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5W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多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簡單 篇一

今天上午學習角的度量,這是一節操作課。

我按照角的度量產生的必要性,用什麼工具度量,量角工具量角器的認識及使用進行講授。

引入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拿一副三角板,讓孩子們觀察30度和60度那兩個角哪一個角大,原以為孩子們都能看出來,誰知我們班程度比較差的白同學,認為邊長較長的角比較大。然後,我只得提出問題,我們所學過的角的描述,角的兩邊都是什麼線?孩子們回答射線。那射線多長?無限長。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跟什麼無關?跟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好大一會兒孩子們才算弄清角的大小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難道他們真沒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嗎?這是我不夠了解學情。以後可得注意了!我也知道,學習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已有的知識才是新知的生長點。

我的原意是讓孩子們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並且問大多少,來引出度量角的必要性。誰知前邊竟耗費了這麼長時間。關於1度的角,是把圓平均分成360份,每1份所對應的角就是1度,記作什麼,這個過程強調平均分,分多少份。然後〖〗認識量角器,讓孩子們發現量角器的中心,和兩條0刻度線,還有內外圈刻度。關於量角器的使用,我是直接教給孩子們的,沒有充分讓孩子們去發現。這樣孩子們容易掌握技能,但卻沒有充分地思考和探究。現在感覺還有點遺憾。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二

角度測量屬於“圖形與幾何”知識範疇。這是人教版四年級第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堂教材。它是在對二年級第一卷中的角度有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教授的。與二年級的直觀理解角度相比,本單元教材更注重從數學概念的本質學習和理解相關知識。在本單元的第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線段、直線和光線,並理解角度是由兩條光線組成的圖形。本課程旨在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了解量角器,並進一步學習角度的測量。本課程是後續知識的基礎,如精確角度測量、角度繪製和角度分類。

測量指定角度的度數和繪製指定角度的度數屬於操作技能知識。對於學生來説,量角器是一種奇怪的測量工具,大多數學生無法利用他們現有的經驗來測量角度的程度。特殊情況是,當測量傾斜角度或開口向右或開口向上和向下的角度時,由於不清楚量角器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很難理解量角器如何放置以及何時查看內圈和外圈。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三

“角的度量”這一內容,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通常,老師把這一內容的教學界定為技能訓練課。在這個界定之下,教學時老師先簡單介紹度量角的單位——度,然後組織認識量角器的各部分,最後教給量角的方法,即“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在學生熟記量角這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但學生掌握的效果不甚理想。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裏?

通過對“角的度量”相關資料的學習和對難點成因的深入思考與分析,造成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學生對量角器的本質認識不到位。無論是長度、面積、體積、重量、角的度量,本質都是用基本單位與當前所測量的對象進行比較。例如:測量面積就是把被測量對象與面積單位進行比較,被測量對象中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多少。而量角的本質就是看被測量的角中含有多少個單位角。由於量角的基本單位是“1度的角”實在太小,因此在量角器上難以反映。量角器製作者一般把量角器中的1度分割線去掉大部分,只留下沿着圓周的一些刻度。學生對量角器的結構特點不甚理解,這樣難以把握量角的實質。

二是學生對量角器的兩圈刻度用意不明。從本質上説,“尺”、測量面積的方格紙,“量角器”都是測量單位的集合。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測量工具中有的沒刻度,有的有刻度,有的只有單向刻度,有的有雙向刻度。尺上只有單向刻度,因為尺的擺放與讀數比較容易;方格紙上沒有刻度,因為稍大一點的面積可以藉助計算得到。用量角器量角時,如果只有單向刻度,量不同朝向的角的大小時不方便,因此不得不加上兩圈刻度。這樣,學生的已有經驗與量角器的高度簡約化、智慧化之間產生矛盾,使學生對量角的本質的理解產生障礙。

如何突破教學的難點?追根溯源,關鍵是引導學生能看到量角器上面許多大小不同的角,明確量角的實質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與所測量的角重合。制定好了目標定位,在教學中就有意識地圍繞這兩個本質展開。

一、從角的`大小比較引出角的度量。

二、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構造:中心點、0刻度線、內刻度、外刻度。

2、找到量角器上各種大小不同的角。

(1)認識1度角。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

(2)認識量角器上的2度角、3度角、5度角、10度角、20度角、30度角、60度角、90度角、120度角、150度角、180度角。

(3)在量角器上擺20度角、50度角、90度角、140度角、165度角。

引導認識量角器上的角(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角的定點,0度刻度線是角的一條邊,幾度刻度線是角的另一條邊),什麼時候看內刻度,什麼時候看外刻度。

(4)讀出量角器角的度數:(65度、145度、40度)

三、嘗試量角,探索量角方法。

1、自己嘗試量一個角的大小。

2、總結量角的方法。

四、圍繞量角展開技能訓練。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始終圍繞量角的本質展開,最後讓學生自己量角,總結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四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新課都上完後,關於用量角器量角,學生出現形形色色的錯誤。幾次量角和畫角練習後,分析了下大致的原因。

中心與定點的重合(點點重合)和一邊與零刻度線的重合(邊線重合),做得不夠到位。除了學生自身沒牢固掌握量角的方法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市面上很多量角器不適合初學量角的四年級學生用。在巡視學生量角時發現,有些量角器的中心點是個不小的圓孔,很難對到正中心點,因此這樣的量角器量出來的度數可以偏差5度左右;還有一種量角器,居然只有一圈的刻度,對於初學的四年級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來説,一邊重合的180刻度線的話,她一時難以準確度數,要想換個方向量角,又擺來擺去無從下手;還有很多量角器中間是空的或者刻度線很短,沒養成延長邊後再量角的習慣的學生遇到邊比較短的角,又懶於延長角的邊,用眼睛隨便瞄上一眼大致對出一條刻度線,這樣量出來的角的度數,往往相差2、3度。讓我後悔在讓學生準備購買量角器前,沒有做具體要求,導致買來的不合適的量角器影響正確量角和畫角。五花八門的量角器已買來,不能再要求學生再去買中心點明顯,刻度線長而明顯的量角器,加重家長負擔。只能對於有這樣那樣的量角器的學生進行個別的指導和加強,學會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量角器。

內外刻度線不分,也是量角何畫角出錯的一個主要原因。總有學生時不時把內圈和外圈的刻度讀錯。雖然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看準角的開口方向,看準對準角的一邊的是中心點左邊的還是右邊的零刻度線,但是每次都難免有幾個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在幾次練習後,我乾脆組織學生觀察內圈和外圈的刻度,讓學生把同一刻度上的內圈和外圈度數一起讀出來,讀出幾組後,讓他們發現有什麼規律。最後讓學生認識到同一刻度上的`內外刻度的和是180度,進一步認識了量角器。針對於這個易錯的原因,我提示學生在每次量角前先估計一下這個角的度數,再量。畫角前先確定這個角是鈍角還是鋭角後再畫。方法和對策想了很多,效果有一些,但是總有那麼幾個人經常出現類似的錯誤。

遇到不是整十數度數時,還會出現多讀了10度或少讀了10度這樣的錯誤,而且也很普遍。在量或畫105度角時,學生會馬上找到100度或110讀的角,然後會出現不分清方向,找個5度的地方就讀數或畫角了。遇到這種情況,我讓學生先找到105度相鄰的兩個整十數度數,再在兩度數的中間的5度的位置找點畫角。讀數時先找邊所對的5度線的兩旁的整十數度數中小的那個整十數再加5度後讀出。

接下來,計劃抽空讓學生一個一個得當面過關量角和畫角。要求學生:必須把角的一邊儘可能地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線完全重合,準確地將零刻度線騎在邊的中間線上;要注意將長度沒達到量角器外圈刻度線的較短的邊進行適當的延長,不能偷工減料,短邊沒到達微分刻度不延長,自蒙一個似是而非的度數;讀數時還要要認真細緻,不要非往整十或幾十五德度數上靠。

經過幾次加強後,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量角畫角,還能正確用三角尺上的角拼角,並能畫出拼角過程,寫出相應的算式説明。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簡單 篇五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接着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以往教學這一內容時,從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認識,教師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紹與陳述,而且字字精練,講究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從教師的角度講,這説明教師對知識理解透徹,語言表述能力較強。但再看看學生吧,什麼度、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本節課是從學生的認識角度去教學概念的:先由比較角的大小着手,當兩個類似大小的角出現時,形成了第一個認知衝突,由此學生想出了很多比較大小的方案,從教師的角度,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從學生的角度想,這些方案就很有創意了。第二個認知衝突便是學生提出問題“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學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雖然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本課所採用的讓學生自我發現的方法與“向兒童呈現學習的材料,強化正確的答案”的傳統學習方法相比,學習效果顯然優於後者。不過還有個別學生掌握的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