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美術鑑賞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6W

美術鑑賞論文【新版多篇】

美術鑑賞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美術課已由過去的“小”課程, 變成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而美術欣賞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它有助於學生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未來人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國中; 美術欣賞課; 教學;

國中美術教材中的第一單元和最後一單元安排的都是欣賞評述課, 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欣賞和評述中來,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鑑賞能力。要使美術欣賞課發揮其所有的功能, 教師就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 我們一定要從自身入手, 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 使美術欣賞課程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一、美術欣賞課的現實背景與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優化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 而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則是提高效率的核心。要讓全體學生在學習中全面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關鍵是要以學生為主體,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如今, 在深入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 要求廣大美術教師增強對課堂教改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使我們的美術教學更富有基礎性和創造性, 又富於獨特性和有效性, 從而充分發揮美術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如何對學生在美術學科中進行認識美、愛好美、創造美的教育,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提高學生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是國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提高國中美術欣賞課的有效途徑

(一) 凸顯學生在欣賞課中的主體地位, 尊重他們的感受和知識背景

首先, 教師要確立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在上美術欣賞課時, 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作品, 並從作品的專業水準上進行分析, 教師講解很專業, 但學生根本不知道到這些專業知識。這就是我們教師沒有結合學生實際, 沒有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學生的欣賞水平。美術欣賞應該是一個主客體的統一過程, 所以美術欣賞課應該是可以讓學生參與的課, 讓學生自己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只有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其中, 才能發揮自身的潛能;教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才能上好一節欣賞課。

(二) 用啟發式的提問激活學生的想象力

我認為美術欣賞課, 除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主要是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 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就不能採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 不能像導遊一樣津津樂道於向周圍人講述預先知道的對事物的固定模式感受, 而是要逐一向學生詢問他們對藝術作品的第一感受,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達自己的藝術感悟, 始終把握以誘導的提問作為教學前提, 多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知, 然後再講解。例如, 在講《蒙娜麗莎》一畫時, 我一邊播放幻燈片一邊問學生:“你們看到這幅畫的第一感受 (各種感受都可以表達) 是什麼?跟這幅畫有關的知識你瞭解多少?”學生一看到這麼熟悉的作品, 興致馬上提起來了, 都爭着回答。接着我又問:“這幅畫美不美?假如美, 美在哪裏?假如不美, 有表現在哪?”有的學生説, 人物長得美、面部表情美、雙手及身體姿勢美、畫面整體美……通過以上的問答過程, 可以增強學生對藝術形象的詮釋能力、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 他們的參與分析實際上已經使欣賞課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和目標, 即全面掌握藝術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風格。然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蒙娜麗莎當時剛剛失去幼子, 所以心情非常抑鬱, 畫家為了在畫她肖像的時候能讓她面露微笑, 想出種種辦法, 讓歡樂的氣氛幫她展現笑容。此時的笑容是微弱的, 也是古代婦女矜持美的體現, 這也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她的姿態極為優美舒展, 這也展示出她的性格。最後我做出總結:一個真正稱得上美的人必須是內在美與外在美完整統一, 所以蒙娜麗莎的美征服了世界上無數的人。

(三) 鼓勵學生博採眾長, 積極討論

教師要查找資料豐富教學語言, 也要佈置作業讓學生自己收集。在收集過程中,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劃分不同的層次,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查找自己喜歡的作品的相關資料, 然後在課堂上與同學共賞共享。教師還要經常組織課堂活動, 比如分組討論, 學生可以集思廣益, 討論的結果可由本組組長代表回答, 其他同學補充。教師也要適時補充,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肯定學生的正確觀點, 然後指出不足, 這樣學生容易接受並不易受到打擊, 下次仍然有積極性。並且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教師要用簡單的藝術語言, 逐步滲透, 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運用美術術語來解釋美術作品, 也可以提前給學生列個提綱, 比如先從視覺感受説起, 然後逐步深入到構圖、色彩、明暗等藝術觀念、藝術手法, 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願望。在這樣的提示下, 學生會形成一種氛圍, 也就漸漸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了。另外, 學生也就會從語言表達能力中反映出自己的藝術素質。

(四) 加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注重提高教師自身專業水平

作為教師, 我們先要有一桶水, 才能給學生一杯水, 上美術欣賞課更是如此, 因此農村學校要加強對美術專業教師的培養, 儘可能多地提供培訓機會, 注重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水平。

三、結語

美術的欣賞課對於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水平, 熱愛祖國, 擴展知識面以及對學生的成長和將來的社會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讓美術欣賞課變得更有實效性, 是我們美術教師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話題。作為美術教師, 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視覺審美感受。另外, 我們還要做到課外和校外的美術教育活動相銜接, 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衞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J]。學週刊, 20xx (5) 。

[2]趙麗。淺論中國小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 20xx (14) 。

美術鑑賞論文 篇二

美術鑑賞與藝術評判的異同

美術作品作為藝術家藉以表達心中情感的藝術作品,反映了一個時期的社會思潮和審美文化特徵,具有濃重的歷史意義和可取的藝術價值。由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路歷程和感情因子,在欣賞一部美術作品時會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因此從同一美術作品中所能體悟到的感情因素也不盡相同。而不同時期的藝術評論家對於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存在着差異,使得美術作品在不同時期體現出不一樣的藝術價值,使得不同批評家對於同一美術作品的評判也同樣存在差異性,因而美術作品的藝術評判也變得複雜化。

一、藝術評判的定義

藝術評判即藝術批評,是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運用一定的理性思維對藝術作品的創作、藝術風格、藝術流派等進行分析和評價,並在一定的批評標準下,作出理性的判斷。藝術評判是在一定的立場上對藝術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深層含義、文化韻味的探究,將作品中體現的各種因素提取出來,結合作品創作的年代、歷史背景、藝術家的生活環境、文化意識潮流等進行綜合性分析,而得到的藝術價值得失的評判以及作品對社會藝術形式和規律的影響力的判定。藝術評判的發展在於批評家對於藝術的貢獻,目前的批評家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官方性批評家,在藝術評判中具有權威性、主流型的發言;二是集中在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機構的批評家;三是處於官方體制和研究機構之外的批評家,或者可以稱為獨立的批評人;四是在藝術相關機構(如藝術網、雜誌、畫廊等)進行藝術評判的批評家。由於批評家所處的工作環境和自身的專業程度不同,在參與藝術評判的過程中,往往因為自身的立場和評判標準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二、美術欣賞的定義

美術欣賞是人們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觀賞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領略而產生的一種喜歡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人們複雜的精神變化活動,是對美術作品美的讚賞和肯定。美術欣賞對於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情操有很大的幫助,並且還能幫助人們開闊視野、擴充知識。美術欣賞在美術活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美術家在創作自己的美術作品時,需要通過對各類美術作品的欣賞和當時藝術發展潮流來定位自己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價值,並通過不斷欣賞的過程來淘汰不滿意的作品,從而精煉出具有真正價值的美術新創作。而當美術作品創作完成之後,人們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對美術價值的肯定,也就是説,美術創作是產生美術價值的創新活動,是進行美術欣賞的前提。同時,人們對美術的欣賞評論反作用於美術創作,使其不斷改進,不斷地滲入深層次的美術意藴。

三、藝術評判與美術欣賞的異同

(一)共通之處

1、藝術評判以美術欣賞為基礎

藝術評判的過程是建立在美術欣賞之上,通過對一部美術作品欣賞之後,深入地分析其內在含義而判斷其藝術價值。也就是説,藝術評判必須建立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之上,否則藝術評判就如空中花園一般,沒有堅實的藝術作品作支撐,便不具有時代性價值,其評判結果也可能被列為“謬論”之列。而藝術評判按照一定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來分析作品的美醜從而正確地指導美術創作,並對美術欣賞形成一定的指導。

2、二者都是實現藝術品現實價值的基礎

美術欣賞在美術作品實現現實價值上具有一定的意義。如果在一個時期,一部美術作品被藝術家創作出來之後,沒有人能欣賞其中的藝術底藴和審美價值,這部美術作品的現實價值便無法實現。而藝術評判可以讓批評家對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科學的判定,並對美術作品產生的思想潮流和審美規律進行肯定或否定,從而決定藝術作品的現實價值。

3、發展根源相同

隨着現代藝術流派的多樣化以及人們對藝術觀念的改變給藝術批判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寫實、誇張、抽象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完全脱離了古典的藝術流派。再加上美學和心理學的共同作用,使得某些誇張的藝術作品備受藝術家的推崇和喜愛,進而形成了美術欣賞和藝術評判產生暫時脱節的現象。原先的美術評判標準已經不適合現代藝術流派的藝術價值的評定,因而,藝術評判在隨着時代的變化而逐步改進和新增,以跟上藝術形式的流行和進步。而美術創作的改變直接衝擊着人們的視覺效果,使得人們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上逐步產生新的想法和觀念,從而發現新的文化底藴、建立新的審美體系,使得美術欣賞在觀念上與美術創作共同發展。

(二)相異之處

1、角度和切入點不同

美術欣賞是站在觀賞者主觀意識角度,對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審美、文化底藴等各方面的欣賞和鑑別,其出發點是對美術作品的肯定。美術欣賞者先從視覺上感覺到美術作品的美之所在,因為這種美使人們產生精神上的滿足和震撼,進而推崇美術作品。美術欣賞是一個心理活動過程,表現在觀賞、體驗和領悟的心理變化;美術欣賞的切入點主要是喚起欣賞者的欣賞慾望,進而引發欣賞者主動對美術作品進行審美,達到其心靈上對作品藝術意象底藴、意象結構和情感的深層感悟,從而實現人格上的昇華和對人生價值的徹底領悟。美術欣賞就是欣賞者對作品的審美感知而產生感性思維。而藝術評判則是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闡釋和評判過程,是建立在理性和科學的基礎上,對藝術作品所體現的各種藝術現象的理性分析和科學評判,具有一定思想立場和美學體系作為評定的基礎。意識評判的切入點是作品的藝術價值,主張的是藝術價值的創造。藝術評判主要包括社會歷史批評、心理學批評、文本批評、接受批評四個範疇。在一定程度上,它與美術欣賞的歷史性是相悖的,批評的是美術欣賞的歷史性“惰性意識”。

2、標準不一

藝術評判的標準是建立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之上,形成的衡量美術思想和藝術價值的標尺,存在着一套標準的批評體系。批評標準的建立是通過當時的社會思想潮流和美學意識而形成的,與當時社會藝術羣體的審美趣味和藝術發展形勢需要相符合,隨着社會對審美觀念的改變、歷史條件的變化以及藝術發展的變化,批評標準順應時代而發生變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時代變化性。藝術評判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審美原則和藝術價值原則上。審美原則是對作品中的情感特色、意象特徵進行評判,以體現作品美的存在點。情感特色評判是指超越了現有的情感意識,將愛情、激情、悲情以及理性感、個性感等多種情感相互融合而達到的平衡程度;意象特徵評判主要體現在作品體現的藝術形象的真實性和虛幻性、邏輯性,卻超越常有邏輯的意象分析,對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意象的推崇和判定。藝術價值原則是對作品在當前社會潮流造成的影響以及對藝術未來發展趨勢的能動性的評判。而美術欣賞具有一定的發散性,是根據欣賞者的主觀意識所產生的美的感官效果。由於不同人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不同、性格特徵各異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等因素,其欣賞水平也各異,因此美術欣賞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而是隨着人們的意識不斷變化的。美術欣賞雖然也涉及審美、意象、價值等,但是美術欣賞的範疇更為廣泛,它是一個認知、感悟、接受的精神變化過程。

3、作用不同

藝術評判的作用在於改變欣賞者原有的意識形態,從而影響藝術的發展流向。由於各個民族文化、人們的審美意向不同以及各民族獨具特色的語言韻味,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欣賞羣體,這些欣賞羣體在各自的潛意識中形成了既定的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等,直接影響着欣賞羣體對藝術的理解和闡釋。而藝術評判的存在便是為了改變這種“惰性意識”存在的審美觀,它主張的是觀賞者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發現藝術的創新點和新的藝術價值,從而讓人們在藝術創作上進行突破,促進藝術的發展。

而美術欣賞的作用在於認識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從美術作品中體現出來的美感、時代感、節奏感等多種思想感觸,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見識,在培養藝術鑑賞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美術欣賞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侷限於欣賞者的“前意識”,也就是説停留在前人對藝術進行的賞析和評斷而排斥新的觀點和見解。最為典型的是當某人想要創新一個新的流派,在最初的時候,由於人們的審美意識形態停留在原有的審美標準上,對新概念處於完全陌生和迷茫的狀態而忽視它的存在,在經過長時間的流變和積累後,人們才會認可,才會逐步去欣賞新流派中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文化底藴。

因而,美術欣賞是以歷史的眼光去尋求美術作品的個性特色的,它基於欣賞者的“前意識”而形成的藝術欣賞觀念很難得到突破,當人們懂得用新的觀念去認識欣賞美術時,藝術批評家已經先於美術欣賞者而作出了理性的評判。

四、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評判是建立在美術創作活動和美術欣賞基礎之上的,批評家通過對美術欣賞的結果進行理性和科學的分析,對美術作品進行當前價值和未來價值的判定。藝術家再通過對批評家所提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角度進行自我完善和進步,而實現藝術創作上的創新。二者的相互促進、相互反饋的作用,促進了藝術評判標準的不斷改革和藝術的持續創新發展。但是,人們還需要對藝術評判和美術欣賞進行質的區分

美術鑑賞論文 篇三

摘要:高中美術鑑賞課程對於高中生來説有增加其人文素養的作用,老師在對於教授鑑賞課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們能夠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感受其藝術氣息的同時,還能夠拓寬學生們的視野,增加學生們的知識量,在鑑賞藝術作品的過程當中能夠讓他們對於世界的各個區域的文化產生敬畏感,理解藝術作品當中包含的豐富的人文情懷,經過藝術氣息洗滌來提升了學生們的人文修養。

關鍵詞:高中;美術鑑賞;人文素養

高中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等建立的關鍵時期,這是需要對於學生們的人文素養進行培育,能夠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通過美術的鑑賞課能夠將美術與生活、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感情、美術與知識等方面相結合,從而達到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氣息,讓其成為一個有對於生活充滿浪漫氣息的人。同時,在高中的鑑賞課當中也能夠對於學生的性格等方面進行重塑,帶領學生去發現生活當中的美,去感受這種美,讓學生們的情操得到陶冶,讓學生們的靈魂得到昇華。本文對於高中美術鑑賞課對提升人文素養的作用進行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素養:

一、創造情景,培養學生興趣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選修美術鑑賞的大綱當中明確表示:重視文化兩方面作用,其一為在制定的情境下讓學生們深刻理解其藝術作品要表達的信息,其二為幫助學生們在鑑賞藝術作品時能夠了解其作品當中的人文性和社會性,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這兩種性質是相互關聯的。例如,教師在《現代雕塑、繪畫與工業設計的探究》的課堂講解上,為了能夠促使學生很快進人課堂、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有效的調節課堂氣氛,將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鬆、愉悦、有趣,此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感興趣的抽象畫進行鑑賞,適當加人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搞笑型的笑料。如,以牛吃草作為一幅具有抽象的畫,但這幅畫卻是一張白紙,於是觀眾便問畫家,而畫家卻是這樣解釋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離開了。教學離不開教材,老師應該充分的研究教材內容,將其人文素養充分的濃縮提煉。在欣賞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這些藝術作品代表了那一時期的文化結晶,可以説這些藝術作品就是那一時期的縮影和體現,從而能夠讓學生們培養良好的鑑賞習慣以及抽絲剝繭的思維能力。老師通過對各個時期藝術作品的充分講解,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時期當中穿梭,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遊,體會着不同文化氣息,陶冶情操,能夠讓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得到培養。

二、鑑賞與道德培育相結合,鑑賞作品的同時也要教學生做人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但與此同時,生活的壓力、社會的快節奏感也在逐漸的增加,使得素質教學的發展在漸漸受到應試教育的衝擊,不少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成績重視度遠遠大於孩子的人文素養、道德情懷的發展。在美術文化教學中,不僅僅要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重視,還要重視美術和日常生活的相關聯繫以及美術對學生全面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對於高中生來説,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處於關鍵時期,良好的人文素養是鑄成更寬闊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術鑑賞課作為學校教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提高學生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感知能力審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課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中美術教師要把我國傳統國學與美術鑑賞中的人文精神相結合,讓學生在鑑賞作品的同時能夠學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三、在性格完善的過程中提升人文素養

個性的地位在繪畫中十分重要,部分專家和學者認為在進行藝術培訓中,知名的美術家和藝術家才能夠具有獨特的個性和特點。但是實際情況,個性是與生俱來的,在繪畫作用的繪畫中。個性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判斷藝術家繪畫特點的基礎。所以,在培訓藝術創作時,有針對性的培養個性和人文素養十分重要。從另一方面,學習藝術的造型表現隨着學習時間的正長而感悟到的特點,學生所獲得的繪畫技藝的也加強,因此這種造型表現和個性特點會隨着這些變化而變化。我們在進行美術鑑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個性的完善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就應該選着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給學生看,不僅要讓學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還要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下藝術家獨特的創作個性和創作靈魂。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的美術鑑賞課堂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懷,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對於其人文素養得到了充分的培養,這些是和美術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思想緊密相連的,老師應該瞭解學生所想,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們能夠積極的參加鑑賞課,並且在鑑賞課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於人文素養有所領悟。

參考文獻:

l[]胡知凡t談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J]t課程t教材t教法t20xx(12)

2[]周鳳雲。論美術鑑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加勺培養[J]。平原大學學報t20xx(03)

3[]彭西東。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xx(03)t

4l[曹桂生。論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

美術鑑賞論文 篇四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從不瞭解美術,到懂得欣賞美術;從無視美的存在,到學會發現美;從對美術不感興趣,到喜歡上美術,這就是這學期學習“中外美術作品賞析”的最大收穫。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我們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美術欣賞課將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帶到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帶到了藝術的殿堂,我可以説出那些美麗的作品的故事,它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這麼美,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這樣表達,原來先代們是那麼的智慧。

從先民們樸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現代人獨特的表達思想的繪畫方式,中間的發展過程是豐富和複雜的。從稚嫩的遠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漢藝術,到文人登場的魏晉南北朝,到雄渾壯麗的隋唐氣象,從繼往開來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畫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舊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後到個性十足的現代,每個時期都呈現出獨特的繪畫特點,都留下了一批優秀的畫作,讓後人去讚歎。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裏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就像凡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或者説是在其兄長的欺瞞下,其自我認知自身的作品不被他人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他畫的或許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卻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似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讚歌。凡高的藝術中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那種充滿激情的色彩,那種暢神達意的線條,脱卻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進入了頗為自覺的藝術狀態。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

《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 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我突然想起法語中對向日葵那近乎宗教虔誠般的稱謂:“落在大地上的太陽”。正如美術評論家休斯對凡高《向日葵》的評價:“直到現在,所有人都能聽到它”。 我想這些向日葵,已不再是我記憶中曾經的那幅畫,甚至它也不再是一朵花了。對凡高而言,藝術作品對他具有更為特別的意義。正如凡高的崇拜物向日葵,在他眼裏,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朵,而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徵,是他內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繪畫得淋漓盡致。“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祕的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着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 《西洋巨匠美術叢書-凡高》

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我更愛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愛看她們在陽光下開出燦爛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種自信的感覺,展示着那個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見向日葵時,心裏總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繪畫藝術之於凡高,意味着情感和生命。因為他有愛,他們在奮鬥。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內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種所謂表現主義的繪畫語言。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在他畫中,濃重響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極限。而他那富於激情的旋轉、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他的畫熟練奔放。明確的輪廓,不帶陰影的光線,明亮的純色:硃紅、普蘭、翠綠,以及作為太陽光環的神聖黃色。拋棄了印象派的華美,拒絕了分色主義的點彩,不再作分裂的素描和追求色調的微妙變化。他以剛勁、準確、肯定的手法抓住對象的內部結構。

顯然他的一生經歷坎坷,痛苦、悲劇,精神喪失平衡。或許正是因為看到自己處於無法擺脱的疾病威脅之中,他才以更大的狂熱投身繪畫。藝術使他高居自己之上,克服身體上的衰竭,這個不穩定的、過度緊張的、着了魔的人,在與社會、與自己不斷地衝突之中,通過目的和方法的完美結合,創造出的傑作。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是思想、決定、嚴肅而非離奇的願望所產生的結果。

作為一個因不平等和社會罪惡而發瘋的失敗的“傳教士”,凡〃高是19世紀寫實主義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稱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調子卻又是那麼高,直到現在,所有人都能聽到它,這正是為什麼他的《向日葵》《星夜》等作品直到現在都深受人們所喜愛的,凡高也因此被人們稱為“表現主義,真實描述自己的心靈世界”的先驅。

我看見梵高揹着畫夾,在向日葵叢中專心致志地畫着那幅熱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臉,眼睛一亮。我對樊高喊道:“你必須面對自我,絕不能逃避。不管這有多麼困難,需要多大勇氣!”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對樊高説的,也是對我説的。雖然樊高已經成為過去,而我卻可以改變。我要感謝的不僅是那扇窗,更要感謝窗外精彩世界為我帶來的美好遐想。

美術鑑賞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視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美術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術藝術是不分國界的,瞭解博大精深的美術藝術是一種修養,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美術有時會讓我們從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美術世界。它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緊張的靈魂有放鬆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我們心靈的歸屬。

所以我們要熱愛生活,熱愛美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最後的最後不得不由衷感謝給我帶來如此收穫的這門課程——中外美術作品賞析和教授我的老師陳冉。

美術鑑賞論文 篇五

這學期學習了美術鑑賞這門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讓我認識到美術鑑賞是一門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感受、分析和判斷的一門學科,這門課讓我對美術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觀念和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個人修養。就美術而言,有中國的和外國的,而中國的又有古代的近現代的,其中又包括很多類,有繪畫,雕塑,建築,園林藝術等,美術可謂所涉及的種類之多,範圍之廣,中國的和外國的各有特色。下面我們就來説説中國的美術及外國的美術。

美術,就中國來説,從古代就非常有特色,先從繪畫説起,其種類有很多,根據技法的不同,可分為工筆和寫意兩種,前者強調調以線造型,只表現物體的固有色,拋棄環境對物體的影響,後者也強調以線造型,但是更強調筆墨的感覺,曰:有筆有墨謂之畫。色彩遵循“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法則。利用生宣紙滲透性強的特點,充分發揮毛筆和墨的功能,表現出墨的焦、重、濃、淡、清的特點。不管是工筆還是寫意。都不強調對光的刻畫,只表現物體本身的固有色,和物體本身的陰陽向背。對空間的刻畫,採用意象空間的方式。而近現代的繪畫與古代的繪畫略有不同。

然後我們可以再看看中國的雕塑,因古代社會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都不同於古代希臘,中國古代又重禮教,尊鬼神,藝術重心傾向於工藝美術,在禮器、祭器上發揮藝術天才,並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從陶器、青銅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藝品發展出以裝飾功能為主的實用性雕塑,在歷代都佔有主流地位。中國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藝術的特殊性。綜合上述分析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作品特徵表現這幾個方面:有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也無論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反映着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中國古代雕塑具有明顯的繪畫性。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都有着原始工藝美術,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中國雕塑和繪畫具有審美要求上的一致性。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意象性,西方雕塑從古希臘時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現自然,寫實性極強。中國雕塑和繪畫很遲才脱離工藝美術的母體而獨立門户。我們必須換一種眼光,使用我們自己民族的藝術標準和審美習慣,來欣賞中國古代雕塑“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感受到一個藝術品所傳達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狀態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上的東西。所以雕塑藝術對我們生命認識有很大的影響。

當看完中國雕塑後,中國的建築也是一種藝術,在古代,以木質材料為主,有很多特色的建築,如故宮。其中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權至上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其次,又特別注重羣體組合的美,或取中軸對稱院落式佈局,或為自由式,以前者為主。還有注重與自然的高度協同,尊重自然。然後,藝術性格特別重視對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國建築藝術是中國人的倫理觀、審美觀、價值觀和自然觀的深刻體現。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建築始終保持了自身的獨特性格。中國的建築藝術,深刻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一直持續到現在。

再説説中國的園林藝術,中國的園林藝術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並且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風格。中國園林藝術與西方的幾何形園林藝術不同,中國古代園林綜合了建築繪畫雕刻以及詩文等多種藝術。將自然山水的景色濃縮、集中到庭院之中是中國園林的一大特色。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

的景色,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築物外,還要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除滿足造園者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滿足精神上的享受。中國古典園林經常用詩詞書畫渲染氣氛,提升意境。這就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高超技藝,特點十足,中國近現代的園林藝術有很多都是模仿古代的設計特色而構建的,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外國的繪畫,很強調對色彩的運用,這是西方與中國繪畫的本質區別。從實際上來説,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着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誌。西方傳統繪畫的另一個特點,是強調描述。長期以來畫家們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現故事和傳説、描繪具體的情節,以表達某種寓意或象徵,當作自己的任務。西方傳統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説,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説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西方繪畫畢竟與中國繪畫有所不同,各有特色,當談到西方繪畫時,我們會想到許多與中國不同的地方,這可能也受着文化習俗與崇拜信仰的影響,再加上宗教等的一些,差別肯定很大,所以,我們要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西方的繪畫。

不光有繪畫,還有外國的雕塑,因為受地理位置影響,以及文化差異,宗教信仰的不同,西方雕塑與中國的雕塑藝術也大有不同,所以説中西方雕塑藝術的題材與形式上的不同由地理環境和社會組織結構的不同所決定。主要以歐洲為中心,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以古希臘雕刻,古羅馬雕刻,中世紀雕刻,文藝復興時期雕刻等。其次,又由於觀念意識,思維模式不同所造成的中西雕塑在表現方式上的差異。當對比西方文化時你會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是追求的是統一的整體,而西方則是把一個整體分為不同的部分,西方文化重視的是邏輯推理的思維模式,結合了古希臘的科學主義與理想主義,為西方雕塑藝術奠定了基礎,而中國的雕塑則強調直觀意識思維方式,通過直覺來感悟,體驗把我對象,着兩種思想意識上的差別形成了中西雕塑藝術的不同。然後,中西雕塑的也表現在功能和類型上的差異。從這些就可看出中西文化差異也表現在雕塑藝術層面。

與中國的不同,外國的建築,和其他的如繪畫,雕塑也差不多,都受本土地理環境與文化影響着,自然也和中國的不同,同樣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深刻了解與體會和感受到西方建築藝術的特點。西方建築每每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來強調建築藝術的永恆與崇高。它們具有嚴密的幾何性,常常以帶有外張感的穹隆和尖塔來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與自然對立的外觀特徵。古代埃及建築文化的代表——金字塔與神廟,便突出表現了這一特點。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貴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靈魂不死的觀念,認為死後永久保存肉體,便可在天國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時均要為自己營建代表永恆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與我國古代王陵絕然不同,它不帶有“入土為安”的陰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宮中去創造宛若人世間的富庶華麗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簡明有力的幾何形式,集中表現出一種與世長存的永恆主題。從藝術哲學觀念來看,位於尼羅河西岸開羅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羣,正是以其巨大、單純、簡潔、穩定的造型,在廣闊、原始、渾樸的大漠中,表現了一種超自然的純陽剛之美,而產生了強烈的紀念性——神聖,永恆,莊嚴,崇高。所以像金字塔這樣的建築自然在中國不會出現,説到這,讓人無法想象,西方古代的技藝是如何的高深,現代的人們都無法解開金字塔之謎,這還需要我們慢慢去探索,慢慢去發現,去欣賞更多的美,更多的藝術。

總之,美術鑑賞是一門讓人們更加深刻去認識美的課程,可以提高我們的人生修養,我們要不斷的去學習,去體會,去感受。

美術鑑賞論文 篇六

兒童是愛美的,而且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尤其是 進入國小以後,對於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作為國小美術教育,應當順應他們愛美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 實施美術鑑賞教學。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它對於培養學生的愛好、鑑賞能力,陶 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兒童的美術鑑賞心理及鑑賞習慣

國小美術鑑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 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 鑑賞習慣和鑑賞特徵。

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鑑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 澄澄的果實,鮮明豔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悦,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 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2、兒童在鑑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例如一年級兒童在觀 看繪畫作品《美麗的風箏》時,他們全被風箏上色彩豔麗的花紋吸引住了,以至於忘記了手帕的存在,變成了 看花。中、高年級同樣有類似的現象,四年級的學生鑑賞工藝作品的刺繡,結果他們全把刺繡作品當作繪畫作 品看。

3、兒童在鑑賞過程中,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鑑賞作品,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 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於在較長的時間內 持續增長。

4、兒童在鑑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 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並常常用來作自己的範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整潔、光亮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大廈高樓,他們就感受 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5、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尤其是鑑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 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奏 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國小美術鑑賞內容的編排及特點

1、國小低年級鑑賞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表現生活周圍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冊《小朋友的畫》、《民間美術鑑賞》、第四冊《畫家筆下的童年生活》、《繪畫中的動物和花果》等。其特點是低年級階段所欣 賞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兒童審美心理,如大腦袋,歪脖子,近大遠小,樹畫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門,比例不 在準確,表現無拘無束。還有一些拼貼的小製作也深受小朋友喜愛。2、中年級鑑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 瞭解優秀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如第五冊《工藝美術的人物形象和動物形象》、第六冊《 工藝美術的陶瓷和雕塑

》、《繪畫作品中風景的靜物》等。其特點是從國小中年級開始,鑑賞一些與學生生活 接近、學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國古今優秀繪畫作品和工藝美術作品。鑑賞課內容對於教學內容有“參考資料” 的作用,在鑑賞課中滲透了有關的教學內容。如第六冊的鑑賞內容是工藝作品刺繡、竹編的鑑賞,第八冊的教 學內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編”手工課。鑑賞課的優秀作品檔次高,起到了指導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級 鑑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曆史悠久的藝術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體內容有:第九冊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冊《現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冊《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和現代建築藝術》和 第十二冊繪畫作品雕塑、工藝美術、建築、國小內容總覽等。其特點是要求比較全面地瞭解我國造型藝術門類 的面貌,除了已經着手的中國畫教學之外還將鑑賞的領域擴展到中國優秀古建築、雕塑、工藝美術作品中去。

三、國小美術鑑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根據美術鑑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自身的特殊規律,我國的國小美術鑑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 賞課、隨堂鑑賞課和現場課三類:

1、專題鑑賞課。專題鑑賞課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是國小美術鑑賞教學主要形式(我們前面例舉的內容都是 專題鑑賞內容),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鑑賞的課業。我們以第十冊的鑑賞內容為 例談一談專題鑑賞課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是鑑賞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關傳統建築藝 術的照片。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即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起什麼作用?本課的教學 目的應讓學生初步瞭解我國傳統建築的藝術特點,懂得建築的三大要素,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民族自豪 感。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和比較,瞭解“傳統”二字與“現代”的區別,再進一步引導學生 瞭解祖國悠久的建築史及燦爛的建築文化,瞭解宮殿、樓閣、亭台、寺廟、佛塔、陵墓、民居等獨樹一幟、風 格迥異的建築藝術特點。

進行專題鑑賞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談話法、討論法、伴音、放錄音、幻燈等手段調節學生的有 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可採取分析一幅作品後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要啟發兒童觀察分析,鼓勵他們踴躍 發言,各抒己見,積極討論。

2、隨堂鑑賞課。隨堂鑑賞課是指在繪畫和工藝(包括寫生、創作、圖案、塑造、手工製作)課業中所穿插 進行的鑑賞。這種鑑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範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 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裏。又如: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能在蠟筆的塗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導學生對素描 知識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範畫,這就是隨掌鑑賞的教學過程。

3、現場鑑賞。現場鑑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鑑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 行的鑑賞教學。例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 家並觀看其技法表演等。

條件稍差的農村,有關鑑賞課的內容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作有效的靈活調整。比如我們上《古代傳統建築 》這一課時,就完全可以帶學生到陶公廟去參觀,讓他們瞭解足夠的知識後,民族的尊嚴與自豪感自然就出來 了。

美術鑑賞論文 篇七

摘要: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深受社會各界的關注,隨着各省市地區幼兒園的快速發展,對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方向的師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普遍注重繪畫和手工技能,卻忽視了對學生美術鑑賞教學能力的引導和培養。本文以貴州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鑑賞教學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鑑賞;幼兒教師

1貴州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鑑賞教學的發展現狀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人們對待教育的觀念也在不斷地轉變和更新,其中幼兒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家長的重視,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高職院校對幼兒師資的培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計與開展引起了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因為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是學前教育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藝術領域的重要分支,能夠比較直觀地引起幼兒的興趣。因為美術鑑賞教學與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息息相關,是學前教育專業“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指導”和“美術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未來的幼兒教師具備較高的審美和鑑賞能力,才能更好地組織幼兒美術鑑賞活動,從事後期的幼兒教育工作,促進美育的進一步開展。目前貴州省有多所高職院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如貴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黔南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都開設了相關專業。筆者對幾所貴州省高職幼師學校進行實地調研和走訪,並且和多所幼兒園相關教師進行座談和交流。通過調研得知學前教育專業中的美術鑑賞教學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立足於貴州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鑑賞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2貴州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鑑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美術實操教學課程模式過於傳統和滯後,教材設計與教學內容不符

據筆者觀察,由於受到其他專業課程的嚴重擠壓,學生美術實操課程的課時量明顯不夠,造成老師和學生對美術鑑賞教學不夠重視,影響了該課程在幼兒園的開設質量。多數高職院校大一上半學期開設的“美術基礎”課程包括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基礎課程;大一下半學期開設“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指導”包括繪畫活動、手工活動、欣賞活動等實踐課程。在這兩類課程中,繪畫和手工技能課程很受同學們的歡迎,他們從中很容易獲得成就感。而在美術鑑賞教學活動中,學生因為並非美術專業出身,相關知識薄弱,難以獲得較大成就感,導致課堂教學氣氛不活躍,很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該課程逐漸被邊緣化。當今社會處於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雖然美術課程的教材眾多,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電子版本的素材也很多,但是專門針對美術鑑賞教學活動的專業教材較少,教材質量一直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另外,美術教材的內容安排及圖片編排都過於落後,不符合該專業的標準化要求,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實踐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不濃,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2.2師生缺乏教學實踐經驗,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教師在整個美術教育教學中容易忽視對美術鑑賞教學的實踐指導,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講授課堂內容的同時往往無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實踐時間,學生在課下自行組織的教學實踐活動也缺乏老師的指導。學前教育專業很多科目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美術鑑賞教學更是如此。在分組教學中多數學生偏愛繪畫和手工教學活動,極少數同學選擇美術鑑賞實踐活動,他們欠缺對該課程的認知、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不能很好地掌握美術鑑賞的教學技能,久而久之喪失了對美術鑑賞實踐教學的興趣。教學評價是瞭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總體來説,貴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涵蓋內容較多和課後作業較多,教師很難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他們在對學生的作業及美術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評價之後,學生往往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反思自己的不足,由此也導致授課老師收到的反饋信息不夠,對自己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教學評價的不完善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反思,也不利於學生美術鑑賞水平的提高。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制定也不夠完善。因此應該出台一套監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

3針對貴州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鑑賞教學存在問題的相應對策

3.1整合高職院校學前美術鑑賞課程資源,開展因材施教的課堂教學

為了更好地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必須更新美術鑑賞教育教學理念和課程設計。理論課程的優化與整合都要以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來統籌規劃。教師要有注重前期“姊妹”課程的銜接和鋪墊,為後期美術鑑賞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注重通過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實踐及活動創新來優化理論課程建設。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通過調整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和水平,加強與其他科目的互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説在進行美術鑑賞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情節或者背景音樂進行課程導入,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想象空間,加強對他們表現力的培養,讓他們在美術鑑賞教學中不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教學水平,使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啟發幼兒潛在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美術鑑賞能力。因為每個學生的都是一個個體,在學習能力和思考方式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儘量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既要重視對基礎薄弱同學的培養,又要加強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指導。一方面教師可以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只對美術鑑賞的主體進行要求,而對作品的分析、講解及風格則由學生自主發揮,充分釋放學生美術鑑賞的天性,使他們通過這種方式重新認識自己。教師再通過對學生的講解、分析,做出正確的教學引導和梳理,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思維能力,激發他們對美術鑑賞教學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引導他們大膽參與教學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還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2豐富新課改教學實踐,完善教學評價

美術鑑賞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對教學有着重大的意義。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教師可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他們的發展也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新課改要求美術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還要提升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要善於將理論知識和實習實踐相結合。首先,他們應該摒棄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美術鑑賞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採取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其次,教師應該依據美術鑑賞課堂教學的特點,採取主體性教學,使美術鑑賞教學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再次,加強學校和幼兒園實習基地的合作,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機會和平台。因為提升學生美術鑑賞能力和美術修養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實習和實踐,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負責人加大對美術教育教學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有更好的實習和實踐的場地,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在美術鑑賞教學活動中,評價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他們的創新和實用能力進行有效的評價與指導。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平時試講或考評時,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與此同時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試講情況來進一步判斷其綜合能力,這種更有利於優化教學課程內容,有助於觀察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試講情況進行及時分析、評價和總結,重視對學生每一次試講情況的分析,對他們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實效性。完善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優化提升學生的專業性,而且能夠豐富他們的美術鑑賞能力和美術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的系統工程。教師不僅要善於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要針對問題多想解決的辦法,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實習實踐,並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只有這樣美術鑑賞教學才能更好地發展和完善。綜上所述,美術鑑賞對學生終身發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美術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藝術素養髮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學生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影響周圍的人,並影響他們對美的認識和感受,特別是對幼兒美術教育發展和引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兒美術鑑賞教學中,幼兒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因材施教,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開展幼兒美術鑑賞活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否具備美術鑑賞能力直接影響到幼兒美術鑑賞活動的開展。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注重技法訓練,忽視欣賞能力”的培養思維,影響着學生美術鑑賞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所以作為高職幼師教師一定要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鑑賞能力的提升。總之,藝術是讓人們感受美、表現美同時創造美的形式,也是表達自身對周圍事物認識的態度。對於幼兒教育來説,相關教育部門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藝術活動,並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這對於在校學生和幼兒教師的審美能力有着較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要重視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林琳,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與活動指導[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柳國樑。學前教育教師發展:取向與路徑[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3]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4]黃小麗。基於幼兒體驗的繪畫欣賞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xx.

[5]吳麗芳。對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的人文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xx.

美術鑑賞論文 篇八

通過對茶畫藝術與整個美術教學機制之間的本質關聯進行全面分析, 我們看到, 整個茶文化中傳達的不僅是一種精神, 更重要的是具體的思維體系。所以, 應用茶畫藝術作為整個美術教學的素材內容, 恰恰正是現階段傳承茶文化體系的關鍵所在, 在鑑賞茶畫藝術時, 我們看到其中, 所詮釋和彰顯的更是審美理念, 乃至獨立的創作意藴等等。

1 當前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施訴求分析

美術教學實施過程中, 其中所包含和傳遞的, 不僅僅是系統化的美術元素, 同時其中也包含了審美、繪畫藝術作品鑑賞等諸多內涵要素, 當然, 在美術教學活動推進中, 其本身所包含和傳遞的就是一種藝術審美, 以及系統化的情景韻味表達。

當然, 就當代美術學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狀況, 我們也可以看到, 做好美術教學, 不僅需要注重豐富教學素材與內容, 同時也要注重精神理念的全面融入和必要表達。在當前美術教育機制不斷優化的今天, 我們對當前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特點, 認知更加全面, 尤其是在整個美術教育活動中, 其中所具體承載的不僅是繪畫理念上的引導, 更是站在時代發展背景下, 對整個美術教學機制進行必要完善與優化, 因此, 選擇合適的元素內容, 作為當前美術教學活動機制, 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極具必要性。

總的來説, 任何一種文化應用, 都是文化理念和習慣的深層次影響, 因此, 美術教學過程中, 其中所融入和表達的, 不僅僅是一種審美理念的傳遞, 更需要融入美術繪畫教育中的技巧和創作理念。

如今, 我們在認知, 美術教學活動的特點及內涵時, 教學課堂其所承擔的責任, 更多是教學理念的表達, 尤其是繪畫意識的詮釋與文化內涵的表達, 因此, 需要我們從文化認知角度出發, 通過合理融入相應的文化內涵, 進而實現美術教學的最佳效果。當然, 從審美內涵, 詮釋文化理念, 才是現階段我們更好實現美術教學活動的本質點。

我們認為美術教學活動中, 如果想要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不僅需要, 掌握相應的技巧, 同時也需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相應的元素內容, 尤其是引導學生了解相應的人文情懷, 從而使得, 實踐認知與文化元素, 乃至必要的情感元素, 與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系統化結合, 從而實現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的優化提升。當然, 在這一過程中, 其對整個美術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乃至教學課堂結構的全面優化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力, 同時, 也為美術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全面支撐。

2 茶畫藝術的內涵及茶畫鑑賞實施訴求

結合我國茶文化機制的實際發展狀況, 可以看到茶畫藝術不僅僅是茶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內涵, 同時, 在整個茶文化機制中, 我們也能夠看到, 其之所以能夠實現體系化發展, 核心正是在於茶畫藝術中有着獨立且成熟的精神理念。而對於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的創新來説, 其需要的內容不僅僅是繪畫藝術和技巧的詮釋, 同時更是情感理念的合理表達。因此, 結合茶畫鑑賞活動的有效融入, 其必然能夠為當前我們更好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提供重要支撐和鋪墊。

當然, 在我們將茶畫鑑賞系統化融入到整個美術教育活動時, 需要對整個茶畫藝術中, 其具體的藝術內涵和人文情懷, 進行必要改造和合理優化, 尤其是, 要選擇合適的茶畫藝術, 尤其是選擇那些能夠給與學生直觀感知的茶畫元素, 從而激發學生在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具體理解與實質性感知, 確保實現美術教育活動的理想創新。

文化元素與藝術內涵, 以及時代元素充分融入, 是實現對整個繪畫作品鑑賞最佳效果的基礎, 尤其是結合當前整個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狀況和具體訴求, 我們應該清楚, 我們所想實現的效果, 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掌握更為完善的繪畫技巧, 同時更要注重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因此, 在現階段, 我們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 必須充分注重選擇合適的。繪畫素材, 特別是選擇包含哪些融入繪畫技巧, 乃至文化元素的藝術體系, 進而實現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之間的合理效果。而茶畫藝術, 無疑就是整個茶文化機制中極具繪畫藝術色彩的文化元素。因此, 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茶畫元素內容, 恰恰為我們創作美術作品以及品讀相應的繪畫理念提供重要支撐。

3 基於茶畫藝術鑑賞探究當前美術教學活動的審美意藴詮釋機制

結合當前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施狀況, 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是一種知識, 同時更是美術教學思維和文化理念的具體表達, 因此, 我們創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 不僅要注重豐富具體的文化內容, 同時也需要從美術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 乃至文化應用等多種元素出發, 通過深層次探究, 茶畫藝術中所存在的價值理念和審美內涵, 從而為我們更好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提供系統化鋪墊。

美術教學活動在具體開展時, 其中所必須關注的內容, 不僅僅是素材上的豐富, 更是情感上的詮釋與表達。實際上, 對於整個美術教育活動開展來説, 其中所詮釋的不僅僅是學生興趣和關注點, 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美術教學活動培養過程中, 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因此, 在當前藝術教學機制不斷成熟與完善的今天, 我們只有充分注重文化理念和精神內涵的深層次融入, 才能實現整個茶畫的最佳鑑賞。因此, 如果我們能夠將茶畫鑑賞應用與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之中, 那麼其必然能夠在豐富教學內涵的前提下, 創新整美術教學體系, 進而滿足美術教學活動的具體訴求。

隨着現階段文化與藝術之間的融合特性不斷強化, 如今, 對於任何一種藝術的表達與展現來説, 其中所詮釋的不僅是藝術表達方法, 更是一種審美能力的合理表達。當然, 在該過程中, 選擇合適的元素也極為重要。在我國整個繪畫歷史中, 茶畫藝術作品也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無論是該藝術作品中所詮釋的繪畫技巧, 乃至系統化的文化理念及藝術審美意境等等, 實際上都是我們全面認知繪畫作品與美術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

所以, 在當前我們在進行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時, 其中不僅要注重創作元素的豐富與完善, 更要注重從文化機制中尋找合適的元素, 進行吸收、借鑑。實際上, 對於任何一種藝術的發展來説, 在任何時代的發展歷程都必須充分注重, 對以往美術藝術創作活動進行有效借鑑和傳承, 才能在確保其內涵有序傳遞的同時實現整個美術教學活動的真正、有效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在當前美術教學活動開展時, 所傳遞和承載的不僅是一種藝術上的表達理念, 更是繪畫意識上的合理引導, 以及繪畫習慣上的優化, 所以, 可以説, 如果我們能夠將茶畫藝術中的情感色彩進行具體分析, 從而使得茶畫藝術的人文情懷, 能夠得到有效詮釋和表達。因此, 我們認為將茶畫藝術作品, 合理應用到整個美術教育機制中, 所能實現的將不僅是繪畫素材和內容上的完善, 同時,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 其不僅為茶文化的價值展現提供了必要可能, 而對於美術教學活動來説, 審美情感和價值意藴恰恰都是我們優化和創新整個美術教學機制的關鍵所在。

4 結語

結合當前我國美術課程的教學標準及要求看, 我們應該清楚, 整個美術教學活動, 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 詮釋相應的文化精神, 詮釋必要的文化內涵, 從而使得學生, 在參與整個美術教學活動時, 要一方面掌握必要的繪畫技巧, 同時也需要掌握相應的文化素材和精神理念, 尤其是, 要充分發揮繪畫藝術中學生情感的實施價值。茶文化機制是我國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所在, 而從整個歷史發展的視角看, 我國的茶文化, 始終傳遞、延續, 而且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得到了全面豐富。

美術鑑賞論文 篇九

1.美術鑑賞課在中職教學的重要性

中職的美術課程,本就是需要以自身審美感受與審美表達為基礎的課程,所以學生對於美的感受力與領悟性自然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只有學生的思想悟性與審美境界有所提升,才能確保美術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美術方面有所造詣。而美術鑑賞課程便是為提升學生審美境界、感受力與思想悟性的最佳渠道。通過對於名師大家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到每位作家的創作精髓與希望通過作品表達出的情感,進而提升自身的悟性及對美的感受能力。例如,學生如果鑑賞了法國的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的作品,便會發現陽光、大自然、孩童、女人及花朵,便是雷諾阿終其一生都在用豐富華美的色彩所表達出的創作理念。雷諾阿一生都沒有脱離窮困的窘境,但他的畫面卻始終十分明亮甜美。他所畫的女性都十分嬌媚豐滿、頗有風韻,所畫的兒童也都天真純潔,所以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雷諾阿的作品處處都體現着他雖處困境,依舊樂觀的精神。這便是鑑賞課程的精髓,也是其最主要的作用,讓學生與名師大家有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藝術交流,在體會他們作品精髓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境界。

2.美術鑑賞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擺脱意識壟斷,尊重學生對藝術的理解

傳統的美術教育都是以教師觀念為主導的,在學生鑑賞及作畫的過程中,教師也經常會進行強行糾正與意識的灌輸,這樣不但無法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與藝術悟性,更侷限了學生對於藝術精髓的理解,所以如果想要對美術鑑賞課程進行革新,就要先從教育的意識開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對於美術作品及藝術精髓的理解本就是千人千樣的,所以才會有了那麼多種豐富多彩的美術表達形式。學生羣體中,會有喜歡抽象畫作的、有喜歡寫實畫作的、也會有喜歡筆墨畫作的,所以教師不應將學生限定在某一個固定的領域,或規定對某種作畫風格應當怎樣理解。例如,對於美術大家達芬奇的著名畫作《蒙娜麗莎》當中蒙娜麗莎的微笑,許多鑑賞過的人就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些人會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洋溢着幸福氣息的,但也有許多人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當中帶着諷刺,也許是在用笑容嘲諷着一個時代或某一個人,所以,學生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師應當予以尊重,並鼓勵學生更加大膽的去理解、去表達出自己的藝術理念。

2.2充分利用新媒體,強化直觀性

國際上的名畫有許多,學生無法實地去觀察,只憑借語言形容自然無法體會到作品中的神韻與情感表達,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教學設備便起到了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利用媒體設備,教師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出相關的名畫資料,讓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欣賞到大家的畫作,感受到大家作品當中傳達出的神韻與創作的細節,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播放優秀的美術創作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畫家創作過程當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及創作亮點,這樣的鑑賞方式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感悟力,更能夠為學生後續的創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參考。

2.3與實際結合,讓學生在自然中感受

自然是孕育出美術作品的平台,自然環境中的美妙景色,本就是整個世界中最為綺麗壯闊的作品,所以教師的鑑賞教育也不應只侷限在課堂內,應當帶領學生

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鑑賞,感受自然環境當中藴含的畫意與神韻,發現美的觀察力是確保學生美術造詣的基礎,所以學生需要學會從身邊的環境開始進行觀察鑑賞,在一山一水、一街一人、一草一木當中去尋找美感,發掘身邊展現出美感的每個細節,才能夠確保在創作時能夠擁有更多的靈感。

2.4在鑑賞中拓展思維,激發學生想象

學生的想象力,是其能夠順利進行美術鑑賞及創作的前提,所以,在名作鑑賞的過程當中,教師也要着重讓學生展開想象,充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不會被固定的審美思維所禁錮。例如在鑑賞梵高割耳後的自畫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去想象梵高畫出這幅畫時是怎樣的心理活動,這幅畫又表達着怎樣的情感,是悲傷,是無奈,是憤怒還是對當時社會的不屑,之後可以讓學生自由的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打斷或強行指導,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理解,並加以鼓勵,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有所擴展。

3.結語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現今時代,中職院校當中的美術鑑賞課程對於學生性情的薰陶、審美能力的培養、藝術領悟力的強化以及高尚品味的養成都有很大的益處。但是為了確保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中職的美術鑑賞課程應當對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方式進行改革,並採取更加有實效性的教學方式,推動中職學生的綜合性、協調性藝術能力發展,進而確保中職美術鑑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美術創作方面有更好的造詣,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