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山西文化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山西文化作文【精品多篇】

山西棗文化 篇一

山西是棗樹的故鄉。古代勞動人民開始種植棗樹的時間,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詩經》中提到:“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安邑千樹棗”的記載。安邑,即今之運城地區。由於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很早以前,山西的棗就出現了很多珍品。

(一)稷山板棗

稷山縣是一座古老的城鎮,相傳“以後稷始播百穀於茲”而得名。説起稷山板棗的來歷,據説是該縣有位名叫段成已的人在山東當縣令時,將當地的“金絲小棗”樹用馬車拉運回故鄉,經過多年精心培育而成。稷山板棗是板長圓形,肉厚核小,果重十克左右。晾乾後依然是肥墩墩的,久不幹涸,不變形,不起蟲,皮柔韌而富有彈性,雨澇不裂縫。生食甜脆,乾製後尤香,久以“大棗小核,小棗無核”而馳名。鮮棗乾製以後品質更佳,掰開後可以清晰地看到粘連在果肉間由糖分、果膠質和其它營養成分組成的縷縷金絲。

(二)保德油棗

保德油棗的集中產區在沿黃河一帶的丘陵溝壑中。油棗的特點是: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澤深紅,油光閃亮。它易貯藏、耐運輸、生食、制幹皆可。1975年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棗類展品中保德油棗名列第三,同年出口日本,評價很高。近年來,保德縣還建成三座紅棗加工廠,年產30多噸,加工出的糖棗,深紫油潤、皮薄紋細、個大無核、棗肉肥美細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三)運城相棗

相棗產於中條山北麓、涑水河中游之地,以產地北相鎮而取名。相棗的栽培大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品質優良,封建帝王時代曾用此棗進貢,因而又名貢棗。相棗鮮嫩時一般有檳果那麼大,十餘枚便重一斤,株產50斤到100斤。相棗是短圓柱形,首尾粗細差不多,長比圓徑略長,兩端呈平圓形,色澤紫紅。它耐貯運,當地羣眾有保存百年以上的棗。經擠壓變形後,單個擺開仍然能恢復原狀。小相棗果形較小,比大相棗早熟十天左右,質脆香甜,宜生食。

(四)交城駿棗

交城的駿棗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曾先後展出於巴黎博覽會。駿棗上窄下寬,呈圓柱形或瓶形;深紅色,皮薄肉厚,核小脆甜,果肉重量佔總重量的95%

以上;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説。

(五)黃金木棗

有機木棗被喻為黃金木棗,它生長於呂梁地區黃河灘地,嚴格按照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天然成長。由於黃金木棗對生長條件要求苛刻,每畝產量稀少,所以現在黃金木棗十分稀缺,目前世界上的黃金木棗僅僅生長於晉陝黃河峽谷,歷來被視為珍品。

(六)太谷壺瓶棗

傳説壺瓶棗樹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在太谷栽培,其優點是樹體大、產量高、壽命長,平均株產百斤以上。果實平均重十七克,最大的近三十克,成熟後果皮暗紅,果形上小下大,中間稍帶細腰,形狀像瓶,故此得名。這種棗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制幹良種,制酒棗味道更佳。太谷人民有用紅棗燉兔肉治療病後身體虛弱及婦女血虛疲乏怠倦等症的民俗。

(七)臨汾堯棗

臨汾為堯帝故都,所以那裏產的棗取名堯棗。堯棗的優點是個大肉肥。鮮棗表皮稍有破綻,就會滲出蜜汁般的漿液。堯棗不論鮮吃或幹吃,都同樣蜜甜,鮮時很酥,干時很軟,非常可口。近幾年,堯棗在全國各大城市博得好評。

山西醋文化 篇二

離開家鄉到外地上學已經快兩年多了,在這兩年每次離開家返校上學的時候,我和身邊的必然會帶上一壺山西老陳醋,這一點,從未例外過。作為山西人,幾乎每餐離不開醋,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沒醋的宴席,總覺得少點什麼,再豐盛也索然無味。趁暑假這個機會,我來到了“中國醋都”——山西清徐縣,通過這裏的醋文化展覽,我對山西的醋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

人們常説:“東辣西酸,南甜北鹹”,在一定程度上這句話充分反映出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差異。山西人喜歡吃醋是出了名的,當然這裏的“醋”指的並非是感情方面的醋,據説,1978年有關部門曾在華北五市對每人每年的食醋量作過一次調查,太原市以人均每年18斤的食醋量大大超出別的城市。有統計,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在10斤以上,為全國之最。晉醋盛名在外,清徐縣作為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是全國最大的食醋生產基地,所產老陳醋為中國四大名醋之首,號稱“天下第一醋”,是中國當之無愧的醋都,老陳醋凝聚着山西人深厚的歷史情結,而醋文化的內容也十分豐富,與山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來過山西的朋友們,大多曾經發現,在山西,可以説是無醋不成餐,燒菜時,撐勺的大師傅們會在菜裏放醋;開餐時,服務員會給每位食客遞上一份盛滿醋的小碟;酒菜過後是主食物,醋壺又會遞上來,人人都自己給主食內放醋;還有,菜單上的菜品更是有不少與醋有關,糖醋排骨、老醋花生、醋溜白菜、糖醋魚、酸湯攸面、醋醃黃瓜、酸辣土豆絲等數不勝數。

如果非要問山西人為什麼喜歡吃醋,那首先,從地理環境方面來説,山西省地處黃土高原,水土中含鹼性大,再加上這裏的氣候乾燥,人們種出來的糧食和飲用的水中也就含有了較大的鹼性,長期食用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這也就是山西人所稱的“水土硬”,而人們如果長期食用醋,醋的酸性就正好能中和鹼性,防止結石,所以吃醋可以維持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有利於身體健康。

然後,從生活習慣上來説,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飯多燒煤炭,大量燒煤使得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威脅着人們的身體健康乃到生命安全,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氣的作用,經常食醋,可以減輕煤氣的威脅。

另一方面,再從飲食習慣上來看,“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麪食在山西。”山西人喜歡吃麪食也是出了名的,而麪食相對難消化,吃醋則能增加身體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與此同時,食醋對腸道有害菌類的增生繁殖具有換制、消毒和殺菌作用。

最後,醋非但本身就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軟化血管、預防感冒和美容等諸多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山西人還經常用它來燻蒸居室,以便在流感頻發的季節消毒和預防感冒傳染。

在山西,醋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調味品,更代表了一種文化。山西老陳醋,你值得擁有!

山西文化 篇三

我的老家在山西。是麪食的發源地,也是麪塑的發源地。

現在就讓我先給你們講一下山西的麪食文化。從有史料記載的東漢算起,經過1000餘年的發展,山西面食在製作上逐漸形成了擀、抻、揪、切、壓、撥、煮、蒸、炒、炸等多種方法。山西面食素有“一面百樣吃”之譽,做法、吃法多樣是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比擬的,普通的麪糰在山西人手中可以做出拉麪、削麪、刀撥面、轉面、漏面、貓耳朵、剔尖、流尖、擦蝌蚪、抿曲、揪片、搓魚等近百種花樣,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聲譽傳遍海內外。

講完麪食就再講一下面塑吧!麪塑——民間俗稱“麪人”、“面羊”、“花饃”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態各有特點,它們大都出自山西農村鄉鎮家庭婦女之手,以麪粉為原料,經過揉麪、造型、籠蒸、點色而成,大都造型誇張、簡練、質樸、民間和地方特色鮮明,而後延續到城市,發展到通過非食用的,防腐、防乾裂、易存放的配比特點,用藝人靈巧的雙手,捏製出精細的、生動的、有故事情節的、有文化內涵的純觀賞意義的麪塑藝術品。

山西不僅是麪食和麪塑的發源地,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所在地。

三晉文化,戰國時分成韓、趙、魏3國,故稱之為三晉。當時的晉或三晉疆域都遠超過山西。後世所用的晉或三晉則指現山西省。西侯度文化,經?河文化、丁村文化、許家窯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為中國舊石器時期原始文化發展的完整序列。晉是黃河流域文化的中心,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啊,山西的文化多麼悠久呀!我們要更多地瞭解山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