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多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篇一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主講:蘭耀波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城鄉差距的進一步拉大。農民為了脱貧致富,紛紛進城打工、經商,讓孩子單獨在家,或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這些孩子單獨就成了留守兒童。如今留守兒童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羣體,大約佔農村學生的20%,個別地方甚至超過60%。由於他們缺乏關愛,造成親情飢渴,性格內向、孤僻。他們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分健時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為的影響,有的沉迷於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喝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鬥毆;有的追求時尚,抽煙喝酒。在留守兒童中,品行較好的大約佔20%,一般的佔20%,較差的要佔60%。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學校是關愛留守兒童的主力軍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外出家長把孩子託付給學校教育教育,是對學校的極大信任,把孩子託付給教師是對教師的最大信賴。對於學生來説,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校園生活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留守兒童生活質量的好壞。對留守兒童來説,教師是他們最可以信賴的良師益友,教師要擔當起對留守兒童的監護責任。首先,在生活上要關心留守兒童,讓缺失的家庭關愛得到補償。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向父母撒嬌的年齡,而留守兒童卻要自己照顧自己,餓了沒有人過問,冷了沒人理,病了自己扛,不回家也沒人找。教師要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對他們問寒問暖,生活上多關照他們,他們們病了送他們去醫院,多與他們的監護人溝通、交流。他們就能從教師的關愛中感受到了温暖,父母在不在身邊,都不缺少關愛。

其次,在學習方面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勤於探究的能力。留守兒童大多很孤獨,要麼是與隔代人生活在一起,要麼自己一個人在家。如何完成學業對他們來説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教師要教育他們知難而進,樹立學無止境意識,還要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

再次,在做人方面,教會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護,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磨鍊他們的意志,增強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要留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常識他們,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知道父母掙錢養家不容易,教他們學會感恩,在家裏做好孩子,在學校做好學生,在社會做好公民,學好過硬本領,回報社會。總之,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能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家庭是關愛留守兒童的後盾

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願。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往往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因此對留守兒童來説,他們特別渴求得到父母的關愛。親情的飢渴是造成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罪魁禍首,由於心理偏差的出現,不良習氣也接踵而至。如果當不良習氣發展成為違法犯罪才引起重視,就一切都晚了。這樣的家長,不公耽誤了孩子的大好前程,也毀了自己的後半生,給自己的人生抹上厚重的敗筆。外出的家長應意識到家庭關愛對子女的健康成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加強與孩子的聯繫,讓孩子有個念想。家長外出打工或經商也許是無奈的,他們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着想,但也不能把對孩子的愛只體現在物質上,給孩子多少錢,給孩子買了多少東西,把對孩子的要求只體現在學業上,考試要拿多少分,要排多少名。缺乏跟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沒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是不行的。外出的家長要經常以打電話或寫信等方式與孩子聯繫、溝通,留守孩子能看到父母的字跡或聽到父母的聲音。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與鼓舞,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沒有被遺忘、遺棄,父母是關心自己的,父母時刻都牽掛着自己,自己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不能讓父母失望。可見,加強與孩子的聯繫,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其次,外出的家長抽空回家看望孩子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節假日回家看望孩子,一定會令孩子欣喜若狂的。父母不再是相框中的照片,而是能擁抱、能撒嬌的活生生的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外出家長回家過節就是帶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家長回來了,他們不再孤獨,他們的節日氣氛不再冷冷清清,他們也有其樂融融的節日氣氛。家長常回家看看能滋潤孩子乾涸的心田。

另外,外出的家長還就經常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繫,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加強對孩子的教育。雖然是遙控,但也比失控強,要有效地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許多事實都證明,能主動與老師聯繫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品行大都良好,學習也較刻苦。總之,外出的家長要履行好監護職責,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三、社會是關愛留守兒童的關健

社會是複雜的,有人把社會比作是大染缸,把未成年人比作是一張白紙,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來説,由於年紀小,生活閲歷不豐富,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很容易受社會不良誘惑的影響而走上邪路。對於留守兒童來説,更是如此。有位校長很痛心地説:“課堂教育一個鐘頭,不頂錄像廳的一個鏡頭。”“老師苦口婆心講一天,抵不上學生在書攤逛一圈。”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要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

首先,有關部門可以組織青年志願者定期(節期日)幫助、走訪留守兒童,與他們一起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豐富他們的假日生活,杜絕他們泡網吧玩遊戲、去錄像廳、桌球室等不良行為,多與他們談心,瞭解他們健康成長。

其次,有關部門也可以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創辦農村兒童活動中心。讓留守孩子有自己的活動空間,課餘時間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要想土地上不長雜草,最好的方式是種上莊稼。”要想留守孩子不學壞,就要引導他們從事健康有益的活動,培養他們正當的興趣愛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培養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這樣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增強,無形中就為他們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潛能的發揮創造有利條件,為他們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他們增添歡樂向上的成長氛圍。

另外,相關組織也可以聘請專家做專題講座,讓外出家長和留守兒童共同參加。讓外出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把社會的關愛落到實處。總之,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社會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綜合上述,只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各盡其責,形成保護合力,留守兒童問題是可以妥善解決的。但在關愛留守兒童的同時,也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既不能讓他們感到對他們的關愛是施捨和憐憫,又不能太放任他們,讓他們認為所有人對他們的關愛都是理所當然的。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篇二

后稷中心幼兒園

魏新會

目前,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經濟結構正發生着深刻的變革。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城鎮化建設進程迅猛,由於城市空間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這就為農村閒置的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實現他們的淘金夢,這便產生了農村留守兒童--我國社會轉型期特殊的社會羣體。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雙方流動到其它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託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親屬的14歲以下兒童。由於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面對留守兒童這個羣體的現狀特點,如何幫助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樹立人生目標?這成為社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根據這幾年參加工作的經驗,我個人覺的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用愛構築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學校的這個特殊羣體裏,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現好的孩子。而老師和學生對這些優秀學生,老師寵着,同學敬着,讓他們的周圍只有讚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而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話,他們將來遇到困難時就承受不住。所以,我在必要的時候,也應適當的批評教育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也有錯的時候,應極力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更完美。同時,愛可以使有缺點的學生充滿信心、鼓足勇氣、不斷改進、提高,積極向上;愛可以使學生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昇華。所以,只有教師用真誠的愛去對待學生,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好學生。

二、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各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那麼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怎麼才能得到保證呢?留守兒童這個羣體由於家庭的原因,他們在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

尊重學生是符合教育規律和成長的。只有在既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性,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積極性的時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公平的對待學生則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同時,尊重學生也符合學生的心理成長。他們有一種強烈的獨立願望,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意見,當這種要求得到滿足時,他們就會表現無比的欣喜。反之,他們就會感到失望,埋怨教師,產生對抗心理,這樣教育效果就會大大折扣,由此可見,尊重學生何等重要!

三、熱情工作,真誠溝通,用知識教學生,用人品育棟樑,用個人魅力吸引學生。

古人説得好“師者,為人之表也。”教師既是學生的傳授者,又是學生的領導者,也是學生的朋友,應當品德端正,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嚴於律己,用自己的模範行為來影響教育學生。如果教師誇誇其談、輕浮、急燥,不僅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不能教育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能實現培養人才的目的。因此,我們教師的品德、容貌、舉動,無時不在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德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四、嚴格中要帶有温柔

我們知道學生不是超人, 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的,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我們只有對他們“嚴中有愛,愛以嚴表;嚴而有度,愛而有方”,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教育的本質是愛,情感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能滋潤學生的心田,能感化學生的心靈,教師對學生懷有真摯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的接受教師的教誨。所以,我們不要因為留守兒童的家庭等原因而一味的嚴管他們,而是在嚴格中帶有温柔。

總之,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不但懂得愛自己的學生,還要有巨大的熱情去愛事業,進而在事業上取得更大成功。教育是一項充滿挑戰性又具有愛心的工作,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還要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別人。教師要做好本職工作,除了要懷着一顆為學生無私奉獻的心,還要注重教育教學工作的細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篇三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報告

報告人:姬國強

近年來,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充當新型勞動大軍。外出人員在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農村,成為了農村一個特殊的羣體。當“他們”還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到外地謀生;當別的孩子享受花樣年華,在父母懷裏撒嬌時,他們被留在家鄉,由年邁的爺爺奶奶陪伴成長。這羣孩子,離開了父母親情的懷抱,獨自感受着與年紀不相符的孤獨。人們給這羣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長期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他們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與幫助。

金堂縣竹篙鎮中國的一個偏遠小鎮,該鎮總人口5.5萬,農村人口近4萬,是一個農業人口大鎮。該鎮有勞動力2.9萬人,而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萬人,約佔勞動力的一半,又是一個勞務輸出大鎮。在龐大的勞務輸出之下,竹篙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打工第一大鎮”。竹篙鎮青松中心國小,共計900名學生,下屬永勝村國小和下屬廻龍村國小。

廻龍國小位於竹篙鎮天寶寨村,目前在職教師5人教齡均在30年以上,廻龍國小教學樓是1988年政府撥款建成,20年一直沒有窗户玻璃,無數個春夏秋冬,學生們就這樣頂着寒風趴在陳舊的桌椅上讀書,經5.12地震之後,廻龍國小教學樓已成危房,學生不得不轉移到7公里外的青松中心校讀書。期間路途遙遠,山路坑窪不平,一到雨雪天氣,道路泥濘不堪,田間小路狹窄易滑,留守兒童本來就艱難的求學路變得更加艱辛。

誰為留守兒童撐起成長的藍天?誰來給予他們親情的滋養?瀏覽對天寶寨村的調查資料我認識到:留守兒童常年生活在閉塞山村,對外界信息極其缺乏。天寶寨村2800名村民基本是老年人,這些隔代撫養的老人,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許多的問題,祖輩撫養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這些都容易造成留守兒童的判逆、自卑、孤僻、任性等性格。另外隔代撫養的老人對孩子教育能力也存在侷限性,也不會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處理同學間的人際關係。而孩子對於生活、科學和社會等一些知識的需要,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因此這些留守兒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處於空白。

永勝國小位於竹篙鎮半邊街村,2004年由成都教育局和金堂縣教育局撥款修整校舍,硬件設施得到極大地改善。目前在職教師5名,其中四名教師,年齡均在50歲以上,英語,音樂,美術老師極其匱乏,思想道德教育落後。

誰來給予留守兒童信念的支撐。他們的生存和家庭狀況如何呢?

據調查永勝國小老教師較多,教齡均在30年以上,對留守兒童關愛缺乏,對思想道德教育欠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多不好,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甚至有的學生厭學、輟學,但是隨着“留守學生”隊伍的日益龐大,教學任務及其繁重,老師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在教學資源上也缺乏新的教育源泉,特別對英語,及音樂,美術等教師極其缺乏。

留守兒童的家庭一般來説經濟比較貧困,而一些留守兒童家長賺了點錢,基本上都忙於蓋房翻新,很少顧及到留守兒童生活的健康。而面對其他同學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以及形形色色物慾上的誘惑,心智尚未健全的留守兒童, 一方面因為年幼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的不良誘惑;另一方面更主要因為他們的父母沒能夠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護教育教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我們的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多,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例如,對一些娛樂場所不能有效管理,使得一些不法商人違法容留未成年人,讓留守兒童在沒有父母有力監護的情況下,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行為習慣差。由於缺少必要的聚焦,“留守兒童”是一個易被忽視的羣體。“留守兒童”作為社會上的一個弱勢羣體,在失去父母保護的情況下往往是最容易成為傷害和攻擊的對象。受當前社會各種因素影響,其父母思想存在較大的侷限性,部分父母認為供應一個大學生會花費高額學費,打工不僅不花錢,而且還賺錢。

當下議論較頻繁的農村地區屢發“校車之殤”,僅僅是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據全國婦聯的統計數據,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約為5800萬人,其中14週歲以下的兒童為4000多萬。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存隱憂。一是安全問題常發。當前,留守兒童監護人主要是祖輩監護和單親監護。上學路途遙遠、父親監護的缺失,監護人往往難以獨立接送孩子往返學校。二是身心發展隱患。兒童早期是人生髮展的關鍵期,其身體、心理、情感、語言行為和社會能力等都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父母監護的缺失容易對留守兒童的情緒情感、個性性格、道德意識、行為習慣與社會交往等帶來多重負面影響。不少調查還顯示,一些留守兒童存在營養不良、身體素質不佳、抵抗力弱等健康問題。三是學業問題突出。由於缺乏監管或者監管教育方法不當,不少留守兒童存在學習動力不足、自制意識薄弱、輟學率高等問題,加上實際監護人缺乏輔導孩子學業的能力,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對他們的學業進步帶來諸多不利。留守兒童的衣食飽暖、受教育程度以及幸福憂傷影響着整個中國的脈搏,關係着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留守兒童問題能在國家政策及全社會的關注下得到圓滿的解決,使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一個歡樂、讀書的童年。

留守兒童生存狀態的尷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監護的缺失,導致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三者之間關係的失調,難以實現教育的最優化發展。針對這一問題,通過政策措施鼓勵並引導農民工帶子女隨遷進城生活和教育,是一個現實可行的策略。城市公共政策方面也可實施配套的支持性政策,如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對象。當前農民工不願子女隨遷進城生活的重要原因,在於城市生活成本高、自身居住條件差,難以給予孩子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政府可通過增加投入、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建設一批專門面向農民工的廉租專用房,為已經穩定就業的農民工提供居住保障。

同時,還有必要落實教育“同城待遇”制度。城市應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同時加強對接受農民工子女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就業穩定、有相對固定住所的農民工,則允許其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並確保在學雜費、學習評價、獎懲制度等方面享受與本地户籍學生的同等待遇。此外,逐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也須做出進一步努力。如逐步推進户籍制度、社會保障政策的改革,改善農民工在城市裏的工作與社會保障際遇;支持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吸引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轉移到中小城市發展,壓縮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親子溝通的空間距離等。

此外,對於選擇繼續留守農村生活的兒童,亦可進行多方面照顧與關愛。首先,進一步健全留守兒童監護體系。各地可建立 “關心留守兒童工作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監測機構和制定留守兒童監測制度,全面、動態地把握留守兒童的情況。利用大眾媒體廣泛、深入地開展報道和宣傳活動,提高社會各方面和各層次人士對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權利的關心和呵護。開展“代理家長”、“愛心媽媽”等結對幫扶活動,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彌補其缺失的親情依戀。

其次,謀求建立健全中國小留守兒童寄宿優先制度,為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農村寄宿制學校可為留守兒童提供相對安全、和諧的課後生活、學習環境。與此同時,在學校配備必要的生活老師,增設針對留守兒童實際的心理教育和生活指導課程,使其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的關懷和幫助。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愛心捐獻等手段,補貼學校解決好學生食宿、校車等問題,為留守兒童創造舒適、快樂、健康的學校環境。第三,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儘可能留下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並與孩子經常保持聯繫、溝通感情,經常與老師和實際監護人進行交流。支持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利用農閒和傳統節日舉辦家長學校,以提高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自身素質和教育水平。支持社會組織利用寒暑假、法定假日搭建留守兒童進城探望父母的平台,在促進親情溝通的同時,也教育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感恩意識。

關愛留守兒童,你我齊行動。或許你我中的一個也是“留守《本站·》兒童”,回想一下自己曾經的往事,定能體會其中的困苦,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的後代請伸出你的“援手”幫幫那還在受苦的孩子們。

通過做本次假期社會實踐報告,我深刻體會到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重重的社會責任感,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把愛撒向需要幫助的地方。

我在此呼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我和在做的同學一起送去知識,送去快樂,送去希望,同時帶回堅強與微笑!

關 愛 留

報告人:姬國強 班級:機設一班 學號:1116104016

守 兒 童 報 告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篇四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到遙遠的城裏謀生餬口。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被留在鄉下,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人們給這羣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隨着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撫養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祖輩身上,但他們只能讓孩子吃飽穿暖,缺乏教育、輔導孩子的能力。

隨着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離開家鄉湧向城市,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這些孩子由於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着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衝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大多數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部分孩子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這些不良習氣的存在給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危害,也給班級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家庭、學校、社會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個重要因素,因此,我認為,必須從這六方面入手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視親情關懷,強化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對於孩子的個性發展、人格形成發揮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變重物質輕精神,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觀念,在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其思想、行為及心理的發展變化,使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要發揮家庭教育在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針對當前我國農民工家長家庭教育知識缺乏的特點,輸入地政府可以通過開辦“農民工家長學校”,加強對農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三)轉變教育理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也是留守兒童最聚集的地方,為了改善和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課的教學活動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教學活動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所有教師均應擔負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要根據留守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責任感,使留守兒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養。第二,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軟硬件設施。重視農村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發揮他們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作用。城市學校應給予農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學機會,使他們能享受到完備的教育資源,為良好品德的形成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第三,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諮詢室。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困惑,增強對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給留守兒童以特殊的關心和監護,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在日常工作中,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關愛留守兒童,用温暖去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 首先,老師要關愛學生,更加關愛留守學生。更應該多的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千方百計從感情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老師要經常家訪,瞭解留守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狀況,管理、指導他們的吃、穿、住、行、睡等問題,幫他們解決困難,用真正的師愛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父母的依賴轉到對老師的依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後,開展以“留守學生”為主題的結隊幫扶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幫助一、二名貧困留守學生,樹立留守學生自立自強勤學守紀的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班集體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禮物、送祝福等。以博大的胸懷看待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

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因素很多,因而老師應有博大的胸襟來對待留守兒童身上所存在的問題。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出現反覆現象是難免的。班主任應冷靜對待,認真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時啟發誘導他改正錯誤,切忌急躁而前功盡棄。

從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我們應該從小事入手,讓孩子在成長中有成就感相伴,孩子時刻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時刻感受到同學的關注和老師的鼓勵,他會更樂意去做,更樂意和大家做朋友。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切忌萬事批評在前而事倍功半。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用真正的師愛去關注這些孩子,用温暖去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

(四)、發揮班集體在留守兒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如“感恩之心”活動。可組織全校學生集中開會,讓“留守兒童”代表上台演講,説説他生活中發生的,真實的,和父母之間的一些故事。同時,邀請部分外出家長代表也上台談談他們在外地時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狀況,他們外出的原因等。讓我們的“留守兒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節約用錢、認真學習、遵守紀律等就是對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愛。

如“向家長彙報”活動。學校可因地制宜,每半個學期給“留守兒童”的父母寄上一份該生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的報告,並可提出對其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議。如“一幫一或一幫多”活動。鼓勵有經驗的教師,校外輔導員等聯繫幫助“留守兒童”,從學生上、生活上、心理上去真正關心他們。可結合學校日常活動給“留守兒童”展示的舞台。如校運動會、校藝術周,儘可能讓所有“留守兒童”都參加。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温暖,盡一切可能用集體的力量去幫助所有“留守兒童”讓他們不再覺得孤獨,重塑自信心,融入到集體中,做一名積極向上的好少年。“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化的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各職能部門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落實責任,加強管理。少先隊組織要先行一步,用星星火炬照亮“留守兒童”的心靈。要多關心“留守兒童”,多幫助“留守兒童”,多用愛去滋潤他們,讓他們同其他孩子一樣,擁有陽光和雨露,擁有温馨和親情,擁有微笑和快樂!

(五)、加強與社會聯繫,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僅憑學校教育,留守兒童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我們在做好校內工作的同時應積極爭取校外教育資源。如爭取校外教育力量實施教育,比如聘請校外輔導員、發揮留守孩子身邊的老黨員、老教師等的作用,請他們幫助管理照看等。還要全社會的積極配合,共同關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體系,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絡,營造出濃厚關愛氛圍和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讓我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彌補父母未能給他們的愛,讓我們共同攜手為他們 編織一個色彩斑斕的夢。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篇五

他們不一樣,他們也沒什麼不一樣

——我與留守兒童零距離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今天下午能坐在這裏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與留守兒童接觸的經歷。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他們不一樣,他們也沒什麼不一樣》。前幾天網上有幾張微信聊天記錄的截圖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具體的內容是這樣的——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國小的某個班級的家長羣裏面,幾個家長為了競選家委會成員,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一個孩子,媽媽畢業於美國中密歇根大學,任職於私募基金公司,爸爸在央行外管局工作;第二個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博士研究生,現在是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老師;第三個孩子,媽媽在某知名外企當人力資源總監……一個小小的家長羣,裏面卻是藏龍卧虎,各個都是頂尖的人物,有這樣的家長,這羣孩子應該很幸福吧。感慨之餘,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畢竟這樣的孩子在中國大約2.4億兒童中只是佔了極少數,僅僅只是特例。我想起自己上學那會兒,大家的父母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沒有給予我們大富大貴,但是也給了我們足夠的關懷和陪伴,這樣的情況應該是普遍的吧。忖着忖着,我的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了自己班裏面幾個學生的面孔,哎呀,他們的爸爸媽媽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不遠千里萬里跑到外地工作掙錢,跟大多數學生相比,這幾個孩子的確屬於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

他們的確是不一樣的,不用跟其他地方的孩子去比較,就跟同一個班的其他同學比較,別人都是放學回家就能見到爸爸媽媽,而他們呢,家裏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僅僅只是表面上的不一樣,缺少應有的父母的關愛,再加上祖輩或是不管不顧或是溺愛,因此導致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高發性,才是留守兒童的的確確不同於普通兒童之處。應該説是經驗上不足吧,我也不知道怎麼樣系統地去處理班級上留守兒童的問題,就講講我自己和幾個留守兒童相處的經歷吧。當班主任兩個多月時間,根據觀察和接觸瞭解,有三個學生是我的重點關注對象,這裏不妨稱他們為學生a、學生b、學生c。

學生a是女生,母親是繼母,下面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她主要的問題是任性,應該説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吧,比如自習課上想讓別同學傳遞一下學習用品,當那位同學不是太樂意時,她會選擇直接搶過對方手中的筆,以此逼迫對方。她有腹痛的舊疾,時有發作,不過有時候明明沒有那麼嚴重,也會裝出一副很痛苦的樣子,目的是為了讓外出的父母回來陪她。

學生b是男生,父親不久前因意外去世,上面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姐姐,母親一個人在寧波某個工廠上班,因為沒人可以照顧,這學期剛從寧波轉校回來。可能是還沒有從父親去世的痛苦中走出來,再加上缺少母親的陪伴,他特別喜歡跟同學玩鬧,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他都能找到玩伴。不過在玩的過程當中,他表現出了些許的暴力傾向,玩着玩着把人推倒在地了,也發生過連續兩天和別的班的學生起爭執打起來的事件。

學生c這個男生的問題應該是最令我覺得棘手的。他自小沒有母親,父親也時不時不在家,祖輩很關愛他,但是情況瞭解下來,發現他卻不怎麼懂得感恩。他是一個很情緒化的孩子,在老師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時經常會激動,有一次在課上因為作業拖沓很久被一位老師批評了幾句,下課後就控制不住情緒,把幾本書對半撕開了。在他的觀念裏,正義的一方有太多人了,所以他喜歡當反派,藉此尋求存在感。

其實這三個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都是缺乏關愛,缺乏正常情況下應有的父母時時刻刻的關注,所以滿世界地去尋找存在感。這其實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家庭情況如此,個人的經歷如此,人總是不停地尋找安全感,所以當這些孩子缺乏應有的關注帶來的那種滿足或者説是幸福的感覺,因而做出一些在奇奇怪怪的行為的時候,我的態度是包容的。他們的確與普通孩子是不同的,在一般的孩子身上基本不會有這般那般的問題存在。但是在我眼裏,這幾個留守兒童,其實跟普通的孩子也沒什麼不一樣,無非就是小孩子想爸爸媽媽了,他們渴望父母親的陪伴。他們不懂得表達,因此內心的空虛和不滿,就通過日常的行為宣泄出來了。

我始終覺得,儘管他們的確不一樣,但是首先不能讓他們覺得,在老師眼裏,他們和別的同學是不一樣的。還記得開學初,學校有一個各班留守兒童情況的統計工作。我想,在這個時候,肯定沒有一位老師會直白地去問有哪幾位同學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這個詞,有時候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我一直想做到的,也是一直在做的,就是:儘管你們是特殊的,我也要讓你們覺得自己並不特殊,不是孤立的;就算你們是特殊的,我也要讓你們變得和普通人一樣。想要做到這一點,那麼他們缺乏的關愛,就要我這個班主任儘自己所能去給予了。我一直有一個理念: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是師生關係;而在課後,我也可以是他們的大哥哥。前面提到的學生a,在9月底的時候,她在前一天傍晚體育訓練時扭傷了腳,後來第二天早上我發現了這個情況,因為接下去還有課要上,本來我想讓生活老師帶她去衞生院拍個x光,可是看她一副不樂意的樣子,考慮到她的確行走不便,我就試着問她要不等放學後由我開車帶她去,這麼一問,她就顯得很樂意了。算上後面的換藥,一共去了三四次衞生院,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點點地跟她溝通,也瞭解到了她家裏的情況,也漸漸地讓她明白我跟學生的距離並不遙遠。現在她在我教的數學科目上,學習還是比較用心的,成績也不錯。針對學生b的實際情況,在連續打架事件之後,我對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再通過一對一的交流,先安慰再鼓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後來他能夠努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雖然還是會有一些小問題出現,但是沒有再出現過暴力事件。而學生c,在那次撕書事件發生後,我採取的處理手段是沒有直接就批評他,而是和他兩個人一起在辦公室坐了兩節課,用一節課的時間安撫他的情緒,另一節課的時間跟他聊些有的沒的。他在撕書的過程當中不小心把他好朋友的書也撕破了,所以針對他比較重的叛逆心理,我沒有直截了當地問他撕書這件事情有沒有做錯,而是先問他該不該向好朋友道歉,然後再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去認識到控制情緒的重要性。他在撕書的時候就想着不想繼續讀書了,所以等他情緒穩定的時候,我試探性地提了一句晚上把數學作業做好,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問老師,他沒猶豫就答應了,後來也的確做到了。

其實留守兒童跟普通的兒童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別的孩子需要愛,也得到了愛,而留守兒童沒有得到,或者得到的不夠多而已。這裏我要表揚和感謝我們班那些可愛的學生,他們在學生a腹痛時能夠去關心和照顧她,在學生b因為貪玩而忘記做值日時能夠去提醒他先做完值日再去玩,能夠默默地幫學生c補好撕破的書。學生能夠關心學生,那麼老師更應該儘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始終相信留守兒童和別的孩子沒什麼不一樣;即使不一樣,在老師的努力下,也能夠變得一樣。

餘姚市四明山鎮中心國小

方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