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西方文化差異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8W

中西方文化差異精品多篇

中西方文化差異 篇一

摘 要:隨着我國社會經濟與文明的快速發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越來越多,中西方的交際活動也越來越多。在中西方的交際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文化方面的差異。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文化具有差異性,加之文化具有歷史性,是人類長期發展所積累下的物質,不同民族與區域都有着各自特色化的文化。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價值觀、道德標準以及社會禮儀與習俗方面。關注文化差異對交際活動的影響,通過有效認知文化促進交際活動有效性的提高,能夠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整合。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交際活動;影響

前言:之所以文化對交際活動有着直接的影響,是因為語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產物。語言,是人們為了實現交際而創造的一種文化,其形態與表達的方式都受到一個民族社會意識與風土人情的影響。關注文化差異,有利於提高語言交際的有效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關注文化差異,促進中西方的有效交際,能夠促進語言文化內涵的突出,更能促進文化與經濟的進步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交際的影響

日常交際與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交際不僅是語言的交際,更是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差異必然會體現在語言中,中西文化的不同,會讓中西方的語言交際存在理解上的差異。中西方文化對於交際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具體影響如下:

(一)稱呼上的差異

西方國家在稱呼上與我國有着明顯的差異。在英美國家,小朋友可以直呼爺爺與奶奶的名字,而不是中國的爺爺奶奶。同時,長輩對晚輩稱呼時在其姓名前加個“小”字,表達對晚輩的疼愛,這在英美國家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同樣,“老”字在中國的稱呼中也是經常使用,一些關係親密的朋友不分年齡會稱對方為“老張”、“老王”等,年齡較大的人也會這樣稱呼,在中國,這樣的稱呼會讓人覺得十分親切,但在英美國家卻不是這樣的。在中國,無論是家庭成員還是鄰居,都可以用哥哥,姐姐進行稱呼,但是英美國家,無論性別、年齡,都可以直呼其名。

(二)寒暄上的差異

中西方國家在傳統寒暄的交際中也有着明顯的不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打招呼方面都有着約定俗成的規矩。中國人見了面,會有意無意地尋問對方“你吃過了嗎?”或者“你這是去哪兒啊?”,以此作為打招呼的方式,其實心裏並沒有真正期待對方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的答覆。在寒暄中,也經常會問到對方的年齡、婚姻以及個人薪酬問題。但是,這在英美國家都是被人極其反感的聊天內容,如果和他們談及這些,他們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西方人喜歡用與個人不太相關的事物打招呼。他們見了面,都會聊一聊天氣或者政治問題,總之與個人問題無關的事情都可以拿來寒暄。這就使得中西方人在交際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誤解。

(三)讚揚上的差異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大多比較委婉,經常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直接説出來。在得到他人的讚美時,中國人比較謙虛,雖然內心接受了這份讚揚,卻不會當面大方地承認。在接受讚美時,中西方人會有不同的反應,且在用詞方面存在差異。當中國人受到他們讚美時,會在第一時間説“哪裏,哪裏,您過獎了”。而西方人聽到他人的表揚,都會大方地説“謝謝”。在中國人眼中,謙虛是一種美德,而在西方人眼中,被人讚美是一種樂事。

(四)道別上的差異

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着不盡相同的方式。受到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與他人道別時,都會送一段距離,將客人送到自己愛門口,甚至送到更遠的地方。被送人的會説“請留步”,主人會説“慢走或者經常來”。在西方人眼裏,這些禮貌用語都會被理解為邀請,如果對西方人説“再來”,他們會認為自己得到了邀請。英美國家的人在道別時,一般都是用微笑或者手勢説再見,沒有太多的禮節與語言。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作用於交際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於交際的影響原因是多樣化的,這是因為文化是一個十分豐富的體系。每一種文化都對應着不同的歷史背景,對應着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首先,價值觀上的差異。在中國,羣體性的價值觀特徵較為明顯,中國人一直強調集體的為先,個人的願望與情緒應當服從於集體利益。要實現個人利益,需要先考慮他人與集體的利益。在西方國家,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個人利益,關注個人的行為自由以及能動性。其次,語言上的差異。英漢兩種語言在語音、語法以及詞彙上都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這會導致中西方人產生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上的差異。同樣的詞彙,在中西方文化中會有不同的指向。龍與英語當中的“dragon”是完全對應的詞彙,在中國人眼中,“龍”是吉祥與權威的象徵,具有神聖的意義。而在西方國家的文化中,“dragon”一詞具有貶義,它是一種體形很大的怪物,象徵着惡魔。最後,世界觀上的差異。世界觀是人們形成個人思維以及人生觀的重要基本,世界觀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西方的世界觀具有多個方面的不同,像在對待自然問題的觀念上,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天人合一,認為順從自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才是最好的選擇。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漢語中有諸多像“天意”與“天賦”這樣的詞彙。而在西方文化中,

中西方文化差異 篇二

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不同國家的文化呈現出差異性與獨特性。在跨文化交流中,這些差異將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困擾與麻煩。因此,瞭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不可或缺的。在與老外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他們總是喜歡用“ :—) ”來表示微笑之意,而亞洲人則喜歡用“ ^_^ ”。作為東方人的你,是否也覺得“ ^_^ ”更能表現你的微笑之意、開心之情呢?本文將從中西方對面部表情着重點的不同着手,研究面部表情的不同與中西文化差異的關係。

一、“眼睛還是嘴”

1、網絡表情符號的不同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網絡表情符號上,西方人總是偏向於使用“ :—) ”來表示微笑之意,而亞洲人卻是喜歡用“ ^_^ ”。西方人偏愛於用“ :—) ”這種“倒”着的表情符號,是因為這種“倒”着的符號主要表現的是“嘴巴”的變化。他們可以用半括號、方括號、字母、數字、豎線等等來表現嘴巴的不同形狀,從而表現他們不同的表情:微笑、大笑、吃驚、悲傷等等。而眼睛的變化卻很少,幾乎沒有。而相對西方人來説,亞洲人喜歡用“ ^_^ ”這種“正”着的表情符號,則是因為這樣“正”着的表情符號可以最大程度的表現眼睛的變化,讓眼睛的表情多姿多彩。比如,可以有大眼、小眼、戴眼鏡、流淚、流汗等等的變化。

這個現象讓我們察覺到,西方人在面部表情上,更注重的是嘴巴,而東方人更注重的是眼睛傳達的信息。

2、演技的着重點不同

在東方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導演通常最看重的是眼神的表演力。每當到人物情感表現的時候,導演通常都會講鏡頭拉近,着重展現演員眼神的變化:一個回眸、一個眼波的流轉、眼角些許的濕潤、一滴欲滴未滴的眼淚,都能將劇中人物最細微的情感淋漓盡致的傳達出來,感染觀眾。所謂的好的演員,都是能很好的把握與控制眼神感情的流露與表達。

而在西方的影視作品中,這樣的眼神戲卻不出眾。他們在表現人物情感的鏡頭上,通常着重表現嘴部的動作,而不是眼睛。比如在《阿甘正傳》中,主人公在家中初次見到他的孩子的時候,鏡頭停留在人物臉上有幾秒鐘,但似乎主要表現的是主人公嘴部的動作,而不是眼睛。

3、分辨表情的準確度不同

2009年8月13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的《當代生物學》網站上的一份新的報告表明:來自東亞的人們通常比來自歐洲國家的人們更難分辨表現出恐懼與吃驚、厭惡與憤怒的臉。

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是,東亞的人們總是着重觀察人們的眼睛,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樣平均的掃視整個面部。

格拉斯哥大學的Rachael 説,他們的研究證實了東方人在面部表情上更加註重眼睛而往往忽略掉嘴。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過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現各種情緒狀態。它是人們表現情感、傳達交流信息的一種重要的非文字表現方法。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貝恩曾經提過:在信息的傳達效果中,文字佔7%,音調佔38%,而面部表情獨佔55%。由此可見面部表情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的地位。

國外最早研究面部表情的查爾斯·達爾文曾經説過:“面部與身體的富於表現力的動作,極有助於發揮語言的力量。”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曾説過:“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裏講的更復雜到千百倍的語言。”這些都説明了面部表情對於我們表達與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性。然而我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對於面部表情的依賴程度有多深。

Paul Ekman和Wallace Friesen 研究了一套稱為FAST(面部表情編碼技術)的系統,將人的面部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提出了悲傷、生氣、厭惡、懼怕、吃驚和開心六種人類的基本情緒。這一研究展現了人類面部表情的普遍性。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與背景下,同樣的面部表情會產生不同的含義,表達不同的情感。例如東方人通常都可能會用微笑來表示消極的情緒,而西方人則會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同的文化環境下對於面部表情的着重點也不同。這也就是本文開始提出的問題。

三、面部表情着重點的不同與文化差異的關係

為什麼在面部表情上西方人更注重嘴部而東方人更注重眼睛呢?

東方人故來以含蓄內斂着稱,比較注重內在的表達。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透過眼睛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而西方人素來開朗開放外向,他們對於情感的表達很直接,所以總是會通過嘴巴將自己的感情誇張直接的表現出來。對於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中西方在解析表情的時候關注點不同。這也就説明,雖然人類的表情存在普遍性,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與背景中,這樣具有普遍性的面部表情還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性。

在含蓄內斂的東方文化中,人們通常不會將真實的感情表露在外,而眼睛卻很難控制,因此通過眼睛通常能觀察到一個人的真實情感。而在開放的外國文化中,人們通常都會誇張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直接從面部表情便可知一個人的情感狀態。而嘴巴作為最靈活最具表現力的一個部位,自然成為西方人的主要關注點。

四、結語

總之,非文字語言,尤其是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際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是在眼睛還是嘴巴這樣的小問題上就存在如此的差異。由此可見,瞭解並熟悉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的差異,盡力將不同文化中的表情處理的理論更多的提升到一個更真實的存在描述,在跨文化交際中相當重要,將有助於人們減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因各種差異而引起的誤解,有力地促進各民族團結與世界和諧。

中西方文化差異 篇三

摘要: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公示語有着緊密的聯繫,公示語方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羣眾對於公示語的理解程度也比較高。我國的現狀和中華文化都能夠經過公示語體現。但在英譯公示語過程中,翻譯者要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並提高重視程度。翻譯要充分展現目標讀者的文化習慣,從而減少理解偏差,作者在公示語存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背景下,探究中西方文化差異下公示語英譯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西文化;文化差異;公示語;英譯;

伴隨着頻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公示語英譯的有效性。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公示語有着緊密的聯繫,在必須程度上,公示語方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人們對於公示語的理解程度也比較高。我國的現實特徵和中華文化都能夠經過公示語進行體現。但在公示語上,會很清晰地表現中西方文化差異,這要求在翻譯公示語的過程中,要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同時提高重視程度。在翻譯結果中,將目標讀者的文化習慣進行充分展現,僅有將詞彙賦予文化背景,詞彙的意義才會充分體現。

一、公示語英譯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1、思維方式存在差異

在公示語英譯過程中,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思維方式的差異。例如,不要踐踏草坪被翻譯為“keep off the grass”,六折優惠被翻譯為“40%off”,油漆未乾被翻譯為“wet paint”。以上例子説明,對問題的思維方式,中國人採用逆向思維,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更加直接。這樣的思維方式差異造成公示語英譯表達的差異,公示語英譯工作者不能忽略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

2、表達習慣存在差異

每種語言都有自身獨特的性質,造成中西方文化表達習慣在公示語英譯過程中的差異。我國的公示語言簡意賅,並且祈使句的使用次數較多。而英語公示語只是較為間接地表達某種含義[1]。簡而言之,在我國的公示語中,動詞短語的使用頻率較高。而動名詞和名詞是英語公示語中的高頻詞。例如,我國的公示語“不得進入”“嚴禁吸煙”“禁止煙火”等多為祈使句,並且動詞的應用較為廣泛,而英語的公示語多采用only和no等詞語構成公示語結構,如“cash only”“No smoking”等。

3、語言的禮貌存在差異

民族文化在必須程度上能夠經過語言的禮貌程度進行體現,公示語英譯過程中也存在語言禮貌的差異。公示語受眾是社會羣眾,所以,在英譯過程中要降低無禮語言的使用頻率,提升禮貌用語的使用頻率。經過對中西方公示語的分析可知,禮貌性較高的是英語公示語。例如,“Please dont park your car here”,這句英語公示語如果翻譯成漢語是禁止停車,由此可見,禮貌程度在英語公示語中被着重研究。與此同時,還會使用“please”等詞,而“嚴禁”“不要”等具有要求和命令含義的詞語往往應用在漢語公示語中。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正是由於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西方人厭惡被他人指揮和命令,而中國人崇尚權威的力量,也就理解了部分生硬的語氣詞。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公示語英譯問題

1、中式英語現象的存在

英語中的一些表達習慣是逐漸構成的,人們能夠普遍理解的表達方式。但我國翻譯人員在英譯公示語翻譯過程中,忽略了目標讀者國家的表達習慣,簡單地根據漢語的語序結構和文字的字面意思進行翻譯,沒有重視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結果中體現的只是漢語的思維方式,造成中式英語現象的出現。例如,在我國的高速公路上都有“雨雪天減速行駛”的公示語,一些翻譯人員直接翻譯成了“Rain or snow day, slow driving”[2]。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翻譯現象,如果翻譯人員瞭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應翻譯成“Slow in case of rain or snow”,這是最貼合目標讀者表達習慣的翻譯。

2、詞語的選擇不夠恰當

在我國翻譯人員中,大多數認為公示語的英譯能夠依靠金山詞霸、有道詞典或電子詞典來完成,這些翻譯人員對於跨文化交際知識掌握的少之又少,造成無法高效地進行翻譯工作。與此同時,翻譯的結果也造成目標讀者理解困難。例如,方便麪簡化了人們的烹飪步驟而所以得名,正確的英譯應是“instant noodles”,而我國部分翻譯人員不去進行細緻的詞彙選擇,直接將方便麪英譯為“convenient noodles”,造成目標讀者無法理解其具體涵義。

3、語義不夠清晰

在翻譯過程中,很多原因都能夠出現語義不清晰的問題。那裏舉兩個公示語英譯失誤的例子:

(1)禁止吸煙,違者罰款二百元。Smoking is prohibited if you will be fined 200 yuan。這種直接的翻譯方式,造成目標讀者無法正確理解語義的情景出現。而正確的翻譯應是Smoking is prohibited, penalties for violators is 200 yuan。

(2)注意安全,細心地滑。To take care of safey, The slippe ry are very crafty。這種翻譯方式,同樣造成語義不清晰的問題。能夠直接翻譯為Caution!slipper floor。

根據這些例子能夠得知,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在漢語英譯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語義不清晰的問題,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翻譯者沒有全面地進行翻譯,甚至在翻譯過程中丟失了漢語原有的語義,給目標讀者的理解造成困難。

三、提高公示語英譯有效性的策略

1、尊重讀者文化習慣,掌握漢英文化差異

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目標讀者的文化習慣,這樣才能對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進行把控,提高公示語英譯的有效性。文化和語言的關係緊密相連,每個國家的文化都能夠經過國家的官方語言全面的體現。文化在公示語英譯過程中要被重點關注,做到翻譯結果的語言風格相同,語言功能相同。

與此同時,盡最大本事做到字面意相同,在公示語英譯過程中,文字的文化信息如果不能被翻譯者深刻理解,必然會降低公示語英譯的有效性。例如,我國大部分城市公交站牌都有“老人優先”的公示語,卻被翻譯成“Old people getting on first”,這種翻譯方法忽視了目標讀者的文化習慣,依據西方文化,應翻譯成“Senior Citizens First”[3]。

2、掌握公示語的功能意義,確保語義清晰

公示語的功能較多,具有強制功能、限制功能、提示功能,而將事物的本質經過其他語言進行體現,是翻譯的核心工作。要想公示語英譯的過程客觀且真實,必須用英語去描繪漢語所表達的語義。相反,如果公示語英譯沒有對客觀事實進行如實的反映,説明在翻譯過程中沒有全面地表達漢語的語義,會對目標讀者的行為和理解造成錯誤的引導。要想切實地提升公示語英譯的有效性,在公示語英譯過程中,語用意義和字面意義的研究必不可少,尋找漢語和英語功能和意義重合的公示語。除此之外,避免直譯的情景出現,公示語英譯工作者也要在工作和學習中積累相關經驗

3、將公示語語言特點作為依據,恰當選擇詞語

動名詞和動詞在公示語中的使用多為對行為進行限制的公示語,名詞在公示語中的使用多是服務類或説明類的公示語,除此之外,公示語中還存在着很多的短語,縮略語往往使用在旅遊景點和公共設施中,僅有掌握公示語的語言特點並以此為根據,才能夠對詞彙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公示語英譯有效性的提升離不開常用詞彙的使用,減少生僻詞和專業術語的使用,這樣才會保證不一樣文化水平的目標讀者都能夠對公示語英譯進行正確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對公示語英譯中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研究能夠發現,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公示語英譯存在中式英語現象,詞語選擇不夠恰當和語音不夠清晰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切實提升公示語英譯的有效性,必須尊重讀者文化習慣,掌握漢英文化差異,掌握公示語的意義,確保語義清晰,將公示語語言特點作為依據,恰當的選擇詞語。僅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公示語英譯有效性的影響,減少公示語英譯過程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鄭維。文化差異視角下景區公示語翻譯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2)。

[2]黃廣玲。中西文化差異與公示語的漢英翻譯[J]。現代經濟信息,2009(7)。

[3]謝寒星。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公示語翻譯策略[J]。河南財政税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4)。

中西方文化差異 篇四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

中西方文化差異體現在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宗教信仰等許多方面。由點及面地瞭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英語文章。

1、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西方人講究“個體的”“獨立的”,西方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思想上也較為特立獨行,力求與眾不同,擁有自己的風格。因此他們也更注重個人隱私,要求個人空間。中國孩子對家庭的依賴性很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中國人遵循古人留下來的傳統美德,在孝道上的體現尤為明顯,因此有鮮明的長幼秩序。而西方尊重每個獨立的人,子女甚至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也可以像和朋友一樣談論各種話題,這一點在中國是很難做到的。

2、行為習慣的差異

由於社會制度和經濟模式的不同,以及地域性的差異,中西方的行為習慣在很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中西方對於閒餘時間的分配這一點就尤為明顯。例如:西方將健身和舉辦聚會視為必不可少的娛樂休閒活動。在中國,我們的閒餘時間更多用來探訪親友,與家人在一起享受休閒美好的時光。如果約定好拜訪時間,中方習慣於提前到,認為這是一種守時和尊重的表現;西方認為提前到達會讓受訪者不能很好地準備,所以一般會比約定時間晚到幾分鐘。又如:同樣是面對別人的稱讚,西方人會大方地接受並表示感謝,中國人則會謙虛地進行禮貌性的回答“過獎了”。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在閲讀中的應用

1、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英語文章中的體現

考試中英語文章的特點是思路清晰,文章層次結構分明。西方文化多傾向於獨立意識,文章體現了作者的獨到見解,因此英語文章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作者主觀意識強烈,文章的內容大多代表着作者的主觀意識。所以在理解和閲讀英語文章時,跟着作者的感覺走就好。

2、通過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閲讀效率

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大多英語閲讀效率低,付出大量的時間,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閲讀英語文章過程中,因為不瞭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對英語文章理解不到位或是誤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之事時有發生。其實,英語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觀點是非常明確的,但因為不瞭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所以學生在確定中心思想時會比較困難,甚至誤解作者的意圖。而掌握了中西方文化差異且閲讀量豐富的人往往可以根據一篇中等難度文章的某一段內容猜測出文章主題和段落結構,還可以通過文章中涉及的帶有西方文化明顯喜惡傾向的事物判斷作者的態度和立場,這也是在閲讀理解中快速確定中心思想的好方法。只有充分了解並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才能做到無論是在自我閲讀還是做閲讀理解題目時,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因而大大提升閲讀效率。

3、利用中西方文化差異提升閲讀能力

就像中國的成語和俗語一樣,西方也有許多俚語。例如:“You are pulling my legs。”譯為“你在和我開玩笑”,“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譯為“你是我的掌上明珠”。瞭解一定的西方俗語俚語,在閲讀中會大大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和閲讀速度,理解文章更得心應手。在西方人眼裏,狗是一種忠誠的動物,因此英語文章中帶有狗的語言大多數是褒義的,我們可以通過這一點加深對文章的判斷理解。另外,龍在中國雖然是吉祥的化身,在西方文化中卻是一種惡魔的象徵,是兇猛的,邪惡的。在英語文化中,顏色常用來表示心情。例如:“I am feeling blue。”意為“我心情很沮喪。”綠色常用來表示美好的和新生的事物。如“:green hand”表示“新手”。英語的語言習慣、句子成分和漢語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在理解文章時不能只根據表面的意思,也要去理解段落表面背後的真正含義。

三、結論

英語語言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英語的教學、學習和運用中都不能忽視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重要性。不斷地閲讀英語文章、培養英語邏輯思維是鍛鍊和提升英語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正是在閲讀中,我們瞭解了西方的文化,對英語的理解和熱愛才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把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瞭解運用到閲讀理解當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語運用能力和實戰能力,從而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中西方文化差異 篇五

對於中西文化,在具體事例上,我們不免會發現許多差異之處,例如:

別人讚揚時,中國人謙虛西方人感激;

做飯做事,西方人總是弄清幾斤幾兩幾時幾刻,中國人多用少許、片刻之類的詞;

餐桌上,中國人勸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則尊重客人個人權益,不督促不強求;

烹飪上,中國人注重色香味等菜餚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營養;

中國人吃飯時圍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則將食物分成每人一份;

美術上,西方人求真,中國人求神;等等。

中國人實踐含藴理性西方人理性指導實踐。所謂理性,指人用正常的思維對事物進行思考後做選擇,能夠説理性就是邏輯在具體事物上的應用。而邏輯的總結在於我們先驗的思維本事和經驗的總結。實踐是廣義的行為和做事。大致的,理性指導實踐要求西方人凡事以事實為重,以邏輯為準則,以概念為單位,一個體為本;實踐含藴理性要求中國人凡事以和氣為重,以實際具體情景為準,以感性認識為美。中國人有服從性,西方人重視自由平等等。西方和中國的原始社會是沒什麼差別的,人口很少,生產力水平低,生產資料公有制,以親族關係為基礎,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繫。

但之後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係被破壞,被階級社會所代替的時候,中西兩方的社會就有不一樣了。階級社會以奴隸制社會為主。世界各地奴隸制國家的統治形式不盡相同。

東方的奴隸制國家實行君主制,全部的國家權力在形式上屬於世襲的君主。

西方的希臘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主要由奴隸主和自由民參加的“人民大會”選舉和抽籤產生公職人員。古羅馬和斯巴達實行貴族制,貴族組成的元老院(古羅馬)和長老會議(斯巴達)掌握重要權力。抑或是其他的一些制度。對這種制度的不一樣作…本站 …原因上的思考,我們顯然看到了地理環境在其中的作用。歐洲的古禮貌多處地中海沿岸,其特點是島嶼眾多,充斥着海岸線,而各島嶼上的勞動產品容易有地域侷限性,於是人們較喜歡於各個島嶼或半島之間進行原始的經濟貿易,地中海平靜的水面恰有利於航海的進行。

然而又因為其島嶼半島眾多,各民族各部落佔地一方,以水相隔,佔島為王,劃清界限,所以不利於被某個民族統治侵佔,所以各地進行的是平等的貿易交換。

貿易的平等依靠於人們地位的平等,人們思維觀念的平等,為了維護這種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於是就產生了凌駕於個個部落和氏族的法的習慣之上的雅典普遍適用的民族法”(馬恩選集)。於是這樣的生存方式有利於實行民主制,即便沒有實行民主制,民主的思想亦容易被理解。希臘城邦制度是歐洲歷史的開源,也正是這種生存方式的代表和真實寫照。進而,“城邦生活中將普遍性的法律確立為不可動搖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臘人養成了一種把抽象的原則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質性的思維習慣”(西方哲學史:趙林、鄧曉芒)。由此我們能夠看到了,地理環境影響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影響思維習慣,當然了,思維習慣進而影響了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異 篇六

摘要]探析了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產生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現象,闡釋中西方文化交際差異產生的原因,由於中西方文化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社會行為規範等方面存在着差異,這是由於交際者對這些差異缺乏敏感性所致的。因此,要減少跨文化交際障礙,必須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注重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差異;文化背景

一、常見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現象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產生的相互作用。近年來,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漸深入,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增強,跨國界、跨種族、跨文化的經濟與社會交流迅猛發展,因此跨文化交際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在跨文化交流中,由於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人們交流時衝突時有發生。常表現為:

(一)問候語的差異

在中國,普通老百姓見到熟悉的人打招呼,常説“你吃了嗎?”“幹嗎去?”等來問候對方。對中國人來講,這是普通又隨便的問候話,但西方人聽了迷惑不解,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吃不吃飯、我幹嗎去和你有什麼關係”。在英語中,通常以時間進行問候,如:“Good morning/after 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簡單地問候對方。

(二)隱私觀念的差異

中國人初次見面常會問詢對方的年齡、職業、婚姻狀況,甚至收入,在中國,這是人們之間表達關心的常見方式。然而,在西方,人們則認為侵犯了自己的隱私。而西方人則講究個人空間,注重個人隱私,不願讓別人干涉自己的生活。由於中西方隱私觀念的差異,所以在中西方交流時會發生衝突。

(三)時間觀的差異

在西方國家要想拜訪某人,必須提前邀約,需要説明拜訪的時間、地點和目的。但在中國,人們無提前邀約的觀念,隨便串門,擾亂別人的生活秩序的行為較為常見,這説明中國老百姓的時間觀念不夠強,使用時間上具有普遍的隨意性。在平日的生活中,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較強,人們都對時間做了精心的計劃與安排,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

(四)餐飲習俗的差異

在西方,若要宴請賓客,主人通常會提前兩週發出邀請函,客人們會提前三天答覆是否邀約,以便宴請的主人準備適量的飯菜。在就餐時,主人不會多説勸酒話,常説“It is really good,please taste it.”表示誠摯邀請完,然後就將注意力轉到談話的主題上。而在中國,由於人們喜歡謙虛禮讓,即使心裏已經接受別人的邀請,還是要表示出推辭一番。在中國人宴請賓客,即使主人擺滿一桌美味佳餚,也總習慣講幾句“招待不週”等客套話。就餐方面的差異,是因為在西方人們不喜歡含蓄表達,講求尊重個人權益,注重個人空間。以上只是跨文化交際實際場景中常見的一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例子,只有我們深刻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才能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

二、產生跨文化交際衝突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西方文化差異與衝突現象的原因紛繁複雜,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中西雙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必然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等多方面的交流差異,甚至是衝突,產生這些差異與衝突的主要原因有:

(一)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直覺、整體、圓式為特徵;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則以邏輯、分析、線性為特點。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與中國人進行對比,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方式具有明顯的籠統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追根溯源,我們發現思維定式往往會忽視具體個體事物的差異,誇大與另外某一社會羣體相關的認知態度,常伴有感情色彩,並帶有傾向性的固定看法,會直接造成交際障礙,影響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

(二)價值取向不同

根據美國人類學家Barnett Pearce等人的理論,人們的行為規則、思維方式、道德標準、處世哲學等無不受到所在羣體價值觀的影響與作用。人們在實際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無意識地習得了自身羣體固有的文化的觀念,成為該羣體人們的處世哲學、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可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體系、判斷標準。以中西方文化為例,在我國文化中,中國人推崇謙虛禮讓,追求隨遇而安、隨波逐流,不喜歡個人出風頭,不愛爭強好勝。而西方文化則推崇個人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和個人為中心的思想根植於他們的頭腦中,西方人崇尚獨立思考與判斷,喜歡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去實現個人利益。

(三)社會行為規範與處世哲學不同

社會行為規範的具體含義就是指被社會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在交流時,經常會出現用自身所在的社會行為規範和處世哲學來判定對方行為的正確與合理,由於雙方的社會行為規範存在差異,同一社會行為常會產生誤解、不愉快甚至更糟的後果。比如在中國,人們輕拍小孩子的頭部,這一行為表示友好、關愛的意思,但在西方國家,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行為。所以説,在跨文化交際中是否能夠正確地識別和運用恰當的行為規範是保證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們與西方人的交往過程中,確實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衝突,直接影響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會產生誤解、不快、關係緊張,甚至還會發生嚴重的經濟後果,這些問題都是源於交際雙方不瞭解文化差異造成的。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極有必要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建立良好的習俗差異意識,儘量避免交際中產生誤解或衝突。

參考文獻:

[1]許果,梅林。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8(6):121-123.

[2]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3]顧江禾。東西方文化對比小議[J]。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學報,2001,22(4):279-282.

[4]吳鋒針。中西習俗文化“衝突”[J]。綏化師專學報,2003(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