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2023年美術鑑賞論文2500(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8W

2023年美術鑑賞論文2500(多篇)

美術鑑賞論文2500 篇一

美術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美術教育已不再是傳統的基礎訓練和技法傳授,而是以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進一步昇華。在普通高中美術教育 教學的 過程中, 美術鑑賞課是一門必修課程。如何來上好這樣一門課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普通高中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將鑑賞與體驗,鑑賞與動手實踐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各種美術鑑賞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製作等的能力。例如:我們在上《民族文化的瑰寶》時,談到中國古陶瓷的欣賞時,教師可出示器皿,先讓學生眼觀,手摸,親自體會陶瓷的機理,質感,然後讓其品評。在欣賞中國畫作品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演示,學生簡單臨摹,給他們充分感受作品的機會,引導他們認真分析畫面上的形式語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畫面線條的粗細,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寫意與象徵。以視覺為主,加上聽覺、觸覺、嗅覺的相互作用,從而有效而完整地挖掘學生的鑑賞能力。使學生樂意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在互動中體會了欣賞的樂趣,增強了作品的感悟能力。

在美術鑑賞教學中,可以針對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用有關的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欣賞的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欣賞情緒,加深對文化,歷史以機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鑑賞教學中,應該創設出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勵學生創作出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作品。特別是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下,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多媒體教學中,形、聲、色並茂,能完成形象、線條、色彩、質感、空間視覺的直觀性的再現。易於營造主體的欣賞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從中品味藝術魅力優秀的藝術作品。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

如我們在欣賞羅中立的《父親》時,可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內容,讓學生再仔細觀察作品裏的人物,再加以説明。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體驗畫面中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勞動的艱辛,產生審美同情。這時的學生受到欣賞對象(父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其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調動相關各種感受,使自身的情感融人畫面。當學生進入聯想境界後,教師如再能用激昂的語調説:畫面上是一個凸顯着一個樸實憨厚的、幾乎是現實形象真實翻版的農民形象,他已操勞了一輩子,他的手上和臉上鐫刻着勤勞、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紀還不能停止勞作,也許這就是他的“命”。”這時學生們原先模糊的,朦朧的審美享受,一下子就變的清晰了。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很 快地排除外界,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審美心境,這一點尤為重要。

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的世紀,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並進入到了社會各個領域,從而極大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毫無疑問,美術教育不可能置身於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在有條件的學校應鼓勵學生在學習美術鑑賞過程中,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資源主動地收集,篩選,分析,整理圖象和相關背景資料,擴展學習資源,開闊視野。例如:我在上高一美術鑑賞《外國近現代建築藝術》時,首先提出問題:

(1)現代建築在藝術處理方面有哪幾個特點?

(2)美國建築設計師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體現了哪位中國哲學家的思想,這種思想強調什麼精神?

(3)法國郎香教堂等現代建築所主張的是什麼樣的建築思想?體現出了什麼樣的現代精神?然後再指導學生利用網上資源:

1、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網址,並指導學生查閲相關的網頁

2、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並要求學生以所找到的資料為基礎,試寫一篇與主題相關的小論文。

要使高中美術鑑賞課真正發揮美術教育的功能,在面對教學對象時還需要我們美術教師 採用恰到好處的教學方式、方法,實現在教學中學生的轉變和進步。由於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過去一直是“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厚積薄 發,水到渠成”,許多學生對美術課存在很多偏見和錯誤的認識。由其是在農村中學頗為嚴重。如:我在上高中美術課時,就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他們的回答基本一致:上美術課是美術考生的事,與他們無關,他們學習美術純屬浪費時間;還有一些學生來自偏遠山區,根本就沒上過美術課,不懂美術是什麼?更有一些學生不得已來找我參加美術大學聯考訓練,原因是文化課不行,不得不出此“下策”。廣大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明顯存在偏見和誤解,特別像我們這樣的農村中學更是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教學。首先,我們來看看美術課教學的兩種教學方式:

(1)理性分析: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感性綜合式局部感覺歸納為綜合感受。

以往我們教學偏眼於前者,現在需要注意兩者的平衡。美術鑑賞課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而情感不是概念,不能依靠分析獲得。當學生對某些作品和現象產生濃厚興趣並全上身投入時,會產生豐富而強烈的情感意象,想象力格外活躍,這才是真正接近藝術感受的狀態導致藝術的感悟。例如:根據上述我校的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告訴同學們,高中美術課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提高審美水平,一個高素質的人,不可缺少審美能力。而且美術課和其他學科一樣,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與"藝術細胞"無太大關係。人人都可以學,人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後來,我又帶領學生在多媒體教室裏觀看相關的影象資料。如:齊白石,徐悲鴻,達芬奇,畢加索,凡高等等及其作品。讓學生了解這些大師們都是文化修養很高的人,並不是他們文化課不行才學美術的。

總之,普通高中開設美術鑑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向重要措施。實行高中美術新課程無疑要面對種種複雜的局面,但是如果美術教師對高中美術教育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認識,情況就會逐漸好轉。事實上也證明了許多美術教師都是多面手,藝術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規範,變則通。教師對相關美術專業的鑽研,對藝術規律的深刻認識,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藝術休養,使得我們美術教師在新課改後,在高中美術教育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術鑑賞論文2500 篇二

《大宮女》這幅油畫創作於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安格爾創作的這一幅《大宮女》和其所創作的其他宮女題材的油畫有着明顯的不同,這一點從安格爾刻意將這幅作品命名為《大宮女》這點可以看出來。《大宮女》這一幅作品充滿着獨特的格調,安格爾在《大宮女》當中的用色更體現出濃厚的異國風韻,以及裝飾性的美學考量。這一點也促使安格爾的《大宮女》和古典主義的油畫美學之間產生一定的差別,無論是顏色,還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傳統的西方古典主義油畫藝術規則有所衝突,也正是如此,《大宮女》才能夠很好地將觀賞者震懾住,使觀賞者受到這種美學的吸引,從而構建出獨特的美學空間。

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在當時就已經有很大的爭議,因為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之中,宮女的體型是如同平面幾何一般,並沒有充分和現實當中的女性身材比例進行銜接,這一點和西方油畫一向來追求精益求精的寫實風格之間就產生了一定的衝突。但是,這種誇張的比例,卻能夠很快地造成視覺上的關注,而且藍色的背景與宮女的身體顏色之間的衝突不和諧,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視覺衝擊,這種顏色的對撞、人體基本身體結構出現的錯位,代表着一種屬於安格爾風格的審美。

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首先是一個明亮顏色和冷暗顏色之間的撞擊對比。西方古典主義的油畫創作過程當中,強調油畫畫面之中顏色與顏色之間的自然過渡,只有進行恰到好處的過渡,才能夠更好地讓整個畫面進行融合。不過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則不然,整個宮女的背景採用的是冷色調的藍色,而宮女是裸着身子的,宮女的身體肌膚卻是使用明亮的淺黃色,這兩種顏色之間,安格爾並沒有採用其他的顏色作為過渡。這樣一幅《大宮女》的顏色之間就形成了激烈的衝突,這種衝突雖然和古典主義的繪畫風格差異甚大,但是卻能夠給觀賞這一幅畫作的觀賞者留下深刻的影響。

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第二方面的美學特徵就是他與眾不同的人類身體結構設置。從整幅《大宮女》看,大宮女這個人物形象身體各個基本結構之間的比例是失調的,彷彿是幾何堆砌一般,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其身體軀幹的比例遠遠大於其他身體結構的比例,因此,安格爾的這一幅《大宮女》違背了古典主義油畫創作過程裏的追求寫實的風格,而呈現出一種追求藝術進一步採取誇張的手法,讓《大宮女》當中的大宮女形象,以這種看似畸形的幾何式誇張,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學藝術上的張力。

而且安格爾所創作的《大宮女》還藴含着一種慾望的美學。因為當時的法國軍隊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展開戰爭,當時最終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擊敗,所以在安格爾所在的時代裏,法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創作了許多熟練的奧斯曼土耳其內宮宮女畫像,這些目的在於從藝術的角度滿足法國人內心的征服慾望。而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目的就在於以一個奇特的宮女的形象隱喻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必然會被法國人所征服,裸體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宮中的宮女形象,欲蓋彌彰的慾望,通過安格爾以新式的藝術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

究竟是採用素描的方式,還是更注重色彩,這一點在安格爾的藝術創作過程當中,特別是在《大宮女》的創作裏,更多注意到了結構上的素描運用。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安格爾在《大宮女》這幅作品當中完全就沒有關注色彩,與此相反,安格爾在《大宮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應用是非常鮮明以及大膽的。

冷色調作為這幅《大宮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宮女歐達麗絲克的背後是一幅半垂着的簾幕,這個簾幕實際上起到了點綴的作用。一般歐洲古典主義的繪畫色彩藝術,主要是注重色彩的過渡和銜接,然而安格爾刻意使用這種冷峻的顏色作為襯底,目的在於表達出一種寂靜、理性,這和狂熱的女性軀體的暖色調形成了對比,從而演化成為一種對比下的藝術張力。

紅色作為另一個重要的顏色,卻在對於《大宮女》的色彩美學鑑賞之中,容易被忽略。實際上這種色彩美學是非常獨特的,因為安格爾採用了紅色作為點綴,讓紅顏色點綴在大宮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歐達麗絲克的腳部,也有一段紅色的點綴,那時旁邊小桌子的椅腳。這兩點都分別對檢查在冷峻的背景顏色和柔和的軀幹顏色之間,從而形成了一種熾熱似火的美感,讓人們看到慾望膨脹的頂端,從而與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種不同的色彩藝術話語。安格爾並不刻意去處理這三種顏色的衝突,而是將這三種衝突結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擊的狀態,給觀賞者帶來很強烈的視覺震撼。

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雖然經歷了兩百年的時間,但是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術界的傑作。安格爾創作的《大宮女》運用了充滿衝突和撞擊的顏色比對,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寫實結構,從而讓安格爾的《大宮女》給人們帶來非常大的視覺衝擊,進一步讓這一幅畫作所表達的慾望與理智更為突出地展現出來。而安格爾在處理《大宮女》畫作過程當中所形成的藝術風格,也對後來新古典主義繪畫藝術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寶貴的藝術實踐。

美術鑑賞論文2500 篇三

:在新課改背景下, 國中美術教學要注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 讓課堂內容更加具體、豐富, 充滿生活的氣息。欣賞課是國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應該注重應用情境教學法, 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有趣的氛圍, 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保證欣賞課教學高效開展, 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該文提出了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旨在培養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

:美術教學; 欣賞課;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當前已經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國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 教師要儘快轉變思想理念, 加大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力度, 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水平, 靈活選用各種教學方法, 保證實際教學效率的提升。這樣才能在傳授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鑑賞能力, 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國中欣賞課教學中, 問題情境的運用尤為重要。教師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 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法, 避免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上感到迷茫, 並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正確理解美術知識, 加深對美術知識的記憶。在問題的引導下, 學生將主動開動腦筋思考問題, 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能力, 為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色彩調配相關知識時, 可以問學生某種顏色是通過其他哪些顏色調和而成的, 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 這樣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上才能集中注意力, 積極動手操作, 調配顏色, 這樣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如, 在《巧用身邊的材料》的教學中,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 問學生:“你們知道可以利用怎樣的方法, 用稻草表現題材嗎?”在學生回答問題後, 教師再通過範例欣賞與分析, 讓學生真正瞭解製作作品所需的構思、方法及步驟。

時代快速發展, 現代科技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為學生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 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 保證國中美術欣賞課教學效率得到提升。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此, 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多媒體課件蒐集與設計工作, 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創設出更加自然的教學情境, 避免學生產生牴觸情緒, 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美術知識。如, 在《中國書法》的教學中,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展現我國書法演化過程的視頻, 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 逐步進入古代大師營造的書法世界, 不僅感受到了書法的特點與價值, 逐步形成了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教師採用這種教學方法, 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也能掌握這節課的重點內容與相關知識, 從而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為提升國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作品, 進行角色扮演, 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瞭解創作者是如何在作品中表達內心情感的, 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促使學生的美術鑑賞水平不斷提升。如, 秦兵馬俑是我國的藝術瑰寶, 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將軍俑的圖片, 在學生欣賞這件作品時, 帶領學生起立, 讓他們體驗當將軍的感覺。在教師的指導下, 學生的表情十分嚴肅, 手中握着“寶劍”, 認真擺姿勢、做動作, 有的學生表現得莊重威嚴, 有的學生表現得氣勢非凡。教師講解霍去病墓雕刻中的《伏虎》後, 可以用語言引導學生:“你看它的眼神多鋭利, 它正趴在地上, 聳着肩膀, 它發現了什麼?對, 隨時準備撲向獵物。”此時教師要做出動作, 營造緊張的氣氛。這樣很快就調動了學生的情緒, 他們認真觀察, 瞭解了這件作品的特點, 從而達到了教學目標。

任何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都藴含着豐富的生活哲學, 畫家在其中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如凡?高的《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 這些作品都與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以《吃土豆的人》為例, 凡?高在認真觀察農民日常生活與勞作情景後, 將農民吃土豆的樣子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我們在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 會莫名感受到一種悲傷的情緒, 據説畫中的女子剛剛經歷了喪子之痛, 為了給她帶來快樂, 達?芬奇在創作這幅畫時還請了喜劇演員進行表演。從這裏能夠看出, 在國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 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並將學生的美術創作潛能激發出來。在實際教學中, 教師可以與實際生活加強聯繫, 帶領學生走出教室, 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這樣學生創作的作品才更具情感與生活味, 藝術品位也能獲得提升。

總之,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 教師要重視應用情境教學法, 精心設置各種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 學生能夠獲得快樂的體驗, 並牢固掌握美術知識、提升美術鑑賞能力。此外, 教師還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以保證充分發揮出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為提升美術欣賞課教學效果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美術鑑賞論文2500 篇四

【關鍵字】生活、美術、鑑賞

美術,作為一種美的表達形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義所在。在這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傳統繪畫,體味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傳統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時我們也瞭解到中國不同的美術種類,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中國是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度,其美術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

生活就像火焰,跳動在紅色的起點;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

的田野;生活就薄霧,飄散在命運的藍天;生活就像樹葉,成長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堅實的地平線。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美,它體現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細細體會,你會覺得生活很美。

倘若説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於發現真諦的眼睛,那麼欣賞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在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大多因生計而疲於奔波,身邊的零散瑣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一頭霧水,不知道生活到底為了什麼?“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廕庇?”,作家冰心的細膩由此可見一斑,這應該是她最真摯情感的表白。細膩的情感燃燒時,身邊的細微的美肯定會熠熠生彩、璀璨奪目的。此時的生活還會索然無味麼。

一次素不相識偶遇的幫助,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幫助,一聲親切的問候,身邊碎事情看起來似乎而繁雜,不經意中大多放棄了,長時間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無從談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種毫無標的的愉悦。如果你會欣賞,你會覺得生活之美。

生活是美麗的,不是苦惱太多,而是我們胸襟不夠開闊;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不懂生活??

正所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是五彩斑斕的,生活需要發現,需要我們懷着快樂的心情,樂觀的心態去感悟,有了發現與感悟,生活的萬花筒才會色彩繽紛,人生的旅途才會熠熠生輝!

當你懷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時,你不難發現:曲折中有佳境,艱難中有趣味。當你用心去接觸生活時,你不難發現:沉默的會變得親切,平淡的會變得精彩,醜陋的也會變得美麗!

歲月無聲在我們身邊穿梭,你會發現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腦海中定格。秋日的斜暉投下了俏麗的影子,樹葉像一隻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盡情演繹自己的美麗,落葉歸根!夏夜的繁星調皮地跟我們眨眼睛,有了星星陪伴,任何煩惱孤寂便銷聲匿跡。春日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萬紫千紅的百花,冬日裏銀粧素裹的世界。

時間不斷流逝,不會因某個瞬間停駐,就像兩條平行線把距離拉得再近也沒有交點。我們要做的是把紛至沓來的憂慮、煩躁、苦悶、悲傷??變化成絢麗奪目的五顏六色,給心情塗上顏色,為生活着上顏色。給心情塗上顏色,我們能夠在明麗的日子想到日後還將出現狂風暴雨;給心情塗上顏色,我們能夠在失落的時候想到前方還有繁花似錦;給心情塗上顏色,我們能夠在心灰氣餒的時候想到生活中還有自信堅強;給心情塗上顏色,我們能夠在失敗挫折的時候想到成功的路上還有勝利的曙光。

課程中我們欣賞了不計其數的美術作品,除了中國的傳統繪畫,也包括許多西方的美術名著名作,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西斯廷聖母》等氣勢恢弘的作品,還有《拾穗者》、《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播種》等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同時,我們還了

解到中外美術能夠完美的結合。美術就是擁有這樣神祕的力量。經過課程中與美術的相處,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開始更加熱愛美術。

通過美術鑑賞課的學習,我也深深體會到美術也是從生活中而來的。一切皆源自於生活。生活也是美術的重要出處。品味美術就如同品味生活,讓人感受其中的種種喜怒哀樂。對待美術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樂觀,悲觀,皆如美術一樣。美術是生活的調劑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我們能夠通過欣賞一幅畫,一處建築,來親近藝術,從而喜歡藝術,熱愛藝術。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美術所展現的內在美會極大地感染我們,我們的性情和愛好會在藝術欣賞中得到淨化。隨着藝術視野的開闊,我們的精神面貌會得到昇華,高尚的人格素質和審美情趣也會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説,美術鑑賞是人的心靈體操,是靈魂的淨化劑,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愷甲,使人們在內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術鑑賞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人的身心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進和補足作用。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

美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美,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生活中的美,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美術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美術中的時候,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遊在美的世界中!所以我一直很喜歡美術,美術帶給人的那種閒適心情難以言表,也是最能給人以靈魂的洗滌的重要部分。當你託着一個疲憊不堪的身子骨回家時,輕輕打開車

《《蒙娜麗莎》美術淺析》 篇五

摘要: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於美、智慧、永恆,三位一體,極致的搭配,再無超越的可能。就這樣,蒙娜麗莎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也給人們無限沉重的壓力。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每一幅傑出的藝術品背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正是吸引欣賞者的原因。

關鍵詞:達•芬奇;女性美;思想寄託

轉眼間,一學期又接近了尾聲。經過一學期的學習,雖然在美術專業知識方面並未獲得太多的瞭解,然而,我卻從這門課中瞭解到很多美術方面的基本知識,並且瞭解到一些早期的繪畫作品,增長了自己的見識。其中令我最為深刻的就是老師給我們講解有關達文西的相關知識時,給我們放了一個有關“蒙娜麗莎”的視頻。這個視頻主要講述了《蒙娜麗莎》的創作背景、畫中人物的身份之謎以及傳達的思想內涵等等。在看這個視頻之前,我時常覺得《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沒有可貴之處,畢竟對美術方面沒有太多的關注與瞭解。而當我看完之後,我終於理解了為什麼那麼多人稱它為經典之作,為什麼她的微笑會令那麼多人神往。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在1503年到1507年間創作的,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如今,蒙娜麗莎坐在盧浮宮一處顯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彈玻璃,每天以我們熟知的、神祕而永恆的微笑迎候數以萬計的來訪者。這些朝聖般的觀眾心中裝着各式疑問,他們渴望通過這一張温柔嫻靜的臉龐讀出答案,然而離開時卻將更多的問題帶走。

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

首先是微笑的神祕,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温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脣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祕的微笑”。

其次,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為其添了一份神祕感。達芬奇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傑出畫家,還在科學和哲學領域表現出過人能力,熱衷於用符號和密碼來傳遞信息。 意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主席西爾瓦諾·温切蒂藉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發現了微小字符。 發現眼中字符為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更添神祕色彩。温切蒂推測,達·芬奇希望別人從蒙娜麗莎眼睛裏發現她究竟是誰。名畫問世後,人們對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一直存在爭議。

流傳較廣的一種説法是,她真名為莉薩·蓋拉爾迪尼,是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名商人的妻子;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自畫像,因為達·芬奇是同性戀,感情生活不為人知,所以他把自己畫成女人形象;而美國作家丹·布朗在其所著的《達芬奇密碼》一書中提到,蒙娜麗莎這個名字可能是字謎,暗指一位埃及神明。

再次,《蒙娜麗莎》背景之謎也引起很多人對其的不斷的研究與探討。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佈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最後,最值得人們深思的是,《蒙娜麗莎》究竟想要傳達的思想是什麼?作者之所以創作這樣一幅作品是有着怎樣的思想寄託?

畫中的蒙娜麗莎,從微笑中不僅顯示出她的温雅、高尚和愉快,也顯示出對新世界和新生活的歡欣和喜悦。這裏沒有絲毫的懷疑和恐懼,沒有中世紀畫家筆下人物的呆板、僵冷和對世界充滿恐懼的蹤影。也不像中世紀畫像中那種作為神的奴僕的毫無生機的人,蒙娜麗莎是一個充滿着青春和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形象。達·芬奇用他的“蒙娜麗莎”,展示了那個偉大時代的人們新的精神風貌,揭示了人們對新生活的嚮往、樂觀與自信。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解脱神的枷鎖後的人以及人的美的熱情讚頌。蒙娜麗莎的微笑,使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無限深廣的意境。《蒙娜麗莎》具有了強烈的時代精神,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僅成為了這幅肖像畫的重要特徵,而且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美的典型,生動地體現了一個新時代的精神美。

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在作畫時,勾起了達?芬奇對生母阿爾別的回憶,似乎從麗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麗莎成了阿爾別拉的神祕化身。因此,大師在畫麗莎時,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他用對母親和情人的雙重情感來盡情描繪此人的肖像。不僅如此,他還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

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着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蒙娜麗莎》的成功,在於作者準確的捕捉到了模特兒最微妙的表情和最動人的瞬間。達·芬奇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使蒙娜麗莎富有魅力的青春被永恆而鮮活的留在畫面上。《蒙娜麗莎》如亮麗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與沉寂,給人們的心注入一縷芬芳與希望,成為畫家可以放開手腳傾心頌揚真善美的象徵,成為西歐人結束了漫長中世紀痛苦生活的標誌,如恩格斯所説的“這是人經受煎熬而取得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轉折點”。這正是《蒙娜麗莎》歷史意義所在。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審美活動的過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或審美的發現、藝術的構思、情感的表達。因為我們在創作活動中,“不僅是單純的美術技法,而是藝術情感的表達來實現審美的價值。”無疑,蒙娜麗莎是美的,她的美充分體現在人性美上,而不侷限於女性特徵;或者説,她的美已經超越了性別阻隔,但這並不等於連性別都分辯不出。對於顯而易見的事實還要發出荒唐的疑問,若不是別有用心也是無聊之極了。面對一幅分明令人愉悦的肖像卻偏要説甚麼面部麻痺症,這簡直令人憤慨。人們驚歎達。芬奇卓越的繪畫技巧:畫中人由面部五官到雙手,再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處都那麼真實可感,幾乎伸手可及,這是憑空想象無法完成的。倘若沒有真實人物作參照,達。芬奇縱然有天大的才氣也不可能畫得如此生動細膩。有人要問,畫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麼遙遠和不辯深意,那是其人所獨有的嗎?為什麼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好解答。每一個瞭解繪畫的人都懂得,肖像畫並不等同於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畫首先要體現作者與表現對象間的互動;畫家將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鑄進了畫中人物,這樣觀眾從畫面上讀到的肯定比真實人物要豐富的多。我們瞭解了達。芬奇的生平,認識了他在諸多領域的非凡造詣之後,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麼畫中人究竟是誰的妻子、叫什麼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達·芬奇全部藝術才情的匯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説,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個超乎常規限定的完美人性。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在個人的美術鑑賞和美術基礎知識掌握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也改變了我一直以來對於美術的觀念。之前,我認為美術並不重要,它只是為那些專業學生提供服務的,而現在我發現美術絕不僅僅是畫畫,它可以表現很多內容,傳達很多我們內心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學習它可以讓我瞭解更多不曾瞭解的“經典”以及未曾接觸過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