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兒童心理學方面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4W

兒童心理學方面的論文精品多篇

幼兒心理學論文 篇一

[提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案例一:某3歲兒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父母、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只好依着他。

案例:

在室內遊戲時,欣欣不玩遊戲,自己坐着,這時成成用積木搭了一座小橋,欣欣過來一把將橋推倒,成成哭了。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它年齡階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轉性。因為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還比較輕微,教師若及早發現,及時給予幫助和矯治,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今社會,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對處於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羣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1]。具體的説,教師的作用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

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得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得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因此對於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衞生保健不僅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還有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2、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發展

對於幼兒來説,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是影響兒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帶班的老師恐怕會有這樣得經驗,利用一些休息時間,老師們會在班上閒談,不經意會談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麼聰明、可愛,怎麼討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反應遲鈍,不愛説話,都會説出來,説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們聽了後,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從此,他們也許會變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內向,不愛交談,這些都是因為教師一次不經意的談話,而有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等等。還有的教師甚至還會對幼兒採取斥責、懲罰、譏諷、漠視的態度,去處理在孩子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問題,幼兒對教師採取的態度是十分敏感的,這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幼兒就是由於遭到教師的訓斥、懲罰、譏諷等而不願意上幼兒園,給幼兒園和家長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

3、教師要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

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温暖、關愛、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對孩子保持親切的態度,使幼兒保持積極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及每天下課親切地與每一個幼兒説再見,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一種充分地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

(2)充分的接納和尊重幼兒。首先尊重幼兒是幼兒精神健康成長的前提。我曾經就碰到這樣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剛進門,朋友就熱烈地招待我,這時我發現朋友家的一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圖書,我的朋友示意“問阿姨好!”可孩子沒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圖書,朋友將音量提高“樂樂,問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頭,心不在焉地問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卻感到不滿意:“樂樂,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下次你再不懂禮貌,我以後就再也不買書給你看!”孩子開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書,先前專注的神情換作沮喪。顯而易見,再這個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禮貌,無可厚非,但是幼兒對規範的遵從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兒對規範的遵守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當興趣不在於成人所期望的行為是,他們是很難達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其結果不但會給他們的情感造成傷害,而且會干擾了幼兒精神生命的正常發展。這就是要求就是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要給幼兒一定程度的時間上的自由,允許他們將自己的意願、自己的行為、理由表達出來。對於幼兒無法説清楚的事情,要細心觀察,分析產生行為的原因,弄清楚他們的真實想法,而後再進行引導、教育。

4、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係對幼兒進行的情感教育,會讓幼兒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突如其來時保護健康的情緒,而發展幼兒的人際關係看似簡單,實之不然,在幼兒園裏,幼兒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師生關係與同伴關係,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友好的相處,可以為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為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反之,則會使幼兒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障礙,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在幼兒面前,教師與教師之間不要做過多的交談而將幼兒放在一邊,置幼兒於不顧,而應將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熱情放在幼兒身上。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幼兒心理髮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家長本身的素養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1、父母要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祕,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生活,燒火煮飯、拾柴挑水、餵雞餵豬等,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社會生活是複雜的,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從飲食開始。平時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讓他餓一餐,等他餓了自己來找吃,從而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適應生活。同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還有辛酸。只有人去適應生活,否則就會被生活所淘汰,這與不合口味不吃會被餓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年幼無知,生活經驗少,為了孩子少走彎路,並防患於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應教會孩子。

2、父母要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呵護過多,禁區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大,獨立性差,稍遇一點挫折就束手無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傳統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放手讓孩子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鍛鍊獨立性。剛開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但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掃越髒,拿碗會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有鍛鍊的機會,不能以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而”一手包辦“,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我自己來“成為孩子的座右銘,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意志力。

3、父母要信任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具有樂觀開朗、坦蕩豁達的品質,敢於創新,自強進取,勇敢的面對未來。自信心的培養,要從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孩子年齡小,剛開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時簡直是添亂,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諷孩子,”去去去,一邊去。“”做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父母這種不信任的態度,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很無能,以後就沒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腳。所以,平時父母要常對孩子説”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娛樂過程中,孩子往往有屬於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見解,與成人不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願,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澆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畢竟年齡小,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感到沮喪時,父母要積極、熱情地去扶一把,與孩子一道解決問題,並告訴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發明成功的,給孩子鼓足勇氣,讓孩子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勇敢的向成功邁步[2]。相信孩子,讓孩子堅信自己”我會“,”我行“。孩子就是這樣,你越相信他,他的積極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強,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事物,勇敢地面對挑戰。

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溝通,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潑開朗的性格,總是給人以爽快的感覺。他們一遇到問題,就會自己想出種種辦法來試試,即使失敗也不沮喪,又會立刻思索,尋求別的方法。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一下,進行心理溝通,消除代溝,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有什麼事會向父母傾訴,從而消除壓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氣氛,每個人説話應和顏悦色,對孩子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心情舒暢。從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與別人比較,”比某某矮了一點“,”比某某説話慢“等等,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經質,凡事戰戰兢兢。平時父母與孩子進行競賽遊戲,總喜歡讓孩子贏,這樣不好,應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勝敗乃兵家常事“,盡了力,”貴在參與“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盡心盡力,但要樂觀地看待結果。”笑對人生“,”天塌下來當被蓋“,這種良好的個性,是我們努力培養的方向。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很需要幼兒園、教師、家庭三方面通力協作,更需要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融入幼兒每天的生活當中,持之以恆,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幼兒心理學論文 篇二

摘要:

“幼兒心理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要創新幼兒心理學的教學改革,就要對教師、學生、教材及現有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後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

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

幼兒心理學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幼兒園教學工作必需的心理學知識,其次是樹立熱愛幼教事業的專業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質的自覺性,也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後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xx年筆者所在的學校被確立為中職國家示範校,要想讓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更好的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更好的發揮作用,在此簡單的談談我對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變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為增強幼兒心理學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科技能,除了教師自身要加強個人最新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外,筆者還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實現了幼兒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橫向銜接,另一方面使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和有趣。

(二)多種教學方法並用

1、遊戲法與講授法並用

遊戲法是幼兒園教學與其他教學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借用遊戲法,能提高幼師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激發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講授幼兒想象發展主要特徵的內容時,設計抽紙條的遊戲讓學生從裝有寫着不同要求紙條的盒子中隨機抽取不同的內容充分發揮想象進行故事創編、問題解決、或根據紙條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加深對幼兒想象主要特徵的理解和記憶。

2、自主學習與小組學習並用

由於中職生多是被動接受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差,因此教師必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可適當的採用分組教學法將班級學生根據授課內容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預先將學習內容佈置下去,由各個小組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最後各組選派代表進行成果彙報,教師進行點評,並對優秀小組進行鼓勵和加分,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掌握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信心。

3、多種教學輔助手段並用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當採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諸如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各種影音資料包括記錄片、動畫flash、幼兒園教師教學視頻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加了學生對幼兒園及幼兒園教學的感性認識。

4、常規教學與見習實習活動結合

幼兒園見習、實習活動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及常規教學的有效延伸,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將這兩者緊密結合。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見習為兩週左右,實習則是一學期,因此在學生見習期前我會結合幼兒個性評價一章節的內容佈置學生選擇見習班級的1名幼兒寫觀察日記,並進行簡單的評價,見習結束後進行全班討論並評選出優秀日記。實習前我則會選擇諸如《幼兒心理髮展特徵之我見》(3~4歲、4~5歲、5~6歲任選一)、《對幼兒情感發展的比較》等題目任選其一進行試驗並寫出報告。讓學生切實體驗到學習幼兒心理學在工作中的意義和作用。

二、方法變探究性學習代替常規學習

1、巧用情境探究法

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創設探究性學習的情境,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置身於探究性學習的情境中,激發學習內驅力和探究,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主動質疑的內在動機,認真地思考探究問題。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於發問,敢於表達不同的觀點並認真聽取;另一方面對於表達能力差的學生給予鼓勵,肯定其敢於發言的精神,消除學生“説不好”挨批評的顧慮。

3、結合實際,讓學生敢於探究

進行探究,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敢於猜想和求證的精神,例如幼兒的活動心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活動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如何根據這些心理開展教育活動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和了解,並進一步探究現象背後的原因。

三、評價變常規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中職生學習專業知識效果的好壞,應貫穿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在知識的應用方面。筆者認為應將常規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學生成績評價模式,強化實踐性和知識的應用性。根據幼兒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任務特點,配合學習過程考核。如平時根據所學知識模塊,將平時的出勤、課堂提問、作業、筆記以及測驗作為常規評價的內容,而將學生的課堂創意設計、觀察日記、幼兒心理調查報告、幼兒心理學知識競賽等作為發展性評價的內容,將兩者有機結合,最終給出客觀中肯的評價,並注意增加對學生的情感性評價,例如用給每位學生期末一封信的形式,表揚學生的進步並誠懇的提出學生應該改進的地方等,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樂趣,也對培養其良好的心態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反思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改革和創新,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幼兒心理學教師掌握相關延伸學科的知識並能與幼兒心理學課程更好的整合及應用的能力。二是如何把握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很好的掌握原教材知識點的“度”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很好的解決了,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真正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後的學前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許高厚,施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甘素冰。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廣西教育,2010(6)

[3]劉懿,徐旭。幼兒心理學程教學方法巧用。中等職業教育,2010(29)

淺析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提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 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全面身心並重

隨着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處於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羣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在於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醜,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讓我們懷着一顆愛心走近幼兒,並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同時教師對幼兒的愛需要貫穿於各類活動的始終,切忌忽冷忽熱、喜怒無常,讓我們以自己的愛和真誠鼓勵幼兒學習愛和真誠,用愛心呵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兒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心理觀念得以糾正。幼兒心理呈現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如“問題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都受到過創傷,若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羣、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徵。因此,對這一類幼兒要多施愛,從而有效地防治此類幼兒的心理扭曲。又如,身體發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此類幼兒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們不注意、不關心他們,就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髮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因此,對這一類幼兒千萬不能取笑、不能嘲諷。同時,對這類小孩子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興趣特長,如樂器、畫畫、書法等等,並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他們因有了某方面的興趣或特長而會逐漸產生優越感,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因得到鍛鍊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幼兒心理髮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家長本身的素養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家庭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孩子,到了家裏卻對父母、長輩發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家長要多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學習、與幼兒老師溝通、聽關於幼兒教育的講座等,讓自己瞭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以便採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達到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誌,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麼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參考文獻:

1、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M)。華文出版社。2004.49頁。

2、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07.25頁。

3、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M)。深圳新衚衕出版社。2006.137頁。

淺析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論文 篇四

【摘 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它年齡階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轉性。因為: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還比較輕微,教師若及早發現,及時給予幫助和矯治,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當今社會,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對處於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自我保護非常重要。

1、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羣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得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1]。具體的説:教師的作用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1.1 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對於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衞生保健不僅有利於自身的發展,而且有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1.2 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發展。對於幼兒來説,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影響兒童人格。帶班的老師有時會在休息時間閒談,不經意會談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麼聰明、可愛,怎麼討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反應遲鈍,不愛説話,都會説出來。説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們聽了以後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從此,他們也許會變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內向,不愛交談。有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等等。

還有的教師甚至還會對幼兒採取斥責、懲罰、譏諷、漠視的態度,去處理在孩子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問題。幼兒對教師採取的態度是十分敏感的,這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幼兒就是由於遭到教師的訓斥、懲罰、譏諷等而不願意上幼兒園,給幼兒園和家長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

1.3 教師要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温暖、關愛、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3.1 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對孩子保持親切的態度,使幼兒保持積極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及每天下課親切地與每一個幼兒説再見,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一種充分地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

1.3.2 充分的接納和尊重幼兒。首先尊重幼兒是幼兒精神健康成長的前提。我曾經就碰到這樣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剛進門,朋友就熱烈地招待我,這時我發現朋友家的一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圖書,我的朋友示意”問阿姨好!“可孩子沒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圖書,朋友將音量提高”樂樂,問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頭,心不在焉地問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卻感到不滿意:”樂樂,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下次你再不懂禮貌,我以後就再也不買書給你看!“孩子開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書,先前專注的神情換作沮喪。顯而易見,再這個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禮貌,無可厚非,但是幼兒對規範的遵從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兒對規範的遵守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當興趣不在於成人所期望的行為是,他們是很難達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其結果不但會給他們的情感造成傷害,而且會干擾了幼兒精神生命的正常發展。這就是要求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要給幼兒一定程度的時間上的自由,允許他們將自己的意願、自己的行為、理由表達出來。對於幼兒無法説清楚的事情,要細心觀察,分析產生行為的原因,弄清楚他們的真實想法,而後再進行引導、教育。

1.4 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係對幼兒進行的情感教育,會讓幼兒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突如其來時,保護健康的情緒,而發展幼兒的人際關係看似簡單,實之不然,在幼兒園裏,幼兒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師生關係與同伴關係,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友好的相處,可以為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為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反之,則會使幼兒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障礙,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在幼兒面前,教師與教師之間不要做過多的交談而將幼兒放在一邊,置幼兒於不顧,而應將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熱情放在幼兒身上。

2、創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幼兒心理髮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家長本身的素養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2.1 父母要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祕,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生活,燒火煮飯、拾柴挑水、餵雞餵豬等,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社會生活是複雜的,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從飲食開始。平時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讓他餓一餐,等他餓了自己來找吃,從而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適應生活。同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還有辛酸。只有人去適應生活,否則就會被生活所淘汰,這與不合口味不吃會被餓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年幼無知,生活經驗少,為了孩子少走彎路,並防患於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應教會孩子。

2.2 父母要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呵護過多,禁區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大,獨立性差,稍遇一點挫折就束手無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傳統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放手讓孩子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鍛鍊獨立性。剛開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但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掃越髒,拿碗會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有鍛鍊的機會,不能以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而“一手包辦”,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我自己來”成為孩子的座右銘,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意志力。

2.3 父母要信任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具有樂觀開朗、坦蕩豁達的品質,敢於創新,自強進取,勇敢的面對未來。自信心的培養,要從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孩子年齡小,剛開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時簡直是添亂,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諷孩子,“去去去,一邊去。”“做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父母這種不信任的態度,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很無能,以後就沒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腳。所以,平時父母要常對孩子説“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娛樂過程中,孩子往往有屬於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見解,與成人不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願,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澆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畢竟年齡小,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感到沮喪時,父母要積極、熱情地去扶一把,與孩子一道解決問題,並告訴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

許多有名的科學家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發明成功的,給孩子鼓足勇氣,讓孩子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勇敢的向成功邁步[2]。相信孩子,讓孩子堅信自己“我會”,“我行”。孩子就是這樣,你越相信他,他的`積極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強。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事物,勇敢地面對挑戰。

2.4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溝通,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活潑開朗的性格,總是給人以爽快的感覺。他們一遇到問題,就會自己想出種種辦法來試試,即使失敗也不沮喪,又會立刻思索,尋求別的方法。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一下,進行心理溝通,消除代溝,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有什麼事會向父母傾訴,從而消除壓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氣氛,每個人説話應和顏悦色,對孩子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心情舒暢。

從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與別人比較,“比某某矮了一點”,“比某某説話慢”等等,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如人”,平時父母與孩子進行競賽遊戲,總喜歡讓孩子贏,這樣不好,應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勝敗乃兵家常事”,盡了力,“貴在參與”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盡心盡力,但要樂觀地看待結果。“笑對人生”,“天塌下來當被蓋”,這種良好的個性,是我們努力培養的方向。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很需要幼兒園、教師、家庭三方面通力協作,更需要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融入幼兒每天的生活當中,持之以恆,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參考獻文

[1] 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華文出版社。2004.49頁。

[2] 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07.25頁。

[3] 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深圳新衚衕出版社。2006.137頁。

幼兒心理學論文 篇五

【摘要】

本文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的認識和應用實現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育心理學中的遷移知識理論和學習策略是本文的重點,以此使教師認識到科學的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思想品德教學

心理學認為,“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介入學習的認知活動,但它形成個體意識傾向性中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個性品質不僅能激勵、驅策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而且能促進和推動智力的充分發揮,而消極的個性品質則會阻礙、干擾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注重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是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要使思想品德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必須讓心理教育成為國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並通過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一、國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分支學科,針對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學習在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等的心理規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形成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髮展的相互關係等。圍繞國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逐個分析各元素對學生心理的影響,起到指導教育、教學,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的教學目的。制訂完整的教學計劃,環環相扣。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羅森塔爾效應,切實地表明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積極作用,該現象通過暗示改變老師對學生的認知,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循環往復,使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着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最終實現對學生產生良性影響的效果。

2、鼓勵語言的積極作用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做出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學生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學生一生;錯誤和武斷的結論,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註重細節,充分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狀態下,容易受到教師不經意的言行傷害,對待膽子小、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積極性,會影響學生未來思想品德的發展。

三、教育心理學對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

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思想品德課程教育本身是針對學生道德進行培養的課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眾心理的評價,同樣屬於心理學範疇,教師要教好思想品德課程,避免不要引入教育心理學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實現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逐漸創新、融入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注重自身衣着、行為和道德品質的修養,自覺總結和反思實踐中的道德知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發揮榜樣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學生的東西自己都做不到,對學生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很難有説服力。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正確的處事方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和諧共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蓉蓉。基於國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淺析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論文 篇六

摘要:

學前兒童的教育主要注重其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素質的培養,從而達到學前兒童的全面發展。學前兒童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同時還要注重培養髮展生存的能力,樂於和人交往,性格良好,行為統一協調,形成一個能夠協調內在需要和外部壓力的良好心理。隨着我國學前兒童教育的研究和改革不斷深入,學前兒童教育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趨勢,但同時也存在着很多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目前我國學前兒童心理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相關因素的分析

幼兒的一日生活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這是他們學習與生活的基本場所。家庭的基本結構,父母的關係,家長的教育觀念無一不影響着幼兒自身的心理變化。對學前兒童社會性適應行為有着深遠的影響。幼兒在家裏依賴父母,在幼兒園依賴老師。因此,如果幼兒所處的環境是不融洽的。就很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心理的良好發展。父母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承擔着主要的教育責任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關心愛護孩子,使孩子得到足夠的母愛和父愛的温暖。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造成和幼兒的交流時間過少,不夠關注幼兒等問題。並且很少真正從孩子興趣出發考慮,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從而致使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和反抗性行為。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斷出現。要幫助其通過合理的方法宣泄出來,減輕幼兒的心理負擔,使其獲得平衡的心態,不至於在心理上或身體發育上形成障礙。在幼兒園裏,教師的行為容易引起幼兒的模仿。教師教育幼兒時的言行舉止非常重要,教師可能覺得是無意的一次訓斥幼兒,動機是好的,但也有可能導致幼兒形成自卑、孤僻的心理。幼兒園的各項活動的規劃是否符合幼兒成長的需要,也會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形成。教師的病態人格將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緒不穩定的教師所教的班級裏,出現人格障礙的學生人數也較多。這些細微的過程貫穿幼兒成長階段的始終。並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2、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滲透

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都藴涵着豐富的教育內容,因此,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應充分利用一日常規生活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遊戲是貫穿始終的。幼兒園教育倡導玩中學:“活動遊戲是獨立性培養和合羣性養成的極好手段。”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維護心理健康。並從中學習到如何與同伴和諧相處。通過這種具體且形象的活動方式,幼兒的心理不斷地得到成長與發展。作為教師也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動當中,並要預防幼兒牴觸情緒的產生。教師也應該多表揚幼兒,幼兒往往渴望獲得老師的讚揚和喜愛。並從中獲得信心“。在有些具有較強規則的遊戲裏,孩子們還能夠學會如何對待挫折,面對挑戰,這些遊戲都有助於孩子們品質和意志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並不是一門獨立的教育活動,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於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幼兒每天都在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教師要牢牢把握住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滲透性教育。將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從原始的在書本上的教育,延伸至其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利用幼兒園的進餐、午睡等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區域角,開展角色遊戲。通過做遊戲,唱兒歌,講故事等多種多種多樣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通過與同伴在遊戲中協助、分工、合作、謙讓等,鍛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對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進作用。讓每個幼兒養成健康的心理,不放棄任何一個幼兒。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幼教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工作。

2.2良好心理環境的建構

生態學指出,要把幼兒的心理髮展放在多個心理系統中並加以整合。而幼兒發展的環境並不是在一個家庭中,一個幼兒園中。而是特指那些以人際文化為主要元素的人文環境。除了必須保障幼兒人身安全的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對幼兒心理環境安全的保護。教師、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過多的厲聲責備幼兒。儘管他們的心理年齡尚且還小,但是他們對這種安全的心理氛圍的要求也就尤其重要。我們作為幼兒最依賴的人,更應該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考慮問題。不能僅憑主觀臆斷,覺得幼兒年齡尚且比較小,不懂事。就可以不顧他們的心理想法,做一些傷害他們的事情。而是應該多鼓勵、表揚幼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對於問題突出的孩子還要和家長聯繫,諮詢專家,進行心理治療。

2.3幼教工作者的整體素質

據筆者瞭解,現今我國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還不是很高。很多學前教育缺乏新的師資力量,原有的教育理論還在比較低的水平。幼兒教師一般而言,基本是一些高職專科院校畢業的。相對別的國家來説,還存在十分大的差距。她們對於兒童表現的心理特徵不能很好的進行分析與矯正。也更沒有能力來預見和干預了。一些幼兒園教師在解決幼兒特有的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則是把有關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用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這種狀況帶來的後果,不僅沒有對症下藥,還有可能惡化幼兒的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專業化水平要求相當高的職業,因此需要專業化的師資培養。進行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是解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專門師資缺乏的重要途徑。可以把這種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培訓作為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內容,通過專業化的教育,無論是在基礎的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實際的操作技能方面,都能使幼兒教師得到很好的職後訓練,從而保證其能勝任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然而,心理問題對於幼兒在該階段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這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要壯大幼兒教育羣體的師資力量尤為重要。我們要重視幼兒教師的職後培訓工作的開展,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和自身的心理水平。這也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提高認識。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系統的教育的途徑和教育的方法等。

2.4加強家園共育

幼兒是在周圍環境中各種條件的相互作用中成長起來的。在幼兒期,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辨別力差,對成人依賴性強,教育的作用體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對幼兒的影響,幼兒生活直接作用於幼兒發展。家園猶如一車兩輪,只有同向運轉,才能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良好心理環境的創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利用時間等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隨時瞭解幼兒在家情況,並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表現,以取得家園一致性教育。同時轉變家長的教育觀。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對於某些內向的幼兒來説,也許會有一些問題不願意與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就憋在心裏。這時,我們可以採取個案法,給予特別的關注,及時矯正不良的心理行為。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幼兒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根據不同,制定出不一樣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然而,正因為缺乏有效的交流,才會引起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實很多問題,我們通過老師、和家長可以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溝通。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幼兒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並能及時、積極的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家長應多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作為教師,也應常常與家長聯繫、溝通。加強家園共育。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的。只有在學校與家長的雙方共同努力的條件下開展教育,才能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其次,多傾聽幼兒的心聲。傾聽並不是簡單的聽,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專注的傾聽兒童訴説的態度、方式及內容,是兒童對輔導者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因素。當兒童與教師訴説一個他所遇到的問題時,教師必須積極傾聽,並不時給予反饋,讓兒童知道你在專心傾聽,以促進良好的溝通。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幼兒心理健康問題並及時引導,才能引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為學前教育是對於幼兒的一種啟蒙性教育,它又在幼兒教育中起着導向的作用。理論研究表明:幼兒身上表現出的問題,往往源自家庭教育。由此可得,教師要引導家長使用正確的教育手段,確保家園共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統一,應該使雙方達到統一的認識高度,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得到科學合理的解決。進一步加強了家長與幼兒園的雙方的主動和創造,使教育一致性原則得到了真正落實。幼兒園多於家長溝通,力求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實施有效的影響和教育,讓家長從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入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在觀念上和行動上真正尊重孩子。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深感任重而道遠。隨着我國幼兒教育事業不斷蓬勃發展,陸續有很多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3、結語

綜上,幼兒是我們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教育觀念。促進幼兒身心的協調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為此,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幼兒園教育的全部過程中。因為學前兒童的情緒比較明顯,大多數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沒有掩飾,是很直白的。作為幼兒教育的工作者與踐行者,在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不能機械地一個一個照搬照套,而需結合實際進行。我們應該將幼兒的發展擺在首位。瞭解幼兒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應多瞭解和掌握學前兒童的心理動態,從他們的外顯的行為中發現其心理所存在的問題,並分析產生的原因,最後針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和教育,讓幼兒在我們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從而也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心理學論文 篇七

摘要:

幼兒心理學論文幼兒的發育成長是世界關注的重點,如何從小培養其綜合能力,提高日後的社會競爭力是幼兒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主要闡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意義,探討了觀察法在幼兒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幼兒心理學;意義;觀察法

一、問題的提出

曾經有個幼兒教師,她非常愛小孩,而且很有親和力,她所在的班級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她,能夠比較好地聽從她的命令。但有次組織活動,她讓所有的小朋友拉成一個圈做遊戲,小朋友都將手伸向了老師,而沒有人願意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在他們看來,拉老師的手才最好。此次的經歷讓她深深明白,幼兒的心理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不能將幼兒的心理琢磨透,就無法真正地與他們的心連在一起。

二、學習幼兒心理的意義

幼兒處於對世界認知的萌芽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觸的人對其影響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其性格、價值觀念的形成,而走進幼兒的心理,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思維、行為等是對其教育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對其心理的研究。

1、學習幼兒心理能夠準確地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想

作為教育工作者,能否科學有效地指導幼兒活動,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時期的兒童獨特又有趣,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是新鮮的、好奇的,往往提出的問題出其不意,回答問話也千差萬別。而且在他們世界裏對好壞、善惡無確切的認識,愛人云亦云。而通過學習幼兒心理,可以瞭解其想法,從而形成正確的兒童觀。

2、學習幼兒心理有助於促進幼兒教育工作

幼兒教育工作是建立在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基礎上的,開展課堂的內容、組織的活動等均應以幼兒心理為指導。對於3歲左右的幼兒不能過多地要求其進行合作性活動,可通過活動進行引導和培養,使他們建立起互助合作關係。

3、學習幼兒心理有利於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從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發現,生活在和諧、愉悦、鼓勵性環境中的兒童性格一般比較開朗,心理素質比較好,而生活在吵鬧、沉悶、打擊性環境中的兒童性格比較孤僻,而且不合羣,自信度低。因此,學習幼兒心理,能夠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並能通過相關遊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三、應用觀察法研究幼兒心理學

幼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種,而觀察法是最基礎的研究方法,也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觀察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信息、進行研究,進而瞭解差異,得出結論。觀察法的實施有多種方式,每種方法都能夠針對幼兒不同的心理特徵進行分析。

1、日記法

縱觀歷史,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最初的研究基礎都是通過記錄日記而形成的,比如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就是通過日記記錄他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的身心發展和各種刺激反應,最後完成了《兒童心理之研究》一書。作為研究工作者的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日記的方式,以某一位兒童為研究對象,記錄其每日的情況,比如做遊戲時的反應、課堂和課後的情緒變化、對每個問題的回答等。但由於此種方法只針對某一位兒童,因此缺乏普遍性,筆者認為可對研究中選取的幾名典型對象進行同步研究,後聯合所有收集的資料進行歸攏、分析、總結,進而得出適合廣大兒童的結論。

2、現場記錄法

此種方式是現場記錄兒童在相關試驗活動中的反應和相應行為,收集資料後進行分類,並加以分析,可通過現場描述、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比如有的學者通過錄音,對兒童的語言、詞語進行分類,最後得出兒童語言發展模式。本文以3個小朋友課餘表現為例,A走到圖書角,看到B、C已在,A未説話,而B對A説:“來和我們一起看吧。”A點點頭,看A坐下,C湊過去,A挪了挪,最後起身走了。從這段記錄中可以看出,A比較膽怯,不善於與人交往,害怕別人接近,存在排斥的心理,但不存在敵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多給予關心,鼓勵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抽樣法

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兒童的行為表現複雜多樣,並且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系統、全天候地進行觀察,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往往是難以做到的,而抽樣法能夠在多時段、多地點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帕頓就是利用在規定的遊戲時間裏,異常觀察每個兒童一分鐘,再根據兒童參與程度和遊戲類型進行分類,通過日積月累的觀察後,得出年齡較小的兒童往往喜歡單獨遊戲,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展到平行遊戲,再發展到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聯合遊戲和合作遊戲。我們可設計如下表格進行記錄:

4、典型事件記錄法

此種觀察法是指以特定的某種事件為研究點,記錄不同兒童的表現,它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出現可研究的事件便可做記錄,主要關注點是兒童對事件的反應、處理和看待等。比如有學者通過觀察兒童在爭執事件中的表現,分別記錄爭執者姓名、性別、年齡、爭執事件、爭執背景、爭執內容、爭執行為、爭執結果等,發現兒童爭執時間維持短,男性多於女性,爭執年齡在3歲以下,而隨着年齡的增長爭執逐漸減少,爭執的原因往往是對物品的佔有,而在爭執過程中一般是年幼的被迫服從或年長的自動退出。我們在研究中可以通過以下表格進行記錄:

5、行為記錄法

此種方法主要是記錄被試者的行為頻率,並做出相應的檢核,一般在記錄前規定好相應的行為然後再進行記錄,在規定的時間裏計算其發生的頻率或檢查其是否具有某種行為的能力。比如記錄兒童在一節課時間內的發言、提問、竊竊私語、坐立不安、愛動、視線漂泊不定等行為,從這些行為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小朋友上課認真,學習效率比較高,哪些小朋友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同時還可從其視線變化中得知注意力是否集中。再如通過要求兒童完成某種行為,檢查其行為能力,筆者的一次經驗是要求學生製作不同的圖像卡片,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讓被試者描述,並讓其列舉出生活實例,由此可判斷兒童對形狀的理解程度。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幼兒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0-15.

[2]劉懿,徐旭榮。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方法巧用。中等職業教育,2010,8(20):37-38.

[3]潘慶戎,白麗輝。幼兒心理學。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25-30.

幼兒心理學論文 篇八

摘要:

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女性逐漸走向社會,同時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也是提供給女性的。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很多幼兒在成長到3~5歲階段,就處於一個尷尬期,沒有家長的看護,又沒到入學的年齡,所以幼兒園就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入手,重點分析幼兒園在户外空間的設計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內容,以及設計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對幼兒心理狀態的研究和分析,瞭解到幼兒的需求,以期能夠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的户外空間,為幼兒創造更加舒適的幼兒園生活環境。

關鍵詞:

兒童心理學;幼兒園;户外空間;設計;啟發

作為幼兒成長的主要環境,幼兒園還需要在各個方面空間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結合孩子成長的需求,儘可能的設計出幼兒需要的活動場所,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幼兒娛樂和玩耍的户外空間。主要就是由於户外空間是幼兒在園中主要的娛樂場所,也是幼兒成長階段非常需要的娛樂內容,所以幼兒園在針對户外空間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倍重視。因此本文結合兒童的心理學特點,重點分析幼兒園户外空間的設計,以期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娛樂場所。

一、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重要性

現階段,隨着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與此同時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具現階段我國心理學家所分析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孩子的幼兒期在3~6歲,這也處於幼兒成長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一般需要在幼兒園中學習。由此可見,幼兒園對於幼兒的教育屬於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幼兒園中户外空間,是幼兒園所有設施構成的一部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中主要的活動都在户外設施中進行。國外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説過,兒童接受户外遊戲是最好的一種社會教育方式。同時也有心理學家表示,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的眼前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能夠在基礎上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幼兒園中優秀的户外設計能夠為幼兒提供遊戲的場地,這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兒園中户外空間的設計對於幼兒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結合兒童心理學進行設計

據調查和研究顯示,幼兒園生活是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兒童心理學主要就是針對兒童心理進行研究,並且在研究的過程中重點揭示幼兒的心理活動特點,還有心理狀態以及思維規律的一門學科。通過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相關學者能夠了解到幼兒對於户外活動空間的需求,這樣也能夠對幼兒園的建設進行輔助,以此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1、劃分不同類型的遊戲空間

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家在分析兒童和遊戲之間的關係上看,對於遊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類型:遊戲可見,兒童在幼兒園中所玩的遊戲有着不同的意義,同樣的不同的遊戲方式對於幼兒產生的影響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對於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的設計,還需要重點劃分遊戲的種類,分區域的為幼兒提供由此場地,這也是户外活動空間在設計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2、關注特殊兒童,給予關懷

很多幼兒園中都不可避免的會接收身體上存在殘缺的幼兒,這樣的幼兒不能夠向別的孩子一樣遊戲和娛樂,同時很多孩子會對這一類特殊兒童出現排除的現象,導致特殊兒童無法融入到集體中。甚至有些肢體上存在殘疾的幼兒也無法加入到一些遊戲之中。所以幼兒園對於特殊兒童還需要給予更好的愛護,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夠幫助特殊兒童走出陰影。由於每一個特殊兒童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在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兒童的特點,加上比較豐富的色彩和聲音,這樣能夠有效刺激幼兒的神經,保證幼兒能夠適當參與到遊戲之中。

3、尊重豐富多彩的設計要素

心理學家任務,幼兒的感覺、聽覺、注意力和記憶以及思維等在這一階段會處於快速的發展期,但是各種感官的發展依然依賴的是幼兒的身體機能是否充分敞開,接受刺激。因此在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過程中,不僅僅要給予幼兒豐富的環境,還需要遵循幼兒的興趣。

(1)利用植物造景在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階段,想要選擇植物種類,還需要首先考慮生命力頑強,便於管理的物種,其次才是靠考慮到植物的功能。兒童對於形狀奇特,色彩鮮明的植物會產生比較多的興趣。因此在户外活動空間的設計過程中,如果選擇了比較多的植物,會激發幼兒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幼兒在觀察植物的形態之後,也能夠激發幼兒潛在的創造力。這些都是力求為幼兒營造出色彩斑斕的世界,能夠滿足幼兒的天性和活動需求。

(2)多使用遊樂器械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但是幼兒階段也是最短暫的,兒童的心靈和世界永遠是最純潔的聖地。所以幼兒所成長的環境也需要保證幼兒的純淨,並且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促進幼兒長久發展。因此機械在孩子的遊戲中能夠最大程度的鍛鍊和發展幼兒的腦力和體力,因此在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置的過程中,還需要了解幼兒心理髮展的水平,向幼兒提出最新的要求,並且保證幼兒的發展水平之間能夠相互符合。只要滿足幼兒的各項需求,户外活動空間都能夠在根本上推動幼兒的心理髮展。但是如果户外活動僅僅限制在鞦韆和滑梯這種常見的娛樂設施中,幼兒很容易出現乏味的現象。因此在户外活動設計階段,還需要儘量尋求具有挑戰性和選擇性的遊戲器械,同時需要保證器械的安全性,這樣才能夠在根本上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

三、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和探討的內容能夠看出,幼兒在幼兒園中生活的時間相對比較長,甚至很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把幼兒長期放在幼兒園,所以幼兒園中的各項設施都和幼兒的成長有着直接的關係。本文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能夠看出,幼兒成長階段對於户外娛樂設施的需求量非常大。幼兒的天性就是遊戲和玩耍,因此對於幼兒園户外設施的要求也非常高。針對幼兒的心理狀態能夠看出,對於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更多的設計依然需要遵循人性化和科學的指導,這樣才能夠在根本上改善幼兒的生活環境,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户外娛樂空間。因此經過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給幼兒園的户外空間設計提供有效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怡,陸敏豔。基於兒童行為心理的幼兒園設計研究--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兒園為例[J]。華中建築,2015,07:57-60.

[2]王瑋,王喆。參與式幼兒園空間營造設計框架與實踐--基於兒童權利、能力和發展的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16,01:9-18.

[3]劉素,齊彤,張妮妮。幼兒園户外遊戲場的現狀及改進策略--以長春市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04:6-8.

[4]武昕。當談論為孩子設計空間時,我們談論的到底是什麼?--兒童環境設計與心理學研究[J]。住區,2013,05:30-34.

淺析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論文 篇九

【摘要】

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幼兒的成長是很重要的,0至6歲這一階段的兒童,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都處在從不成熟向初步成熟的發展階段中,其動作、身體機能剛剛發展,知識經驗缺乏,言語和思維能力也只是初步發展。該年齡兒童容易激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獨立能力較弱。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家長對孩子幼兒時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備受矚目。對於每個人來説,幼兒時期是整個人生成長階段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將會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等。幼兒時期不僅是孩子學習的好時期,還是對孩子心理髮展進行教育的關鍵時期,並且對於這一時期來説,可以促進未來孩子的健康人格更好的形成。所以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勢在必行的。進行教育是一方面,但是有效的方法和便利的途徑才是成功教育的關鍵所在。

2、幼兒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幼兒常見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情緒方面,過度焦慮引起神經式的敏感,多慮,害怕,煩躁,過分依賴父母和老師或者玩伴,甚至和同齡的孩子關係不和諧。再次,性格方面,有的孩子顯著偏執,愛發脾氣,粗暴,性情反覆無常,過分膽怯,有的因為智力水平和家庭經濟水平和壓力巨大兒厭學,棄學,逃學。生活習慣上出現厭食,遺尿,吮吸手指,失眠,抑鬱,自閉,自卑,多動,緊張,坐立不安,冷淡而活執拗。以上的問題在生活中大多很常見。這並不是每位家長及教師和健康正常的孩子希望看到的,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孩子們的心願。

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1重視幼兒學習的個別差異

教育心理學一直非常關注兒童學習的差異。每位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存在差異。作為個性心理特徵和性格,在每個幼兒身上的表徵都不一樣。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心理狀況不佳的幼兒:有的過於好動、自控能力差;有的過分內向,整天不説話;有的過分依賴,獨立性差等等,雖然這些還算不上什麼心理問題,但如果不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和引導,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問題和困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記得我班有位幼兒叫何禹默,特別不愛説話,上課叫他回答問題從來都不説,但每次有表現的機會我都會叫上他,鼓勵他,即使沒有回答出問題我也會叫他下次加油,鼓勵他一定可以做到,而且我會叫他幫我收玩具,任他為一日小班長,漸漸的他和我説的話越來越多,記得當他用特別小的聲音回答我上課提的問題時我很激動,就這樣他回答問題的聲音越來越大,和其他小朋友們也真正融合在一起了,下課小朋友們一起唱歌他也會很開心的唱,沒有了那份羞澀和膽怯。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善於發現,使每一個幼兒都得到發展。

3.2注重幼兒一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心理健康外在的表現。正確的行為有利於培養幼兒健全的心理髮展。第一老師,我家長需要合作配合。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作為榜樣,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行為引導。除了引導之外,老師和家長還需要對於孩子所做的一些好人好事進行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做的行為是正確的,是值得鼓勵和發揚的。最後,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在家裏,老師和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近距離的去接觸大自然,接觸小動物,在自然美好的環境下培養孩子樂觀豁達,對生活熱愛,積極向上的行為。

3.3“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園與家庭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兩個重要場所,只有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努力營造愉悦、和諧的精神氛圍,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一方面,幼兒教師要積極構建自由、平等、公平、尊重、健康的環境,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通過幼兒入園和離園的接待工作、家長會、開放日等多種渠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宣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主動介紹幼兒的進步情況,並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特點提出合理建議,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緊密配合促進幼兒成長。與此同時,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觀念和行動上尊重幼兒,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總的來説,幼兒教師的努力需要家長的配合,將幼兒教師理性的愛和家長感性的愛相結合,為幼兒塑造一個和諧美好的成長環境,讓幼兒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3.4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係

雖然幼兒的人際關係簡單,但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重大。在幼兒園裏,幼兒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師幼關係和同伴關係。首先,教師之間、師幼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融洽地相處,給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同時,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愉快,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其次,幼兒的同伴之間要互愛互助。幼兒之間發生矛盾時,教師要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

結束語:隨着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再是單方面的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也開始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科學瞭解幼兒學習的特點與規律,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有更為清醒、透徹的認識。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它運用相關學科的多種理論,揭示幼兒學習與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它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指導提供理論依據。因此我們要關注幼兒教育心理學,正確的對幼兒進行指導。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幼兒的行為,從而對幼兒做出正確的判斷。在21世紀這個科技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造成幼兒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中,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入手,要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就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論述。

參考文獻:

[1]宋瑞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11-12.

[2]宋亞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研究[J]。學週刊,2018(23):177-178.

[3]劉豔婷。結合陶行知理論探討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4):83.

[4]潘玉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07):32.

[5]劉丹。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