尋死覓活。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或是在人生低谷時,得學會面對。人是在磨練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鍛鍊中增長知識!只有暴風雨過後才能有彩虹,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事事的不順,學習白楊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而我們正應該去學習白楊樹的這種精神,用行動去證明中華民族的遠大前途!

篇十九:《白楊禮讚》讀後感

白楊,在我的心裏只不過是一種紮根在高原的一種平平常常的樹,與桂樹和桃樹等比起來又顯得極其平凡。然而這種在我眼裏很普通的大樹,卻在他的手下寫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他就是茅盾,下面我們來説説茅盾這個人,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從小茅盾就很出色,尤其是茅盾的作文特別出色,再加上茅盾從小就受父母的影響,很小年齡就心懷天下。在有一次他的作文中,他寫到:“大丈夫當以天為己任”。可見他的多智啊!

我們在説這《白楊禮讚》,儘管從古至今有許多作家都寫過白楊這種樹,可我卻總認為,唯有茅盾寫的這白楊才是真真的傲骨、嚴肅。我尤喜歡其中的一句話: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幹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罷。但是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可能這一段話一出來你就知道這題目為什麼叫“禮讚”了吧?!

有人説茅盾“贊”的是白楊,這一種頑強的、樸質的,隨平凡可有不甘平凡的樹;也有人説茅盾“贊”的是廣大的北方羣眾人民,他們就是這樣,身處逆境卻仍堅強;還有人説,茅盾明寫人民暗寫敵人,他諷刺了當時的敵軍,也表明了他對戰爭的憎惡。

也許也是因為茅盾的戰爭的如此憎恨,和他對“白楊”的如此欣賞,才有了《子夜》中的那句話吧:子夜是最黑暗的時刻,也是黎明到來的前兆。

篇二十:《白楊禮讚》讀後感

夏日的午後,陽光炙熱。窗外,知了在樹上撒歡似地鳴叫着,驚醒了午睡的夢。我推開陽台的門,向樓下望去。烈日下,馬路兩邊,一排排白楊樹整齊地排列着,綠樹陰濃夏日長,枝繁葉茂迎風楊。望着路邊鬱鬱葱葱的白楊樹,我想起公司微信公眾號近期推出的一篇經典課文,情不自禁念出其中的句子:“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我讚美白楊樹!”

炎炎夏日,方寸之室唯有這琅琅的親子誦讀聲恰似夏風的温柔,滋潤着我們的心田。一首《白楊禮讚》賦予了這個夏日別樣的激情,也讓這段親子共讀的時光意味深長。

讀完《白楊禮讚》,孩子突然筆直地站在我面前,説道:“爸爸,我就是一顆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衞着北江,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嘍喂,太陽照的綠葉閃銀光。”

孩子這一本正經的姿態,着實可愛,也令我欣慰。儘管我心裏知道他只是複述歌曲裏的唱詞,但此情此景,不禁令我對白楊樹心存敬畏的同時,又滋生出了一份慈愛和期望。孩子讀《白楊禮讚》,讀出了一種積極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滋養着一棵棵“小白楊”去倔強地向上生長,傲然挺立。我讀《白楊禮讚》,讀出了生命的張力,民族的氣魄,也讀出了八局鐵軍的精神和意志。

白楊樹,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樹中的偉丈夫!你看他高大挺直、不屈不撓,哪裏艱苦哪裏紮根、哪裏貧瘠哪裏發芽,不在乎氣候、不挑剔環境,只要有一點生存的土壤,就會成片成排的茁壯成長。這不正是八局鐵軍最真實的寫照嗎?在雪域高原、在戈壁荒灘、在大漠深處、都有八局鐵軍建設者的身影。無數的八局兒女不畏風霜、不俱驕陽、不辭辛勞、夜以繼日,為加速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發展而孜孜不倦地奮鬥着。無數的八局建設者組成的一排排“白楊”正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傲然挺立,描繪着中國建築的宏偉藍圖,譜寫着新時代建設者的讚歌。

《白楊禮讚》,雖不似一般散文那麼清新和唯美,但卻有着激情的粗曠和豪放。不見其婀娜多姿、蔚然深秀,但見其挺拔向上、蒼勁有力,樸實、平凡之中彰顯其偉岸之姿。這種奮進的姿態正是八局鐵軍的品質所在。一幢幢高樓巍然聳立、一座座場館凌空展翅、一排排廠房拔地而起,象白楊那樣生機勃勃、傲然屹立在祖國的山水之間。一顆顆白楊樹在倔強地生長,

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徜徉書海,親子共行。這個夏日,因閲讀而具風情。願一棵棵小白楊,在偉大祖國的滋養下,力爭向上,茁壯成長,歷經風雨,傲然挺立。

篇二十一:《白楊禮讚》讀後感

在茅盾先生的眼中,白楊樹並不平凡,它堅毅頑強,它力求上進;即使狂風暴雨來臨,它也毫不退縮,一副臨陣不屈的模樣,坦然面對災難的來臨。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鬥爭中所表現了出來。

白楊樹看似平凡,但有句話説:“看人不能看表面”,面對“看似平凡”的白楊樹也是如此,“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白楊樹的身體裏有一種精神力量,換句話説,這種精神力量就好比是它的一顆不願平凡的內心,而這顆“心”,正是我們身上所需要的支持我們上進的堅毅頑強、力求上進的品質。

在那邊疆,在那荒漠,也可以見到白楊樹,即使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白楊樹也能挺住身板頑強的生長。在邊疆土地上,有一顆白楊樹,它屹立在了那荒蕪的沙土中,也許,這顆挺拔頑強的白楊樹是想讓鎮守這裏的邊疆戰士們任務歸來之時,看到有這麼一顆頑強白楊樹與大自然的惡劣環境鬥爭着,身上的疲倦也能減少一點,心靈也可以得到一絲慰藉吧。

我熱愛白楊,熱愛它的堅韌,熱愛它的頑強,也愛它獨有的脱俗氣息。

篇二十二:《白楊禮讚》讀後感

國中時曾拜讀過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白楊禮讚》,文中那精緻、幹練的筆風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茅盾先生以樹為寓,謳歌新中國成立前夕,革命先烈們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象徵了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不可或缺的樸質、堅強。

參加了幾年水電建設,耳聞目染感觸頗多,總想學先生以物喻意,抒發點什麼。讀過《愛蓮説》,蓮是花中君子,雖出淤泥而不染,但覺得清純些;也看過《菊頌》,菊不怕秋霜,惜乎有些柔弱。它們只是給人一種外表好看的印象,缺乏我想讚頌的力量。而唯有先生筆下的白楊才最能體現新一代水電人的精神。你看他高大挺直、不屈不撓,哪裏艱苦哪裏生根、哪裏貧瘠哪裏發芽,不在乎氣候、不考慮環境,只要有一點生存的土壤,就會成片成排的茁壯成長。這不正是水電人最真實的寫照嗎?在這片遠離城市喧囂、午夜.激情的土地上,多少水電人正是不畏風霜、不俱驕陽、不顧個人辛勞、不計個人得失、毫無怨言、夜以繼日,為加速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發展而不知疲倦地苦幹着。也許有人會説:你把水電人講得太崇高、太偉大了吧!但是我想説:不,事實就是這樣。我想讚頌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水電人有一句自編的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雖有調侃之意,但祖國大地眾多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不正是一代代水電人子承傳息、共同努力建造的結果嗎?那一座座電站、那一排排水渠,不正是象白楊那樣生機勃勃、傲然屹立在祖國的山水之間嗎?正是有了這羣水電人,正是有了這種樸質、團結、堅忍不拔的精神,才有了為祖國水電事業作出非凡貢獻、鑄出新的輝煌的力量!

白楊精神是水電人的靈魂!

我們要繼承這種品質,我們要傳承這種精神!

我讚美白楊,它努力向上,就像水電人挺起剛毅的脊樑。

我更要讚美水電人,他們艱苦奮鬥、力爭上游,他們是新時期經濟建設者的榜樣!

篇二十三:《白楊禮讚》讀後感

《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西北極普通的,不平凡的,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樹的描寫,讚美一種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文中提到,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它象徵着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是呀,在解放戰爭時期有多少戰士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光榮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中國人民志願軍黃繼光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向敵機槍射孔撲去,最後戰友們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着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着敵人的槍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脱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董存瑞在危急關頭,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炸燬暗堡,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白楊樹也象徵着北方的農民,在嚴寒酷暑的天氣下,仍然頑強的生活着,與風雪作鬥爭。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仍然需要這樣的精神,只有不怕艱難困苦,力求上進,堅強不屈,才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堅強。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萎靡不振,要麼就是尋死尋活。特別是一些性格上脆弱的女人,真的就像“水”,在困難面前不是想方設法去克服,而是採取“一哭二潑三上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或是在人生低谷時,得學會面對。人是在磨練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鍛鍊中增知!英國作家説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對你笑!”只有暴雨過方能有彩虹!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世事的不順!學習白楊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

篇二十四:《白楊禮讚》讀後感

讀完白楊禮讚,覺得第二段寫得特別好!描寫高原景象,述説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粗線條勾畫,着眼於色彩,“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高原特色,遼闊平坦,色彩鮮豔,為全文開拓了廣闊天地,也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撲”與“奔馳”相呼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準確而形象;“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着”,與“黃綠錯綜”相呼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與“大氈子”相呼應,“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與高原相照應。在寫景的同時又注意寫感覺,先突出“雄壯”“偉大”這兩種感覺,而後寫“另一種的味兒”――“單調”。在這裏,情與景融合在一起,體現抒情散文的特點。其間感覺有轉折,即由亢奮轉向倦怠、冷漠、低沉、單調,造成了文章的波瀾。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初讀白楊禮讚,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闢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徵,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説,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讚》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讚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並且是十倍於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徵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託,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而且就在國?民?黨的“陪都”裏。不過的確很難想象,在國?民?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讚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

茅老的文章是我們所有學生的榜樣。

篇二十五:《白楊禮讚》讀後感

中學的時候,課本里有一篇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因為那個年齡對文章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對記敍文的理解,儘管老師費勁心思把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講解的惟妙惟肖,我依然不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如今,藉着系統開展“白楊精神”大討論的活動,我又重讀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

我生在西北,長在西北,在西北高原的土地上最常見的就是白楊樹,他們挺拔堅強的屹立在這片貧瘠卻沉澱了幾個世紀的土地上。西北的人們喜歡白楊樹那堅強和不屈服的性格。

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僅僅幾句話就把白楊樹的外貌和精神概括的無與倫比。白楊樹表現出的這種昂揚向上的生命情致,這種高邁的氣概,堅韌的品質、挺拔的意志力和昂藏不彎的氣節,在風雨中抖觫着堅鋭的鎧甲,渾身的膽氣和臨風的氣度,無不令人蕩氣迴腸,感到振奮。

茅盾先生對北方白楊的讚美,直抒胸臆,發自肺腑,他所極力推崇的一種白楊精神,歌頌的是一種迴盪在天地間的粗獷豁達的品格,把它當成西北大地一個昂昂蓬勃的生命象徵。從茅盾先生汩汩流淌的文字裏,我才讀懂了人活着的意義,人活着需要有一個精神的支撐點,這就是做人的尊嚴和品格。而且這種品格、尊嚴,是以高尚、正義為魂魄,以偉岸、峻拔為外形,以高聳入雲、瀟灑豁達的氣概為風致,因而不怕風吹雨打,不懼冷嘲熱諷,更不在乎人情淡薄和冷遇挫折,無論什麼時候,都挺直了脊樑,義不容辭的擔當着責任和使命,高擎着信念的旗幟,坦蕩無畏,茁壯成長。

重新閲讀《白楊禮讚》,心頭依然感動不已。儘管經歷中多了無以計數的艱難和辛酸,眼目中多瞭如許的滄桑和悲愴,有時腳下落滿了殘枝敗葉,也有時不由自主地深陷蕭瑟和窘困之中,但是,白楊樹依然巍然矗立,直衝霄漢,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無論遭際和境遇如何,人只要具有白楊偉岸的姿態和品格,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環境中紮根、發芽、成長,廣取雨露陽光,站立成頂天立地的形象,標緻、英姿颯爽,引導着生命奔向萬里無雲的碧藍晴空。

篇二十六:《白楊禮讚》讀後感400字

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直抒胸意,讚美白楊。由此可見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是非常熱烈的。隨後,作者就開始引入白楊了。我覺得第二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是景物描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讀着想象着所描述的場景。你就會覺得正如作者所説的那樣,有一點單調。由此,引出白楊。就是這三無株白楊使作者的單調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直到後來“驚奇的叫了一聲”。

在作者的筆下,我也覺得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一丈以內覺無旁支;它所有的椏枝,一律向上,並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也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篇文章也用到了象徵的手法,把白楊象徵為北方的農民,也象徵為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戰鬥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我覺得這才是作者真正喜愛白楊的原因。

我也讚美他。白楊樹是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着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樹是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篇二十七:《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

今天閲讀課時,我拜讀了茅盾先生的散文,其中《白楊禮讚》中那幹練的筆風讓我感受其深。

茅盾先生在寫這篇文章時,以樹為喻,謳歌新中國成立的前夕,革命先烈們在民族解放的戰爭中縱橫激盪,用自己的鮮血書寫了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象徵着我們民族在解放鬥爭中不可或缺的堅強。

這矗立在蒼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一排排筆直的挺立着,看到這一排排白楊樹,讓我想起了那些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人們,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甚至他們的生命,向邱少雲,黃繼光等人都是民族的英雄。還有許多知名與不知名的人們和他們一樣勇敢善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英雄們,祖國才能如此的安定團結,才可以腳踏實地、積極向上的不斷髮展。他們是土壤,保護我們生根發芽。和平安定不僅僅是依靠邊疆的戰士去維護,作為祖國的一份子,同樣也要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保護這真與善的土壤。

那些平凡質樸的中國人就在我們身邊,那些偉大、閃亮、優秀品德的人也在我們的身邊,那些守衞在戈壁灘上筆直的白楊樹,是先烈的英靈,是祖先的傳承,是偉大的中華人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一代代血脈相承的珍貴財富。

我們要繼承這種品質,我們要傳承這種精神。我讚美白楊樹,它努力向上,就像是一個個革命先烈,挺起剛毅的脊樑。我讚美白楊樹,更讚美那些為國家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們。

篇二十八:《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

捧起矛盾的一篇散文《白楊禮讚》津津有味地讀起來,矛盾先生的用詞精緻,幹練筆風來描寫北方白楊樹高而挺拔堅強不屈的精神,用樸素的語言讚揚白楊樹是眾多樹中的偉丈夫。

仔細品味完這篇文章後,白楊樹那臨危不懼的精神觸動了我的心絃,它那昂首挺立,堅強,樸質,力求上進的精神讓我的心靈深有感悟,被它偉安,正直,嚴肅平凡的性格卻不平凡的精神和意志所折服。

這篇散文中,作者以普通的白楊樹寓意為新中國解放前革命先烈們,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來描寫白楊樹:“那是力爭所有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丈把高像是人工似的。一律絕無旁枝,他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像是人加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在北方的風雪壓迫下卻保持着堅強挺立,努力向上發展,不屈不撓,對抗着西北風。它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象徵着北方的農民,聯想到在敵後廣大土地上,到處都有堅強不屈像白楊是一樣傲然挺立守衞他們家鄉的哨兵。它的枝枝葉葉緊靠近團結,立求上進,宛然象徵着華北平原上縱橫的戰士用鮮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白楊樹生命力極強,磨折不了,壓迫不倒,象徵着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少的樸質,堅強,以及立求上進的精神。”

是啊,白楊樹的堅強,正直,嚴肅,立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無論是戰爭時期的革命戰士還是和平時期的我們,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讚美我們為解放新中國流血犧牲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

篇二十九:《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

白楊禮讚,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寫於1941年3月,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正在堅持抗日戰爭的北方農民,及其所代表的我們民族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有何感想呢?今天,小編整理了白楊禮讚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金秋十月,雖然秋風帶來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掩蓋不了收穫季節的喜悦。我們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終於盼來了第一屆讀書節。一時間,同學們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掀起的讀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看課間的台階上,操場旁,走廊邊,或站,或蹲,或坐,兩兩成雙,三五成羣,書聲琅琅,討論激烈。

經一位學長舉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種昂揚向上的激情。這篇散文采用象徵手法,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語言貫穿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讓你流連於字裏行間,無意往返。讀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讚歎。

三月的白楊,嬌柔可愛,白青色的樹幹滑滑的,枝頭新綻的嫩葉,綠中透着紫紅,似襁褓中的嬰兒,撩人一縷温柔。

嫩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金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

哦,嫩楊。你頭頂有噴火的紅日,根部植紮在肥沃的土壤,雨露為你灑下乳汁,大地為你更換時裝。你怎能不無憂無慮的成長呢?

可你畢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應該賦予你怒吼的狂飆,滂沱的大雨,劃破長空的電閃,震耳欲聾的雷鳴。你應該向棗樹那樣堅硬,松柏那樣耐寒,柳樹那樣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這應該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後記》這樣寫道:“祝福這些純潔而勇敢的祖國兒女,我相信他們不久就可以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而他們的英姿也將在文壇上有更完整而偉大的表現。”由此可見,老先生不僅是在讚歎,而且在我們身上看到祖國的未來。並寄予無限的希望。

篇三十:《白楊禮讚》讀後感500字

中學的時候,課本里有一篇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因為那個年齡對文章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對記敍文的理解,儘管老師費勁心思把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講解的惟妙惟肖,我依然不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如今,藉着系統開展“白楊精神”大討論的活動,我又重讀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

我生在西北,長在西北,在西北高原的土地上最常見的就是白楊樹,他們挺拔堅強的屹立在這片貧瘠卻沉澱了幾個世紀的土地上。西北的人們喜歡白楊樹那堅強和不屈服的性格。

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僅僅幾句話就把白楊樹的外貌和精神概括的無與倫比。白楊樹表現出的這種昂揚向上的生命情致,這種高邁的氣概,堅韌的品質、挺拔的意志力和昂藏不彎的氣節,在風雨中抖觫着堅鋭的鎧甲,渾身的膽氣和臨風的氣度,無不令人蕩氣迴腸,感到振奮。

重新閲讀《白楊禮讚》,心頭依然感動不已。儘管經歷中多了無以計數的艱難和辛酸,眼目中多瞭如許的滄桑和悲愴,有時腳下落滿了殘枝敗葉,也有時不由自主地深陷蕭瑟和窘困之中,但是,白楊樹依然巍然矗立,直衝霄漢,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無論遭際和境遇如何,人只要具有白楊偉岸的姿態和品格,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環境中紮根、發芽、成長,廣取雨露陽光,站立成頂天立地的形象,標緻、英姿颯爽,引導着生命奔向萬里無雲的碧藍晴空。

篇三十一:《白楊禮讚》讀後感國小

國中時曾拜讀過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白楊禮讚》,文中那精緻、幹練的筆風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茅盾先生以樹為寓,謳歌新中國成立前夕,革命先烈們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象徵了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不可或缺的樸質、堅強。

參加了幾年水電建設,耳聞目染感觸頗多,總想學先生以物喻意,抒發點什麼。讀過《愛蓮説》,蓮是花中君子,雖出淤泥而不染,但覺得清純些;也看過《菊頌》,菊不怕秋霜,惜乎有些柔弱。它們只是給人一種外表好看的印象,缺乏我想讚頌的力量。而唯有先生筆下的白楊才最能體現新一代水電人的精神。

你看他高大挺直、不屈不撓,哪裏艱苦哪裏生根、哪裏貧瘠哪裏發芽,不在乎氣候、不考慮環境,只要有一點生存的土壤,就會成片成排的茁壯成長。這不正是水電人最真實的寫照嗎?在這片遠離城市喧囂、午夜的激情的土地上,多少水電人正是不畏風霜、不俱驕陽、不顧個人辛勞、不計個人得失、毫無怨言、夜以繼日,為加速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發展而不知疲倦地苦幹着。

也許有人會説:你把水電人講得太崇高、太偉大了吧!但是我想説:不,事實就是這樣。我想讚頌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水電人有一句自編的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雖有調侃之意,但祖國大地眾多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不正是一代代水電人子承傳息、共同努力建造的結果嗎?那一座座電站、那一排排水渠,不正是象白楊那樣生機勃勃、傲然屹立在祖國的山水之間嗎?正是有了這羣水電人,正是有了這種樸質、團結、堅忍不拔的精神,才有了為祖國水電事業作出非凡貢獻、鑄出新的輝煌的力量!

篇三十二:《白楊禮讚》讀後感國小

今天早上,我讀了《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中華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在漫天黃沙,杳無人煙的黃土高原上,挺立着一排三五棵白楊。正是這白楊樹,使荒涼的高原不再單調,試着杳無人煙的地界出現一絲生機。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白楊的枝、幹都是筆直的,挺立的、向上的。就連它的葉子,也是一片片向上的,沒有一片斜生,更不用説倒垂了。這看出了白楊樹那種精神——積極向上、頑強、堅韌不拔。正是這種精神,使白楊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仍能堅持生長,並且生命力頑強。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在我看來,白楊的不平凡也許正來自於它的普通。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植物幾乎無法生存,但是白楊存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很普通,這就不得不讓人起敬。白楊是普通的樹,但它堅強向上,就變得不平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普通的,只要我們努力、頑強拼搏,就會變得不平凡。所以,每個人都是普通的,但是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凡!

篇三十三:《白楊禮讚》讀後感國小

在今天上午的閲讀課時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文章,其中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讓我感觸最深。

《白楊禮讚》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樹,象徵着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了他們在民族解放鬥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堅強,正直,樸素,嚴肅,這些都是白楊的品格;在西北的黃土高原上,常常大風肆虐,沒有水,在這種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沒有一種植物生存了下來,唯有白楊樹頑強的生存了下來。白楊樹這種品格在我們先烈的身上體現了出來:在穿越雪山時身上很滑,一不小心就掉下山的危險,戰士們的鞋太舊了,在寒風呼嘯,鵝毛大雪的天氣下,腳凍的有瘡了;沒有糧食吃,戰士們只能吃雪。可是他們很堅強,最終走完了長征。

白楊是一個多麼堅貞不屈,堅強,樸素,頑強的植物啊!我們一定要學習它的精神。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中華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白楊樹的樣貌雖然不美麗,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枝丫,但是它卻有着美麗的內心,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在西北那個險峻的環境中,靠着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和信念,紮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許不受人們的重視,但是它不在乎這些,它依舊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態,磨折不了,壓迫不倒。

篇三十四: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

今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這裏,我不禁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來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温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温暖。

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單調。這時,看到遠處有幾棵白楊樹。望着這挺拔的白楊樹,想到了那些在邊境的軍人。

是的,在我們眼裏,那僅僅只是幾棵白楊樹,幾棵普普通通的白楊樹。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他那緊湊的葉,那挺拔的杆,在仔細品味一下,你會發現,白楊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它那緊挨的葉,如同我們團結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筆直的杆,如同我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團結,堅強,這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讀着這篇文章,想着白楊樹身上的精神,讓我想到了保衞我們祖國的一個個軍人。是的,軍人和白楊樹一樣普通,也和白楊樹一樣有團結一心、不屈不撓的精神。軍人們默默奉獻,卻不要一點回報。如同白楊樹一樣。

望着窗外的白楊樹,我思緒萬千······

篇三十五: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

白楊禮讚,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寫於1941年3月,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正在堅持抗日戰爭的北方農民,及其所代表的我們民族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金秋十月,雖然秋風帶來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掩蓋不了收穫季節的喜悦。我們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終於盼來了第一屆讀書節。一時間,同學們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掀起的讀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看課間的台階上,操場旁,走廊邊,或站,或蹲,或坐,兩兩成雙,三五成羣,書聲琅琅,討論激烈。

經一位學長舉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種昂揚向上的激情。這篇散文采用象徵手法,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語言貫穿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讓你流連於字裏行間,無意往返。讀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讚歎。

三月的白楊,嬌柔可愛,白青色的樹幹滑滑的,枝頭新綻的嫩葉,綠中透着紫紅,似襁褓中的嬰兒,撩人一縷温柔。

嫩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金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

哦,嫩楊。你頭頂有噴火的紅日,根部植紮在肥沃的土壤,雨露為你灑下乳汁,大地為你更換時裝。你怎能不無憂無慮的成長呢?

可你畢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應該賦予你怒吼的狂飆,滂沱的大雨,劃破長空的電閃,震耳欲聾的雷鳴。你應該向棗樹那樣堅硬,松柏那樣耐寒,柳樹那樣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這應該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後記》這樣寫道:“祝福這些純潔而勇敢的祖國兒女,我相信他們不久就可以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而他們的英姿也將在文壇上有更完整而偉大的表現。”由此可見,老先生不僅是在讚歎,而且在我們身上看到祖國的未來。並寄予無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