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當代醫患關係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3W

當代醫患關係論文多篇

醫患關係論文 篇一

近年來,醫療衞生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許多醫院實行開放式管理,建立醫患溝通監督機制,保證醫療信息暢通,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醫患關係緊張,彼此缺乏信任,醫療糾紛增加,是當前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性,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這段時間,身邊不少人在談論一個聚焦醫患關係的熱播電視連續劇《心術》。據説,這是編劇六六“卧底”醫院兩年後,對醫患關係的最直觀感覺。劇中展現的避之不及的“紅包真相”、“看人用藥”的問診常態、“小病大治”的不同意見、劍拔弩張的醫患矛盾幾乎是現實醫患關係的生動寫照。

然而現實遠比温情的電視劇殘酷。大檢查 、大處方、開貴藥、收紅包……在患者及其家屬眼裏,不少醫務人員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以斂財為目的,態度冷漠,不負責任,非“天使”也,簡直就是“白狼”。對醫護羣體而言,一些患者對自己不信任、不配合、不冷靜,乃至漫罵、動粗、殺人,也讓他們既困惑又傷透了心。不少人覺得行醫如履薄冰,更多人則心灰意冷,以至許多醫生不讓自己的孩子再讀醫。

醫患關係到底怎麼了?

有統計數字表明,在中國,用只佔世界上5%的醫療資源維持着佔世界22%人口的生命健康,這是一個奇蹟;中美醫生的收入之差可達30幾倍。 醫患糾紛,常常不是單方造成,也遠非矛盾表層呈現的那般簡單。

百度搜索,數萬條醫患糾紛原因探討赫然入目。醫患關係不好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醫療資源不足,羣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羣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也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還有管理監督不力等原因。但根源就是一個,我們國家還沒有做到全民醫保,其根本原因是醫改失敗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國雖已於幾年前就施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發生醫療事故之後,光是事故鑑定費用就高達幾千元,患者維護權益成本太高,要想通過正常渠道維護權益,實際上仍是件很難的事情。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體系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跟上市場經濟的步伐,全民醫療保險體制不健全,使得醫患矛盾愈加尖鋭

在病人和醫生之間,橫着醫療保障體系這個壁壘。因為我們中國現在體系還不完善,造成了壁壘建立起來,患者和醫生之間就有衝突,沒有不好的患者和不好的醫生。我們可以説這個體制不好,但是在我們可以預見的近期內,它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這個體制和這個環境下,我們如果不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推動它的話,最好不要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加尖鋭。

作為一個醫務人員,面對嚴峻的醫患關係形勢可以做些什麼呢?

誠信,對病人或家屬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聽病人的詢問,多向病人介紹病情、治療效果、用藥和檢查目的,關心病人在就醫過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時掌握病人的病情發展變化、醫療費用情況和病人的社會心理;留意溝通對象的情緒、受教育程度和對溝通的感受、溝通對象對疾病的認知度和對溝通的期望值;避免強求病人即時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語言或詞語、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醫學專業詞彙、避免強求改變病人的觀點和避免壓抑病人情緒;預防為主的針對性溝通、互換對象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同意溝通和實物對照形象比喻溝通。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的主體溝通,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及時化解醫患矛盾和糾紛,增強病人對醫院的信任度和醫務人員的理解。醫院要通過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投訴處理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理病人投訴,定期收集病人對醫院服務中的意見,及時改進。醫務人員要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要體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難,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顧慮,努力讓患者獲得身心的健康。提供精湛、優質的技術服務,讓患者放心。醫生對病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真正為病人着想,誠心實意地為病人服務,把為病人解除痛苦視為終生最高追求。

醫患關係應該是一種水乳交融、真誠相待的魚水深情,是發自肺腑的關懷與深切的信任,是不計得失的奉獻與銘記在心的感謝。儘管目前的醫患關係折射出了多方面的不和諧因素,但我認為,和諧的醫患關係在於溝通,而醫患溝通重在細節。

最新醫患關係論文 篇二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醫患關係論文

誰應該為日益加劇的 醫患關係買單?

張路

護理

11級3班

2011002242

護理系

二零一四年三月四日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摘 要

醫生和病人本來應該是同一戰壕的隊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話形容醫生的品德叫做“醫者父母心”。不知從何時開始,醫患間的關係變得“一觸即發”,實在是悲哀。其實不僅是病人懷疑醫護人員的用心,醫護人員也會害怕病人的不信任和無理取鬧為自己惹禍上身。説到底,大家都不要因為一兩顆老鼠屎而壞了一鍋粥。 本文將從目前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不良影響、產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緩解緊張醫患關係的對策,為促進和諧醫患關係提供依據。

關鍵詞:醫患關係;緊張;原因;對策 目 錄 引言 我國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 2 我國醫患關係緊張的不良影響 2.1對醫方的影響 2.2對患方的影響 2.3對社會方面的影響 3 我國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 3.1 社會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財政投入不到位 3.1.2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 3.1.3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

3.1.4解決醫患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 3.1.5媒體方面的原因 3.2 醫院因素

3.2.1醫療活動商業化

3.2.2 醫療活動中將病人“物化” 3.2.3 醫務人員部分缺乏人文素養 3.2.4漠視病人的權利 3.2.5醫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緩解緊張醫患關係的對策 4.1 加強醫院各方面管理 4.2 對公眾普及醫療衞生知識 4.3 媒體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4.4 推進醫療體制改革 4.5 完善醫療糾紛解決途徑 4.6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引言

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衞生服務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已經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但是,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的轉軌、社會的轉型與國家的法治建設、人民羣眾的思想意識發展不同步,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在醫療衞生領域主要表現為醫患關係越來越尖鋭,醫患衝突越來越激烈,甚至發展到暴力衝突,傷醫等惡性暴力事件頻繁發生。 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

近年來,醫患關係頗為緊張,患方敲詐、辱罵、毆打醫務人員,圍攻醫院,有甚者故意將醫務人員致殘、致死„„一幕幕暴力惡性事件在全國頻頻“上演”,性質極其惡劣。

(以下為近年來重大醫患之間的“見血”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齊魯醫院連發兩起傷害醫務人員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連續發生兩起醫務人員被刺殺事件。犯罪嫌疑人將其父去世的原因歸結於醫院,長期懷恨在心,最終採取極端手段製造此案。

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華醫院胸外科6名醫護人員受傷,其中1人被刺重傷住院。這是被媒體命名為“131事件”的醫療糾紛。

2011年9月15日,同仁醫生被砍事件,被患者砍了十幾刀的徐文醫生,左肱二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頭肌一直被砍到底,骨頭都露出來了,神經和肌腱都受損,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額正中都被砍傷。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長安醫院發生一起持刀行兇案件,兇手盧某先後將該醫院醫生劉某及伊某砍傷,其中劉某因失血過多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1年11月3日中午,廣東省潮州男科醫院發生一起兇殺案。一名32歲的黃姓男子持刀砍向醫院醫務人員,造成醫院副院長當場死亡和兩名醫務人員受傷。 2011年8月23日上午9點55分左右,南昌市第一醫院門口發生一起惡性持械鬥毆事件。醫院醫務人員與護工隊100多名,手腕紮了紅布、佩戴保安防爆頭盔和身穿警用背心、手持鐵棍和木棍,統一裝備,與近100名病人家屬發生衝突,導致院方2人、患者家屬13人不同程度受傷,四輛麪包車被砸毀。

2011年9月23日,武漢協和醫院因一名患者“搶救無效死亡”,發生了嚴重的醫患衝突事件,“大概三四十名”死者家屬“帶着鋼管”到醫院心內科“鬧事”,十餘人受傷,一名醫院保安受重傷。

2012年3月23日,哈醫大刺醫案。17歲的患者李夢南持刀衝進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辦公室,造成醫務人員一死三傷。其中死者王浩年僅28歲,是在讀醫學碩士研究生。 醫患關係緊張帶來的不良影響

醫患關係緊張會給社會各方面帶來不良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對醫方的影響

醫患關係緊張導致 “醫鬧”等惡性暴力事件頻發,破壞醫療設備,干擾正常診療秩序,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給醫院帶來經濟、社會聲譽、人才等多方面的損失。醫務人員在原本就任務重、壓力大的醫療崗位上,如果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人格尊嚴受到侮辱,工作積極性將會被嚴重挫傷,甚至出現人才流失,長期來看將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轉,影響我國臨牀醫學的發展。

2.2對患方的影響

在醫患關係緊張、醫患之間出現信任危機情況下,醫務人員會採取防禦性醫療行為[3],即醫務人員為了避免醫療風險和醫療訴訟而實施特殊醫療行為,比如,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撒網式檢查,擴大手術範圍,在履行手術簽字告知義務時誇大手術風險,帶有推諉性質的醫療轉診,迴避收治高危病人,迴避給患者使用試用藥品等。防禦性醫療行為某種程度上可能會降低誤診率,但也造成了醫療開銷的增長,更多地,防禦性醫療行為將嚴重損害患者的健康利益,使原本緊張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

2.3對社會方面的影響

醫患關係長期緊張乃至對立將會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穩定。惡性暴力事件的頻發,已經迫使部分醫院配備保安甚至增設警務室,導致人員開支增加。同時,醫患關係緊張使得醫學院校出現招生困難 3 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

醫患關係從總體上看,是基本和諧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諧,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醫患關係成因複雜,有醫療資源不足,羣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羣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也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還有管理監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社會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財政投入不到位 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衞生總費用僅佔世界衞生總費用的2%;財政投入佔醫院當年支出的比重,省級以上醫院在5%,市縣醫院一般在1%,鄉鎮衞生院在1%~5%之間。據報道,2003年,中國醫療總費用6600億元,政府只負擔17%,2/3以上的中國人口要靠自己支付醫療費用,佔衞生總支出的56%,政府預算支出在中國衞生總費用的比例,已從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衞生支出則從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國衞生服務調查顯示,我國醫療服務成為居民第三大消費。而歐共體為80%~90%,美國為45.6%(老人、窮人、殘疾人全免費),泰國為56%。眾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古巴、朝鮮、蘇丹、緬甸等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3.1.2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 儘管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取得了重大進展,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説,要建立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遠。在我國現行醫療體制下,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費方式來獲得醫療保健服務,這種醫療服務付費方式使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預期效果有較高的期望,而絕大多數醫患糾紛都是由於醫療費用與患者的期望療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醫生盡心盡力去治療每一個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於種種原因達不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對於花費了高額醫療費用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難免會有一些想法。在發達國家,由於經濟發達,絕大部分的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和國家政府來承擔,不需個人支付高額的醫療費,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這種現實。因此,我國醫療保險體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承受能力較低等情況也是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因素。

3.1.3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 醫療服務由於其本身的行業特徵,決定了它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尤其是某些先進的、高風險的醫療技術的應用,儘管醫務人員盡心盡力,也不能保證不出任何差錯。因此,為醫療行為提供風險分擔機制尤為必要。美國是一個醫療技術非常發達的國家,同樣也會發生患者狀告醫生的情況,但通常不會出現圍攻醫院、毆打醫務人員的事件,因為醫患雙方有共同投保的醫療責任保險。如果由於醫療差錯,法院判決需要賠償的,也由保險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險公司支付律師費。日本的情況也大致相同。有了醫療風險保險的保障,大多數醫生心裏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了醫療糾紛,患者及其家屬不會直接找醫院、找醫生個人,他們只需要請律師同法院和保險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醫患雙方衝突的產生。醫院和醫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疾病的研究和治療中去。如果因為醫療事故或事件導致保險公司賠付額增高,對醫生的直接後果可能是下一個繳費週期所繳納的保費上漲,或者是保險公司不再給其承保,以致這位醫生失業。顯然,這樣的分擔關係也構成了對醫生醫療質量的一種有力監督

3.1.4解決醫患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

2002年9月1日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之前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較大的進步,但幾年來的實施情況顯示:我國對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規定過於原則,不便於操作,仍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比如“醫療事故”的概念,目前在醫療系統和法院之間仍有嚴重的理解歧義。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司法解釋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過錯推定和因果關係推定,因而醫療事故鑑定結論屬於醫療機構舉證責任倒置的範圍,不必由受害人舉證。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最高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對醫療機構賦予的責任過重,擴大了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目前對是否應該實行醫療事故舉證責任倒置仍有爭議。以上醫患糾紛處理法規的分歧和爭議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

3.1.5媒體方面的原因

醫患糾紛中有的媒體報道輿論導向有失偏頗。 社會輿論的偏激報道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特點的新聞信息媒體系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然而部分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眼球,獲取暴利,有悖於職業操守,違背事實,對“醫患糾紛”進行片面報道,“昇華”矛盾,將患者與醫務人員置於對立位置,使醫患關係惡化。

3.2 醫院因素

3.2.1醫療活動商業化 部分醫療行為畸形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醫療活動具有商業色彩。某些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與社會效益背道而馳。醫療活動中部分醫療工作者喪失了職業操守,價值取向發生偏差,最終被金、權所俘虜。藥品製造商和經銷商為醫務人員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劑的作用。醫藥掛鈎、開單提成成了部分醫院獲得利潤的“工具”。

3.2.2 醫療活動中將病人“物化” 治療機械 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療器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無疑帶動了醫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病人的痛苦,然而,部分醫療工作者在診治過程中,注重儀器檢查,沒有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治療機械,治療過程像流水線一樣“呆板”,沒有“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儀器是醫療活動的輔助手段,有着重要的醫學價值,而絕非起決定性作用。

3.2.3 醫務人員部分缺乏人文素養 沒有換位思考 在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中,部分醫務人員對工作失去了熱情,他們對工作消極,對病患態度冷淡,語言生硬,沒有耐心,缺乏換位思考,面對忍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沒有將心比心,而是熟視無睹,司空見慣。

3.2.4漠視病人的權利

病人作為社會的特殊人羣,其在心理、生理上相對脆弱,此時的他們更需要關心與理解,更需要得到尊重。醫患關係的緊張,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一部分來自醫務人員在從事醫療活動中,缺乏對病人的疾病認知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等權利的尊重,漠視了這些權利的存在

3.2.5醫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衞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服務質量和醫療條件不能滿足羣眾的基本就醫需要,造成了患者向大城市大醫院的無序流動現象,醫院的超負荷運轉更為明顯。

3.3 患者方面的原因

3.3.1 醫療知識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醫學領域是專業性極強的領域,民眾對於醫療知識的認知水平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患者缺乏醫療知識,無法理解醫療行業的高風險性、複雜性和治療結果的不可預見性,對以現在的√本站★√技術水平無法檢出、無法治癒的疾病或者能夠預見但無法避免不良後果的醫療事件無法給予充分的理解,一旦治療效果與期望值有差別,就易產生不良情緒,對醫生、醫院多有非議,甚至有些不理智的患者或其家屬可能採取極端的暴力手段。

3.3.2 自我保護意識增強 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諸多變遷,醫患之間成為共同參與醫療決策和選擇的關係。診療過程中,患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體,而是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動參與治療。患者的法律意識增強,包括對平等的醫療權、知情同意權、隱私保護權、醫療監督權、醫療資料獲取權和損失索賠權利的知曉,患者維權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增強。這一方面增加了醫療工作的透明度,加強了對醫務人員的監督與約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發醫患之間矛盾的產生。

3.3.3 患者或其家屬心理失衡 醫療事故或意外的發生往往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精神方面的打擊,使之易產生憤怒、絕望、厭世、報復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疏導或宣泄,加上醫療事故或意外帶來的患者經濟方面的巨大壓力,患方極易產生攻擊性行為。若“醫鬧”經由暴力手段得到高額賠償,無疑會對其他患者的心理產生微妙的影響。根據心理學的從眾心理理論,其他患者及其家屬就會採取模仿行為, “醫鬧”現象就會出現增多的趨勢。極易發生,從而加劇醫患關係的惡化。

3.3.4醫患關係物化 由於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醫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院也逐漸由“福利”型機構轉變為向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特殊經營者,廣大患者也從原來的享受福利到現在的出錢買健康買服務,既然花了錢,肯定是要把病看好的,“等價交換”,在大多數老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看病也不例外。 緩解緊張醫患關係的對策

4.1 加強醫院管理

醫院應當採取相應措施,改善醫院的管理體制,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加強醫護人員醫德醫風建設,加強醫務人員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的培訓,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改善醫療服務,促進醫患溝通,規範醫療收費,積極面對醫療糾紛,購買醫療責任保險以減輕醫生負擔。此外,醫院還應注意加強和媒體的溝通,以便使其進行如實公正的報道。

4.2 對公眾普及醫療衞生知識 政府、社會、醫院應當開展醫療衞生知識普及工作,讓公眾具備基本的醫療常識,瞭解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使患者可以換位思考,在接受治療時瞭解醫療行業的特殊性,改變就醫觀念,降低過高的期望值,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公眾可以參加醫療意外商業保險,儘量規避因治療費用過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改善醫患緊張關係。

4.3 媒體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媒體工作者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報道醫療事件,對醫護人員的辛苦工作和奉獻精神予以真實關注和報道,報道醫療糾紛時應多與醫患雙方溝通。引導患者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醫療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增強人們對我國衞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理解與支持,擔負起促進公眾醫療知識普及、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的橋樑作用。

4.4 推進醫療體制改革 推行醫療衞生體制改革是關鍵。應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比例,考慮大多數甚至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健全基本藥物制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維持市場秩序和發展經濟的功能,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人羣的醫療需求。重視疾病防禦工作,重視社區服務和初級衞生保健組織的建設,合理分配和使用醫療衞生資源,切實保障社會成員的就醫需求。

4.5 完善醫療糾紛解決途徑 現行醫療糾紛解決途徑亟待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發生醫療糾紛有三種途徑進行處理,即協商處理、行政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調解和訴訟程序。在協商處理解決途徑中要注意由於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專業能力相差懸殊、雙方談判地位極不平等的缺陷,進一步修改完善;在行政調解途徑中要注意避免推諉拖延事故處理的情況,使公眾對衞生行政部門充滿信心;在訴訟程序途徑中要降低訴訟直接成本,增大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考慮適時引入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是指,醫療糾紛發生後,糾紛雙方當事人在第三方的協調、幫助、促進下,進行談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見,消除爭議,簽署調解協議,建立新的權利義務關係。第三方在醫療糾紛調解中不為獨立的意思表示,在尊重雙方當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當事人形成一致意思表示為目的,組織調解、促進溝通、提出建議、見證協議。調解協議與協商協議一樣具有合同效力,但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4.6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統一完備的醫事法律體系。在對現行法律制度全面梳理、科學設計基礎上構建起新的調整醫患關係的專門的法律制度體系。2012年4月30日,衞生部、公安部聯合發佈《關於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侵害醫務人員、患者人身安全和干擾醫療機構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將被依法嚴厲打擊。這樣醫務人員的尊嚴、人身安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障,“醫鬧”也有專門的法律得以制裁,但是這畢竟都是事後處理手段,也是付出慘重代價換來的結果。因此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有法可依、確保有法必依,切實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結束語

緊張的醫患關係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長期發展形成的。目前,我國關於醫患關係的法律體系、醫療制度體系等還不完善,正在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中。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係,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長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協作下,我國定會重塑醫患關係良好的信任關係,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淺析醫患關係 供稿者 護理11級3班

張路

參考文獻

[1] 《 拿什麼來拯救你,醫患關係?》 .健康衞視 [5] 《條例》的實施與醫患關係[EB/OL]。 中國醫師律師維權網。 2008-12-12

當代醫患關係論文 篇三

引導語:醫患關係一直都是醫院裏面非常重要的需要處理的事情之一, 那麼有關當代醫患關係論文範文哪裏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當代醫患關係論文,歡迎閲讀!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於醫患思想的不一致導致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矛盾的發生,從而造成了我國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要解決現社會緊張的醫患關係,重點是構建成功的醫患溝通體系,要從心理、語言、行為等多角度、全方位、藝術化處理醫患兩者間信任。醫患關係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最終得由社會政府出面實施醫改方案,落實到底,才能得到可見的緩解。所以醫患關係,重在溝通,基於調適。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創造,溝通是避免誤會最好的方法,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加強溝通並互相理解,那麼我相信和諧的醫患關係必定能建立起來。

關鍵詞:醫患關係 緊張因素

隨着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於醫患思想的不一致導致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矛盾的發生,從而造成了我國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

現今,醫院發生暴力衝突的事情屢見不鮮,暴力致使醫護人員傷亡的的極端事件也時有發生,在醫療糾紛方面,美國護士協會統計,美國護士曾被威脅佔到57%而遭到暴力攻擊的只有17%,而對於醫生來講,根本沒有醫生被威脅相關統計。換到中國,60%患者面對醫療糾紛,醫務人員被毆打辱罵高達70%以上。面對這樣的數據,説中國醫生行業是高危行業就一點也不誇張了。醫生,心中秉承健康所繫,性命相托解人病痛救人性命,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一職業被推上極端衝突的風頭浪尖。

首先,我們假設有A患者去醫院就診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從表格來看,首先患者在對與醫務工作者的態度上就存在本質性的問題,思想上對整個醫療行業妖魔化,邪惡化。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醫生正常處置的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也會對醫生處置產生質疑。但我們要承認一些不正當的利益體系存在於我們的醫療行業中,危害了患者的利益。我們還應該完善第三方鑑定體系,讓患者真正遇到醫療糾紛時有一個合法理性的體制,這樣才能有效的緩解我國岌岌可危的醫患關係。

綜合以上分析,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國家因素: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但我國醫療資源總體不足,而隨着人們消費水平的日漸增高,各地方的醫療費用也總體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門對於醫療方面資金的投入不足,更是造成了人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這也是引發醫患緊張關係的導火索。

(2)患方因素:由於人們生活質量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不同,基本的羣眾就醫只是以治好病為目的而也有很多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要求更高的水平的醫療保健,同時,人們的法律知識不斷豐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在就醫的同時,希望及時得到自己的病情,病因等信息,在就醫過程中還渴望得到醫生的心理指導和治療,只有醫生在治癒其疾病並給予足夠的心理安慰後,患者才能達到真正的滿意。

(3)醫方因素:我國人口眾多,在醫院工作的醫生每日面多眾多的患者工作壓力極大,同時有些醫院的醫生工資偏低,待遇也不高,這便造成了醫生對於工作的懈怠及對患者的不負責任。

由以上因素造成的醫患關係緊張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首先,由醫療糾紛導致的“醫鬧”等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導致了醫院醫療人才與建設上的損失。其次,醫生在畏懼患者家屬暴力行為的同時,也會採取保守醫療以求降低醫療風險,但這樣做的結果卻不利於患者就醫。再者説,醫患關係長期緊張的同時導致暴力事件的頻發,影響社會穩定。

醫患關係乃當代社會首要問題,醫療衞生事業與人民羣眾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醫患關係逐漸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總體呈現緊張趨勢,並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影響已不僅僅侷限於醫患雙方的診療過程,更對醫學事業的發展甚至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進步產生危害。長期的醫患關係緊張給醫生和患者帶大了極大的不便,因此,我們應當解決醫患對立這一現狀,使醫生可以放心的,負責任的為患者治療,而患者可以安心接受醫生的治療建議。這樣既可以解決就醫問題也有利於社會安定。

對於改善當前的醫患關係,筆者有以下三點建議:

(1)政府部門應強化職責,完善醫療制度,使醫療保險等利民政策覆蓋城鄉,有利於居民更好的就醫。

(2)醫院方面應加強監管力度避免患者家屬暴力行為的發生,同時,醫生也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多聽取患者方面的意見並及時告知患者病情避免與患者發生矛盾。

(3)患者積極與醫生溝通,接納醫生可行的建議,在有爭議時,應主動找醫生或院方交涉,避免矛盾的膨脹。

總之,要解決現社會緊張的醫患關係,重點是構建成功的醫患溝通體系,要從心理、語言、行為等多角度、全方位、藝術化處理醫患兩者間信任。醫患關係歸根到底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最終得由社會政府出面實施醫改方案,落實到底,才能得到可見的緩解。所以醫患關係,重在溝通,基於調適。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創造,溝通是避免誤會最好的方法,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加強溝通並互相理解,那麼我相信和諧的醫患關係必定能建立起來。

試析我國當代醫患關係 篇四

試析我國當代醫患關係

20100303022 社會學 譚紓羽

指導老師:王彭鵬

摘要:醫患關係是醫務人員和病患在醫療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當患者來到醫療機構就醫的時候,就產生了醫患關係。和諧的醫患關係應該是一種雙向、互動、雙贏的關係,其實質是醫患雙方權力與義務的對立統一。但是,我們現階段醫患關係面臨嚴峻的形式,需要認清現階段的主要形式,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關鍵詞:醫患關係醫患關係模式矛盾現狀

徐萍,王雲嶺,曹永福主編的《中國當代醫患關係研究》以及王明旭著的《醫患關係學》中都對醫患關係下的定義是:醫患關係是在醫療服務活動中客觀形成的醫患雙方以及與雙方利益有密切關聯的社會羣體和個體之間的互動關係。醫患關係學是研究醫患關係活動規律和運行機制的科學。狹義的醫患關係指一生和患者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廣義的醫患關係指以醫務人員為中心的包括所有與醫療服務有關的一方,與以患者為中心的包括所有與患者健康利益有直接關係的一方所構成的羣體與羣體之間的多方面的關係。簡言之,即以一生為主題的人羣與以患者為主題人羣之間的關係。

醫患之間的人際關係是醫患關係的最基本層面,患者與醫護人員的人際互動會直接影響醫護人員對醫患關係的判斷。醫患關係的好壞關係到醫院的生存發展。隨着社會的發展,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模式的轉變, 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加強, 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越來越重視,對醫療行為的審視與對其它社會行為審視一樣, 已不再僅僅注重行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也越來越重視法律、經濟、文化、心理道德等多方面審視。當前的醫療行為,醫患關係也較之以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成為了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我國醫患關係緊張、醫患矛盾激化成為很多研究者的共識。

一、醫患關係模式

(一)王明旭的技術與非技術關係模式

王明旭在其所著的《醫患關係學》中指出:醫患關係的各種屬性中最本質的是契約關係和信託關係。前者説明雙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各有獨立的人格和意志。要求雙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信任關係是醫患關係建立的基礎。醫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而且不要辜負這種信任。

其把醫患關係模式分為兩大類:一是醫患技術關係模式;二是非技術關係模式。醫患關係技術模式主要指醫患之間針對診斷、資料、護理以及預防保健的具體方法進行溝通與交往時產生的關係。是醫患關係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醫患關係的基石。非技術關係模式指在醫療衞生活動過程中醫生和患者由於社會的、心裏的、情感的、經濟的、文化的等諸方面的影響,所形成的其他方面的關係,即反應在醫療服務態度和醫療作風方面的醫患關係。包括經濟關係、法律關係、文化關係、倫理關係和心裏關係等非技術關係。

(二)帕森斯的親子關係模式

社會學大家帕森斯則把醫患關係比喻成親子關係,認為二者有相似之處。首先,都設計一個人——孩子或患者,受另一個被社會承認有合法社會控制權力的人——醫生或父母的社

會控制;其次在這兩種關係中,雖然父母或醫生都必須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感情中立,但事實上,充滿了濃重的感情色彩;最後,兩種關係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相似的目標上,即通過醫生或父母的努力在一段時間內使孩子或患者變成能力健全的社會成員。病人完全依賴醫生,沒有任何自主權。他的分析強調了疾病的社會性質和人際交往的突出作用,而淡化了患者生理症狀在醫患關係中的重要地位。他認為疾病是對社會正常行為的偏離,必須有醫生對其進行社會控制,從而突出了醫患關係的不對稱性。

但是這一模式並不廣泛適用。如慢性病患者自主性強不依賴於醫生;傳統一醫一患關係已被打破,醫療保健服務多樣化;患者家屬參與減弱依賴,出現醫患關係疏離;社會心理被納入健康定義,促使非專業醫生從業者增多,使醫生的技術控制作用弱化。所以人們從不同角度提出改進建議。影響最大的是薩斯和荷倫德的醫患關係模式。

(三)薩斯和荷倫德的醫患關係模式。

1976年,美國社會學家薩斯( Szasz) 與荷倫德( Ho llender)發飆了題為《醫患關係的基本模式》的文章,他們認為醫患關係的技術性質直接與患者就醫時生理症狀有密切關係,被帕森斯忽視的生理狀態恰恰是醫患關係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在症狀嚴重的情況下可以用帕森斯的不對稱模式,但不嚴重是需要另外模式,對此他們提出三種類型: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

主動被動型

醫患關係不和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隨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醫患關係模式逐漸從以醫為尊的“傳統型醫患關係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醫患關係模式”轉變已成必然趨勢。我國醫療行業曾長期處於“以醫為尊”的狀態,在醫療過程中,醫生經常以救世主身份處於完全主動的地位,病人處於無條件服從的被動地位,這種傳統醫患關係過多強調了醫生對病人的權利,忽視了醫生的義務,是一種單向關係。這種傳統醫患關係模式的典型體現便是根據醫患技術關係而提出的主動-被動型模式。醫生作為專家,權威角色得以強化,醫生幾乎完全主動地包攬了病人的一切,是做出診斷,制定治療方案的主導者,而病人則處於接受診斷和治療的被動從屬地位,醫生只關注疾病的處理與技術的應用,很少考慮環境、社會、心理與病人的期望值和滿意度。

指導合作型

在這種模式下,醫生與患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醫生仍是權威,但只起技術指導作用。“患者可以向醫生提出疑問,在醫生的指導下比較忠誠地執行醫囑,配合治療。”“這種關係適用於神志清醒、能夠表達自己主觀意志的病人,特別是急性病人,有人形象地比喻成‘父母和和少年’之間的關係。”①

3.共同參與型

這是為患者設計的一種技術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醫生與患者擁有大體同等的主動權和決策權,雙方相互配合,共同參與治療方案的決定和實施。常見於“久病成醫”的各種慢性病病人。醫生只幫助患者執行和實施患者所選擇的治療方案。這種模式有助於相處醫患隔閡,減少衝突,建立真誠和相互信任的醫患關係,有人形象的比喻成“成年人”之間的朋友關係。

二、我國當代醫患關係現狀

國家衞生部付部長坦言:“現在我國的醫患關係處於極不正常的狀態,是我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時期,在國際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的醫患關係。②隨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我國醫患關係已成為全社會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醫患糾紛層出不窮,“醫鬧”現象逐步升級,把醫患關係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説明我國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患關係總體呈緊張態勢。

2011 年9 月15 日,北京同仁醫院的徐文大夫因患者對治療效果不滿意被砍成重傷;就在此事發生前四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生穆新林被患者家屬毆打致頸部受傷,脛骨骨折。2011年8月,南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門口因醫患糾紛發生大型械鬥。2010 年8 月,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文章《中國醫生:威脅下的生存》稱:“中國醫生經常成為令人驚悚的暴力的受害者„„醫院已經成為戰場,因此在中國當醫生便是從事一種危險的職業。”

目前有關醫患關係的研究大部分是採用患方視角,以患者滿意度調查評價醫患關係,尋找問題成因。醫患矛盾被理解為患者對醫生的不滿,解決醫患關係問題的策略是對醫生的行為進行干預和培訓。調查結果顯示,醫患之間對醫患關係的認知差距頗大,醫務人員對醫患關係表現出比患者羣體更多的恐慌和擔心。

中華醫學會2000年對全國326所醫院調查顯示,發生醫療糾紛的佔98% 。病人對醫務人員不信任的比例達43. 8% , 醫務人員認為雙方互相信任的比例僅為25. 9% 。326所醫院中, 有321所醫院存在着被醫療糾紛困擾的問題, 其發生率為98. 47% 。另外,在我國發生的大部分醫療糾紛,院方敗訴的機率遠大於患者方。

據遼寧省社科聯2011 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組對遼寧省4 城市12 家醫院進行了調查,向醫生和患者羣體分別發放問卷1 000 份,回收有效問卷1 952 份,其中醫生問卷956 份、患者問卷996 份,回收有效率醫生問卷為95.6%,患者問卷為99.6%。

(一)關於目前醫患關係的現狀,51.7%的患者認為是好的,35.6%的患者認為一般,10.6%的患者認為不好;而17.8%的醫生認為是好的,44.5%的醫生認為一般,36.4%的醫生認為不好。患者羣體認為醫患關係不好的主要原因為:醫療費用高(47.9%),醫院或醫生追求經濟效益的結果(20%);而醫生羣體認為其主要原因為:新聞媒體挑起的(25.2%),患者要求過高(18.7%),醫療費用高(18.8%),一些患者不講道理(17.9%)。調查顯示,有57.2%的醫生遭遇過醫療糾紛,其中42.6%的醫生受過患者打罵,11.6%的醫生遭遇過誹謗、恐嚇,3%的醫生受過身體暴力。醫生羣體認為,造成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為:醫患雙方都有責任,但主要責任在患者(39.7%),雙方責任各半(36.6%);而患者羣體認為,雙方責任各半(44.2%),雙方都有責任,主要責任在醫生(23.3%)。

(二)醫患權利意識亟待加強。調查顯示,醫患雙方對於各自所享有權利的認識水平存在差異,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患者隱私權。對於醫生保護患者隱私的問題,88.3%的醫生認為非常有必要,9.7%的醫生認為有必要;對於這一問題,77.1%的患者認為很重要,17.3%的患者認為注意一下也好。

2. 患者知情同意權。在診療過程中推行知情同意原則,醫生羣體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佔89.3%;對於這一原則,87.5%的患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關於患者享有醫療自主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等權利,41.1%的患者對此瞭解,43.3%的患者瞭解一點,15.5%的患者不瞭解。此外,對於醫生享有醫學診察權、醫學處置權等權利,56.5%的醫生很瞭解,36.8%的醫生知道一些,6.5%的醫生不瞭解。

綜合以上數據可知,醫患雙方對於自身享有的權利意識亟待加強,其中醫生對於患者享有的權益應給予充分尊重,醫院相關部門應廣泛宣傳患者的權利以及醫生享有的權利,以真正體現尊重病人、關心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要為中心。

三、造成醫患糾紛現象因素

2008年第四次國家衞生服務調查專題研究“醫患關係研究”工作的開展。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不同級別醫院醫患關係現狀及醫方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4月至7月共調查北京、重慶、山東三地10家醫院,其中城市三級醫院3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 家,農村縣醫院家,鄉鎮衞生院3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包括: 醫護人員對醫患關係和諧程度的評價普遍不高;與低級別醫院相比,高級別醫院內醫護人員對醫患關係的評價更低;高級別醫院醫護人員自覺溝通情況較差、工作壓力較大和職業風險較大等是影響醫患關係的因素。

1、我國一些醫院人文關懷相對缺乏。隨着當代醫學專業化的發展,部分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問診不細緻,忽視患者的精神心理等需求,使患者有不受重視的感覺。有資料統計,公立醫院平均問診時間6 分鐘,最長問診時間20 分鐘,最短問診時間1 分鐘。調查結果顯示,在就診或住院過程中,42%患者認為“與醫生的談話時間”太短和有點短,只有53%患者認為比較合適。淡漠人性的臨牀境遇其結果是,作為一個整體的患者,就這樣在現代醫學診療過程中被逐漸解構,醫學人文精神也隨之消失。患者的就醫感受主要源於對人文性醫療服務的評價,醫務人員人文性醫療服務的缺失將直接導致患者滿意度下降。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門診或住院過程中,對醫生交代病情和治療的安排,39%的患者非常滿意,46.7%的患者比較滿意,14.2%的患者不滿意。目前的醫療糾紛並不只是醫療技術問題,而往往是人文性醫療服務問題,醫療服務中缺乏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

2、患者普遍存在社會心理問題 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對疾病本身發生、發展、預後的擔憂和恐懼,對就醫環境和過程的陌生和不安,已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患者追求安全感、歸屬感、被重視和尊重的心理集中體現了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深層次的多種渴望,也説明醫院缺乏足夠的人文關懷。調查數據顯示,有64.5%的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存在社會心理問題,如感覺到有壓力、對醫生不信任、對醫療費用以及出院後康復的擔憂。有調查顯示,在者存在的社會心理問題中,情緒困擾、信息缺乏、認知偏差、社會支持匱乏、醫患互動不良等問題出現的頻率最高。如果臨牀醫生不能及時識別和處理患者出現的情緒反應或心理障礙,則可能與患者不能達到對治療效果、臨牀愈後或機體功能恢復等方面在認識上的一致性,或者臨牀醫生簡單地把患者的情緒和行為表現當成患者的性格使然,或認為患者故意不與醫務人員合作,容易引發醫患矛盾。

3、目前醫院機構設置無法滿足病人的社會心理需要。現行的醫療規章制度大多是在傳統的醫療模式上建立起來的。醫生的思維習慣一直受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影響,雖然醫務人員已經意識到轉變醫療模式的重要性,並努力貫穿於醫療實踐中,但在具體的醫療規章制度中仍然缺乏對醫療行為的要求,如需要了解與疾病和康復密切相關的心理問題、經濟問題、家庭情況和社區情況等,這已説明單純的醫療技術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目前醫務人員編制相對緊張,尤其是大醫院臨牀工作超負荷,醫生護士不僅要負責好患者的醫療護理,還時常被一些諸如“病人欠費逃費”等瑣碎而又着實分心的事情所困擾。本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對於患者存在的社會心理問題,73.1%的醫生表示會關注但不知如何解決,23.7%的醫生表示因時間和精力所限不會關注。

4、目前醫療糾紛解決方式存在着不足。在我國發生醫患療糾紛後,醫患雙方可以通過自行協商、組織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本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患者羣體認為醫療糾紛解決方式主要為:醫患雙方自行協商(40.7%),法律手段(23.2%),醫院內調節(21%);而醫生羣體則認為:法律手段(29.9%),醫患雙方自行協商(25%),醫院內調節(23.8%)。從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醫療糾紛持續上升,醫療糾紛訴訟案件居高不下,訟累成為包括法院在內的各方都困擾的問題。醫療糾紛沒有因為患者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利而下降,醫患矛盾和醫患衝突也沒有因此得到有效緩解,以法律方式解決醫療糾紛,會使醫療成本上升、增加醫患對立情緒、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等。國內外針對醫患糾紛採取的措施各有不同,基本是事後解決的方式,醫方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如果在醫患糾紛發生前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性措施,在醫患關係形成之初加以重視,將醫患矛盾在萌芽期解決,會避免一系列的矛盾與糾紛發生,無論對患者還是醫生和醫院,都可節省由於糾紛而損耗的時間、財力等資源。而醫務社會工作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後連續性服務,參與診療過程,可使醫

療服務增加人性化和人文關懷的色彩。

四、改善我國醫患關係現狀的方法

醫護人員的態度和溝通對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至關重要。據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對全國326 所醫院進行的關於醫療糾紛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造成醫患關係緊張原因中選擇“由於醫

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有49.5%時間壓力影響醫患溝通,導致醫生無法做到心氣平和、溝通充分,而時間壓力是在工作負荷及績效考核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能的醫方因素包括醫患溝通情況、工作壓力及自覺職業風險情況。由此可見, 改善醫患關係需要醫護人員、醫療機構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1.強化政府職責,完善和諧醫療關係的制度設計。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的結合,建立覆蓋城鄉的居民基本衞生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醫療風險防範化解機制。

2.加強醫院管理,完善和諧醫患關係的規章制度。醫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醫患關係是以人格平等為基礎的,因此醫院必須高度重視, 採取多項措施, 多聽取羣眾反映的熱點問題, 實實在在與羣眾溝通, 包括信息的公開, 儘快滿足羣眾的需要, 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提升主體自覺。

3.患者要積極與醫生溝通。醫生要認真聆聽患者,時時刻刻為羣眾着想, 爭取患者, 擴大醫療市場, 減少醫療糾紛, 取得病人信任。

註釋:

①中廣網, 《為什麼半數醫務人員會有消極情緒》

②劉 麗 謝 錚 邱澤奇 張拓紅《不同級別醫院醫患關係現狀及醫方影響因素分析》

參考文獻:

1.徐萍,王雲嶺,曹永福主編 《中國當代醫患關係研究》

2.王明旭《醫患關係學》

3.楊帆《我國醫患關係現狀及其對策分析》

4.邱傑《醫患關係的三種表現形式》

5.張斌,郭秀芝,劉啟貴,張天奉《醫務社會工作體系構建與和諧醫患關係

之思考——— 基於遼寧省醫患關係的調查》

醫患關係論文 篇五

醫患矛盾的原因與對策

[摘要] 良好的醫患關係是實現以人為本、減輕病人痛苦、促進醫患互信,提高治療效果的需要。近年來,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患糾紛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它已經演變成為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本文將從醫院運行機制、醫患溝通等方面對醫患矛盾的原因和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解決醫患矛盾的多種對策。以期對醫療糾紛的防範有所幫助。

[關鍵詞] 醫患關係 影響因素 影響 對策

The causes of conflicts between hospitals and patients and the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m WANG Peng 5120209131 F1202005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Abstract] The favo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needed by achieving people—oriented idea, relieving patients’ pain,promoting mutual confidence and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effect.With the recently growing t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medical dispute has become not only a medical problem,but also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This paper contains analyses about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f it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hospitals’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ccording to it,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which are expected to help solve the medical disputes.

[Key wo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s and patients;Major aspects;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醫患關係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使病人早日康復是醫患雙方的共同願望和目的,而良好的醫患關係是實現這一願望和目的的重要條件。醫患關係本應當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個人對自身權益日漸關注,大量醫療事故被媒體曝光,人們開始對醫院產生信任危機,醫患關係也逐漸變得惡劣起來。日趨緊張的醫患關係不僅正在嚴重衝擊着醫療服務市場,而且已成為社會不和諧的因素。因此,如何切實解決醫患矛盾。加強和改善醫患關係.已成為非常關鍵的問題。 1 醫患關係的現狀

近年來,醫療行業收紅包、拿回扣的現象頻頻曝光,社會對醫療行業的不信任感日益加重,患方拿攝像機、錄音筆監視醫生的例子也不勝枚舉,“醫比三家”、“重複確診”現象普遍,醫患糾紛事件增加。據衞生部統計顯示,2002年醫患糾紛事件有5000多起,2004年8000多起,2006年10248起,2010年陡增至17243起,年均增幅都在30%以上。[1]雖然相比目前全國醫療機構每年提供的近30億人次醫療服務,真正屬於醫患關係緊張的還是少數,但其對構建和諧社會還是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醫患關係從總體上看,是基本和諧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諧,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 2 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

2.1 現行的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

我國目前衞生資源分佈不均,大城市、大醫院佔有了高度集中的醫療資源.技術水平高.醫療設備好。人才隊伍集中。而廣大社區和基層醫院水平差、設備差、基礎差、人才少,然而人們治病的心理都是希望到大醫院找技術好、設備好的機構去診治。因此造成醫療衞生資源過度集中在城市三級醫院,城鄉居民無論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就診,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現象。而且現在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滯後,國家不能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使得醫患衝突更加複雜化。 2.2 醫患之間誠信缺失。

目前我國醫院職業潛規則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藥品回扣,醫療器械回扣、收受患者紅包、濫施檢查和過度自我保護,這無形中增加了看病資費。降低了行業的信譽度,明顯加重了醫患的不信任。加上個別醫療黑幕的曝光,引發了整個社會對醫療行業的信任危機。而恐於醫療糾紛的壓力,醫生也不再信任患者.醫院不得不出台一些儘可能降低醫療糾紛風險的文件讓患者簽字,甚至對一些患者及家屬未簽字同意的應當及時進行搶救的救治工作也左右為難,難以決策。就如《小崔説事》專訪衞生部部長陳竺中徐君東所説每回訂完病例,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各種同意書、知情同意書會比病例還厚。還有的為了防止發生糾紛.對一些難治疾病進行推轉.強調理由不予收治。 2.3 醫患之間言行溝通不夠。

醫患之間已經有了信任危機,而缺乏溝通更加加重了醫患之間的矛盾。醫生在為病人看病時本應詳細耐心地給病人講解,並表現出應有的同情。然而,工作壓力和工作量的日益增加使醫生在接診中,説得較少、問得較少、聽得較少、表情冰冷、動作生硬、言語簡單急躁,其外部表現導致與患者產生距離感、疏遠感和疑慮感。醫患之間這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真空的存在,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最根本原因。[2] 2.4 醫務人員人文素養不夠,職業道德滑坡

在現代醫學經歷了一個從生物醫學向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轉變的過程中,[3]人文關懷日趨被醫家所推崇。但由於市場化經濟利益驅動、醫療行業人員缺乏、培養途徑增多、培養效果參差不齊、人文教育淡化等因素,現今的醫界人文精神缺乏。治病、救人原是一體的,但“見病不見人”的現象非常普遍。只重視醫療活動中病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藥物、手術手段,沒有把尊重人、關心人、方便人、服務人貫穿於醫療服務的全過程,來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的服務,這種在醫療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的行為,加劇了醫患關係不和諧的情況。 2.5 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

醫療環境中的信息不對稱比其他領域的信息不對稱更為嚴重。醫患信息不對稱將導致醫療服務供給方的誘導需求,[4]所謂醫療服務的誘導需求就是醫院從自己的利益出發 有意識地給患者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 有時這些醫療服務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在信息極端不對稱的條件下,患方並沒有能力直接地評估醫療質量,尤其是無法對醫療行為的質和量是否符合自身病情的信息缺乏準確的判斷。即使產生低質的醫療結果,也有可能被解釋成疾病自身的原因。這種“黑箱”狀況,如果得不到解決,患方的疑慮很容易集聚暴發。而且由於信息不對稱,佔有信息優勢的醫方就有了逆向選擇和敗德行為的機會,讓患方處於不利結果和道德風險之中。這個惡果是醫患矛盾迸發的潛在危機因素。 2.6 醫療成本過高。

醫院在所謂成本核算、自負盈虧的壓力下,追求利潤有些不擇手段。醫療機構公益性、福利性光環的消失,使人們在心理上難以承受。儘管國家採取了一些措施(如破除以藥養醫),但醫療成本仍居高不下,除少數富裕階層外,工人、農民、普通的工薪階層,日益不堪治病的重負。而且當病人的較大經濟耗費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醫療效果時,患者心態便會不平衡,這種利益衝突就會爆發出來,導致醫患緊張。 2.7 患者維權渠道不暢

特殊的法制環境,決定醫院管理存在不足之處,必然引發醫患關係衝突。[5]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體系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跟上市場經濟的步伐,這是引起醫患矛盾的原因之一。而且,我國雖已於幾年前就施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發生醫療事故之後,光是事故鑑定費用就高達幾千元,患者維護權益成本太高,這給患者維權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3 醫患關係的影響

3.1 醫患矛盾對患者的影響

醫患關係不正常,直接受害者是患者,在醫患關係緊張的前提下,醫生為了自保就不能為患者承擔風險。比如説,如果不急診手術患者肯定活不下去,但手術成功也只有20%的生存機會,在醫患關係正常時,醫生會在家屬理解的前提下冒險與疾病搏鬥,而如今,大多會選擇所謂“保守治療”,“防禦性治療”。這就會耽誤患者的治療,甚至會賠上性命。 3.2 醫患矛盾對醫生的影響

首先,不正常的醫患關係會使醫生趨於保守性治療,這不利於醫生醫術的提高,也不利於醫術的發展,其次,不正常的醫患關係比如醫鬧等行為會妨礙醫務人員的辦公,造成人們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甚至會給他們的人身安全帶來危險。而且,鑑於我國醫生們的生存現狀,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報考醫學院校,很多現在有名的醫生,都擔心將來一旦生病或將落入二三流醫生之手。[6]而且,醫患矛盾會使醫生產生職業倦怠,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改變,醫生的工作滿意度將會進一步下降,可導致病人對所在醫院失去信心,從而產生離職、棄醫等願望或行動[7]。 3.3 醫患關係對社會的影響

醫患關係的不正常首先會使得社會產生信任危機,加劇人們的不安。其次,緊張的醫患關係導致了醫鬧等行為,這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就醫行為,也嚴重的影響了醫院的秩序。 4 醫患矛盾解決方案 4.1 完善醫療救助制度

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我們需要加大對低收入人羣醫療保險的投入,逐步建立大病統籌和常見病統籌制度,加大對困難羣體的救濟和援助力度。同時引導醫生使用適宜技術、設備和基本藥物,約束“過度醫療”行為。構建多支柱的醫療保障體系,其中醫療基礎設施的供給、基本醫療服務的供給應由國家公共支出解決,醫療基礎設施的供給不足部分以民間資本補充,基本醫療服務的供給不足由個人按成本自負;個人則通過商業保險的“互濟”方式和私人自負方式承擔個人支出,對於無力自負的患者則實行醫療救濟。[8]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社區“看門人“制度促成我國大中型城市“三醫”良性聯動,減少醫生違規行為,改善醫患關係[9] 4.2 倡導優秀的醫院文化

優秀的醫院文化,促使其自覺地重視醫院的社會功能和義務,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嚴格履行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從而改善醫患關係。[10] 。首先要確立醫院文化的核心指導思想。然後要讓醫院價值觀深入到所有員工,使其真正成為指導員工行為的準則,讓醫生們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良好職業道德.強化人文關懷服務。最後要及時檢驗員工的行為,並及時使其改正,從根本上改變醫院和醫生在人們心中的不良印象。

4.3 醫患、醫護、醫醫之間有效及時地交流溝通

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從形式、渠道、內容、技巧、等方面進行規範管理。醫務人員要有誠信,對病人或家屬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聽病人的詢問,多向病人介紹病情、治療效果、用藥和檢查目的,關心病人在就醫過程中的生活或不便。醫院要通過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投訴處理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理病人投訴,定期收集病人對醫院服務中的意見,及時改進。醫務人員要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顧慮,努力讓患者獲得身心健康。 4.4 尊重法律

尊重法律,立足法律,順應醫療改革的方向,是避免、解決醫患關係衝突的關鍵。國家制定了關於醫務人員的專業醫療行為的相應法律條款,作為醫療機構的醫療專業人員在“執業”中,需要尊重法律,嚴格執行和實施國家制訂的法律法規。如果違規行為對患者產生傷害,當事的醫務人員和相應醫療機構應該承擔法律責任。醫院則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首先應該自律,[11]絕對不侵害患者的權益及國家的利益。醫師維護患者的權利,執行醫師的義務,實際上是基於對法律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所必須承擔的專業責任。[12]而且對於那些漠視法律法規、無理取鬧、動手打人、嚴重危害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破壞正常醫療服務秩序的無賴鬧事者,公安政法部門應提前介入並依法予以懲處。 4.5媒體真實報道

客觀、公正、真實、平衡,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媒體應該儘量為公眾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而非一個虛構的世界。如果媒體過度關注陰暗面,而不堅持平衡原則,就會讓公眾產生認識偏差,以為“一片漆黑”,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當前,我國正處於矛盾凸顯期,醫患關係尚未達到理想狀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媒體更應肩負起傳播主流價值觀的使命,加強正面典型報道.大力倡導全社會和諧人文風氣,[13]保持冷靜理性,積極化解矛盾,努力成為社會傷痕的彌合者,而非撕裂者。 4.6 使用電子病歷

電子病歷不僅指靜態病歷信息,還包括提供的相關服務。是以電子化方式管理的有關個人終生健康狀態和醫療保健行為的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採集、存儲、傳輸、處理和利用的所有過程信息。它是基於一個特定系統的電子化病人記錄, 該系統具有提供用户訪問完整準確的數據、警示、提示和臨牀決策支持系統的能力。醫療糾紛中,病歷既是保護醫務人員的有力證據,也是維護患者自身權益的重要依據。病歷由第三方權威機構——檔案部門進行登記備份,這對患者來説,意味着多了個監管機構;而對院方來説,則多了一個證明機構。這對改善醫患矛盾顯然十分重要。[14]而且,電子病歷的試點工作在上海市長寧區、閔行區、閘北區三個試點區已取得較大進展。 4.7 提高醫療質量

把握醫療質量管理主線,確保醫療安全。醫療質量是醫院生存的根本,我們應當始終把醫療質量作為醫院的中心工作來抓,建立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的各項制度,強化每一位醫務人員的質量意識,在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的每個階段進行控制,把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之中。面對患者需要解除疾病痛苦的健康需求和內心焦慮不安的心理需求[15],就要求醫務人員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改進和提高醫護質量,及時瞭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設身處地的為患者的利益着想,同時嚴格執行新技術的准入制度,使患者得到成熟可靠的醫療技術服務。 5 結論

醫患矛盾的歷史性、複雜性及其新時期出現的諸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決定了醫患矛盾的解決並不是短時問、個別單位和機構的努力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廣大醫務工作者、患者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樑立智,魯楊,等.醫患關係現狀的醫方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5):33—36.

[2] 陳召。醫院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衞生事業管理,2008,25(4):239-241.

[3] Shapiro J ;Hollingshead J ;Morrison EH Primary care resident, faculty, and patient views of barriers to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the skills needed to overcome them. [J]。 Med Educe, 2002, 36 (8): 749-759. [4] ROBET G. EVANS. Supplier Induced Demand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M]。 New York: Heal-stead Press 1974:162 -173. [5] 顏婕,田清華,李詠。對當前醫患矛盾關係的思考[J]。西部醫學,2011, 23(8) :1619-1621. [6] 劉又寧。醫患矛盾如此尖鋭的根源到底何在[J]。中華結合和呼吸雜誌。2012,35(6):401-403. [7]Prosser S, Thomson E, Kuipers al. Mental health,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ntal health staff [J].Social Psychiatry Epidemiology,1999(34):295-300.

[8] 張紅玉。利益衝突下的患矛盾成因及其化解[J].商業時代,2007(02):68-69. [9] 黃丞,張錄法,孫德勝。社區“看門人”制度能有救促成我國大中城市三醫良性聯動 [J] 中國衞生經濟,2005(05) :48-51. [10] 陳芬,邵金花,孫偉。打造優秀醫院文化 緩解醫患矛盾 [J]中國社會醫學雜誌2012,29(5):320-321. [11]Joseph A. Snoe. American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s [M]。 West Group, St. Paul, MNN, 1998:8-9. [12] 盛魯文.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探討[J].浙江醫學。2007.29(9):1647-1648. [13] 袁建君,鄭愛惜,徐眷娟。當前我國醫院醫患矛盾的剖析和啟示 [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20):155-158 [14] 羅超英,徐維。電子病歷登記備份:解決醫患矛盾的新途徑 [J]。浙江檔案。2012(2):55. [15] 粱雪梅,張金萍,高岱峯.醫患關係影響因素及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2009。16(8):73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