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幼兒心理學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幼兒心理學論文多篇

幼兒心理學論文篇1

摘要: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區域環境之內,教師需要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基礎作為依據,探索心理學在幼兒日常活動環境中所具有的意義,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對幼兒的一日生活環境進行合理的創設,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與學習發展,提升環境創設對於幼兒的作用和價值,讓幼兒得到最為優良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

心理學;幼兒;環境;創設

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區域之中,環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基於幼兒的成長特點和心理規律,依據幼兒的興趣,因地制宜,為幼兒創設“有準備的環境”“有意義的環境”,它不是一種狹隘的物質環境創設的理解認知,還包涵環境氛圍的創設、互動環境的創設、環境材料投放的合理佈設、空間合理佈局等方面,教師要以心理學為依據,使一日活動區域環境的活動成為幼兒集體活動的補充,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在園課程教育,更好地促進幼兒的人格健全和情感的發展。

一、認識心理學對幼兒環境創設的意義和價值

心理學領域中的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重點研究和探索人與環境之間的共處關係和作用,揭示人與環境共處之下的心理變化規律。在環境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角度,認為環境是變化的,而人可以主觀地對環境加以影響和改善,在心理學的研究主題中,重點研究人的行為、人的心理、環境三個要素,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多維的、交互的狀態。這個理論可以用於對幼兒在幼兒園環境中的創設指導,主要在於關注教師在創設一日活動區域環境時,幼兒的行為、心理變化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更好地觀察幼兒的行為變化特徵和心理變化狀態,關注幼兒在環境創設下的視覺、嗅覺、聽覺等感知覺,以適時地為幼兒提供指導和幫助。

二、空間行為理論在幼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

這一心理學理論重點探索私密性與公共性、個人空間與交往距離等方面的內容,涉及個人在環境中的情感豐富、在個人或羣體區域內的人格化防衞行為模式等,充分揭示出空間密度對於幼兒一日活動區域環境中的重要關聯性。為此,我們需要以此理論為依據,更好地創設幼兒區域環境:

1、空間形狀創設。園方在進行對幼兒的教導過程中,可以創設角色性的區域空間,在教室中預留一塊公共區域,可以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更好地讓幼兒發揮主動性。在擁擠的時候,幼兒可以在中心區域等待,以緩解環境擁擠的壓力,更好地突破區域環境之間的界限,並在不同的區域環境之中,促進幼兒更好地相互交流。

2、空間私密性創設。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存在自我的祕密,會主動遠離他人的視線,通過自我對話的方式,進一步獲得對自己情感和行為的感知和認同。老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導的過程中可以創設“悄悄話”、“情感小屋”等環境緩衝帶,創設出一個圍合的空間,以提升幼兒的自我安全感,更加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

3、空間變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適當的變化和調整,更好地為幼兒創設環境。例如:可以運用牆面裝飾作為創意空間,讓幼兒展開想象,豐富空間的審美性,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並注意保持一定的透光度,使空間更為流動和豐富。

三、感知覺理論在幼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

1、聽覺的良好控制。聽覺對於幼兒的成長也是不可缺少的內容,環境中的聲音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噪音持續的現象會導致人體的血壓升高,產生心理上的壓迫感和倦怠感。而舒適的聲音則會使人產生愉悦的心理狀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師需要對環境中的聲音進行控制和管理,在一些幼兒個體化學習的環境之中或者是在閲讀環境之中,要偏離角色區域,並可以適當投放一些舒緩、流暢的音樂,可以使幼兒集中注意力進行閲讀,併產生舒適的心理狀態,情緒容易安撫。

2、視覺的搭配。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對於空間知覺和顏色知覺較為敏感,依據心理學的理論,色彩的變化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適宜的色彩搭配和選擇可以愉悦人們的心情,產生舒適和安定的情緒。而搭配不適宜的色彩,則會產生“色彩污染”,對於幼兒的心理成長不利。

3、觸覺的感知。在幼兒區域活動環境之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提供一些柔性的材料,使幼兒產生一種舒適的柔和感覺,對幼兒園的環境更加的喜歡,更好地在環境中享受遊戲和生活。如:毛絨玩具、毛絨枕頭等。

四、環境超負荷理論在幼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

依據環境超負荷理論,在幼兒一日活動區域環境內投放的材料要適宜,給幼兒造成合適的、有效的刺激,才能更好地使幼兒獲得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因而,教師在一日活動區域環境創設中投入的材料要保持數量充足,以免幼兒由於環境投放材料不足而出現爭奪和攻擊的不良行為,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幼兒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區域環境內投放材料的新穎性,可以將材料進行適當的重組和再造,給幼兒產生一種新奇的體驗,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和興趣,進入到積極的區域環境內材料的使用過程之中,產生積極的心理情緒和良好的行為。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要成為健康、豐富的幼兒成長環境,在這個環境之中,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心理學知識和理論為指導,運用心理學相關理論優化創設幼兒一日活動區域內的環境,更好地實現幼兒行為、心理和環境之間的有機融合,生成温暖的、富有激勵性和價值性意義的環境,使幼兒在適宜的環境創設條件下,更好地實現與環境的互動,主動、愉悦地融入幼兒一日活動區域環境之中,獲得快樂的成長體驗。

參考文獻:

[1]王璐瑜軒,王計平.幼兒心理在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中的運用研究--以浙江省寶陽幼兒園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8).

[2]包智博.淺析環境心理學理論在幼兒園室外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建築,2010(04).

幼兒心理學論文篇2

【摘要】

本文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的認識和應用實現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育心理學中的遷移知識理論和學習策略是本文的重點,以此使教師認識到科學的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思想品德教學

心理學認為,“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介入學習的認知活動,但它形成個體意識傾向性中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個性品質不僅能激勵、驅策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而且能促進和推動智力的充分發揮,而消極的個性品質則會阻礙、干擾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注重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是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要使思想品德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必須讓心理教育成為國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並通過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一、國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分支學科,針對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學習在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等的心理規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形成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髮展的相互關係等。圍繞國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逐個分析各元素對學生心理的影響,起到指導教育、教學,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的教學目的。制訂完整的教學計劃,環環相扣。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羅森塔爾效應,切實地表明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積極作用,該現象通過暗示改變老師對學生的認知,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循環往復,使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着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最終實現對學生產生良性影響的效果。

2、鼓勵語言的積極作用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做出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學生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學生一生;錯誤和武斷的結論,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註重細節,充分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狀態下,容易受到教師不經意的言行傷害,對待膽子小、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積極性,會影響學生未來思想品德的發展。

三、教育心理學對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

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思想品德課程教育本身是針對學生道德進行培養的課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眾心理的評價,同樣屬於心理學範疇,教師要教好思想品德課程,避免不要引入教育心理學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實現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逐漸創新、融入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注重自身衣着、行為和道德品質的修養,自覺總結和反思實踐中的道德知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發揮榜樣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學生的東西自己都做不到,對學生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很難有説服力。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正確的處事方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和諧共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蓉蓉.基於國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幼兒心理學論文篇3

摘要:

幼兒心理學論文幼兒的發育成長是世界關注的重點,如何從小培養其綜合能力,提高日後的社會競爭力是幼兒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主要闡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意義,探討了觀察法在幼兒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幼兒心理學;意義;觀察法

一、問題的提出

曾經有個幼兒教師,她非常愛小孩,而且很有親和力,她所在的班級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她,能夠比較好地聽從她的命令。但有次組織活動,她讓所有的小朋友拉成一個圈做遊戲,小朋友都將手伸向了老師,而沒有人願意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在他們看來,拉老師的手才最好。此次的經歷讓她深深明白,幼兒的心理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不能將幼兒的心理琢磨透,就無法真正地與他們的心連在一起。

二、學習幼兒心理的意義

幼兒處於對世界認知的萌芽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觸的人對其影響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其性格、價值觀念的形成,而走進幼兒的心理,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思維、行為等是對其教育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對其心理的研究。

1、學習幼兒心理能夠準確地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想

作為教育工作者,能否科學有效地指導幼兒活動,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時期的兒童獨特又有趣,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是新鮮的、好奇的,往往提出的問題出其不意,回答問話也千差萬別。而且在他們世界裏對好壞、善惡無確切的認識,愛人云亦云。而通過學習幼兒心理,可以瞭解其想法,從而形成正確的兒童觀。

2、學習幼兒心理有助於促進幼兒教育工作

幼兒教育工作是建立在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基礎上的,開展課堂的內容、組織的活動等均應以幼兒心理為指導。對於3歲左右的幼兒不能過多地要求其進行合作性活動,可通過活動進行引導和培養,使他們建立起互助合作關係。

3、學習幼兒心理有利於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從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發現,生活在和諧、愉悦、鼓勵性環境中的兒童性格一般比較開朗,心理素質比較好,而生活在吵鬧、沉悶、打擊性環境中的兒童性格比較孤僻,而且不合羣,自信度低。因此,學習幼兒心理,能夠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並能通過相關遊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三、應用觀察法研究幼兒心理學

幼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種,而觀察法是最基礎的研究方法,也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觀察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信息、進行研究,進而瞭解差異,得出結論。觀察法的實施有多種方式,每種方法都能夠針對幼兒不同的心理特徵進行分析。

1、日記法

縱觀歷史,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最初的研究基礎都是通過記錄日記而形成的,比如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就是通過日記記錄他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的身心發展和各種刺激反應,最後完成了《兒童心理之研究》一書。作為研究工作者的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日記的方式,以某一位兒童為研究對象,記錄其每日的情況,比如做遊戲時的反應、課堂和課後的情緒變化、對每個問題的回答等。但由於此種方法只針對某一位兒童,因此缺乏普遍性,筆者認為可對研究中選取的幾名典型對象進行同步研究,後聯合所有收集的資料進行歸攏、分析、總結,進而得出適合廣大兒童的結論。

2、現場記錄法

此種方式是現場記錄兒童在相關試驗活動中的反應和相應行為,收集資料後進行分類,並加以分析,可通過現場描述、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比如有的學者通過錄音,對兒童的語言、詞語進行分類,最後得出兒童語言發展模式。本文以3個小朋友課餘表現為例,A走到圖書角,看到B、C已在,A未説話,而B對A説:“來和我們一起看吧。”A點點頭,看A坐下,C湊過去,A挪了挪,最後起身走了。從這段記錄中可以看出,A比較膽怯,不善於與人交往,害怕別人接近,存在排斥的'心理,但不存在敵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多給予關心,鼓勵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抽樣法

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兒童的行為表現複雜多樣,並且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系統、全天候地進行觀察,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往往是難以做到的,而抽樣法能夠在多時段、多地點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帕頓就是利用在規定的遊戲時間裏,異常觀察每個兒童一分鐘,再根據兒童參與程度和遊戲類型進行分類,通過日積月累的觀察後,得出年齡較小的兒童往往喜歡單獨遊戲,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展到平行遊戲,再發展到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聯合遊戲和合作遊戲。我們可設計如下表格進行記錄:

4、典型事件記錄法

此種觀察法是指以特定的某種事件為研究點,記錄不同兒童的表現,它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出現可研究的事件便可做記錄,主要關注點是兒童對事件的反應、處理和看待等。比如有學者通過觀察兒童在爭執事件中的表現,分別記錄爭執者姓名、性別、年齡、爭執事件、爭執背景、爭執內容、爭執行為、爭執結果等,發現兒童爭執時間維持短,男性多於女性,爭執年齡在3歲以下,而隨着年齡的增長爭執逐漸減少,爭執的原因往往是對物品的佔有,而在爭執過程中一般是年幼的被迫服從或年長的自動退出。我們在研究中可以通過以下表格進行記錄:

5、行為記錄法

此種方法主要是記錄被試者的行為頻率,並做出相應的檢核,一般在記錄前規定好相應的行為然後再進行記錄,在規定的時間裏計算其發生的頻率或檢查其是否具有某種行為的能力。比如記錄兒童在一節課時間內的發言、提問、竊竊私語、坐立不安、愛動、視線漂泊不定等行為,從這些行為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小朋友上課認真,學習效率比較高,哪些小朋友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同時還可從其視線變化中得知注意力是否集中。再如通過要求兒童完成某種行為,檢查其行為能力,筆者的一次經驗是要求學生製作不同的圖像卡片,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讓被試者描述,並讓其列舉出生活實例,由此可判斷兒童對形狀的理解程度。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幼兒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0-15.

[2]劉懿,徐旭榮.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方法巧用.中等職業教育,2010,8(20):37-38.

[3]潘慶戎,白麗輝.幼兒心理學.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25-30.

幼兒心理學論文篇4

摘要:

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女性逐漸走向社會,同時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也是提供給女性的。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很多幼兒在成長到3~5歲階段,就處於一個尷尬期,沒有家長的看護,又沒到入學的年齡,所以幼兒園就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入手,重點分析幼兒園在户外空間的設計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內容,以及設計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對幼兒心理狀態的研究和分析,瞭解到幼兒的需求,以期能夠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的户外空間,為幼兒創造更加舒適的幼兒園生活環境。

關鍵詞:

兒童心理學;幼兒園;户外空間;設計;啟發

作為幼兒成長的主要環境,幼兒園還需要在各個方面空間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結合孩子成長的需求,儘可能的設計出幼兒需要的活動場所,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幼兒娛樂和玩耍的户外空間。主要就是由於户外空間是幼兒在園中主要的娛樂場所,也是幼兒成長階段非常需要的娛樂內容,所以幼兒園在針對户外空間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倍重視。因此本文結合兒童的心理學特點,重點分析幼兒園户外空間的設計,以期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娛樂場所。

一、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重要性

現階段,隨着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與此同時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具現階段我國心理學家所分析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孩子的幼兒期在3~6歲,這也處於幼兒成長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一般需要在幼兒園中學習。由此可見,幼兒園對於幼兒的教育屬於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幼兒園中户外空間,是幼兒園所有設施構成的一部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中主要的活動都在户外設施中進行。國外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説過,兒童接受户外遊戲是最好的一種社會教育方式。同時也有心理學家表示,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的眼前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能夠在基礎上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幼兒園中優秀的户外設計能夠為幼兒提供遊戲的場地,這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兒園中户外空間的設計對於幼兒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結合兒童心理學進行設計

據調查和研究顯示,幼兒園生活是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兒童心理學主要就是針對兒童心理進行研究,並且在研究的過程中重點揭示幼兒的心理活動特點,還有心理狀態以及思維規律的一門學科。通過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相關學者能夠了解到幼兒對於户外活動空間的需求,這樣也能夠對幼兒園的建設進行輔助,以此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1、劃分不同類型的遊戲空間

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家在分析兒童和遊戲之間的關係上看,對於遊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類型:遊戲可見,兒童在幼兒園中所玩的遊戲有着不同的意義,同樣的不同的遊戲方式對於幼兒產生的影響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對於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的設計,還需要重點劃分遊戲的種類,分區域的為幼兒提供由此場地,這也是户外活動空間在設計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2、關注特殊兒童,給予關懷

很多幼兒園中都不可避免的會接收身體上存在殘缺的幼兒,這樣的幼兒不能夠向別的孩子一樣遊戲和娛樂,同時很多孩子會對這一類特殊兒童出現排除的現象,導致特殊兒童無法融入到集體中。甚至有些肢體上存在殘疾的幼兒也無法加入到一些遊戲之中。所以幼兒園對於特殊兒童還需要給予更好的愛護,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夠幫助特殊兒童走出陰影。由於每一個特殊兒童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在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兒童的特點,加上比較豐富的色彩和聲音,這樣能夠有效刺激幼兒的神經,保證幼兒能夠適當參與到遊戲之中。

3、尊重豐富多彩的設計要素

心理學家任務,幼兒的感覺、聽覺、注意力和記憶以及思維等在這一階段會處於快速的發展期,但是各種感官的發展依然依賴的是幼兒的身體機能是否充分敞開,接受刺激。因此在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過程中,不僅僅要給予幼兒豐富的環境,還需要遵循幼兒的興趣。

(1)利用植物造景在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階段,想要選擇植物種類,還需要首先考慮生命力頑強,便於管理的物種,其次才是靠考慮到植物的功能。兒童對於形狀奇特,色彩鮮明的植物會產生比較多的興趣。因此在户外活動空間的設計過程中,如果選擇了比較多的植物,會激發幼兒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幼兒在觀察植物的形態之後,也能夠激發幼兒潛在的創造力。這些都是力求為幼兒營造出色彩斑斕的世界,能夠滿足幼兒的天性和活動需求。

(2)多使用遊樂器械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但是幼兒階段也是最短暫的,兒童的心靈和世界永遠是最純潔的聖地。所以幼兒所成長的環境也需要保證幼兒的純淨,並且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促進幼兒長久發展。因此機械在孩子的遊戲中能夠最大程度的鍛鍊和發展幼兒的腦力和體力,因此在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設置的過程中,還需要了解幼兒心理髮展的水平,向幼兒提出最新的要求,並且保證幼兒的發展水平之間能夠相互符合。只要滿足幼兒的各項需求,户外活動空間都能夠在根本上推動幼兒的心理髮展。但是如果户外活動僅僅限制在鞦韆和滑梯這種常見的娛樂設施中,幼兒很容易出現乏味的現象。因此在户外活動設計階段,還需要儘量尋求具有挑戰性和選擇性的遊戲器械,同時需要保證器械的安全性,這樣才能夠在根本上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

三、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和探討的內容能夠看出,幼兒在幼兒園中生活的時間相對比較長,甚至很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把幼兒長期放在幼兒園,所以幼兒園中的各項設施都和幼兒的成長有着直接的關係。本文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能夠看出,幼兒成長階段對於户外娛樂設施的需求量非常大。幼兒的天性就是遊戲和玩耍,因此對於幼兒園户外設施的要求也非常高。針對幼兒的心理狀態能夠看出,對於幼兒園户外活動空間,更多的設計依然需要遵循人性化和科學的指導,這樣才能夠在根本上改善幼兒的生活環境,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户外娛樂空間。因此經過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給幼兒園的户外空間設計提供有效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怡,陸敏豔.基於兒童行為心理的幼兒園設計研究--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兒園為例[J].華中建築,2015,07:57-60.

[2]王瑋,王喆.參與式幼兒園空間營造設計框架與實踐--基於兒童權利、能力和發展的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16,01:9-18.

[3]劉素,齊彤,張妮妮.幼兒園户外遊戲場的現狀及改進策略--以長春市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04:6-8.

[4]武昕.當談論為孩子設計空間時,我們談論的到底是什麼?--兒童環境設計與心理學研究[J].住區,2013,05:30-34.

幼兒心理學論文篇5

摘要:

“幼兒心理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要創新幼兒心理學的教學改革,就要對教師、學生、教材及現有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後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

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

幼兒心理學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幼兒園教學工作必需的心理學知識,其次是樹立熱愛幼教事業的專業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質的自覺性,也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後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xx年筆者所在的學校被確立為中職國家示範校,要想讓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更好的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更好的發揮作用,在此簡單的談談我對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變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為增強幼兒心理學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科技能,除了教師自身要加強個人最新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外,筆者還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實現了幼兒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橫向銜接,另一方面使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和有趣。

(二)多種教學方法並用

1、遊戲法與講授法並用

遊戲法是幼兒園教學與其他教學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借用遊戲法,能提高幼師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激發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講授幼兒想象發展主要特徵的內容時,設計抽紙條的遊戲讓學生從裝有寫着不同要求紙條的盒子中隨機抽取不同的內容充分發揮想象進行故事創編、問題解決、或根據紙條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加深對幼兒想象主要特徵的理解和記憶。

2、自主學習與小組學習並用

由於中職生多是被動接受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差,因此教師必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可適當的採用分組教學法將班級學生根據授課內容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預先將學習內容佈置下去,由各個小組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最後各組選派代表進行成果彙報,教師進行點評,並對優秀小組進行鼓勵和加分,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掌握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信心。

3、多種教學輔助手段並用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當採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諸如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各種影音資料包括記錄片、動畫flash、幼兒園教師教學視頻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加了學生對幼兒園及幼兒園教學的感性認識。

4、常規教學與見習實習活動結合

幼兒園見習、實習活動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及常規教學的有效延伸,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將這兩者緊密結合。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見習為兩週左右,實習則是一學期,因此在學生見習期前我會結合幼兒個性評價一章節的內容佈置學生選擇見習班級的1名幼兒寫觀察日記,並進行簡單的評價,見習結束後進行全班討論並評選出優秀日記。實習前我則會選擇諸如《幼兒心理髮展特徵之我見》(3~4歲、4~5歲、5~6歲任選一)、《對幼兒情感發展的比較》等題目任選其一進行試驗並寫出報告。讓學生切實體驗到學習幼兒心理學在工作中的意義和作用。

二、方法變探究性學習代替常規學習

1、巧用情境探究法

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創設探究性學習的情境,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置身於探究性學習的情境中,激發學習內驅力和探究,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主動質疑的內在動機,認真地思考探究問題。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於發問,敢於表達不同的觀點並認真聽取;另一方面對於表達能力差的學生給予鼓勵,肯定其敢於發言的精神,消除學生“説不好”挨批評的顧慮。

3、結合實際,讓學生敢於探究

進行探究,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敢於猜想和求證的精神,例如幼兒的活動心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活動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如何根據這些心理開展教育活動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和了解,並進一步探究現象背後的原因。

三、評價變常規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中職生學習專業知識效果的好壞,應貫穿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在知識的應用方面。筆者認為應將常規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學生成績評價模式,強化實踐性和知識的應用性。根據幼兒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任務特點,配合學習過程考核。如平時根據所學知識模塊,將平時的出勤、課堂提問、作業、筆記以及測驗作為常規評價的內容,而將學生的課堂創意設計、觀察日記、幼兒心理調查報告、幼兒心理學知識競賽等作為發展性評價的內容,將兩者有機結合,最終給出客觀中肯的評價,並注意增加對學生的情感性評價,例如用給每位學生期末一封信的形式,表揚學生的進步並誠懇的提出學生應該改進的地方等,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樂趣,也對培養其良好的心態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反思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改革和創新,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幼兒心理學教師掌握相關延伸學科的知識並能與幼兒心理學課程更好的整合及應用的能力。二是如何把握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很好的掌握原教材知識點的“度”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很好的解決了,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真正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後的學前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許高厚,施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甘素冰.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廣西教育,2010(6)

[3]劉懿,徐旭.幼兒心理學程教學方法巧用.中等職業教育,2010(29)