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2W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論文(通用多篇)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論文 篇一

1當前我國水資源現存問題

1.1水資源嚴重匱乏

目前我國水資源總量約佔全球水資源的60%,屬於全球水資源第四大國。然而我國人口接近1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使得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率僅排在世界上124位,並被聯合國列入全球十個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嚴重的水資源匱乏與逐步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就連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豐富水資源的區域也開始出現各類水資源問題,水資源匱乏的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2水資源污染嚴重

目前導致水資源污染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①隨意排放生活污水;

②工業生產污水排放嚴重,且監管力度不足;

③農藥以及農業生產化肥的污染。

加上有關部門對治理水資源污染的意識普遍不高,且相關配套設施都不齊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資源沒有經過專業的處理就排導水系當中,使得水資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資源緊張的局勢。

1.3水資源浪費嚴重

雖然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以及節約用水的意識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沒有在全民範圍內得到重視,仍經常可以見到水資源浪費的情況,無論是在生活用水、農田灌溉或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仍屢見不鮮,使得水資源緊張的局勢逐步惡化,一方面大量浪費了水資源,一方面還大量消耗了我國經濟與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和資源。

1.4水資源分佈不均

我國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徵,且具有較為發達的山系,這就使得我國南方具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且降水量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整體而言,我國東部地區降水量是西部地區的4倍之多,從而導致我國水資源分佈不均勻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影響着我國社會的發展。

2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2.1加大法律約束力

第一,將環境影響評價的範圍擴大,將開發大型水資源可能會對流域早上的安全風險考慮在內,從而合理協調與控制開發水資源的規模與數量,並獎勵其相應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度。第二,加大檢測與調查流域資源的力度,且做好相應的跟蹤工作,給水資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並將制度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利用資源與生態保護協調體制,有效統一利用資源與生態保護二者間的關係,避免在今後的協調與溝通中出現矛盾或衝突,或是出現比這更嚴重的情況。

2.2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一個被尊重製度

不單單是因為其是制度,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而且還在於其將社會福利也充分考慮在內,這樣才能將一個制度的正當性與活力充分展現出來。因此,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因為要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策略而使得某些地方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受限時,則應當合理的給予該地域適當的補償。其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保證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而導致其自身經濟收益降低,對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做出的犧牲,並鼓勵更多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對其進行適當的補償是無可厚非,物超所值的。反之,對於破壞生態環境的水利工程,一律對其進行嚴懲,酌情徵收期生態保護費,並從中提取部分資金來維護與修護生態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採用合同的方式,將受益人定為當地居民,並經過多方協商來讓雙方達成一致,並且機制受到法律保護,從而保證這些規定得以順利實施與落實。

2.3合理利用與開發水資源

首先,在開發與利用水資源時,務必要堅持生態保護的原則,將流域與區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慮,並對其用水總量進行嚴格把控。此外,對於河道內外的用水應做到合理安排,且在確保地下水系統以及濕地基礎用水需求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嚴格控制地下水資源的開發,以確保水資源不受到破壞。其次,應對各流域、地區的水資源情況、生態環境情況、供水現狀以及今後供水的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合理處理用水關係,杜絕水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還需對區域的用水總量指標進行科學確定,做好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再者,應對不同地區水資源及其用水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將各個地區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我國要對節約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予以充分重視,正視當前我國水資源現存問題,並採取針對性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以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生態補償機制[J].法制與社會,2016(3).

[2]李洪新。探究水生態環境保護與水資源開發與利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7).

[3]李秋卓。優化水資源管理模式切實保護生態環境[J].吉林農業,2015(18).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論文 篇二

摘要:草原的環境自然優美,是一個令人心向神往的地方。但是隨着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在這種背景下,逐漸出現了草原退化和生態環境失衡的情況,雖然人類社會的經濟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由於對草原的過渡破壞和環境的破壞,如果不將這種情況進行調節和改善,那麼人類將面臨着自然環境越來越多的報復,最終只能自食其果。因此現階段對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加強對其的保護尤為重要。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就將針對草原畜牧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展開研究,希望對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更大幫助。

關鍵詞:生態環境的論文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人們一直在對實現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方式進行研究和分析,這項工作卻始終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就需要將環境作為代價。但是為了解決這種,就需要我們在進行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特別是草原環境對我們經濟建設和發展所產生的重要意義和積極影響,通過採用更為有效的策略對問題進行合理解決,最終更好的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給人們更舒適的生活和發展環境[1]。因此,對草原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就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

1對草原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性

草原作為一種環境的天然屏障和保護傘,它的存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經濟和畜牧業的發展,同時草原的存在還將有效預防或減少自然災害出現的可能性,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和幫助。因此處於這種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下,怎樣更好的將草原建設工作進行開展,做好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就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探索工作。只有將草原生態環境進行良好保護,才能更好的對我國草原畜牧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從而對我國廣大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同時,由於草原中的植被根系相對發達,因此其對土壤有着極強的穩固作用。在草原中,茂盛的葉子能將風雨對土壤的侵蝕進行阻擋。而土壤中的動物和微生物由於頻繁活動,因此土壤會由於其運動而變得疏鬆,對於雨水的吸收效果良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地表中水分的流失,更好的保持水土平衡[2]。但是如果在長期的人類發展過程中,這種有序的生態系統結構遭到破壞,就將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嚴重的威脅,最終將產生草原退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和環境問題,對人類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由此可見,對草原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

2對草原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對策

2.1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提升認識

理念是行動的先知環節,同時也對行動有着明顯的主導作用。因此,要想將草原生態環境工作進行有效開展,首先需要對宣傳工作進行加強,通過這種方式加強人們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充分了解這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後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加強對草原生態保護工作的宣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增強這項工作對人們生活的積極作用和影響。以此更好的激發羣眾投入這項工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相關措施的應用,從而加強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系統的健全和提升。

2.2進一步加強對草原建設的資金投入和建設投入

在對草原建設的投入進行加大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當前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做到因地制宜,採用分類指導的方式,對出現退化的草場進行改良和治理,對人工草場進行大力興建,通過這種方式對生產條件和環境進行改進和完善。此外,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將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更改,通過科學的生產方式,加強對放牧方式的更新和完善[3]。牲畜的飼養必須按照相關的國家規定或是地區規定,適當的運用增草或是減畜的方式,儘可能實現草原和牲畜共同發展的目的。

3結語

綜上所述,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當前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這項工作要想得到完善和發展也不是在一夜之間能實現的。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引起重視,充分做到自身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儘可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希望通過上文的研究,對當前的生態環境問題能做到更合理的解決,最終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給人們更舒適的生活和發展環境,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幫助。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論文 篇三

1、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迅猛的發展,但是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比如霧霾、酸雨、土地沙漠化、洪災等等。這些環境問題導致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有所減緩,而且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在這個講究效益與生態文明的時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讓更多人意識到治理環境的重要性。

2、問題的提出

在意識到改善環境問題的若干措施中,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加強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因為對植樹造林能夠有效地避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過多形成温室效應,也避免了硫等化合物在大氣中形成酸雨沉降腐蝕和破壞地表生態環境,還能夠為多水地區緩解洪水災害,為缺水地區加固地表結構防止沙化,所以説,植樹造林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加強植樹造林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人人都要保護環境才能夠避免污染進一步給人類帶來困擾,使林業經營以最小的成本提高最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促進林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3、我國環境污染現狀分析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環境污染帶來的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就是因為現代化的工業比如説像化工廠之類的污染性物質,還有通過大量交通設施排放的尾氣等危害物質升到高空中,和雨雪等接觸而形成的一種腐蝕性物質。降落的酸雨大量的腐蝕金屬材料,也會造成土壤、水流等酸化的後果,並且對植物有很大的危害。

3.2環境污染帶來的温室效應

温室效應主要就是由於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導致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僅在美國之下位居第二,雖然説大量的工業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這也反過來證明了我國的發展是以危害環境為代價的,這種危害性的發展模式是必不可取的。

3.3環境污染帶來的土地沙漠化

我國人均耕地數量少,與此同時,由於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治理環境的重要性,進行大規模的、無節制的開採土地,造成土地沙漠化的現象更加嚴重。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平均每天在我國的國土範圍內就有500多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長此以往下去,我國實際可用的耕地數量更會大大的降低,這樣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無法想象的損失。

4、植樹造林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應用

植樹造林工作在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在有效地開展,它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調節大氣中碳的含量

眾所周知,樹木在有光照的情況下會產生光合作用,樹木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温室效應的危害。另外,工業生產過程中燃料的使用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要從根本上解決二氧化碳帶來的危害,就應該種植更多的樹木,我國現有的林業種植面積遠不能滿足環境治理的需求,仍然要進一步加大種植面積,這也將是一個長期的種植過程。同時,大規模的推廣植樹造林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一些原材料。首先,木材可以代替一些工業燃料,有效地降低了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其次,利用木材製作一些工具,既可以減少金屬材料的應用,還能夠控制控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2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現在,我國針對沙地的治理方法是採用人工灌木固沙林,通過灌木更好的固定土壤。而林業相對於灌木對土壤的固定能力更強,而樹木的落葉又可以滋潤土地,為土地提供營養,而且形成的這種地面結構,可以有效地對水分進行吸收和排放,減少洪水帶來的危害。因此,從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看,大規模的推廣植樹造林對於改善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4.3改善大氣中酸性物質的含量

酸雨對於環境的危害非常大,它主要是由於大氣污染造成的,酸雨不僅會腐蝕一些金屬材質,還會對樹木造成危害,嚴重的可以導致樹木的死亡。有關部門對於各種樹木的淨化作用曾做過專門的研究,發現不同樹種對於酸雨的淨化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説:杉樹類樹種對於酸雨的抗擊能力比較差,而一些山茶樹對於酸雨的抗擊能力卻非常強。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可以在酸雨頻發的地方多種植一些山茶樹,這樣既能夠抵抗酸雨帶來的危害,還能夠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減少酸雨的發生。

4.4樹木可以過濾空氣中的塵埃

由於樹木枝繁葉茂,能夠有效地減小風速,這樣大氣中的大顆粒的灰塵就會落到地上。同時,植物的葉表面比較粗燥,而且多生有茸毛,有的還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質,這些都能吸附、滯留空氣中的一部分粉塵,從而使大氣得到淨化,比如:草地吸附粉塵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七十倍,而森林吸附能力比裸露地面強七十五倍。目前,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灰塵的樹木有樺木、銀白楊以及法國梧桐等等,相關部門可以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大量種植一些吸附灰塵能力較強的樹木。通過樹木吸附灰塵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淨化我們的環境,這也是大規模推廣植樹造林的因素之一。

5、結束語

加快植樹造林對發展經濟和改善生態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認清形勢,不斷創植樹造林的管理與經營方法,使植樹造林工作與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相適應。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論文 篇四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伴隨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雖然城鎮化建設是我國一大發展戰略,但是生態環境保護同等重要,通過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保護對策進行研究,可以更加科學的制定城鎮化發展戰略,也可以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本文簡要分析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我國經濟的發展及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對城鎮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環境問題伴隨出現,有日趨嚴峻的矛盾存在於城鎮化建設及當地生態承載力之間;國家在相關會議中明確指出,需要充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遵循綠色、循環及低碳發展理念。要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對城市產業結構科學優化,轉變生產方式,走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

1 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特點

1.1 加速轉向減速

通常情況下,城鎮化快速推進、加速及減速時期內城鎮化率分別為30-70%、30-50%、50-70%區間;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我國工業化程度的提升,推動了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有着越來越高的城市集羣程度,屬於快速推進階段;到了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了50%,在之後的發展中,城鎮化建設速度將會逐漸減慢;在未來幾年內,我國城鎮化依然會有年均0.8-1.0百分點左右的提高幅度,到了2020年,將會達到60%左右區間。因為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有着差異化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東部及東北將會逐漸減速,而中西部則依然保持加速狀態。

1.2 速度型轉向質量型

目前,我國城鎮化建設有着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卻沒有較高的質量,沒有有效協調城鎮化建設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係。一般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城鎮化建設,一方面是改造更新現有城市,也就是再城鎮化,另一個方面則是農村地區實現城鎮化。我國再城鎮化建設中,沒有及時改善與提高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甚至還有兩頭倒的問題出現,平時居住於簡陋的棚子裏,幹活之後居住於新建樓房中;而在農村地區的城鎮化實施中,則對人口數量的城鎮化過分強調。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我國城鎮化的推進速度依然較快,但是重點需要放在城鎮化質量的提高方面。因此,就需要同等重視城鎮化建設速度及建設質量,同步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及農業現代化,逐步實現城鄉共享融合和一體化,將新型的城鄉關係給構建起來。

1.3 不完全城鎮化轉向完全城鎮化

農民進城之後,在短時期內依然具有較低的市民化程度,因此,不完全性是我國城鎮化的一大特點。只有對農民市民化程度進行提升,方可以由不完全城鎮化轉變為完全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實現,除了表明一部分社會階層開始過渡為另一部分社會階層,不單單只是從農業户口轉變為非農業户口,還能夠集中體現一個地區社會進步狀態;也可以將其稱之為就地城鎮化,就是向農村輸入城市或現代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教育方式等,有比較深刻的經濟原理及社會機理藴藏其中,要將與城市居民相同的經濟及現代文明權益賦予給農民,將城鄉居民經濟利益的不平等性給有機消除掉;通過農民市民化的實現,可以對農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文化價值觀、生活習慣以及政治參與意識等諸多方面進行統一,將他們之間存在的心理隔閡給消除掉,城市的各種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實施中,保證農民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

2 城鎮化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

2.1 耕地危機

眾所周知,我國有着十分遼闊的地域面積,在世界農業人口中,我國農業人口可以佔據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但是我國只有有限的耕地資源,沒有足夠的後備資源,我國人均耕地資源佔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之間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在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這個問題更加嚴重,擠佔、污染以及浪費了大量的耕地資源,出現了短缺問題;主要原因就在於城鎮化建設中,農村人口湧入城鎮化,城鎮規模越來越大,開始將開發區、新區等建設於城鎮周圍,佔用了大量的城鎮邊緣區土地,浪費了耕地資源;雖然將諸多的開發區和新區給建設起來,但是沒有相應的經濟發展速度,無法獲得相應資金,導致土地佔而不用的問題比較嚴重。隨處可見的爛尾工程、工業區等,都體現了土地資源遭到浪費。還有就是在城鎮化發展中,鄉鎮企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是當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對其產生了限制作用,沒有先進的技術設施及足夠的資金,沒有科學處理三廢,在較大程度上污染到了周圍的土地資源及生態環境。同時,因為在短時期內改變農業生產方式,過度開發耕地資源,盲目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品,土地結構也遭到了破壞。

2.2 水體環境

改革開放之後,工業程度日趨提高,同時,諸多方面的壓力限制到生產發展,開始濫用農藥,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總量及質量;向水庫及河流中隨意的排入城鎮建設過程中的各個領域污染物,包括生活、生產、交通運輸等諸()多方面,水資源的質量急劇下降。還有一些城市,沒有處理陸源污染物,就向江河湖海中直接排放,對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根據相關部門發佈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富營養化問題出現於全國超過75%的湖泊當中,有90%城市的水域出現了嚴重污染問題,南方城市有一半以上的缺水問題是水污染造成的。相關部門調查了我國諸多城市的地下水,發現大部分都遭到了污染,甚至屬於重度污染狀態。在水體污染的基礎上,水資源短缺及分佈不均衡也是重要一個方面,城鎮化建設中,人口數量越來越多,排放了更多的生活和工業污水,有更多的用水量,將污水排入江湖之後,如果不能淨化,生態系統的循環性就會遭到破壞,污染水體,導致生態平衡問題的出現。我國人均水資源在世界中處於較低的水平,城鎮因為有着更大的用水量和較多的浪費污染問題存在,水資源短缺問題更加嚴峻。

2.3 大氣污染

煤煙型是我國城鎮主要的空氣污染,二氧化硫和煙塵是主要污染物,小城鎮就具有十分嚴重的大氣污染,甚至我國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是鄉鎮企業的煙塵與粉塵;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機動車輛數量不斷增多,加劇了機動車尾氣污染,增加了大氣污染範圍和程度。特別是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有大量的廢氣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產生於日常生活生產中,除了大氣污染之外,局部小氣候甚至還會遭到改變;根據調查發現,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處於不斷降低的狀態,各地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問題。

2.4 固體廢棄物污染

在固體廢棄物方面,主要來源為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城鎮化的推進,城鎮人口越來越多,有更高的生活水平,那麼就出現了更多的生活垃圾。因為小城鎮沒有較大的規模,就會高度集中人口,制約到城鎮生態環境,出現生活污染;而鄉鎮企業發展及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則會有諸多的醫療衞生垃圾、生活垃圾及商業垃圾產生,小城鎮沒有因為足夠的資金,無法無害化處理垃圾,只能夠採取堆積、掩埋或者焚燒的處理方式,這樣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水、大氣、土地等資源遭到污染,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會遭到降低。

3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

3.1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清晰的認識到,城鎮化的實施,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作,要結合城鎮化發展規律來推進,人為造城是不可取的,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實現城鄉統籌和一體化,構建生態宜居和和諧發展的城鎮,同步推進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及農業現代化。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對新型城鎮規劃科學開展,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給嚴格遵循下去,子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重視發展循環經濟,新型城鎮的建設,需要將發展循環節約型社會作為一個重點;城鎮規劃的編制,要積極遵循循環經濟理念,深入研究循環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與構建,編制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規劃;制定的循環經濟推進計劃需要與城鎮實際情況所符合,對工作目標與工作重點進行明確,以便能夠跨越發展城鎮循環經濟。

3.2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現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諸多問題暴露出來,那麼就需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完善,對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轉變。國家在相關會議中也明確指出,需要結合現階段國內外經濟新形勢,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及效益。要充分重視市場作用,遵循市場規律,將政府的調控作用發揮出來。在政府方面,對行政審批進行減少,避免過多的干預到經濟活動,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要對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將現代產業體系給快速構建起來;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對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深度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做大做強,對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對環保產業積極扶持。同時,要對消費潛力深入挖掘,促使對外開放水平獲得不斷提高。將消費、出口以及投資的聯動作用給發揮出來,充分發揮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將創新驅動戰略給切實推進實施下去,促使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強化和提升。只有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了,國民經濟素質方可以得到提升,國際競爭力及抗擊風險能力方可以得到強化。要將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給儘快構建起來,將企業的主體作用及市場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3.3 構建生態環境制度體系

要想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積極變革社會經濟制度,從人類生存要素轉化為生產要素,促使其生態環境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得到實現。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將新的制度框架給構建起來,在管理生態環境時,將其作為一種生產要素來進行,並且在市場運行機制中加入進來,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等大力構建;對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監管進行強化,要將農村環境質量狀況評價工作積極貫徹實施於城市化進程中,對城市化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及時掌握,並且向公眾公佈。深入監測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環境質量;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對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和修訂,以便能依法開展工作,部分行業具有較高的耗能和污染,那麼就需要將更加嚴格的產業准入標準給制定出來,完善相關效能行業的節能設計標準等。依據我國制定的大範圍政策體系,將國內外循環經濟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給積極借鑑過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制度與政策體系,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的考核指標體系給構建和完善起來,以便能夠對本地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有機量化,在循環經濟發展評估系統構建時,可以着重考慮萬元GDP佔地、萬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及萬元GDP能耗等方面的內容。

3.4 增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城鎮生態環境系統的主體為人,其設計、建設及管理着城鎮生態環境;人的各項行為會直接支配到城鎮功能;研究發現,現階段諸多城鎮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主要就在於人沒有較強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因此,在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升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要將循環經濟宣傳及教育工作給深入開展下去,豐富宣傳類型和組織形式;將當地的廣播影視及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廣泛宣傳,讓公眾認識到資源節約及循環經濟的作用,對制定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力宣傳,對錶現優良的個人或團體大力弘揚,對可恥的資源浪費行為進行曝光,以便促使社會各界能夠正確認識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可以將一些專家給聘請過來,定期經常的培訓領導幹部的理論知識,促使其生態意識得到強化和提高。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因為諸多因素的制約和作用,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出現,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結合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點,採取一系列的措施策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多方面着手,如增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制度體系等,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來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